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文具的家》教案 语文《文具的家》教案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文具的家》教案

《我儿子一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上册)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能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

  2.理解并说出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进而领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情趣。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并学习本文富有情味的语言。

  2.难点: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及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下列词语,并注意加点字的音、形。

  窥见(kui1):暗中看出来或觉察到。

  谐音(xie2):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声(han1):打呼噜的声音。

  唏嘘(xi1xu1):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干涩(se4):又干又涩。指水分很少,不滑润。

  揉碎(rou2):用手来回擦或援而使物体破碎。

  喜滋滋(zi1):形容内心很欢喜。

  面面相觑(qu4):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磨磨赠蹲(ceng4ceng4):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守株待兔:传说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在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你觉得自己的家庭幸福吗?请二位同学描述一下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情况.(自由举手,教师选择)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一个幸福的家庭去坐一坐,

  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厦门市人。1969年到闽西山区插队,后当工人。1981年调福建文联工作。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其中《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诗集优秀奖,奠定了她以“朦胧诗”的身份入主诗坛的地位。她的诗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有美丽隽永的意象。近年来,她的散文也颇受人们关注,今天我们要学的《我儿子一家》就是其佳作之一。

  三、理解课文

  1.朗读:全文共有18个自然段,我们请9位同学,每人各朗读两段,注意按平时要求的方法去读。让我们再次熟悉一下课文内容,同时请全班同学为他们正音正字,并说说他们朗读的优缺点。

  评及正音:先请几位评价,再抽查几个注音.

  2.思考: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考后提问,(对能说出一二的给予表扬和鼓励)

  归纳:这第一部分(l-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第二部分(5-10):“我”从小成长的家庭“德育”背景。

  第三部分(11—13):“我”一家四口之间的和膝关系。

  第四部分(14-18):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3.思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写出中心思想。

  思考讨论提问并归纳:本文从儿子的视角写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琐事,表现了这个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生动、健康的情趣。

  4.讨论:作者以儿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此文,这样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后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和提示:

  参考:起码有三点好处。第一,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可以把生活表现得特别单纯、美好,使作品充满纯洁的重真。第二,以孩子的口吻来描述生活,使作品的语言洋溢着童稚、童趣,让人耳目一新。第三,以孩子为叙述者组织材料,结构的自由度更大。因为读者不会苛求一个孩子的思维要如何地严谨、完美,只要大体合顺叙就可以了

东道

【篇二】《文具的家》教案

《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金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通过活动,正确认识金钱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性地思考我们当今的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金钱观。

3、通过活动,走进自己的生活,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通过自己当家的亲身体验,建立科学理财的意识。

4、通过活动,调查身边同学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5、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整合信息,用不同的方式展示交流的能力。

6、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成功的精神。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根据这次活动的目标,确定了四个探究专题:

①金钱:昨天--今天--明天。

②金钱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③今天我当家。

④调查:我们班的同学是怎样消费的。

2、活动的时间安排:

本次活动历时五周,一、二周资料搜集、信息采集、采访调查;第三周分析、综合、整合、处理信息、资料;第四周,确定成果展示的方式,进行展示交流准备;第五周,成果展示。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过程

一、成立活动小组:

根据设计的四个活动专题,在同学们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组,每个组成员在12-15人之间,由同学们自己选举了组长,副组长。一个组一个专题,不重复。由组长主持实施本组的全部活动,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

二、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各小组根据自己选定的专题和这次活动的时间安排,在组长的召集下,经小组全体成员讨论,拟定出了小组活动计划,明确了组内分工。有的组还下设几个小组,将专题进行分解,并据各组活动的需要,确定了活动探究的方式方法,明确了日程安排。

三、收集资料,采集信息

各组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上网查询、实际角色体验等方式,收集资料,采集信息,获取第一手材料。

四、整合信息、处理资料,确定成果交流的方式。各小组据自己的成果形式,自主设计交流方式。在老师的倡议下,确定了四位主持人,十个评委,三个特邀“专家”评委。主持人、评委均由各组推荐产生,由学生担任。专家评委由班委会出面,请九年级语文组教师担任。

第三阶段:活动成果展示交流阶段

主持人:钱币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缩影,而中国古代货币是历史上留存至今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实物资料。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钱币文化体系。我国不同历史阶段中币制的沿革和形制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状况、铸造技术的进步及文字书法艺术的发展态势。你想知道最早的钱是什么样子吗?在漫长的经济发展史中,钱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社会中钱的变化趋势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第一组的“学术报告厅”,共同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一)第一小组汇报:

生1:我们小组探究的主题是“金钱:昨天-今天-明天”。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走访钱币收藏家等途径,经过小组分析、整合,现由我向大家报告中国古钱:

在百年之际、新世纪之初,走进我国钱的事业发展的画卷里,令人鼓舞。我国的货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秦代。特别是过去的一百年,我国的货币由传统的青铜器铸币,经历几次大的变革,完成了几个大的飞跃,迎来了电子货币的曙光。

1、中国古钱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秦代。中国的古钱币文化内容丰富多彩。中国货币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货币是天然海贝(也叫贝币)。

贝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当时的贝币以朋为计量单位,五枚贝用绳索串起来为一系,两系相连为一朋。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贝经常会供不应求,于是产生了石贝、玉贝、骨贝等不同质地的仿制贝钱。青铜贝钱则是其中的代表。由于铜贝大小、质量、价值比较统一,因而具有天然贝钱无法相比的优越性。铜贝的出现,开启了金属铸币的先河,当我们祖先已经广泛使用铜贝时,世界上其他国家沿未出现金属铸币,因此,铜贝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明走在世界前列的一项重要实物例证。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始出现了形态各异的古钱,其形状大多模仿当时的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为巩固封建统治和发展封建经济,统一了钱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外圆内方的半两钱,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币制改革。这种铜币它避免了以往钱文复杂难辨,大小各异,轻重不一,币值不明等弊病,制定了适应需要的重要和形制。半两钱作为我国钱币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这种外圆内方的钱币在形制上从此固定下来,并为历代沿袭,直至清末。

从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这个公元六百二十一年,开始铸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钱币的问世标志着中国钱币自秦始皇统一货币后的第二次钱币革命,它持续流行了一千三百年。

到了宋代,铜、铁钱并用,铸钱数量相当可观,十几位皇帝共有四五十种年号钱。南宋淳熙七年铸行的淳熙通宝,钱背上有“柒”字纪年,至淳熙和年后改成小写,这就是所谓的纪年钱。这种钱币纪年制度一直沿用到宋末,是宋钱的一大特征,比欧洲钱币纪年要早三百多年。

在我国元朝和明朝时期主要推行纸币,铜钱铸造较少。

明中叶以后,白银成了主要货币,铜钱仅用于小额支付,但它仍然是政府发行的重点。清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张之洞吸收了西方铸币的先进技术,向英国购置了造币机器,在广州筹建造币厂,率先开创机器制币,实施了中国钱币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先进的制币技术,在光绪后期取得了成功。从此,机制币全面进入我国的货币领域。

前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经历了大动荡。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的倒台,宣告封建制度结束,但是,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军阀割据,列强纷争,长年战乱,经济萧条。

2、上半世纪--大动乱带来大混乱

前半个世纪的大动乱,造成钱币的复杂性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包括王莽的宝货制时期、咸丰的钱钞制时期。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在世纪之初的十几年里,一直到民国三年(1914年),在中国历史上通行了两千多年的铸币形态--方孔圆钱仍在流通使用;机制铜元虽是作为银元的辅币出现,但实际上是方孔圆钱的继续,因为地方政府把它作为敛财的手段根本不讲信誉,各地粗制滥造,毫无规矩可言,造成铜元的版别杂乱无章。银币的情况也不乐观。一是银两制和银元制之间的纷争,此起彼伏;二是各省之间的竞争,制度败坏,没有统一章法;三是外国银元充斥市场。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随即倒台,到民国三年(1914年)才重新颁行《中国民国国币条例》,总算有了统一的银元,但实际上货币的统一远没有实现。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又开始实行法币政策,废除银元制度,在这期间,不仅是中央政府制造的银元几次改版,不少地区也制造过地方银元和辅币。西藏、新疆、云南、山东等地还发行过地方金币或军响金币。

前半个世纪的纸币更加复杂,自从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商人就开始在华设立银行,并发行纸币,外商银行的纸币各自为政,各行其道,有的专门发行在华通用的纸币,以中国货币单位为单位。如麦加利银行、汇丰银行、德华银行、花旗银行等,有的由以外商所在国的货币为单位,如俄国的卢布,日本的金票等等。中国自身的纸币,除商业银行发行的兑换券外,各地民间的银号、钱庄、当铺,甚至其它商号也都发行银票钱票,以及各类代用券,印制和发行的混乱,到了无法统计的程度。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成立户部银行,翌年发行户部银行兑换券,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分有银两票、银元票、铜钱票三种,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又改户部银行为大清银行,企图统一纸币,但和银币、铜币一样,没有来得及实施,清政府就垮台了。辛亥革命以后,纸币的统一仍然没有实现,整个民国时期,除了中央银行、地方银行等代表政府发行的纸币以外,各类商业银行(包括外商银行)也发行纸币,还有各类军用票。当然,也包括各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发行的货币。这些纸币的印制五花八门,既有正规印刷厂印制的银行兑换券,又有土法上马因陋就简的代用券,纸张的优劣,票幅的大小,差异极大,再加上通货膨胀等原因,纸币的面值升迁变化无度。最典型的是金元券、银元券,当时人们购物要用麻贷装运,1949年临近解放前,新疆省银行发行了60亿面值的纸币,创下了历史记录。

生2:现在由我来向大家报告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货币的发展状况。

这种大动荡带来的大混乱局面,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真正出现了转机。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1948年12月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并开始发行人民币,尽管第一套人民币仍然带有战时货币的性质,因在各地分别印制,版式差别还比较多,但是它的发行,不仅统一了各解放区的货币,更重要的是消除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各种货币,有效地遏制了恶性通货膨胀。而1955年3月,从第二套人民币的发行开始,则是完全意义上的大一统货币,新中国的货币从些跨进了崭新的时代。人民币以一元为主币,分币、角币作为辅币,1957年12月起又发行了金属硬分币,1980年4月又增发了金属角币和1元的硬币。除了流通货币外纪念币也应运而生。贵金属纪念币(1979年开始发行),流通纪念币(1984年开始发行)等相继诞生。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时。又发行了第一张纪念纸币。在世纪之交、千禧之年又发行了第一张纪念塑胶币--货币信用卡(长城卡),中国货币终于跨进了电子货币的新时代。而今,龙卡、牡丹卡等大量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旅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就连我们校园里也用起了“射频卡”。在新中国的五十年里,人民币不仅币值稳定,信誉良好,而且品种齐全、具有较高的科技文化内涵。

回顾百年历史,中国钱币走过了一条从古老传统的青铜铸币到信用货币,从银行兑换券到货币信用卡,从打碎旧制度以后的杂乱无章到货币的统一稳定,从粗制滥造到追求设计、制作的高精尖,从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而且正在创造条件向国际货币迈进。

特别是解放以后,我们走过了一条独立自主、艰苦创业的道路。尽管在本世纪的前半叶已经有了新型的印钞厂、造币厂,但是中国现代化的印钞造币事业真正步入轨道,是在解放以后。从此,我们自己的印钞、造币技术才有了真正的进步和发展,并且创造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五十年代我们创造的纸彩色接线技术,领先世界十几年;我们自己设计和生产的金银纪念币多次在世界上获奖,取得了荣誉;五公斤,十公斤金币创造了世界金币之最。双色币、镶嵌币、彩色币,以及硬币的边缘滚字技术,纸币的先进防伪技术如金色油墨、隐形油墨安全线、微缩雕刻等等,相继引进,并逐步应用到我们的货币生产上。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当代的钱币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科学地吸收了外国先进的技术,吸收了西方钱币文化中合理的因素,从而使中国的钱币文化登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登上了以前从来没有攀登过的高峰,迎来了电子货币的新时代。

生3:其实我国的钱币还有其独特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研究价值,下面由我带向大家报告: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而历代钱币可以说是另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宝库。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受当时文字书法的影响,布币和刀币上的文字以金文为主,而秦汉以后的钱币,则以小篆为主。汉代以后,钱币上的文字主要以楷书、真书或行书为主。到了宋代,成了钱文书法发展的巅峰,宋代许多皇帝亲自题写钱文,称“御书体”。到了清代,钱币上的文字以汉字与满文并用,一面是汉字,另一面为满文……钱币上的文字和收法艺术是中国文字不断发展变化最好的载体,它经历了风风雨雨四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琳琅满目,其形状各异,品种众多,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

“五朝兴衰事,尽缩钱币中”。钱币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缩影。而中国钱币的发展演变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浓缩地反映出币制时代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民风民俗和铸造工艺水平,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史实价值,所以更有其收藏价值。

生4:展示收集的古钱的图片、部分实物。

主持人2: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一方面,我们赞许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富贵不能淫”、“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另一方面,我们也开始坦言对金钱的欲望,对勤劳致富的羡慕。“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可能的”,面对这样一个严肃的话题,我们应该怎样思考呢?请走进第二小组的圆桌故事会--实话实说。

(二)第二小组展示:

崔永元(学生扮演):今天,我们要求每个参加圆桌故事会的同学,每人讲一个关于金钱的故事。

生1: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新员工到银行上班,担任出纳。有一次,银行老板问他:“你手中数的是钱吗?”他很老实地回答:“这当然是钱。”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又问他:“你手中数的还是钱吗?”他如实说:“这是钱。”又过了很长日子,老板又问他:“你手中数的是钱吗?”这时,他已在银行里工作近一年了,天天和钱打交道,他说:“不,这不是钱,这是我的工作。”

老板笑了,对他说:“你已‘目中无钱’了,我可放心地休假了。”

金钱的诱惑犹如病毒,人们只有坚定地抵抗诱惑,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才有可能是最后的赢家。

生2:德米尔是西班牙一个小市民。有一次他买了10张足球彩票,其中一张让他中了巨奖,奖金是7000万美元。一夜暴富的他喜出望外,马上辞却了推销员的工作,开始挥金如土,过上了奢侈豪华、荒淫无度的生活,今天看球赛,明天观斗牛,吃喝足了,就去嫖妓。他还大言不愧地对别人讲:“曾跟1万个女人睡过觉,还一甩手扔给一个修女300万美元……”10年后,德米尔变得一无所有,债台高筑,最后,铤而走险,因入室抢劫被打入了大牢。

就这样,这笔巨额奖金使一个由穷人一跃成了富翁,又从富翁跌为穷光蛋。更可悲的是,7000万美元竟买断了他的自由。如此看来,金钱也是一柄双刃剑,它能扶你步上康乐大道,也能把你甩入万丈深渊,关键在于你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它。

生3: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作于田间,日子过得虽够不上富裕,倒也和美快乐。一天,农夫在田里偶然挖到了一个价值连城的金罗汉,他的家人和亲友都为此高兴不已,可农夫闷闷不乐,整天心事重重,愁眉苦脸的样子。别人问他:“你已经成了百万富翁,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农夫回答:“我在想,另外17个罗汉在哪儿?”

得到了一个金罗汉,还在想另外的17个金罗汉,不知足和贪得无厌使他却失去了生活的快乐。看来,有时真正的快乐与金钱无关。

生4:只要有鲜水,金鱼就无饿死之虞,但难免胀死之忧。金鱼是卿鱼的变种,彻头彻尾是人类驯育的结果。人类对其一贯的要求是美,只要美就行。而金鱼的捕食能力却被作为美的代价退化殆尽。不会捕食,危机感便无时不在,它别无选择地抓住每一粒投向自己的食物,而人把食物精工细制得可口至极,成为一种其无力抗拒的诱惑,于是不会摇头的金鱼吃啊吃,直到连同食物一起沉至水底。贪得无厌是金鱼最常见的死因。

贪是大多数人的毛病,有时候,如果我们只抓住我们想要的东西不放,就会为自己带来压力、痛苦、焦虑、不安,甚至毁灭。特别是现代社会,有些人变得越来越贪,什么都不愿放弃,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

生5:美国首富、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宣布,在他约185亿美元的财产净值中,他将只给孩子们每人留下1000万美元,剩下的将捐献慈善事业。美国第二大富翁活伦.菲特也已经放言,他的子女将很难得到他的巨额财产。他说:“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一世衣食无忧的想法,损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观念。”68岁的美国住宅装饰公司董事长伯纳德.马库斯说:“遗产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可怕的负担。如果我的孩子想成为富翁,他们必须靠自己努力。”他把8亿多美元的财产全部留给支持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的马库斯基金会。这些伟大的举动不正好印证了“养儿强似我,要钱干什么;养儿弱似我,要钱干什么。”的古训吗?

崔永元:你们的故事给我们的观众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因为每一个故事都富有很强的哲理性,应树立一个什么样的金钱观,我相信答案就在上面的故事中。

主持人:“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量入为出”是我们传统的理财方式。平常我们总是不管吃、不管穿、不管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真正轮到我们自己当家的时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请走进第三组的汇报:当家的感觉。

(三)第三小组汇报:

生1:当家的感觉真无奈。一天下来,像泄了气的皮球。就说买菜吧,妈妈给的钱,我头天晚上就计划好了,可一走到菜市场上,远远不是自己计划的那样,品种选好了,在价钱上要计较好一会儿,计划还未有兑现一半,钱可就用完了,回家给妈妈诉苦,妈妈却在一旁好笑,真是气人。

生2:当家的感觉真好。仿佛一下子我就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我首先从妈妈嘴里了解市场行情,然后就精打细算巧安排,那股高兴劲儿就别提了,我还编了一个顺口溜:“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盆碗筷瓢勺刷,我说干啥就干啥,心里乐开了花。一向威严的老爸、爱唠叨的老妈,今天都得听我的啦。”可经常一天的劳苦,看到全家人在分享我的劳动成果时,心里美滋滋的,因为我在家还从未这样表现过。

生3:平时总怪妈妈不会买菜,隔三差五的吃同种菜,以导致我严重的偏食,今天我一定要买些与众不同的菜。哎……,走了“几条街”,还是要清一色的萝卜、土豆、排骨、蕃茄、肉丸子,买几道合胃口的菜原来这么难,亏我还整天“训”妈妈,还是随便买点算了,来到萝卜摊,拿起萝卜,不知道哪种是老哪种是嫩,于是挑了3个大的白萝卜,又来到肉类摊,却不知哪些是牛肉,哪些是羊肉,哪些是瘦肉,听了老板的介绍后,我称了2斤牛肉。原来当家是这么难呐!

当然,在买菜的过程中讨价还价是肯定少不了的。如果你看见了我讨价还价的功夫,我想你一定不敢恭维,因为水平的确太烂了。当家的当然与钱离不开了,我还要理财,刚好是爸妈关响的日子,我高兴地为爸妈拟了一个家庭财务开支计划单………

原来一家之主如此难当,怎一个哎字了得!“哎……”

生4: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当家。

早上,我忙着买菜,到了菜场看见各种各样的菜,不知从何下手。“小妹妹,买点白菜吧!白菜便宜。”“那,那多少钱呀?”“六毛钱。”“还好!贵了,五毛钱一斤。”“好好,看你小就买给你了。”“那我要2斤。”第一次尝到节约钱的快感。一早下来就省了10元钱,比原计划多得多。平常在学校只要没钱了就会伸手向爸妈要,也不知道钱的来之不易,今天总算体会到了。

回到家又忙又累,不是拖地、擦桌子,就是做饭,正当我要停下来看看电视休息休息时,突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谁呀?”我不耐烦的问道。

“我!”听见门外的声音很陌生,我便嘀咕着打开门。眼前站着一位不速之客。

“请问这是何科长家吗?”来客问道。

“对呀,他是我爸。”我答道。

“你爸爸在家吗?”

“不在,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就是把这给你爸爸。”随之他拿出一个红包给我。

“妹妹,这是给你爸的,一点心意嘛。”

我迟疑了,收还是不收呢?对了,今天我说了算。

“这礼不能收。”

“小妹妹你就代收一下嘛。”……

“坚决不行。”见我辞色严厉,不还之客只好走了。

唉,当家时还真是怪事儿多。

主持人4:我们中学生还属于无收入阶层。但有调查资料表明,中学生已经成为消费领域的强势群体。那么,我们班的同学消费状况怎样?其中有哪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请走进第四小组“权威发布”。

(四)第四小组汇报:

生:我们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班五十七名同学的消费现状做了调查,经过数据整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资料购买。由于进入初三,购买的教辅资料的开支非常大,条件好的同学多达十三种(本),条件差的至少也有三至五种。平均在100元左右。有时还要买文具、练习本等开支。

二、交通费开支:由于学校是走读,早晚到校归家的交通费是一笔重要的开支。一般座公汽或单轮的,一月至少要七十二元。离校远的同学就更高了,若坐的士车,每月至少一百五拾元以上。

三、生活费。生活费包括在校用早餐、中餐的人,据各自情况不同,每人在3-5元以内。

四、零花钱。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一般是零花在买零食、冷饮的开支,我们班平均在五元左右。也有个别同学将零花钱用来进网吧,也有将父母给的零花钱节省下来,进入个人储蓄。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以上的调查均是正常的开支,不包括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人。)一月下来一个学生应花多少钱,心中有数了吧。建议同学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节约出发,进行有效消费。

专家组代表:“金钱,共同成对的话题”这个活动目标定位准确,活动过程设计合理,成果展示交流充分,表现出了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分享成功等能力,展示出了鲜明的个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篇三】《文具的家》教案

《我们家的男子汉》市级公开课教案

常州市朝阳中学语文教研组 吴国旺

本节课研究重点: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中的生字词语,理解文中颇有哲理的语句。

2.

通过阅读概括小男孩的性格特点,说出小男孩的形象,及给我们的启示。

3.

理解男子汉的含义,培养同学争做男子汉的信心和勇气、敢于面对挑战的思想意识。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导入新课:

1.

想成为男子汉吗?生答。老师刚提出这个问题就觉得是不是有点不妥,女同学要说了,那我们怎么办,与男子汉对应的就是女强人嘛!下面我给大家每人100元钱用1~2分钟时间去挑选要成为男子汉的必需“商品”。然后说说你最先选择什么?依次选择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2. 出示投影:朝阳中学男子汉超市(赶快选购,数量有限)

3. 生谈,教师认真倾听,共同交流。

4.

大家几乎挑空了超市里商品,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看一其实不论年龄长幼、地位尊卑、事业大小只要在勇敢地乐观的拼搏、追求积极的人生都应当被视为男子汉或女强人。

老师总结本节课

作业自助餐:▲一类:

1.摘抄词语及寓意深刻的句子在积累本上。

2.谈谈本节课的感想。

▲二类:

1.把你小时侯称得上是男子汉的壮举用生动、幽默的话写出来。

2.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写写班里男子汉和非男子汉的行为。

▲三类:

1.以“男子汉”为话题写一段话发表你的看法

2.比较阅读贾平凹的《我的老师》,谈谈你

更喜欢哪篇文章和文章中的男子汉。

【篇四】《文具的家》教案

文具的家教案

第七单元

15 文具的家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谜语导入:同学们,我们猜两个跟文具有关的谜语,好吗?请你们在猜到的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手,保持安静,用眼睛告诉我你们知道,能做到吗?课件出示谜语:色彩各异像颗糖,擦去字迹不怕脏(橡皮);小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铅笔)。

2.导学:我们刚才提到了铅笔、橡皮,它们和格尺、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时的好伙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3.认识“文具”: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课题。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该怎样识记“文具”的“具”。

(2)学生回忆在哪里见过“具”。如:商城里的“家具城”,商场超市里标牌上的“玩具”“文具”,书店里的“工具书”等。教师用大屏幕出示相应的画面。

(3)生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检查预习。

(1) 教师导问: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写的是( )和( )之间发生的事。

( )总丢文具,( )告诉她文具是有家的,最后( )知道了文具的家在哪里。

(2)教师课件出示新词:

文具、一次、丢失、仔细、检查、所有、他们、每天。

(3)教师指名领读在书上圈画的生字、新词,教师适时正音。

(4)游戏 “闪电读词” :同桌一齐站起来,老师点哪个词,同桌就开始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文具的家》教案

(5)教师范读:同学们,解决了生字的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老师先来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圈画生字的字音。

(6)学生自由读: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我们可以用轻声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小组轮读等方式来读。

(7)轮流读:哪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和勇气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识记生字

(1)游戏“闪电出字卡”。教师读第1自然段,请同学仔细听。当老师读到课文里的生字时,看哪个同学反应最快,第一个把字卡举起来。

(2)学生举字卡“丢”。指名读准字音。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预设:生1: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的。一撇加一个“去”字,就念“丢” 生2:我是用想一想的方法记住的。“去”字就像一个人蹲在那里。上面的“撇”就像手绢。我想象小朋友们在玩“丢”手绢。

(4)教师读第2自然段,学生举字卡“找”。

教师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找”字。

预设:生1: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找”字。提手旁加一个“戈”就念”找”。 生2: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认识“找”字。“拍”字右边的“白”换成“戈”就是“找”。

(5)关注“新”的斤字旁和“些”字左上角的“止”。

(6)小组交流识记其他生字。

三、写字指导

1.教师课件出示“文”“找”“办” 3个要求会写的字,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2.教师边指导边示范,注意占格位置。

文:注意最后一笔捺的起笔位置,不要和横相接。

找:右边的“戈”字, 第一笔横向右上倾斜,第二笔斜钩在竖中线上起笔。 办:教师书空示范,起笔是横折钩,不要和“为”混淆。

3.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设计意图:抓住写字的指导重点,有的放矢,加深学生的印象,也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四、总结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1.教师导问: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本节课,你记住了哪些字?学会了几种识字方法?你认为你写得最好的字是哪一个?

3.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文具的家》教案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阅读愿望

1.课件展示学生丢弃的文具,引发思考:这么好的文具,怎么被我们丢掉了呢?

2.师:文具们可伤心了,怎样把它们送回家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具的家》。(板书课题:文具的家)

二、看图读文,懂得要爱惜文具

1.多媒体课件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

教师指导学生从左往右观察,看谁能说出与图画相符的话。

预设:生1:我看到桌面上有乱丢的本子。

生2:我看到桌面上的书摆放得乱七八糟。

生3:我看见妈妈惊讶地张开嘴,好像很生气。

生4:我看见小女孩睁着大眼睛,好像在说“对不起”。

2.教师导学:同学们能够准确地说出图画上的内容,真了不起。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文中第3、4自然段中的语句。)

找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贝贝和妈妈的话。

3.你认为妈妈为什么生气?

预设:生1:贝贝是一个粗心的孩子,总把文具弄丢。

生2:她不爱惜文具,不会整理,不会照管。

生3:她总这样肯定会影响学习。

(师引导教育:文具是我们学习上的好帮手,好伙伴,我们应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爱惜它们。)《文具的家》教案

4.妈妈说贝贝天天“丢东西”,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贝贝可能丢过哪些东西? 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心里在想什么呢?

预设:生1:我确实不知道啊!

生2:我该怎么回答啊?

5.多天真可爱的孩子啊,假如你是贝贝,能不能读出她的感受呢?

6.假如你身边的人也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或者不明白,会眨着大眼睛问什么呢?

7.谁能用“眨着眼睛”说一句话?

三、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1.师导问:我们都来当写字小能手,在十分钟之内,按老师教的方法,仔细观察“包”“让”“次”“平”的占格,分析字形。

2.小组交流,指生汇报。

重点:“包”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应先外后内。

示范“平”的书写,上横稍短。

3.同桌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准确。

4.词语开花,积累词语。学生开火车读本课的一个生字并组词。

选择其中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四、拓展延伸 评价鼓励

1.导学:刚才小朋友们都明白了要爱护学习用品,每天要进行整理。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个整理书包比赛,看谁能最快、最好地把文具和书本送回家。

2.学生整理书包。

3.评价、表扬、鼓励。

4.师生共同总结爱惜学习用品的好办法:包书皮、做笔套、给橡皮洗洗澡、每天清点学习用品、定期整理书包等。

5.总结:如果你们能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好习惯,再也不会把你们的小伙伴弄丢了。

板书设计

文具的家

铅笔 橡皮 转笔刀——文具盒

仔细检查—— 平平安安回家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的生字教学采用了多种识字法,抓住重点生字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识写分开,目标落实到位。通过朗读、分析课文,学生明白了爱护文具的意义,再通过实际的“整理书包比赛”进一步明确了应该怎样去爱惜、保护文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6 一分钟

教案设计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想一想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并和父母、同学等展开讨论。(学生)

(2)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设疑导思(出示大大的钟表):你们知道一分钟是多长时间吗?(秒针走一圈是

【篇五】《文具的家》教案

《文具的家》教案2

15文具的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具、次、丢、哪、新、每、平、她、些、仔、检、查、所”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文、次、找、平、办、让、包”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具、次、丢、哪、新、每、平、她、些、仔、检、查、所”12个生字,学会“文、次、找、平、办、让、包”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学生学习习惯调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的文具盒里都摆着铅笔、橡皮,能说说他们有什么用吗?

2、小朋友自由发言。

3、教师归纳: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哪!

(出示捡到的玩具)可是这些小伙伴却被他们的小主人弄丢了,它们很伤心,让 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找个家吧!(板书课题:文具的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师: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生:文章讲了贝贝乱丢文具,在妈妈的教导下学会了爱护文具的好习惯。(教师引导)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文具的家》教案

(1)出示生字卡片,“具、次、丢、哪、新、每、平、她、些、仔、检、查、所”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文、次、找、平、办、让、包”,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 听写生字。

3、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小组分角色朗读,上台表演。

2、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六个)

3、教师、男生、女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

三、课文详解。

1、全班读课文,回答问题:贝贝经常丢的是什么文具?(铅笔和橡皮)

2、铅笔,只用了一次,橡皮,只擦了一回,就找不着了。你有过这样的问题吗?你想

过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

怎样才能不丢文具呢?贝贝怎么做的?(贝贝把文具都仔细检查装进文具盒)

你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由回答)

3、读文,从哪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贝贝像妈妈爱她一样,爱着她的小伙伴们?(每天、仔细、所有、回家)

4、你觉得贝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粗心、知错就改、友爱"")

5、学完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我们应该像贝贝一样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6、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朗读。《文具的家》教案

四、拓展延伸。

1.刚才小朋友们都明白了要爱护学习用品,每天要收拾好它们。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个整理书包的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2.学生整理书包。

3.评出优胜者,奖励,鼓励其他同学。

五、总结全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文具的家》

妈妈教导

把文具装进文具盒

课后反思:

文具是孩子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而且一年级的孩子们也经常和贝贝一样丢文具,我把课文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教育孩子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特别是最后的拓展延伸,让孩子动手整理书包,进一步达到本课教学目标。

【篇六】《文具的家》教案

15 《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篇七】《文具的家》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部分《15 文具的家》教学设计教案《文具的家》教案

15文具的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具、次、丢”等生字,会写“文、次、找”等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各种文具的用途,懂得爱护学习用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会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的文具盒里都摆着铅笔、橡皮,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用吗?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哪!(出示捡到的文具)可是这些小伙伴却被它们的小主人弄丢了,它们很伤心,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找个家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随文识字(具):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1.下列哪些物品是文具?用“√”标出来。 橡皮铅笔水杯

日历书包尺子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同桌互读。同桌有困难,请你帮帮他;同桌读得好,请你夸夸他。

3.“小老师”领读生字。教师指导生字并扩词。

4.齐读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火眼金睛”游戏,巩固生字学习。2.选出下列汉字的正确读音,画上“○”。

具(jǜjù)新(xīnxīng)

仔(zǐzhǐ)所(sǔosuǒ)三、反复阅读实践,读通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助,帮助对方把课文读通、读顺。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读生字。3.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妈妈的话出现在第自然段。四、整体阅读课文,读懂课文,质疑思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你也会像小贝贝那样经常丢东西吗?你想过为什么吗?

3.怎样才能做到不丢文具呢?

4.鼓励学生互动,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想法。4.用“——”画出表现贝贝经常丢东西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观察图片,训练想象,培养习惯

1.出示文具卡通图片,假如你就是文具中的一员,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先自己想,再做交流,鼓励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引导学生自主表达。5.你的铅笔盒里都有哪些文具?

二、联系实际,结合课文,自我教育

【篇八】《文具的家》教案

人教版第15课《文具的家》优秀教案(含反思)

15 文具的家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文具的家》教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行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教学中创设趣味的学习环境,用“闪电读词”和“闪电出字卡”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在课文阅读方面将以“朗读”训练为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会读对话、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借助顺口溜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通过“文具认领会”和“整理书包比赛”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谜语导入:同学们,我们猜两个跟文具有关的谜语,好吗?请你们在猜到的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手,保持安静,用眼睛告诉我你们知道,能做到吗?课件出示谜语:色彩各异像颗糖,擦去字迹不怕脏(橡皮);小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铅笔)。(课件出示橡皮、铅笔图像)

2.导学:我们刚才提到了铅笔、橡皮,它们和格尺、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时的好伙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3.认识“文具”: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课题。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该怎样识记“文具”的“具”。

(2)学生回忆在哪里见过“具”。如:商城里的“家具城”,商场超市里标牌上的“玩具”“文具”,书店里的“工具书”等。教师用大屏幕出示相应的画面。

(3)生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以谜语形式导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将学生熟悉的文字和图片相联系,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检查预习。

(1) 教师导问: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写的是( )和( )之间发生的事。( )总丢文具,( )告诉她文具是有家的,最后( )知道了文具的家在哪里。

(2)教师课件出示新词:

文具、一次、丢失、仔细、检查、所有、他们、每天。

(3)教师指名领读在书上圈画的生字、新词,教师适时正音。

(4)游戏 “闪电读词” :同桌一齐站起来,老师点哪个词,同桌就开始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5)教师范读:同学们,解决了生字的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老师先来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圈画生字的字音。

(6)学生自由读: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我们可以用轻声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小组轮读等方式来读。

(7)轮流读:哪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和勇气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识记生字

(1)游戏“闪电出字卡”。教师读第1自然段,请同学仔细听。当老师读到课文里的生字时,看哪个同学反应最快,第一个把字卡举起来。

(2)学生举字卡“丢”。指名读准字音。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预设:生1: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的。一撇加一个“去”字,就念“丢” 生2:我是用想一想的方法记住的。“去”字就像一个人蹲在那里。上面的“撇”就像手绢。我想象小朋友们在玩“丢”手绢。

(4)教师读第2自然段,学生举字卡“找”。

教师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找”字。

预设:生1: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找”字。提手旁加一个“戈”就念”找”。

【篇九】《文具的家》教案

2017部编版年级语文下册《文具的家》教案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文具的家》教案 语文《文具的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