【 – 小学作文】
【篇一】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八单元数学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精选)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和教案
一、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 51 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 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 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置了“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包装的学问三个内容,主要目的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三、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5、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6、后进生转化措施: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重视与家庭的
联系。
四、课时安排:
教学进度表
课 题:折纸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
1、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1、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加减的计算思路。即只有相同分母的分数之间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准备: 长方形白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1、 他俩一共用着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两个人一起在同一张图片上画出自己所用的纸的大小。笑笑首先在纸上画出了这张纸的1/2,淘气继续画出这张纸的1/4。
列式表示为:
二、启发思考
1、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提问学生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的加减法知识是否可以解出这个分数。学生回答道,不行的因为我们以前学过的是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这个分数的分母一个是2一个是4不相同。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汇报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 4、进一步小结。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可以直接想加减。
三、拓展思考
1、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笑笑用了纸的1/2、淘气用了纸的1/4,所以根据题意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应该用减法计算。
利用上面的方法继续解题。 四、小结
【篇二】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八单元数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八单元数学教学设计
本单元内容包括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及平均数的再认识三部分,教材注重读统计图,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达数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统计观念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但具备从统计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还要亲身经历数据收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材注重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如通过双手投球和单手投球活动来收集和整理活动中的数据,引出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反应投球情况;通过实际了解6周岁儿童的身高,求出平均数来确定乘车免费的高度;通过收集南北两地的气温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反应气温的变化。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并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的问题,本单元的内容是对统计图功能的一次拓展,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能读懂统计图,再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作出判断和预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1.在读统计表,并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2.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3.能从现实生活中有意识地获得数据,并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进行判断和预测。
4.加深理解平均数的作用和意义,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求平均数。
5.在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
1.加强对比和沟通是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在教学时应抓住两种统计图之间的区别使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2.注重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适当的时间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1 复式条形统计图
2 复式折线统计图 1课时 1课时
3 平均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八单元数学教学设计
4 练习七
1课时
1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第82、83页)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相应的数据。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交流、讨论的能力。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
重点:能用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相应的数据。
难点:对复式条形统计图作出分析。
多媒体课件。
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投球图。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名同学的投球图,你认为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八单元数学教学设计
生1:与球的类型有关系吧。
生2:可能单手投球远些吧。
师:如何验证呢?
生:我们可以用同一种类型的球进行实验,然后再收集并整理数据。
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
【设计意图:由情景图导入,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统计表。
师:观察统计表,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第一活动小组7名同学单手投球的距离和双手投球的距离。
师:是的。你能用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生:可以制成两个条形统计图。
师:你能用一个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呢?
生:可以用两个不同颜色的色条分别代表单手投球的距离和双手投球的距离。
师:很好,请看下面的统计图。(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统计图)这叫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就是用两个不同颜色的色条分别表示出每一名同学单手投球、双手投球的距离,然后根据投球的个数分别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师:你从统计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1号、2号、3号、5号、7号同学单手投球比双手投球的距离远,4号同学双手投球的距离远,6号同学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距离相等。
师:说得好。在大多数情况下,哪种情形投球距离远一些?
生:单手投球。
师:与你猜测一致吗?想不想亲自尝试呢?
生:一致。下次体育课我们要亲身体验。
师:好的,记得要将活动数据记录下来,并与这7名同学的成绩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优点】
【篇三】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八单元数学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灵城西关小学 彭严松) 第一单元 分数加减法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有: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折纸)、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星期日的安排)、分数与小数的互相转化(“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和练习一。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能把分数化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4.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
5.通过直观操作、类比迁移等方式探索新知。
6.体会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单元教学重点: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探索并掌握分数与有限小数互相转化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单元教学准备:
正方形或长方形纸、课件等。 单元课时划分: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八单元数学教学设计
折 纸 2课时 星期日的安排 1课时 小数王国与分数王国 1课时 练 习 一 1课时 单元测试与讲评 3课时
1
2
跟分数加减法相关的新内容。
二、板书课题:折纸(异分母分数观察图画,了解信息
相加减)
探索
1.课件出示例题,引导观察
新知 根据这一情境图,你能提出哪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些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1)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
几分之几?+
(2)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同桌交流算法
纸的几分之几?-
3.探索算法
(1)估一估(2)让学生尝试探索计算方法 (3)交流算法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练一练,指名板演
提问:为什么要将异分母变成
同分母?
(4)课件演示计算过程,理
解算理
4.即时练习:3/4+5/8
9/10-1/6
5.归纳算法:
提问:怎样计算分母不同的分
数加减法?
三、看图填写并说说
课件出示计算方法及注意事
巩固项
找出错误并改正
练习 1.课本P3试一试
请学生先计算再说一说淘气
和笑笑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2.数学小医生:
15 分钟 12 分钟
3
4
5
【篇四】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八单元数学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
一、分数加减法
教材分析:
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等,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为进一步加强学习的探索性,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四个情境呈现:在“折纸”的操作活动中,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星期日的安排”中,则重点学习分数的混合运算;在“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中,通过解决不同形式数的比较,引出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4.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探索并掌握分数与有限小数互相转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课时安排:
折纸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内容及“练一练”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究过程,并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引导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片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折纸”中的教学情境图,指名说一说根据这幅情境图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如: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列式:+ 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列式:- 2、提问: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索的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探究+
(1)师:这两个分数有什么不同?能直接相加吗?谁先估计一下他们的和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2)小组内讨论并动手操作:该如何计算+的结果 (3)全班交流,组织汇报。 可能会出现一下结果:
我们是用折纸的方法研究的,+=,指名上台展示研究的过程,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我们的方法是先通分。指名上台讲解解题过程:+=+=,并说说为什么要对这两个分数进行通分。(因为以前学过通分,也学过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所以就想可不可以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先通分,再计算)
我们是先把他们化成小数然后再相加,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4)先肯定这些方法都很好,再找同学说说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由学生的回答中总结出通分是一种最简单、最通用的方法。
1
214
1214
1214
1214
121434
1214241434
如:计算+,用折纸或化成小数都不太方便。
2、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师巡视怎么计算,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指名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3、总结算法
师:谁来说一说,怎么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呢?
指名回答后,师作总结: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4、尝试练习 + –
指名两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订正。 三、巩固提高,拓展练习 1、第3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共同订正。 2、第3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你认为进行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第3页练一练第3题 六、板书设计:
1
315
1214
34585623
【篇五】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八单元数学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回答:楼房的形状""
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电视机包装箱、现代汉语大词典"")
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
学生回答:(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1页的表格。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12条棱长度都相
等。
长方体的认识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回答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可以集中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完成问题。
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并填完表格。
学生做第4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几根小棒,根据长方体棱长的特点完成问题。
学生做第5题,根据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和每组对面的形状,分辨出6个不同的面的编号。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本中6个面的长、宽来做成面积相等的纸片,然后组成一个长方体来进一步熟悉长方体的6个面的大小和相对的位置。
教师根据课本第6题中的长方体插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制作一个这样的长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木条。
学生做第7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并制作。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展开与折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正方体的盒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正方体6个面的相对的位置并回答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小红把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了一个展开图。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得?
教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正方体的盒子拿出来,分别剪一剪,看看会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教师把同学们的作品相互交流一下,让别的同学猜猜自己是怎么剪的?
2、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教科书第14页“做一做”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利用附页1
中的图形进行操作,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八单元数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