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认识周长教案
三年级《认识周长》教案
《认识周长》教案
三年级组 杜广强
【教材分析】
“周长” 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一课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 教材通过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帮助直观理解周长的含义,紧接着呈现几位同学小组讨论的情景,有的用绳子围树叶,有的用尺子量数学书封面的边,在掌握方法的同时进一步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逐步感知了周长的含义,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后一节课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作了准备。
【设计理念】
本课在展示课程理念中试图突出两个重。一是重操作和探索,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去思考、探索、实践。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本课安排了感知和操作两个层面的活动。第一层面是感知层面的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动画、描一描、说一说、指一指获得感性知识;第二层面是操作层面的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主动探索测量画片和树叶周长的方法。二是重交流,力争组内、同桌、全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4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概念,培养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观
念。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会测量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一周和什么是封闭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理解周长的概念
1、看动画初步感知什么是一周。
①同学们,喜欢看动画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课件演示蚂蚁绕树叶边沿爬一周的情景。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蚂蚁爬了一圈)板书:一周
②(带着问题继续欣赏)这一次请认真观察:蚂蚁是从哪儿开始的?沿着什么地方爬的?又是在哪儿结束的?(课件演示后生边指边说)
③小结:蚂蚁绕着树叶树叶边沿爬了一圈,我们就可以说是蚂蚁绕着树叶树叶边沿爬了一周。板书:一周
2、描画树叶边沿,加深对一周的理解(就是绕边线一圈,从什么地方开始就回到什么地方)
①我这儿有一张用吹塑纸剪成的树叶,(贴树叶)你能用粉笔描出它的一周吗?(抽生描,其余伸出手指跟着比划,然后说说是从哪儿开始的?又是在哪儿结束的?再评价)
②有没有同学从别的地方开始也能描出树叶的一周?(抽生说,师描,其余手指跟着比划)
③小结:(取下树叶)看来我们可以把树叶边上的任意一点作为起点,只要绕着边线描一圈,回到起点,就能描出树叶的一周。
3、迁移类推,感知其它具体物体表面的一周。(语言表述,手指比划)除了树叶的面有一周,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有一周,请找一找,你能指出它的一周吗?
4、揭示课题,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
①找出比课桌表面一周更长(短)的物体表面一周。感受到物体表面一周有长有短,各自的一周都有一定的长度, 板书:的长度
②揭示课题:物体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面的周长。板书:周长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是内容。
③边说边指出课桌(数学书封面)哪一部分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呢?
5、从物体到图形,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①我们能指出物体其中一个面的周长,那我们的老朋友——平面图形有周长吗?(课件呈现)抽生边说边指哪一部分的长度才分别是它们的周长?我们认识的还有哪些平面图形有周长?
②看来只要是平面图形就有周长,对吗?(课件呈现一些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指出哪些有周长?其余的为什么没有周长?(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从而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明白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二、小组合作,探索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
老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一张画片、一张树叶、一把直尺、一根线,请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想办法量出这张画片和这张树叶的周长。认识周长教案
1、学习要求:①先小组商量,再借助工具试一试。②要分工明确,互相配合。
2、小组合作完成,师巡视。
3、小组汇报并演示测量方法。(其间师生、生生要互动)
4、小结:测量周长的方法很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恰当的方法测量。
三、总结并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联系生活说说周长在生活中的运用。
板书设计: 周 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一、以活动为基础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新课开始,让学生观察动画,初步感知边线,使学生体会图形一周的长度必须从起点开始绕边线一圈再回到起点,这样就把握住了周长概念的基本点。再通过学生动手描一描树叶一周,指一指具体物体某一个面一周的长度从而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准确的理解,进而让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有周长使学生体会到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封闭”观念,学生通过动手做悉心理解,加强感受,把生活中对边线的零星感受进行再现和体验。事实也证明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很多学生能充分理解周长所蕴含的真实意义。
二、以周长测量策略探究来内化周长的意义.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准备的学具——尺子、线想办法量算出画片和树叶的周长,然后汇报演示。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图形的边是直线时可以用量、算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而是图形的边是曲线时可以用绕,量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特殊问题有特殊的解决办法,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另外,汇报演示时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虽然还没有做到很好,但还算达到了预期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同步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要是在用笔描画图形一周时,每个同学都印发一张有图形的作业纸,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笔来,这样反馈更全面、真实、有效。学生的交流(特别是生生互动)、语言的表达、学生的操作、及合作意识等很多方面都还不尽如人意。
【篇二】认识周长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4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概念,培
养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
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会测量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一周和什么是封闭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理解周长的概念
1、看动画初步感知什么是一周。
①同学们,喜欢看动画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课件演示蚂蚁绕树叶边沿爬一周的情
景。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蚂蚁爬了一圈)板书:一周
②(带着问题继续欣赏)这一次请认真观察:蚂蚁是从哪儿开始的?沿着什么地方爬的?又
是在哪儿结束的?(课件演示后生边指边说)
③小结:蚂蚁绕着树叶树叶边沿爬了一圈,我们就可以说是蚂蚁绕着树叶树叶边沿爬了一周。板书:一周
2、描画树叶边沿,加深对一周的理解(就是绕边线一圈,从什么地方开始就回到什么地方) ①我这儿有一张用吹塑纸剪成的树叶,(贴树叶)你能用粉笔描出它的一周吗?(抽生描,
其余伸出手指跟着比划,然后说说是从哪儿开始的?又是在哪儿结束的?再评价)
②有没有同学从别的地方开始也能描出树叶的一周?(抽生说,师描,其余手指跟着比划) ③小结:(取下树叶)看来我们可以把树叶边上的任意一点作为起点,只要绕着边线描一圈,回到起点,就能描出树叶的一周。
3、迁移类推,感知其它具体物体表面的一周。(语言表述,手指比划)
除了树叶的面有一周,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有一周,请找一找,你能指出
它的一周吗?
4、揭示课题,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
①找出比课桌表面一周更长(短)的物体表面一周。感受到物体表面一周有长有短,各自的
一周都有一定的长度, 板书:的长度
②揭示课题:物体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面的周长。板书:周长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
究是内容。
③边说边指出课桌(数学书封面)哪一部分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呢?
5、从物体到图形,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①我们能指出物体其中一个面的周长,那我们的老朋友——平面图形有周长吗?
(课件呈现 )抽生边说边指哪一部分的长度才分别是它们的周长?我们认识
的还有哪些平面图形有周长?(抽生说)通过一问一答进而让学生明白三角形的周长就是3
条边长度的总和,四边形的周长就4条边长度的总合。五边形呢、六边形呢?
②看来只要是平面图形就有周长,对吗?(课件呈现一些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指出哪些
有周长?其余的为什么没有周长?(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从而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明白
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板书:封闭图形
③读板书,追问:什么图形有周长?封闭图形哪一部分的长度才是它们的周长?
二、小组合作,探索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
过渡:同学们现在明白周长的意思了吗?我们能指出身边物体面哪一部分的长度是它的周
长,也能指出封闭图形哪一部分的长度是它的周长,那它们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想知道
吗?老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一张画片、一张树叶、一把直尺、一根线,请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想办法量出这张画片和这张树叶的周长。
1、学习要求:①先小组商量,再借助工具试一试。②要分工明确,互相配合。
2、小组合作完成,师巡视。
3、小组汇报并演示测量方法。(其间师生、生生要互动)
4、小结:测量周长的方法很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恰当的方法测量。
三、拓展延伸。
1、脑筋急转弯:用3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一个 , 请问哪一个的周长长? (最后小结在不考虑接头的情况下,周长是一样长)
2、想不想挑战一个更有趣的问题?(课件呈现并设置情景) 福娃贝贝和迎迎早上起来
练习跑步锻炼身体,贝贝绕着黄色区域跑一圈,迎迎绕着蓝色区域跑一圈,请问谁跑的路程
长一些?(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小结这是比周长的长短而不是比面的大小。
四、总结并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假设你就是某物体的一个面或者是一封闭的平面图形,请你自我
介绍一下,哪一部分的长度是你的周长?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你的周长?
2、联系生活说说周长在生活中的运用。
3、建议并鼓励学生课后去测量周长。
板书设计: 周 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认识周长》说课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周长” 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41页第的内容。这一
课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
用也十分广泛。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
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
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 教材通过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帮认识周长教案
助直观理解周长的含义,紧接着呈现几位同学小组讨论的情景,有的用绳子围树叶,有的用
尺子量数学书封面的边,在掌握方法的同时进一步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这样安排,一方面
使学生逐步感知了周长的含义,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后一节
课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作了准备。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孩子通过美术课也应该明白“边线”的含
义,因此我让学生在 “描一描”“摸一摸” “指一指”“量一量”的基础上来理解周长的含
义,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的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
各种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而且学生迫切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学习的小主
人,乐于通过图形观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有趣的活动来解决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
解,所以我只要为他们搭建平台,创设情境,给他们时间,给他们机会,给他们相应的点拨
和指导,科学地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加以调控,定会使学生在这个轻松、活泼、富有个性的探
索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其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必将得到发展与提高。
【设计理念】
本课在展示课程理念中试图突出两个重。一是重操作和探索,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去思
考、探索、实践。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本课安排了感知和操
作两个层面的活动。第一层面是感知层面的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动画、描一描、说一说、指
一指获得感性知识;第二层面是操作层面的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主动探索
测量画片和树叶周长的方法。二是重交流,力争组内、同桌、全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
多种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
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目标】认识周长教案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概念,培
养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
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理解有不同方法可测量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封闭图形,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理解周长的概念
1、看动画初步感知一周。看动画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这个第一环节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
该很有效。这儿我设计了两次看动画,第一次是带着新奇感去看,问看到了什么,第二次是
带着问题看,蚂蚁是从哪儿开始的?沿着什么地方爬的?又是在哪儿结束的?这样通过动画
效果就从视觉上更直观的感受到一周的含义。
2、描画树叶边沿,加深对一周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或者比划书空亲自体验
从起点开始,绕边线一圈,再回到起点才是一周。
3、迁移类推,感知其它具体物体的面有一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以及语言
表述,手指比划感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进而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
通过迁移类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4、揭示课题,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比课桌表面一周更长(短)的物体表面一周。感受到物体表面一周
有长有短,各自的一周都有一定的长度, 这样就搭好桥梁很自然的揭示出课题。同时初步
体会到物体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面的周长。
5、从物体到图形,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①前面的步骤都还局限于在具体物体的面上理解周长,而最终还得落脚到平面图形上。前面
的认知就是为回归到平面图形上做铺垫。呈现 抽生边说边指哪一部分的长度
才分别是它们的周长?我们认识的还有哪些平面图形有周长?通过一问一答进而让学生明
白平面图形也和物体的某一面一样有周长。这样,通过迁移类推让学生自己描出平面图形的
边线感知平面图形的周长,这样,帮助学生从实物到平面图形建立完整的周长概念。
②老师设计了一个很有悬念的问题,看来只要是平面图形就有周长,对吗?学生已有认知水
平是很难作出否定回答的,于是老师用多媒体呈现一些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让学生同桌讨
论再全班交流,这样轻易的理解了什么是封闭图形,因为封闭图形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也
算一个认知难点。通过读板书,追问:什么图形有周长?封闭图形哪一部分的长度才是它们
的周长?进一步明白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也强化了对周长的理解。
二、小组合作,探索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
当学生明白周长的意思后,老师设问身边物体面的周长,封闭图形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
这时学生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欲望,老师趁机提供准备的学具,有直边的画片、边是曲线的
树叶、一把直尺、一根线,学生探索的欲望就更加迫切了,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想办法量出这
张画片和这张树叶的周长。凭借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让学生根据给定的画片和树叶去量一
量、算一算,在操作中和探求测量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合作意识,进一步理解周长,同时也了解和掌握一些量周长的一般方法,还让学生体会到化曲为直这种数学方法——转
化。学生汇报演示测量方法也是学生交流的一个平台,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综
合素质也得到同步发展。想说明的是虽然薄薄的画片其实就是一个长方形,但我没讲是量长
方形的周长,因为测量和计算长正方形周长是下一课时的内容。
三、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意图是以学生喜好的脑筋急转弯形式和学生急于想证明自己的挑战形式来发展学
生思维,培养空间感,同时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第一个是脑筋急转弯:用3根同样长的
铁丝分别围一个 , 请问哪一个的周长长? (最后小结在不考虑接头的情况
下,周长是一样长)第二个是想不想挑战一个更有趣的问题?(课件呈现并设置情景) 福娃贝贝和迎迎早上起来练习跑步锻炼身体,贝贝绕着黄色区域跑一圈,迎迎绕着蓝色区域
跑一圈,请问谁跑的路程长一些? (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小结这是比周长的
长短而不是比面的大小。
四、总结并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总结学习内容后我让学生扮演角色来自我介绍,就是假设你是某物体的一个面或者是一
封闭的平面图形,请你自我介绍一下,哪一部分的长度是你的周长?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你
的周长?这个目的就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最后是联系生活说说周长在生活中的运用,并建议、鼓励学生课后去测量周长。
【教学反思】
一、以活动为基础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新课开始,让学生观察动画,初步感知边线,使学生体会图形一周的长度必须从起点开始绕
边线一圈再回到起点,这样就把握住了周长概念的基本点。再通过学生动手描一描树叶一周,指一指具体物体某一个面一周的长度从而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准确的理解,进而让学生讨论是
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有周长使学生体会到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封闭”观念,学生通过动手
做悉心理解,加强感受,把生活中对边线的零星感受进行再现和体验。事实也证明学生通过
这一过程,很多学生能充分理解周长所蕴含的真实意义。
二:、以周长测量策略探究来内化周长的意义.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准备的学具——尺子、线想办法量算出画片和树叶的周长,然
后汇报演示。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图形的边是直线时可以用量、算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而是
图形的边是曲线时可以用绕,量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特殊问题有特殊的解决办法,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有利
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另外,汇报演示时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虽然还没有做到
很好,但还算达到了预期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同步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
的整体素质。
本节课的遗憾:
1、要是在用笔描画图形一周时,每个同学都印发一张有图形的作业纸,让每个学生都能动
起笔来,这样反馈更全面、真实、有效。
2、学生的交流(特别是生生互动)、语言的表达、学生的操作、及合作意识等很多方面都还不尽如人意。这还需要在老师新的课程理念支撑下对学生的一个长期坚持训练强化的过程。
3、由于我对教学生存的处理有所欠缺,导致生生交流时老师不能自如的应对,用时稍多,加上前面还是有点罗嗦,所以教学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没有得到展示。总结学习内容后让学生扮演角色来自我介绍也没机会展示。
总之,因为本人能力有限,就当作是为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一个研究的现场,还请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多多提出宝贵意见,以改进我的教学,提高我的教学水平。谢谢各位!!
【篇三】认识周长教案
认识周长教案
认识周长教案
教学内容:第39到40页,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测量、计算等活动,认识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指出并测量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初步学会通过测量简单平面图形的边长计算周长。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到建立周长概念的过程,体会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观察、综合、抽象等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发展空间观念;通过计算周长不同方法的比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近感和兴趣,培养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测量树叶周长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一片树叶和测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周长
1、认识边线
(1)谈话:秋高气爽,秋天是个落叶缤纷是的季节。美丽的树叶是甲壳虫们的比赛场,小甲壳虫们准备进行一场跑步比赛呢!
引导:比赛规则是沿树叶的边线跑一周,最先跑完的获奖。(板书:边线一周)这里的一周是什么意思;边线又是指什么?
仔细看,比赛开始了!
提问:看清楚了吗,哪只甲壳虫能得奖呢?为什么?
指出:第三只小甲虫能得奖。第一只跑得慢,第二只跑过的路线不符合规则,而第三只从这一点出发,沿着边线跑,又回到了这一点,这才是沿边线跑了一周。它跑的路线,就是树叶的一周边线。(板书成:一周边线)
让学生集体说一说:一周边线。
(2)丰富感知。
我们在了解了小甲虫走的树叶的一周边线,现在大家一起来指一指我们身边事物(数学书封面、课桌面和三角尺)的一周边线在哪里。
要求同桌学生互相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并说说怎样指。
交流:指名学生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
追问:你从这一点出发,还可以从哪点出发呢?
说明:指数学书一周边线,要从边线上一点开始,沿着封面的边线绕一圈再回到这一点,经过的路线就是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
同桌之间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让学生依次指一指课桌面和三角尺的一周边线。
交流:指名学生指一指课桌面、三角尺的一周边线。
指出:刚才大家指的分别是数学书封面、课桌面和三角尺的一周边线。
2、认识周长。
(1)描述概念。
那大家能指一指这三张书签的一周边线在哪吗?出示例2。 让同桌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一周边线。
指名学生演示指一指书签的一边周线。
追问:刚才大家指的都是书签的什么?——(一周边线)
指出:一周边线有长有短。这里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书签的周长。(补充板书:一周边线的长——周长)
追问:一张书签的周长指的是什么?
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能指给大家看一看吗?(指一指、说一说: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的长是封面的周长)
三角尺的周长呢?(学生指一指、说一说)
(2)深化认识。
一些事物的一周边线你们能指出来,那一些图形的一周边线呢?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展示学生描的一周边线,检查一周边线描的是否正确。 追问:这里每个图形一周边线的长是它的什么?
强调: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演示出: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周长)
互动:请你在题里任意选一个图形,把它的周长指给同桌看一看。
二、测量计算,加深认识。认识周长教案
我们刚刚通过指一指、描一描的活动过程已经学会了周长是什么,那这个周长要怎样计算呢?
1、出示例2的三角形和四边形。
引导:请看课本上例2里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你能知道它们的周长各是多少吗?请你想办法解决,算出周长写在图形下面。
学生测量、计算。
交流: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
追问:在计算三角形的周长时,就是计算什么?(三角形的周长就是这三角形一周边线的长)
你又是怎样知道四边形的周长的,是多少?
提问:算图形的周长,为什么要先测量每条边的长,再相加? 小结:周长是围成平面图形的一周边线的长,所以把平面图形每边的长相加所得的长,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周长。
2、完成试一试
刚刚同学们都很棒,已经学会了怎样计算以上几个平面图形的周长,那么一些有曲线的平面图形的周长你会测量吗?出示课开始的树叶。
引导:刚才小甲虫跑过的树叶一周边线的长是树叶的什么?有什么办法能知道树叶的周长是多少呢?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最先想到办法。
交流:你们小组想到了什么办法?
说明:刚刚我们想到的方法就是数学上所说的化曲为直的方法。 测量:请每个小组同学拿出准备好的一片树叶,互相合作,量一量你们小组这片树叶的周长,把周长写下来。
交流:你们小组树叶的周长是多少?为什么这样测量的长是树叶的周长?
你认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说明:我们围一围、量一量得到的长度,就是围成树叶一周边线的长,是树叶的周长。
3、小结:学到现在,你知道周长指的是什么了吗?要知道一个平面图形或者物体的周长,有哪些办法?
指出:通过指一指、量一量、算一算,我们知道了周长是指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要知道周长,可以把围成图形每条边的长相加,也可以用线围一围、量一量。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做想想做做第3题。
请看想想做做第3题,你能算出它们的周长吗?计算时想想可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学生独立计算周长。
交流:每个图形的周长是怎样算的,周长是多少?
根据学生交流,分别板书算式;注意比较不同算法,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指出:计算周长,就是求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计算时,可以根据每条边长度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灵活地计算。
2、趣味练习
【篇四】认识周长教案
《认识周长》教案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胡长娟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西师新订版三年级上册第77-78页的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会灵活运用各种工具测量一些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
3.在认识图形周长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周长的概念,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
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软尺、米尺。
学具:纸杯、长方形纸片、直尺、软尺、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蚂蚁沿权叶边线爬行一周的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蚂蚁爬行的起点和终点在同一个点上,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
提出问题:在数学上,蚂蚁爬过的一这长度叫什么呢?
老师顺势提示课题:认识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二、操作实践,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实物周长。(教学例1)
(1)视觉感知桌布的周长。出示情景图(例1左图)
提问:想给桌布镶上散结边,你知道应该怎么镶吗?
指明学生上讲台前用手指模拟为桌布镶边,引导学生发现并感受桌布的一周。 学生操作口答后,教师用课件闪现桌布的边线,并指出:花边就镶在这些地方,围桌布一周的长度是桌布的周长。(板书)(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桌布的周长)
(2)视觉感知树叶面的周长
出示情景图(例1右图)“树叶图”让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提问:图中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测量树叶周长)
你知道树叶周长指的是什么地方的长吗?(指名学生上讲台前用手指一指实物) 学生操作、口答后,教师用课件闪现树叶面的边线(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树叶面的周长),并指出树叶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面的周长。(板书:树叶面)出示树叶,指出树叶的周长。
2、摸一摸,说一说,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例1中的议一议)
(1)摸课本封面的周长。
刚才摸了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你们能摸摸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强调:封面)它的周长是哪一部分呢?大家能用手指在书上摸一摸它的周长吗?(同桌轮流)
(2)指名学生上台摸。
问:你认为摸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摸的时候要注意从封面四周上一点出发沿着4条边围1周,又回到出发点就是这本书封面的周长。)
(3)描周长。(78页课堂活动)
强调描的终点和起点都在同一个点上。
(4)概括周长的含义。
刚才你们摸的课本封面、桌布、树叶面它们的形状都不同,我们用两个字“图形”来概括它们,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可以总结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周长的含义。(板书:图形)
引导学生找一找重点词语“一周”“长度”,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5)反馈:判断平面图形的周长。(课件出示练习)
3、动手测量,认识周长。(教学例2)
(1)小组内讨论测量周长的方法(先交代规则,再出示大屏幕)。
出示长方形纸片、纸杯,先让学生指一指杯子下底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认识工具后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树桩面、杯子的下底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2)学生操作练习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杯子、长方形纸片、软尺、线、直尺等),测量出杯子下底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测量方法: ①用软尺量;②先用线围,再用尺子量;③先量每边长,再加起来。
(3)优化方法。
量长方形用直尺直接量比较简单。
(4)比较绳子的长度(课本78页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课本78页练习十八
三、深化拓展
变魔术。(用铁丝围圆、桃心、小猫、蝴蝶)
用相同长度的铁丝围刚好一周的不同形状的图形周长都相等,让学生理解“守恒”原理。
四、本课小结 、课外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
再认识周长。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教师强调“一周”的含义,并配合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一周”的内涵。
2、在我们的生活中,智慧的人们利用周长来解决了不少问题,比如:知道了自己的腰围 腰围,就可以买到合适的裤子""同学们,请用你你敏锐的观察力,在生活中找一找通用周长来解决的问题,想想解决方法,找找问题答案吧!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角形的周长:直尺、软尺
纸杯杯口周长:软尺、线+尺子
【教学反反思】
《认识周长》这节课是西师新订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七单位的内容。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在课堂上,首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呈现一只蚂蚁围权叶边线爬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长”这两个词语;再利用桌布及树叶面,让学生观察感知“一周”,进一步直观地感知周长;接着让学生触摸感知课本封面的周长,以及找身边的例子来说一说、描一描,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最后学生动手测量物体面及平面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经历探索图形周长测量策略的过程,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重视知识的形成与获取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