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认识方向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选编《再别康桥》,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写给母校——剑桥大学的一曲恋歌,表达了作者在即将离别母校时的殷殷的挚爱和深深的依恋之情。教学中可通过简介徐志摩以及他在康桥的生活,交待《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再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分析结构,感受诗歌的“建筑美”,细细品味,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此外,《再别康桥》表达离别情感的方式比较独特,可通过与其他著名的离别诗的比较,感悟《再别康桥》独特韵味。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对徐志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大多是宽泛的,甚至有些是从影视作品(如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得到的,因此,学生在接触《再别康桥》的时候,极容易简单地理解其中的离别情感,而无法揣摩到徐志摩在与康桥离别时的复杂情怀。
学生的兴趣点可能会放在首尾两节,放在徐志摩的情感世界上,教学中应好好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并由此切入,引导学生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作品。
诗歌的语言是含蓄的,所传达的情感也常常是含蓄的,学生很难充分理解诗歌语言的内涵,再加上对作者的了解不够深入,从而产生阅读障碍。
这首诗歌的学习难度并不大,学生会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体味出诗歌更为丰富的韵味。
学生刚升入高中,对诗歌鉴赏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初中的水平层面,应适当地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理解诗歌,多元化去鉴赏诗歌。
三、设计思想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文本。
诗歌的欣赏应该是多元化的,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不应仅仅拘泥于一些概念化的经验化的解读,在鉴赏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求让学生从更深刻更新颖的层面去阅读文本。
“以读带讲”一直是诗歌教学奉行的教学准则,而《再别康桥》本身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学生对这首诗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只是学生不一定真的能够理解其中的丰富内涵,“以讲带读”或许可以帮助学生真正感悟这首诗的真意。
不为教一首诗而教一首诗,应力争通过对一首诗的解读,让学生走近诗人,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乃至内心世界。
基于以上的考虑,在教学中最好辅以多媒体,以提供更为全面更为广泛的相关信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作品,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有一定的收获。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明确诗歌的意象、意境以及它们对于诗歌的重要作用;了解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情感教育目标:领悟徐志摩与母校的深厚情感以及抒发情感的恰当方式。
3.能力培养目标:了解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以及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发挥充分的想象去感悟诗歌的意境;通过解读意象去把握诗歌的主旨;欣赏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再别康桥》是如何体现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的?《再别康桥》美在何处?
2.《再别康桥》的意象选择非常独特,如何理解意象的独特之处?这些独特的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3.徐志摩为何对康桥情有独钟,仅仅是学生对母校的情怀吗?有没有其他原因?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本人学过多年的语文了,记得最深的还是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比如“一只鹅,两只鹅,扑通扑通跳下河”。(学生笑)
(抓住学生笑的时机,请他们谈一谈笑的原因,借此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请学生诵读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
既然同学们都喜欢读诗,那对诗歌一定有自己的认识,请问“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万片无数片”是一首诗吗?(在屏幕上打出文字,学生讨论)
经过讨论后,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一致认为不能算作一首诗,因为实在读不出什么韵味。(又在屏幕上打出“飞入芦花皆不见”)经过讨论,同学们明确了,加上最后一句增添了诗歌的韵味,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富有诗味。
由此可见,诗歌总是带给人们丰富的想象,我们学习诗歌,就是要通过丰富的想象,感悟诗歌的意境。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
二、背景介绍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说过: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生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在屏幕上展示这段文字,请学生找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学生很容易找出来,可继续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到康桥对徐志摩的重要性)
康桥对于徐志摩是如此的重要,因此他写了多《康桥再会吧》《我所知道的康桥》《再别康桥》,有人甚至说,在徐志摩身上萦绕着“康桥情结”。
三、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离别的情感
1.先推选一位同学朗读,请其他同学简单评价;
2.再欣赏黄磊的朗诵录音;
3.通过朗读,感悟作者在即将离开康桥时的情感。
讨论后明确:作者主要表达了对康桥的“殷殷的挚爱,深深的依恋”之情。
四、鉴赏诗歌,感受诗歌创设的意境
1.诗歌的哪些章节恰当地表达了作者的离别情感?(学生讨论)
(1)第一节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一节的鉴赏,可以围绕三个问题展开:①离别时为何要“轻轻的”②“轻轻的”为何要提前③为何不向人作别而向云彩作别)
这一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短短的四句诗映照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夕阳晚照的黄昏,做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作别姿态。诗人曾说:“那四五月间最渐缓最艳丽的黄昏,那才真是寸寸黄金。在康河边上过一个黄昏是一服灵魂的补剂啊!”诗的开头有意连用的三个“轻轻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又轻轻的告别,即使那挥手的招呼,也没有一点点喧哗,来打破康河的宁静之美,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这也正是康河给诗人最美丽的印象。
(2)第二~四节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作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彩虹似的梦。”
(这几节的鉴赏,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①“金柳”“新娘”等意象的独特效果②作者此时在干什么③“甘心做一条水草”说明了什么④为何要强调“油油地在水底招摇”)
这几节写康河的美景,表达作者对康河的依恋和柔情。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新娘”这个意象尤为恰当,“新娘”是女子一生中最美丽的形象,不但写出康桥的明丽动人,更写出诗人在即将离别时的记忆犹新的感觉,这是“少女”等其他意象所表现不出的,诗人的难舍离愁可见一斑。
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更是诗人无拘无束的生命追求与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
“招摇”:常含贬义,常与“过市”连用;另有“逍遥”一义。用“逍遥”写水草,显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这种“自在逍遥”的安闲,本是写人之词,用来写水草,又更显生动、形象。
“油油的”“招摇”:“油油”是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而这美景全赖诗人的“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据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作者后面所说的这句诗深刻的含义和诗人强烈的情感体验。
《文心雕龙•情采》说:“情者,文之经。”徐志摩选择这样的词语,创造这样的意境,全是为情驱使。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初到伦敦,康桥平静、闲适的环境景物特征逗起的诗人久寻而不得的逍遥自在的情绪,他发现“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这在徐志摩《康桥,再会罢》中已初露端睨,而在第二次到剑桥后,诗人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这种感情表达的更为清晰、鲜明——“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在这首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金柳”:柳树是中国传统诗词中离别的象征。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诗经•小雅》
(3)第五~六节 “寻梦, 撑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烂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这两节的鉴赏,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①徐志摩心中的梦是什么②作者要去青草更青处歌唱什么呢③为何又不能放歌④为何选择沉默地离去)
第5、6节,诗人接着梦的出现,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抒写梦的追寻与离别的静默。借用“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只长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三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康桥的美景挑逗起诗人想在康河里“寻梦”“放歌”的强烈冲动,但在青草更青处,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因为康河太美丽了,夜色、星光、水草、金柳、深潭里的清泉、彩虹揉成的梦……宁静而和谐。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而此时此刻的静默与无言,正是一曲深情的别离歌,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用欲放即敛的方法,采用警句或新颖漂亮的比喻或朴实无华的直接抒情,突现了全诗赞颂的“宁静美”,并由景的宁静转为情的宁静,使诗人至深至爱的别离情怀,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表现,浓缩成了古诗中独特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给人一种潇洒与深沉相结合的美。
而徐志摩的梦是什么呢?概括而言,是“爱”“美”“自由”,他“追求自然的爱”,“找寻自然的美”,“向往自然的生活”,可以说,徐志摩是一个“自然崇拜者”。而康桥,正符合徐志摩心中的梦想,他觉得,在康桥才可以享受自然的生活,由此读者才更能体会他将离去时的忧伤。
(4)第七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一节,应该结合第一节来鉴赏,难道仅仅是为了呼应第一节吗?)
诗歌的结尾,为了强化“再别”的感情色彩,诗人又回到了开头的告别。与第一节诗相比,其他的诗句都没有任何的改动,只是更换了最后的一句,它传达出了更深的情感意义——“不带走一片云彩”是诗人在经历了康河的漫溯后产生的灵性,使其对康桥的爱和眷恋化成的一个洒脱的意象,一个极富动态感的姿态,给全诗平添了几分诗意,增强了几分飘逸与潇洒,并在出人意外的奇想中,透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美。全诗也由此完成了一个美丽的圆形抒情结构。
“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是因为作者的豁达,而是源于对康桥的挚爱,源于对康桥的依恋。“不带走”是因为无须带走,康桥已经深深烙进作者的心底,何须带走一草一木哪怕是一片云彩?
2.对比古人写的离别诗句,鉴赏《再别康桥》的独特意境。
(1)学生讨论:你会为离别创设怎样的情境?
(鼓励学生发言,让他们各抒己见)
(2)列举古人写的离别诗句,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
①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③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相同之处是:离别情绪感伤沉重。
(3)对比分析,《再别康桥》创设的离别情境的特点
①离别的对象特别
②离别的气氛轻松
③选择的意象新颖
《再别康桥》创设的情境清新飘逸,体现了“新月诗派”的创作特色。
五、结语
徐志摩先生没有来得及为我们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1931年11月19日,他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徐志摩不幸遇难,坠落于泰山脚下,年仅35岁。正如他写的另一首诗所言:“我是天空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人生必然会有这样一些“偶然”的“相逢”和“交会”,而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必将成为永难忘怀的记忆而常伴人生。徐志摩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诗歌将永存于人们的心中。
板书设计
离别的对象——特别(云彩)
离别的气氛——轻松(轻轻、悄悄、沉默) 清新飘逸
选择的意象——新颖(金柳、新娘、青荇)
【篇二】认识方向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与反思(人教版高二选修)
课题:《论语》十则
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的学生
课时:三课时
授课教师:杨育馨
一、教材分析
《十则》是高中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的第一课,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而这一目标的达成主要依靠对文言文的学习。本课涉及到的《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论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识,它的影响涉及文学、哲学、政治、思想、伦理学、美学、音乐、教育学等多种学科。孔子创造性地提出了“仁”,以仁释礼。“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精髓,也是孔子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孔子讲“爱人”以实现“仁”,以“忠恕”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实现“仁”。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还提出了“孝悌”和“忠恕”两个辅助原则——以“温和”的方式治理动乱的社会。孔子还从“仁”出发,提出了许多道德修养理论,如“克己复礼”。他还把“仁”推演为恭、宽、信、敏、惠等具体道德要求,以及中庸之道。从“仁”出发,孔子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礼”,体现在从家庭出发的尊卑长幼、贵贱亲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皇权宗法统治秩序上,体现在孝、悌、忠、信的礼教上,这符合封建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要求。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论语》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过重大影响,对世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约法国巴黎,联名倡议“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及《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2、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
3、能熟练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2、通过分类整理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归纳的能力及习惯。
3、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让其成为反省自己的镜子。
2、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内涵,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作为高二的学生,在学了五册必修教材之后,对文言文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也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根据他们平时的表现,凭他们的能力是可以理解论语十则的字面意思的,只是要把握这论语十则的深刻含义,还需进一步探究。
四、教学方法
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让其成为反省自己的镜子。
2.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内涵,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2、通过分类整理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归纳的能力及习惯。
3、结合合作探究,质疑解疑,对论语进行深入把握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2.积累重点字词,疏通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学生说说《论语》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各则语录;
2、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学习重点:读懂《论语》十则,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等;
学习难点:读懂《论语》十则,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学生朗读目标重难点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方向
三、《论语》的价值地位影响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学生朗读强化论语的地位
四、孔子简介: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孔子是一位旷世奇才,虽然一生颠沛游离,命运坎坷,但他所创建的儒家思想,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他在政治思想上大力宣扬“仁”的学说,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实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最高境界。所宣扬的“忠孝礼仪”的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王朝中起着主导地位,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推崇为“圣人”。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论语十则》,回忆《论语》,回忆孔子。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回忆所学知识,强化记忆
五、《论语》简介: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
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案
二、结合注释学习前五则,谈谈你对前五则的理解和感悟:
1、理解第一则,学生分析,教师点评
【翻译】:先生说:“君子不求吃得饱,不求住得安定,勤于做事而说话谨慎,向有道德的人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啊。”
请学生赏析并谈谈对这一则的感悟,教师点评:
【赏析】这一则体现出了孔子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过多地追求物质享受,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
【感悟】“物质的追求可让你富足一时,精神的追求却让你充实一生。”
2、理解第二则,学生分析,教师点评
【翻译】先生说:“我十五岁开始专心求学,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到事情没有疑惑,五十岁时知道了天命,六十岁时听别人的意见能够包容,七十岁时一切随心所欲,而不超出规矩。”
请学生赏析并谈谈对这一则的感悟,教师点评:
【赏析】这一则写出了孔子的早立志与好学。孔子十五岁立下了学习的志向,并且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想,然后坚持不懈地努力,终有所成。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成为了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感悟】“终身学习,便成天才”。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3、理解第三则,学生分析,教师点评
【翻译】先生说:“由(即子路)!我教诲你的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
请学生赏析并谈谈对这一则的感悟,教师点评:
【赏析】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可当代社会偏偏就有很多人做不到。
【感悟】“实事求是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4、理解第四则,学生分析,教师点评
【翻译】颜渊、子路立侍(在孔子旁)。先生说:“何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把我的车马和衣服拿出来与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觉得可惜。”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您的志向!”先生说:“老人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少年人得到关怀。”
请学生赏析并谈谈对这一则的感悟,教师点评:
【赏析】本章写的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以言“志”为题,讨论怎样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为具体内容简短的一段对话。提出对处理“老、中、轻”三代人的人际关系的原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从中可见孔子的博爱精神。孔子希望“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感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新时期,尊老敬老、真诚守信、关心青少年成长,已成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5、理解第五则,学生分析,教师点评
【翻译】先生说:“知道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以之为乐。”
请学生赏析并谈谈对这一则的感悟,教师点评:
【赏析】孔子的乐学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陶渊明也曾“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喜欢读书便会甘之如饴;不喜欢读书,便味同嚼蜡。孔子正是因为乐读书,才会一生勤学不倦。
【感悟】“把学习当作一件幸福的事吧,你爱书,书也会爱你。”
四、朗读前五则学生分析理解,交流对每一则的感悟培养自学能力,提高鉴赏水平,加强合作交流的意识,巩固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
一、结合注释学习后五则,谈谈你对后五则的理解和感悟:
1、理解第六则,学生分析,教师点评
【翻译】先生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请学生赏析并谈谈对这一则的感悟,教师点评:
【赏析】这则好像是用山水的比拟对仁者和智者作一个比较。他认为智者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仁者仁慈宽容而不容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乐山乐水”不一定只是就性情而言,或许它更体现了一种人生价值观或者是生活态度。智者乐水,因为他们如水通过自身的流动滋润万物,且海纳百川;仁者乐山,因为他们如山,山虽不语却以自身的厚重令人高山仰止。
【感悟】“知者善行若水,海纳百川;仁者厚德如山,容载万物。”
2、理解第七则,学生分析,教师点评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请学生赏析并谈谈对这一则的感悟,教师点评:
【赏析】孔子的“安贫乐道”。《论语》里还有这么一则:“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他极力赞扬颜回的安贫乐道,说他是真正的贤者。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孔子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没有关系,但同内心有关。而且孔子也认为不符合道德的荣华富贵他是不会接受的。
【感悟】“自由的心灵不能被物质所困。”
3、理解第八则,学生分析,教师点评
【翻译】君子心胸开朗而宽广,小人总是忧愁、哀伤。
请学生赏析并谈谈对这一则的感悟,教师点评:
【赏析】孔子的坦荡胸怀。他认为君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天知命,坦荡自得。小人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所以局促不安。
【感悟】“胸怀四海才能心宽天下”。
4、理解第九则,学生分析,教师点评
【翻译】颜渊问什么是“仁”。先生说:“克制自己的私心,使一切复归到礼就是仁。一旦克制自己的私心,使一切复归到礼,天下就称许为“仁”了。达到仁是出于自己的努力,难道是由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它的具体要点。”先生说:“不合乎礼不要看,不合乎礼不要听,不合乎礼不要说,不合乎礼不要动。”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愿意实践这几句话。”
请学生赏析并谈谈对这一则的感悟,教师点评:
【赏析】仁是孔子的人生哲学的基础,也是孔子伦理教育思想的根本。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主体,礼是外在的功用,二者紧密结合。
【感悟】“谨于言,慎于行。”
5、理解第十则,学生分析,教师点评
【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少年时,血气还没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是争斗;等到老了的时候,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的是贪欲。”
请学生赏析并谈谈对这一则的感悟,教师点评:
【赏析】孔子的清心寡欲。沉迷美色、争强好斗、贪得无厌可能是人一生中最大的诱惑,如果不能克制自己或者自身欲望太强,就可能陷入欲望的沼泽,无法挣脱,愈陷愈深而无法自拔。
【感悟】欲望是个深深的泥潭,在它面前,请停住你的脚步!
二、教师总结:
孔子的道德精神:
好学乐学,安贫乐道,博爱仁慈,坦荡胸怀等。
孔子把这所有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有一个核心:那就是“仁”。
三、拓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赏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宏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论语•卫灵公》
赏读:严于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论语•子罕》
赏读:天寒地冻,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艰苦的环境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和品格。艰苦的环境才能真正地考验人。学生齐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意培养自学能力,提高鉴赏水平,加强合作交流的意识,巩固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
《论语》总共十则,每一则计分十分。每一则学生能正确翻译占5分,能谈谈自己的感悟占5分。由小组对每个组员进行评价。
八、板书设计
《论语﹒里仁》: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为政》: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1.请简单描述这节课的教学或学习流程;
2.有哪些精彩的瞬间;这节课中你最满意的地方或者让您最兴奋的地方?
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你期望的水平了吗?你满意吗?这节课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或者让你觉得不足的地方在哪里?
4.课堂上有出乎你意料的事件发生吗?你是如何解决的?
5.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
6.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你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7.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杨育馨
【篇三】认识方向教学设计
《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注重理解难句含义,揣摩文章含蓄的语言。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质疑解难能力。
2.提高揣摩、理解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的能力。
3.训练学生逆句和多角度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做个文明诚信的人。
2.学习作者读名著的方法,即依据现代人的生活经验,联系现实生活重新读解原著,并获得新的认识。
(四)美育渗透点
品读关键语句,体味其语言含蓄、风趣之美。
二.学法指导
1.点拨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上可能存在一些困难,教师适时给予点拨。
2.讨论交流法。利用好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3.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主旨。
2.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幽默,文笔的娴熟、老练的特点。
难点:
理解难句的含义。
解决办法:
1.对一些含蓄甚至隐晦的语句,教师适时点拨。
2.组织学生讨论,提出新观点、新看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设计
1.介绍作者以及《伊索寓言》。
2.组织学生编写结构提纲。
3.课前组织学生阅读本文涉及的九则寓言故事。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同“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据《战国策•魏策四》记载:有人要到南方的楚国去,却又驾着车往北走。问他去楚国为什么朝北走,那人说,自己的马跑得快,费用充足,车夫的技术很高,什么地方都能去。他不知道如果方向错了,条件越好离目的地越远。
大家已经明白了,这段话说的是成语“南辕北辙”的故事。这条成语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解答:以此比喻目的和行为完全相反。)
那么,针对这条成语,我如果从反方向来思考,对这个人的行为给予肯定,可不可以呢?
通过议论得出结论。(可以,有人提出意见,它可以赞美人的一种执著追求的精神。)根据这个成语从两个不同角度的理解,大家想一想,如果有人说“大胖子往往小心眼”或“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我们应该不应该给予肯定呢?这两句话出自钱钟书先生的散文《读》。钱先生的长读《伊索寓言》
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
(1)《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腊著名的寓言汇编。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萨摩斯岛上一位名叫伊索的奴隶所作。传说中的伊索,面貌丑陋,才智超群,善讲寓言故事,曾争得了自由。但最后因攻击权贵,被加以“亵渎神灵”的罪名,投岩处死。
《伊索寓言》实际上是由后人收集加工而成的,里面还夹杂有印度、阿拉伯和基督教的故事。它主要反映的是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总结了他们丰富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其中大多数是动物故事,形象生动,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艺术上普遍地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使各种动物、植物以及非生物人格化,像人一样思考、言谈和行动,形象地再现了现实生活。
《伊索寓言》中的每一个小故事都讲了一个道理,千百年来,人们在阅读时也在理解、领会着这些道理。然而,社会和时代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今天的人们再阅读《伊索寓言》时是否会有一些新想法、新感受呢?这需要有质疑的精神,需要有对社会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有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而这些,又恰恰是同学们所欠缺的。如何去做呢?仔细地阅读一下钱钟书的《读》,相信会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板书“读《伊索寓言》”及作者“钱钟书”。)
(2)钱钟书
钱钟书(1910-1998),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杰出的学者。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
钱钟书一生潜心研读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均有深入研究。其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谈艺录》(1948年)《管锥编》《宋诗选注》《旧文四风雅:狂吠:
笨坯:思慕:屈尊下顾:
老羞成怒:各得其所:相安无事:
坐井观天:信而好古:衣锦还乡:
[明确](1)嫉jí怜悯liánmǐn慕mù给jǐ坯pī蝙蝠biānfú吠fèi衔xián稚zhì衣yī
(2)略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整体结构
(1)学生先个人归纳整理,然后小组交流。
(2)教师点拨,明确:
本文是一由人性的某种弱点而导致的偏见谈到由此形成的历史观,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4—12段):重读《伊索寓言》的新见解、新感受。
第三部分(13段):作者与卢梭对《伊索寓言》的不同看法。
4.研读课文,探究寓言含义。
阅读第一部分,质疑解难。
(1)为什么要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
[明确]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经验,以此入题,容易理解。我们思慕古代,犹如大人喜欢小孩子。说两类人,目的是说大人与小孩子的关系,第二种人只是一个比较,有比较就清楚大人喜欢小孩子含有卖老的成分。
(2)“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这句话的意味怎样理解?
[明确]前一句说“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接着就对“卖老”这一点申述理由,正因为相信现代的一切都比古代进步,所以会“卖老”。这句话不无讽刺意味。现代与古代相比,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当然是大大进步了,但是现代社会的阴暗面也远比古代丑恶复杂。在这一方面,要说“进步”,只是越来越狡猾。把狡猾也看做进步,以至“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显然缺乏自知之明。
(3)“三重安慰”的意味又怎样理解?
[明确]“三重安慰”都是讽刺。所谓“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实质上就是远比古代狡猾;所谓“进化”,实质上就是越来越狡猾;所谓“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实质上就是对于狡猾的“智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阅读第二部分,理解作者对寓言的重新解读。
(4)研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寓言故事
原来的议论
作者新的解读
蝙蝠和黄鼠狼
遇事随机应变方可躲过大灾难
自我标榜,逞能炫耀
蚂蚁和蝉
凡事都要预先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
损人自肥
衔肉的狗
贪心之人
缺乏自知
天文学家
夸夸其谈
不甘下台
乌鸦和鸟类
借债的人拿着别人的钱,似乎很体面。可是一旦还了债,就原形毕露
嫉贤妒能
青蛙和牯牛
以短比长
自我掩饰
寡妇和母鸡
由于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结果连现有的也丢掉子
为富不仁
狐狸和葡萄
能力小,办不成事,就推脱时机未成熟
贪心不足,独擅其利
驴和狼
去做不该做的事,自然要倒霉
口蜜腹剑
(5)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人“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这句话讽刺了什么?
[明确]讽刺那些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的人。他们总不肯虚心向别人学习,总以为自己有骄傲的资本。在不同的场合,他们使出不同的骄傲资本,傲视别人,自高自大。
②“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子自照”,这一句斥责什么?
[明确]斥责他们毫无自知之明,听不得批评,不能知错改错,这号人老虎屁股摸不得,你批评他一下,他反而胡闹,反咬你一口。
③“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说的是什么意思?
[明确]“下去”,指的是下野或者下台,“上”“下”指的是地位的上下,官职的高低。可见“眼睛还是向上看的”,就是不甘心下野或者下台,还是一心向上爬。
④“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这个方法指的是什么方法?
[明确]指的是得不到的好处,千方百计叫人家也得不到,谁比自己好就打击谁,对付谁,跟他过不去。
⑤“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彼此各得其所,当然会相安无事”?
[明确]就是不承认缺陷,明明是缺陷,偏偏说成是长处。什么缺陷都可以说成好的,也就没有是非可言了。因为彼此都把缺陷当长处,都陷入自我满足,自我欣赏,也就与世无争。实质上,他们是不思进取,不思改造。
⑥“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是什么意思?
[明确]有钱人往往吝啬,一毛不拔,不肯帮助别人。
⑦“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讽刺什么?
[明确]讽刺旁人嫉妒,总想分点甜头,要避免旁人嫉妒,分甜头,惟一的办法只得诉苦经,好让别人心理平衡。此其一。前提是假设诉苦经者自己尝到的甜头是应得的。其二,如果享用葡萄纯属非分,那就是讽刺诉苦经者的狡猾了。攫取了非分享受,心里乐滋滋的,嘴上却大诉其苦经,真够狡猾的。
⑧怎么说“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明确]那是说有些屠夫狡猾,他们戴上了医生的面具,他们打着行医的幌子去杀人,以伪善的面目干坏事。
阅读第三部分,明确卢梭和作者观点的区别。
(6)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
①为什么说小孩子读了狐狸骗乌鸦的故事,要是不同情被骗的乌鸦,反而羡慕善骗的狐狸,就证明小孩子的居心本来欠好?
[明确]因为小孩子的心如果本来是善良的,就会同情被骗的乌鸦,厌恨善骗的狐狸,如果对被骗者反而不同情,对欺骗者反而很羡慕,就证明小孩子的居心本来欠好。
②“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一个什么世界、一个什么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伊索寓言》在什么样的社会里该读,什么样的社会里不该读呢?
[明确]如果社会上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那就不妨读读。而现代社会不少人居心险恶,非常狡猾,读这样的寓言,弄得头脑简单,幼稚可笑,就对付不了种种恶行,会处处碰壁上当。言下之意,作者是说,要让儿童认识社会,包括人心险恶的一面,懂得应该怎样防范,这样才不致碰壁上当。同时呼吁世人净化社会环境,为后代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
③寓言“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伊索寓言》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在禽兽中间,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公平清楚,一切都很简单。而现代社会的人和事,远非那么简单,许多是非不是一下子就分得清楚的,善恶的因果报应,也不是一下子兑现的,社会复杂得很,不少人奸诈得很,如果头脑简单,就会碰壁上当。
④作者说“我是相信进步的人”,从全文看,这句话有哪些含义?
[明确]卢梭主张复古,回到原始状态,那是倒退;作者相信进步,就是相信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相信进步,也就是相信真善美终将战胜假恶丑,尽管伴随文明的进步有些人越来越坏,但是假的恶的丑的终究是站不住的。要战胜假恶丑,就要认识假恶丑,世界是复杂的,我们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
⑤为什么在“相信进步”后边又连带一句“虽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明确]这是顺便讽刺那种以救世主自居的狂人,这种人像那只苍蝇一样可笑,实际上对历史的进步丝毫没有推动作用,却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
5.归纳中心和赏析艺术特色
(1)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叙写《伊索寓言》中的几个小故事,抒发自己对人情世态的种种感悟,表现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看法,读来发人深省。
(2)讨论:怎样理解钱先生的讽刺艺术?
[点拨]冷峭的讽刺、机智的幽默是钱钟书先生文学创作的最大特点。不论是他的小说、评论,还是散文,都深刻地体现出这一特点。《写在人生边上》里的每一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认
识下蛋的母鸡呢?
人生像一座围城,城外面的人拼命想进来,城里面
的人拼命想出去
张俊霞
【篇四】认识方向教学设计
二年级认识方向教学设计–刘希文
认识方向
西小王镇中心小学 刘希文
【教学内容】教科书74页,美丽的校园——认识方向。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学会辨认方向,并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经历辨认方向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经历探究辨别方向与确定位置的过程,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
3、能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有关方向和位置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教材简解】:
素材的选取注重现实性,有利于方向的认识.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打下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难点: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认识方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课前游戏,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找宝藏吧。
课件出示宝藏图,但是找宝藏需要宝藏秘籍啊,我们需要先找到宝藏秘籍。那么这个秘籍在哪呢?它就在我们这节课中。
让我们一起上课吧!
二、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经常用到哪些方位词,你们知道吗? 首先,前后左右会先出现,让学生在班级内说说前后左右分别是谁。 再问,还有其他方位词吗?东西南北,引出主题。
三、直观感受,探究新知
1、利用已有经验辨别方向
孩子们,在这四个方向中,你会辨别哪个方向?
东`、、、、、、
西、、、、、、、
南、、、、、、、
北、、、、、、、
分别让孩子们指认。
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辨别方向。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2、利用儿歌,学会知一辨三。
利用“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这首儿歌让学生体会面向东的时候,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教师和学生一起唱起这首歌儿歌,加深学生对方向的感知。
让孩子们起立,自己指一指东南西北。
给出一个方向,让孩子们指认其他三个方向。
3、小组游戏,巩固知一辨三。
第一关:帮他们回家
通过方位词,找到他们的家,送他们回家。
第二关:找宝藏 返回开题的找宝藏。
4、介绍好邻居,体会方向的相对性
你能介绍介绍你的东、西、南、北面分别是哪位好邻居吗?通过一人被介绍两次的现象,引导学生感受方向是有相对性的,观测点不同,描述物体的方向就不同。
三、课外拓展,开阔视野。
孩子们,我们除了可以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还可以利用哪些物体或者现象来认准一个方向?
1、看居民楼的阳台 2、看太阳能 3、看大树的枝叶 4、看树桩的年轮 5、看北极星 6、看指南针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我们这节课认识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现在再来看这件物品,我们可以怎么来介绍它的位置?
利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课下到校园里、大自然中再去辨一辨方向,好吗?
教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不仅提高了学生确定位置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会问的能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问题并不可怕,数学问题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也进一步树立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有的学生,课堂上积极踊跃举手发言而又说不到点子上,耽误时间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是让人头痛的一件事.
《认识方向》导学案
西小王镇中心小学—刘希文
教学目标:
1、 结合现实情境,学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
方向的方法,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认识方向教学设计
2、 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导学: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在小组中共同进步.
学案自学: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词语表示方位,如:“东”( ) ( ) ( ).
2、早上,太阳从( )升起。傍晚,太阳从( )落下。
3你在班级的位置的东南西北各是谁?
3、下图,以学校中心,东面有( ),西面有( 南面有( ),北面有( )。 分组合作探究:
以学校为中心体育馆在学校的( )面,商店在学校的( )面, 医院在学校的( )面, 邮局在学校的( )面。
【篇五】认识方向教学设计
《认识方向》教学设计+反思
《认识方向》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认识方向》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教材利用一幅学生熟悉的场景图切入,让学生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然后分两个层次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教材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注重引起学生反思,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且设计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加深对方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设计思路:
1、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数学课标中提到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导入环节我设计了上下左右拍手的活动,引入学生已经学过的方位词,利用旧知导入新知,既是对旧知的复习,同时也为后面继续学习新知作了铺垫。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这四个方向以后,我又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如游戏、活动…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一试”让学生在已经标注了“北”的指南针周围把其他七个方向填完整,从而引导学生整理已经认识的八个方向,并在填写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这些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排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我们一起来做个拍手的游戏,我说哪里大家就在哪个方向拍,好吗?上、下、左、右。
除了这些表示方向的词,你还知道哪些方位词?(东、南、西、北)
师:你们现在面朝的是哪一面?随机复习周围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以我们学校为中心,说说它的东、南、西、北方分别是什么地方?
(随机板书:东、南、西、北)复习地图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方向。(电脑依次出示:杰达广场、天裕商厦、银厦、向阳路)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1)你还知道我们学校周围有哪些建筑吗?先让学生自由说。(课件显示农行、人民医院、大花园)
(2)问题:你们知道农行在我们学校的哪个方向吗?先让学生自由说。
师:农行的方向在我们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象这样,我们就用这两个方向的组合来描述他的位置。你知道应该怎么说吗?人们习惯上把东说在前。(板书:东北)
问题:你们知道人民医院在我们学校的哪个方向吗? 先让学生自由说。
师:人民医院的方向在学校的西面和南面之间,我们也用这两个方向的组合来描述他的位置。你知道怎么说吗?人们习惯上把西说在前。(板书:西南)
(3)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两个新的方向——东北和西南。
那你知道华联超市在我们学校的哪个方向吗?刘邦广场呢?能说说你是怎样确定它们的位置的吗?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得出:华联超市在我们学校的东南面。(板书:东南) 刘邦广场在我们学校的西北面。(板书:西北)
(4)开展小组活动:你还能以其他的建筑物为参照物,提出一些问题吗?学生自由提。
师:学校的位置没变,怎么一会在西北面,一会儿在东南面? 再次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以就产生不同的方向。
(5)你能在教室里找到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些方向吗?可以走一走,说一说。你能用这些方向来描述小组间的位置吗?
(6)小结:生活中除了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呢。老师随意指这八个方向让学生说出名称。比比谁说的又快又准。
2、辨认方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指南针)谁知道它的用途?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现在有一个指南针,你能根据指南针给出的一个方向,来确定其他七个方向吗?认识方向教学设计
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填写最后再集体交流,鼓励多种方法。
(三)加强运用,内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小兔、小鹿、小狗、小猴要搬新家了!他们可高兴啦,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麻烦——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电脑演示,学生参与)
2、“想想做做”第2题
老师要带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去参观青山乡水果园,你愿意当我们
的导游吗?请你根据示意图,以水库为参照物为大家介绍一下:要求说完整。(电脑出示水果种植的分布情况示意图)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跳棋游戏:先辩清棋盘上的方向,然后两人合作:一人说行走路线,另一人走棋子。
4、出示中国地图:找出首都北京和自己居住的城市的位置。 观察讨论:在地图上,我们居住的地方大约在首都北京的哪个方向?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认识方向”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教学难点是在具体场景中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方向。
整个教学自我感觉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在主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是主动构建方位知识,认识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而且能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思考和运用。
【篇六】认识方向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方向教案
教材简析: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教材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注重引起学生的反思,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构建方位知识,并且在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中设计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加深对方位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进行思考的意识。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学难点:在具体场景中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来确定方向。教具准备:课件,指南针图,写有八个方向的长方形卡片,黑板上画好一个空白方向板;每个学生准备一块空白方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1、提问:我们小朋友们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方向那大家的后面是什么方向?左边呢?右边呢?2、提问:在我们平面图上是如何表述的呢?(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请在方向板上把它们写下来。(学生写,教师板书。)3、出示例图。(去除超市、体育场、人民桥、公园)提问: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4、讲述:小朋友们回答的真棒!在伟大的方向王国里,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外,还有四个方向,小朋友想认识吗?那就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去方向王国吧!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认识东北(1)在原图基础上出示超市。提问:超市在汽车站的哪面?又在少年宫的哪面?超市在学校的哪面呢?(2)同桌讨论,并要求说明理由。(3)指名说。(因为汽车站在学校的北面,少年宫在学校的东面,超市在汽车站和少年宫之间,所以是东北面。)(4)小结:因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所以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边说边出示东北)(5)讲述:小朋友们分析的真准确,请在方向板上写出来。(学生写,教师板书。)
2、认识西南(1)在原图基础上出示公园提问:公园在学校的哪面?(2)同桌讨论,并说明理由。(3)指名说。(火车站在学校的西面,电影院在学校的南面,而公园在火车站和电影院之间,所以公园在学校的西南面)(4)小结:因为公园在学校的西面和南面之间,所以公园在学校的西南面。(边说边出示西南)(5)小朋友们经过同桌的合作交流,得出了一个正确答案。请在方向板上写下来。(学生写,教师板书。)3、认识东南和西北(1)在原图上出示人民桥和体育场提问:你知道体育场和人民桥各在学校的哪一面吗?(2)独立思考。(3)指名说。(因为人民桥在学校的西面和北面之间,所以人民桥在学校的西北面。因为体育场在学校的东面和南面之间,所以体育场杂学校的东南面)(4)、讲述:小朋友,你观察的真仔细,说得真棒。人民桥的确是在学校的西北面,体育场就在学校的东南面。和他一样想的小朋友请举手。(边说边出示西北和东南)(5)、在方向板上把它们写下来。(学生写,教师板书。)4、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现在知道,方向王国里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外,还有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在这八个方位中,哪些是我们的新朋友呢?在以后,我们可以用手中的方向板解决生活中有关方向的实际问题。5、根据不同参照来确定方向讲述:刚才我们都是以学校为中心来确定方向的,大家会以别的景物为中心来确定方向吗?同桌交流讨论。6、指名说。(各种情况都可以,但对于像汽车站在少年宫的西北面这样的情况要加以说明)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1、做试一试填方向(1)谈话:小朋友们,方向王国里有一个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方向的指南针。(出示指南针挂图)(2)介绍:指南针中,绿色指针指的方向是北。小朋友们猜一猜,白色指针指的是什么方向呢?(边说边出示北)(3)指名回答,并要求说明理由。(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南)(4)你能把指南针图上其余的方向填完整吗?
(5)请最快的六个同学上黑板贴出其余六个方向。指一两个说说为什么这么贴。(6)提问做得最快的同学:为什么你做得这么快,有什么绝招吗?能不能想同学们介绍一下。(借此机会再次复习八个方位的确定方法。)2、做想想做做第1题给小动物找家。(1)谈话:上星期,我们进行了爱心捐款活动。从活动中看得出来,大家都是有爱心的小朋友。当我们动物朋友
也遇到难题时,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愿意)动物学校举行运动会,比赛当天可真热闹呀!可比赛结束后,小兔、小猴、小鹿、小狗都迷路了。但他们都还记得自己的家在体育场的哪面。你能根据它们说的话,帮它们找到家吗?(2)帮小兔找家小兔说(老师出示小兔说的话,学生齐读)同桌讨论并连线。指名说,并说明理由。根据学生回答在课件上演示。(如果学生回答,因为小兔爱吃蘑菇,所以连蘑菇房子。那就再提问,除了这样想,还能怎么想也知道连蘑菇房子?)(3)帮小猴、小鹿、小狗找家分别出示小猴、小鹿、小狗说的话。自己阅读,自己连线。完成后和同桌进行交流。指名说,并说明理由。根据回答在课件上进行演示。(如果出现上述类似情况,再提问,还可以怎么想?)3、做想想做做第2题看图定方位(1)审题出示题目要求及图片。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图上有什么?(2)完成书上练习独立完成指名说。(3)以水库为中心提问题以水库为中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同桌探讨交流。要求:一人提问一人答。交替进行。(4)指名说。请同学做裁判,判断对错。(5)以其他景物为参照,继续介绍。刚才都是以水库为中心的,现在请大家以别的景物为中心进行提问,要求:一人提问一人答。交替进行。。(6)指名回答。请同学做裁判,判断对错。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认识了这八个朋友,我们能干什么呢?请小朋友回家后,看看自己的这八个方向分别是什么,并讲给爸爸妈妈听。
【篇七】认识方向教学设计
认识方向教学设计
认识方向教学设计
赣榆县班庄镇中心小学 王德通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进行思考的意识。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主动构建方位知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参照物不同,物体的相对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座位平面图,学生分成9个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小朋友们,在这风景如画的春天里,到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看到你们的一张张笑脸,老师就想到那句话——你们就是祖国的花朵!说的一点都没错!
你们知道有什么描写春天的古诗吗?齐背古诗《春晓》
同学们背诵的真好!春天来了,早晨睡得真香,不知不觉天已大亮,“处处闻啼鸟”的“处处”是四面八方的意思。(板书:四面八方)四面八方到处都能听见小鸟在歌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让学生在朗诵古诗中感受到数学与语文学科的巧妙融合所产生的魅力,在愉快的情境中开始学习。)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儿歌吗?好,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儿歌,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出示:早晨上学去,面向太阳走,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大家喜欢吗?那谁能告诉老师和大家,这首儿歌里有我们学过的哪个知识?(东南西北)
3、谁能在教室里指一指这四个方向呢?
4、老师想把这四个方向在黑板上表示出来,该怎么贴呢?(出示板贴,学生讲师贴)
5、为什么要这样贴呢?(平面图上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6、关于方向,小朋友懂的还真不少呢!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探究新知
谈话:今天,小朋友们分成了9个小队来学习,我们一起绘制一张座位图好吗?
(从情景出发,探索新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特别需要感兴趣的情景来激发学习的欲望。生活中的数学、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有趣的学习小组名称都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
出示:空白座位平面图
1、对应贴图
今天在最中央的是哪个小队?(苹果队)请把你们小队的标记贴在相应的位置。
其他小队你们在苹果队的哪面?你们小队应该贴在什么位置呢?小组讨论,贴队标。
2、组织讨论
(1)各小队贴的位置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研究。
提问:(贴在东、南、西、北位置的小队)你们为什么把自己小队的标记贴在这个位置呢?
引导说出:我们组在苹果队的╳位。
(2)提问:(贴在东北角上的小队)你们为什么把自己的小队标记贴在这儿呢?你能给这个方向起个名称吗?为什么说这是东北面?(板贴东北)
(第一个层次——认识东北,引导学生观察东北角上小队,让学生思考、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小队在东面和北面的中间,让学生直观的认识东北,初步感知方向的命名方法。)
(3)提问:(贴在西南角上的小队)?你们为什么把自己的小队标记贴在这儿呢?你能给这个方向起个名称吗?为什么叫西南面?(板贴西南)
(4)其余两个小队贴得对吗?你们是怎么看的?你能给这两个方向起名吗?并说说原因。引导说出东南面、西北面。(板贴)
(5)允许贴得不对的小队上台改正
(6)看座位图相互说一说你们小队在苹果小队的哪面。
(第二个层次——认识东南,西北,西南,引导学生说说另外三个小队分别在苹果小队的哪面。通过学生同桌、全班的交流,利用前一步获得的学习经验,自主探索认识西南,东南,西北面,并说说自己的小队在苹果小队的哪面,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7)谈话:我们的座位图完成了,看来,在简单的座位图中,也蕴涵着许多有关方向的知识。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又多认识了几个方向呢?
3、找一找教室里的这几个方向。认识方向教学设计
(接着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在教室里找找刚学会的几个方向,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密不可分。
虽然学生以前没学过西北、西南、东北、东南这4个新方向,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方向已有所了解,因此我先由儿歌引入东南西北的知识,带领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四个方向:东、南、西、北,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绘制9个学习小组的座位平面图,由此认识新的方向——东北,确定东北是新学的四个方向中的重点,让学生多说说为什么把这个方向称为东北,然后同时再引出东南、西北、西南三个方向,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在小组中讨论如何得出三个新方向,并根据参照物的不同说说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学生对新方向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在他们头脑中建立初步的方向位置。) 4、深入探究
(1)小组讨论:任意选择一个小队,说一说你们小队在这个小队的哪面。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尝试汇报
(2)看了座位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结:以不同的参照物为中心,相对的方位也不同。
(3)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们小队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面各是哪个小队?
先在小组内说说,汇报交流。
(第三个层次——尝试以不同的参照物为中心,引导学生任意选一个小队,说说自己的小队在这个小队的哪面,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已不同的参照物为中心,相对的方位也不同。)
5、试一试
在教室里确定位置已经难不倒大家了,那要是在空旷的野外找不到东南西北时,可以怎么办呢?(指名说)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认识它吗?是什么?
介绍指南针。你能填出指南针上的其他几个方向吗?在书上填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提问做得最快的同学:为什么你做得这么快,有什么绝招吗?能不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借此机会再次复习八个方位的确定方法。)
6、方向板
我们还可以根据指南针所指的方向来制作一个方向板,你知道哪两个方向是相对的吗?
(动手操作,加深认识:当学生认识4个新方向之后,就要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提供学生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的掌握新知,教师只是引导,让学生从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新知。在课中,我把指南针与练习中的方向板整合,并将本课的重点: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融于其中,让学生口答指南针的方向填写,并让学生完成方向板,之后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方向感。
第一个层次——填写指南针 整理八个方向我先向学生介绍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要求学生说说指南针的用途,然后利用媒体出示试一试让学生把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写完整。学生独立填写,组织个别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先填东,南,西,北,再填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比较快,最后让学生按顺序把八个方向读一读。通过这个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整理
已经认识的八个方向,感受“四面八方”,还可以让学生在填写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这些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排列顺序。
第二个层次——指导方向板的制作,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记忆方向,帮助建立起“四面八方”的空间观念。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在现实生活情景中,借助方向板可以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让数学回归生活。)
三、操作体验
1、爱心行动
同学们,当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现在有几个小动物在参加完运动会后迷路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愿意)
出示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想帮助谁?它的家在哪里?小组里说一说,指一指。
2、开心乐园
我们来到开心乐园玩跳棋。看棋盘,辨认棋盘上的方向,指名上台跳棋。
3、爱我中华
(1)出示中国地图
(2)世界地图
认识地图上的方向,在地图上找出俄罗斯、印度、伊拉克、日本分别大约在中国的什么方向呢?
小结:像座位图上那样精确的方向是比较少的,所以再说两个物体相对位置时我们一般都用大约两个字。
(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个层次——爱心行动。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说出所表达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在书上,全班交流。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平面图上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余几个方向的能力并在其中渗透帮助他人的美育教育。
第二个层次——游戏跳棋。学生上台去跳棋做游戏,实际上这样的变换参照物的练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