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小学语文课件

小学作文 zuowen 3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百度文库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必修一

◆课程类型:小学语文必修

◆教学材料:苏教版2011年出版的二年级上册语文

◆授课时间:102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窦霞 王艳艳

◆授课对象:郑东新区昆丽河小学二年级学生

课程总目标:

1、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识字”、“课文”组成。 “识字”安排了两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课文”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3-5课,共24课。每单元安排1个综合练习,共8个。本册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全册共安排生字456个,其中要求写的为279个,另外的177个生字只要求认识。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3篇,其中韵文6篇。大体上按内容分为6个单元:1-4课为“秋光篇”,课文内容大都与秋天的物候有关;5-8课为“生活篇”,意在反映儿童的生活乐趣;9-12课为“人生篇”,意在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13-16课为“勤学篇”目的是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18-21课为“环保篇”,主要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21-23课为“品德篇”,意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本册教材仍然坚持“多编少搬”的原则,所编选的课文,仍然体现内容丰富、充满情趣的特点。本册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插图精美,富有童趣,便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继续培养语感,并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按笔顺描红,继续坚持指导学生练好写字的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复习巩固所学生字新词,也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好基础。四是句式训练,意在结合具体的词语形态、句式的变

化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使他们充分感知,反复习用,逐步实现内化与迁移。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年段和本册教材,结合三个纬度拟定板块式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2)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406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76个。

(2)掌握本册新安排的27个常用偏旁。

(3) 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独体;合体——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特殊结构等两类六种),把字写端正、匀称、美观,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形成熟练的拼读能力。

(5)会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初步感受汉字的一些规律,会查字典,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能力。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

(4)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5)、阅读。

(1)打好认读基本功,进一步提高认读能力.

(2)能感情朗读课文,具有一定的感悟和想象能力,能主动的进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认识并能体会常见的标点符号的用法。(5)喜欢阅读,喜爱。

6)、写话。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3)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内容写下来。

3、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仍然把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作为重点。难点是识字和写字。在识字教学中,要注意借鉴随课文识字的做法,尽量让识字、写字、读课本中出现的歌谣同步推进,“以识促读”,“以读和写巩固、深化识字的成果”。在写字教学中,要注意避免烦琐分析,要抓好基本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写字教学的基本步骤是①读帖。②看笔顺。③做坐姿操。④学生练写。教学中要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注重熟读、精讲、多练,扎扎实实的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

【课程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苏州教育出版社的《苏教版程标准实验教材》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共14课时)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课时)

2、识字1 (2课时)

3、识字2 (2课时)

4、识字3 (2课时)

5、识字4 (2课时)

6、练习1 (3课时)

第二单元:(共11课时)

1、秋游 (2课时)

2、再见了,北京! (2课时)

3、英英学古诗 (2课时)

4、乡下孩子 (2课时)

5、练习2 (3课时)

第三单元:(共9课时)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课时)

6、一株紫丁香 (2课时)

7、有趣的发现 (2课时)

练习3 (3课时)

第四单元:(共11课时)

8、小鹰学飞

9、青蛙看海 (2课时) (2课时)

10、狼和小羊 (2课时)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百度文库

11、狐狸和乌鸦

练习4(3课时)

第五单元:(共11课时)

识字5 (2课时)

识字6 (2课时)

识字7 (2课时)

识字8 (2课时)

练习5 (3课时)

第六单元:(共13课时)

12、要好好学字

13、朱德的扁担

14、梅兰芳学艺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15、大禹治水 (2课时)

16、孔繁森 (2课时)

练习6 (3课时)

第七单元:(共11课时)

17、登鹳雀楼 (2课时)

18、青松 (2课时)

19、小动物过冬 (2课时)

20、美丽的丹顶鹤 (2课时)

练习7 (3课时)

第八单元:(共9课时)

21、水乡歌 (2课时)

22、云房子 (2课时)

23、夕阳真美 (2课时)

练习8 (3课时)

复习测试 (13课时)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共14课时)

内容标准: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使学生了解各种朗读、背诵形式,训练正确的朗读、背诵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朗读、背诵的良好习惯。2、使学生初步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逐步养成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学会本单元生字,认识新的偏旁部首。能结合课文或插图理解词语。

3、按顺序仔细观察图画,通过朗读、背诵,能把图画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初步了解会意字、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4、学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能正确读、背、书写。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诗歌。学会祝贺。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口语交际

教学安排:

第1-3课时: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课时)

第4-5课时 2、识字1 (2课时)

第6-7课时 3、识字2 (2课时)

第8-9课时 4、识字3 (2课时)

第10-11课时 5、识字4 (2课时)

第12-14课时 6、练习1 (3课时)

第二单元:(共11课时)

内容标准:

【篇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百度文库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文章来源于教育部网站,从中可以明确的体现出小学语文在教学、考核方面的知道内容和考核方向。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前言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意义。

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全面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教师要不断端正教学思想,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和学的关系,课内和课外的关系,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是:

教学生学会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掌握常用词语,学会查字典,养成查字典的习惯;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学习写毛笔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听人说话,能理解内容;学会说普通话,能清楚明白地表达意思;阅读程度适合的书报,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能写常用的应用文;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逐步加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锻炼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学习习惯。

(一)语言文字训练方面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百度文库

1.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够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能默写声母、韵母和抄写音节;认识大写字母和隔音符号,能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教学汉语拼音,要以声母、韵母和拼音方法为重点。要重视教给学生拼读音节的方法,逐步培养拼读音节的能力;进行直呼音节教学的,一般可以由熟练拼读逐步达到直呼。音节教学要分步进行。在汉语拼音教学阶段,要着重进行常用音节的训练。在整个小学阶段,都要重视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

要重视汉语拼音字母和音节的书写指导。要指导学生掌握字母的笔画、笔顺,利用四线格把字母和音节写得正确、工整。

2.识字、写字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前三年完成大部分识字任务。

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要教给学生一些汉字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

教会学生查字典,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必须予以重视。要教学生学会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并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查难检字,逐步加快查字典的速度,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要重视正音和正字。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辨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和多义字。

识字教学要改进方法,提高质量。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训练中反复运用,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在识字的过程中重视写字的指导,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怎样执笔、运笔,使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偏旁、结构的书写方法。逐步做到铅笔字、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要重视毛笔字的教学,切实加强书写指导。从描红、仿影到临帖,逐步做到写得匀称,纸面干净。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写字和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要保证写字课的正常进行,不断提高写字课的教学质量。对于爱好书法的学生要加以鼓励。

3.听话、说话

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小学阶段听话、说话的要求是:听别人讲话要专心,能理解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养成边听边想和先想后说的习惯。听话、说话要注意文明礼貌。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百度文库

听说训练要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低年级能听明白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养成认真听话的习惯;能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中年级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少年儿童广播,理解内容;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讨论问题能说清楚自己的意思。高年级能听懂别人的讲话,理解主要内容;能口述见闻,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听说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各年级的语文课都要重视听说训练,训练方式力求多样。听讲、朗读、复述、答问、讨论、口述作文等,都是听说的实际训练。低年级要上好说话课,有计划地进行听说训练。

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激发他们听说的愿望。要在学生的听说实践中,指导他们怎样听、怎样说,逐步提高听说能力。

4.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阅读教学,要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

要重视词汇教学。词汇教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二是懂得词语的意思,三是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词语,要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和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要重视句子的教学。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各个年级都应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要使学生懂得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要体会出所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对于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的句子,要注意联系课文的有关内容,深入理解。

段和篇的教学主要包括:认识自然段,理解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懂得有时候几个自然段合起来讲一个意思,成为一段。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了解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分段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归纳段落大意,要抓住重点,语句要简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要从课文的实际出发,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默读,要在学生具有一定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边默读,边思考。随着年级的升高,适当提高默读的速度。

要重视复述和背诵。复述和背诵,要讲究方法,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

阅读教学,各个年级的要求要有所侧重。低年级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帮助学生理解对表达中心有重要作用的词句和段落,了解整篇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学会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

5.作文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百度文库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

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

作文教学要求学生逐步做到:1.有具体内容。写一段话或是写一篇文章,内容要具体,不说空话。2.有真情实感。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说假话。3.有中心。要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使人知道是为什么而写的。

4.有条理。按一定的顺序写,使人看得清楚明白。5.有重点。主要部分写详细些,次要部分写简略些。6.展开想象。要能够从实在的事物出发,适当展开想象,使作文内容更丰富些。7.注意选词用语。要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句子要通顺连贯。8.写完以后要修改。既要考虑作文内容,又要考虑语言文字的表达,把自己的作文改得更好些。

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低年级着重练习写话,要有内容,语句要完整、连贯;中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断,内容要真实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高年级着重练习写成篇的作文,要有中心,有条理,达到小学阶段的要求。

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课内和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其他学科中的观察、参观、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有的也可以作为作文的内容。

作文训练的方式应当灵活多样。教师要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题材,提出作文的范围和要求,指导学生自己拟题作文。命题作文是作文训练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出一个题目,也可以出几个题目供学生选择,但都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启发性,便于学生展开思路,有内容可写。

作文教学还要鼓励学生多练笔,不仅要求有一定的练习次数,还要求每次练习有一定的质量。教师应当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结合实际,有计划地安排作文教学。还应当发挥学生的潜力,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逐步养成爱动笔的习惯。

要重视作文的指导。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教师要启发学生作文的愿望,提出明确要求,开拓思路,指导学生选择作文材料和恰当的表达形式。到了高年级,还要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要重视批改和讲评的指导作用。批改作文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要尊重学生的原意,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讲评要结

【篇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百度文库

2015~2016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计划

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全册安排了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课文3至4篇,共26篇。每单元安排了“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另外,本册安排了“我读书,我快乐”(推介一本好书)和“语文综合性学习”(即“学和做”)各1个。

1.关于习惯

本册教材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有“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两个专题,意使学生了解读书做笔记、工具书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初步掌握读书做笔记的方法,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以及随时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2.关于阅读

全册教材安排的课文,均采用主题单元的组合方式编排,分别为“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地”、“百折不挠”、“走进名著” 这7个单元,每个单元中的3-4篇课文都围绕同一个主题,单元练习中的内容也尽量予以配合,力求发挥内部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综观整册教材的阅读文本,无论优美如散文,抒情如诗歌,还是质朴如记叙文,都给予学生丰富的多层面的情感熏陶,使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而提升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充实精神世界,让学生享受着一份丰盛的情感大餐。本册选文还能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视野开阔,尽可能吸纳多种文化,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常规训练;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四是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学习分析自然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的练习;

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这些作业题,意在培养习惯,增加积累,提高能力。

3.关于习作

习作教材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习作”共7篇,每个单元安排1篇。每课习作教材,均对习作要求、观察要领、习作要点等作了分析与指点,从而让学生获得具体明确的习作知识。有的习作教材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范例,以便学生借鉴、迁移。习作内容以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为主,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

4.关于练习

本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单元练习采取了活化训练的思路,编写了“语文与生活”系列,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致力于培植学生厚实的文化素养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诵读与积累”(“诵读与欣赏”或“诵读与感悟”)“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几个板块,意在开掘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激发民族自豪感的同时自觉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口语交际话题来自学生的生活,便于模拟生活场景进行交际互动,提高了学生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另外,在教材末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系列”——“学和做”(说名道姓),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二、教学措施

1.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王尔德说过:“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事实证明,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学生今后全面素质的提高。就语文学科而言,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是认真听、读、说、写的习惯。需要说明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日之功,必须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训练和培养。

本册的教学内容为“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两个专题,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我们可以试着从“整合”入手,去思考教学过程的设计。(1)整合已有成果。学生在中年级段已有读书方法的积累,让学生回顾运用前期掌握的做笔记方法,

并对今后需更新的做笔记方法展开思考,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2)整合教材优势。把这两个目标要求放到本册教材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实践,指引学生在此后的学习过程和生活历程之中运用,促使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另外,本册教材中的自读课文《读书莫放“拦路虎”》 也与“习惯培养内容”遥相呼应,教学时需相互关照。

2.加大阅读能力的培养 。

《标准》关于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共提出了十项,本册中如下四个项目最能凸显高年级段阅读课堂教学的特点。①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②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③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④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在教学中,除了朗读、背诵等常规训练外,务必要集中力量,认真抓好上述四项重点。

第三学段的课文,蕴含比较丰富,难度较前有所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务必认真钻研文本,在教学中,坚持学生的知识积累与能力训练有机结合,情感和价值共同提升,过程与方法深度经历。教师应以教材为例子,用教材教,上好每一节课,找好每一课时的能力训练点,或理解,或感悟,或表达,有所侧重。长期坚持,必然事半功倍。

3.放大语文学习的空间。

在单元练习中采取活化训练的思路,将语文课内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利用“语文与生活”“阅读与积累”等,进一步拓宽阅读面,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在“综合性学习系列”中,确定实验、探究专题,成立研究小组,让学生充分展开自主与合作学习,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注重“每天读书一小时”工作的落实。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上要“精讲”,课后要“精练”,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课外要注重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教师可结合县教研室要求,积极将“每天读书一小时”工作落到实处。为使每位学生课外阅读量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要努力从上

好每周一节的阅读指导课、保证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为学生解决书源问题、定期开展活动等方面入手,让“好读书,读好书”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设立“课外阅读指导”课,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要恰当利用《我读书我快乐》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注重家校联系,共同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要将课外阅读作为重要的语文作业,保证学生有读书时间;要想方设法为全体学生解决书源,如合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定期开展班级中图书交换活动等。

4.加大写作能力的培养。

(1)长短课结合,课内外联系,在活动实践中成文。

改革我们的习作教学,就要立足于活动,“多一些实践”,要突破旧有的时空“禁锢”。有的习作话题可以当堂完成;有的习作话题可以预先布置相关的家庭活动、户外活动,然后当堂完成;有的习作话题,则可以先在课堂引导,讨论观察、采访、调查、收集资料的方式方法,再组织实践,在活动后动笔。一周后,再在习作课堂进行反馈、修改、加工、评价。后一种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以利思维碰撞,合作探究,建议老师也参与其中,亲历习作过程的每个环节,以利评价指导。

(2)主题单元中获取信息,借鉴写作思路和方法。

到了高年级,以主题单元的构建,促进读和写的互动双促。习作教学不能只在习作课上进行,要把练笔贯穿于整个语文学习中。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办法,一定要将“写”挤进来;平时鼓励学生写随笔,随时记下观察中的发现,思维中的火花,读书中的感受,生活中的体验。

(3)改进评价方式,提高习作修改能力。

《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依据《标准》和习作教材要求,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评价修改要及时;赏识评价与问题评价相

【篇四】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百度文库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 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

教学材料: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 课 时 数:80课时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 一、课程目标:

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活动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继续学习345个生字(会书写225个),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里的意思。有勤查字典,主动识字,了解字义,认清字形的习惯。

2、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举例、查字典、近义词替代、反义词转换、联系上下文)重点练习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了解词语的正确搭配,尝试运用教材中部分理解积累的词语。

3、学习圈画句中的关键词,学习抓句中关键词提出问题;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能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了解比喻、拟人和反问等修辞手法,感受它们的表达效果。学习本册教材中出现的常用句式,继续积累句子,部分句子能学习运用。

4、知道承接、总分、概括与具体、并列等段落结构(自然段)。学习用摘录关键词句,根据一定的提示等方法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在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承接、时间变化、地点转换、总分),初步认识逻辑段。

5、能围绕一个意思用总分(或概括与具体)的方法写段;能用上表示时间先后的连接词按做某件事的先后顺序把一段话写清楚,写连贯;学习根据单幅图展开合理想象,写清楚一件事情;能用日记经常记录自己感兴趣的的生活内容,做到语句通顺连贯,意思清楚,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

6、能熟记教材规定的名句,能背诵全部古诗,能背诵部分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段落。

7、能主动根据要求查找相关的资料,学习对资料进行整理;有课外阅读的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8、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写作。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课内习作7次,9次小练笔,40分钟能完成400字左右的习作。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9、乐于与人交流,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能认真倾听,能抓住要点,并简要转述;能根据交流的主题、对象和场合,结合自己了解的材料、思考,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表达意思清楚,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在交际中尊重、理解对方,注意语言美。

10、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读懂课文内容、联系生活、搜集资料等方式感悟人生的哲理,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感受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文化的营养。进一步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对周围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怀有感激之情。

【篇五】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百度文库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课程大纲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学习材料: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课 时 数:51课时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一、 课程目标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其培养目标: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笔者根据2011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确定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课程内容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三个单元。其课程内容如下:

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数(一)、认识物体、分与合、加法和减法、统计、认数(二)、认识钟表、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有趣的拼塔和丰收的果园。)

三、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二)学习方式

1.基础知识以课堂听讲为主,结合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等形式,提高学习的兴趣。 2..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三)课外拓展性练习

1.课后练习主要是完成练习册和自编练习相结合,分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 2.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程度比较好,可以指导这些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拓展性的练习,比如参加数学竞赛辅导或推荐学生自主学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辅助教材。

四、课程评价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一)、平时观察 (1) 学习兴趣

主要观察学生是否喜欢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 (2) 学习习惯

主要观察学生是否能认真地对待上课、作业、考查等学习活动。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百度文库

(二)、生活与数学

教师设置若干情境,(如超市、运动会场景、公园等),让学生稍作准备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

(三)、口算评价

将进位加和退位减的口算题做成卡片,让学生抽其十道,当场口算结果。 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和鼓励性的物质奖励相结合,如:作业认真奖励小红星或小红旗;口算速度快评口算小能手等。

【篇六】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百度文库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百度文库

第一讲 语文课程评价的内涵

评价,就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语文教学评价就是运用评价理论、方法和技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系统地、科学地收集、处理语文教学信息,对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过程。 其主要问题表现为:

重选拔、轻发展;

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

重量评、轻质评;

重结果、轻过程。

针对上述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

"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一个体系:纵向讲,贯穿一个过程,横向看,增强一个多元、多维。 五个评价功能:鉴定、导向、激励

1、评价的目的: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

2、评价的特点:"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 什么是整体性和综合性?一是做到全程评价。不能只抓期中、期末,更要重视对平时教学情况的考查。俗话说,"学理如建塔,学文如聚沙",语文素养形成是一个渐进的积累的过程,有些进步并不立竿见影,更应注重评价的整体性。二是做到全面评价。不仅看知识,还要看能力、情感、态度、习惯;不仅采取书面的形式,还包括口头的以及课外阅读、练笔和参加语文活动等方面的评价。

3、评价的类型: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2)"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

4、评价的主体: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新课程倡导多主体评价,这就给了学生多一份激励,多一种力量,多一种可能,多一份希望。

1、师评。

(1)重视评价的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百度文库

(2)明确评价的目的。

教师的评价不能只盯着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用真诚的话语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爱,增进师生感情,发挥隐性教育的效果。

(3)研究评价的方法(表扬后进生)。

2、生评。这是评价中新区、开发区。

(1)学生自我评价。

(2)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3、家长评

家长参与评价,可以让家长了解我们的评价改革,促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而且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完善的信息,增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

有助于学

用意:教师、学生、家长参与到了评价中来。他们用积极的眼光,多角度地去评价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从而促进所有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在自尊、自信中快乐成长。

第二讲 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

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功能。

1、检测诊断功能

2、 调节反馈功能

3、展示激励功能

第三讲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一)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评价

1、知识和能力的评价

(1)对语文知识的评价。

知识和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语文知识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基础知识和文学知识等。

(2)对语文能力的评价。

语文能力:

①听说读写这些语文的基本能力。

②语文的"发展能力",即认识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等。 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要求制定不同学段的评价标准,评价中应着重关注:识字写字知识评价、读写知识评价、文学知识评价、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评价、语文发展能力的评价。

2、过程和方法的评价

(1)价值功能。过程与方法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学习。

(2)如何评价。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要求制定不同学段的评价标准,评价中应着重关注:听说读写的过程与方法、观察和积累的过程与方法、思维想象的过程与方法、自学的过程与方法、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养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1)价值意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是在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各种材料的积累中,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逐渐培养形成的。因此学习语文课程,还有一个在语言积累的过程中发展语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问题。

(2)如何评价。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着重关注: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学习的态度和习惯、语文学习的交往与合作、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参与语文实践的情况等。 评价的难点在第二和第三维度。

改革的思路是:

第一和第二维度可以定量评价。

第三维度评价用定性评价。

(二)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评价

语文课程的评价内容应"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评价时应注意各学段的层次性。一)汉语拼音

1、结果性评价:具体考察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习普通话的能力,能运用音序法查字典。

2、过程性评价:考察学生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二)识字与写字

1、结果性评价:考察识字量、书写的质量(正确、端正、整洁),对要求掌握的汉字的意思理解。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2、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重视书写积极性。

(三)阅读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哪些具体评价建议?

阅读评价综合考查阅读过程(感受、体验、理解与价值取向),阅读兴趣与习惯(选择材料、阅读量)和阅读方法(精读、略读、浏览)的运用。

加强感情朗读,鼓励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领悟。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阅读,尊重独特体验。

语言文字知识不求系统,但求实用,语法、修辞知识不作考试内容。

阅读评价要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筛选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

(1)朗读、默读的评价。朗读是阅读教学评价的重点。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区分不同文体,并考察其对内容的理解。评价默读,应根据各学段目标,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2)精读的评价。精读的评价应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

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3)略读和浏览的评价。略读与浏览不同于精读的深入钻研,而只求通览全篇,概览大意,吸取其精华,获得其旨趣。因此评价学生的略读和浏览能力,不能从语言的品位、思路的展开、到主旨的把握、写作的探究全面加以考核,而应把重点放在阅读方法和由此获得的信息量上。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4)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理解是阅读过程的中心环节,它要求综合读物所有的字词、句段、篇章,获得对读物的一种整体性的理解,并获得自己独特的主观感受。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古诗文阅读的评价,重点不在于考查学生对词法、句法等文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并通过他们记诵积累的情况考查其在发展语感方面的努力程度。

(5)背诵的评价。背诵一定量的名篇佳作,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对学生背诵的评价,重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记诵积累,反对生吞活剥的死记硬背。要保护和扶植学生背诵名篇佳作的积极性,反对把背诵当成是惩罚学生的手段。

(四)习作1、结果性评价:

(1)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2)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3)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6) 0分钟能按要求完成规定字数的习作。

2、过程性评价:

(1)重视考察学生写作兴趣(如编书、办报)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2)重视考察学生搜集素材的方法。

(3)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方法和习惯,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提高写作水平。

(五)口语交际

1、结果性评价:

(1)听别人的话,能理解并复述大意。

(2)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

2、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参与交流的情意和态度,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考察学生。

(1)是否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六)综合性学习

1、结果性评价:见课标各学段要求。

2、过程性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1) 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2)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3)能否及基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4)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5)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6)学习成果的展示和交流。

第四讲 学生学业评价

(一)评价方式

语文课程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照量化程度的高低,可以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按照评价的作用,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按照评价的参照系,可以分为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按照参与评价的主体,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等等。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967年,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斯克瑞文)提出的两种评价类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叫过程评价,是对语文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各个阶段进行的评价。布鲁姆说"形成性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以便对这三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过程加以改进。"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及时了解语文课程的动态过程,反馈有关信息,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语文课程的根据。(平时、单元)。

终结性评价又叫总结性评价,是对语文活动结果的评价。在语文课程开发或语文课程实施完成之后对语文课程计划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其目的在于了解语文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并对语文教育活动的成效优劣进行甄别。

因此,应淡化终结性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的运用,构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开放的语文课程评价体系。(单元%+期中30%+期末40%)。

2、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又称为量化评价或数量化评价,就是力图将语文教学现象和语文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对语文课程的成效作出定量的评价结论,如用分数来表示学生语文成绩、根据课堂教学量化评价表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打分等都属于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具有简明、精确、客观的特点,客观、可信,它能够加强评价的区分度,降低评价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定量评价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占据了评价领域的主导地位,一度成为世界范围内风靡的评价方式。在我国的语文评价中,定量评价所占比例较大,对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常用定量评价的方式,有些定性评价也要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思想品德8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定性评价方法在对量化评价的反思、批判而发展起来的。

定性评价又称为描述性评价,就是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的揭示和描述语文课程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中的意义。它不片面追求数量化的方法,而是在评价过程中,注重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小学语文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