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小猴子下山
谈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异读现象
袁丽芳
【内容提要】不同读者阅读同一文学作品,往往产生不同的理解,即所谓的“阅读的异读现象”。文中对异读现象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出现的异读现象进行了分类,并针对不同性质的异读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异读现象/产生原因/种类/正确对待
一
在阅读实践中,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一部《红楼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观众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现象就是异读现象。
阅读是一种由许多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又是十分个人化的行为。阅读并非简单地还原作者的原意,尤其是对文学作品,阅读往往是读者的再创造。在阅读活动中,存在着作者、作品、读者的三极走向,所以不同素质的读者对同一作品产生异读现象是符合阅读规律的正常现象。
二
异读现象在自由阅读中普遍存在。但在过去的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即在课堂上却绝少出现,究其原因是: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灌注式的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得到的是规定性的教学目的,鉴定式的人物分析,固定的解读模式,独立思维受到遏制;封闭式的教学环境,学生的的生活面、知识面、阅读面十分狭窄,难以对作品进行分析比较,难以引起联想,缺乏亲身的感受当然也就难以提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但是对课文的不同理解的现象并非不存在,可是都做为学术问题在教师、专家间争论研究,绝少也决不允许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否则,则被认为是干扰教学,破坏教学秩序,浪费教学时间……而加以压制。
今天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启发式教学法广泛运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发挥。学生的生活面、知识面、阅读面比过去扩大,思想解放,思维活跃……因此能够和敢于在课堂教学中提出自己对课文的不同理解,所以在中小学的阅读教学中的异读现象日益多了起来。这应该说是一种好现象,也是阅读教学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研究。
三
异读现象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若从理解的角度来区分,异读现象可以分为三类:
1、异读。不同读者阅读同一作品时,虽然对作品有种种不同的理解,但其特点是这种种理解都具有合理性,甚至会有些新颖、独特、深刻的理解,这类情况叫做异读。《扁鹊见蔡桓公》课后有一习题是“概括课文阐明的哲理。”学生并未受课本上的“讳疾忌医”的提示的束缚,有学生认为课文阐明了应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哲理。有学生认为课文阐明了看问题不能凭主观,不能只看表现的哲理。有学生提出课文阐明了应虚心接受忠告,以免酿成灾祸的哲理。这些理解虽各不相同,但都具有合理性,都应给予肯定。
在小学课文《鲁班学艺》中,师傅问鲁班:“大徒弟用斧子挣下了一座金山,二徒弟用斧子在人们的心中刻下了一个名字,你愿意跟哪个徒弟学?”鲁班要学二徒弟,师傅哈哈大笑。但有学生提出质疑:大徒弟是用斧子即用劳动挣下一座金山,为什么不能向他学习?这一提问不能说毫无道理。
《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能借得十万枝箭全靠他的神机妙算。一般认为这是因为诸亮能知时知人。但一学生认为,知时知人表明他知识渊博,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他思维方式不同一般。周瑜的思维方式是常规的,他认为箭是“造”出来的,所以他
百般刁难诸葛亮。而诸葛亮考虑的根本不是“造”而是“借”,所以他胸有成竹,以容不迫,用草船借来十万枝箭,出于周瑜意料之外,所以周瑜才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象这样的现象,教学中会经常碰到,虽然这些理解往往不同于教材、教师的理解,但表明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具有合理性,应充分肯定之。
2、误读。误读的特点是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是片面的、不确切的,甚至是错误的,但造成误读的原因多是由于读者自身的局限性。
一位小学生读了《狼牙山五壮士》后认为五壮士不该跳崖,何不先假投降!
一位小学生读了《狐假虎威》后认为狐狸在生死关头愚弄了老虎而能虎口逃生,真是聪明。
有一中学生依据文章结尾处“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的描写,认为《七根火柴》的主题是表现革命乐观主义。
一位教师问学生:《荔枝蜜》中作者为什么用了近三分之一的表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日新月异。
这一类的误读现象在课堂上经常地大量地出现,有时教师也会产生误读,而这种现象往往使教师感到头疼,所以这种情况应当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3、曲读。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是错误的,甚至是荒谬的,而其特点是曲读往往出于读者的故意。某些读者为了迎合某种需要或欲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牵强附会,标新立异,恣意发挥,曲解原文。
小学有《柳州师专学报》1997年第4期
小猴子下山
【篇二】小猴子下山
小猴子下山 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 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组 康甜莉小猴子下山
一、教材分析:
我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的分析:《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围绕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本册是低段的第二期,阅读训练的重点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创设情境,引发参与、点拨思维、激发参与、图文结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低段一学期的学习及本期前两个单元的活动,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的学生大多六、七岁,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民主、协作、自主、活动的实践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高。
三、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语文教学跟其他学科的共同目的(也就是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一目的)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德育目标,就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我们从小做事应该一心一意和不要乱摘别人的东西等道理。第二是智能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自己分析、推断、想象、表演的能力。第三是知识目标,就是能理解重点词“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可爱”、“掰、找、扔、摘、捧、扔、抱、追”以及相关的句子。第四是美育目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到小猴的可爱;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想象能力。小猴子下山
四、教学重难点
我根据教材所处的位置、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确定,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重点词句。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成绩口头表达能力。理解课文重点词句。
五、教学思路设定
根据“主导与主体”这间的“服务关系”及学生的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思路设定为以下四个活动,老师只起“导”的作用,以启发学生讨论交流,发独立见解,培养学生从小在阅读实践中适时进行读的能力,说的能力,听的能力的训练。
六、教学准备小猴子下山
1、小黑板一块。小猴子头饰、玉米、桃子、西瓜的教具。
2、朗读磁带、幻灯片、音乐带。
七、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活动是“激发情趣,导入课文”。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引入下一个环节的活动,具体活动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借助幻灯片,出现一个可爱的小猴子下山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然后问:这是谁?你们喜欢吗?谁来描述一下?最后教师小: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好,可是你们知道吗?这只小猴今天已经是第二次下山了,它在前不久的一次下山时,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
第二个活动是:“师生协作,自主学习。”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运用学生已学的方法,根据学习课文的体会,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和发表能力。具体活动过程中:
首先齐读课文题目,教师范读,学生找出有几个段,并找出与之相关的图画。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出示小黑板)①小猴子下山干什么?②它下山到过哪些地方?看到什么?小理怎样?是怎么做的?然后师生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第②个问题。然后再祟幻灯牌,请各组代表一边看幻灯片,一边回答第②个问题。最后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启迪思考:课文二、三、四段与第一段的写法是一样的吗?(学生认真自由读)由学生归纳出课文二、三、四段在写法以上与第一段一样。
这时再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三、四段,最后教师小组课文内容。这篇课文写小猴子小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了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又扔掉桃子,看见小兔又扔掉西瓜,就这样,最后一无所获。课文的前四段写法一样,所以我们学起来比较轻松,一下子就理解了。又提问:这只小猴子下山后,又回去了吗?结果怎样?引入学习最后一段,让生找出说明小猴子此时心情难受,没办法的一个词?(“只好”)学生找对了,再启迪思考: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最后再由老师点评、鼓励。)
第三个活动是“创设情境,表演课文”,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首先师发言:刚才我们较好地学习了课文,你们愿意扮演这只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吗?
(由二人次扮演小猴子下山,同时放课文朗读录音及活泼、欢快的音乐配音带,提示学生要注意“掰”、“扛”、“扔”、“抱”、“追”、“蹦蹦跳跳”、“只好”这些词的动作及表情)学生表演完毕,教师及时总结学生表演情况。
第四个活动是“展开联想,延伸课文”,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述见解的能力。具体活动过程是:老师问: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在路上它会想些什么?
学生在发言中说出给小猴子下山时想办法,说明做事要专心专意,不要再犯第一次下山的错
误。教师肯定指出:学生的发言说明大家很聪明,会思考、有现代意识。让生再想想:这次小猴子下山,它将到一些什么地方,看见些什么,它又是怎么做的?布置思考以上问题,下节课再共同解决。
本课时的板书,完成后是这样的形式(展示出来)从板书中,同学们可以了解到小猴子下山到回家一无所获的全过程。几个动作词语,较好地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小猴子下山 猪八戒吃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