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小青蛙学案 小青蛙学唱歌

小学作文 zuowen 3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小青蛙学案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金波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词汇。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学习主动关心别人,营造温馨、友善的人际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爱的理解。

3、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情感体验法;说学法;文本扩展法;

学法:合作式学习;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在诵读中体会文章主旨。

2、联系自身经历、见闻,加深对爱的理解,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影子”的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是听着童话故事,慢慢长大的,你都知道哪些童话故事?

(同学谈)

2、《丑小鸭》、《青蛙王子》、《白雪公主》——曾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美丽的童话,那汩汩流淌着的爱的清泉,伴我们渡过了幸福的童年,今天让我们再次步入童话的殿堂,在关爱的氛围中结识新的伙伴——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板书课题)(多媒体)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前同学们已预习了这

1、课文讲了什么故事?简单的概括故事的情节发展。(多媒体)

(学生回答,教师肯定并补充)

2、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故事中盲孩子的心情发生了那些变化?在书上用横线标出有关语句)(多媒体)

(勾画完后请互相对照,看看彼此勾画的内容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内容是否应该勾画,为什么)

学生对照交流

请你们把勾画的句子诵读一下,注意体会他的感情变化。

明确:

1、(1)盲孩子在他的影子和萤火虫的帮助下,看见了世界,看见了光明;影子同时也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

(2)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给盲孩子带来快乐,带来温暖——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爱使盲孩子得到光明。

2、开始“他的日子很寂寞。”接着“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当他看到萤火虫时,感叹说:“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有这样快乐过。”当他的眼睛复明之后,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

四、思考讨论(同学们朗读的很好。也已经把握了故事的情节发展和盲孩子的心情变化。下面我探讨几个问题)

1、盲孩子得到了来自周围那些事物的关爱?(多媒体)

(影子、灯、萤火虫、太阳、月亮……等)

2、盲孩子在恢复视力前后,作者的写作觉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多媒体)

(从听觉转换到视觉,着重写色彩)

3、他的心情由寂寞到快乐,再到惊喜,是什么使盲孩子的心情发生了变化?(多媒体)

(抽生答,教师作肯定并予以补充)

(是影子的陪伴以及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爱使他快乐、得到光明(爱与被爱)。)

五、人物形象探讨

故事中出现了三个人物:盲孩子、影子和萤火虫。你最喜欢那一个?请说明理由。(学生探讨回答,教师肯定后补充)(多媒体)

盲孩子——珍惜友谊、坚强勇敢、热爱生活

影子——善良纯洁、忠诚守信、不畏挫折

萤火虫——心地善良、助人为乐

六、关于主题

关于课文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下面两种说法(课后练习一),你能同意吗?你还有别的看法吗?简要说说理由。(多媒体)

第一种,我们应该关爱弱者,且贴近童话的整体内容。

第二种,爱是相互的,关爱他人也就是关爱自己。

(学生可从多方面、多角度畅谈自己新的认识。)

七、精读选段,品味文章的美

本文是一(1)由于主人公是一个盲人,只能凭借他的听觉来感受环境。所以作者多从听觉描写盲孩子感受到的自然美:“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

(2)当盲孩子渐渐恢复视觉时,着重写了视觉和色彩:“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一会儿闪着幽蓝的光,一会儿又闪着翠绿的光”。

八、文本拓展,提高能力

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主题,构成了这没有双腿,却可以走出一条顽强不屈的路;没有双耳,却能听见世间的天籁;没有双眼,却能看见世间的光明。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呢?

如:抗洪抢险中战士和百姓的鱼水深情是一种爱;防治“非典”中白衣天使无私的奉献是一种爱;保护地球,保护绿色大自然,这是一种爱;捐助失学儿童,重返学习乐园,这也是一种爱。

我们的身边,爱无处不在。

学了本课之后,同学们也许对爱开始了思考或有了新的思索。我有这样一些感悟提出来与大家共勉:(多媒体)

九、课堂小结:(多媒体)

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它塑造了盲孩子的形象,营造了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在感受作品意境美、语言美、立意美的同时,体会文章“爱”的主题的同时,让我们伸出有爱之手,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爱充满人间!让这种美在我们心中永驻!

十、布置作业(多媒体)

爱写作的你,可以创设一个曲折情节,用美的语言,以人间最美的情感为话题完成一篇小练笔。

牟飞

【篇二】小青蛙学案

读后感——材料在文中的使用(人教版高一必修作文教案)

教学目的

掌握读后感的写法:材料在议论文中的使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展示学生的三段读后感开头,讨论得失。然后引出话题。

《小兔学游泳》读后感

请看三个开头

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全面发展”的路线。原因很简单,这些人受到太多来自社会的压力。因此,想通过学习各种技能脱颖而出。但结果大多数是半途而废,成为人云亦云的无业游民。人们应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大部分的社会精英都是专注于一项事业,从而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相信每个人都读过《兔子学游泳》,小兔子和其他的动物为了增加自己的生存能力,都在学习新的技能。有的技能小兔子学不会,但有的技能学的很快。而一些动物评论家对这件事也有不同的看法。

3、大自然中,造物主把兔子塑造成一个身手敏捷、奔跑迅速的动物,在陆地上,兔子充满了活力,但在水中,兔子就无用武之地了。所以兔子学游泳只是天方夜谭。他放弃自己的优势,去学一样不适合自己的生存技能,在所有人看来就是一个玩笑。这类似于乌龟向老鹰学习飞翔,最终的下场可想而知。(引述中有分析)

所以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放弃自己的优势而去学习自己的弱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应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才能超越自己。(观点)——(徐新)

一、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先定中心论点,后引述材料,引述材料要剔除原材料中,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做到要言不烦,中心明确

1、引述材料要简洁,概括;

要使材料引述简洁、概括,必须根据观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所谓定向叙述,既是要分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进行叙述,

如《小马过河》一则材料: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

提炼的论点是:遇到问题要想一想。

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要素:

(1)老牛和松鼠不同的答案,

(2)结果小马过去了(成功),

(3)遇到问题要想一想。

如果提炼的论点是:教育孩子应讲究方法。

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要素:

(1)小马向妈妈提出的问题

(2)妈妈不是简单的告诉小马应该如何做,而是让他想想

(3)结果小马过去了(成功)。

2、亮出的观点要鲜明有力;

要使亮出的观点鲜明有力,就必须明确表示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拥护什么,应该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忌语言闪闪烁烁,模棱两可

3、材料和观点之间有机过渡,有点分析

要避免材料和观点之间出现”两张皮”现象,就必须对原材料作一点分析,它的好处是:

①告诉读者,我的立论是有根据的,使立论站住脚跟;

②对材料的分析是围绕立论进行的,这样,就为进一步论证作了必要的准备。当然,对材料的分析要力求简洁,一二句话即可。

试题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

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写议论文,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90%来自汗水。加油!”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1、论点:从教育者角度——因材施教,发展特长

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动物管理局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引述)

显然,动物管理局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其做法是错的。他们忽略了小兔子和小松鼠的特性。一味的讲求全面发展,而不顾各自的特性,必然走向失败。(分析)

它启示人们,教育应因材施教,发展特长(观点)

2、教练野鸭的角度——认识到主观努力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认清努力者的自身条件,盲目努力是不可取的。

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松鼠等。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90%来自汗水。”(引述)

读过这个材料,每个读者都会为教练的思维感到可笑。他以为两条腿的能游,四条腿的就一定能游。而且,只要主观努力,就一定成功。这显然是错误的。其一,他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其二,它认识到主观努力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认清努力者的自身条件。正因如此,兔子再努力,也学不会游泳。(分析)

这就告诉我们:要认清自身条件,盲目努力是不可取的。(观点)

1、提炼论点是:遇到问题要想一想。

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要素:

(1)老牛和松鼠不同的答案

(2)结果小马过去了(成功)

(3)遇到问题要多想一想(体现定向性)

《小马过河》是个耳熟能详的寓言,小马要过河,面对牛伯伯和松鼠的不同答案,他找到妈妈,妈妈的引导让他想清楚了。他终于靠自己的思索判断。成功的过了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到问题要多想一想

2、提炼的论点是:教育孩子应讲究方法。

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要素:

(1)小马向妈妈提出的问题

(2)妈妈不是简单的告诉小马应该如何做,而是让他想想(体现定向性)

(3)结果小马过去了(成功)

《小马过河》是个耳熟能详的寓言,面对小马的疑问,妈妈不是简单的告诉小马应该如何做,而是让他想想。小马终于靠自己的思索判断。成功的过了河。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教育孩子不要用简单或粗暴的方法,应像小马妈妈那样,循循善诱、讲究方法

引述材料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照搬法

此法适用于短小的供料,引用时可一字不易地抄录如: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是,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这是1997年高考作文试题,材料非常简洁明了,引述材料可用照搬法,一次性照搬两则形成对比,或一次照搬一则分而用之亦可

2、概述法‘

供料的

1987年6月,A县举行小学生游泳比赛,育民小学取得了团体冠军。

1986年初,育民小学一位老师提出建议:”我们这里河湖港汊很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为校内学生举办游泳训练班”。

1986年4月,育民小学校务会议同意了这一建议,并决定请一位教练进行理论指导。

1986年4月中旬,育民小学听到一些家长的反映。有的家长说:”举办游泳训练班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有的家长说:”我们的孩子从小在水里泡大的,还要训练什么?”。

1986年5月初,育民小学校长在家长会上说:”我们举办游泳训练班有两个目的:一是增强学生体质,一是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近年来,我国游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一些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在一些国际比赛中拿了不少金牌,但和世界游泳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至于说在水里泡大的孩子不需要专门训练,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水里泡大的孩子要成为游泳健儿,也必须有理论指导和严格训练”。

1986年5月,在取得家长同意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正式开办,经过科学训练,学生游泳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结合以上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

育民小学在A县游泳赛中一举夺得团体冠军,为什么呢?经过了解,原来该校办了一个游泳训练班,在一位教练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了严格的科学训练,这才夺冠的

运用概述法,一是扼要的概括要覆盖材料的内容,二是行文要跟中心论点同向。

3、裁缝法

供料的

阅读下面材料,以《更心爱的》为题,写一”这是谁干的好事?”,华盛顿心里有点紧张,但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带着羞惭的神色说:”爸爸,这是我干的”,父亲问道:”砍掉我的樱桃树,你不知道我要揍你吗?”华盛顿回答说:”可我告诉你的是一个事实呀!”父亲听后,不但没有惩罚华盛顿,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用裁缝法引述,请看:

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但他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承认了,结果父亲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这样引述材料,其

读下面材料,完成文后命题

达芬奇(公元1452-1519)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位卓越的画家他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不是先教他创作什么作品,而是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几天老师见到他有些不耐烦了,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一千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比方说,把头抬高一点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点去看,这个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地表现出来,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佛罗基奥还说:反复地练习画蛋,就是严格地训练眼睛细致地观察形象,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做到手眼一致,不论画什么就都能得心应手了后来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成为一代宗师

1、开头是如何引述材料的:

这是1980年高考作文的供料《画蛋》,要求考生据此写一他的目的是严格训练学生的细致观察与准确描绘形象的能力。这正是佛罗基奥的”有方”。正是由于这有方,才使芬奇得以日后功成

这位考生引述材料的名师出高徒,其一是师之教有方,其二是徒之学不怠。上面的引文围绕”师之教有方”引述材料,要言不烦,中心突出。引述材料要达到简洁的标准,必须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准确理解材料的内涵,善于捕捉其中的关键句子和重点词语;并具备较强的遣词造句的能力,能够灵活地将句群变成复句、复句变成单句,用简单的形式表达复杂的内容,做到以简驭繁,以少总多

王桂平

【篇三】小青蛙学案

《小青蛙》教学设计

《小青蛙》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选自一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接力出版社。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快乐为指导,我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设计,使教学充满了童趣,并采用“猜谜语”情境教学形式,师生共同演青蛙角色,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积极的参与各种不同的层次,发展学生地自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同时创设宽松愉悦课堂气氛,使学生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并和谐的发展。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用轻松,活泼的感情演唱《小青蛙》并对学生

进行保护有益动物的教育,增强学生保护生态意识。 2、 通过学习表演《小青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

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ХХ Х │的节奏。

2、要求学生唱准节奏,并教育学生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听音乐跟老师拍手走进教室。

2、 以唱歌的方式跟老师问好。

3、发声练习: 1=C 2 1 2 3 4∣ 5— ∣ 5 5∣ 5—‖ 4

(师)小猫 怎样 叫(生)喵喵喵 (miao)

火车 怎样 叫 呜呜 呜(U)

4、节奏练习:

师:下面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读节奏。

2 ×× ××∣ ×× ×∣ ×× ××∣ ×—‖ 4

[边走边拍手,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同时能活跃课堂气氛。练声:要求发声自然整齐的开始结束,练唱时应轻声,不叫喊。

二拍子击拍练习:第一拍拍手,表示强;第二拍两手交叉拍肩,表示弱。我这样做是给学生感受音乐的强弱规律]

二、新歌教学:

小青蛙学案

1、 谈话引题:下面小朋友猜一猜一个谜语。

水边有个歌唱家,一天到到晚呱呱呱; 身上披着花绿衣,伸出舌头把虫抓。

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指名说出谜底(青蛙)

师:对,这个谜底是青蛙,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青蛙的一手歌,这首歌曲很好听,小朋友想不想听?下面听录音。 2、 放录音《小青蛙》

3、 师示范唱《小青蛙》(老师边唱边表演)

4、 学唱歌曲:

(1) 跟老师按节奏读歌词,边说歌词边做动作。 (2) 老师和学生一起学旋律。

(3) 老师示范唱歌词。

(4) 学生随琴声哼唱一遍歌词。小青蛙学案

(5) 轻声唱一遍歌曲。

5、 有表情演唱歌曲。

学生可以在座位旁边的空地上,边唱边自由表演,老师进行指导学生。

6、 分组表演,戴上头饰。

(让学生自由发挥青蛙所有动作,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与热情,并且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过来,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部分。

1、 有戏:“击鼓传花”

老师敲击一定节奏,让学生按座位顺序传花,当声音停,花落在谁的手中谁就上台演唱《小青蛙》

2复习歌曲《小青蛙》教育学生要像青蛙那样爱劳动,小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大家要保护它,保护这些有益的动物。

2、 听音乐做青蛙跳动作走出教室。

[教学流程与点评]

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起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内驱力。

教学流程图是:

学习活动——学生体验——学生表演——游戏。

各种环节都是在孩子浓厚的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的,使学生感到学中有乐,乐于求学。由此可见,要上一堂学生喜欢的课,必须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真切的体验中去探求,在情感的共鸣去演泽。循序渐进,自然会水到渠成,学生对表演有兴趣,就会成为学习的快乐,这样就为小学阶段音乐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四】小青蛙学案

小青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共1学时

1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正确、规范地书写课后的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初步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给基本字加偏旁组成新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是有益的动物,我们应该保护它。

2学情分析

《小青蛙》这篇韵文,通过简短的语言告诉我们青蛙保护禾苗及我们应该保护青蛙。本课内容简单,易于理解,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整个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充满童趣、民主和谐的课堂中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学会学习,培养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3重点难点

1.认写生字。

2.初步感知由基本字加偏旁组成新字的构字规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禾苗 一、熟字入手,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青”,扩词。小青蛙学案

2.板书:小青蛙。小青蛙学案

3.学生反馈。教师指导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并圈出生字。

2.教师范读,学生默读。

3.同桌互读生字。

4.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其他学生评议。

5.开火车读生字。

6.结合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认读。

7.教师把生字卡“清”、“晴”、“睛”、“情”、“请”贴到黑板上,请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的发现,在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

8.幻灯出示各种与字有关的图片,体会这些字各自表达的意思并记住这些字。

9.出示儿歌,巩固记忆。

10.游戏(1)谁是神枪手;(2)送字宝宝回家。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导学生勾词语:天气晴、大眼睛、吃害虫、好事情、小青蛙,并通过提问让学生初步感知两种基本的短语形式。如:天气怎么样呢?怎样的眼睛呢?

3.教师引读课文。教师读“清清河水”,学生接“天气晴”。

4.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直到读熟。

5.指名读,大家评议。

四、拓展训练

1.小组讨论:怎样保护青蛙?

2.收集各组意见,教师小结。

3.请学生说说自己查找资料的情况,指名谈谈你还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有益的动物,它们能帮我们做什么。

4.根据学生讨论回答的情况,教师小结。重点讲不能吃青蛙,并鼓励学生保护有益的动物。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学生写字,教师巡回辅导

【篇五】小青蛙学案

《小青蛙》的教学设计

根据教师教画的青蛙画出不同的动作。 过程:1、话题:青蛙。

2、学画青蛙。

3、你想画青蛙在干什么?

画出不同动态的青蛙。

4、只用绿色,能画出青蛙吗?

使用同类色绿色画出整幅画,衣服用不同的颜色。

5、在背景上添加荷叶,装饰色块。

后记:今天的把每个同学的画的局部放大了展示出来,仔细口味一下,还真有些大师风范呢。

【篇六】小青蛙学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青蛙》导学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青蛙》导学案设计

【篇七】小青蛙学案

青蛙导学案

导 学 案

【篇八】小青蛙学案

《小青蛙》教学设计

《小青蛙》

设计说明:

《小青蛙》是一首儿歌形式的字族文识字,读起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儿歌讲述了青蛙的外形和本领,号召大家要爱护小青蛙。课文中的“清、情、请、晴、睛”都是由共同的母体字“青”作声旁的形声字,充分展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同时体现了汉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清、晴”等12个生字和病字旁1个偏旁;会写“青、清”等7个字和横折提1个笔画。

2.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正确朗读儿歌。

教学重点:

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课前准备:

1.(1)课文相关图片。(2)辅助课件。(教师)

2.制作本课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激趣。

课件出示:“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青蛙)

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小青蛙。(板书:小青蛙)

3.课件出示漂亮的小青蛙。

导学:同学们想和小青蛙交朋友吗?那就和它打个招呼吧!(学生齐读课题)

4.说说你对青蛙有哪些了解。

5.青蛙穿着绿衣裳,你知道它的名字中哪个字表示的是绿色的意思吗?(青)小青蛙学案

6.导入: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看,小青蛙还为咱们带来一首儿歌呢!(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有趣的谜语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学生与小青蛙的距离,既让学生感到新奇,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为整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读文识字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生字的读音。

2.导学:多有趣呀!你们想读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那该怎么办呢?(查字典、问老师、问同桌、借助拼音)读完后,请你们把圈画出的生字、词读三遍。

3.检查读文。教师相机正音。

(二)随文识字。

★学习第一句。

1.生读第一句。

2.生评议朗读。

3.赛读。

4.相机学习生字“清、晴、眼、睛”。

(1)生领读生字。

(2)先引导学生小组内观察;然后让学生读读这几个字;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3)汇报交流:

预设一:

“清、晴、睛”三个字的读音有点像,字形里面都有“青”字。

①导学:猜猜它们是什么意思。我们把它们放回课文里读一读,再看看图,好吗?

预设:“清”,清水的“清”。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导学:带“三点水旁”的字表示与水有关,谁还能说出带“三点水旁”的字。

师出示一杯清水和一杯浑水,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晴”:太阳出来就表示天气晴,所以是“日字旁”,表示与太阳有关。(出示晴天的图片)

导学:谁能给“晴”找个相对的朋友?(出示阴天的图片) 扩词:雨过天晴、晴空万里。(练习说话)

“睛”的部首是“目字旁”,表示与眼睛有关。我们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

②导学:怎样区分“睛”和“晴”?

③想想还能给“青”加上什么部首,组成哪些字。(发现生字中的“请、情”)

预设二:

“眼、睛”都是“目字旁”。

①说说这两个字都和什么有关。

②请眨眨你们的小眼睛。

5.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男女生赛读第一句。

★学习第二句。

1.指生读第二句。

2.相机学习生字“保、护、害、事、情”。

(1)指生领读生字。

(2)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如何识记这几个生字。

3.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全班比读第二句。

★学习第三句。

1.指生读第三句。

2.指生评议朗读。

3.赛读。

4.相机学习生字“请、让、病”。

(1)指生领读生字。

(2)引导学生交流如何识记这几个生字。

5.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小组比读第三句。

(三)巩固生字。

1.挑战过关。(认读生字)

第一关:读读带拼音的生字。

第二关:擦掉拼音认读。

第三关:读读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会的及时请教身边的同学或老师。

第四关:读老师手中打乱顺序的生字卡片。

第五关:开火车读,看看哪组最棒。

2.找朋友游戏。

小青蛙学案

一名同学手中拿着一张生字卡片,其他同学要快速找到这个生字的形近字卡片,然后站在一起,同时要用自己的生字卡片上的字组一个词语。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对生字的教学非常

扎实。在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等方面花了很多时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并使学生能够采用多种方法主动识字。用“游戏”加以检测,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动力和兴趣。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青、清、气、晴、情、请、生”。

2.学生读字。

3.导学:这几个生字宝宝,你能给它们按结构分一下类吗? 上下结构:青

左右结构:清晴情请

独体字:气生

4.根据结构特点,重点指导:青、请、气。

(1)教师指导书写“青”。

①导学:认真看一下:“青”字共几笔,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竖在竖中线上,下面“月”的“丿”变成“丨”,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上。

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一个“青”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

⑥学生再写2个“青”字。

(2)教师指导书写“请”。

①导学:想想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是什么。仔细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一个“请”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小青蛙学案 小青蛙学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