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一位数人教版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材分析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 (1)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先设计了两组口算题,通过让学生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首先,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有些为已学知识,需要教师酌情引导,以免偏离主题。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课堂上,学生确实也提出了很多算法。然后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算,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练习部分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习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习的迁移。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已经工作两个多年头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数学教学不再仅仅是教给学生数

【篇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4页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

1.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 区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30+( ) 25=20+( )

3、口算 5+20= 30+6= 60+3= 5+40= 50+20=

30+60= 60+30= 50+40= 3+50= 40+10=

(二)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1)。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今天我们要来一起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比一比谁是最会动脑筋的孩子,好吗?

1、观察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发现的和同桌说一说?

2、根据图上信息提问题

合作探究: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材分析

要解决这些问题,你会列式吗?

25+2=

(1)25用小棒怎样摆?图示

⑵在单根小棒旁边再摆2根小棒,表示25+2(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思想)图示 ⑶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分组讨论25+2的计算方法。

⑷反馈练习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材分析

5+3= 92+6= 35+3= 87+1= 并说一说口算步骤。

⑸想一想: 2+34=

⑹反馈练习: 65+2= 6+69= 2+65= 69+6=

2、教学例1(2)。

如果要你算出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你能怎样算?怎样列式?

应该怎样计算呢?如果不会算,可以摆小棒,拨珠,想一想,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看谁的方法好。

⑴出示算式: 25+20= 启发学生动手摆一摆,互相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计算? ⑵展示图示:

⑶引导学生总结算法: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5+20=45。 ⑷如果把25和20交换位置,你会做吗?板书20+25=

引导学生归纳:还是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0+25=45 ⑸反馈练习:教科书第64页,“做一做”第2题。

3、引导学生对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不同点:“25+2”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先算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而“25+2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先算十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相同点: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即几个下加几个十、几个一加几个一。 通过对两种算式的比较既加深了学生对各自算法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避免今后在学习中出现计算错误,巩固本节课的新知。

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数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即“相同位数的数才能相加”。

(三)全课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不进位加法,把你学到的好方法说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25 + 2 = 27 相同点: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0 5

25 +20 = 45 不同点:“25+2”是两位数加一位数,

∧“25+2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 20 5

40

【篇三】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材分析

2017年春季学期新版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6.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说课稿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节《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内容。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数学课堂充满智慧”一直是我不懈的追求,下面我准备从以下三个环节进行说课,一说教材分析,二说教材处理,三说教学活动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1、说教材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而这些已在前一课时学习过,所以,这节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打好基础。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初步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材分析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标和教材分析,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应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要求和学情分析,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并且达到能保证运算结果正确且流畅地进行计算的程度。应该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篇四】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新课标与教材解读

一、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

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因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 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4)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材分析

(6)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材分析

(9) 初步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体会书写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即具有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是以《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的,同时依据整套教材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的总体框架以及阶段性目标进行设计的。注意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

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本次教材修订与实验教材相比较,其主要变化如下。

(1)将实验教材的10个单元整合为8个教学单元。主要的变化是,将实验教材原“位置”单元提前到一年级上册;对原“图形的拼组”与原一年级上册的“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进行整合并重新编排;去掉原“认识时间”单元,降低了对一年级小学生认识时间的要求;将原一年级上册的“分类”单元移至本册并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等等。

(2)“数与代数”的内容与编排结构与实验教材的基本相同。

(3)“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和编排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前所述,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位置”单元提前到一年级上册,保留了其中的“上下、前后、作用”,作为准备性知识教学。同时对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和一年级下册“图形的组拼”单元进行整合,将认识立体图形及立体图形的拼组等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将认识平面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拼组安排在一年级下册;分散了教学的难点,体现了小学生数学学校的循序渐进原则。

(4)“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和编排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分类”单元的教学内容移到本册,与统计结合编排形成“分类与整理”单元,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

(5)“综合与实践”的编排有所调整。根据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和所学内容及实践经验,一年级的每册教材只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保留了一年级下册的“摆一摆,想一想”活动并

进行了修订,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6)仍然安排了“找规律”单元,体现了强调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供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训练,培养探索数学问题兴趣的内容与素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材分析

这样,本册教材就呈现了本套义务教育教材整体特点之一——内容丰富,机构宽阔,螺旋上升,发展空间。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2011)》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务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根据这一理念本套教材的设计注意下面几点。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以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关的

【篇五】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一年级下第六章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人教版数学

第六章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2节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64-65页。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发现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利用所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学具辅助、算式比较等方法,逐渐丰富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理解算理,得出算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材分析

三、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

考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四、专家建议

本课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内容,是在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计算教学因纯数字的教学会显得抽象且枯燥,教材中以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了解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实物操作,直观呈现算法过程,再通过语言表征,简化思维,理解算理。丰富学生对本课知识建构,同时为以后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基础。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分享

六、教学用具

教具:课件、小棒、计数器;学具:小棒、计数器。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数的组成

(1)出示53。

①这是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4表示( )个( ),个位上的()表示( )个( )。 ②如果用小棒你怎样摆出这个数?

③如果在计数器上,你怎样拨出这个数?

2.口算题

40+20 50+30 40+2 50+3

(二)发现信息,完整表达

1.师:(出示主题图)在写字课上,小林和小红两位小朋友也在谈论着完成的作业情况。

2.发现信息。

师:从图片中你发现什么信息?(师板书)

生:小林写了25个大字,还要写2个;小红写了20个。

3.教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生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生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4.尝试列式。

师:解决这些问题,怎样列式?

生说算式,教师板书出:

25+2= 25+20=

(三)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

1.自主探究,动手操作

师:25+2=?,你会计算吗?用你的学具摆一摆。

(1)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具验证。

(2)学生汇报过程。

预设——

① 小棒摆放。先摆出“25”,摆出2捆再摆出5根,再摆出2根表示加上2。 ② 计数器拨数。先拨出25,在增加2个,在个位上再拨出2个,最后是27个。

2.理解算理

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个位加个位,十位不变。

(四)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

1.自主探究,动手操作

师:25+20=?你会计算吗?用你的学具摆一摆。

(1)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具验证。

(2)学生汇报过程。

预设——

① 小棒摆放。先摆出“25”,摆出2捆再摆出5根,再摆出2捆表示加上20。 ② 计数器拨数。先拨出25,再增加20个,在十位上再拨出2个,最后是45个。

2.理解算理

小结:25+2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个位加个位,十位不变。

25+2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十位加十位,个位不变。

3.比较发现。

师:这两题中,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生: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十位加十位,个位不变。

(五)巩固应用

1.口算

2.看谁算得快

3.小猴摘苹果。

4.我来试试。

5+3= 2+6=

35+3= 2+46=

35+30= 20+46=

(六)全课总结

25+2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个位加个位,十位不变。 25+2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十位加十位,个位不变。

板书: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个位加个位,十位不变。 十位加十位,个位不变。

【篇六】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材分析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 (2)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在观察主题图时,学生对于第一个小朋友提出的“还剩多少元?”的问题感到很容易理解,很快列出算式35-2=,但对于第二个小朋友提出的“我有20元钱买一个娃娃还差多少钱?”的问题,一小部分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1)“还差多少元”说明什么钱比什么钱多?学生很快领悟:买东西需要的钱比身上带的钱多,(2)要求还差多少钱就是求什么?就是求35比20多多少.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35-20=。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直接把两道算式呈现在现实面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自己说说怎样算,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同桌交流。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说得也很到位:算35减2等于几,先从5根里面去掉2根,再把剩下的3根和3捆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算35减20等于几,先从3捆里去掉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一位数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