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生字词汇总 人教版八下生字词汇总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生字词汇总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新人教版):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列夫·托尔斯泰、再塑生命、雪(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新人教版)

1藤野先生

课题藤野先生执教:周晓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2、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过程与方法1、联系社会背景,来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方法。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3、赏析课文重点语句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原因。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2、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的。(2)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籍贯。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学生了解文章体裁

介绍时代背景这鲜红。(2)宛如:好像。(3)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进行研讨(4)遗民:①留下的在国外的人;②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5)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6)陌(mò)生:不熟悉。(7)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8)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9)匿名(nì):不具名或隐藏真名。(10)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相信。(11)杳(yǎo):远得不见踪影;无影无声。(12)瞥(piē)见:很快地看一下。(13)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14)喝(hè)彩:大声叫好。(15)决意:拿定主意,。(17)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

进行研讨2、(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2)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3)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4)与藤野先生相处写了他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认真负责、正直热情、严谨求实的精神。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5)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有38段):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第二部分(第4—36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弄清左边的这些问题和内容

板书设计相识前相识相处时相别后东京(离往、初到、在)仙台(回)北京见闻感受相识肖像声调深切怀念相处四件事例珍藏讲义悬挂照片相别神情话语多写文章

教学后记

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研习课文的第一部分1、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2、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3、“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这群人生活空虚、无聊,不是去逛上野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这儿不是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作者的栖身之所,因此决心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环境,而“到别的地方去看看”。这也就是作者要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第3段是过渡段,承上启下,由记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转到记叙在仙台的见闻和感受。第一部分内容看似与写藤野先生无关,实际上从侧面反映了鲁迅不愿与清国留学生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他离开了东京,前往仙台,这为与藤野先埋下了伏笔。请一学生朗读,同学们看书并考虑: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无非”、“实在”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

研习课文的主体部分明确:该部分可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第4、5段)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第二层(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并通过写藤野先生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第三层(24-31段)写匿名信和看电影,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第四层(32-35段)写作者离开仙台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在课后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划分第二部分的层次。

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次的内容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明确要点:1、因为“日暮里”中“日暮”会使作用自然想到“日暮途穷”之意,从而触发他对社会黑暗的忧愤之情,所以记得;“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而也记得。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2、“大概是物以希以贵罢。”“大概”有猜测、估计之意,表示似有此事,又不能完全肯定。它与句末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物以希为贵”从字面上看是仙台“还没有中国学生”,鲁迅当算第一个。但这不是受优待的根本原因。作者用“大概”一词诙谐而含蓄地猜测其根本原因大概是出于日本人民的善良心地和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之情。3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又隐约让人感受到弱国国民的辛酸,这是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反映。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为下文中要写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埋下了伏笔。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将作者在生活上的刻苦精神与东京“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4“居然睡安隐了。”“居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竟没有想到的意思。该词前面写的内容是说明这个客店的居住条件差,蚊虫多,晚上难以安睡,而作者采用了防护措施,竟出乎意料之外地睡得安稳,表达了作者以不好的生活环境并不在意,这种态度说明作者的生活上的刻苦精神,用“居然”一词,还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板书第一层次层意:写“我”到仙台途中的所见和在仙台受到的优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学生默读第4、5两段,思考下列问题: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大概”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

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的第二层次内容学生边复述课文内容,边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归纳,明确:1、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胡,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检朴的崇高品德。2、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2)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3)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直挚诚恳的工作精神。(4)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这四件事,(1)(2)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板书第二层次层意:记与藤野先生相识和相处中的几件事,赞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学生快速诵读课文的第6—23段,并思考下列问题;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作者着得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板书设计(1)外貌描写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2)动作体现人物特点(3)说话声调治学严谨(4)介绍解剖学历史生活俭朴(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

教学后记

教学流程(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三层次内容。1、写了“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既用写匿名信者的卑劣行为来反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又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的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发体现。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来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是这样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上述两件事,尤其是后一件事情是鲁迅决心离开仙台,弃医学文的根本原因。同时,也给下文写与藤野先生的惜别作了铺垫。板书第三层次层意:写作者离开仙台,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思想。学生结合文中有关注释,阅读课文的第24—31段,并思考下列问题:这一层次写了几件事?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又要离开仙台,并弃医学文?

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第四层次内容藤野先生听说“我”不学医,并要离开仙台,甚感“悲哀”、“凄然”,他“叹息”,并赠照题辞“惜别”,还希望“我”回赠照片,并常来信告诉他状况。这些记叙和描写将“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情生动具体地反映出来。先生对鲁迅这种毫无民族偏见的深情,鲁迅是终生难忘的。板书第四层次层意:写作者离开仙台时,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情。总结:课文第二部分(4—35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的意思,同学们可根据研习各个层次的内容及层意来进行归纳。学生阅读32—35段,考虑作者是怎样描写“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

研习课文的第三部分1、第36段,写“我”没有给藤野先生寄照片和通信的原因。2、第37段,写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以及对他的崇高评价。3、第38段,写把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化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如何化怀念为力量?4、“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似乎”表明并未真地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但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而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之情。总结:请同学们依据第三部分研习的内容归纳该部分的意思。板书第三部分的意思:深切怀念藤野先生,继续进行顽强战斗。指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深切怀念藤野先生的真挚情感。学生郎读36—38段,思考下列问题:这部分的三段,各写的是什么内容?怎样写的?说明了些什么?

布置作业11朗读这一中分,复习这一节课上研习的内容。郎读要求流畅而有感情。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36—38段),考虑这部分写了些什么内容,怎样写的,说明了什么问题。

布置作业21、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作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2、选读几段感情色彩浓烈的文字。

板书设计事情思想品质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对学生要求严格关心解剖实习为人热情诚恳了解女人裹脚可贵的求实精神

教学后记

2胡适《我的母亲》

课题《我的母亲》执教:周晓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身边事例的介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长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联系社会背景,来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方法。2、通过私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培养他们家庭责任感。

教学难点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教学挂图等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预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文绉绉(zhou1)绰号(chuo4)庶祖母(shu4)吹笙(sheng3)摹画(mo2)眼翳(yi4)舔去(tian3)侮辱(wu3)2.解释下列词语。责罚:处罚。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广漠:广大空旷。宽恕:宽容饶恕。质问:责问。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仁慈:仁爱慈善。’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1、学生查字典注音。2、学生查词典注释。

导入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学生通过了解作者,初步感知课文。学生按提示和要求默读:1.抓住关键句、段。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4.理清文章结构。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师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学习课文内容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提问: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1、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2、学生讨论交流。

探究活动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学生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小结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到亲情,激起了心灵的共鸣,使他们对关心家庭,关心父母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了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形成了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布置作业1.研讨与练习一。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早训、催上早学严厉重罚、舔病眼慈爱债主要债,不骂,不露怒色仁慈、温和受气,忍耐、悲哭气量大、性子好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质问刚气,不受人格侮辱

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旧课听写词语管束责罚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1、学生听写词语。2、听写后检查。

朗读体会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句中词语的含义。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1、朗读下面语句。2、联系上下文,体会句中词语的含义。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体会文章艺术效果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明确: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全凭它的平实。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提问: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1、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2、集中起来加以讨论。3、学生讨论交流。

比较欣赏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老师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又如:歌曲(付林)、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学生欣赏“诗中的母爱”

小结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到亲情,激起了心灵的共鸣,使他们对关心家庭,关心父母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了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形成了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教学后记

3我的第一本书

课题我的第一本书执教:周晓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教学难点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酷(ku4)似掺(chan1)脊(ji1)背枉(wang3)读2.解释下列词语。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凄惨:凄凉悲惨。奥秘:奥妙神秘。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酷似:极像。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

导人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诗歌、诗集等。学生了解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学生互相补充、评议。

学生自主阅读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一种感激之情。)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小结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周晓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教学难点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人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诗歌、诗集等。学生了解

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拓展训练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小结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周晓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能力目标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4.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5.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德育目标6.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作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导入新课: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以其不朽的著作赢得了世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对于他,我们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吗?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的,请你跟随作者的笔端,来解读托尔斯泰的那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学生交流资料:介绍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教师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所查资料并做简要概括交流资料1分钟5分钟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介绍列夫托尔斯泰: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出示目标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教师正音。Yǒuzhìdùngùxuānxī黝黑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利rúgāngàchìlàngòu侏儒尴尬炽热粗制滥造藏污纳垢hànhuángànmàoyín颔首低眉诚惶诚恐黯然失色广袤无垠sìliǔránquánjiázī酒肆一绺长髯鬈发两颊胡髭qióngmèizēngbǐngzèngzhòu穹顶蒙昧面目可憎屏住锃亮甲胄cànàngqiàocāo粲然意趣盎然刀鞘粗糙2、解释词语:(重点)气宇:气概,风度。禁锢:束缚,限制。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座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广袤无垠:广阔无边。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怀疑的。3、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1)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全文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1—5段主要写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2)文章为什么重点写他的眼睛?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作者在这里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的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做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研读与赏析: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请用课文原句说说课文的第一部分具体刻画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外貌特征?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正字正音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读课文提出要求读一读,写一写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圈点勾画,小组讨论,解决问题默读课文4分钟3分钟15分钟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须发特点:“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面部轮廓:“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面容表情:“忧郁面孔上笼罩消沉阴影,滞留着愚钝压抑”,“没有一点光彩可言”,“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穿戴方面:“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带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有什么不合适”;总之,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2、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试说说其作用。(此处可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语句,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描写鼻子:一直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3、读了这一部分,你认为托尔斯泰的相貌怎么样?托尔斯泰长相粗鄙,他多毛,浓胡须,身材矮小,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教师小结:课文的前四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作者生动的描述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作者对客人拜见情景的描写,又一次让我们全方位的了解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的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同时,这一段也是过渡段。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完成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引导并纠正小结布置作业讨论交流15分钟1分钟1分钟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复习提问:1、给下列生字注音或写字黝黑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侏儒尴尬炽热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颔首低眉诚惶诚恐黯然失色广袤无垠酒肆一绺长髯鬈发两颊胡髭穹顶蒙昧面目可憎屏住锃亮甲胄粲然意趣盎然刀鞘粗糙2、解释下列词语:气宇:气概,风度。禁锢:束缚,限制。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座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检查提问读、写5分钟4分钟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广袤无垠:广阔无边。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怀疑的。出示目标: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感知了课文内容,学习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描绘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的。研读与赏析: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其他学生听读并思考:3、课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写托尔斯泰眼睛里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感情,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眼睛里透出丰富的感情;“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3、在写法上,与写外貌时是否相同?为什么?(研讨与练习一)相同点使比喻夸张联袂运用;不同点是前者多用抑笔,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两个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后者高度赞美,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的艺术效果。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揣摩品味语言3、托尔斯泰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高尔基的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恰当的、很好的道出了托尔斯泰那导入新课指名学生读课文提出问题读、听课文并思考思考15分钟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的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拓展延伸:研讨与练习四参考答案要点不矛盾。“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而“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的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定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依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学生质疑布置作业:1、有计划的阅读代表托尔斯泰艺术高峰的三部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进一步了解这位文学泰斗的风采。2、完成课后读一读,写一写3、查阅有关资料,试写一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引导学生思考布置作业讨论交流学生质疑15分钟5分钟1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5.再塑生命

课题再塑生命执教:周晓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过程与方法运用阅读加品味重点语句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搓捻(cuo1nian3)繁衍(yan3)迁徙(xi3)觅食(mi)惭愧(kui4)譬如(pi4)栖息(qi1)小憩(qi4)遨游(ao2)花团锦簇(cu4)冥思遐想(xia2)2.解释下列词语。企盼:盼望。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迁徙:迁移。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期期艾艾:形容口吃。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

导入同学们,你们看了以后,对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革命斗争中致残以后,又能写出鼓舞了数代人的名著而感慨不已。你们是否知道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伦·凯勒。‘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海伦·凯勒的风貌,投影显示作者事迹简介。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00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1904年荣誉毕业。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又译<我生活的故事))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学生了解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这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写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学生自主讨论

学生自主阅读围绕下面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3.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4.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学生默读课文,讨论交流。明确:第l题,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海伦·凯勒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她站在台阶上等待。后来,“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第2题,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第3题,莎莉文老师把我带到大自然中,运用我的触觉、嗅觉,以及学到的词汇,让我在头脑中形成特有的形象。有一次,莎莉文老师让我坐在树上等候她回去取午餐,突然天气变化,暴风雨来临,在最危急的时刻,老师来了,扶我下来。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大自然不总是对人微笑,给人仁慈。第4题,莎莉文老师用的是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和对各种不同事物的对比,使海伦从中去感受。如:“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这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五、朗读训练课文第二部分写得非常优美,简直是一首散文诗,充分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敢于体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教师可让学生朗读、点读,甚至有选择地背诵。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朗读训练课文第二部分写得非常优美,简直是一首散文诗,充分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敢于体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学生朗读

小结本文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

课题5.再塑生命

教学流程(第二、三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阅读围绕下面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3.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4.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学生默读课文,讨论交流。明确:第l题,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海伦·凯勒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她站在台阶上等待。后来,“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第2题,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第3题,莎莉文老师把我带到大自然中,运用我的触觉、嗅觉,以及学到的词汇,让我在头脑中形成特有的形象。有一次,莎莉文老师让我坐在树上等候她回去取午餐,突然天气变化,暴风雨来临,在最危急的时刻,老师来了,扶我下来。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大自然不总是对人微笑,给人仁慈。第4题,莎莉文老师用的是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和对各种不同事物的对比,使海伦从中去感受。如:“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这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五、朗读训练课文第二部分写得非常优美,简直是一首散文诗,充分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敢于体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教师可让学生朗读、点读,甚至有选择地背诵。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朗读训练课文第二部分写得非常优美,简直是一首散文诗,充分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敢于体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学生朗读

小结本文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

6雪

授课时间:___月___日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的寓意。

(二)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三)情感价值目标

领会作者在对南北不同雪景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从而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和揣摩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情感及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学法指导: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qing4)忙碌(lu4)脂粉奁(Iian2)灼灼(zhuo2)嘻笑(xi1)褪尽(tui4)

朔方(shuo4)凛冽(lin3lie4)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见识广博。凛冽:刺骨的寒冷。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消释:消溶。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氛围。本文文字精辟,蕴含丰富,需要细细品读。

教师借助多媒体电脑,演示江南的雪,北国的雪,让学生感受漫天..,《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描写充满生机的江南柔雪。

第二层(第二至第三自然段),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

提问: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江南雪景水彩画。作者从四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一是以暖国的雨和“单调”来反衬雪花的“灿烂”。

二是直接写雪的质地、颜色,“滋润美艳”,犹如充满青春的壮健少女的皮肤。

三是以雪野中的花草,特别细写了花的不同种类、多样形状和各种颜色,衬托雪的美丽。在数九寒天,作者用花的血红、深黄、自中隐青和草的冷绿,映衬雪的洁白,使柔雪显得更为明艳。

四是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这一“飞”一“闹”煞时使整个雪野活跃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使读者看见烂漫的冬花,而且仿佛听到吟唱的春虫,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

提问: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为了进一步扩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儿童塑雪罗汉的水墨画,通过“呵”、”偷”、“访问”、·t拍手”、“点头”、“嘻笑”这些充满活力的词,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动作与神情,反映了他们天真活泼、纯洁的心灵,真切、传种、热闹、有趣。雪罗了人的生命。然而孩子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罗汉,由于寒夜的袭击,终于褪尽了胭脂,“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这里,通过雪罗汉被淡忘、消释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与苦闷的心情,喊出了对黑暗现实的抗议。

六、小结

第一部分作者满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回忆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虽是回忆,却是展望。虽是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在苦寂中,作者回忆儿时的生活。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天,写儿童不怕严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殷切期待与热烈呼唤。行文虽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却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朗读课文。

听写词语:博识、消释、褪尽、凛冽、嘻笑、朔方。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第4至6段,思考:这部分可分为哪两个层次?

明确:

第二部分可概括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四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磅礴气势。

第二层(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精神。

提问: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法来描绘朔方飞雪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四自然段与上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江南和朔方冬景的不同特点,而且使文章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产生了内在联系。第四自然段开头用“但是”这个转折词巧妙地转到对朔方飞雪的描写,并表明朔方的飞雪和滋润美艳的江南柔雪截然不同。“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而且和它们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在这里作者不仅如实地反映了朔方严冬的景象,而且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恶劣的环境下,朔方飞雪并不安于孤独凄凉的境遇,因此“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里作者以炽烈的感情,豪放的语言,刚劲的笔力,描绘朔方飞雪磅礴的气势,我们从朔方飞雪冲破酷寒的压迫,自由驰骋于太空的壮举,自然联想到当时作者及进步人士所作的种种不屈斗争,作者借朔方飞雪奋飞的情景,抒发他那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

提问: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最后两段,作者从雪与雨的关系上,进一步深化朔方飞雪蓬勃奋飞的意境,与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文章第二部分作者虽流露孤军奋战的心绪与深受黑暗的重压之感,但主导思想是积极的、战斗的。

三、理解语句含义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1题,这里以“暖国的雨”的单调衬托了江南雪花的娇艳明媚,同时对“暖国的雨”提出问题,又为后文写朔方飞雪埋下伏笔,反衬出朔方的雨被凝成雪的不幸。

第2题,作者赞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它蕴含着“青春的消息”,它如同那“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不仅说明了江南雪花的特点,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念与喜爱的感情。

第3题,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飞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这个结尾耐人寻味。

四、学习文章写法

引导学生谈自己读了这

本文是一①景物描写由点及面,由静到动,逐渐展开。②强烈的对比手法,使记忆中的江南雪野生气勃勃的景象衬托出空旷寂寞、荒凉寒冷的现实的北方雪野。

五、拓展训练

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二段文字描述出来。没有见过雪的同学可以写想像作文。

学生完成之后,互相交流,教师加以评价。

六、小结

是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

教学后记:

07《雷电颂》

课题雷电颂执教:周晓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在我的想象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么,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的屈原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激发学生情趣,引入新课。

整体感悟1、请同学们讲述你们查找资料后所了解的屈原、郭沫若及《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大致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明确: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郭沫若,进步文化界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既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

【篇二】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生字词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后生字词拼音及解释(完整版)

八年级下册生字词注音及解释

第一单元

1、《滕野先生》

绯红(fēi hng):鲜红 标致(biāo zhì):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不逊(bù shùn):无礼。逊,谦逊 诘责(ji z):无礼。逊,谦逊 落第(lu d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托辞(tuō cí):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油光可鉴(yu guāng kě jiàn):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深恶痛疾(shēn wù tng jí):厌恶、痛恨到极点。 抑扬顿挫(yì yáng dùn cu):﹤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2、《我的母亲》

翳(yì):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责罚(z fá):处罚。 气量(qì liàng):胸怀,度量。质问(zhì wn):根据事实提出疑问;责问 广漠(guǎng m):广大空旷。 宽恕(kuān shù):宽容饶恕。 管束(guǎn shù):遏制自由行动或言论;约束,使不越轨。文绉绉(wn zhōu 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3、《我的第一本书》

幽默(yōu m):言谈、举止有趣而意味深长。 凄惨(qī cǎn):凄凉悲惨。 奥秘(ào mì):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翻来覆去(fān lái fù q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4、《列夫托尔斯泰》

黝黑(yǒu hēi):黑;黑暗。 滞留(zhì liú):停留不动。 愚钝(yú dùn):愚笨,不伶俐。

器宇(qì yǔ):气概,风度。 禁锢(jìn gù):束缚,限制。 轩昂(xuān áng):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xī lì):﹤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侏儒(zhū rú):身体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jiǔ sì):﹤书﹥酒馆。 尴尬(gān gà):﹤神色、态度﹥不自然。 藏污纳垢(cáng wū nà gu):比喻包容坏人坏事。粗制滥造(cū zhì làn zào):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郁郁寡欢(yù yù guǎ huān):心理苦闷。 黯然失色(àn rán shī s):面容和眼神阴暗下来。 鹤立鸡群(h lì jī qún):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zhng jīn wēi zu):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hàn shǒu dī mi):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有加:又加深了一层。

诚惶诚恐(chng huáng chng kǒng):惶恐不安。 无可置疑(wú kě zhì yí):不能怀疑。 广袤无垠(guǎng mào wú yín):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5、《再塑生命》

搓捻(cuō niǎn):用手指揉搓。 企盼(qǐ pàn):盼望。 繁衍(fán 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qiān xǐ):迁移。 觅食(mì shí):寻找食物。 油然而生(yu rán r shēng):形容思想感情自

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huā tuán jǐn cù):鲜花围成团,锦绣聚成堆。形容色彩缤纷、灿烂绚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měi bù shng shōu):形容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接受不完。

繁花似锦(fán huā sì jǐn):无数盛开的花朵像美丽多彩的锦缎。

风云突变(fēng yún tū biàn):风云忽然发生了变化,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

不可名状(bù kě míng zhuàng):不能够用语言形容。落英缤纷(lu yīng bīn fēn):落花纷繁的样子。 冥思遐想(mí sī xiá xiǎng):漫无边际地深思想像。 期期艾艾(qī ài):形容口吃。 第二单元

6、《雪》

博识(b shí):学识丰富。 美艳(měi yàn):美好艳丽的样子。 消释(xiāo shì):﹤书﹥消融;溶化。 褪尽(tuì jìn):颜色退没了。 凛冽(lǐn li):刺骨地寒冷。 升腾(shēng tng):﹤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脂粉奁(zhī fěn lián):装胭脂和香粉的盒子,化妆盒的古代称谓。奁:盒子

7、《雷电颂》

睥睨(pì 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污秽(wū huì):不干净﹤的东西﹥。

犀利(xī lì):(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迸射(bng sh):向外溅出或四散喷射。

播弄(bō nng):摆布。 雷霆(li ting):雷暴;霹雳。 虐待(nǜe dài):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拖泥带水(tuō ní dài shuǐ):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9、《海燕》

苍茫(cāng máng):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胆怯(dǎn qi):胆小;畏缩。

翡翠(fěi cuì):一种矿物。绿色、蓝绿色或白色中带绿色斑纹.有玻璃光泽,可做装饰品。

精灵(jīng ling):①鬼怪。②﹤方﹥机警聪明;机灵,聪灵。

蜿蜒(wān yán):①蛇类爬行的样子。②﹤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

10、《组歌》(节选)

执拗(zhí niù):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馈赠(kuì zng):﹤赠送礼品﹥。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真谛(zhēn dì):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cuǐ 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xiāng qiàn):把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内。 酷肖(kù xiào):酷似。 长吁短叹(cháng xū duǎn tàn):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海誓山盟(hǎi shì shān mng):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千山万壑(qiān shān wàn h):山峦连绵.高低重叠。盛气凌人(shng qì líng rn):傲慢的气势逼人。 第三单元

11、《敬畏自然》

蓬蒿(png hāo):飞蓬和蒿子,借指野草。 咫尺(zhǐ chǐ):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láng jí):乱七八

糟,杂乱不堪。 呐喊(nà hǎn):大声喊叫助威。自不量力(zì bù liàng lì):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相形见绌(xiāng xíng jiàn chù):相比之下,显出不足。

精巧绝伦(jīng qiǎo ju lún):精细巧妙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

美味佳肴(měi wi jiā yáo):味道鲜美的食品。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萧瑟(xiāo s):形容冷落、凄凉。 和煦(h xù):温暖。 吞噬(tūn shì):吞食;并吞。 干涸(gān h):﹤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裸露(luǒ lu):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滩(gē bì tān):指地面几乎被粗沙、砾石所覆盖,植物稀少的荒漠地带。

沧海桑田(cāng hǎi sāng tián):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13、《旅鼠之谜》

媲美(pì měi):美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挑衅(tiǎo xìn):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鼠目寸光(shǔ mù cùn guāng):比喻眼光短,见识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辅,帮助,辅助。 绞尽脑汁﹡(zhi):绞,挤压。形容费尽心机,苦思积虑。

14、《大雁归来》

缄默(jiān m):闭口不说话。 狩猎(shu li):打猎。 凋零(diāo líng):草木凋谢零落。 滑翔(huá xiáng):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目空一切(mù kōng yī qi):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15、《喂――出来》

哂笑(shěn xiào):讥笑。 牟取(mu qǔ):非法谋取利益。 黑咕隆咚(hēi gū lng dōng):形容很黑暗。 拍板(pāi bǎn): ①打拍板。②商行拍卖货物,为表示成交而拍打木板。③比喻主事人做出决定。 颤颤巍巍(chàn chàn wēi wēi):抖动摇晃﹤多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莫衷一是(m zhōng yī shì):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胸有成竹(xiōng yǒu chng zhú):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也说成竹在胸。

不容置疑(bù rng zhì yí):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慷慨大方(kāng kǎi dà fāng):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

一视同仁(yī shì tong rn):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任劳任怨(rn láo rn yuàn):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众目睽睽(kuí):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理很坦然。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形容非常深,也比喻不易捉摸。

第四单元

16、《云南的歌会》

蹲踞(dūn jù):蹲或坐。 酬和(chu h):用诗词应答。 熹微(xī wēi):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 譬喻(pì yù):比如。 淳朴(chún pǔ):诚实朴素。 悠游自在(yōu yu zì zài):悠闲自在。 引经据典(yǐn jīng jù diǎn):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即物起兴(jí wù qǐ xìng):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龙吟凤哕(lng yín fng huì):龙在吟啸,凤在鸣叫。哕,鸟鸣声。

17、《端午的鸭蛋》

腌(yān):把鱼肉蛋蔬菜果品等加上盐、醋、糖、酱等。 门楣(mn mi):门框上的横木。

苋(xiàn)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细长,叶子椭圆形,有长柄,暗紫色或绿色,花绿白色,种子黑色,茎和叶可以吃,是常见蔬菜。 籍贯(jí guàn):原籍,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庙(chng huáng miào):古代供奉护城、主管城的神的庙宇。

肃然起敬(sù rán qǐ jìng):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

囊萤映雪(náng yíng yìng xuě):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yìn﹥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来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囊萤,用口袋装萤火虫。映雪,用雪的反光。

18、《吆喝》

囿(yu):局限,拘泥。 钹(b):打击乐器。 招徕(zhāo lái):招揽。 铁铉(tiě xuàn):一种铁器,形似“U”型 合辙押韵(h zh yā yùn):形容非常押韵。饽饽(bō bō):馒头或其他面食,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秫秸秆(shú jiē gǎn):去掉穗的高粱杆。

油嘴滑舌(yu zuǐ huá sh):形容说话油滑,耍嘴皮子。

随机应变(suí jī yìng biàn):随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19、《春酒》

家醅(pēi):自家酿的酒。醅,这时泛指酒。 顾名思义(gù míng sī yì):观其名称就可推想其含义。 一马当先(yī mǎ dāng xiān):形容领先、带头。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20、《俗世奇人》

怵(chù):惧怕 抠(kōu):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从里面往外挖。

逢场作戏(fng chǎng zu xì):原指旧时走江湖的艺人遇到适合的场合就表演。后指遇到机会,偶尔凑凑热闹 八面玲珑(bā miàn líng long):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看风使舵(kàn fēng shǐ du):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左右逢源(zuǒ yu fng yuán):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孤陋寡闻(gū lu guǎ wn):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人情练达(rn qíng liàn dá):指通晓待人处事的经验。

【篇三】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生字词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词_拼音__解释

西藏八宿县中学

第一课藤野先生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生字词汇总 人教版八下生字词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