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爱莲说教案板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初步提高同学们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③领悟主旨,提升同学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文言知识要点;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
难点:文言判断句式;作者心目中君子应具有的美好品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莲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殊不知,莲花还是高洁的象征呢,这恐怕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天我们—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出示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初步提高同学们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③领悟主旨,提升同学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开始自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
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气、停顿、重读。
相关知识链接
(1)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先生,谥(shì)号元公,北宋著名哲学家,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议论、抒情,但一般以议论为主,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3)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衬,这种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感受。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二)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独立完成自学检测,书写要认真、规范,然后一对一用红笔批阅并纠错。
1、《爱莲说》的“说”是一种,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课文的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2、熟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蕃()濯()涟()亵()噫()鲜()
3、解释划线的字词:
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不蔓不枝()4)香远益清()
5)亭亭净植()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7)花之隐逸者也()8)花之君子者也()
9)陶后鲜有闻()10)宜乎众矣()
4、初译课文,并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莲,花之君子者也。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质疑问难
在自学过程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请同学或老师帮你解答。
三、后学环节(15分钟)
过渡语:在整体感悟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之后,我们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四、当堂训练
1、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6、托物言志是古代诗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试写出你所积累的诗词。
7、仿写句子。蜡烛: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镜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你所积累的写“莲”的诗句。
五、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爱莲说周敦颐
菊——陶渊明——隐逸者(孤傲避世)→(鲜)正衬
牡丹——世人——富贵者(庸俗逐利)→(众)反衬
莲——予——君子者(清高坚守)→(独)托物言志
李民
【篇二】爱莲说教案板书设计
文言文复习《爱莲说》(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爱莲说》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4.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点:“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
步骤:
一、赏析课文
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1.貌美品美
抽一学生描写莲的文字。(大屏幕出示板书)
讨论: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人)
可以想到与莲的特质相似的人,如亭亭玉立的少女,风度翩翩的雅士,洁身自好的君子。
引入品美:作者爱莲,仅仅是爱她的貌美吗?不是,更主要的是赞美她的精神和品质。
分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香远溢清”(美名远扬)比喻君子的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受人尊重。作者分别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来描绘莲的美,把莲的特质与君子的品格结成一体,名曰写物,实是写人。从中可看到作者的情节和节操。
2.语言优美。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采用骈散结合的方法,长短句相间,错落有致,读来有一种节奏感,韵味无穷。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使文章活泼生动。
找出这些句子朗读,体会语言特色。骈散句分男女生读。
着重欣赏以下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通过比喻,赞美了莲的君子品格——不慕富贵,洁身自好。“隐士”抗霜。表现人的孤傲;“牡丹”:“富贵人”:浓艳,表现人的庸俗;莲喻为“君子”,清逸,表现人的清高。处处扣“君子”的性格特征。
3.手法巧妙:
讲:语言组合形成文章,怎样使语言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
板书:(1)托物(莲)——言(阐述)——志(不慕富贵,洁身自好)
(2)衬托:文中有三处衬托:(1)以陶“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做衬托,突出“予独爱莲”,(2)用“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做衬托,突出“莲,花之君子者也”;(3)用“菊之爱”“牡丹之爱”做衬托,突出“莲之爱”,特别是最后一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愤世嫉俗,暗含讥讽,表现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鄙弃,反衬了“莲之爱”的难能可贵。
4.结构精巧:
一条线索:全文以“爱”为线索(出现七次)
两个衬托:草木之花(蕃)菊(独)牡丹(甚)莲(独)
菊(独)牡丹(甚多)莲(独)
三种类型:三种花:菊、牡丹、莲
三种人:隐士、富贵者、君子
对三种爱花人的感情:惋惜、讽刺、赞美。
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这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自李唐来()②不蔓不枝()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④可爱者甚蕃()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⑥宜乎众矣()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何: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之:水陆草木之花莲之爱
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4.简答。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6.这
【篇三】爱莲说教案板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
2.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大意,熟读成诵。
3.探究莲花的形象和高洁品质;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感知文章的大意及内容要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莲花的高洁品质,体会作者以“莲”自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探究莲的形象和高洁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
教法:点拨法 朗读指导法
学法:朗读法 质疑讨论法 合作探究法
【芙蓉出水——引莲】
由历代文人赞颂花的诗句导入,引出本文的莲花,迅速将学生带入情境。
(设计意图: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先声夺人,而且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典雅、充满诗意的导入为本课营造浓厚的文言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教学过程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继而破题,明确“说”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
【清香袭人——读莲】
(一)听读:
1.老师范读: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设计意图:“读”既是最根本的教学方法,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富有感染力地示范诵读能为学生营造氛围,使学生陶醉其中,如临其境,与作品产生共鸣。教师的范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校正字音,分清节奏,让学生快速走进文本。)
2.学生仿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通读顺。
(1)正确、流畅、放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试读。
(设计意图:在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是重点,语文课堂也离不开琅琅书声。通过教师范读继而学生仿读这两个环节,既能强化检验正确的朗读,也能对学生仍然不会读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和指导。)
(二)译读:边读边译,圈点勾画。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口译课文,划出不会译的疑难字词句。)
(三)疑读:
1.小组合作,讨论疑点。
2.全班交流,答疑解惑。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个人自学、质疑、合作、探究、交流的形式共同完成字词解析和语句的疏通。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学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文本对话获取知识,产生疑问,继而合作探究、答疑解惑。让学生通过互问互答解决疑难,当学生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才进行适时点拨,发挥帮扶作用,授以学法指导。)
【冰清玉洁——赏莲】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描写莲花的句子。你发现作者笔下的莲具备了哪些品质?
(1)自主寻找发现(2)学生合作讨论(3)师生交流明确(4)教师归纳小结
2.作者想通过爱莲和爱君子表达自己怎样的人生追求?
(1)明确写法(2)体会感情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增强了合作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疑难的能力和效率。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卢梭有这样一句话:“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的指导也尤为重要,教师适时进行恰当的引导、点拨,教给学生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会学生从品味语言探究作者情感,从读中品味莲花的高洁品质,在品中悟出作者的人生追求,培养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本文题为《爱莲说》,作者写莲、爱莲,为何却又提到了其他两种花呢?那么作者对这两种花所代表的两类人是什么态度呢?
(1)明确写法(2)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语气作为切入点,由浅入深的悟读,带动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寄寓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了解作者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情操。)
【舌灿莲花——论莲】
时光飞速发展,在物质高度发展的今天,你怎样看待文中提到的“消极避世的隐士”、“追求名利的富贵者”和“洁身自好的君子”?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提出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后,使学生学有所得,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积累美文——咏莲】
请同学们根据本文关键词语的提示自由背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
1.提示
可爱者 陶渊明独爱 世人甚爱 予独爱 菊之爱 莲之爱 牡丹之爱
2.背诵 展示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还要重视经典名作业的设计,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并注重语文学习的实效性,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练习写作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板书——醒目直观】
爱莲说
周敦颐
菊(正衬) 隐逸者
牡丹(反衬) 富贵者
莲 君子者
托物 言志
(设计意图:板书是在与学生学习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写出来的,简洁明了的概括和浓缩课文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起到很好的总结、巩固作用。)
【篇四】爱莲说教案板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太和县洪山中心校 高敢
【学习内容】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教材简析】
《爱莲说》是一篇传诵千古的美文,文字优美,清雅脱俗。全文仅119个字,精炼短小,却底蕴悠长,意味深远。
全文共2段,第1段集中笔墨描写莲的外在形象美,并赞美莲的内在品质美,从而写出了爱莲的缘由。第2段用菊和牡丹来衬托,借花喻人,表明自己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到结尾就水到渠成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爱莲”即爱君子之德。
这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2课。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文言文教学单元,本单元有两个的教学重点:一是要培养学生养成自觉成诵的习惯,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基本能熟读成诵; 二、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弃绝“填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
【学情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将近二十篇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积累了许多文言文词语,因而形成一定的文言文语感。
2、要教学的班级学生已有一年的写日记的习惯,整体语文素质较好,全班学生考试平均分达80分。
【教学设想】
1、通过诵读感知法、品味感悟法、合作探究法、想象联想法等教学方法紧扣“美”组织教学,整节课由六大环节构成,分别是:环节一:美美地看——导入新课,明确目标;环节二:美美地读——朗读感知,读通文意;环节三:美美地赏——放飞想象,品味感悟;环节四:美美地思——探究写法,感悟主旨;环节五:美美地说——驰骋想象,直抒胸臆;环节六:美美地写——整理润色,创作散文。通过看、读、赏、思来感悟莲的外在内在美和作者
“出淤泥而不染”君子品德美,探究写作特色美。
2、课前印发学案,让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把在翻译的过程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集中课堂解决,提高课堂效益。
3、 初一的文言文篇目基本都是叙事性的文言文。但像这种内涵丰富而意境深远的小品文,对于理性分析能力弱、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的八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因此教学中注意要因材施教,由浅入深,利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安排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品味赏析莲的外在形象美和内在品质美。
3、能理解和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4、学习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
【学习重点】
1、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品味赏析莲的形象美和意蕴美。
【学习难点】
能理解牡丹、菊花对表达主旨的作用。
【课前预习】
一、口头作业
朗读课文三次(课文总共才119字,读完一次约1分半,三次才5分钟,不要小看这5分钟,有了这5分钟,课堂上的你将会与众不同!)
1、第一次读准,要求:把不会读的字圈出来,并查字典把正确的读音写在书上。
2、第二次读出节奏,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边读边划出重音和停顿的位置。
3、第三次读出美,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美来。
二、将重要注解移至原文中对应的位置。
三、解释加点的文言文词:
1、可爱者甚蕃( ) 2、晋陶渊明独爱菊( ) ..
3、濯清涟而不妖( )( ) 4、香远益清( )( ) ....
5、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 )( )( )( ) ....
四、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下面重点句子,在有疑难的地方做标记。(B级)
1、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
4、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课堂学习】
(上课前播放音乐,上课开始停止播放,营造一种古典文雅的氛围,开始导入。)
环节一 美美地看——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图片导入,激发情感,出示课题。(幻灯片1—9)
★导入语:先请同学们美美地看一组图片(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莲的图片逐张展开,背景音乐柔柔响起"")看完图片。
教师提问:美吗?喜欢吗?
学生回答:美、喜欢。爱莲说教案板书设计
导出课题:这表明大家与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心有灵犀,他特别喜欢莲花,为官时曾率领属下在官衙侧挖池,种满莲花,美其名曰:“莲花池”,今天我们要学的《爱莲说》就是周敦颐面对满池摇曳多姿的莲花,触景生情写下的名篇,今天就让我们带着美的心情、美的笑容来赏析这篇传诵千古的美文。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悠扬舒缓的古筝曲《高山流水》欣赏清新美丽脱俗的莲花图,有意识地创设美的情境,为后面品味赏析莲美作铺垫。
2、明确学习目标(幻灯片10)
教师通过幻灯片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出示目标并叫学生朗读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环节二 美美地读——朗读感知,读通文意
★过渡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美文要多读。
1、一读读准:,
【学生活动】学生先自由朗读一遍,并举手上讲台在黑板上给生字词注音:
蕃(fán) 濯(zhuó) 亵(xiè) 鲜(xiǎn)
2、二听范读:(幻灯片11)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在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标示出来,在需要重读的词下面加点。 教师进行配乐朗诵(背景音乐:《高山流水》,
【学生活动】学生听读,要求注意老师在读的过程中的停顿和重音,以及抑扬顿挫,高低起伏。
【设计意图】模仿就是一种学习,对于这样一篇文辞优美的精妙短文,教师进行激情朗读,就是吸引学生的好方法。
3、三读节奏:
【学生活动】全班齐读,要求读出节奏美。
4、疏通文意、检查预习
【学生活动】拿出学案,以开火车的方式翻译课文,并提出在翻译过程遇到的疑难问题。
【教师点拨】在幻灯片上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等重点语句要做重点讲解。(幻灯片12)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好学案,让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把疑难问题集中课堂解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5、四读读出美:
【学生活动】女生齐读,配乐为古筝《古筝笛子 中国古典名曲 荷塘月色》。
【教师点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长句要读出莲的美,要读出对莲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和多方式的诵读,有个人读、教师范读、全体齐读和女生朗读,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环节三、美美地赏——放飞想象,品味感悟
★过渡语: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相信明眸善睐的你们一定有一双聪慧的眼睛,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活动】一学生朗诵第一自然段,全体学生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从哪些语句发现莲的美?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教师提问】写莲的语句,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莲?
【教师点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莲花图一个短语一个短语地思考探讨分别从哪些方面写莲。(幻灯片13)
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生长环境、茎、香气、整体形态和观赏者感受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图片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悟出莲的外在美。
【教师提问】莲有哪些内在品质美?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幻灯片14)
★过渡语:作者爱莲难道仅仅是因为莲的外在形象美吗?不是,而是外在美的背后蕴涵着哪些值得让人赞赏、喜爱的高尚品格美?(教师板书“外在美”“内在美”)
【教师点拨】教师应补充作者周敦颐生平和写作背景,以开启学生思维:
※①周敦颐24岁出仕为官,,当时的宋朝建国已80余年,国力日强,但官场腐败之风也渐长、奢靡之风盛行,但周敦颐不选择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未曾放弃读书治学,著书立说,充分表现了他强烈的自尊意识;②周敦颐为官31年,政绩显赫,可他的官位升迁缓慢,主要是周敦颐无后台,而且他并没有如当时有些官员那样想办法找“靠山”、抱“粗腿”,而是依然故我、绝不趋炎附势、见风使舵;③周敦颐待人处事秉持公心,从不畏惧权势和强暴。任参军时,宁肯辞官也要力阻上司滥杀无辜, 做判官时身遭不白之冤却处之泰然,绝不低声下气去求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与文本有关的作者及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学生活动】四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推选一小组长,组长负责组织组员讨论,负责记录讨论结果,代表小组发言。
要求教师提出要求:用“我从‘ ’一句感悟出莲具有 的品质”句式来表达。
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纯真自然朴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内心通达、行为方正、绝不趋炎附势、见风使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仪态端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独立思考之后进行学习成果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活动】因为莲美,所以爱莲。让学生饱含赞美之情来背诵这一描写莲的长句。
【设计意图】在赏析品味莲的内在外在美后进行背诵,这样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实现“厚积薄发”。
环节四:美美地思——探究写法,感悟主旨(幻灯片15)
一、探究:托物言志的写法
★过渡语:作者所以爱莲,是因为莲内外皆美,可见莲在作者心目中地位很高。
【学生活动】一学生朗诵第二段,全体学生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作者把莲比作什么?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从“莲,花之君子者也。”中知道作者把莲比作君子。
【教师提问】君子是什么样的人?莲是谁的化身?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指品德高尚的人;莲是君子的化身。
【教师提问】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说自己君子之志,结合学过的《陋室铭》,说说这是
【篇五】爱莲说教案板书设计
《爱莲说》优秀教案
爱 莲 说
知识目标: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1、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
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朗读、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大家在学习课文中一定要开动小脑筋
本文作者周敦颐 ,(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三、感知课文
听录音朗读课文,教师做如下指导:
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体会一下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
我们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之后,再齐读一遍课文,这一遍要读出韵味来
教师朗读小结: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②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这一遍读得有点味儿了,但要更好地读,还有待于我们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来读下面大家自由小声读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前后左右可讨论一下疑难问题时间为五分钟教师补充字词:
给下列字词注音
蕃( ) 淤泥( ) 濯( ) 清涟( ) 蔓( ) 净植( ) 亵玩( ) 焉( )
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
蕃( ) 濯( ) 谓( ) 隐逸( )噫( ) 鲜( ) 宜乎( )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字词解释,或句子翻译提出疑问,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答,也可以教师点拨)
好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大家应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爱莲花了吧请大家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五、 研读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描写角度 语 句 赋予的品格
明确: 生长环境 (出……不妖) 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中……益清) 正直、芳香
风度 (亭……亵玩焉) 清高
2、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3、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齐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这次要读出感情来)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 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了解了他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有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写莲也就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 “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花之隐逸者也)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不是)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花之富贵者也)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段读的时候注意:
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4、根据刚才的讲解,让学生读课文,尝试揣摩语气,齐读课文
5、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六、 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
现在,大家把书合上,能不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背出这篇课文来?试一下,齐背《爱莲说》
七、 总结课文
1、 学生总结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敦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法上、学法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
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
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学法上:应注意多读及朗读的方法
2、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布置作业
1、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恰如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老师
2、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陶渊明 独爱 菊 (衬托) 隐逸者 惋惜
世 人 甚爱 牡丹(反衬) 富贵者 鄙视
予 独爱 莲 君子者 赞美
托物 言志
【篇六】爱莲说教案板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优质课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预习检查,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通过对莲形象的品读,归纳莲的品质。
3.通过对主旨的探究,学习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莲形象的品读,归纳莲的品质。
2.学习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通过对莲形象的品读,领悟莲的精神内涵。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微视频
学生:1. 预习课文,准确熟练朗读,完成课文通译。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情况,及“说”这种文体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组花卉图片,配乐,创设情境
教师: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花儿,你用《爱莲说》中的一个句子来形容一下?(看来你把文章读懂了)毛泽东最爱梅花,因为梅花总在风雪中傲然绽放;陶渊明最爱菊,用菊花来表明自己喜欢归隐的志向。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毕生酷爱莲花。他爱的是莲的什么呢?我们一起从《爱莲说》中寻找答案。爱莲说教案板书设计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齐读,正音。强调易错读音:鲜 xiǎn 蕃 fán 予 yú
2.出示多媒体,出示教师总结的学生预习中的困惑,集体讨论解答. (白居易的诗《买花》就如实的记录了长安贵族买牡丹花的场面。其中有两个句子: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意思是——富贵闲人一束花,挥霍掉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租税)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人人都乐在其中。所以说,
唐宋时期人们喜爱牡丹花是真实的。)
3.通译全文。(巩固背诵)
4.在线检测,解决存在主要问题。
5.学生巩固(根据刚才的检查情况,再巩固一下)
三、精读细品(一) ——品“爱莲”
1.教师:周敦颐为了能和莲花日日相伴,在自己住的地方专门挖了一个池塘,种满莲花,而且起的名字就叫“爱莲池”,周敦颐为什么如此爱莲,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明确: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2.教师:齐读第一段中描写莲花的文字。
(第一遍读)生齐读
教师:作者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内心对莲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喜爱)那你读出来了吗?
(第二遍读)学生试读
朗读指导:
读出轻重,哪个词最能表达情感就重读,注意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运用你的表情。(脸上带着喜爱的表情,再来读读看!) 教师:你能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莲的形象吗?
(你的表达清楚流畅或你的语言很优美)
教师:周敦颐爱的只是莲这美丽的外形吗?他爱的究竟是莲的什么..呢?
明确:不是(品质、精神)
教师:那么你怎么从这段描写中发现它的品质精神?
(看来,我们需要一个好的方法帮我们来解决这个困难)
打开学习任务单,按照要求完成第二大题第一小题。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微视频——《透过外在形象 探究内在品质》
学生活动:
①品读文段,观看视频,归纳概括,写在任务单上。
②小组交流探讨,继续完善答案爱莲说教案板书设计
③选一个人代表本组准备班级交流。 班级交流。
总结:我们可以选最有代表性的词语做好笔记重点记忆。(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等)
带着对对莲花高洁品质的理解,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这段话。你来试.........
试?
(你的朗读让我们听出了
背诵本文段。
3. 教师:再来看你找到的第二个句子齐读“莲,花之君子者也” 教师:翻译这个句子(顾玲钰)。
明确: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教师:解释一下“君子”的意思(邢岱文)?
明确:品德高尚的人。
追问:在你学过的文章中,我们都把谁成为“君子”了?(孔子等) 我们把孔子尊为“君子”,周敦颐呢?(把莲花誉为“君子”)这是多么高的赞誉啊!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崔译方、王文蕊、宋欣洋、许书瑞)
读出作者在赞美“君子”二字时饱含的深情。
(
精读细品(二)——知写法
4.师:这两段话,作者已经把他对莲的喜爱表达出来了。那么文章为什么还要写另外的两种花呢?指名朗读第二段,思考。
明确:衬托,
师:用什么衬托什么?
明确:菊和牡丹衬托莲
用隐逸者和富贵者衬托君子
用陶渊明和追求富贵的人衬托周敦颐。
教师:我们再读第二段,看看具体是怎么衬托的。
生再读。(二读)
朗读指导 :文段中有一个最能表达情感的词——“噫”词性?.
意思?你在平日说这个词的时候是怎样的语气?
那你也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这个“噫”。(三读)
作者感叹什么呢?接着读下去,思考。
(学生活动:读、思考、交流)
明确:感叹像陶渊明(爱菊)一样的人太少了
感叹像作者一样(爱莲的)人没有别人了。
感叹追求富贵的人(爱牡丹的)太多了!
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三种人分别有怎样的人生观?作者对三种人分别是什么情感?
(预设:学生在分析对陶渊明的情感态度时可能会有困难,插入微视频二)
明确:作者鄙视众人追逐富贵,不喜欢陶渊明的逃避,喜欢自己不逃避现实又能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再读第二段,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作者内心不断变化的情感。
教师:那么作者写这篇说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是怎么达到这个目的?
明确:通过对莲的赞美,表达作者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批判趋炎附势的世风。
教师:这种写作手法是?
明确:托物言志
有感情朗读本段(四读 ) 背诵本段。
四、 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收获了什么?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回头,那些世人追逐的富贵和名利早已如同云烟随风飞散,只有美德流芳百世而且“香远益清”。
同学们,愿你我都能把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铭记在心里,做一个洁身自好、通达正直的君子。好吗?
带着感情来朗读并背诵全文。
五、 作业
片段练习:
仿写“予独爱莲""”
参考句式:我最爱(梅、兰、竹、菊等任选一种)的""
【篇七】爱莲说教案板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河北省临西县第一中学 刘彦青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2.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很多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脍炙人口的赞莲的佳作——《爱莲说》
二、了解题目作者
1、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用来阐明道理或主张,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2、认识作者
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三、出示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
2、理解全文内容;
3、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1
四、初读课文,读通语句
(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
1、结合注释或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2、把握节奏,朗读流畅。
(二) 读准字音爱莲说教案板书设计
蕃( ) 鲜有闻( ) 濯清涟而不妖( ) )出淤泥而不染(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读准节奏
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濯 清 涟 而 不 妖
五、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一) 对照注释,逐句疏通,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二)解释词语
蕃: 濯清涟而不妖: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鲜有闻: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花之君子者也。
六、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3、文章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呢?本文运用了什么手法?
五、拓展链接,深化理解
你知道哪些赞颂莲花(荷花、芙蓉)的诗句呢?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
六、当堂检测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2分)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陶后鲜有闻 鲜:少
2 ( )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污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娇媚。
3、填空。(1分)
本文的主旨句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 )
七、作业
在历史的发展中,很多植物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你最喜欢哪种植物呢?仿照本文写一篇200字以内的小短文 。
3
【篇八】爱莲说教案板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 刘洋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说”这一古代文体。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等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3.理解并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思想情怀。
二、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的映衬作用。
四、课前准备 :
1.教师准备:课文的教学录音带,与课文有关的图片与资料,辅助教学的小黑板。
2.学生准备:
①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及写作背景,了解“说”这一文体特点。
②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芙蕖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师指导语:(出示课件)先让学生欣赏一组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借此积累其相关诗句。
二、题解
1、简介作者:(生介绍,师适当补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简介本文写作背景。(师简介)
3、解题:“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含义: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师简介)
三、感知课文
1、听录音朗读
指导语:请同学们先认真听一遍朗读录音,注意听准字音,把握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
2、扫清生字词
指导语:结合听读录音和自己的课前预习,读准下面的字词。(师展示字词,先让学生读再纠错。生生互动)
yí fán yū zhuó lián xiè yì yī xiǎn
颐 蕃 淤泥 濯 清涟 亵玩 隐逸 噫 鲜
3、学生齐读课文
指导语:现在让我们齐读课文,感受一下文章的美,注意读准字音,把握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
4、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小组展开朗读比赛。注意读音、节奏、情感。
5、参照注释疏通文意,找出自己难懂或不懂的词语、句子,提问兄弟小组。(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6、指名朗读
四、研读探究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指导语:请同学们再一次的浏览全文,各小组相互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师:1、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
生1:生长环境 (出" "不妖)
生2:体态香气 (中" "益清)
生3:风度 气质(亭""亵玩焉)
生4:文中把莲花比作君子
(学生先自行思考,在文中圈划,然后相互讨论)
师:2、作者对莲花的描写中赋予莲的哪些品质? 你能读出来吗? (点拨:结合以上对莲描写的句子试着概括)
生1:生长环境 (出" "不妖)说明莲花高洁、质朴
生2:体态香气 (中" "益清)说出了莲花的正直、芳香
生3:风度气质(亭""亵玩焉)可看出莲花的清高脱俗,不容亵渎
(兄弟小组相互讨论合作,师做适当点拨,给学生讲清“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的映衬作用。
指导语:同学们,你们在文中是否看出作者在赞美莲花的同时,有没有写到其他的花呢?那作者写这些花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再来分析下吗的问题。
师:1、文章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
生齐回答:菊花、牡丹花
生1:菊花比作“隐逸者
生2:牡丹花比作“富贵者“
师:2、文中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的是莲花,为什么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起什么作用?
生回答,师点拨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来正衬莲花,用“牡丹”来反衬莲花。
(三)感知文美
指导语:这是一篇经济简洁又不失美感的“颂莲”小文,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那么文章到底“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结合所学感受一下。(小组议论,分析概括)
生1:美在文章虽短但结构整齐
生2:美在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3:美在莲的象征义上,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生4:…………
(师结合生的概括总结,生做笔记)
1)貌美品美 抽一学生读描写莲的文字。(多媒体展示)
讨论: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人)
2)语言优美 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手法巧妙 语言组合形成文章,怎样使语言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 “衬托”的手法。
4)结构精巧:(多媒体展示)一条线索、两个衬托、三种类型: 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这篇短文凝聚成了天衣无缝的艺术佳品。
(四)拓展延伸(展示课件)
1.莲花、菊花、牡丹分别有何品质?人们对待三种花的态度有何不同(原句回答)?
2.学习了本文《爱莲说》以后,文章的哪个句子或哪一点给你启示最深?试说说理由。
3.生活中你们一定也有自己钟爱的花,能否学习周敦颐的写法,发表一下你喜欢的哪一种花的理由吗?
4.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爱—-,因为它—————-—————————————。
五、总结
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
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六、课堂检测
指导语:同学们,文章我们已欣赏完,你们能掌握多少呢?现在我们通过几道题来检测一下,请你们独立完成。(出示小黑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 ) (2)亭亭净植( )(3)陶后鲜有闻 ( ) ...
2.下列句中与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鲜 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清 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C.直 中通外直 岂直五百里哉 D.闻 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解释下面各句中的“之” 字含义
①水陆草木之花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无丝竹之乱耳 ④何陋之有
5.结合课文默写出相应的句子:
(1)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词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业
1、加强背诵,认真默写。
2、完成《爱莲说》练习册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菊 正衬 (托物言志)
高洁、质朴 洁 不
莲(君子) 正直、芳香 身 慕
清高 自 名
牡丹 反衬 好 利
【篇九】爱莲说教案板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课题:《爱莲说》
沂水县黄山初级中学 刘敬波
教学目标:
1. 了解“说”这种文体及其特点。
2. 积累重要文言词语,诵读课文。
3.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4. 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 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 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写菊、牡丹对表达中心的作用。(理解作者运用“菊”“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教 具:多媒体
课 时:一课时
(前言:今天很荣幸和老师们一起参加这次研讨活动,多谢石主任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通过刚才分组研讨、交流,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在座的老师们扎实的基本功、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滞后。老师们的教学设计个个是精品,老师们的发言字字珠玑,真是获益匪浅!在此,我也只好班门弄斧,请多多包涵!下面说一说我备这节课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第一个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我是这样设计的""这个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为后面的各环节做好了情感铺垫。)
同学们,谁能说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是由哪种花构成的?(生答:莲花)澳门人民之所以选择莲的形象作为自己的区徽,是因为澳门不但莲多、莲美,还因为莲花能象征澳门人渴望回归祖国的纯洁、高尚的心。无独有偶,宋代哲学家周敦颐也特别喜爱莲花,写下了千古传颂的颂莲言志的名篇《爱莲说》(板书课题)。为什么周敦颐独爱莲花?他是怎样借描写莲花来抒发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二、 检查预习:
(过渡:第二个环节:检查预习。导入新课后,就开始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检查预习的内容主要是“文学常识”和“生字读写”这两个学前目标,然后围绕这两个目标设计2—3道题。我是这样设计的:1.""2.""3."" 3道预习检测题做完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以便学生对作者及文体“说”能有更为准确全面的了解,从而能达到快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目的。)
1.《爱莲说》选自 ,作者是 ,字 , 朝代哲学家。
2.本文是一篇 (文体),通常借 说明 。
3.生字读音:
甚蕃( ) 濯( )清涟( ) 淤( )泥 亵( )玩 鲜( )有闻 ......
◆教师补充有关作者及文体知识:
1.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州(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2. “说”是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的意思是什么呢?
1
学生回答"" (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
(过渡:由介绍“说”这种文体,引发这样一道思考题:课文标题《爱莲说》的意思是什么呢?生答""然后教师追问: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花?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朗读课文。朗读课文是我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将朗读教学贯彻课堂始终,后面的“疏通文意”“研读课文”“背诵课文”等环节,我都安排了朗读训练,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齐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借此落实教学目标。关于本课的朗读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三、 朗读课文:
1. 自由朗读。要求读音正确、注意朗读时的节奏、语气、语调。并把自己朗读时的困惑做好标记。
2. 小组解决朗读难题,把好朗读关,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朗读,并划出朗读的节奏。
3.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4. 任意抽取2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效果。
5. 学生轻声通读课文,读出感情。
6. 齐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精神饱满。
(过渡:“朗读”这一环节着重体现了《新课标》“在教学中尤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学生在反复的听读与朗读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结合课下注释、抓住关键词进行翻译,并互相讨论疑难问题,达到对课文内容的基本理解。这是本课的第四个环节——疏通文意。翻译是文言文的重点,应多安排时间落实,在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四、 疏通文意:
1. 分组自学。参照注释和工具书,先独立翻译,并标出不懂之处。
2. 小组内解决难以翻译的句子,教师可点拨。
3. 师生互动,检测翻译效果。可采用提问法、出示检测题等形式进行。
(见《学案》提到 《学案》,我插上两句题外话,在日常教学中我大多采用教案与学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学案中得到巩固提高,而且我在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与中考紧密相连,力争每篇课文都与中考亲密接触,教学效果不错,不妨一试!言归正传。
出来,齐读!在读中感受语言美、形象美! ..
五、 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第五个环节:合作探究,研读课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研读课文,赏析文章的内容、写作手法、作者情感等等,给学生出示思考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点拨。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一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我是从3个方面进行设计的"")
1.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质:
出示问题组:
1作者爱莲的什么呢? ○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赞美了莲花的哪些品质? (成果展示后教师进行小结"")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表格展示: 2
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做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然后让学生用朗读来传达对这句话的理解,要读得有层次、有感情。 ........
教师给予朗读指导:“予独爱莲”是统领语,“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要轻读。以下三层,要读出层次感。前两层亦可用描写语调读,有审美感情,读后作稍长停顿,再出末句,以突出莲的品格。
2. 理解运用“菊”“牡丹”来正衬、反衬的作用:
出示问题:
● 作者写爱莲的同时,也写了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思考这个问题,教师可进行思路点拨:让学生回忆以前课文中学过的衬托手法的运用,然后举一反三,再来理解本文衬托手法的作用。如鲁迅在《社戏》里为了突出双喜、阿发等一群农家孩子的欢快心情和摇船的本领,除了运用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这样童话意味十分浓厚的比喻进行正面描写之外,更以“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从侧面进行烘托,尽管看上去只是轻轻的一笔,但双喜他们的聪明能干,都是作者通过对他人的神情、表现、反应等描写来实现的。又如汉乐府《陌上桑》在描写秦氏女子罗敷的容姿美貌时写道:“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里作者就是通过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次要人物的举止行动的勾画来衬托主要人物秦罗敷的。】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牡丹”来衬托莲花。作者写陶渊明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出示问题组:
1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
2作者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1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喻象征成君子。 2爱不同的花象征不同的生活态度。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
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惋惜之情。作者世人对爱牡丹,贪慕富贵,作者对此厌恶鄙视。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高洁品格的人,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然后我再次安排了朗读训练,让学生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段,并进行朗读指导: ..
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
的语气。
慕富贵。在当时污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过渡:在这个环节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的形式,以达到对课文内容、写作手法、作者 3
情感等内容的深入理解,我感觉教学效果应该是不错的。第六个环节是:背诵课文。设计这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章的音韵之美、内容之美及作者的品德之美。)
六、 背诵课文:
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让学生把书合上,根据黑板上的提示背出这篇课文来,齐背《爱..莲说》。
◆ 板书设计:
爱莲说
陶渊明——独爱 → 菊 (衬托) —— 隐逸者 ← 惋惜
世 人——甚爱 → 牡丹(反衬) —— 富贵者 ← 鄙视
予 ——独爱 → 莲 —— 君子者 ← 赞美
托物—————————————言志
(过渡:第七个环节:布置作业。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七、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仿照《爱莲说》一文句式,任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写一段托物言志的短文(150字 左右),并试着运用衬托手法加以表现。
(课堂交流学生习作,找出闪光点集体欣赏。)
结束语:以上是我对《爱莲说》这篇传世佳作的粗浅设计。老师们听完后,可能都感觉到这是很普通的一个教学设计,的确如此。我设计的这节课是课堂实用型的,适合大多数老师讲授这篇课文,因为石主任花这么大精力,目的就在于让我们一起研讨课堂教学——文言文和散文的教学流程,让教学内容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搞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我们要的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扎扎实实、让学生学有所获的课堂教学。所以,在这里我展示的是《爱莲说》这篇课文的整个教学流程以及每个环节是如何设计的,希望老师们能从中有所获益,你我能产生一点共鸣,今天所说也就没有徒劳。
谢谢石主任和各位老师,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