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萤火虫贾祖璋教案
《萤火虫》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会《萤火虫》的歌词和歌谱。
2、能自选打击乐器为歌舞伴奏;能积极参与集体歌舞表演。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并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初步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并能自信的表演。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打击乐器、课件、节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阶段目标:通过表演《小小的船》和演唱《我和星星打电话》激发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师:播放歌曲《小小的船》。
生:随乐曲走进教室,律动。
复习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进教室时表演的歌曲名字是什么?《小小的船》在这首歌曲中把弯弯的月儿比喻成小小的船,充满了诗情画意,每当使幕降临之时伴随在月亮周围的还有那满天璀璨的繁星,它们一闪一闪的好像在对我们说些什么,下面就让我们和星星通个电话,相互问候一声,好吗?
生:好。
师:钢琴伴奏。
生:边表演边演唱歌曲。
师:在刚才的通话中,你们向星星寻问了什么?提出了哪些问题?
生:……
师:星星回答你们了吗?
生:回答了。
师:它们是怎样说的?
生:……
师:哦,让你们学好本领长大后乘上火箭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二、新授歌曲《萤火虫》
阶段目标:完整的演唱歌曲,了解与之相关的内容。
1、介绍萤火虫
师: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真能和星星相互交谈吗?
生:不能。
师:对,其实星星是离我们地球很远很远的—些星体,它们有的本身会发光,有的则需要借助太阳的光芒发光,这些光芒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到达地球,每当夏夜来临,我们仰望星空感叹宇宙神秘的同时,会发现在我们身边的草丛中、溪水旁也有一些像星星一样发光的小昆虫,他们绿色荧光的时隐时现,时亮时灭,忽上忽下,忽快忽慢,一会向东一会向西,为寂寞的大地增添了光彩。这一景观的制造者就是——
生:萤火虫。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小昆虫们。
生:看。
师:通过刚才的观看,我们发现萤火虫的尾部发出了一闪一闪绿色的荧光,那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它代表了什么意思?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回去搜集了资料,下面就请几位同学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生:介绍。
师:听了这两位同学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对萤火虫有了一点了解了?萤火虫的灯语到底还有哪些意思,里面究竟藏着什么奥秘,这就要请你们这些在坐的未来的科学家们早日学好本领长大后继续去探索和研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表现萤火虫的歌曲,名字就叫《萤火虫》。
生:齐读课题。
2、学习歌曲
(1)听范唱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考虑这样两个问题;这首歌曲是4/2拍的还是4/3拍的?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4/3拍的,情绪优美、抒情、宁静、安详。
师: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后,教师写到黑板相应的位置。
(2)读歌词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歌曲的歌词,请同学们把你的右手拿出来,边画4/3拍的图示边读歌词。教师指黑板按照强弱规律打三拍子节奏加深对3/4拍的感受。
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3)听唱
师:多美的歌词啊!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寂静的夜晚,天上星星一闪一闪,地上还有一群会飞的星星。下面老师再放一遍歌曲,同学们一边想象着这景象一边随着歌曲小声的唱一唱。
生:听音乐唱歌曲。
(4)随琴唱
a、随琴唱;
b、挖掘歌词;
师:歌曲把萤火虫比喻成了什么?
生:小灯笼和满天的繁星。
师:歌曲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遐想,所以同学们在演唱时要充满联想,仿佛你就看到了夏天晚上萤火虫轻盈翩飞的情景,我们再来演唱一遍这首歌。
c、再次演唱。
(5)节奏
a、请学生到黑板画节奏。
师:这首歌曲是4/3拍的,同学们己经能把歌词唱的这么好了,老师想节奏也一定不会难倒大家,下面就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把它的节奏画出来。
生:画节奏。
b、完整打节奏。
(6)模唱曲谱
a、在教师的带领下模唱曲谱。
师:大家能不能按照这个节奏把这首歌曲的旋律唱一唱,看有没有困难?
生:随着老师慢唱曲谱。自己唱曲谱,教师伴奏。
三、打击乐器
伴奏《小红帽》、《萤火虫》。
阶段目标:根据节奏特点和歌曲情绪为歌曲选择合适的乐器伴奏。
打击乐器合奏《小红帽》。
师:刚才同学们唱了挺长时间的歌曲,嗓子一定有点疲劳了,下面时间我们活动活动手好不好?
生:好。
师:就请你们用打击乐器为老师弹奏的歌曲《小红帽》伴奏。
生:拿出打击乐器。
师:弹钢琴。
生:打击乐器伴奏。
打击乐器伴奏《萤火虫》。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萤火虫》这首歌,这首歌这么好听,我们也用打击乐器为这首歌伴奏好吗?
生:好。
师:老师已经为这首歌设计好了两种节奏型,你们从咱们学过的打击乐器中挑选两种既符合节奏特点又符合歌曲特点的乐器来为歌曲伴奏。(出示节奏卡片)
生:学生选择。(碰钟、串铃)
师:放歌曲。
生:用碰钟、串铃为歌曲伴奏。
四、故事《囊萤夜读》
阶段目标:通过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讲故事,思想教育。
师:在古代还有一个与萤火虫有关的故事呢,你们知道吗?下面就请某某同学为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讲故事《囊荧夜读》。
师:多么刻苦的好孩子呀,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不用像车胤小朋友那样囊萤夜读了。但如果有他那样刻苦勤奋的精神,我想同学们长大以后一定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集体舞《萤火虫》
阶段目标:学会集体舞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及合作精神。
师:在银色的月光下,萤火虫总是成群的飞来飞去。好像一个个轻盈的舞蹈家,下面我们也像萤火虫一样跳一段集体舞好吗?
生:好。
师:钢琴伴奏。
生:变队形。
师:在中间示范单一动作。
生:起立在座位前学跳老师教授的动作。
动作一:双手掐腰,第一个三拍:第一拍上左脚脚跟立起的脚掌点地,第二拍右脚跟上,第三拍左脚原地点地;第二个三拍:第一拍退右脚脚跟立起前脚掌点地,第二拍左脚跟上,第三拍右脚原地点地。
动作二:与动作一相反,先退右脚,再上左脚。
动作三:和旁边的同学拉好手,第一个三拍:第一拍向左迈左脚脚跟立起前脚掌点地,第二拍右脚跟上,第三拍左脚原地点地;第二个三拍;第一拍向右边右脚脚跟立起前脚掌点地,第二拍左脚跟上,第三拍右脚原地点地。
动作四:第一个三拍女生蹲下双手在身体斜下方45º,男生站立双手斜上方45º,第二个三拍交换。
动作五:原地脚跟立起,双臀直上举,手五指张开轻轻晃动。
师:请一位在下面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到前面和老师配合,先喊拍子连贯的做一遍,再配合音乐给学生范跳一遍。
生:观看。
第一小节:女生动作一,男生动作二。第二小节:女生动作二男生动作一。
第三、四小节:同一二小节。
第五、六、七、八小节:动作二。
第九、十小节:动作四。
第十一、十二小节:动作五。
师:钢琴伴奏。
生:集体舞队形站好。
师:放音乐,在前面领跳。
生:与老师配合完成舞蹈。
师:放歌曲,和学生一起跳集体舞同时提示学生动作的变换。
生:按照集体舞的编排,配乐表演。
师:把学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唱歌,一部分跳舞,一部分打击乐器伴奏。
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六、小结下课
师:闪闪发光的萤火虫总能为美丽的夏夜增添无数的诗情画意。小小的萤火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它用自己微弱的光亮照亮夜空,用自己短暂的生命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惊喜,科学家们受到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还发明了特别省电的荧光灯呢。看,只要我们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就会探寻到更多的奥秘。最后让我们像萤火虫一样飞向美丽的大自然。
生:做动作出教室。
【篇二】萤火虫贾祖璋教案
《端午的鸭蛋》学案及练习(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端午的鸭蛋》学案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通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叙事有详有略安排。
3、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作者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4、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从小小的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
一、资料链接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
莫名其妙:
曾经沧海难为水:
与有荣焉:
囊萤映雪:
练囊:
4、浏览课文,理顺文章思路。(找本文的中心句、过渡段理顺文章思路。)
5、作者善于发现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情趣,本文通过对“端午的鸭蛋”的难以忘怀表现了怎样的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探究赏析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有何作用?(复述端午节的风俗。)
2、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朗读文章第2、3自
然段。)
方法链接:写作手法
A、对比B、衬托C、象征D、先抑后扬(先扬后抑)E、托物寓义
3、写“高邮咸鸭蛋”与“端午的鸭蛋”有何联系?
4、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是不是多余?为什么?(朗读文章第6自然段。)
5、汪曾祺是一位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得到体现。请举出两例并加以分析。
示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此句中的一个“吱”字用得最妙,绘声绘色,把吃咸鸭蛋的那种动感,那种快感,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四、积累迁移
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自己的体会。
如:吃粽子、系百索子、挂符、赛龙舟等。
附参考答案和思路提示
二、1.méixiànjínángyínglào2.胤隍肃腌
3.门楣:门框上的横木。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反光刻苦读书故事。
4.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5.文章启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豁达恬然,善于去感受生活中的无穷乐趣和诗意之
美。文中也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三、1.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
2.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高邮鸭蛋多出双黄鸭蛋,作者在这里采用对比的方法,(①上海店也卖高邮咸鸭蛋②高邮双黄蛋多③与其他地方的咸鸭蛋对比)说明家乡双黄鸭蛋“多”。
3.为下文的“端午的鸭蛋”渲染气氛,作下铺垫。
4.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联系,不求统一答案。
5.如:“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
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此句中,“尤为别处所不及”古汉语的点缀使句子多了书卷气,且文言词语与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增添了语言的典雅之美。如:“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例:“我走的地方不少,……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篇三】萤火虫贾祖璋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萤火虫》学案2
《萤火虫》
学习目标:
1:了解萤火虫的有关知识,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学习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3:学习本文把记叙、描写与科学说明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把记叙、描写与科学说明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一、自主预习:
1、复习巩固:(1)说明文常识:1. 说明文是客观地 事物的一
种文体,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
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
(2)说明文以 ___________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_______________。
(3.)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
(4.)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_________和
__________两大类。
(5)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
2.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
①摇曳( ) ② 纳( )凉 ③ 蛋壳( ) ④ 戳( )穿 ⑤ 肺蛭( ) ⑥化蛹( ) ⑦车胤( ) ⑧ 霓( )虹 ⑨黑魆魆( ) ⑩ 孵化( ) ⑾共栖( ) ⑿藉此( ) ⒀干涸( )
我的补充:
我的问题:
3、作者简介:科普宗师——贾祖璋
贾祖璋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浙江海宁。一生从事科普创作、编辑、翻译工作。由于他在清王朝度过了少年时代,目睹并体验了老百姓的种种
苦难,深感民智未开国家落后,皆因政治腐败科学不昌明所致。所以他自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走上社会就开始向报刊投寄科普稿件;
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和开时书店工作期间,除了编写科学书籍以外,还要忍受着战乱之苦,甚至在日寇的空袭间隙,仍致力于科普创作。新中国成立
以后,贾老先后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和北京科普出版社工作,不料科普出版
社在10年“文革”浩劫中被撤销。 贾老特别憎恨弄虚作假沽名吊誉的恶
劣作风。贾老把他自己后半生的智慧全部贡献给福建的科普事业,坚持科学的人生观,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为提高民众的科学与文化素质而努力
工作。
4、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的体裁是 ,综合运用了 、 、 表达方式。说明对象是 ,说明顺序是 。
(2).理清文章思路: 文章的开头,作者用生动 、形象的语言记叙
了 , 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的回忆引出
了 。接下来,作者用准确的语言 向我们介绍萤火虫贾祖璋教案
了萤火虫的种类、 、 以及 。
然后,作者详细的介绍了 。最后,作者把对萤火虫的探索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思联系在一起
我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交流研讨:
(1)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什么?
(2. )举例说明本文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向我们介绍萤火虫知识的?
试分析其作用。
(3) 本文介绍萤火虫,为什么要写家乡夜景和幼年生活的趣事?
三、当堂检测:
1、写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全世界所产能够发光的萤有二千种,形态相像而不能发光的也有二千
种。( )
②与发光细胞相对的还有一层含有多数蚁酸盐或尿酸盐的小结晶的细胞,
呈乳白色,好似一面镜子,能够把光反射到外放。( ) ③它们一个个从草丛中起来,是忽明忽暗的一点点的白光,好似天上的繁
星,一个个在那里挪动。( )
2、童年时你捉过萤火虫吗?听过有关萤火虫的故事或传说吗?请写下来,
与同学分享。
四、反思:我的收获:
【篇四】萤火虫贾祖璋教案
萤火虫导学案
《萤火虫》导学案 桂园园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2.了解萤火虫的发光原理。3.把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体会说明文的写作语言。 学习重点:理清课文思路。学习难点: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研作学案。 2.规范书写、认真限时、合作完成导学案。 知识链接:
1.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 逻辑顺序包括:从因到果、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
一般。 3. 作者介绍
贾祖璋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浙江海宁。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世,到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60年间创作及译作近300万字的作品。自1934年,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开辟“科学小品”专栏起,贾祖璋与周建人、顾均正等人就为这个栏目撰写科学小品:同时编写了多种动植物学课本。艰辛地做着拓荒与启蒙的工作。 教学过程:
导入:用音频伊能静的《萤火虫》导入课文 。多媒体展示萤火虫图片。 一、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给带点字注音
摇曳( )黑魆魆( )大抵( )干涸( )纳凉( )戳穿( ) 乱窜( )蛋壳( )车胤( )孵化( )霓虹灯( )荧光( ) 2、根据下列词义找出在课文中相对应的词语
①但芦苇在风中(摇荡)的姿态,却隐约可以辨认。( )
②看了这一个简单的生活史,腐草为萤的传说,可以(城池不用一兵一卒就拿下了。这里指腐草为萤的传说不是真的)了。( )
③没有再把他的实验发表过,(大概)罗博士已被他们戳穿西洋镜了。( )萤火虫贾祖璋教案
④那么往时所见的一池水,当然已经((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 二、合作探究 1. 理思路
第一部分1-3段(写了哪些关于萤火虫的童年趣事?4件) 第二部分4-7段 第三部分8-9段 2.识顺序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顺序?具体的认知规律是? 3.辨方法
举例说明本课都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析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简洁。请你说说下面句子中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点。
①原来萤有许多种数,全世界能够发光的萤有二千种,形态相象而不能发光的也有二千种。 ②幼虫和蛹大抵相似;在成虫位于尾端的腹面,表面是一层淡黄色透明质硬的薄膜 ③故乡的萤火虫更是一年,二年,几乎十年没有见过了,最近家中来信说:三月没有雨,田里的稻都已枯死,桑树也有许多枯萎了。 5.谈理解
①文章抓住了萤火虫的哪几个方面来写? ②作者为什么要澄清萤火虫“出身”的问题? ③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什么? ④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⑤1-3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⑥作者把萤火虫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思联系在一起,这样写的好处是? 三、拓展积累
1、文中提到了车胤囊萤映雪刻苦学习的小故事,你还知道哪些? 2、你喜欢哪种昆虫?你介绍它的哪些方面? 四、当堂训练: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中括号内。
最近家中来信说:三月没有雨,田里的稻都已经枯死,桑树也有许多枯wěi( )了。往时所见的一池水,当然已经干hé( ),一片稻田,看去一定像一片jiāo( )土,那黑魆魆的树影,也必定很稀shū( )。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在成虫位于尾端的腹面叫做“萤火体”。( ) (2)好似一面镜子,能够把光反射到外方。( )
(3)在历史上有晋代的车胤( ) 3、“这卵也能发一些微光,经过二十七八天,就孵化为幼虫,幼虫的身体有13个环节,长纺锤形,略扁平;头和尾是黑色的,体节的两旁也有黑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最令人感到兴趣的萤火,是从哪里来的呢?”和下文构成_______关系。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是______。
【篇五】萤火虫贾祖璋教案
萤火虫的阅读答案
17 萤火虫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耀眼(yào) 摇曳(yè) 黑魆魆(xū)
B.隐没(mò) 皱纹(zhòu)混杂(hǔn)
C.携带(xié) 残酷(kù) 肺蛭(zhì)
D.化蛹(yǒnɡ) 车胤(yìn) 戳穿(chuō)
提示:B项,“混杂”中“混”应读“hùn”。
答案:B
最近家中来信说:三月没有雨,田里的稻都已经枯死,桑树也有许多枯wěi( )了。往时所见的一池水,当然已经干hé( ),一片稻田,看去一定像一片jiāo( )土,那黑魆魆的树影,也必定很稀shū( )。
答案:萎 涸 焦 疏
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被拍在地上的,它把光隐了,也着实难以寻觅。
B.看了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活史,腐草为萤的传说,可以隐姓埋名了。
C.三月没有雨,田里的稻都已枯死,桑树也有许多枯萎了。
D.敌人的阴谋诡计已被我人民解放军戳穿了。
提示:B项中的“隐姓埋名”用于此处不合适,应为“不攻自破”。
答案:B
贾祖璋,浙江_______人,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科普作家。《萤火虫》是一篇文质兼美、
引人入胜的_______(体裁)文。本文综合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答案:海宁 生物学 说明 列数字 下定义举例子 打比方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在成虫位于尾端的腹面……叫做“萤火体”。( )
(2)好似一面镜子,能够把光反射到外方。( )
(3)在历史上有晋代的车胤……( )
提示:下定义的格式是“××是……的××”或“……的××叫做××”。打比方的标志是“像”“好像”“好似”等。举例子的标志是“例如”“例”,有时不用标志词。
答案:下定义 打比方 举例子
2.“全世界能够发光的萤有二千种,形态相象而不能发光的也有二千种。”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提示:这句话点明了世界上能够发光的萤、不能发光的萤的种类,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准确、可信。作者把萤分为能够发光的萤和不能发光的萤,运用了分类说明的方法,非常明确。 参考答案:数字说明、分类说明。准确、明确。
3.“祝福我辛苦的邻人们,应该有一条生路可走。”文末用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提示:联系写作时间可知这是1934年。当时民不聊生,又遭旱灾,乡亲们已难以活命。 参考答案:把萤火虫和家乡生活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乡亲的同情,增强了文章的艺术美。
4.“这卵也能发一些微光,经过二十七八天,就孵化为幼虫,幼虫的身体有
13个环节,长纺锤形,略扁平;头和尾是黑色的,体节的两旁也有黑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参考答案:这一句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第一种是列数字,“二十七八天”是约数,“13个”是确数,表述简洁、准确。第二种是描摹状貌,“长纺锤形,略扁平;头和尾是黑色的,体节的两旁也有黑点”写了幼虫的外貌,清晰、形象,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提示:本文除了介绍萤火虫,更具有人文色彩,即表现了关心故乡亲人的情感。 参考答案:《萤火虫》告诉我们,儿时的兴趣会影响人的一生。
《萤火虫》批判了“腐草化萤”的说法,体现了科学的求实精神。以准确的生物学知识介绍了萤火虫的构造和生活习性,介绍了人类对萤火的利用情况。 作者描写了幼时夏夜在乡间所见到的萤火虫,记叙了与萤火虫有关的游戏,并把萤火虫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思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故乡和故乡亲人、乡亲的思念。
快乐时光 老鼠聊天 有一家老鼠吃完饭开始聊天,不知怎么就谈起了胆子的问题。小老鼠说:“现在的人真坏,居然做出老鼠药想毒死我们,根本不管用,我吃那玩意儿跟吃饼干似的。”
老鼠妈妈说:“在旧社会,没有老鼠药,人们用老鼠夹子,我根本不怕,有时想锻炼身体了,就把那玩意儿拿来当健身器玩儿。”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最令人感到兴趣的萤火,是从哪里来的呢?在科学上的研究,以前有人以为是某种发光性细菌与萤火虫共栖的缘故,但近来经过详细的研究,确定并没有细菌的形迹可寻,还是说它是一种化学作用来得妥当。这种发光器的构造,随萤的种类和发育的时代而不同。幼虫和蛹大抵相似;在成虫普通位于尾端的腹面,表面是一层淡黄色透明质硬的薄膜,下面排列着多数整齐的细胞,形成扁平的光盘,细胞里有多数黄色细粒,叫做“萤火体”(Luciferase),遇着氧气就起化学作用而发光。这些细胞的周围又满布毛细管,毛细管连接气管能送入空气,使萤光体可以接触氧气。又分布着许多神经,能随意调节空气的输送,所以现出忽明忽暗的样子。与发光细胞相对的还有一层含有多数蚁酸盐或尿酸盐的小结晶的细胞,呈乳白色,好似一面镜子,能够把光反射到外方。
萤光不含赤外线(热线)和紫外线(化学线),所以只有光而没有热,是一种理想的照明用的光。但现在的人类还不能明白这些萤光体的内容;既不能直接利用它,也不能仿照它的化学成分来制出一种人造的萤光。人类所能利用的,在历史上有晋代的车胤,把它盛在袋里,以代烛火读书。在外国,墨西哥地方出产一种巨大的萤火虫,胸部有两个大发光器,放绿色
的光;腹部下面也有一个发光器,放橙黄色的光;两色相映,极为美丽,妇人把它簪在发间,作为夜舞时的装饰品。还有,就是作为玩耍而已。至于在萤火虫的自身,藉此可以引诱异性,又可以威吓敌害,对于它的生活上是很有意义的。
1.“最令人感到兴趣的萤火,是从哪里来的呢?”和下文构成_______关系。 提示:这一句和下文正好是一问一答的关系。而设问就是自问自答。
答案:设问
2.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提示:说明分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本文属生动说明,语言简明、准确、生动。 参考答案:把萤火虫的特点说得准确、生动、具体,既充实了文章内容,又使文章富有情趣,具有文学韵味。
3.总结这两段的中心意思。
提示:准确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整个段落的意思,归纳总结。
参考答案:围绕“萤火,是从哪里来的”的问题,以准确的生物学知识介绍了萤火虫的构造和生活习性,介绍了人类对萤火的利用情况,把丰富的内容、广博的知识组织进重点突出的几个段落之内,有详有略,有主有次,中心明确,特征鲜明,使人获得清晰的印象。
4.“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_______。本文引“囊萤”的典故有何作用?
提示:根据典故把握“囊萤映雪”的比喻义。说明文引典故是为了形象、生动。 参考答案: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为了说明人类对于萤光的利用,即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趣味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荷花之谜
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净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葆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 ℃,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 ℃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
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5.荷花体内的细胞的“动力机构”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提示:根据“细胞的动力机构”所在的上下文就能知道。
参考答案:荷花体内的细胞的“动力机构”指的是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它的作用是有利于花粉传播。
6.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这句话的下文举了科学家的例子,从中可发现酶能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使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长出嫩绿的新芽。
参考答案:莲子中有一种酶,能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
7.文中加点的“竟然”,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提示:先解释“竟然”的字典义,再根据原文进行解释。“1288年以前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可见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答案:“竟然”表示出乎意料,强调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荷花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花瓣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
B.因为荷花细胞内有能发热的线粒体,所以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l瓦的功率。
C.文章用“古莲发芽”这一例子,说明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就是指能修理细胞本身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的“酶”。 提示:根据“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知A项错误。从文章最后两句知道“酶”和“基因”是两回事。
【篇六】萤火虫贾祖璋教案
萤火虫
《萤火虫》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萤火虫的科学知识。
2.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3.体会文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精神,以及感悟认识事物的规律。
学习重点:
1.了解有关萤火虫的科学知识。
2.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3.体会文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萤火虫的发光原理;科学小品的科学性、趣味性。
课时安排:1课时萤火虫贾祖璋教案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认识作者:
贾祖璋:我国著名的生物学科普作家,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浙江海宁。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世,到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60年间创作及译作近300万了的作品。自1934年,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开辟“科学小品”专栏起,贾祖璋与周建人、顾均正等人就为这个栏目撰写科学小品:同时为开时书店编写了多种动植物学课本。艰辛地做着拓荒与启蒙的工作。他撰写的科普读物主要有《鸟类研究》、《生命的韧性》、《生物学碎锦》等。他的科学小品,内容充实,构思精巧,语言简洁洗练,文笔清新朴实。
2.关于贾祖璋生活中的一则故事,认识科学家专心求实的精神:
一年秋天,为了写《蟹》一文,贾祖璋从市场上买回了几只螃蟹,养在水
里,一连几天全神贯注的观察,了解它的生活习性。然后煮熟,揭去背壳,由表及里仔细探索,详细考证,终于把这个“无肠公子”“横行介士”写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有一次,贾祖璋为了核实文昌鱼的史料,桌子上摆满了古今中外的书刊。他潜心研究工作,早把门外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突然,一个小朋友推开门,探头说:“贾爷爷,东西烧焦了!”贾老的炉子就在门外,赶去一看,锅里嗞嗞地叫着,一股浓烈的焦味冲鼻而来。原来,锅里的肉早已墨黑墨黑,焦糊了。我们应该学习科学家这种认真、务实的精神。
3.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两遍。
黑魆魆( ) 戳穿( ) 孵化( ) 共栖( ) 车胤 ( ) ......
藉此( ) 霓虹 ( ) 干涸( ) ...
你觉得还有哪些学的字音字形需要提醒你自己和同学注意的请写在下面
4.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本文的体裁是 ,综合运用了 、 、 表达方式。说明对象是 ,说明顺序是 。
(2)理清文章思路: 文章的开头,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记叙了 ,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的回忆引出了 。接下来,作者用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萤火虫的种类、 、 以及 。然后,作者详细的介绍了 。最后,作者把对萤火虫的探索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思联系在一起。(答案见教参)萤火虫贾祖璋教案
二、导入:在夏天的夜晚,我们会发现在草地上,在花丛中,有一些小东西飞来飞去,还一闪一闪的,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 你们看见过萤火虫吗? 它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为什么能发光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会找到答案。
三、学习、交流、研讨
1、检查交流预习导学
2、研讨重点,合作探究 (1)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什么?
题示:作者从其生理机制的角度作了科学的说明,即:萤火虫发光是区为它的尾端有特殊的器官,这个器官透明的薄膜下排列着细胞,细胞里有叫做“萤火体”的黄色颗粒。这些黄色颗粒遇到氧气就发生化学反应而发光。这诠释里面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准确而全面。
(2)举例说明本文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向我们介绍萤火虫知识的?试分析其作用。(可在书上勾画)
(3)作者为什么要澄清萤火虫“出身”的问题?
提示:这一段文字,作者从萤火虫的起源说起,显然是有所考虑的,它不仅可以满足读者溯本求源的认知愿望,而且告诉读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往往要经历漫长的时期,要经过去伪存真、逐步深入的过程。同时也告诉我们,了解认识事物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4)本文介绍萤火虫,为什么要写家乡夜景和幼年生活的趣事?
提示:这样不仅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富于感情,吸引读者。引出对萤火虫的说明。
(5)本文语言生动、准确,在说明中作者兼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段读一读,体会科学小品文的科学性、趣味性,并结合自己最感兴趣的语段体会其准确性特点。
四、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内容较为丰富的文章,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萤火虫的知识,除此之外,作者还记叙了“我”与萤火虫有关的往事,抒写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本文的特点是把记叙、描写与科学的说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同时兼有趣味性与科学性,可以使读者在饶有情趣地阅读中获得科学知识的信息。
五、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全世界所产能够发光的萤有二千种,形态相像而不能发光的也有二千种。( )
②与发光细胞相对的还有一层含有多数蚁酸盐或尿酸盐的小结晶的细胞,呈乳白色,好似一面镜子,能够把光反射到外放。( )
③它们一个个从草丛中起来,是忽明忽暗的一点点的白光,好似天上的繁星,一个个在那里挪动。( )
2、读下面的句子,关注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①幼虫和蛹大抵相似;在成虫普通位于尾端的腹面,表面是一层淡黄色透明质..
硬的薄膜
②故乡的萤火虫更是一年,二年,几乎十年没有见过了,最近家中来信说:三..
月没有雨,田里的稻都已枯死,桑树也有许多枯萎了。
2、.童年时你捉过萤火虫吗?听过有关萤火虫的故事或传说吗?请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六、师生留白。
自选角度谈谈你的收获,或者疑惑。
七、拓展延伸
白颊长臂猿
李湘涛
白颊长臂猿几乎常年都在树上生活。行动的时候,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子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像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一次腾空移动的距离就有3米远,每次可以连续荡越8-9米。雌白颊长臂猿还让刚出生不久的幼仔把手脚抱在自己的胸前,带着它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它们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一般,有时在半空中还能做出“鹞子
翻身”、“苏秦背剑”、“蜻蜒点水”等高难动作,使人感到惊心动魄,称之为高空“杂技演员”。我国古代传说有一种叫做“通臂猿”的动物,神通广大,来去如飞,两臂相通,具有自由伸缩的能力,能够把一侧的臂缩短,而使另一侧的臂变长,这种传说的来历,可能就是由被神化了的长臂猿而想象出来的。夜里睡觉也很有意思,总是坐在一根又细又长的树枝的末端,差不多刚刚能够承受它的体重,给人一种随时都会跌下来的感觉。其实,这种奇特的睡觉方式对于它来说才是最安全的。因为如果有天敌入侵,只要树枝轻轻晃动,睡在上面的白颊长臂猿马上就会发觉,立即就会轻舒猿臂,扬长而去。
白颊长臂猿喜欢吃各种植物的果实、树叶、嫩枝、花朵,以及昆虫、鸟卵等,但植物性食物占其食量90%以上。
白颊长臂猿的喉部长有喉囊,又叫音囊,喊叫的时候,喉囊可以胀得很大,使喊声变得极其嘹亮。它是哺乳动物中的“歌唱家”,特别喜欢鸣叫,形式有雄兽的“独唱”、雄兽和雌兽的“二重唱”和雄兽及其家庭成员的“大合唱”等等。特别是气势磅礴的“大合唱”,一般是成年雄兽首先发出引唱,然后成年雌兽伴以带有颤音的共鸣,以及群体中的亚成体单调的应和,“呜喂,呜喂,呜喂,哈哈哈”,音调由低到高,清晰而高亢,震动10谷,几千米之外都能听到。每天至少鸣唱1-2次,有时多达3-4次,一般与天气变化有关,主要是在清晨和傍晚,每次鸣唱持续的时间短的只有2-3分钟,长则在20分钟左右。遗憾的是,它们高昂悦耳的歌声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偷猎者正是根据歌声寻找到它们的。
白颊长臂猿的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仅限于云南南部的勐腊、江城、绿春和建水等几个县境内,在国外还见于越南、老挝、泰国等地。白颊长臂猿上世纪60年代初期在云南勐腊县尚有一定数量,甚至在县城中每天清晨都能听到它们的叫声,总数约有500-600只。从70年代起就已经逐渐绝迹,目前仅剩70只左右,即使在森林中,也很难听到白颊长臂猿的叫声了。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讲述了关于白颊猿哪几方面的特点。
2、 文章第一小节中写传说有一种叫做“通臂猿”的动物的内容,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3、 文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简析其作用。
4、用“读书动笔”的方法,仿照示例,任选文中的一句作点批注。
示例:原文——“白颊长臂猿几乎常年都在树上生活。”
批注――这个“几乎”用得好。准确地写出了白颊长臂猿的活动范围,绝大部分时间在树上,但并不是全部时间都生活在树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原文——
批注——
5、根据文中的知识和平时的积累,对偷猎者说一段话,呼吁他们保护白颊长臂猿,不要做伤害白颊长臂猿的事,要求语言得体,易于被人接受,不少于40字。
参考答案:
1、活动范围常年在树上,吃植物性的食物,叫鸣声哄亮,数量少这几个方面的特点。
2、不可以,这个传说写出了白颊长臂猿臂长的特点,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3、作比较、列数字,形象具体地写出了白颊长臂猿数量变得越来越少的特点。
4、如句子:“因为如果有天敌入侵,只要树枝轻轻晃动,睡在上面的白颊长臂猿马上就会发觉,立即就会轻舒猿臂,扬长而去。”中“立即”这个词写出了白颊长臂猿臂警觉性高,逃生速度快的特点。
5、可以从白颊长臂猿臂的可爱之处,数量之少,歌声之动听,人类和动物和谐相处,不做违法犯罪的事等几个方面进行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