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泊秦淮板书 泊秦淮翻译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泊秦淮板书

《题李凝幽居》《泊秦淮》教案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题破山寺后禅院》,这节课再来学习一首题诗——《题李凝幽居》

二、作者介绍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范阳人。早年出家为僧,后人称他为苦吟诗人。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郊寒岛瘦”缘何说起?当然由孟郊贾岛诗风而来,主要是指他们诗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狭隘的格局、穷愁的情绪和苦吟的精神。两人都一生不曾做过什么像样的官,孟郊本人性情耿介,是个不善与别人往来的人,考了三次之后才于50岁时中了个进士,得到一个可怜的小官位。但他平时总爱将时间花在饮酒弹琴赋诗上面,不理政务,最后竟由别人代他的职,自己拿着半俸回家,过上了“一贫彻骨,裘褐悬结”的清苦日子。他的诗作因此而愈见其“寒”。贾岛曾做过和尚,算是个“诗僧”。《唐才子传》说他居京三十年,屡试不中,“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虽然穷成这样,仍不掩贾岛的性情。

三、朗读课文

1.听范读。仿读。

2.学生自由读。

3.全体学生齐读诗歌。

要求: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在读时用心揣摩诗的内容和情感。

四、理顺诗意

1.结合注释,试译诗歌。

2.交流难点,理顺诗意。

参考:

附近没有人家为邻,一切是那么闲适宁静,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了荒芜的庭院。月光皎洁,万籁俱寂,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上,一位僧人披一身月色,深夜来访,敲响了这座庭院的门。没想到主人不在,往回走的路上,过了桥,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风光秀丽的原野景色,夜风轻拂,天上的云随风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我这只是暂时回去,过一段时间再来,共同归隐的约定,我是不会失言的。

五、研讨诗歌

1.此诗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明确:讲述了老僧(或许即指作者)访友未果的故事。

2.从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可以读出哪些内容?

明确:写友人李凝幽居的环境。也暗示了李凝的隐士身份。

3.请仔细体会,把“敲”换成“推”好不好?

明确:“敲”更能体现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拓展:推敲

原文: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苕溪渔隐丛话》)

译文:贾岛当初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用心琢磨,反复锤炼,决定不下来,便在驴背上吟诵,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兆尹(京城地方的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部分,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想的出神了,忘记了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普通老百姓贾岛结为了朋友。

4.颈联写归途的所见,写这些景物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幽深而迷人。

诗人走过一座小桥,视野开阔起来,依稀分辨得出原野上斑斓的色彩;夜风轻拂,云脚飘移,让人觉得仿佛山石在移动。诗人反说此景,别具特色,因为“石”并未动,是“云”在动。这样更显出了环境的幽深而迷人。

5.反映了老僧怎样的心情?

明确:反映了老僧颇有几分兴奋喜悦的心情。

5.按说拜访朋友却吃了闭门羹,心情应该是失落郁闷才对,怎么他反而会喜悦呢?

明确:“幽居”的清新幽静,所见所闻,“幽居”主人的超尘脱俗,使诗人更坚定了归隐的决心和自信。

六、主旨归纳:

本诗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语言质朴,流畅自然,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的情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板书设计:

题李凝幽居

贾岛

草径、荒园、鸟、树、石、云——悠闲自得、向往隐逸

《泊秦淮》

一、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青年时期的杜牧,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敢于指陈时弊。26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来,由于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施展。除在地方上做过10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史,还曾任过监察御史、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二、介绍背景

秦淮河自古为金陵(今南京)胜地:歌楼舞榭,鳞次栉比;画船游艇,南来北往。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绝。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

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国之恨,仍在对岸把《玉树后庭花》声声歌唱。

五、诗歌研读

(一)“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细沙。

2.“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儿?

明确: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设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3.“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夜泊秦淮”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同时也照应了诗题;“近酒家”开启下文,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可见,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结构全

明确: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接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陈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

2.作者在这里引用《后庭花》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六、作业

熟读、背诵并默写两首诗歌。

板书设计:

泊秦淮

杜牧

亡国恨——《后庭花》

借古讽今、忧国忧民

雷真民

【篇二】泊秦淮板书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泊秦淮》教案

九《泊秦淮》

一、导入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

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他关心国事,反对藩镇割据,拥护中央集权,主张抵御入侵之敌,反对腐化,同情人民。他曾写《原十六了》、《罪言》等军事论文,分析藩镇割据之病源及边防战守之事,其意透彻,但无人问津。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南京(江苏省),南京是六朝故都,自南朝时渐渐养成奢靡之风,而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这一带又是南京城里最有名的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当年诗人泊舟于此,目睹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悲愤的七绝,用来抨击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三、赏析诗歌。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小结:

“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夜泊秦淮近酒家”——由“夜”字可知时间是夜晚时分;由“泊”字可知诗人是乘船而来停泊于此;由“秦淮”“近酒家”五字可知秦淮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泊秦淮板书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

(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

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小结: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处用了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 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不知”凸显出诗人的感慨之深;“犹”字凸显了诗人的忧愤之切。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四、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

明确:这两句诗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商女是伺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根据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这荒淫误国的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知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用这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隔江”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 ,又反映了官僚贵族用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五、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朱自清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节选段落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

风和河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从东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阔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美丽。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现在却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这也慰情聊胜无了。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篇三】泊秦淮板书

《泊秦淮》导学案及答案

《泊秦淮》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牧,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的《泊秦淮》。“泊”,停泊、靠岸的意思。“秦淮”,即秦淮河,诗人夜晚泊舟秦淮河畔,借写眼前之景而抒发现实之忧 。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背景资料:《泊秦淮》秦淮河自古为金陵(今南京)胜地:歌楼舞榭,鳞次栉比;画船游艇,南来北往。南京是六朝故都,自南朝时渐渐养成奢靡之风,而淮河一带又是南京城里最有名的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目睹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悲愤的七绝,用来抨击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三、细读品味、合作探究: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写了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 修辞?什么写作手法?

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一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3、说说这首诗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写景的妙处

4、“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5.“商女”和“《后庭花》”各指什么?

6、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采用了什么样的艺

术手法?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7、“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试品析。

四.反馈练习:

1.《泊秦淮》中点明时间和地点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运用典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泊秦淮》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点明全诗主旨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

2。诗中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表达出对国事的极度忧虑和忧愁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泊秦淮板书

5.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两项( )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个"笼"字写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4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意旨在借批判她们的幼稚无知,沉湎于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实际上批判那些不理国事,沉溺于享乐,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忧,语言清新洗炼,加上活用典故,是唐诗中的优秀诗篇。

E.“寒水”,寒冷的江水,指穿过南京流入长江的秦淮河。

F.“隔江”的“江”指秦淮河,商女在岸上酒楼歌唱,诗人从船上听去,所以说“隔江”。

五.课堂小结:《泊秦淮》诗人通过夜泊秦淮河,目睹灯红酒绿,触景生情,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忧。

六.背诵这首诗。

《泊秦淮》答案

泊秦淮板书

1.这句诗描绘了秦淮河朦胧淡雅的美丽夜景。采用了互文的修辞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2.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煞是空冷愁寂。具有朦胧、冷寂的特点(或迷茫、悲凉的特点) 3.“笼”,即笼罩的意思。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它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准确、形象地描绘了月下河边的朦胧淡雅的景色,渲染出朦胧、凄凉、冷寂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又与诗的下两句描写麻木了的人心相照应。

4、在全诗的结构中起承上启下的枢钮作用,“夜泊秦淮”表明上句景物的时间、地点,且照应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

5 ·商女:指歌女,旧时以歌唱为业的女子。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作的歌曲,被后人称

做“亡国之音”。

6、不是。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座中点歌的统治阶层;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用曲笔的艺术手法。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7、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正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之路走下去的情形;巧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的教训、现实的情形和国家注定灭亡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痛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担忧。

反馈练习:1,夜泊秦淮近酒家;隔江犹唱《后庭花》;烟笼寒水月笼沙;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B·F

【篇四】泊秦淮板书

泊秦淮

第 周 第 课时 执笔人: 雷勇 备课组长:吴新华 课 题:泊秦淮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教学重点: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教学难点: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

求实课堂 备课组教案

– 1 –

第 周 第 课时 执笔人 雷勇 责任人 吴新华

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五言绝句)

二、合作探究: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三、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三、交流展示:

赏析诗歌。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泊秦淮板书

– 2 –

求实课堂 备课组教案

第 周 第 课时 执笔人: 雷勇 备课组长:吴新华 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求实课堂 备课组教案

– 3 –

第 周 第 课时 执笔人 雷勇 责任人 吴新华泊秦淮板书

四、归纳小结:齐读并背诵全诗。要求:读出忧伤、悲愤。

五、当堂训练 题临安邸

提问记录

– 4 –

求实课堂 备课组教案

【篇五】泊秦淮板书

泊秦淮

苏家庄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篇六】泊秦淮板书

泊秦淮

课题 《泊秦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学习“借古讽今”的写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

难点 品味语言,诵读并背诵诗歌。 体会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 学 过 程

课前演讲

一、导入新课。

翻开《唐诗三百首》,读一首唐诗,便如拔出了一支锈迹斑驳的古剑。精光黯黯中,闪烁着一尊尊成败英雄不灭的精魂:死生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梦一场,仰天长啸归去来""都在滚滚大浪中灰飞烟灭。多么豪迈的唐诗呵!读一首唐诗,宛如打开一枚古老的胭脂盒,氤氲香气中,升腾起一个个薄命佳人哀婉的叹息。思君君不知,一帘幽怨寒。美人卷帘,泪眼观花,多少个寂寞的春夜襟染红粉泪!多么凄美的唐诗呵!浅斟低吟,拭泪掩卷。

泊秦淮板书

二、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

1.写作背景。

秦淮河自古为金陵(今南京)胜地:歌楼舞榭,鳞次栉比;画船游艇,南来北往。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绝。

2.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文宗大和时中进士,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官。

三、朗读指导。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听朗读带,全班齐读。

四、整体感知。泊秦淮板书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烟笼寒水月笼沙”写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细沙。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设出一种冷清

愁寂的氛围。

“夜泊秦淮近酒家”写诗人的小船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的地方。“夜泊秦淮”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同时也照应了诗题。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五、研读赏析。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儿?这句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2.“夜泊秦淮近酒家”这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①点题。诗的题目是“泊秦淮”,此处“夜泊秦淮”照应题目,有点题作用。

②在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思想内容方面则由景及情,为后面的抒情做好了准备。

六、全诗小结。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诗人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完成课后练习。

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关心时事,爱国忧民之作。此类为数不多。 杜牧的诗作就其内容题材而言,大致可分

第二类,品评历史,借古讽今之诗。这是杜牧诗中最引人注目的篇什。

第三类,写景抒怀、记行咏物之作。此类数量不少,佳作迭出。如《江南春》《泊秦淮》《山行》《清明》等。

第四类,以女性为题材的诗。

第五类,酬赠抒怀之作。如《寄扬州韩绰判官》等。

板 书 设 计 泊 秦 淮

杜牧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

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

四句(感怀):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

鞭笞权贵的荒淫。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泊秦淮板书 泊秦淮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