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关于鸟的事 鸟之诗

小学作文 zuowen 3浏览

【 – 小学作文】

第一篇 关于鸟的事
《一个关于鸟的故事》

一个关于鸟的故事

生如夏花

这是一个关于鸟的故事。

这是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鸟。鸟儿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进来的。好像是自打自己懂事的那时候起,它就一直住在这儿了。每天的日子都是那么安闲自在,主人对它很好,不愁吃,不愁喝,自己的心情也如平静的湖水一般,平淡,清静,满足……

如果没有那个清晨,如果不是遇见了那只同类,如果没有那次谈话,也许这种安逸的日子会一直伴随自己一生吧!但,如果只能是如果,事实就是这样发生了。故事很俗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主人又像往常一样,提着鸟笼,来到窗台,让它来透透气,也算是散散心吧。站在窗台上,眺望着远方,空气是那样的清新,上面的天空湛蓝湛蓝的,白云是那么轻盈,纯洁,下面是一个宽阔的广场,那里有许多被称为人类的在那拿着许多奇怪的东西,东比划一下,西比划一下,看样子好像一副很享受的样子……;你怎么每天都呆在这个笼子里啊?”耳边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它扭过头来,发现说话的是一只体积比自己略小的燕子,只见燕子神清气爽,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燕子满脸疑惑的问道:;难道你忘了自己是一只鸟吗?";那又怎么了?”;怎么了?”很显然,燕子很不理解。;我的生活怎么了?不好吗?”;难道你不知道对于一只鸟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吗?”;是什么?”;自由啊!能够在天空中,展翅翱翔,无拘无束,那才是我们鸟类应该有的生活啊!”看着它一脸疑惑的样子,燕子显然已经不耐烦了,;别忘了,你是一只鸟!不是人类!你有你自己该过的生活!但绝不是现在这样!”说完,燕子扑腾扑腾翅膀,向着天空飞去了!

看着燕子远去的身影,鸟儿平静的心里顿时如翻江倒海,;我是一只鸟,我是一只鸟……。。飞翔,飞翔……是呀,安逸的生活已经让我完全忘记了:我是一只鸟啊,我的世界应该在外面,在那高高的天上,在那悠远的大自然里啊!”从那以后,每当鸟儿看到天空中有同伴飞过的身影时,心中总是羡慕不已,却又无限惆怅,向往。它想起来了,想起了它是一只鸟,想起了它的本能就是飞翔,是的,它完全想起来了,想起了妈妈在临终前说过的话:孩子,别忘了你是一只鸟,天空才是我们的家!是啊,自己怎么就全然忘记了呢?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在你不知道前,也许你很快乐,很安逸。但,一旦心中那根骚动的琴弦被弹起,所有的一切就完全不一样了!是的,从前的一切安逸,如今对于这只鸟来说,都瞬间变成了一种压抑,一种束缚,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渴望自由,渴望飞行,渴望着那片蓝色的世界!时间每过一分一秒,对它来说,就是多一分的煎熬!;想办法逃出去!”这已经成为了它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它在等待时机的到来。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趁主人给它喂水时,趁笼门打开的那一刻,它用尽浑身的力气,;噌”的一声,它,出来了!是的,它成功了!它的身影盘旋在空中,动作是那么轻盈,优美,翅膀那样舒展!是的,它自由了!梦想实现了!………。

几天的暴风雨过去了,大雨过后的大地充满了泥土的味道,小草被洗刷的更绿了,花儿在经历了风吹雨打后,重新振作起来,准备用更加娇艳的样子来为这雨后的大自然平添几分姿色……。在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下,在一堆凋落的树叶下,我们的主人公却在那儿静静地躺着,是的,它死了,死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死在了饥寒交迫中。是的,安逸的生活已经让它把很多的事忘了,忘记了怎样捕食,怎样筑窝,甚至怎样保护自己。

没有人能知道,它在死前的那一刻的心情。后悔?满足?欣慰?谁又能说清楚呢?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这样的,有得必有失,你必须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但,我想,为了自由而付出,是真正值得的!是真正的勇者!我们又有几个能做到?

第二篇 关于鸟的事
《2015放小鸟教学反思》

反思一:放小鸟教学反思

《放小鸟》一文,叙述的是我放飞一只小鸟的事,课文通过描写;我”养小鸟与放归小鸟的经过,告诉人们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小鸟、让鸟自由飞翔在蓝天上。课堂上,我给孩子们创设了一定的生活情景,在一定的情景中让孩子们自由的发挥想象。特别是课文的第二段,在修改后的教案下,孩子们能充分感悟小鸟和鸟妈妈的叫唤是彼此的思念,是妈妈焦急的心情。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许多不禁人意的地方,如:

1.学生的朗读不够到位。孩子们的朗读不应该是技巧性的,而是在读懂课文内容后,充分感悟人物心理,或者充分理解课文含义的基础上通过读来抒发感情。

2.教学的重点处把握还显不足,课文第一段的二、三两句话,主要是阐述了我因为爱小鸟,看到小鸟伤心,不吃不喝而着急,理解的重点在我着急的原因上。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这个问题:我很着急,那是因为?孩子们能点到我所着急的原因,但却被我点到为止了,让学生充分的说,理解我爱小鸟,所以我很为小鸟担心。重点理解的部分似乎有些蜻蜓点水了,今后我要注意,把学生该理解一句话掌握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该重点理解的要让学生充分的叙说,让学生畅所欲言,在思考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情况下再让孩子们练读。

3.课文最重要的部分,我决心放小鸟回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看看图中的男孩,为什么把自己喜欢的小鸟放飞了,却还那么高兴?孩子们回答得虽然正确,但如果孩子们多一些想法,多一些理解,也许能有更多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学重点理解的部分,应该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他们一定会更加明白爱小鸟就要给它自由,给它快乐。我对小鸟的爱似乎在课文的教学中脱了节。因为爱小鸟,所以我很着急,因为爱小鸟,所以我要让小鸟和妈妈在一起,要放飞小鸟, ;爱”字似乎贯穿着整放小鸟教学反思

《放小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

1、;我把小鸟关进笼子里,给它食吃,给它水喝,可它一动也不动”,这里我问孩子;为什么小鸟一动不动的?”孩子们的回答很精彩,有的说;因为它难过”,有的说;它想妈妈了”。有的说;因为它不开心”,后我小结说:;大自然才是小鸟的家”。学生们已经能站在小鸟的角度去思考去想象了。

2、当讲到鸟妈妈来找孩子了,我问孩子们,如果你是小作者,你会怎么做,很多学生都说我会放它走。我提醒学生如果把它关在笼子里不吃不喝,有一天它会死去,你们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吗?学生异口同声:;不希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也替小鸟的命运担忧。

3、小鸟终于回到了妈妈的怀抱中,获得了自由。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课本的画面,也告诉学生通过这个;像”字让我感觉小鸟在对我说声;谢谢你”,体会;我”此刻的心理活动,让学生感受我此刻快乐的心情。

关于鸟的事

4、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宣传、学会保护动物。

5、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小鸟。(提醒学生你希望它在什么地方生活,把它画下来。)

当然,个人觉得本节课有很多缺点,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去完善。

1、由于临时通知听课,在备课上我做的不够充分,没有利用农远资源,教学设计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也没有很好的与学生进行互动。

2、评价语言不够丰富,事先想好的语言 ,因为具体环境的变化,所以评价语言跟不上。学生也没有很好的表现出平时上课的气氛。所以,我感觉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在个别较难读的字上没有下工夫,在指导学生朗读上抓的不到位,所以学生朗读课文时断时续,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的来说这节课没有达到我要的结果,虽然只是一堂常规检查课,但感觉还是挺失败的。敬请各位听课教师畅所欲言,让我们在交流和探讨中共同进步,一起成长。谢谢!

反思三:放小鸟教学反思

昨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放小鸟》,原本有现成的教案和课件,但总觉得太繁琐,不太适应当前课堂教学的要求。再加上使用课件还得换教室,学生们得带上椅子上楼,对于一年级来说诸多不便,而且不安全。于是,我理清思路,决定在教室里上课。尽管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但教学的效果还是让我满意的。

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理解、积累有关字词。曾经试着让学生当堂来读课文,但要想达到熟练的程度并且顾及每一位学生是不可能的,照顾优生差生会越落越远,兼顾差生优生吃不饱,没事可做。于是,我开始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一般是第二天上新课,我就前一天晚上让学生熟读课文,要求读5到10遍。当然,有些学生可能一两遍就可以了,有些学生5遍还不行。不过,这样要求,课堂上老师加以引导,小组内互相帮助,大多数学生能顺利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而且背诵也快了很多。《放小鸟》我同样采用了上述方法。

老师们经常会担心一年级的孩子小,还不会提问题,其实不然。本学期我针对文章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比如,出示课题后,我让学生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齐读课题后,我说:;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或者说,你想知道什么吗?”学生们小手林立,李嘉韵说:;我想知道为什么要放小鸟?”郝佳琪说:;谁送给我一只小鸟?”张洁若接着说:;我想知道小鸟是从哪儿来的?”第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可以想到,第二个问题很简单,第三个问题就值得思考了。不管怎样,这些问题解决,文章要深化的主题也就显而易见了。

首先,我带着学生解决第一问题,先是重点读好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接着问:;作者是怎样照顾小鸟的呢?小鸟领情了吗?为什么呢?”有的学生说:;小鸟很孤单。”有的说:;小鸟想妈妈了。”有的说:;小鸟想家了。”;我们学过《家》一课,还记得小鸟的家在哪儿吗?”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我”对小鸟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小鸟不领情,一动不动,;我”很着急。然后顺势引入鸟妈妈和小鸟隔着鸟笼的段落,重点读好;焦急”一词,体会母子相见却无法团聚的场景,领着学生唱起那首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此想象:小鸟和鸟妈妈会说些什么呢?有的说:;妈妈,快来救我吧!”有的说:;妈妈,我好想你呀!”此时此刻,学生很自然和小作者的想法一致了——放小鸟!我便发问:;小作者那么喜欢小鸟,你们也很喜欢,舍得放吗?”学生说:;放!”同时也说了很多原因。但有人说;小鸟很孤单”的原因时,郝佳琪说:;我可以陪它玩啊?”他的意思是只要陪小鸟玩,小鸟就不寂寞,会开心。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小动物,都有一颗爱心,他们舍不得也是理所当然,但这不能成为不放小鸟的理由。我再次引导大家回忆第一节小作者对小鸟的呵护,可小鸟不吃不喝,一动也不动,第二节鸟妈妈和小鸟见面的情景,这样,郝佳琪明白了。我们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但一定不能违背了文章本身的教育意义。

文章学完后,关于第三个问题大家有了答案:小鸟可能是姑妈抓来的,可能是姑妈买来的,可能是别人抓到后送给姑妈,或是姑妈碰巧买到了……不管怎样,小鸟是被人抓到了。文章中的小作者那么照顾小鸟,小鸟都不吃不喝,要是那些坏人抓到了,小鸟的命运又会怎样呢?同时让学生回忆《护林军》这首小儿歌,激发学生热爱小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第二课时的生字教学主要是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大家借助笔顺表基本上可以解决,我在巡视的过程中主要提醒个别字的结构、偏旁和组词。然后是小组展示,基本上能做到当堂解决。孩子们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特别为了在展示时表现自己以及维护小组声誉,他们在学习时都很用心,尽管也有几个学困生和捣蛋鬼,但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习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自从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后,我觉得轻松了很多。老师的大胆放手很重要,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把握文章的主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学生一定会学得轻松愉快,且学有所获。

反思四:放小鸟教学反思

《放小鸟》叙述的是;我”放飞一只小鸟的事,告诉我们鸟是人类的朋友,表现出少年儿童爱鸟的童心。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等,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增进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有主动的想要探求知识的渴望,想读,想说的欲望更强烈,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以读为基础,加深体验。由于学习的对象还是低年级,课文内容对于他们还是具有一定的诱惑力的。根据他们这一心里,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作者,去体会;我”的心情。比如说课文中第一小节,小作者看到小鸟不吃不喝,无计可施,非常着急,我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表达小作者的着急。课文的第一小节,描写小鸟的外貌的句子也很优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小鸟的美丽,并在脑海中勾勒出小鸟的样子,激发学生对小鸟的喜爱之情。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进入情境体验,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使得学习更为顺畅。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及能力的培养。

第三篇 关于鸟的事
《童年趣事捉斑鸠》

关于鸟的事童年趣事捉斑鸠配图

咕咕——-咕咕——-这几天不知道怎么了老是醒来就听到斑鸠的叫声,如怨如诉,似乎在诉说着什么伤心事。这叫声老是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的一件事。

;别碰它,不然我揍毁你们。”我抓着手里的鸟食(其实就是一把从麦穴子抠出来的麦子砸碎的面泥)边和水边威胁着围着斑鸠的妹妹们。;不招,不招······”她们都眼巴巴的看着笼子里的鸟,摄于我的威胁,谁也不敢伸手碰一下。

挚友爬上高高的树掏了五只,我费了好大事才要来这一只,这只小斑鸠,长的是可爱又可笑,我老觉得它秃鹫似的发育不均匀,怎么头缩着嗉子这么突兀?可童年的我就与别的孩子不大一样,我是喜欢一切活物的,包括椿树上趴着的难闻而且又很蠢笨的;春蹦蹦”(又叫春猴)我都喜欢,爱这畸形的斑鸠自然也不难想象了。从它来家的这两天,放学回来我就蹲在笼子边上瞅着它,看的它瑟瑟发抖呢!我就是生怕它渴着了,饿着了,它一张嘴想叫或者想做别的什么,我就趁势掰着喂食,有一天放学回来,我发现我的斑鸠死了。;怎么回事?”我非常愤怒的问。妹妹吓得睁大惊恐的眼睛,不敢说话。爸爸接腔:;别耍威风了,是撑死的,不信你自己看。”我抓起鸟的尸体看,嗉子里果然鼓鼓的,捏捏真的很实在,屁股下一坨鸟屎似乎是消化的不良好。我颓唐的蹲在鸟笼子旁边发呆,本想给它出口恶气,怎么是自己葬送了它幼小的生命!从此,我再也不养鸟了,看到伙伴们玩鸟,我甚至觉得很无聊很残忍。

咕咕——-咕咕——-不知道这早晨的斑鸠又泣诉什么?难道又有哪个调皮的孩子掏了斑鸠蛋或者拿走了它的幼雏?我把自己蜷缩在严严实实的被窝里,听那声声哀怨颤抖,不禁在被窝发冷。

第四篇 关于鸟的事
《鸟的成语、俗语、诗句大全》

成语

百鸟朝凤、一石二鸟、惊弓之鸟、鸟语花香、笨鸟先飞、 小鸟依人、鸟尽弓藏、穷鸟入怀、笼中之鸟、如鸟兽散、 长颈鸟喙、池鱼笼鸟、虫书鸟篆、鸟集鳞萃、倦鸟知还、 青鸟殷勤、伤弓之鸟、鸟啼花落、飞鸟惊蛇、鸟啼花怨、 熊经鸟伸、兽聚鸟散、飞鸟依人、象耕鸟耘、熊经鸟申、 俗语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鸟将死亡,其鸣声是十分悲伤凄凉的。比喻人若将死亡,则所说的话是良善而有价值的。

【人来投主,鸟来投林】比喻人择主而事,择地而居。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为谋取钱财而不惜生命,就像鸟为了觅食而丧生一样。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比喻作事积极或及早者,能获得利益。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比喻人很难改变他原始的身分。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人宁可在小场面中自主,也不要在大场面为人所支配。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鸡狗的叫声都能听到,但至老死都不相往来。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生在世应该做些好事,留下好名声。

【燕雀安知鸿鹄志】比喻庸俗者无法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两相争持,第三者得利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鸟将死亡,其鸣声是十分悲伤凄凉的。比喻人若将死亡,则所说的话是良善而有价值的。

【深山出俊鸟】比喻穷乡僻壤也会出现相貌俊秀或有才干的人。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鸡狗的叫声都能听到,但至老死都不相往来。

【鸡儿不吃无工之食】比喻人不能无缘无故接受优待或赠与。

【家鸡打的团团转,野鸡打的贴天飞】比喻至亲虽受委屈、责难,但仍不肯离去。

【三更灯火五更鸡】比喻勤奋刻苦,晚睡早起。

【野鸡戴皮帽儿】充鹰。讥讽人冒充主人或自以为了不起。

【鸡蛋里挑骨头】比喻故意挑剔。

【鸡蛋碰石头】比喻自不量力,自讨苦吃。

【拿著鸡毛当令箭】部属欺上瞒下,滥用职权,公然发号施令。比喻玩弄权术。

诗句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唐·韦庄《台城》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唐·杜甫《望岳》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秋思》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宋·叶绍翁《西溪》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宋·徐俯《春游湖》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宋·王令《送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第五篇 关于鸟的事
《描写鸟的诗》

描写鸟的诗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释文: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6,“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作品译文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1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作品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2]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被今人誉为“诗圣”。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因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后入长安,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一年后严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后来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最终死于舟中。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3]关于鸟的事

渔歌子[yú gē zǐ]

《渔歌子》,词牌名,此调最早见于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后来李珣、孙光宪等词人用过此调。

《渔歌子》,又名《渔歌曲》《渔父》《渔父乐》《渔夫辞》,原唐教坊曲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原为单调廿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后来此调多用为双调。“子”即“曲”,《渔歌子》即《渔歌曲》。

2

正文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诗意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只见一位老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穿绿色的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沉浸在垂钓的欢乐和美丽的春景之中,久久不愿离去。

词义注释

1.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 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

3. 白鹭:一种水鸟,头颈和腿都很长,羽毛白色。

4.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

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雨具,又称斗笠。箬是一种竹子。

6. 蓑衣:用茅草或是棕丝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用来遮风挡雨的衣服。

关于鸟的事

7:鳜鱼:江南鱼类的一种,肉质鲜美,十分可口。

1. 归:在文中是指回朝廷,字面解释为回。

2. 不须: 在文中指不需要

白话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娇艳的桃花随着流水漂去,水中嬉戏的鳜鱼又大又肥。江岸上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身披着绿色的蓑衣,坐在船上沐浴着斜风细雨。他沉浸在垂钓的欢乐和美丽的春景之中,不愿回到那现实生活中去。关于鸟的事

【唐】 ·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唐】·李珣《渔歌子·荻花秋》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3

【五代】·李煜《渔歌子·浪花有意千重雪》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五代】·李煜《渔歌子·一棹春风一叶舟》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五代】·孙光宪《渔歌子·泛流萤》

泛流萤,明又灭。夜凉水冷东湾阔。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澄澈。 杜若洲,香郁烈。一声宿雁霜时节。经霅水,过松江,尽属侬家风月。

【明】·刘基《渔歌子·钓得鳊鱼不卖钱》

钓得鳊鱼不卖钱,瓷瓯引满看青天。

芳树下,夕阳边,睡觉芦花雪满船。

【渔歌子】五首·张志和

(一)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二)

关于鸟的事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三)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四)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乾,醉宿渔舟不觉寒。 (五)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4

第六篇 关于鸟的事
《关于鸟的古诗》

关于鸟的古诗

鹭鸶 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觜, 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 一树梨花落晓风。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鹅鹅鹅 曲颈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第七篇 关于鸟的事
《描写鸟的古诗》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绝句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湖上》

宋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关于鸟的事 鸟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