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苏教版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教案
郑人买履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郑人买履学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2、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朗读,理解寓言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展开思考,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
2.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教学设想: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宝剑。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所选的两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3、郑人买履(zhèngrénmǎilǚ)
解释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用法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生搬硬套、死搬教条
灯谜河南人买鞋
典故
郑人买履
二、作家、作品
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三、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字义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度其足( )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 )( )遽契其舟( )( )
2、通假字
坐,同“座”,座位。
反,同“返”,返回。
3、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4、翻译下列各句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置之市,而忘操之。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5、重要语句
(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欲买履(的)郑人。
(2)宁信度,无自信也。倒装句,实际上为:“宁信度,无信自也。”
四、整体感知
(1)听朗读磁带读课文,听清语气语调、节奏、句子的停顿,注意自己正音。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 指名读,正音(吾wú 、宁nìng、 度duó、 度dù);再指名读。提示:有个字出现了3次,两个读音。你知道是什么吗?(度duó——量长短;度dù——尺码)为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3)这是一“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市,市罢,遂(suì)不得履。(他拿起鞋子,才说:“我忘记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尺码。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没买成。)
(4)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哪个小组愿意来讲讲这个故事,其他小组仔细听,看他们和你理解得一样吗?
5.谁能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
[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揣摩句子的大意,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悟句子以至全文的意思。在学生练习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两则寓言的朗读,除了需要正确停顿、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
译文: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五、探究寓意,加深理解
1.最终这个郑国人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
2.老师在读这可见这个人真是“固执至极”,别人劝也听不进去。看来这则文言文故事用字不多,却能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最大的特点。
4.生活中有没有像“郑人”这样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六、总结学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
一填空:1,《郑人买履》选自 ,本文的体裁是 。
2,韩非, (时期) 家, 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代表人物。
二、给黑体字注音。 自度其足( )宁信度( )( )
三、根据拼音写汉字。 郑人买lu( )sui( )不得履
四、写出黑体字的通假字,并解释。
1,置之其坐 坐通 ,解释为 。2,反归取之 反通 ,解释为 。
五,一词多义。
1,度 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宁信度( )
2,之 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 )试之以足( )
六,解释黑体字。
郑人买履( ) 自度其足( )至之市( )置之其坐( )( )
而忘操之( )乃曰:“吾忘持度。( )( )( )及反( )
市罢,遂不得履( )( )试之以足( )宁信度( )
七,☆翻译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3、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八、阅读思考。
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九、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下面的句子写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查找“郑人买履”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或带“履”字的成语,全班进行交流。如履薄冰、步履维艰、削足适履、如履平地
板书:
郑人买履
且置履——————————不得履
要从实际出发
灵活运用
课堂实录:
师:这节课咱们一同来学习一“郑人买履”是一个——什么语?
众生:成语。
师:我们曾学过很多成语。你能想到哪些呢?现在请同学们在自己位置上,大声把想到的成语说出来:伸手指计数,一分钟时间,看看谁说得快,说得多。谁的嘴没张,那就说明他在偷懒哟!
(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大声地说成语,用手指计数。老师巡视,对不认真讲说的学生提醒。)
师:说五个以上的请举手,说十个以上的请举手。同学们都很棒,大家平时要多做这些词语接龙的练习,增强自己提取词语的能力,使自己在写作时词汇更丰富。谁知道郑人买履这个成语的意义?谁查过字典?
一学生(回答字典上的意思):讽谕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
师:为什么这个成语是讽刺那些只相信教条的人?这个成语的来历是什么,有个什么样的故事?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郑人买履》这一课。
评:1、这教学目标)
师:有的放矢才能射中目标。学习这一课,我们要学什么?请看屏幕上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掌握7个字词:生字“履”和“遂”;多义字“置”和“之”;通假字“坐”和“反”;多音多义字“度”。2、会背会讲课文。3、会做课后题。4、懂得两个道理:不能死搬教条;不能不相信自己。5、知道寓言是怎样写的。
(生自读)
师:要想完成这些目标,主要靠大家自己学习。请看自学指导。
(出示大屏幕:自学指导)
我们先学习第一个目标,掌握两个生字:履和遂。请同学们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履”和“遂”。
师:“履”是半包围结构。半框“尸”和身体有关,履是什么意思?
众生:鞋。
师:鞋是穿在脚上的,与身体有关吗?
众生:有。
师:穿上鞋就可以——
众生:走路!
师:对,穿上鞋是为了能更好地行走,因此要有行旁,什么——?
众生:双人旁。
师:双人旁也叫行旁,和行走有关系的字,大多都有彳旁。穿上鞋行走就是一步一步地重复,因此再加个“复”字。
师:学字我们要会组词,学词我们要会造句,学句我们要会成履行诺言,履带车,履历表,还有“削足适履”。
师(板书削足适履):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生:把脚削短,去适应小鞋。
师:不简单。怎么知道的?
生:《灰姑娘》中有,灰姑娘的姐姐削足适履。
师:课文里还有一个生字——“遂”,这个字怎样帮助我们记忆。它是什么字和什么字组成?
学生:追逐的“逐”和一个倒八。
师:我们把倒八看成一个倒人,追上这个人,把他放倒了。于是就抓住了他。“遂”是什么意思呢?
生:于是,就。
师(做抓住了的手势):“于是,就”追上抓住了那个坏人,放倒在地。终于遂心如意了。同学们记住了吗?再画一画这两个生字,讲一讲他们的意思,怎样才能记住。
(学生画记履遂,嘴里说着)
评:老师上课的目的不是再把知识给学生重复一遍,而是帮助学生记忆,使学生当堂记住学会,并及时地运用。
教法:喻。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听老师先读一遍课文,注意老师的断句和个别词的读音。
(老师范读课文)
师:注意“度”的不同读音。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尽可能地快读,能读多少遍读多少遍。
(学生快速地读课文)
师:时间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对照课下注释,看自己能否翻译,能不能理解课文。自己要大声地说出来,也可以同桌互译。有问题可以互相交流。
(学生紧张自学,老师巡视,主要是看那些学生没有投入,给以及时的提醒。)
师:时间到,停!(请一名学生朗诵。)
师:“宁信度”的“宁”应该是“ning”第四声。请你再把这一句读一遍。
(学生读这一句)
评:教学方式:个别教学。学生站起来,一定要让学生带着成就感坐下,不要让别的同学来纠正其错误,保护学生的自尊,使每一个学生都愿意站起来回答问题。
教法:教——老师示范读课文。
学法:习——模仿练习。
师:读得非常好,请你找一名同学把你读的这个文言故事用白话给大家讲一讲。
一生:从前,有个郑国人……
师:“已得履”的“得”怎么讲?是“买到”吗?
一生:不是,因为他还没买到。应翻译为“找到”或“拿到”。
师:同学们翻译得是不是和他一样好?
众生:是。
师:请同学们自己在座位上翻译一遍。
(学生在座位上大声讲说)
评:学法:说。让每个学生都有讲说的机会。提问单个学生,只是为了检测学生的对错,或给学生一个示范。
师:老师要检测一下你们掌握的怎么样。出示“课堂训练一”,你能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同桌两个互相说答案。
停。请同学总结这“置”在“有且置履者”中当“购买”讲:在“置之其坐”中当“放”讲。
生二:“之”在“置之其坐”中指“量好的尺码。”而在“至之市”中当“往,去”讲。
师:相同的字在不同句子环境中,意思就不一样。就像我们在不同的场合身份不一样。比方说我们在家里是儿子、女儿;到学校身份就是——
众生:学生。
师:我们在不同场合身份不一样,且叫的可能也不一样。在家里父母可能叫我们小名,而到了学校,同学老师都叫官名,叫的不一样,实际还是我们这个人。汉字也同样,不但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不一样,有时叫的也不一样。哪个字?
众生:度。读duó时,当“量长短”讲;读dù时,当“量的尺码”讲。
师:这叫多音字。这些字不光穿着打扮——音变了,而且身份——意思也变了,大家以后可要注意辨别哟!
评:教法:喻。多音多义字是汉字学习中的难点。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打比方,把理性的知识感性化,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加强记忆。
师:古汉字语是不光有一字多义的,一字多音的,而且还有一类特殊的字——通假字。找一找这坐同座。
生二:反同返。
师:把这两个字都记几遍。
(学生说记)
师:默写的时候,可千万别写错哟。我再考考大家。“至之市而忘操之”怎么翻译?
(一学生翻译。)
师:“宁信度,无自信也。”怎么翻译?
一生:宁愿相信尺度,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师:翻译非常好,说明大家都掌握了。这个郑人宁愿相信尺度,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可笑吗?怎样可笑?
(出示看屏幕“当堂训练练二”1、用自己的话说说郑人可笑在哪里?2、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举例子说说。)
师:请同学们认真想想,把想到的大声说出来,真想不起来的可以请教别人。
(学生思考后大声说。老师巡视)
师:停。(指名叫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
一生:他可笑就可笑在宁相信量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太死搬硬套了,也太不自信了。
师:说得太好了。他把第四个学习目标说出来了。是什么?
众生:懂得两个道理。
师:什么道理?
生:不能死搬教条;不能不相信自己。
师:谁能就“死搬硬套”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一生:夜里做家庭作业时,猛然发现没带作业本,于是就觉得不能写作业了。我认为这样做太死搬了。随便找个本,哪怕是一片纸写上不就行了吗?
师(鼓掌!):千万别笑,说不定咱就曾经以没拿作业本为借口而不写作业呢!以后,千万别不敢这样做了,否则,我们就是现代版的“郑人”喽。
师:以“不自信”联系实际谈一谈,谁来?
生:比如考试的时候,自己明明填对了答案,可交卷的时候,发现别人的答案和自己不一样,于是便抄起笔改对为错了!
师:同学们犯过这样的毛病吗?
生(小声说):犯过。
师(微笑):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一个人失去金钱,会失去很多;失去朋友,会失去更多;但如果失去自信,他将一事无成。
师:同学们刚才所回答的,就是课后题。到此为止,我发现同学们已经完全掌握了文章内容,那么能背下来吗?
生:能。
师:一齐来背一遍?
(学生齐背。)
评:教学模式:无为教学。看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实际将课后题处理了。
每一个问题都让学生自己先在座位上讲说,对自己是一种演练。在提问时不让学生举手,而是老师随意叫,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自己有回答的机会。不必为自己有没有勇气举手而紧张。保护学生的自尊。
学生会不会,在讲说的时候,老师巡视已经了然于胸。
师:我们已经完成了四个学习目标。学是为了什么?
众生:应用。
师:对!学习学习,学就是为了习。习就是应用。那么,我们学习了寓言故事,就应该知道寓言是怎样写的。寓言是怎么写的?
(学生无语)
师:请大家看预习指导的第一句话,说一说,寓言是怎样写的。
众生:寓言是通过一个巧妙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师:我们知道寓言是怎样写的,会不会自己写一会!不会!
师:很简单。我们积累很多优美的句子,能不能在自己的写作中直接应用?
众生:不能。
师:对,如果直接应用就是抄袭,但我们可以仿写?改头换面后就可以用了。学习了一齐人买履。
师:我们不写齐人买履。他买履,我们买帽。请看“自学指导二”:我能行:改编故事,以《齐人买帽》为题,寓意不变。如:从前,有个齐国人……
师:把自己编的故事大声讲说出来。开始吧!
(生热烈讲说)。
(师指名一学生讲)
生:从前,有个齐国人打算去买一顶帽子,他先量自己的头,然后把量的尺码放在座位上……别人问:“你何不用自己的头试一试呢?”这个人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的尺码,也不去相信自己的头脑!”
(学生笑)
师:讲得太棒了!是呀,那个人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头脑,他和那个郑人一样地让人发笑。大家会写寓言故事了吧?
生:会了!
师:写寓言难不难?
生:不难。
师:对,语文是最好学的了。小语特教王崧舟说:语文不是知识,其本质是智慧。学以致用才能变知识为智慧。现在看看大家的智慧怎么样。
(出示屏幕“自学指导二”中的第2题:续写《郑人买履》。)
师:续写故事,有一个要求,要用上“削足适履”这个成语。(指黑板上的“削足适履”)大家自己讲说自己续写的故事。
(老师巡视,指点、发现新奇的故事)
(师叫一学生讲故事。)
一生:第二天,那个郑人早早就来到集市上,拿着尺码量量这个,量量那个,一个中午过去了,仍找不到合适的鞋,他便买了一双小鞋回家了。别人问:这么小的鞋怎么能穿呢?
他回答道:“把脚削去一点不就可以穿了吗?”人们摇摇头说:‘削足适履’有你好受的!”
师:哇,很生动的一个故事呀!谁再讲一个不同的?
一生:第二天,那个郑人来到集市上。发现合适的鞋昨天都卖完了。只好买了一双小一点的鞋,他想,回家后把脚削一点,不就能穿了?削足适履,也能穿。
师:这下那个郑人不死搬教条,动脑子了,想出削足适履的方法来。还有不同的?请讲。
一生:第二天,那个郑人操心带了尺码,量好鞋子,买了一双鞋。回家后一试,谁知道他量的尺码小了,鞋子穿不上,只好削足适履。
(师生笑)
师:故事非常精彩。这就是宁信度的报应。要相信自己的头脑,千万不要太迷信尺码。
评:学习方法:习。
学习学习,学就是为了习。学习一五个目标已全部完成。那么大家掌握的怎么样呢?自己检测一下。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出示屏幕“当堂自结”。)光学习不回想,不总结,就像往口袋里装东西不扎口子一样,宝贝往往会掉出来!请同学们认真回想一下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对照目标,看所有的目标你都熟练掌握了吗?把你掌握到的内容大声说出来。
(生自己说自己的。)
师:今天的作业是:回去后,把你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内容和学到的学习方法说给你的父母听!下课!
评:在整堂课中,始终贯穿了一个“说”。开始说“成语”,结束说“知识”,学生不停地说。这样不但强化了知识,也锻炼了学习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讲说中,使每一个学生都活跃起来,都动起来,而没有出现只是部分学生活跃,部分学生像局外人一样的课堂情景。
在这节课中,老师运用了集体教学(共性知识集体讲)、个别教学(学生自己学)、无为教学、随机教学、说记教学五种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中,主要运用了喻、诲、教、说、习等方法。整堂课中,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师生互动性好。充分体现了用能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的孔子教学法的特点。
李菊芬
【篇二】苏教版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64~65页,简单的统计(五)。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2、能深切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 ,能根据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教学重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教学难点: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投影出示例题的统计表。2、分析统计表:师: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吗?3、揭示课题:教师边指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我们还可以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师: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道,可由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二、合作探究:1、探究特征,感悟优势:师: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那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请况。)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两个月间的降水量上升(下降)的最快、哪两个月间降水量上升(下降)的最慢吗?师:你认为折线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2、联系生活举例: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3、了解结构:师:既然折线统计图这样容易反映一些数据的变化情况,那我们是否需要了解一下它的结构呢?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呢,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名称,在介绍名称时明确其作用、画图时注意点。
三、制作统计图:1、 完成P65练一练2、同桌互相检查并纠错。3、实物投影展示好的作品。
四、巩固练习1、回答书上66页的第1题。2、完成书上66页第2题。1) 视频展示台上展示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平均每个季度的产值是多少万元?平均每个月的产值是多少万元?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增产多少万元?增产几分之几?3、完成书上67页的第3题4、完成新《补充读本》P65页第4题。五、课后完成1、完成书上67页第4题2、把你本周的数学作业分数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和打算?
【篇三】苏教版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教案
2015年全国苏教版教材品优课教学设特级教师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 江苏省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魏 洁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 江苏省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魏 洁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21~22页的例1和“练一练”,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表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判断、推理,体会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发展统计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开展统计活动的兴趣,增强动手实践、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播放网络歌曲:南京的天气。
2.引出问题:用数学的方法,怎样判断歌曲描述的真实性?
3.收集南京一天的气温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呈现,感受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上的优势。
二、认识折线统计图
1.对照条形统计图,用手势比划这天的气温,初步感受天气变化。
2.动态呈现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并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气温是怎样变化的?你是怎样看懂的?
(预设: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什么时间气温上升、下降得最快等)
3.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
4.讨论质疑:你认为歌曲描述的真实吗?
提出要求:收集一段时间的气温数据,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读图,分析。
回顾反思:怎样用数学的方法判断网络描述的真实性?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三、生活中的应用
1.你在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举例说一说。
2.出示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教者简介】
魏洁,1971年生,江苏省南京市五老村小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省教育学会小数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教育部国培专家,“苏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材编委。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14年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省师德先进个人,省市劳动模范等荣誉。致力于研究儿童的数学学习规律,善于发现儿童,倾听儿童,支持儿童的成长。曾应邀在全国各省市示范教学、讲座百余场,在各类刊物发表文章多篇。
【篇四】苏教版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教案
2015最新苏教版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知识,是学生已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以及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小学里学习一些统计知识,主要是使学生对统计的意义和思想方面有个初步了解,教材加强了看懂和分析统计图的训练,并在统计图的后面都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图形回答几个相应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在绘制统计图方面,本教材降低了一定的要求吗,为学生提供了帮助,帮学生初步掌握绘制统计图的方法,并注意多安排半独立完成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会画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1、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测。
2、绘制统计图的方法
3、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正确的描点
4、图例的设置
教学时数:3
第一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课本21-22页例1及练一练,练习四第1、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准备:powerpoint演示文稿,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例1
2.分析统计表。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揭示课题。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遭,可由教师揭示)
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张小楠身高的变化情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 身高变化情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幅度。
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
计图好些?为什么?
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说说理由。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了解结构。
谈话: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
(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
(5)填写制表日期。
三、完成练一练
统计身高。
谈话: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我们同学的身高情况。
课前我们一起收集了自己每学期期末时的身高情况,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将它也制成折线统计图,看看我们的身高增长趋势如何。
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
对学生意见的预设和对策:
(1)每个人的身高都在增长,增长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大致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
(2)这份统计图和其他的统计图有明显区别,底部从0到110这一段用了折线和
虚线。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指导学生发现最低身高数据在110以上,省略0到110这段数据可以使110~145厘米之间的每一段放大,使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更明显,而且使统计图更美观。
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自己身高的变化情况:持续上升,没有下降)
四、巩固练习:
练习四第1、3、4题
五、总结新课: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 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六、课堂作业:
练习册配套作业。
第二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课本23-24页例2、练一练,练习四第2、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苏教版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教案
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统计表,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2、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3.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
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
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
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讨论问题。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
得哪些信息?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
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二)完成练习四的第2、5
题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三)完成练习四的第6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苏教版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教案
1、阅读第27页 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
2、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
3、练习册配套练习。
第三课时 蒜叶的生长
教学内容:课本第28-29页内容。
教学目标:
【篇五】苏教版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教案
2016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回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图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互助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简单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掌握其画法。
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具准备: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折线统计图
1、引入
师:同学们平时你们注意自己的身高变化吗?这里有一张张晓楠6~12岁的身高变化情况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2、说说看,这张表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3、出示折线统计图
师:如果我们用统计图来表示气温情况,相信你又会有新的发现。想看看吗?(出示折线统计图)
二、观察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
1、观察:师:这幅统计图和原来的条形统计图比一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思考后再小组讨论)
2、交流:师:我们先来汇报一下,它们的相同点:横轴、纵轴、标题、制表日期等。(也就是说两种图的基本结构相同)
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点: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的,这种统计图形是用点和线表示的。 板书: 点 线
3、你能给这样的统计图起个名字吗?叫什么统计图呢?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4、提问:条形统计图是用什么表示数量多少的?而折线统计图呢?
板书: 点:数量多少
6、探究
①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晓楠的身高是怎样变化的?从6岁到12岁,她一共长高了多少厘米?
②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上看出哪一年张晓楠的身高增长最快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为了更好地看清身高的变化情况,所以我们将每相邻两个点之间用线连起来,形成了这样的折线。线的上升或下降就能更清楚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板书:增减变化
③估计一下,张晓楠13岁生日时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
想一想: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身高的变化情况?
7、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了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正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8、师:在生活中折线统计图应用非常广泛的。你们以前还在哪里见过折线统计图?
9、欣赏: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出示图片)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上网查看一下。
三、操作交流,会画折线统计图
1、提问: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呢?
2、出示练一练。
统计自己一年级到五年级的身高。
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你打算怎样绘制呢?(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汇报:画法:描点、连线、标数据
4、独立画图,教师指导。指名一人板演。
5、展示交流。你刚才是怎么画的?(板书:描点、连线、标数据)
刚才,我们通过描点、连线、标数据完成了这幅折线统计图,在画的过程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6、比较:把你画的与上面的比较一下,你画对了吗?错的改正一下。
7、提问:师:这幅折线统计图我们已画好了,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些什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预设:
按照这样的趋势,到了六年级、七年级身高会怎么样呢?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四、实践应用,分析折线统计图
练习四 第1题苏教版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教案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一位病人某天7~23时的体温变化情况如下图:
表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苏教版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教案
这幅折线统计图的纵轴和刚才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看得懂吗?
让学生认识到这个统计图省略了一部分刻度,是因为病人的体温数据集中在36-40之间。
五、总结反思,深化理解折线统计图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后我们还会认识更多的统计图,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全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根据要求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推理,解决相应问题。
3、 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难点: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的判断,解决相应问题。
教学准备:
电脑、视频展台、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疑导入
1、读图辨析,复习旧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你知道折线统计图有哪几部分组成吗? 生答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对比激疑,引出新知
李小洁用不锈钢杯和保温杯做了一次对比实验,以了解这两种保温杯的性能。 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明确:因为是对两个保温杯的性能进行统计,图中会有两条折线。为了加以区分,可用图例说明。红色实线表示不锈钢杯的温度。红色虚线表示陶瓷杯的温度。统计图的名称要稍作改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水温。同样要写上制图的日期。 画图的步骤:描点写数据、连线
揭题:这就是一张完整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
2、观察比较,获取信息
谈话:你能根据这张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吗?你是怎么看的?
(1)实验开始后的第60分钟,两个杯中的水温相差多少摄氏度?第120分钟呢?
(2)不锈钢保温杯中的水温下降到70摄氏度大约经过多少分钟?陶瓷保温杯呢?
(3)哪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好一些?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4)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上又获得了大量的信息,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你感受到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具有哪些特点?
小结: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3、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谈话:刚刚我们研究了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发现不锈钢杯的保温性能要好一些,同样的热水倒在陶瓷杯和陶瓷碗中,水温下降的速度相同吗?哪个容器中水温下降的速度快一些?
学生猜测结果。
事实是不是正如我们的猜测,下面我们一起来分组实验一下。
学生分组操作。
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与你预测相同吗?
追问:如果适合饮用的水温是18~45摄氏度,两个容器的水各从第几分钟起开始饮用比较合适?
三、应用新知,拓展延伸:
1、举例: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有广泛的应用。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复式折线统计图? (展示各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图片)
2、练习四 第2题
追问: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探讨:(1)小明是第几天开始看到根、第几天开始看到芽的?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苏教版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教案 人教版折线统计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