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教案设计《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咏雪优秀教案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教案设计《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二则(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世说新语》二则

刘义庆

教学目标: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用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讲述“司马光砸缸”或“曹植七步作诗”的故事,说明古代有很多像司马光、曹植这样聪明的少年。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这样的少年。

二、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寒冷的雪天。内集:家庭聚会。

骤:快速、急速欣然:快乐、喜悦的样子。

未:不

四、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记清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

五、请同学复述这个小故事。要求:要点齐备。

六、精读课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明确:

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庭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太傅,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说到了。

2、两个比喻哪个更好?从中能否看出作者的评价?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随风往上飞扬,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另一种意见认为后一种好,它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则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3、《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第一问是开放性的,可由学生自由讨论,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就行。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选一两个。

古:指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儿女:

今:专指子女。

但古文中也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

杜甫:“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月夜》)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

七、朗读课文,直至背下来。

八、作业布置: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背诵第一则《咏雪》,复习要点,导入下一离开。舍:舍弃。

年:岁数。

在解释文章个别词汇时,注意两点:

1、通假字:不,通“否”。

2、省略句:“去后(友)乃至。”

三、全班齐读课文。理解文章大致内容,读完之后,请同学讲讲这叙事要素齐备,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某日日中。

地点:陈太丘家门口。

人物:陈太丘之子与陈太丘之友。

事件:陈太丘之友失约却辱骂陈太丘,其子驳斥了他。

四、精读课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两人的对话可分几层?其侧重点有何不同?

分两层。

第一层属于信息交流性质,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

2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3、方元“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之父。

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

4、联系实际,若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如何接待的?谈谈具体看法。

5.课文及翻译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cha4)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五、朗读课文。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翻译课文。

【篇二】教案设计《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二则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学习古人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曾子杀猪”故事?(讲述故事)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两个这样的人物。

二、整体探究

1、了解作者、作品(完成目标1)

提问: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世说新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完成目标2)

三步走:

一读:注意特殊读音期行qī尊君在不fǒu(通否)

二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三读: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请同学上讲台表演。(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

3、探究(完成目标3)

①、《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了?

明确:“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连七岁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信”之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因此,我们从小要做一个重礼守信的人。

②、你如何看待文中三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学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数学生会赞赏元方的做法,斥责“友人”的无礼。如果学生说陈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顾上一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这堂课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两个,华歆王朗

2、短文是怎样刻画这两个人物的呢?

明确:语言描写

3、除了通过语言来刻画,还通过什么来刻画了呢?

明确:心理,动作

(从文中找找,读一读。)

4、作者又是采用什么手法来突出这两个人不同的语言和行为的呢?

明确:对比

5、怎样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呢?作者采用了几次对比?

明确:王朗与华歆的对比,王朗前后行为的对比。

两次,第一次歆难之朗幸尚宽第二次朗欲舍所携人歆携拯如初

6、从两个人这两次行为的对比中,你从中看出了两个人怎样的性情品质呢?

明确:王朗轻诺寡信华歆救人救到底

7、这不能轻诺寡信,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不能在危难关头舍弃别人。

四、小结:越是在危难的时候,越是能检验出一个人品质的高低。传说耶稣当年对捐赠给他许多钱的富翁不闻不睬,而对一身赤贫却捐给他一文钱的寡妇大赞其美德。看来,身处困境仍然救助别人的人才是真君子,就像文中的华歆一样。

教学反思:

刘冰

【篇三】教案设计《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一、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文学家,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课文导读: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这里,就有两位这样的儿童。读懂这两则故事,谈谈你的感想。

三、题解:本文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jiān)疏》。

四、掌握下列生字词

yìxíngshěfǒuzāizhòu

无奕女期行舍去尊君在不哉骤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举行了一次家庭聚会,和晚辈们(一起)讲解诗文。

①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jùn)阳夏(jiǎ)(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②内集:家庭聚会。③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一会儿雪下得更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那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④俄而:不久,一会儿。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差不多可以比作空中撒盐。”

⑤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的哥哥的长(zhǎng)子。做过东阳太守。⑥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他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起在空中飞舞。”谢太傅(听后)高兴得哈哈大笑。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位女子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奕的女儿叫谢道韫,后来成了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⑦无奕女:即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⑧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xī)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一)评析:文章通过“咏雪”一事,以对比手法,充分显示了谢道韫的聪颖机智。行文简练,语言流畅。

(二)主题思想:本文勾画了一幅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和(一位)朋友约定一起出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①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yǐng)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②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③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可是)正午已经过了朋友还没来,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等他走后那位朋友才来。

④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⑤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元方当年才七岁,正在门外嬉戏。⑥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zhǎng)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客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⑦尊君在否(fǒu):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回答说:“父亲等了很久您都没来,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位)朋友就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和人约好一起出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⑧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可是)正午您却没来,这就是不守信用;当作人家儿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就是不懂礼貌。”⑨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位)朋友听后感到十分惭愧,就走下车来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屋里去了。

⑩引:拉。○11顾:回头看。

(一)评析:文章以生动的情节,传神的对话塑造了陈元方这位少年的形象。面对父亲的朋友失信失礼,他不卑不亢,据理力争,终使“友人惭”,表现了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机智聪明的一面。对“友人”的刻画也很成功。

(二)主题思想:本文是写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的聪颖机智的,他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可以看出父子情深。

研讨与练习

一、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略。第二问:儿女:古义指“子侄辈”,即“家庭中年轻而又辈分低的人”。今义指“子女”,即“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第一问: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作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作“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可译作“您父亲,您爸爸”等。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可译作“家父,我爸爸”等。第二问:略。)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常与“而、顷”等连用,可译作“片刻,不久,一会儿”等。欣然:高兴地。然:……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拟:比,相比,比拟。这是古义。唐代以后才有“准备,打算”的意义。

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约定,约会。委:丢下,舍弃。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略)

2008-2-8

【篇四】教案设计《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5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教案3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语句,理解文意。结合文中人物“咏雪”的语句进行品味,透过联想,获得体验。

2.掌握通解文言文的方法,自主学习,发挥联想,注重体验,强调积累。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重点】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语句,对文中“咏雪”的语句进行品味。

【教学难点】

对文中人物“咏雪”的语句进行品味,通过联想,获得体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猜谜导入

教师吟诵纪晓岚的《咏雪》,让学生猜测诗中写的是什么事物?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是的,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

二、“三读”通“文”

1.一读:阅读课下注释和手中的相关资料,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二读: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停顿、节奏,并且描摹人物拟诗的语气。

3.三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七绝”通“意”

教师导学:

老师读完文章后,颇有心得,不禁诗上心头,为文章缀写一首“七绝”。

谢宅寒日齐聚会,

群子赏雪共拟句。

似是无奕女才气,

其然更有佳句在。

(教师引导以“七绝”为线索,理解文章的内容。)

1.谢宅寒日齐聚会。

教师提示问题:

(1)谢太傅一家在“寒日”内聚集做什么?

(2)你能够看出这是个怎样的家族?你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解决问题,教师点拨引导。

2.群子赏雪共拟句。

教师提示问题:

(1)学生谈自己对“胡儿”和“无奕女”两句诗的理解。

(2)你能不能也以“雪”为喻,用一段文字描绘这“冬之灵”的美妙。(学生先自己写,然后交流。)

3.似是无奕女才气。

教师提示问题:

在谢太傅的眼中,“胡儿”和“无奕女”两句诗哪句更好?你有怎样的看法?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4.其然更有佳句在。

“雪”是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爱物,在以往的诗句中有许多优美的写雪名句。你知道的有哪些?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写“雪”诗句,并对诗句做出点评。)

四、教师总结

本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虽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由衷地欣赏谢道韫

以“柳絮因风起”喻雪,赞赏谢道韫的聪敏与才气。生活中的微小事物中也常常蕴藏着诗意,同学们要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相信必定会有更多的“诗情画意”在心头!

五、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咏物(诸如“花”、“月”、“柳”等等)的诗句,做好积累,并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基本内容。能够准确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的主旨。

2.文章浅显易懂,采用“自主”探究,“点拨”导学的思路,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流程】

一、回忆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在愉快和享受中学习了《世说新语》中的《咏雪》,我们都为文章中人物的聪慧与机敏所钦佩,更为他们信手拈来的才华所感动。其实,在中国古典的典籍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让我们受益非浅。今天,我和同学们将一起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篇《陈太丘与友期》。

(大屏幕展示课题。)

(提问文章的作者,学生回答。教师点击,屏幕显示。)教案设计《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二、“五步”教学,剖析文章

1.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文章,要求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体会老师是怎样处理文章朗读语速的快慢、停顿与人物模拟语气的。

(2)学生自由读,尝试把听读时的启发运用到实际的朗读中。

(3)全班齐读。

(4)学生个别读。(教师让其他同学点评朗读的情况,注意体现优点和能够提高的地方。)

2.合作通译。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的难点词语,学生自己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语,自主完成对文章的初步通译。(在自译过程中将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圈点勾画出来,以待小组讨论时解决。)

小组讨论:让学生将自己解决不了的句子在小组讨论中解决。如仍未能解决,由老师组织在课堂上由其他同学或老师来解决。

方法点拨:教师点拨学生翻译文章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学生完成对文章的翻译后,由一两名同学通译全文。

3.质疑解难。

学生在通译文章后,已经把握住了文章的大概,让学生自己从文章的内容出发,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供全班同学学习讨论。(教师要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注意适时的点拨。)

可能提出的问题:

(1)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2)你从文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3)从文章来看,你能够客观地评价人物吗?

(4)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要结合学生解答问题的情况,予以点拨。)

4.回顾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一篇生动有趣的文章学完了,有怎样的收获?”

教案设计《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1)学习到了哪些文言文学习的知识或方法?

(2)学到了哪些做人方面的道理?

5.拓展创新。

古代有很多聪颖少年的故事,读来让我们受益非浅。如果老师以陈元方的故事为基础,写一幅上联“陈元方严词拒友显少年智慧”,从你所知道的故事中提炼一个下联。

示例:

司马光破缸救友彰英才胆略

谢道蕴拟雪为絮见才女风采

三、教师总结

古代经典是同学们丰富知识,提高品位的“源头活水”,希望同学们课下多阅读《世说新语》、《四书》、《五经》等书籍,陶冶情操,提高你的语文素养!相信在众多聪颖少年的英才高略的启迪下,必能茅塞顿开,左右逢源!教案设计《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资料宝藏】

1.关于作者刘义庆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小说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本是宋武帝刘裕之侄,刘裕大弟弟长沙王刘道怜的第2个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因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儿子,刘义庆便被朝廷过继给刘道规为后,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刘义庆为人“性简素,寡嗜欲”,“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刘义庆性爱文艺,喜与文学之士交游。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他的著作丰富,所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200卷、《世说新语》10卷。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那部千古流传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自问世以来,便得到历史文士阶层的喜爱和重视,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刘义庆也因为此书而名垂千古。刘义庆在公元444年去世,终年42岁,谥为临川康王。

2.关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通行本为6卷,36篇。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36门。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简意赅,颇能传达人物的个性特点。《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几如口语,而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起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新语》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3.重点探究

1.内容研讨。

(1)《咏雪》。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

文章交代咏雪的背景只用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别看这短短

【篇五】教案设计《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2《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8《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主备人:吴娟 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两则》包括《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两篇短文。这两篇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为浅显,而且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咏雪》写东晋谢家子弟咏雪的故事,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写了“礼”与“信”的重要性,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明机智、正直不阿。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课作为学生初中所学第一篇古文,在第一册乃至初中文言文学习中都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习摩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主旨。重点讲解文中的疑难字词,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学习摩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咏雪》

一、创设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学生自由回答:像杨絮、梅花oooooo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吗?

二、作者作品介绍 1、刘义庆(403—约443),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2、简单介绍《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3、文题解说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中“言语”一门(专题),《咏雪》即歌咏白雪、落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和线索。

三、初读课文(学生试读)

1、正音、辨形

谢太傅() 雪骤() 差可拟() 柳絮() 无奕女() 韫() ......

2、感知节奏

四.诵读课文,理解大意 ,归类整理 1.教师范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师要一句一句范读。范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正确停顿;(2)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师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3.(过渡环节)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 (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疏通文意

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儿女”“俄而”“欣然”“拟”“未若” 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5.归类整理文言知识(此环节引导学生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可放在课下交由学生自己整理)

(1)古今异义词:“儿女” 古: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今:指儿子和女儿。

“因 ” 古:凭借;今:因为

(2)省略句:谢太傅(于)寒雪日內集。 (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

(3)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 。表判断)

(4)倒装句:撒盐空中差可拟。(空中撒盐差可拟)

白雪纷纷何所似 (白雪纷纷所似何)

(师需明确这几种情况在疏通文意时的具体应对方法。)

五.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1、文中第一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乐、轻松、温馨且文化气息浓厚)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补充交待谢道韫的身份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

4.用“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为什么?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参考:(1)前者写的好,因为雪的颜色和形态跟盐相似(形似);后者写的好,因为雪的飘飞和柳絮的飘飞接近(神似),后者有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咏雪名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3)拓展:运用比喻 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教案设计《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六、课堂小结

《咏雪》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儿女〞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同时也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希望我们大家的生活也能如此富有情调。

七.齐读课文(理解的基础上)

八.布置作业 : 1.背诵《咏雪》

2.

九、板书设计

雪(比喻)

教学反思:

巩固重点字词解释及句子的翻译 咏雪 盐(形似) 柳絮(神似)意境美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

一、导入

《咏雪》一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文学才华,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东汉时期的七岁儿童,看他如何机智维护父亲尊严、驳斥“无信”“ 无礼”之人。

二、解题

《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题目中的〝期〞是〝约定〞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学生试读)

1、读准字音: 太丘舍去() 尊君在不() ..

2、感知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四、朗读课文,理解大意,归类整理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重要字词在旁边注上拼音)

(强调〝不〞—-通“否”。)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熟练后分角色朗读。(要读出人物语气,教师适时点拨)

3.复述故事大意。(明确讲故事,不是翻译)

4.疏通文意:

(1)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 “去”“乃”“期”“委”等。小组一起讨论解决。(2)班级交流,逐句翻译课文。疑难字词,教师加以强调,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3)师生共同明确这则短文的重点词句,并识记

5.归类整理文言知识

(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词类活用:(词性不要求学生掌握,重点掌握词意)

期日中—期,名词作动词,约定

门外戏—门外,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友人惭—惭,形容词作动词,感到惭愧

(3)古今异义词:

〝期 〞古:约定 今:日期 〝去 〞 古: 离开 今:到""去

〝委〞 古:丢下,舍弃 今:委托 〝 引〞 古:拉 今:引导 〝顾〞 古:回头看 今:照顾

(4)省略句:(家父)待君久不至 去后(友)乃至

五.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 。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2、朗读描写元方语言的句子,说说表现了元方怎样的特点?(人物刻画)

参考:聪敏、机智、懂礼识义,懂得维护家人的尊严,懂得为人之道,正直不阿等。

3、“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参考:不守信用 , 〝无信 〞 〝 无礼〞 启发(在前面的基础上谈)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如答失礼,理由可参考:元方批评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答不失礼,理由可参考: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5、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六、拓展延伸

古人是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的,那么,“诚信”“礼貌”对今天的我们还 有用吗?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你自己的认识。

(提示: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角度思考, 如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师长朋友应该怎样?在考试的时候堂而皇之拿着参考资料是否就是“诚信”的体现呢? )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元方确实是聪明机智的孩子,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信与礼的重要性, 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巩固重点词句解释及翻译

九、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舍去(守时)

过中不至(无信) 做人要 友人 守时

对子骂父(无礼) 守信

元方:怒斥友人,有理有据 有礼

教学反思:

【篇六】教案设计《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5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教案2

《世说新语》

教学目标教案设计《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重点词句的翻译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咏雪》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在小学五年级时就学过一篇《杨氏之子》,我们已感受到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世说新语》,感受两位少年儿童的聪颖机智。

二、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1、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2、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补充)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南朝刘义庆编著。该书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教案设计《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疏通文意

四、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咏雪》问题组:

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e.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五、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五、运用比喻 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六、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教后小记:

备课时间: 班级: 审阅签字:

上课日期: 节次: 审阅日期: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一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二、 初读课文 ,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1、把握重点字词:

A、与友期行 :约定 太丘舍去 :放弃;离开 去后乃至 :才;到 .....

相委而去 :丢弃 则是无信 :信用 下车引之 :拉 ...

入门不顾 :回头看 尊君在不:通“否”,表疑问 ..

B、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2、把握重点语句(注意文言中的省略现象)

①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②(家君)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三、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复述时注意以下问题:1.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友人、元方)

2.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通过有关语句确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四、三读课文,探究人物性格。 1.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人物,文中人物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通过有关语句确定。

A、陈太丘

B、友人

C、元方

2、结尾处,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1)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2)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五、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说出有关诚信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 ——墨子

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 ——顾炎武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2.假如你是友人,或者是元方,在本课的特定情境中,你在言谈和举止方面应该怎样做?

A.友人:

1) 先道歉,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

2) 求得别人的原谅,今后注意改正。

3) 不应该在孩子面前骂人,更不应该骂人家的父亲。

4) 找别的机会向陈太丘父子道歉。

5) 今后一定要遵守时间,言而有信。

B.元方:

1)和元方一样有理有据,指出友人的错误。

2)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

3)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4)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陈元 方: 聪明伶俐、太懂礼识仪启示:

丘做人要,

【篇七】教案设计《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设计

1.学习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学习内容:教案设计《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1、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南朝·宋〕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自问世以来,便得到历史文士阶层的喜爱和重视,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刘义庆也因为此书而名垂千古。

《世说新语》共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等。篇幅短小,语言简练,辞意隽(juàn4)永。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2、刘义庆, 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诵读课文。

1、听录音。

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3、学生分角色朗读,注意句读、语调等。

三、探究学习。

1、课文及翻译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cha4)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2、整体分析

夜 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衿(jīn)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提示:这首诗采用侧面烘托陪衬的手法,从感觉(已讶衿(jīn)枕冷的冷字)、视觉(复见窗户明的明字)、听觉(时闻折竹声的声字)入手写雪,尽现雪之寒、大、重。短短四句诗,把夜雪描写得曲折、细致。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cén)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提示:以“梨花”喻雪,妙哉,雅哉,不愧为千古写雪之名句。

(1)撒盐空中差可拟(简单直白 注重形状的相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风趣灵动 ,有春天的生机, 富有诗意,形神兼似)

3、解释加红色的文言字词:

1)、下车引之(代词,代元方)2)、去后乃至(才)3)、门外戏(嬉戏)4)、相委而去(舍弃)5)、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没有信用)6)、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没有礼貌,失礼)

4、区别加红色的文言字词:

1)、尊君在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2)、待君久不至(“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3)、家君期日中(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四、人物形象

1)陈太丘

遵守时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友人

言而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言语无礼(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知错能改 (友人惭,下车引之。)

3)元方

懂礼识义(待君久不至,已去)

义正词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童真无邪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还有“元方入门不顾”都是童贞无邪的表现)

五、课外拓展

假如你是友人,或者是元方,在本课的特定情境中,你在言谈和举止方面应该怎样做?

1.友人:

1) 先道歉,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

2) 求得别人的原谅,今后注意改正

3) 不应该在孩子面前骂人,更不应该骂人家的父亲

4) 找别的机会向陈太丘父子道歉

5) 今后一定要遵守时间,言而有信

2.元方:

1)和元方一样有理有据,指出友人的错误

2)1) 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

3)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4)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

六、给图片说出寓意――桥的作用:沟通两岸,方便行人

总结课文要点: 以信做人 以礼待人

六、课后巩固。

1、翻译句子。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完成课后练习

3、熟背课文。

4、实践练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咏雪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