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教学内容分析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教学内容分析

多媒体辅助教学例谈

湘潭凤凰实验中学

杨柳青

2005年8月

多媒体辅助教学例谈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第五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的评比标准对作品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使用性都有明确的要求。而事实上很多一线老师参赛使用的多媒体软件是请专业人员制作的,这就难免于更注重艺术性和技术性,从而忽略了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性、逻辑性。我校就有一位这样的美术老师,帮一位语文老师制作了一个课件去参加省里的比赛,得了二等奖。据说评委认为课件的制作精美绝伦,无懈可击,只是老师的教学过多地服务于多媒体课件,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因此,一线教师要想通过现代教学媒体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必得在科学性、逻辑性、使用性方面多下功夫。

近年来,我在“中学语文资源网”上注册了,交付五十元钱,一年能下载1500个课件或资料,内容全面、纷繁,真正用于课堂,常常让学生眼花缭乱、“神龙见首不见尾”,时间长了,兴味索然,效果每况愈下。于是我尝试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制作一些简单的课件,或丰富形象,或突破难点,或引发兴趣,往往能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下面列举多媒体教学中的几个实例,与同仁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

一、展示图片,欣赏美点

大凡优美的写景散文,字美句美文美景更美。比如《紫藤萝瀑布》(七年级上)、《观舞记》(七年级下)、《三峡》、《湖心亭看雪》(八年级上)、《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八年级下)。教师若能从网上精选相关图片或链接网站,给学生直观的美的感受,不仅让学生深入领会了作家语言文字的魅力,更平添了一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叹之情!我在《观舞记》这个课件中着力展现了印度的服饰文化、舞蹈艺术以及中印人民的友好交往,再加上课文结构分析、写作特点探究、美句品读,所用幻灯片没有超过十张;简洁的版面融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下课前水到渠成地让学生表演了一段自编自导的中式印度舞蹈《天竺少女》。在阵阵掌声中,我捧回了学校首届多媒体教学比武一等奖。这是我亲手做的第一个课件。

后来市里组织“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整合”的教学竞赛。接到通知后,我调了课,从第一节课一直听到第七节,大开眼界啊!领悟于心,早就跃跃欲试。我选择的课文是郦道元的游记散文《三峡》。既然是整合课,必定准备丰富的可供查找的文献资料,资料不能过多,否则学生难以把握学习要点和难点。为方便点击,我将整堂课设计成四个环节:初读、细读、品读、悟读,然后在主目录上方依次排列并制作成可隐藏有链接的按纽。主目录以阳光下的巫峡为背景,课题和作者设计成显现形式,文字缩放。初读部分链接作者和作品介绍、难点字音和长句节奏;细读部分链接重点字词的解释、特殊句式的翻译;品读部分链接全文结构图和写作特色赏析;悟读分三个层次:1.配图朗诵 2.阅读理解(巩固练习) 3.三峡风光(网上旅游)。课件先用Powerpoint做,然后导入到Flash修改,每个幻灯片都有返回主目录的按纽,学生可以在上机时段根据个人需求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为了实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初读和细读环节在第一课时的常规教学中已经完成,在整合课上只作为复习巩固的导学部分,时间应该控制在五分钟左右。课堂上的互动交流重在品读环节:理顺全文结构;品味山的壮美、不同季节里水的或奔放或清悠或凄婉之美;朗读感悟语言的节奏美。品读环节总用时不能超过十五分钟。最少留二十分钟给学生上机,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交流。最后五分钟总结学习情况,重在引导学生进一步利用网络为学习服务。为此我用一首小诗作结:网络世界真神奇,万千世界收眼底。广闻博见莫错过,互动交流收益多。

我的一位老同学用我的《三峡》课件参加他市的语文整合课竞赛,果然得了一等奖,她无限感慨地说:“这个课件比网页的好用,就在于简单,容易控制!”

二、声色并茂,感悟气势

有些课文(如:光未然的《黄河颂》)气势恢弘,适宜朗读,再配以相应的声响或音乐、图片,不仅能带给学生全方位的视听感受,更能振奋人心,激起学生沉郁于心的爱国热情。这时候,有些音乐欣赏磁带效果更佳,《黄河大合唱》、《九.一八》、《松花江上》都是极富感染力的作品。

教学周密的《观潮》,不做课件,不让学生亲闻潮来之声观潮来之势,那就等于没有学此文!钱塘江潮来之状声色并俱,撼天动地;水军演习之盛况动如“崩山”,静似“无迹”;吴儿弄潮之技令人叹为观止!观潮者人潮涌动。此声此势岂得泛泛文字来解说?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平时注意搜集素材:图片、音像资料、视频资料、文献资料……我在“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上注册了一个个人网页,自己制作的或者网上下载的素材都可以上传到个人网页中,需要多媒体素材时又可以调用他人的,真正实现了与全国各地语文教师的资源共享,用起来也算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三、引用文献,解决疑惑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八年级上)运用欲褒先贬的手法,前半部分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后来又写到“我产生新的敬意了”“她确有伟大的神力”。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这种感情的突变呢?向学生介绍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一文,可以网上阅读:“隐鼠┅┅使我非常惊喜┅┅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寂寞了,真所谓‘若有所失’。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这一日却大半天没有见,大家吃午饭了,也不见它走出来,平时,是一定出现的。我再等着,再等它一半天,然而仍然没有见。┅┅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原来隐鼠事件是我憎恶阿长的源泉。

那么绘图的《山海经》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竟然有如此神奇的魅力改变少年鲁迅的情感倾向!向学生推荐这本古典书籍是不明智的,少年鲁迅感兴趣的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下载有关《山海经》的图片,引领学生一道欣赏图画的奇异精妙,也感同身受着少年鲁迅的欣喜!一个把“山海经”念作“三哼经”的保姆,能带给我这份惊喜,确实令人感动,油然而生敬意!

引用原始的文献资料,往往能够达到任何解说都无法替代的效果!

四、精设图表,理顺思路

陈寿的《隆中对》叙述了无人无地的刘皇叔三顾茅庐求贤问计的历史。诸葛亮的隆中对策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式的发展,以此确定了蜀汉建国的策略,其非凡的政治才能初见端倪。史实证明,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兴汉安邦”之计有很强的预见性和可行性。其思路严谨,条分缕析,入情入理。怎样让学生明确这些?可在Powerpoint中用图表展示如下:

实际操作时,我采用的是倒推的方式: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 实施这一蓝图的战略方针 实现这一战略方针的依据。最后用孟子的“天时地利人和”说总结文段:果其然,三足鼎立局面必成,匡复汉室才有了希望!当此时,学生对诸葛亮的文才韬略、运筹帷幄又多了一重景仰,顺势引导学生再读《三国演义》自在必然!综上所述,只是教学实践中一些粗浅的尝试,但求抛砖引玉,使学生学得快乐、轻松、扎实。实现这一战略方针的依据参考文献:多媒体教学的基础知识(广东省佛山教育学院)、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鲁迅《朝花夕拾》。

2005年8月

【篇二】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

《紫藤萝瀑布》教案

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初级中学 郭淑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感知课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

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所感所悟,把握文章主旨。

3.揣摩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4.体会紫藤萝花的独特意蕴。

二、教学重点:

1. 揣摩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2.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 、由写作背景导入: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这篇文章写于1982

年5月,当时作者最钟爱的小弟癌症晚期,作者非常悲痛,文中提到的“生死迷,手足情”指的就是这件事情。面对着紫藤萝花,作者会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从中又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2、说说作者宗璞。(生小组派代表汇报)

女,1928年出生,常用笔名宗璞,另有笔名丰非、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县,

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长篇《野葫芦引》等。

二、课文朗读,整体感知:

1、读准下列字音:

迸溅(bèng jiàn) 伶仃(líng dīng) 盘虬(qiú)卧龙

仙露琼(qióng)浆 酒酿(niàng)

2,理清写作思路。

我们先把课文的结构梳理一下,请大家用10分钟时间,再把课文读一遍,要求——

(1)用_____线勾画表示“我”观赏紫藤萝瀑布的行踪的语词;

(2)用~~ 线勾画“我”每一步行踪的所做或所想的语句;

(3)用几个短语简要而准确地概括勾画出来的主要内容。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读书,圈画有关语句,并概括内容.)

师:同学们刚才按老师的要求在书上进行了认真地勾画,同时也对勾画出来的内

容进行了简要的概括。下面,把老师的概括,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首先,我们来看一

下作者的行踪。大家在读书的时候一定注意到了,文中作者的行踪其实很简单,那就

是:看到紫藤萝瀑布就停住了脚步,然后是伫立花前抚摸花儿;最后是加快脚步离开了紫藤萝瀑布。行文思路相当清晰而且开头停住脚步,结尾加快脚步,首尾呼应 。

学生:停住脚步 伫立花前 加快脚步

师: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又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呢?相信同学们刚才

已经找到了有关语句并进行了概括。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停住脚步 驻步赏花 伫立花前 伫立忆花 加快脚步 快步思花

用三个词准确而简洁地来概括作者的写作思路 :作者停住脚步来“赏花”,伫

立凝望在“忆花”,加快脚步为“悟花”。

赏花————忆花————悟花

3、捕捉情感变化。

这一路走来,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很多波折。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同

学们细读课文,用三角标注表示感情的词句。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阅读、批注、发言、评价。)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答案:作者刚看到紫藤萝时先是一阵“惊喜”,接着

看到每一朵、每一穗花时产生了“振奋”与“激动”之情;在驻布凝望 ,抚摸花朵

之际,“疑惑、痛楚、遗憾”之感一并涌上心头;最后在再次抚摸花朵,经过一番沉

思之后,她的内心又被“宁静、喜悦、振奋”所包裹。

总结:感情变化:

惊喜——振奋——激动——疑惑、痛楚、遗憾——宁静、喜悦、振奋。

三、小结文章结构上的特点

条理清晰,首尾呼应,情景交融。

四、布置作业。

文中描写紫藤萝的语句很生动,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圈出其中关键的字词,在句子旁边简要的做评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理清了写作思路,即赏花,忆花,悟花,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赏一赏花吧。

二、赏花之美,写景之妙。

在作者眼前的一树紫藤萝是怎么样子的?作者是如何来描写紫藤萝花的呢?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下列有关眼前紫藤萝花的五个方面的语句。{教师指导学生圈划,批注,赏析}

1、整体形状;2、花朵形状;3花的颜色; 4、花的香气; 5、花的枝干

1、整体形状的语句

(1)“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比喻:把整片垂下来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写出了这一树紫藤萝气势非凡,辉煌灿烂)

2、花朵形状的语句

(1)“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比拟:这里同样是以动态写静态,把一朵一朵,一串一串的花拟化为人,甚至是一群小孩子在相互推挤,玩闹,生动地写出花的多,也就是它开得很茂盛。同时她也写出了花的可爱,像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孩子一样可爱,我认为这是一种童话般的美)。

(2)“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比喻:形象、生动并且具体地写出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这里面作者不仅有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应用,也有整体描写和局部描写的分别,还有先写和后写的分别。作者描写紫藤萝花的形状的顺序依次是花瀑——花穗——花朵,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3、花的颜色的语句

(1)“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比拟: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赋予了紫藤萝花的动态美。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

(2)“紫色的大条幅上〃〃〃〃像迸溅的水花。”(比喻:既写出了花的形状,也让人感受到了它的质感,是像水一样晶莹剔透的。同时,“迸溅”两字,也赋予了花动感,让人感觉到它是在跳动的,而不是静止的。)

4、花的香气。

描写花的香味:“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提问: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引导:感到花的香用的是人的嗅觉,浅紫色是一种颜色,需要人的视觉,这里作者要写的是花香,是嗅觉,却用视觉的浅紫色来形容,这就使作者所描写的紫藤萝花更加具体可感,使读者对紫藤萝花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其语言更加的清晰灵动。这种手法称之为通感。

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方式。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各种感觉相通。

5、花的枝干的语句。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夸张的修辞手法可见紫藤萝在茁壮蓬勃的生长。

学生品评之后概括紫藤萝的生长特点。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

三、忆花悟花,述花之语。

1、对比花的现在与过去,理解作者的感悟,把握文章主题。

师:提问:眼前的紫藤萝盛开犹如一条瀑布,而十多年前是什么样的?请从课文中快速的搜索一下十多年前的紫藤萝。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改种了果树”十多年前的紫藤萝花稀落、伶仃、甚至被拆掉和眼前的繁茂蓬勃形成对比。

师:十多年前花经历了衰败,那赏花的人呢,是不是一帆风顺呢?

“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作者此时内心是十分悲痛的

师:联系花和人的遭遇,作者感悟到了什么?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有了这样的感悟,你觉得作者会如何对待自己的不幸,作者的感悟对你又有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一谈,主要让学生们懂得一时的挫折或失败,不足畏惧,人生应该豁达、乐观、奋发、进取。

3、作者从花那里得到了启示和感悟,这也是花在对作者说话,请同学们猜一猜紫藤萝花的花语吧。

四、教师总结:

课文让我们明白,花的不幸正像小弟的不幸,但那不过只是生命长河中的一小点,只要坦然走过,又会“枯木逢春”。花的辉煌正像时代的进步,人们总是在进步中意气风发。同学们,但愿你们每个人都是一朵小小的紫藤萝花,酝酿自己的花舱、装满生命的酒酿,张满帆在闪光的花瀑上冲浪,在花河上远航!

五、布置作业。

搜集并积累吟咏花木的诗句。

六、板书设计:

赏花:眼前的花朵形状:船舱(比喻)、笑脸(拟人)

紫藤萝 繁茂茁壮(对比)花的香味:浅紫色(通感)、梦幻 忆花紫藤萝:稀落、伶仃、被拆 人 :生死迷,手足情 悟花:生命长河无止境

【篇三】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教学内容分析

201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六课《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16.《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文本探究:

作者从紫藤萝花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美丽写起,以极精细的工笔,为我们绘写出紫藤萝独具特色的风韵,那色泽、那神采、那芳香,都鲜明可感。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于此,作者通过与花的心灵沟通,把对美丽的感触升华为对生命的感悟,把回想与展望交织起来,使紫藤萝的内在精神与外在情态并举,使读者更能体会到生命的美丽与永恒,在倍加珍惜的心境下,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坎坷与不幸。

学情分析:

这是进入初中的第三个学习单元,学生虽有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积累,但本课由于在借景抒情方面,含蓄而又深沉,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而重点需培养感悟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睹物释怀、借景抒情的散文,由藤萝引向对生命的思考,初中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课前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同时酝酿阅读感受,启发学生初步领会文中精细的描写、含蓄的抒情。然后遵照由浅入深的规律,采用整体感知、梳理文脉,思考品味、合作探究,探究反思、拓展迁移等教学步骤,帮助学生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并从中领悟生命的真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诵读法、讲析法、讨论法,由浅入深,由形象感知到理性思考,把握文章内容。

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感悟生命的能力,热爱生活的态度。

重点难点:

1.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学习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

3.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导入

2.诵读课文,整体把握

3.品读语言、感悟生命(花的形象、哲理句子)

4..写作启发

媒体设计:

本课重难点在于领会作者思想感情。采用多媒体投影宗璞《哭小弟》片段,导入课题,加强学生对文章背景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文字,了解一下所学课文的背景故事。〔多媒体显示:黑底白字,宗璞《哭小弟》片段,师深情诵读——配乐朗读(音乐——《假如爱有天意》——卡洛儿〕

“1982年10月28日上午7时,他去了。

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不是他了,已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

你到哪里去了,小弟!”

同学们,这里面的“我”就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宗璞,是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发表过小说《弦上的梦》、《三生石》等许多优秀作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散文佳作《紫藤萝瀑布》(板书课题,投影:紫藤萝花瀑、宗璞像)

这篇散文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弟弟,5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的总工程师,正当盛年,事业蒸蒸日上,却不幸身患绝症,生命即将失去。带着焦虑和悲痛,姐姐独自徘徊在初夏的庭院,在一棵盛开的紫藤萝花面前,她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那淡紫色如瀑布般的藤萝闪烁着生命的光辉,仿佛在向她倾诉着什么!

二、整体把握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感受文中形象语言和作者情感,并思考以下问题:(投影)

1.听准下列字音:迸溅、挑逗、穗、绽、琼、伫、凝、傍、伶仃、虬、酿

2.圈画出下列词语并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

3.本文主要从赏花、忆花和悟花三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瀑布,试给课文划分层次。

点拨:

赏花(1-6自然段) 偶见一树茂盛的紫藤萝——爱花

忆花(7-9自然段) 睹物释怀——惜花

悟花(10-11自然段)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赞花

3.全文紧紧围绕什么来写的?(紫藤萝花)

4.作者不仅写了眼前的花,还写了以前的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呢?(繁盛——稀落、伶仃)

5.作者看花时的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呢?(疑虑、痛楚——宁静喜悦——振奋)

6.情随花变,作者借着紫藤萝花的形象想和我们探讨怎样的话题呢?(生命)

(二)、教师点拨,学生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师板书:花的形象——生命的感悟)

三、课堂小结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教学内容分析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要懂得生命的意义,能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四、作业布置:

《导学案》本课内容1——10小题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主要对文章的内容与主旨进行了探究。这节课,我们再从文章的语言和写作手法上对文章进行赏析,同时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二、品读赏析

(一)师:有人说这篇散文语言含蓄、精美如画、感情深沉如歌。的确,我们阅读时如入画境,那么,作者是怎样细致描画花的形象的呢?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呢?请同学们动情赏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美点。(学生自由读,后单个诵读、品析。)

师点拨: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将花喻为“瀑”,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

2.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用“流动”“欢笑”“生长”等动词,使静态的花色跃动起来。表现出花的生趣盎然。3.“像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地描绘了紫藤萝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拟人化,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

(二)1.师:作者流连花前,往昔之花与眼前之花产生强烈对比,带给她强烈的精神震撼,对生命的感悟自然倾泻而出,同学们,请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段,细细品读,说说感受。作者想要抒发怎样的生活感悟?

(生自由诵读,讨论)

师生合作:(投影问题)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紫藤萝花曾遭不幸,但现在是这样的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身患绝症即将离去,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人的逝去而停止流动,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要热爱生活。

(生齐读主旨段)

2.联系生活,说说对这一主旨的理解。

师小结:同学们,生命如花,虽无人欣赏,仍绚烂开放,虽历尽磨难,仍顽强不息。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热爱生活,好好生活啊!(投影这段话)

三、写作启发

师:这篇散文,作者将生命的感悟很好地融入到对花的描写中,借花的形象抒发人生感悟,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借景抒情或是托物言志。怎样才能写好这类文章呢?

(投影以下问题)

1.写景与抒情二者怎样摆才好?

2.景物怎样才能写得细腻?

3.景物怎样写才会生动、亲切?

4.观察景物怎样才能有所感悟?

(学生说说由这篇文章带来的启发)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教学内容分析

(投影)

1.首先要把景物写好, 在写景状物重要饱含感情,后加以精炼的抒情或议论,情从景出,才能写出好文章。

2.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都要细细观察。

3.对景物要有感情。

4.多思多读,学会感悟,学会提炼精辟语句。

(教师鼓励学生多读多思)

四、布置作业

1.《导学案》本课11-24小题

五、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借景抒情

花的形象——————生命感悟

课后反思:

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我认为有以下成功的地方:一是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二是强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很好的品味了优美的语言,积累了写作经验,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比较到位;三是重朗读、重直观的思路,帮助学生很好理解了课文;四是注重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不足之处也有两点:一是指导学生学习美文的激情不够,教师语言比较平淡;二是学生人生体验调动不够,导致学生对主旨的感悟比较仓促,体味不深。

【篇四】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教学内容分析

七年级 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标准版)

《紫藤萝瀑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积累文章字词。

2.掌握文章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复、通感,特别是比喻和拟人,并了解此两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梳理文章结构,弄清楚作者又是怎样写花的,有什么顺序

2.掌握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学会作者的那种乐观生活态度,“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无止境的”,我们也要像作者那样,勇敢面对生活。

2.体会文章语句的美、精神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弄清楚文章结构:看花、忆花、悟花。

2.学习文章的修辞手法。

(二)教学难点

1.弄清文章的结构分析。

2.文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文中花是明写,人的情感是暗写,两者的共同点,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

3.体会作者的所表达的感情,感悟本文所蕴涵的哲理。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中顺便感受课文的语句美、结构美、精神美 提问法:引导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同学们在课上对课文的注意力

讨论法:同学们相互讨论课文问题,提高探究、合作能力

图片展示法:通过不同植物的展示,引起学生的联想,由物及人,发掘其中的深刻涵义。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教学内容分析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老师要提问:这个世界上的花千姿百态,同学们最喜欢哪一种花呢?这一问题导入课程。同学们回答完毕后,老师做相应的评价。继而老师补充,陶渊明喜欢菊花,周敦颐喜欢莲花,林逋喜欢梅花,那宗璞呢?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紫藤萝瀑布》的学习。

二、展开:

(一) 作品简介:

《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的文章,选自《铁箫人语》,写于1982年5月。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心头。

(二)听读欣赏:

1.听读课文。(音配画可以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视觉上有一个审美的享受)

2.全班一起朗读课文,并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和不懂的字词。

(三) 整体感知:

1. 学生自己解决不懂的字词,老师补充一些重要字词。

明确:宗璞、迸溅、忍俊不禁、仙露琼浆、伫立、伶仃、盘虬卧龙。

2.选自己喜欢的句子,大声朗读。读出你的感情,品出花的风采。

3.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给文章分段。

分段:

第1–6节:看花(第一部分)。

第7一9节:忆花(第二部分)。

第10-11节:悟花(第三部分)。

(四) 内容探讨:

1. 分析第一部分(1—6)“看花”(老是提问题,学生分组探究)

(1)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和层次描写的?

明确:按花瀑–花穗–花朵,从大到小、从整体到部分再到个体的顺序和层次来写的。

(2) 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的?

明确:主要抓住色彩、形象、情态几个方面来写。

(3) 主要用了些什么方法?

明确: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

如“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老师小结:作者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感动,紫藤萝花那么繁茂的气势,灿烂的色彩,欢乐的情态,和蓬勃的无限生机,震撼了作者的心灵,所以作者觉得这流动着的花瀑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2. 分析第二部分(7-9段)

(1)看花前后,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明确:看花前,作者因她的弟弟身患绝症,心上压着“焦虑和悲痛”;看花后,“我沉浸在这繁茂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心情慢慢的愉悦了

(2) 作者是怎样从眼前的喜悦过度到对往事的回忆的?

明确:第8段开头一句就是过度句:“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就从眼前的喜悦过度到了梦幻的境界,进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3) 过去紫藤萝为什么会遭劫难呢?从哪些词语可以反映出来?

明确:因为文化大革命。

从“十多年前”说明正好是那个年代,从“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思想烙印。

(4) 为什么作者在第9段又说“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作者从紫藤萝的劫难和眼前的勃勃生机这一变化中,对花瀑有了新的感受,对人生有了新的感受,所以用“流向心底”来表达这种感受。

老师总结:老师以“作者对人生有了怎样的感受?,我们下节课一起来探讨。”这一疑问为下节课留下了悬念。

三、作业布置

课后的小方框,也就是陈素琰《宗璞散文选集》序的一段话“.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人用心去感受的”,花美在精神,那藤萝花有哪些精神美呢?紫藤萝给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怎样的心认识呢?这是留给同学们作为作业去思考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承上启下)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前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看花”,第二部分是“忆花”,而且布置了一道小小的作业,让同学们思考花的精神美,相信大家也作了相应的思考。 (点名提问——花的精神美)

明确:紫藤萝花生机美丽,开得辉煌灿烂,勇敢、坚强、不屈、勇于寻找生的希望 那现在请大家读一下课文第三部分“悟花”,进而深入赏析。

二、 展开:

(一) 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10-11段的一连串比喻句和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呢?

老师小结:“花舱”的比喻引出其中装的是“生命的酒酿”比喻,正是这“生命的酒酿”让花儿张满了帆,航行在这时代的洪流中,个人的不幸又能算得了什么呢?在这儿正用得上我们才学过的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于是作者“加快了脚步”,融入了这永无止境的生命长河之中,去创造更加灿烂的人生。

2.文中表现认识升华和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明确:“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3.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老师小结:个人的生命短暂,但整个人类是生生不息。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作者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4.请同学们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本文生动描写了花的形态美、颜色美、香气美、精神美,赞美了紫藤萝花旺盛的生命力,并从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困境是暂时的,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所以我们要乐观、勇敢面对生活,向往美好。

(二) 拓展延伸(赏图言志)

这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精细,想象新颖,我们要学生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想象,善于描绘的这种本领。

多媒体呈现向日葵、白杨树、梅花、昙花、莲花等植物的图片,让学生发挥联想,说说自己有什么感悟。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教学内容分析

明确:抓住相似点,运用比喻,展开联想,并由外表深入到本质,由物及人,以物喻理,挖掘其中的深刻含义,由此感悟生命的哲理。

三、 作业布置

(一) 自选一种植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小作。

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教学内容分析

(二)结合历史或个人事迹谈谈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感悟。

【篇五】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初一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一(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篇目:

《在山的那一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短文两篇》、《紫藤萝瀑布》、《童趣》

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关爱生命。

第一单元作为新教材的开篇之作,在初一新生面临人生新的起点之始,选择形式多样的五篇文章,题材上有散文,有诗歌,包括了古今中外的作品。关注点放在对生命的思考上,既有放眼理想层面,也触及生活现实;既有生命苦痛,也饱含人生乐趣;既表现遭遇不幸的达观,也直言战胜苦难的勇气。五篇文章畅谈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感悟,给我们以启迪,他们以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回答了怎样走好人生之路的问题。

单元知识体系及教育价值:

1、课文主要内容

《在山的那边》“山”和“海”象征意义的体会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对自己人生经验的一种总结与升华。

《短文两篇》从两种人们常见的细小事物如比,抒写对人生理性的思考,人生虽然短暂,但是要努力,活出生命的价值,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紫藤萝瀑布》一首遥远而熟悉的人性真善美的绝响,人木同性,全文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衰败,藤萝的命运,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童趣》化生活丑为艺术美的典范。儿时丰富的想象力赋予生活以多彩多姿的色彩。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将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对待自己,从容地面对未来,更好地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2.篇目之间联系

五篇课文虽然题材不同,但是存在一定内在的逻辑联系。《在山的那一边》具有总起的性质,它替学生打开一扇思考人生之路的大门。后面的几篇则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人生道路上的不同情况。《走一步,再走一步》则告诉学生生活的道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才能走到生活的彼岸;《短文两篇》告诉我们人生是短暂的,但是短暂的人生一样可以绽放光彩;《紫藤萝瀑布》让学生明白,不管什么人的人生,都会有遭遇阴霾的时刻,但是面对苦难我们一定要鼓足勇气,振作起来,好好生活;《童趣》则带着同学们重温童年的美好时光,并进一步深入去领会一种全新的生活情趣——物外之趣。

单元教育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一)目标确定:

作为一个新学段的起始年级,初一对于给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激发语文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基于上述考虑,结合文章内容,拟定教育培养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

1. 规范书写、积累、掌握和运用日常常用词汇;熟练使用字典、词典解决阅读时不认识的字词,并形成习惯。

2.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能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初步读出语气;在阅读课文时,能抓住关键的语句,品味语言,理解课文;

3.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过程和方法: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利用网络、书籍来搜集、整理资料,帮助理解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加强合作学习指导,引导和组织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3.注重文体意识,作为起始篇目的诗歌和散文应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能够指明今后学习的方向。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阅读过程中能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感悟和理解教材中的思想感情,自相对照反思,不断提高人文素养;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如何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和相关的人生问题,热爱生活,关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及学生可能出现的理解误区:

1.《山的那一边》是一首现代诗歌,作为学生比较生疏的一种文学样式,出现在开篇,如果处理不当会降低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对于诗歌意象、意境的理解,对于象征这一表现手法的运用,容易造成学生的混淆。

2.其他几篇散文在情节上都比较好理解,但是隐含在故事背后的深刻内涵就很难挖掘,尤其是对于涉世未深的学生,要去思考人生的大问题,怎么准确把握,深入理解值得执教深思。

3.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这些虽然在小学有所接触,但是表达方式的好处和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等内容却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混淆。

4.从体裁上讲,除了第一课其他几篇都是散文,尤其是《短文两篇》和《紫藤萝瀑布》更是托物言志散文的典范,如何去品析这一类散文,读出作者的情感,并结合生活经历对出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这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难的。

5.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仅仅用一个单元的教学就让学生的朗诵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长效的发展学生的朗诵能力,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6.本单元会接触初中以来的第一篇文言文,囿于时代和语言习惯的隔膜,学生的理解会出现一些偏差,特别是对与一些生僻的文言词汇,文言句式把握不够准确。

单元教育教学策略:

结合不同篇目的具体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1.始终有文体意识和首发意识,作为一个学段的开始。学生所有的认识都可以重新塑造。因此,每篇文本都要对今后的教学和阅读方式有引导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语文热情。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检测、学生自测和互相检测监督习惯养成。

3.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美文美读。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朗读比赛。既有趣味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文言文的学习,要注重积累,通过量变而实现质变。

5.组织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建立学生的大语文观念,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激发维持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第一单元的教学,无论在教学理念上,还是教学方法上,在起始阶段均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影响深远,因此我们要开好头,打好基础。

附:第一单元五篇课文教学设计

【篇六】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教学内容分析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初中语文七年级(人教版)上册 第4课

上虞市实验中学 张玉兰 2010年1月

一、教学要求

1.感知课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借助背景资料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感情。

3.感受紫藤萝花曼妙的特色,抓住语言特点,揣摩词句的特点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人生。

2.感受紫藤萝花曼妙的特色,抓住语言特点,揣摩词句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感情。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 并简介作者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即将离世,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有何感受?我们能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作者的文中去领略一下。(板书课题)

作者简介见PPT。

二、生字新词

1.生字

船舱(cāng) 绽(zhàn)放 酝(yùn)酿 迸溅(bèng) ....

挑(tiǎo)逗 zhù(伫)立 笼zhào(罩) 盘qiú(虬)卧龙 .

遗hàn(憾) 仙露qióng(琼)浆

2.重点词语(见文后“读一读写一写”)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主旨

1.听朗读录音,按下列要求动脑动笔。

(1)用 线勾画表示“我”观赏紫藤萝瀑布的行踪的语句。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讨论,明确:

(1)停住脚步、伫立花前、加快脚步

(2)停住脚步来“赏花”,伫立凝望在“忆花”,加快脚步为“思(悟)花”。

这三个内容自然地把文章分成了三个板块,分别为:驻步赏花、伫立忆花、快步思花。 文章记叙了作者观赏藤萝花时的所见、所思和所忆。

2.学生跳读课文,找出作者感情发生变化的语段,说说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是什么使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

提示:

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教学内容分析

①第7段:疑惑、痛楚——宁静、喜悦——振作、向前

②因为家庭遭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3.经过一番情感的变化与历练,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用原文的语句回答。结合全文归结文章主旨。

提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4.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紫藤萝花曾遭不幸,但现在是这样的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身患绝症而死,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人的逝去而停止流动。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5.主旨:本文作者在经历了巨大的焦虑和悲痛之后,受到一株瀑布般盛开紫藤萝的震撼与启迪,感悟到生命的顽强与美好,表达出奋勇向前的思想感情。

四、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找出来,请你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五、课堂小结

文中除了丰富的感情外,写景状物也是一大特色。请你课后找出写景状物生动细致的语段来品读,想一想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并掌握生字和新词。

2.找出写景状物生动细致的语段来品读,想一想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宗璞)

停步赏花—繁花似锦伫立忆花—思绪万千花和人都会遇到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快步思花—振奋精神

第二课时

一、引入

过渡:老师上节课结束时还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同学们找出写景状物生动细致的语段来品读。同学们找出来了吗?不妨读一读你找的语段。(生答,老师集中意见,引导到1-6段或9-10段)。

示例朗读:

我 /不由得 /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象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

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

二、品读工笔写景之姚句(重点研读第2段,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一)作者不是单一地写色形态,而是结合运用修辞手法使描写生动细致。找出第2段中相关的语句来品析(从修辞的角度)。示例: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将花喻为“瀑布”,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

2.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用“流动”“欢笑”“生长”等动词,使静态的花色跃动起来。结合拟人手法的运用,表现出花的生趣盎然。

3.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作者以一片淡紫色的藤萝为本体,从色、形、态等多种角度把她喻为瀑布,贴切、传神,给读者很大的视觉冲击。作者又以每一朵紫花作为描写的主体,把她拟人化,仿佛她是一个调皮的小姑娘,“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活泼、可爱,也使“瀑布”充满流动之感,真切、自然。而这一条瀑布,为后文铺设了淡淡的紫色的底色,闪光、流动;也为全文奠定了柔和的抒情基调——朦胧、惬意。

(二)请你借鉴赏析第2段的方法,对下文(主要对第六、七、八、九、十自然段描写精美的语句进行赏析。(以下为各段示例)

第6段语言赏析:

例:“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把花比作帆和船舱,细致地描绘了紫藤萝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又给人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第7段:

“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是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

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这句话言下之意是什么?

睹物释怀,小弟身患绝症,使作者感到焦虑和悲伤,但看到蓬勃盛开的紫藤萝花,想到以前也零落的紫藤萝花,感悟到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从而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

第8段:

例:“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感到花的香用的是人的哪一种感觉——嗅觉;浅紫色是一种颜色,需要人的哪一种感觉——视觉。

这里作者要写的是花香,是嗅觉,却用视觉的浅紫色来形容,这就使作者所描写的紫藤萝花更加具体可感,使读者对紫藤萝花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其语言更加的清晰灵动。这种手法称之为通感。

第9段:

例:“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了愉悦欢畅的心情。

第10段语言赏析。

带着对花与人的的命运的辩证思考,在第10段中,作者不由自主地抚摸“紫色的花舱”,由前文“仙露琼浆”的神秘推测,到“生命的酒酿”的赞美,自然地联想到这“张满的帆”正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这样,花的流瀑、花的河流又与生命的长河融为一体,流畅、和谐,向远方奔去。再由“一朵”到“万朵”到“流动的瀑布”,自然地回应前文,巧妙地点题,使全文给人一种圆润的美感。

三、小结写景状物生动细致的方法

①对景物要有感情,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

②运用精彩的词语(主要是动词、形容词等)进行生动的描写。

③借助丰富的想像力展开联想和想像,做到虚实结合。

④按照一定顺序(整体和局部)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描写。

四、研讨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表现手法叫做“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

读10—11自然段。体会这种写法并感悟生命的哲理。

提示:作者把对生命思考,对生与死的理解寄托在紫藤萝花、花穗、花舱、花河、花瀑上,从而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象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五、拓展延伸

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人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生命长河

无止境?各抒己见,示例: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

生命,如果跟顽强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

有生命,便有希望。

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得充实,而不是在于活得长久。

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

五、课堂小结

紫藤萝瀑布象一首深沉的歌,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面:藤萝不与群芳争艳,独自开在花谢之时,虽然没有赏花的人,也没有蜂围蝶阵,它们却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的为自己的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的浪花,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象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第二题做到练习簿中。

2.完成《作业本》中练习。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首停驻赏花—托— 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尾伫立忆花—物— 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照快步悟花—言— 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应 志

【篇七】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教学内容分析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闽侯县廷坪中学学科备课教案

编号:

1

2

3

4

5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教学内容分析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