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想念地坛(苏教版高二选修)
【学习目标】
1、感悟史铁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2、品读文章格言般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对于史铁生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在高一时,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一
喧(xuān)嚣盘桓(huán)颓(tuí)檐滂(pāng)沱愤懑(mèn)惶(huáng)茫磕磕绊(bàn)绊葳
(wēi)蕤(ruí)盎(àng)然挟持阿谀
三、整体感知
读了这“数不尽的那些日子里,那些年月,地坛应该记得,有一个人,摇了轮椅,一次次走来,逃也
似的投靠这一处静地。”
哪个字让我们感触最深啊?——“逃”。
作者在逃避什么?——逃避人生、逃避人世。
我们都知道,当时的史铁生遭遇了生活怎样的捉弄:风华正茂时,双腿残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我与地坛》)。但是当作者投靠这一处静地时,作者的心便——“安稳”了。
作者用怎样的话来描述自己内心的安稳的呢?
下面我们来把文章的第4小节齐读一遍。(学生齐读)
第4小节最后讲到:“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丝风飞叶动,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
看看明白。”
那么作者看明白了吗?——明白了。看明白了什么?答案在第几小节啊?——9、10两小节。第9小节中哪句话表明了这一点?——“我记得忽
然我有了一种放弃的心情,……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
作者放弃了什么?
——放弃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痛苦的思索,放弃了对人生和人世的逃避。
当作者不再消沉、不再逃避时,“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作者重新接受并正视生命的现实,重新感悟到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
么作者决定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呢?——写作。就这样,写作成了史铁生新的人生选择,用文中的话说“写,真是个办法,是条
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上面的问题了吗?』作者为什么想念地坛的安静呢?地坛的安静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1、地坛的安静让作者的心安稳了下来,“仿佛走回到生命的起点”,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2、找到了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写作。
2)零度
『写作,对于史铁生来说,就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去叩问生命的意义。而叩问生命的意义也正是写作的意义之所在。对于写作的这个意义,作
者用了一个词来概括——写作的零度。』
【问题3】那么什么是写作的零度呢?请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
读一遍』
『我们来理解这句话。这句话明确了写作和什么之间的关系——生命。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也就是说写作是由于生命之
固有的疑难而出发的,即对生命的意义进行痛苦的思索和探寻;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这句话是说写作最终的寻求是为了获
得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写作的零度,就是通过写作回归生命的起点,重新探求生命的意义。』
【问题4】是不是每个文人都能达到“写作的零度”的境界呢?作者列举了写作上的哪些“异化”现象呢?对其持什么样的态度?
——不是
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
——变成潇洒
爱上了比赛、擂台、排行榜
——批判态度。
『写作如果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或者变成了潇洒,或者爱上了比赛、擂台、排行榜,那它就不再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而是去迎合世俗的趣
味,写作也不再是写作者自身追问生命意义的需求,而成为其博取荣誉、地位与资本的手段了。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回望零度,回归生命的起点
。』
【问题5】而史铁生能够不断地回望零度,回归生命的起点,得益于什么呢?
——地坛的安静
『对他来说,回望地坛,也就是回望安静,也就会不断认识到写作的意义,不断地放弃许多妄念,回到零度。』
3)柔弱
『但是,我想,作为一个普通人,要想不断的回到零度,不断的审视自我,那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人世间充斥着强力与阿谀,充斥着为
了名声与浮华的争权夺利,比如第16小节所提到的:面要面霸……人物。而地坛呢?它早已放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年了,
安静了;也正因为安静,地坛才草木葳蕤,生气盎然。这一切是强力和阿谀所能达到的吗?不是,是安静。』
【问题6】在文章的第16小节中,作者对地坛的安静的认识有了怎样的升华?
——柔弱。
柔弱,它不同于强力,不同于阿谀,也不同于软弱,是一种对待生命应有的态度。很多人的生活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失去了生命的意义,那是
因为他们缺乏柔弱的美德。只有柔弱,才能感受安静,才能让我们不断的回到零度,不断的审视自我,重新定位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总结
刚才我们分析了“安静、零度、柔弱”三个关键词,明确了其对人生、对生命的重要性。其实这三个词之间完全可以划上等号,因为安静、零
度、柔弱都是让我们——回归生命的起点,探寻生命的意义。而这三个关键词中起统领作用的是哪一个词呢?——安静。
五、品析语言
这篇文章不但具有思想的深刻性,而且善于将博大的精神内涵浓缩于有限的字句里,使语言充满哲理性,具有格言一样的风格。
下面请同学们找出你们认为最富有哲理的句子,分小组品读、赏析、讨论,准备发言。
六、总结
作为一个正常人,可能永远无法体会双腿残废所带来的痛苦。而史铁生在地坛呆了15年所得的感悟是我们课堂的40分钟所无法理解透彻的
,但对生命的意义和有价值的生活的追寻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不断地回望零度,重新出发,找到生命的意义
之所在。
【篇二】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选编《再别康桥》,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写给母校——剑桥大学的一曲恋歌,表达了作者在即将离别母校时的殷殷的挚爱和深深的依恋之情。教学中可通过简介徐志摩以及他在康桥的生活,交待《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再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分析结构,感受诗歌的“建筑美”,细细品味,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此外,《再别康桥》表达离别情感的方式比较独特,可通过与其他著名的离别诗的比较,感悟《再别康桥》独特韵味。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对徐志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大多是宽泛的,甚至有些是从影视作品(如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得到的,因此,学生在接触《再别康桥》的时候,极容易简单地理解其中的离别情感,而无法揣摩到徐志摩在与康桥离别时的复杂情怀。
学生的兴趣点可能会放在首尾两节,放在徐志摩的情感世界上,教学中应好好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并由此切入,引导学生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作品。
诗歌的语言是含蓄的,所传达的情感也常常是含蓄的,学生很难充分理解诗歌语言的内涵,再加上对作者的了解不够深入,从而产生阅读障碍。
这首诗歌的学习难度并不大,学生会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体味出诗歌更为丰富的韵味。
学生刚升入高中,对诗歌鉴赏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初中的水平层面,应适当地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理解诗歌,多元化去鉴赏诗歌。
三、设计思想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文本。
诗歌的欣赏应该是多元化的,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不应仅仅拘泥于一些概念化的经验化的解读,在鉴赏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求让学生从更深刻更新颖的层面去阅读文本。
“以读带讲”一直是诗歌教学奉行的教学准则,而《再别康桥》本身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学生对这首诗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只是学生不一定真的能够理解其中的丰富内涵,“以讲带读”或许可以帮助学生真正感悟这首诗的真意。
不为教一首诗而教一首诗,应力争通过对一首诗的解读,让学生走近诗人,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乃至内心世界。
基于以上的考虑,在教学中最好辅以多媒体,以提供更为全面更为广泛的相关信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作品,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有一定的收获。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明确诗歌的意象、意境以及它们对于诗歌的重要作用;了解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情感教育目标:领悟徐志摩与母校的深厚情感以及抒发情感的恰当方式。
3.能力培养目标:了解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以及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发挥充分的想象去感悟诗歌的意境;通过解读意象去把握诗歌的主旨;欣赏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再别康桥》是如何体现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的?《再别康桥》美在何处?
2.《再别康桥》的意象选择非常独特,如何理解意象的独特之处?这些独特的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3.徐志摩为何对康桥情有独钟,仅仅是学生对母校的情怀吗?有没有其他原因?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本人学过多年的语文了,记得最深的还是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比如“一只鹅,两只鹅,扑通扑通跳下河”。(学生笑)
(抓住学生笑的时机,请他们谈一谈笑的原因,借此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请学生诵读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
既然同学们都喜欢读诗,那对诗歌一定有自己的认识,请问“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万片无数片”是一首诗吗?(在屏幕上打出文字,学生讨论)
经过讨论后,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一致认为不能算作一首诗,因为实在读不出什么韵味。(又在屏幕上打出“飞入芦花皆不见”)经过讨论,同学们明确了,加上最后一句增添了诗歌的韵味,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富有诗味。
由此可见,诗歌总是带给人们丰富的想象,我们学习诗歌,就是要通过丰富的想象,感悟诗歌的意境。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
二、背景介绍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说过: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生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在屏幕上展示这段文字,请学生找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学生很容易找出来,可继续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到康桥对徐志摩的重要性)
康桥对于徐志摩是如此的重要,因此他写了多《康桥再会吧》《我所知道的康桥》《再别康桥》,有人甚至说,在徐志摩身上萦绕着“康桥情结”。
三、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离别的情感
1.先推选一位同学朗读,请其他同学简单评价;
2.再欣赏黄磊的朗诵录音;
3.通过朗读,感悟作者在即将离开康桥时的情感。
讨论后明确:作者主要表达了对康桥的“殷殷的挚爱,深深的依恋”之情。
四、鉴赏诗歌,感受诗歌创设的意境
1.诗歌的哪些章节恰当地表达了作者的离别情感?(学生讨论)
(1)第一节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一节的鉴赏,可以围绕三个问题展开:①离别时为何要“轻轻的”②“轻轻的”为何要提前③为何不向人作别而向云彩作别)
这一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短短的四句诗映照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夕阳晚照的黄昏,做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作别姿态。诗人曾说:“那四五月间最渐缓最艳丽的黄昏,那才真是寸寸黄金。在康河边上过一个黄昏是一服灵魂的补剂啊!”诗的开头有意连用的三个“轻轻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又轻轻的告别,即使那挥手的招呼,也没有一点点喧哗,来打破康河的宁静之美,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这也正是康河给诗人最美丽的印象。
(2)第二~四节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作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彩虹似的梦。”
(这几节的鉴赏,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①“金柳”“新娘”等意象的独特效果②作者此时在干什么③“甘心做一条水草”说明了什么④为何要强调“油油地在水底招摇”)
这几节写康河的美景,表达作者对康河的依恋和柔情。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新娘”这个意象尤为恰当,“新娘”是女子一生中最美丽的形象,不但写出康桥的明丽动人,更写出诗人在即将离别时的记忆犹新的感觉,这是“少女”等其他意象所表现不出的,诗人的难舍离愁可见一斑。
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更是诗人无拘无束的生命追求与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
“招摇”:常含贬义,常与“过市”连用;另有“逍遥”一义。用“逍遥”写水草,显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这种“自在逍遥”的安闲,本是写人之词,用来写水草,又更显生动、形象。
“油油的”“招摇”:“油油”是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而这美景全赖诗人的“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据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作者后面所说的这句诗深刻的含义和诗人强烈的情感体验。
《文心雕龙•情采》说:“情者,文之经。”徐志摩选择这样的词语,创造这样的意境,全是为情驱使。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初到伦敦,康桥平静、闲适的环境景物特征逗起的诗人久寻而不得的逍遥自在的情绪,他发现“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这在徐志摩《康桥,再会罢》中已初露端睨,而在第二次到剑桥后,诗人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这种感情表达的更为清晰、鲜明——“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在这首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金柳”:柳树是中国传统诗词中离别的象征。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诗经•小雅》
(3)第五~六节 “寻梦, 撑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烂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这两节的鉴赏,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①徐志摩心中的梦是什么②作者要去青草更青处歌唱什么呢③为何又不能放歌④为何选择沉默地离去)
第5、6节,诗人接着梦的出现,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抒写梦的追寻与离别的静默。借用“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只长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三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康桥的美景挑逗起诗人想在康河里“寻梦”“放歌”的强烈冲动,但在青草更青处,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因为康河太美丽了,夜色、星光、水草、金柳、深潭里的清泉、彩虹揉成的梦……宁静而和谐。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而此时此刻的静默与无言,正是一曲深情的别离歌,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用欲放即敛的方法,采用警句或新颖漂亮的比喻或朴实无华的直接抒情,突现了全诗赞颂的“宁静美”,并由景的宁静转为情的宁静,使诗人至深至爱的别离情怀,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表现,浓缩成了古诗中独特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给人一种潇洒与深沉相结合的美。
而徐志摩的梦是什么呢?概括而言,是“爱”“美”“自由”,他“追求自然的爱”,“找寻自然的美”,“向往自然的生活”,可以说,徐志摩是一个“自然崇拜者”。而康桥,正符合徐志摩心中的梦想,他觉得,在康桥才可以享受自然的生活,由此读者才更能体会他将离去时的忧伤。
(4)第七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一节,应该结合第一节来鉴赏,难道仅仅是为了呼应第一节吗?)
诗歌的结尾,为了强化“再别”的感情色彩,诗人又回到了开头的告别。与第一节诗相比,其他的诗句都没有任何的改动,只是更换了最后的一句,它传达出了更深的情感意义——“不带走一片云彩”是诗人在经历了康河的漫溯后产生的灵性,使其对康桥的爱和眷恋化成的一个洒脱的意象,一个极富动态感的姿态,给全诗平添了几分诗意,增强了几分飘逸与潇洒,并在出人意外的奇想中,透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美。全诗也由此完成了一个美丽的圆形抒情结构。
“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是因为作者的豁达,而是源于对康桥的挚爱,源于对康桥的依恋。“不带走”是因为无须带走,康桥已经深深烙进作者的心底,何须带走一草一木哪怕是一片云彩?
2.对比古人写的离别诗句,鉴赏《再别康桥》的独特意境。
(1)学生讨论:你会为离别创设怎样的情境?
(鼓励学生发言,让他们各抒己见)
(2)列举古人写的离别诗句,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
①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③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相同之处是:离别情绪感伤沉重。
(3)对比分析,《再别康桥》创设的离别情境的特点
①离别的对象特别
②离别的气氛轻松
③选择的意象新颖
《再别康桥》创设的情境清新飘逸,体现了“新月诗派”的创作特色。
五、结语
徐志摩先生没有来得及为我们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1931年11月19日,他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徐志摩不幸遇难,坠落于泰山脚下,年仅35岁。正如他写的另一首诗所言:“我是天空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人生必然会有这样一些“偶然”的“相逢”和“交会”,而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必将成为永难忘怀的记忆而常伴人生。徐志摩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诗歌将永存于人们的心中。
板书设计
离别的对象——特别(云彩)
离别的气氛——轻松(轻轻、悄悄、沉默) 清新飘逸
选择的意象——新颖(金柳、新娘、青荇)
【篇三】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案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知识,理解文意
2、通过诵读,把握诗歌内容中蕴涵的诗人情怀
3、理解诗人豁达的胸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命观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文基本知识,疏通文意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赏析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都出席过宴会,大家在宴会上主要是聊天、吃饭、玩等,那么,古人宴会上都会做些什么呢?(稍停,学生思考)
教师:对,饮酒赏月吟诗
用两个字概括就是:高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人聚会的场所,一起来聆听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板书题目)
二、作者和背景介绍
1、谈作者:
看注释,由学生来谈关于作者的其他基本知识:
如诗仙、喜欢喝酒作诗、生性豪爽、心胸豁达如:李白的《行路难》
[目的是检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他们的参与性]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流传至今的大约有900首,素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25岁始在各地漫游,结交名流,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整体掌握
1、找一名学生朗读(正音)
读准字音:
古人秉烛夜游:秉(bǐng)
飞羽觞而醉月:觞(shāng)
2、再找一名学生读
3、看标题
标题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引导学生知道这和我们经常看的记叙文差不多]
时间:夜
地点:桃李园
人物:诸从弟
事件:宴饮
4、学生根据注释自读,找问题(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地方,由学生回答或老师引导。
[目的是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在提问中进行文言文的积累,只讲他们不懂的]
提示:指出判断句、介宾短语、通假、活用
积累词语:
逆旅:旅舍秉:持
良:确实序:同“叙”,叙谈
群季:诸弟。季:指排行在末的弟弟
伸:抒发
特殊句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判断句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状语后置句
罚依金谷酒数状语后置句
四、具体分析
1、(学生齐读)清思路
宴会上的活动有哪些?提示:赏花、喝酒、赋诗、谈论
2、赏词语
你认为哪个句子或词语用的好?为什么?[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提示:如烟、飞、芳、醉月、坐花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一个“烟”字,把周围环境的朦胧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到了春天,烟雾缭绕,周围一片朦胧,在这样美丽的春景召唤下,我怎么可能不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呢?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如:坐花。“花”是桃李之花,既照应标题,也写出了美景。诗人坐在这样的美景之中,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呀。
醉月:兄弟相会,花月交辉,幽赏高谈,其乐无穷,于是开筵饮宴。就连酒杯也像长了翅膀一样,到处“飞”动,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面,让月亮都陶醉了。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充分说明了饮酒场面的欢畅。
3、品诗句“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分析:这句话只用了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春”字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了,让人仿佛感到春天的温暖,看到春天的多姿多彩。春天地气上升,形成袅袅轻烟弥漫于空气中,给自然景物披上一层轻纱。给人以文采焕然、赏心悦目的感受。另外,这两个句子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那“阳春”是多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来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
4、赏情感
学生诵读,然后学生点评,由朗读的学生谈为什么会这样读的原因。
[目的是通过诵读赏出诗人的情感,体会其豁达的胸襟]
五、讨论拓展
1、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2006年2月底3月初,短短10天,华南农业大学4人相继跳楼自杀,这起连环跳楼事件让所有人感到震惊。
2月20日。华农开学的第一天。大约11点,一个男生从实验楼7楼纵身跃下。这个学生是理学05统计专业,原因:7门课4科重修,要求退学(把自己的学费供两个弟弟读书),经做过大量工作,但是家长不允。日记中有自杀倾向的记录,并且还写到绝对不让任何人看出他的自杀倾向。公安部门调查后认定是自杀。
3月1日,凌晨4时半左右,研究生宿舍4号楼。悲剧第四次发生,一名三年级女研究生从9楼坠下,当场死亡。这个事件让所有人感到意外,因为这位风景园林方向植物学专业三年级研究生来自深圳,“家境很好。而且公务员考试成绩优秀。”
讨论:你如何看待华南农大的这次连环跳楼事件?你认为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你认为怎样才是不虚度人生,才是对生命的敬重呢?
热爱生命的事例:
桑兰曾在中国体操队享有“跳马冠军”的美誉,并获得过多项荣誉,但她却意外的在1998年纽约市长岛举办的友好运动会上练习中失手,不幸因脊髓严重挫伤而造成瘫痪,于几秒间由矫健身手变成了瘫痪,然而坚强的她没有选择沮丧,而是坦然地接受了命运的挑战,始终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实现着自己的奥运梦想。她不仅加盟了星空卫视,成为《桑兰2008》节目的主持人,而且在众多媒体上开设了她的体育评述专栏。这个阳光女孩用她的努力和坚强,以”桑兰式微笑”征服了无数世人。
洪战辉,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在读大学生,在11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父亲疯了,亲妹妹死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压上了生活的重担。
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如今已经照顾妹妹整整12年!
从不抱怨生活,从不看轻自己,这个乐观的男孩以爱与微笑对生命做了最好的诠释。即使生活把我愚弄一百次,我仍要作一百零一次追求。
课堂练习:练习册P64-65
作业写一个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论据或反例,然后谈自己的观点,进行展示、评价
[目的是把李白的人生观价值观转化为学生自己对人生、生活的看法]
反
思
【篇四】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意图】
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生命对于
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深奥,他们对生命的感悟还不是很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并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与作者和文本的真实对话,充分理解作者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的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 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课件。
2、收集杏林子的资料。
3、收集有关像杏林子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名人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读通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感悟第一个小故事。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读文,领悟飞蛾求生这个小故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飞蛾求生这则故事中蕴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通过课前查阅搜集有关材料,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兴趣导入、激发情感
今年几岁了?还记得妈妈告诉过你的你出生后做的第一件事吗?
是大声啼哭,那是我们对生命的第一声呼唤!
从呱呱坠地到现在,十年过去了,你有没有想过生命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生命 生命》,看看残疾人——杏林子是如何思考生命的。
二、 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 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圈出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反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把句子读通顺。
2、 反馈交流
(1) 读准字音
骚扰 动弹 (多音字) 听诊器 震撼 糟蹋 有限
(2)记清字形,找出下列字的形近字
扰 诊 撼 蹋 限
(3)句子 有限 无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书要正确,还要注意关键词,注意标点符号,用这样的方法轻声把课文读一遍,边读边想: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件事?(生先用简短的语言归纳,师再引导学生列出小标题)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2、反馈交流
文中写了哪几件事?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飞蛾求生
瓜苗不屈向上
作者听心跳
其它段落写了什么?
3、总结主要内容
4、出示杏林子资料:
42年生于西安,49年随父迁至台湾。自12岁起,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他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在轮椅上生活50年,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她都受着病痛的折磨,但她凭着坚强的毅力,笔耕不辍,在轮椅上写了40多本著作,成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曾当选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
四、 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在旁边写出感受。
2、反馈交流
交流第一个小故事
两个重点句:
(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2)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3、感情朗读
4、练习背诵
五、总结
与许多生命相比,飞蛾是渺小的,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求生的欲望却是极其震撼人心的!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它极力挣扎,仿佛在心灵深处对作者深切地呼喊着:生命生命!后面的两个小故事更能引发我们对生命的思考,下节继续学习。
六、板书
飞蛾求生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瓜苗不屈向上 珍惜生命
作者听心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理清脉络。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生命 生命》,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
容,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探讨杏林子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 进入课文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词,开火车读,齐读(骚扰 欲望 震撼 糟蹋 无限 听诊器 不屈向上 茁壮生长)。
1、回顾我们昨天的学习,作者是从哪些事例中引出对生命的思考?
2、学生汇报。(板书:飞蛾求生 瓜子生长 心脏跳动)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离不开语言基础训练,复习生词是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通过回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起思考,也是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二、专题研读,感悟体验。
(一)提出整体感知要求: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最让你震惊的地方,并想想
为什么让你震惊,可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批注。
(二)集体交流,感悟生命的顽强。
师过渡:我们先来关注第一个事例。
学习“飞蛾求生”事例:
重点品读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
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1、学生汇报,读句子,说原因。
2、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到震惊?请把那些词语点出来(挣扎、鼓动、跃动、强烈、鲜明)
4、创设情境,感受飞蛾顽强的求生欲望:
师:同学们,请想象,现在有一只飞蛾在你头顶上飞来飞去,你伸出手把它
捉住了( 学生一边联想一边做动作)。现在,这只飞蛾就在你的手中,你感受到它怎样的跃动啊?(生答: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5、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深刻地感受到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板书:欲望)
是啊,就是飞蛾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令我震惊,我们忍不住放了它。(随着
老师的旁白,学生一起做放飞蛾的动作。)
6、回扣课题:
师小结:是啊,飞蛾是脆弱的,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求生欲望却是震
撼人心的,这就是——(生齐读)生命 生命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指导朗读,让学生边联想边做动作,脑海中浮现飞
蛾强烈求生的画面,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在朗读中体会飞蛾对生命的珍视与永不放弃的精神,读出韵味。
◇学习“瓜子生长”事例:
师过渡:平均寿命只有短短九天的飞蛾,竟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那普通
的香瓜子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1、重点品读句子:“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1)学生读句子,说原因。
(2)从哪些词语感受香瓜子生命力的强?
砖缝、掉、竟然、冒出
(3,要用“冒”?
生答:因为“冒”字体现瓜苗顽强的生命力。
(4)多么顽强的香瓜子呀!(板书:顽强);品读句子。
2、出示:“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学生品读句子,说说感到震惊的原因。分组读。
3、回扣课题:
师小结:环境恶劣,困难重重,但瓜苗仍然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就是—
—(生齐读课题)生命 生命。
设计意图:紧扣“震惊”,突出教学主线,教会他们围绕一个主线去琢磨文
本、体会文本。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采用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品读、个别读、评议读、分组读等方式指导朗读,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激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学习“心脏跳动”事例:
师过渡:小小的生灵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呀!更何况我们人类,
请大家读读第三个故事,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震惊?请划出来。
1、出示:“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2、创设情境,感受心脏跳动:
师: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用手摸着你的心,静静地感受一下自己的心
跳。你感受到什么呢?
播放心跳的声音,教师旁白:现在,你感受着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
跳动,你想说些什么? 出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3、你想带着怎样的心情把这句话告诉大家?(高兴、自豪、激动)
请带着你的感受读读(指名读);想读的站起来读。
4、是呀,生命属于我们自己,每个人对待生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出示: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糟蹋”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在“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生说现象)
5、所以,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
比较句子: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要对自己负责。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生答:第二句写得好,因为“必须”突出作者对生命负责的坚定的态度。
6、我们看看杏林子是怎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出示杏林子的资料,师配乐介绍:
杏林子也曾经有过美好的童年。然而在12岁那年,她不幸患上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硬化,这意味着她的一生将失去行动的自由,只能在轮椅中度过余下的光阴。但是坚强的杏林子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四十多年来,只有小学学历的她凭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坐在轮椅上写下了80多部文学作品,被誉为
“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她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台湾100多万残疾人作出了贡献。她离世之后,家人根据其生前遗愿把躯体捐给医院供医学研究。她有一句名言: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7、是呀,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要向杏林子学习,必须对自己负责。 (板书:负责)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感受心跳,带着自己深刻的感受读文和适当的补充杏林子的生平资料,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理解杏林子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从中受到教育,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
(三)反复诵读第五自然段,拓展延伸,感悟生命的真谛。
1、读中理解,层层深入。
(1)师过渡:生命每个人都有,只要好好地使用它,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奇迹。
杏林子的人生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请默读最后一段,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发现一对反义词“有限”——“无限”
(2)引导理解“有限”、“无限”,联系杏林子来理解,杏林子的生命是有限
的,但她创造无限的价值。例如杏林子虽然去世,但她的作品、人品还在,对社会作出无限的贡献。
(板书:有限 无限价值)
2、拓展延伸。
(1)学生汇报课前师布置收集有关像杏林子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的名人的资料。
(2)师过渡:像杏林子这样,通过自己善意而伟大的举动,创造出无限价值的,不仅仅是名人,还有许许多多平凡的人。
课件出示(图片)
(3)引导学生说话:他们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那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该怎么向他们学习,也使自己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呢?
生自由汇报。
(4)把最后一段变成诗的形式,指名读;师配乐范读;生配乐齐读。
虽然
生命短暂
但是
我们却可以
让有限的生命
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于是
我下定决心
一定要珍惜生命
决不让它白白流失
使自己活得
更加光彩有力。
设计意图:将本文的重点段变成诗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读出诗意的美;还通过音乐的渲染,让学生在音乐中反复诵读,读中悟情。紧紧抓住如何“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理解人生的意义。
【篇五】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19生命 生命
下关四小 杨开珠
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读准并会写本文出现的8个生字,掌握由生字
组成的“不屈向上、茁壮生长、震撼”等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借助资料读懂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理解含义深刻的
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
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准备:
1、按教学重点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生字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二 课 时
一、图片导入,激发阅读
师:师你今年几岁了?
师:还记得妈妈告诉过你刚出生时的故事吗?(婴儿啼哭图)。是的,这就
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次啼哭时的照片,啼哭就是我们对生命的第一声呼
唤!嫩芽破土而出,蚕蛾破茧而出,都让我们感受到它们对生命的渴望。今天,
我们继续来学习19课——《生命 生命》。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复习旧知 了解生命
1、复习词语。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三个事例?
三、研读事例,品味生命
⑴飞蛾求生的欲望,感悟生命的顽强
师:(过渡学习第二段)飞蛾求生,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引发了作者对
生命的思考。自由读第二段,找一找飞蛾的哪些动作让作者震惊,哪些句子给你
感受最深?
1、反馈交流,指名说。
生: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
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1)感悟句子:课件出示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
烈!那样鲜明!
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飞蛾求生的欲望了?
(2)读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挣扎、跃动
(3)反馈交流。
师:是啊!为了生命,飞蛾全力以赴。请你读一读这个句子。
师:飞蛾鼓动的是双翅,跃动的是什么呢?生:是生命的力量。
(4)想象说话:如果此时,你就是这只握在作者手心里的飞蛾,你会怎么
想?(想像说话)
(5)师:你们知道吗,一只飞蛾的平均寿命只有九天,虽然它的生命很短
暂,只要作者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还是在我们手中拼命地挣
扎着,直到生命的尽头它都不曾放弃。飞蛾求生的欲望让我们强烈地感到这就是
过渡:这是作者手中触摸到的生命,那作者眼中的小瓜苗又是什么样的
呢?
⑵△瓜苗生长的不屈
师: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文字读故事。请同学们利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自学课文
第三段,看看一株普通的瓜苗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对待自己生命的呢?
相信你能把作者的感慨写下来。
我看到
一株小小的瓜苗
虽然它
但是
因为
(1)自学。
(2)全班交流,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感受。
(3)如果你们也生存在一种恶劣的环境下,你会怎么做?
师:是啊,一粒种子尚能如此,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就更应该坚强、乐观、
积极向上。让我们再读这一节,读出对种子的敬佩!(齐读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里由扶到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用圈点批注法进行学习)
⑶ 静听沉稳的心跳
飞蛾强烈的求生欲,令作者震惊,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让作者赞美。所有
这些引发了杏林子对生命的思考,连小动物和小植物都这样珍爱自己的生
命,更何况我们人类。
(1)教师:请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对待生命是怎样的态度,
用笔勾出有关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2)学生:汇报。
A 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B 我可以好好珍惜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一切全有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
己负责。
教师:是呀,生命属于我们自己,每个人对待生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出
示: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
须对自己负责。”
(1)“糟蹋”是什么意思?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在“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生说现象)
(3)作者是怎样选择的呢?
走进杏林子,感悟她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态度。
杏林子这样说了,她是这样做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杏林子,看看她是怎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出示杏林子的图片及资料。
杏林子也曾经有过美好的童年。然而在12岁那年,她不幸患上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硬化,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世,她在轮椅上坐了整整五十年。但是坚强的杏林子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四十多年来,她凭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坐在轮椅上写下了四十多本著作,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她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台湾100多万残疾人作出了贡献。她离世之后,家人根据其生前遗愿把躯体捐给医院供医学研究。她有一句名言: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4)齐读最后一段,了解生命的意义:
教师:生命每个人都有,只要好好地使用它,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奇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看看杏林子是如何对自己负责的?
学生:齐读。
[1] 课件出示句子一: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1、师:杏林子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了哪些无限价值呢?
2、你们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人像杏林子一样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出了无限的价值?(如:雷锋)
3、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些这样的人。(出示图片)他们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地工作、学习,这也是在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4、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5、而今天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怎样珍惜生命呢?生结合实际谈体会。 四、情感升华、积累语言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杏林子
五、师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像作者一样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让我们热爱每一天,精彩每一天。
六、拓展延伸:
1、把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2、课外推荐读物:
杏林子:《和命运较量》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这样设计既是对文本内涵的深情阐发,又是对学生情感基调的激情呼唤,更是学生对生命感言的自主抒发,使情与意、言与书、工具与人文至臻圆融。) 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生命有限 价值无限
珍惜生命
教学反思: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19课《生命生命》这篇课文含义非常深刻,短小精悍,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件小事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似乎过于深奥。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对“生命”有自主地、个性的感悟,是我这节课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课前先让学生交流知道的珍惜生命的名言,让学生对生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下面就上课情况谈几点体会。
一、抓住关键词,品读生命
文章中的三个事例非常清楚,并都采用先叙事后谈感受的模式来记叙,于是我就让学生通过读,用心去发现、去体会。学习第一个事例时,教师导学这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找出令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进行批注,学习这种阅读方法,再通过找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飞蛾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是采用转换角色的方法,移景移情,引导学生说出真实的感受。第二个事例,让学生运用学习第一个事例的阅读方法,自学,再在班级里交流,抓住“冲破、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等词语,体会瓜苗那种顽强的生命力。
二、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感悟生命。
学习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把对生命的感悟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生命的理解。——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从对杏林子的介绍中让学生体会到杏林子是怎
样好好使用生命的。联系实际生活举个例子来说说怎样做是在白白地糟蹋生命?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杏林子的决定就是必须对自己——负责。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的阅读方法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习第五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感悟“如何让自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学生列举了雷锋等人物。通过简单了解人物的事迹,加强情感体验,从而理解了本课的重点句,突破难点。
这一堂课虽然上的不是很成功,但我觉得自己在很多地方有了进步,也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表现为:
1、因局限于备课时的框架,对词句的品读不够深入和到位,有点蜻蜓点水的感觉。
2、在感悟第三个事例时,可让学生切身体验自己的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用认真、郑重、自豪地告诉大家“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3、教师缺少教学经验,教学机智也不够丰富。
这节课让我再次感受到老师的教学设计要学会取舍,不要面面俱到,要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篇六】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第 八 册 语文 学科第 五 单元《 生命 生命 》教学设计
总第 45、46 课时 主备教师 杨瑞荣
第 六 册 语文 学科第 三 单元《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篇七】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19《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19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教材介绍】
《生命 生命》是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中,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并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与作者和文本的真实对话,充分理解作者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教学本文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弹”,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只其貌不扬的毛虫,将蜕变成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是我国台湾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
2、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什么课文吗?对,生命生命,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作者是谁?课题两个词,四个字,读起来容易,写起来也容易,但体会起来却不简单,我们先来读读课题,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读出一点点思考,有一些感慨了,好,现在就打开你的书,自己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边读边想,文关于“生命”讲了哪几个事例?
过渡:这些词分别都在写谁呢,不急,请你静下心来,再读读课。
2、再读课文
(1)第一行词在写谁?第二行?第三行?
(2)谁能用上这些词给大家说说飞蛾的故事?听出来了吗,其实第一个故事是说飞蛾在干什么?第二行谁来讲?其实第二个故事就是在说瓜苗生长。最后一行谁来说?最后一个故事说作者是干什么? 板书:飞蛾求生、香瓜子生长、作者静听心跳
小结:你们看,简简单单的几个词,就让我们知道了文中讲了三个怎样的故事,看来读书的时候抓住关键词是很重要的,那文章除了这三个故事还写了什么啊?快看看你的课文,看看开头再看看结尾一会儿告诉老师。发现了吗?开头提了一个问题,结尾回答。三个故事加上这两个部分就够成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
三、精读课文,感悟生命
(一)自读“飞蛾求生”事例
1. 现在就让我们先走进飞蛾的故事,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第二段,作者看到了什么?又产生了怎样的感慨?用笔把相关的词句画下来。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飞蛾求生的欲望?
3、“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的幅度更大,更能表现出飞蛾奋力挣扎的情景,表达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强大的生命力。)
4、你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
5、想象说话:此时此刻,你就是这只飞蛾,你已经被我捏在手心,你会想说些什么?
6、我听出来了,你们想活着,那此刻为了逃生,你们会干什么?你什么怎么做?
7、是啊是啊,明知希望渺茫,却依然拼尽全力,看到这一幕的作者,不由得产生什么样的感想?(震惊)
8、我们把作者的感慨连起来读一读。
小结:是啊,作者被这个小生灵顽强的求生欲所震撼,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二)合作学习“瓜子生长”事例
过渡:平均寿命只有短短九天的飞蛾,竟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那普通的香瓜子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1、小组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作者又看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感慨?用笔画出相关的词句。
(2)从哪些词语感受香瓜子生命力的强?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句1:“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
(1)从哪些词语感受香瓜子生命力的强?(掉、竟然、冒出)
(2)竟然是什么意思?(没有想到的、出乎意料、不可思议的奇迹、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命力的顽强)
(3)为什么作者不用“生”或“长”,要用“冒”?(“冒”字体现瓜苗顽强的生命力。)
(4)指导朗读。多么顽强的香瓜子呀!谁来读?
过渡:你还从哪里体会到它的顽强的生命力?
句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冲破、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2)理解“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你体会到了什么?(时间短)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体会体会。(引读)即使它的生命只有7天,它会冲破—(生接读)即使它的生命只有5天,它要冲破—(生接读)即使它的生命只有2天,它也一定能冲破—(生接读)
(3)此刻,“即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赞美、敬佩、崇敬)
3.指导朗读。请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由读,男女比赛读,齐读)
小结:环境恶劣,困难重重,但瓜苗仍然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就是——(生齐读课题)生命 生命。
(三)学习“心脏跳动”事例
过渡:小小的生灵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呀!更何况我们人类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个事例,想想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震惊?
1.出示:“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1)令“我”震撼的是什么?(心脏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
(2)创设情境,感受心脏跳动:
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用手摸着你的心,静静地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你感受到什么呢?(心跳)你想说些什么?用文中的话说说。(出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3)你想带着怎样的心情把这句话告诉大家?(高兴、自豪、激动)
(4)请带着你的感受读读(指名读);想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2.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糟蹋”是什么意思?(浪费、不珍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在“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生说现象)
3、我们看看杏林子是怎样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看这着这张照片,我们都会因为她那阳光般的微笑认为她是个幸福的人,可是你们知道吗?杏林子12岁时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九十以上的关节坏死,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世,她腿不能动,腰不能转,手不能抬,就保持着这样的姿势在轮椅上生活了50年。这是一双手,这是杏林子的一双手,在她患病的50年间,她就是用这样一双手写下了40多部著作,成为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作家,曾当选“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当我们了解了这些,你觉得杏林子是个怎样的人?
过渡:当我们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更真切的听到杏林子那坚定而有力的声音,一起读:
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1)齐读,谈体会。那怎样做才是好好的使用生命,而不是浪费生命呢?静静的读读这段话,怎样做才是好好的珍惜生命?联系课文,联系生活。
(2)“有限的生命”:为什么说生命是有限的?(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人的寿命再长,不过七八十年光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生命是多么短暂。所以,生命是有限的。)
(3)“无限的价值”:你知道哪些人也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来举例说一说。
4.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让有限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呢?生结合实际谈体会。
让我们记着这段带给我们生命启示的这段话,读:
三、回归课题,拓展升华
1、此时,让我们再回到文章第一段提的问题,拿起书我们一起读,生命是什么呢?怎样的生命才是美丽的,拿起笔,用一句简短的话写下你对生命的感悟。
出示:生命是______________。
2、作者用两个“生命”作题目,她在告诉我们什么?(生命宝贵,要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生命短暂,要珍惜生命,使自己的一生活得光彩有力。)
总结:是的,生命是有限的,珍贵的,我们要努力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最后,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命的热爱,再次呼唤——(生接)《生命生命》。
五、布置作业:(任选两个)
1.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再体会体会。
2.把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3.课外阅读:杏林子《和命运较量》,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板书设计:
19 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静听心跳
生命有限 珍爱生命 价值无限
【篇八】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生命 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 由题入手,关注生命
1、播放动画课件:种子发芽
(学生谈观看后的感受)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2、教师小结: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绿叶舒展,在风中舞动身姿,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神奇!
导语: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杏林子的散文名篇《生命 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生命”这一沉重话题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有些遥远,不能切身体会到其厚重和意义,用视频导入,感性体会,铺就沉重的情感基调,让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既是一种“预热”,也是一首教学“前奏曲”。其原则是“预热”要与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与即将学习的文本无缝找轨,完美“合拍”。】
3、反复读题,酝酿情感:按老师的提示读题
①、这是一位强者对人生热情的呼唤,请高声读——
②、这是一位勇者对命运不屈的挑战,请大声读——
③、这更是一位饱经岁月沧桑的老人对生命深沉的思索,请低声读——
4、复习:
回忆课文用了哪三个具体的事例,引发出对生命的思考?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飞蛾求生 瓜子抗争 倾听心跳)
【设计意图:回忆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思路,再以书写“小标题”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 品读词句,感受生命
(一)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
2、指导明确本文开头方法“疑问如篇”(副板书)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把本课作为读写结合的典型课例,引导学生去发现生命的价值,然后把对生命的认识与感受写出来,重视学法的指导,学会解读文本的方法。】
(二)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课件出示默读要求)用心去读读课文中的事例,看看哪个故事最能感动你,看看哪个句子,哪个词打动了你?或者让你大吃一惊,或者让你肃然起敬?
1、第一个事例
课件出示句子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
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1)你感到它的生命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顽强”)
揣摩“跃动”“跳动”
(2)移情体验,体会顽强
A现在你就是那一只飞蛾,想象一下,那只捏着你的手会有多大,再想象一下,那个伸手来捉你的人会有多大?
B感觉到攥着你的手越来越紧,你们这渺小的飞蛾,如果此时要你开口说话,你会说什么?
C情境对话
(3)指导感情朗读。
就是一个这么渺小,这么脆弱的生命,却有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难怪我会感动震惊,忍不住放了它。也难怪作者会一连用了三个感叹号,你能把这三句感叹句读好吗?
学生练读,教师巡视。
请一名学生读,教师范读,想读的站起来读。
(4)教师引读:飞蛾的生命是渺小,但它用那强烈的求生欲望告诉我们,它决不轻言放弃,这就是 ——
学生齐读课题——生命 生命。
【设计意图:让学生反复品读,引导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先的感知、最深的感受表达出来,互相启发借鉴,共同享受并体验阅读中成功的快感。抓住“点睛”词语,转换角色,深切体会,震撼心灵: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小小的昆虫也竟然如此,更何况是人呢?】
2、第二个事例
课件出示句子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 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会是怎样的?(没有阳光,没有泥土)
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不屈向上,茁壮生长)(板书“不
屈”)
从哪里感受到的?(冲破,坚硬)
揣摩“不屈”“顽强”
(2)这小小的香瓜子在没有任何营养的情况下,能冲破坚硬的外壳是多么不容易啊。但仅仅只活了几天,你觉得它的努力值得吗?
(3)练习说话:(小组交流)如果我就是这株小瓜苗,会想
(4)评价交流
(5)指导朗读。一名学生读,想读的站起来读。
(6)引读课题。香瓜子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就算只能活几天,也要让这几天的生命焕发光彩,这就是——
学生齐读课题——生命 生命。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默读——分析言中之意、感悟言中之理,朗读——表达言中之情、抒发个人胸臆,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生命观。】
3、第三个事例
(1)(播放课件心脏跳动的声音)学生闭眼感受,谈感想
课件出示句子3:那一声声沉稳而又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2) 指导朗读
带着高兴、激动、自豪齐读。
(3)出示句子4: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学生自读体会“自己生命自己负责”
(板书“对自己负责”)
同桌交流:怎么样做才是好好使用生命?怎么样做又是白白地糟蹋它呢?
全班交流,评价
(3) 引读课题。我们应该好好使用我们的——
学生齐读课题——生命 生命。
【设计意图:杜威曾说:“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所以我让学生自己感受和倾听心跳,有了经历,学生也真真切切感悟到每个人的生命是属于自己的并由自己控制。这一教学环节轻而易举地使学生走进文本。】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提供材料:
导语:生命,不仅仅在于活着,更在于活出意义和价值。杏林子全身瘫痪,她如何珍惜生命,让自己活得光彩有力。
课件介绍杏林子的成就。
【设计意图: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怎样才是好好使用生命或白白糟蹋生命只能停留在好好学习、不偷东西等。所以这里我引进了作者杏林子的人生经历,让学生体会到在面对困难时勇于战胜困难了,好好珍惜生命也是好好使用生命。这一材料的引进升华了主题。】
2、导语:杏林子就是一位懂得生命真谛的人。让我们读一读他对生命的感悟吧
课件出示句子5: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通过找出反义词,体会“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价值”的含义 读到这句话,你想到了谁?(课件出示雷锋的话)
3、课件出示句子6: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地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教师引读:
①、是的,此时此刻,那柔弱的小飞蛾,那渺小的生灵,它挣扎着的求生的欲望使我深深地震惊,我告诫自己——(齐读)
②、是的,此时此刻,那不屈向上的小瓜苗,那茁壮生长的小生灵,它顽强的生命力使我怦然心动,我嘱咐自己——(齐读)
③、是的,此时此刻,静听着自己的心跳,感受着生命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让我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真实地存在,我一再地提醒自己——(齐读)
4、指导明确本文结尾方法“点明中心”(副板书)
三、 拓展资料,情感升华
1、 介绍张海迪,桑兰,雷庆瑶、海伦.凯勒的坎坷经历和如何把握生命的。
【设计意图:由书本到书外,结合身边熟悉的人物体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观”。】
2、 感悟:生命因()而美丽!
【设计意图: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这样设计既是对文本内涵的深情阐发,又是对学生情感基调的激情呼唤,充满着鲜活的人文精神,营造了浓郁的人文环境,激起了学生无限的想象。】
四、回归课题,感悟生命
(播放奥运歌曲《生命的歌唱》)
1、 教师小结:杏林子已经用自己光彩有力的生命历程作出了自己的回答,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也将做出属于自己的回答,也许我们要用上一生的时间。
学生谈: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如何使用生命。
2、 品读文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生命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不同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能体悟作者对生命引发的思考,不论粗浅还是深刻,力求有所体验、有所发现、有所升华。】
五、作业:
任选其一
1、 写一则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如:人生的启迪 ——
读《生命 生命》有感
2、 写一则小练笔,题目为《生命因—–而美丽》,联系我们身边
的普通人,认识的名人、伟人,来说说生命还因什么而美丽。
【设计意图:本着扎扎实实教语文,所以在学生情感达到高潮时我设计了这个回家的小练笔。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又锻炼了写作。】
六、板书:
飞蛾求生顽强
瓜子抗争生命 生命不屈
倾听心跳对自己负责
教学反思
台湾作家杏林子常问自己:“生命是什么?”我们又何尝不是。相信我们的学生也会有这样的思考。生命到底是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的问题,也是必须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明白的问题。所以,在学校展示课上我选择了这篇课文《生命 生命》。
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对生命的思考,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对人们提出希望,对于四年级的学生不是难在把课文读正确、通顺上,而是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而学生对生活的阅历和积累又相对较少。如何让学生从文中普通的事物中感悟生命的含义,体会杏林子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命运不幸的不屈。怎样让学生从简单的生活现象中感悟人生的哲理,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 创设情境,用经验催生感情。
“生命”对10岁的孩子来说是个沉重的话题,为了让孩子们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顽强,在第一个事例中,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帮助孩子走进生命的内涵。
情境一:假如你是那只被握在手中的飞蛾,你会怎么想?
这个时候,学生就成了那只危在旦夕的飞蛾,成了那个握住飞蛾,掌握飞蛾命运的人,同飞蛾一起思考,一起挣扎,一起极力鼓动双翅。再加上老师的动情引读:飞蛾的生命是渺小,但它用那强烈的求生欲望告诉我们,它决不轻言放弃,这就是 ——学生马上激昂地读出课题“生命 生命”
情境二:如果我就是这株小瓜苗,会想什么?
在了解了这小小的香瓜子在没有任何营养的情况下,能冲破坚硬的外壳是多么不容易。教师提问仅仅只活了几天,你觉得它的努力值得吗?小组同学畅所欲言,体会瓜苗用它短暂的一生告诉我们,生命是“不屈向上”的。
情境三:感受生命的震撼
在第三个事例的教学中,利用课件播放心跳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每天在自己胸膛里跳动的心跳,辅以老师的动情讲述,让孩子感受心跳的可贵,告诉学生生命只属于他们自己。
二、 多媒体教学手段,突破重难点,优化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