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初步提高同学们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③领悟主旨,提升同学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文言知识要点;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
难点:文言判断句式;作者心目中君子应具有的美好品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莲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殊不知,莲花还是高洁的象征呢,这恐怕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天我们—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出示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初步提高同学们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③领悟主旨,提升同学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开始自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
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气、停顿、重读。
相关知识链接
(1)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先生,谥(shì)号元公,北宋著名哲学家,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议论、抒情,但一般以议论为主,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3)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衬,这种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感受。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二)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独立完成自学检测,书写要认真、规范,然后一对一用红笔批阅并纠错。
1、《爱莲说》的“说”是一种,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课文的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2、熟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蕃()濯()涟()亵()噫()鲜()
3、解释划线的字词:
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不蔓不枝()4)香远益清()
5)亭亭净植()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7)花之隐逸者也()8)花之君子者也()
9)陶后鲜有闻()10)宜乎众矣()
4、初译课文,并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莲,花之君子者也。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质疑问难
在自学过程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请同学或老师帮你解答。
三、后学环节(15分钟)
过渡语:在整体感悟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之后,我们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四、当堂训练
1、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6、托物言志是古代诗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试写出你所积累的诗词。
7、仿写句子。蜡烛: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镜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你所积累的写“莲”的诗句。
五、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爱莲说周敦颐
菊——陶渊明——隐逸者(孤傲避世)→(鲜)正衬
牡丹——世人——富贵者(庸俗逐利)→(众)反衬
莲——予——君子者(清高坚守)→(独)托物言志
李民
【篇二】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
文言文复习《爱莲说》(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爱莲说》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4.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点:“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
步骤:
一、赏析课文
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1.貌美品美
抽一学生描写莲的文字。(大屏幕出示板书)
讨论: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人)
可以想到与莲的特质相似的人,如亭亭玉立的少女,风度翩翩的雅士,洁身自好的君子。
引入品美:作者爱莲,仅仅是爱她的貌美吗?不是,更主要的是赞美她的精神和品质。
分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香远溢清”(美名远扬)比喻君子的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受人尊重。作者分别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来描绘莲的美,把莲的特质与君子的品格结成一体,名曰写物,实是写人。从中可看到作者的情节和节操。
2.语言优美。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采用骈散结合的方法,长短句相间,错落有致,读来有一种节奏感,韵味无穷。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使文章活泼生动。
找出这些句子朗读,体会语言特色。骈散句分男女生读。
着重欣赏以下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通过比喻,赞美了莲的君子品格——不慕富贵,洁身自好。“隐士”抗霜。表现人的孤傲;“牡丹”:“富贵人”:浓艳,表现人的庸俗;莲喻为“君子”,清逸,表现人的清高。处处扣“君子”的性格特征。
3.手法巧妙:
讲:语言组合形成文章,怎样使语言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
板书:(1)托物(莲)——言(阐述)——志(不慕富贵,洁身自好)
(2)衬托:文中有三处衬托:(1)以陶“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做衬托,突出“予独爱莲”,(2)用“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做衬托,突出“莲,花之君子者也”;(3)用“菊之爱”“牡丹之爱”做衬托,突出“莲之爱”,特别是最后一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愤世嫉俗,暗含讥讽,表现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鄙弃,反衬了“莲之爱”的难能可贵。
4.结构精巧:
一条线索:全文以“爱”为线索(出现七次)
两个衬托:草木之花(蕃)菊(独)牡丹(甚)莲(独)
菊(独)牡丹(甚多)莲(独)
三种类型:三种花:菊、牡丹、莲
三种人:隐士、富贵者、君子
对三种爱花人的感情:惋惜、讽刺、赞美。
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这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自李唐来()②不蔓不枝()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④可爱者甚蕃()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⑥宜乎众矣()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何: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之:水陆草木之花莲之爱
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4.简答。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6.这
【篇三】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太和县洪山中心校 高敢
【学习内容】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教材简析】
《爱莲说》是一篇传诵千古的美文,文字优美,清雅脱俗。全文仅119个字,精炼短小,却底蕴悠长,意味深远。
全文共2段,第1段集中笔墨描写莲的外在形象美,并赞美莲的内在品质美,从而写出了爱莲的缘由。第2段用菊和牡丹来衬托,借花喻人,表明自己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到结尾就水到渠成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爱莲”即爱君子之德。
这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2课。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文言文教学单元,本单元有两个的教学重点:一是要培养学生养成自觉成诵的习惯,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基本能熟读成诵; 二、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弃绝“填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
【学情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将近二十篇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积累了许多文言文词语,因而形成一定的文言文语感。
2、要教学的班级学生已有一年的写日记的习惯,整体语文素质较好,全班学生考试平均分达80分。
【教学设想】
1、通过诵读感知法、品味感悟法、合作探究法、想象联想法等教学方法紧扣“美”组织教学,整节课由六大环节构成,分别是:环节一:美美地看——导入新课,明确目标;环节二:美美地读——朗读感知,读通文意;环节三:美美地赏——放飞想象,品味感悟;环节四:美美地思——探究写法,感悟主旨;环节五:美美地说——驰骋想象,直抒胸臆;环节六:美美地写——整理润色,创作散文。通过看、读、赏、思来感悟莲的外在内在美和作者
“出淤泥而不染”君子品德美,探究写作特色美。
2、课前印发学案,让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把在翻译的过程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集中课堂解决,提高课堂效益。
3、 初一的文言文篇目基本都是叙事性的文言文。但像这种内涵丰富而意境深远的小品文,对于理性分析能力弱、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的八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因此教学中注意要因材施教,由浅入深,利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安排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品味赏析莲的外在形象美和内在品质美。
3、能理解和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4、学习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
【学习重点】
1、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品味赏析莲的形象美和意蕴美。
【学习难点】
能理解牡丹、菊花对表达主旨的作用。
【课前预习】
一、口头作业
朗读课文三次(课文总共才119字,读完一次约1分半,三次才5分钟,不要小看这5分钟,有了这5分钟,课堂上的你将会与众不同!)
1、第一次读准,要求:把不会读的字圈出来,并查字典把正确的读音写在书上。
2、第二次读出节奏,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边读边划出重音和停顿的位置。
3、第三次读出美,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美来。
二、将重要注解移至原文中对应的位置。
三、解释加点的文言文词:
1、可爱者甚蕃( ) 2、晋陶渊明独爱菊( ) ..
3、濯清涟而不妖( )( ) 4、香远益清( )( ) ....
5、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 )( )( )( ) ....
四、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下面重点句子,在有疑难的地方做标记。(B级)
1、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
4、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课堂学习】
(上课前播放音乐,上课开始停止播放,营造一种古典文雅的氛围,开始导入。)
环节一 美美地看——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图片导入,激发情感,出示课题。(幻灯片1—9)
★导入语:先请同学们美美地看一组图片(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莲的图片逐张展开,背景音乐柔柔响起)看完图片。
教师提问:美吗?喜欢吗?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回答:美、喜欢。
导出课题:这表明大家与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心有灵犀,他特别喜欢莲花,为官时曾率领属下在官衙侧挖池,种满莲花,美其名曰:“莲花池”,今天我们要学的《爱莲说》就是周敦颐面对满池摇曳多姿的莲花,触景生情写下的名篇,今天就让我们带着美的心情、美的笑容来赏析这篇传诵千古的美文。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悠扬舒缓的古筝曲《高山流水》欣赏清新美丽脱俗的莲花图,有意识地创设美的情境,为后面品味赏析莲美作铺垫。
2、明确学习目标(幻灯片10)
教师通过幻灯片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出示目标并叫学生朗读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环节二 美美地读——朗读感知,读通文意
★过渡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美文要多读。
1、一读读准:,
【学生活动】学生先自由朗读一遍,并举手上讲台在黑板上给生字词注音:
蕃(fán) 濯(zhuó) 亵(xiè) 鲜(xiǎn)
2、二听范读:(幻灯片11)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在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标示出来,在需要重读的词下面加点。 教师进行配乐朗诵(背景音乐:《高山流水》,
【学生活动】学生听读,要求注意老师在读的过程中的停顿和重音,以及抑扬顿挫,高低起伏。
【设计意图】模仿就是一种学习,对于这样一篇文辞优美的精妙短文,教师进行激情朗读,就是吸引学生的好方法。
3、三读节奏:
【学生活动】全班齐读,要求读出节奏美。
4、疏通文意、检查预习
【学生活动】拿出学案,以开火车的方式翻译课文,并提出在翻译过程遇到的疑难问题。
【教师点拨】在幻灯片上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等重点语句要做重点讲解。(幻灯片12)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好学案,让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把疑难问题集中课堂解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5、四读读出美:
【学生活动】女生齐读,配乐为古筝《古筝笛子 中国古典名曲 荷塘月色》。
【教师点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长句要读出莲的美,要读出对莲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和多方式的诵读,有个人读、教师范读、全体齐读和女生朗读,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环节三、美美地赏——放飞想象,品味感悟
★过渡语: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相信明眸善睐的你们一定有一双聪慧的眼睛,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活动】一学生朗诵第一自然段,全体学生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从哪些语句发现莲的美?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教师提问】写莲的语句,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莲?
【教师点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莲花图一个短语一个短语地思考探讨分别从哪些方面写莲。(幻灯片13)
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生长环境、茎、香气、整体形态和观赏者感受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图片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悟出莲的外在美。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提问】莲有哪些内在品质美?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幻灯片14)
★过渡语:作者爱莲难道仅仅是因为莲的外在形象美吗?不是,而是外在美的背后蕴涵着哪些值得让人赞赏、喜爱的高尚品格美?(教师板书“外在美”“内在美”)
【教师点拨】教师应补充作者周敦颐生平和写作背景,以开启学生思维:
※①周敦颐24岁出仕为官,,当时的宋朝建国已80余年,国力日强,但官场腐败之风也渐长、奢靡之风盛行,但周敦颐不选择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未曾放弃读书治学,著书立说,充分表现了他强烈的自尊意识;②周敦颐为官31年,政绩显赫,可他的官位升迁缓慢,主要是周敦颐无后台,而且他并没有如当时有些官员那样想办法找“靠山”、抱“粗腿”,而是依然故我、绝不趋炎附势、见风使舵;③周敦颐待人处事秉持公心,从不畏惧权势和强暴。任参军时,宁肯辞官也要力阻上司滥杀无辜, 做判官时身遭不白之冤却处之泰然,绝不低声下气去求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与文本有关的作者及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学生活动】四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推选一小组长,组长负责组织组员讨论,负责记录讨论结果,代表小组发言。
要求教师提出要求:用“我从‘ ’一句感悟出莲具有 的品质”句式来表达。
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纯真自然朴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内心通达、行为方正、绝不趋炎附势、见风使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仪态端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独立思考之后进行学习成果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活动】因为莲美,所以爱莲。让学生饱含赞美之情来背诵这一描写莲的长句。
【设计意图】在赏析品味莲的内在外在美后进行背诵,这样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实现“厚积薄发”。
环节四:美美地思——探究写法,感悟主旨(幻灯片15)
一、探究:托物言志的写法
★过渡语:作者所以爱莲,是因为莲内外皆美,可见莲在作者心目中地位很高。
【学生活动】一学生朗诵第二段,全体学生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作者把莲比作什么?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从“莲,花之君子者也。”中知道作者把莲比作君子。
【教师提问】君子是什么样的人?莲是谁的化身?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指品德高尚的人;莲是君子的化身。
【教师提问】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说自己君子之志,结合学过的《陋室铭》,说说这是
【篇四】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
《爱莲说》优秀教案
爱 莲 说
知识目标: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1、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
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朗读、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大家在学习课文中一定要开动小脑筋
本文作者周敦颐 ,(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三、感知课文
听录音朗读课文,教师做如下指导:
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体会一下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
我们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之后,再齐读一遍课文,这一遍要读出韵味来
教师朗读小结: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②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这一遍读得有点味儿了,但要更好地读,还有待于我们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来读下面大家自由小声读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前后左右可讨论一下疑难问题时间为五分钟教师补充字词:
给下列字词注音
蕃( ) 淤泥( ) 濯( ) 清涟( ) 蔓( ) 净植( ) 亵玩( ) 焉( )
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
蕃( ) 濯( ) 谓( ) 隐逸( )噫( ) 鲜( ) 宜乎( )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字词解释,或句子翻译提出疑问,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答,也可以教师点拨)
好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大家应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爱莲花了吧请大家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五、 研读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描写角度 语 句 赋予的品格
明确: 生长环境 (出……不妖) 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中……益清) 正直、芳香
风度 (亭……亵玩焉) 清高
2、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3、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齐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这次要读出感情来)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 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了解了他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有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写莲也就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 “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花之隐逸者也)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不是)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花之富贵者也)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段读的时候注意:
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4、根据刚才的讲解,让学生读课文,尝试揣摩语气,齐读课文
5、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六、 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
现在,大家把书合上,能不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背出这篇课文来?试一下,齐背《爱莲说》
七、 总结课文
1、 学生总结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敦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法上、学法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
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
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学法上:应注意多读及朗读的方法
2、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布置作业
1、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恰如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老师
2、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陶渊明 独爱 菊 (衬托) 隐逸者 惋惜
世 人 甚爱 牡丹(反衬) 富贵者 鄙视
予 独爱 莲 君子者 赞美
托物 言志
【篇五】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北川羌族自治县小坝中学 赵伟州
一、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新课改的要求,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的原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坚持以“实现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论,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教材内容分析
《爱莲说》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篇精读课文在单元说明中,既要求在初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又要求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语句方面,要讲究骈散结合,使学生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结合该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以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衬托的手法及其作用;
2、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
3、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四、学生分析
(一)、学情分析:
我担任一个班语文教学,同学们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10分钟内就能理解
大意,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平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还应该重点学习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综合运用。
(二)、教法选择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法引导
我采用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本课教学达到最好效果。
五、教学重点: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六、教学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七、教学准备:
1、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字音、词义障碍,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
针对本课的教学,共设计了五大环节进行教学。
(一)、直接导入,激发情趣
1、(课件出示)引导学生欣赏以“荷花”为题材的中国画,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仔细观察,接着提出问题: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学生能够答出是——莲花,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接着问,你们想到了什么?
有的学生会想到:(1)莲花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为什么要写莲花?
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老师要给以鼓励,借此契机教师导入,本文写莲花的什么?同学们想知道吗?那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这时我板书课题——爱莲说。
设计意图:通过直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释题
教师交代题目中“说”是一种议论文体,把握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花的道理,从而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说”是一种文体。
(二)、赏析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播放原文配乐录音,然后利用投影仪出示三个思考题,
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
1、作者怎样描写莲花的形象?(用文中七个短句回答)
2、在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3、本文主要是对莲花的赞美,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家是否明确了呢?让我们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分小组读;分男女生读;指名朗读,学生读后师生点评;齐读
接着指导学生回答以上三个问题,并进行板书。
由于教师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朗读课文,使学生掌握了本文第一段“莲”的形象;第二段用菊和牡丹作陪衬。这样,使学生掌握了文章的脉络,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了重点部分重点讲解。
设计意图:在阅读课文当中体会短文的语感和情感,掌握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分别回答以上三个思考题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汇报,以及他们之间对问题的补充,掌握了作者不是为了单纯写莲花,而是借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格的人,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同时为了突出莲,又用菊花和牡丹作陪衬,这种写法叫衬托。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丰富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回答让同学们领会“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意图,文章意在托莲花的形而言君子之志,以此突出了本文的重点,并突破了难点。
质疑:“噫”是一个叹词,表示感慨,引领下文对不同爱花人的品评。这三句话在朗读时语气应如何把握?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问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
(五)、知识迁移,延伸拓展
利用投影仪显示问题:
1、作者用“莲花”寄寓了自己的志趣,你喜欢什么植物?请谈谈你喜欢它的原因或者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只谈原因或者之谈思想感情)
2、试比较《爱莲说》和《陋室铭》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并具体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本课“托物言志”方法的学习,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生活的热爱。第2道题掌握本文的写法特点:即托物言志的写法,骈句句式特点;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总结:指名学生归纳概括“你是怎么学的?领会了什么思想内容?掌握了哪些写法?”
设计意图:一方面是对文章内容的检查,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六)、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托物 言志
菊———隐逸者
(正衬)
莲 ——君子
牡丹———富贵者
(反衬)
我这样设计板书,直观形象,脉络清晰,能醒目地突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看后一目了然。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能正确默写。
2、作者用“莲花”寄寓了自己的志趣,你肯定也有自己喜欢的植物吧?那请你也写一篇小短文。
【篇六】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七】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河北省临西县第一中学 刘彦青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2.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很多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脍炙人口的赞莲的佳作——《爱莲说》
二、了解题目作者
1、题解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用来阐明道理或主张,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2、认识作者
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三、出示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
2、理解全文内容;
3、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1
四、初读课文,读通语句
(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
1、结合注释或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2、把握节奏,朗读流畅。
(二) 读准字音
蕃( ) 鲜有闻( ) 濯清涟而不妖( ) )出淤泥而不染(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读准节奏
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濯 清 涟 而 不 妖
五、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一) 对照注释,逐句疏通,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二)解释词语
蕃: 濯清涟而不妖: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鲜有闻: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花之君子者也。
六、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3、文章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呢?本文运用了什么手法?
五、拓展链接,深化理解
你知道哪些赞颂莲花(荷花、芙蓉)的诗句呢?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
六、当堂检测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2分)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陶后鲜有闻 鲜:少
2 ( )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污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娇媚。
3、填空。(1分)
本文的主旨句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 )
七、作业
在历史的发展中,很多植物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你最喜欢哪种植物呢?仿照本文写一篇200字以内的小短文 。
3
【篇八】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爱莲说》教学设计
柞水县乾佑中学 张天芝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3.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4.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重点) 2. 理解作品的主旨。(难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营造气氛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伴随着优美的古筝播放一组荷花图片) ,一张张美丽的荷花图片,有的一枝独立,有的群花璀璨,有的含苞,有的怒放看着这一幅幅风姿绰约的荷花图?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说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北宋大哲学家周敦颐是怎样赞美莲花,怎样以莲花自比的。
二.作者及文体介绍 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书,道州营到(今湖南道县)人。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了《爱莲说》,借花述志。
“说”古代文体之一,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文体传世佳作。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
(1)教师范读。(学生在书中注出难读的字音和节奏) 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
清涟(lián) 亵玩(xiè) 噫(yī) ...
(2)学生采用同位互读、小组合作多式朗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
(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4)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熟读或背诵,可采用同位或小组互助背诵的形式。
2.译一译:
(1)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甚(很) 蕃(多) 妖(妩媚) 蔓(长枝蔓) 枝(长枝节) 益(更加) 鲜(少) 宜(应当) 众(多) 噫(唉)
(2)古汉语句式
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被动句: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学生圈点勾画,试译全文。
(4)小组互译全文,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不能解决之处,提交全班共同讨论明确。
我不会的词语:
我不会的句子: 四.研读赏析,解读文本
1.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读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这些描写赋予了莲花那些品格?
生长环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
3.作者描写莲花之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不是。是为了歌颂、赞美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4.课文是对莲花进行描写和歌颂的,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的美好。
(1)爱菊者陶渊明。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爱牡丹者众世人。因为牡丹艳丽妩媚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由此可以看出,写“菊”和“牡丹”仍是为了衬
托“莲”,写“菊”是正衬,写“牡丹”是反衬,在衬托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贬了时俗。
5.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呢?
叹惋菊花,鄙薄牡丹,赞美莲花。
6. 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牡丹、莲花比做什么呢?
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莲是君子,高洁正直。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美德远播的君子。
7.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进行描写和歌颂,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行为端正、正直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德,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五.联系生活,拓展升华
1.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时代,作者的思想过时了吗?
2.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简述理由。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来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花一样正直的人。
七.课堂巩固
1.积累有关莲的诗句,不少于四句。
2.就你喜欢的花,仿写《爱莲说》以“爱__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
八、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菊,花之隐逸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品格高洁 质朴正直 贪慕富贵 超凡脱俗 志洁行廉 追逐名利
九、教学反思
1、学习内容的层层深入,横好的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尤其是多种朗读方式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文言文学习中朗读的重要性和朗读的层次性,环环相扣,学生的学习活动步步深入,自然流畅。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联系生活、拓展升华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感受,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较好地培养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3、突出对课文中的“三美”(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进行教学。遵循以上几点原则,本设计以“三美”带动全篇,整体感知、领悟全文。整个课堂教学呈总分总结构: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拓展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推进,螺旋上升,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熏陶。整个过程读中品析,品读结合,特别是让学生在音乐美、图画美的氛围中来读,力求做到“美文美读”。
4、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习的巧妙结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将学生引入引入一个美好的学习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