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彩虹教学实录 彩虹课堂教学实录

小学作文 zuowen 3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彩虹教学实录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时间:2005年5月16日星期一下午第二节

地点: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高一三班

授课人:魏智渊(网名铁皮鼓)

(说明:李镇西老师参加校长培训,我替他代一段时间的课,讲了几节期中考试题后,这是我在他们班上的第一同学们好!先请同学上来讲诗歌。(学生讲诗歌,王维的,铁皮鼓点评,过程略)很快就要文理分班了,学文科的同学千万不要以为文科只是背诵,其实比背诵更重要的是理解。下学期我的语文课上会出现许多历史的内容,我本人又学过地理,我想大家应该有大学科的概念,打破学科壁垒,增进理解能力。这个理解能力不仅仅指理解书本上的东西,同样也指运用阅读成果分析现实,发现习焉不察的日常生活下的真相。比如今天早上升旗仪式的时候高三年级搞了一个成人仪式,年满18岁的同学手持宪法宣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宣誓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学生:(议论纷纷)虚假。

铁皮鼓:其实有时候,仪式是必要的。问题在于,誓词的第一句话就违背了宪法!第一句是:“我宣誓,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宪法里恐怕不可能有这样的要求吧?比如我不是党员,你如何要求我忠于共产党?难道我连信仰自由都没有?我觉得似乎首先应该是遵守宪法吧?其实生活中这样荒谬的事情比比皆是,我们只要用心观察,就可以发现不对劲的地方。我今天忍不住要在上课前给大家读我从网上下载的一(部分)听过。

铁皮鼓: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中,有三个台湾人写的杂文在大陆很有影响,一个是李敖,一个是柏杨--(有同学低声说,写过《丑陋的中国人》)对,写过《丑陋的中国人》,还有一个是龙应台,最有名的是《野火集》,其中最有影响的文章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大家知道讲什么的吗?(学生摇头)就是讲不要随地乱扔垃圾,不要污染环境之类的事情,在龙应台看来,这是比热爱祖国更重要的大事!现在的台湾,比二十年前文明了许多,我相信龙应台的功劳是很大的。我今天读的文章是龙应台的一

西安的学童为欢迎连战表演朗诵剧《连爷爷您回来了》,夸张的手势、做作的音调、不属于天真儿童的戏剧化的台词,在台湾成为许多人揶揄讽刺的笑柄。也有许多人,批评这些有“政治立场”的成人们对无辜的西安孩子们尖酸刻薄,不厚道。

我相信,不赞成对西安孩子嘲笑的人,不见得就欣赏那极尽夸张、充满成人意志的表演风格,而可能,他们和我一样,还深深记得台湾人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

一九七二年,我二十岁,大学二年级。蒋介石又要连任总统了。为了营造“全国拥戴、万众一心”的气氛,政府举行大学生朗诵比赛。于是有文采的学生写诗,懂音乐的学生配乐,国语标准、声音优美的学生朗诵;于是每一所大学,有文采、懂音乐、有表演天分、声音优美的学生都走到一块儿去了,用最大的热情,集体创作,主题是歌颂领袖的伟大、民族的伟大。

我当然是那个“国语标准、声音优美”的大学女生,负责朗诵。正经的课,莎士比亚或是修辞学或是西洋文化史,可以不上,但是朗诵的彩排,比什么都重要。比赛前的几个夜晚,我们通宵工作。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你是那源远流长的长江,带着我们航行远方;你是那茫茫河汉的星座,照亮我们迷蒙的歧路,领袖啊…”

领袖、长江、黄河、长城、龙的子孙…想象这样的词,配上气势磅礴的交响乐,用字正腔圆的北京话朗诵,还有,“领袖啊”,要配上激越的手势、虔诚的表情、流动灵转的眼神。我们这个队好像得了第二名,感动了很多台下的人,带着荣耀回到学校。

印象最深刻的是,二十岁的年轻人在日日夜夜的创意工作中所产生的同志感,夜半走在月光斑驳的凤凰树阴里,觉得天地无声、人生有梦,宇宙一片纯净。浑然不知这“领袖”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在同一个青春浪漫的时刻里,同一个大学的学生正被逮捕、被讯问、被监禁、因为读了“不该读的书”,“说了不该说”的话,正被判处无期徒刑。

我们的手势夸张,我们的音调做作,我们的朗诵词充满了世故的成人的意志,但是我们的感情真挚,我们的信仰诚恳,我们的动机纯洁,因为我们完全不知道最悲伤的黑暗就藏在那美丽凤凰木的阴影里。坐在台下看我们演出的更多的人,眼里含着感动的泪光。

我问一九七零年代出生的人,是否也做过这样的朗诵演出。

答案让我吓一跳。有的。一样夸张的手势、做作的音调、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动情演出。只不过,内容不再是对“领袖”的歌颂,而换成了,譬如说,余光中的《鹅銮鼻》:

我站在巍巍的灯塔尖顶,

俯临着一片蓝色的苍茫。

在我的面前无尽地翻滚,

整个太平洋汹涌的波浪。

一万匹飘着白鬣的蓝马,

呼啸着,疾奔过我的脚下,

这匹衔着那匹的尾巴,

直奔向冥冥,寞寞的天涯…

蓦然,看,一片光从我的脚下,

旋向四方,水面轰地照亮;

一声欢呼,所有的海客与舟子,

所有鱼龙,都欣然向台湾仰望。

印象更深刻的是,一九七二年我的柏克莱教授从铁栏杆外看着二十岁的我们在操场上穿着军训制服踢正步、操步枪、立正唱国歌、喊爱国口号时,他眼中流露出来的一种怜悯。我看出了他的眼神,惊讶于他的表达,但是那怜悯究竟代表了什么,好端端的我们为什么激起他的怜悯,要到数年后我离开了那个踢正步的操场、那个夸张朗诵的舞台、那个宣扬“爱国”和“伟大”的语境之后,我,才明白了他怜悯的含意。

对于在成人意志下起舞的孩子,他流露的是哀矜,是怜悯,不是自觉高尚的轻视,不是轻浮傲慢的讪笑。

(朗读过程中有点评,还介绍了方方一我有一个网友叫刘支书助理,我们曾经读过他的一这我先请同学把课文读一遍,一共四段,我叫三个同学,余鑫,你读第一段。

(余鑫读得极快,声音很大,但是流畅,无错别字)

铁皮鼓:有没有读错的音?

学生:太快了,没听清。

铁皮鼓:呵呵,我听清了,没错别字,虽然读得未免太快,但是看得出他反复读过,熟极而流,不错。付锐,读第二段。

(付锐读,有几个错别字,但是每一处立刻被大多数学生大声地纠正了)

铁皮鼓:声音宏亮,读错的音也已经被大家纠正了,我不再重复。特别要指出的是,第一句话很容易读错,但是付锐读对了,大家再读一读第一句。

学生:妃嫔媵嫱。

铁皮鼓:不错。金薇读第三四段。

(金薇很流利地读完)

铁皮鼓:很好!我看到大家预习得很充分,感到很振奋!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坚持下去,相信每一个同学都能按要求在本周内将这很好。我现在要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先说说第二段以前有哪些地方不懂。

苏畅:“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中的气候是什么意思?

铁皮鼓:哪一个同学发表一下意见?(黄源已经迫不及待地发言)黄源,站起来说。

黄源:我想它是说阿房宫太大了。(其他同学马上表示反对)

铁皮鼓:哦,这是一种说法。哪位同学有不同的看法?(有同学不等举手已经说了,黄源明白过来,赶快重新补充)

黄源:哦,它是和上文照应的。上文说“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铁皮鼓:好像还有--

黄源: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铁皮鼓:这句话怎讲?

(黄源埋头翻书)

金薇:就是说宫女们在台上唱歌,歌声充满了暖意。

铁皮鼓:这里用了什么手法?

李运:比喻。

李文思:通感。(大家纷纷点头同意)

铁皮鼓:对,这是通感,我们在《荷塘月色》中学过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宫女们用甜美的嗓音唱歌,歌声软软的,让人感到一种温暖,仿佛春光明媚。那么下句呢?“舞殿冷袖”,“舞殿”与“歌台”相同,是舞于殿的意思,在殿上跳舞,但是怎么会冷袖呢?

杨晓梅:(坐在座位上大声说)因为袖子扇起了风。

铁皮鼓:不对呀!袖子扇起的风怎么可能与风雨凄凄联系起来?

杨晓梅:形容舞女很多,许多人在舞袖,就给人这种感觉。

铁皮鼓: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学生:夸张!

铁皮鼓:对啊,形容当时跳舞的场面,真是“舞低杨柳楼心月,歌罢桃花扇底风”。其实这两句可以理解为互文,在一宫之内时而唱歌,时而跳舞,唱歌时吴侬软语,跳舞时长袖翻飞,就给人一种感觉,仿佛天气在不断地变化,这当然也是夸张了。为什么不能说形容阿房宫大呢?因为作者明明讲是“一日之内,一宫之间”嘛!还有没有问题?

唐强:“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怎么理解?

铁皮鼓:是啊,复道是怎么回事?

杨晓梅:两层通道,上下层的。

铁皮鼓:对,上面那层自然是横在空中的。“霁”是什么意思?

苏畅:雨停了。

铁皮鼓:不对。雨停了,可能还是阴天,乌云满天。

学生:雨后天气转晴。

铁皮鼓:对。只有雨后转晴才可能出现虹。雪后天气转晴也称霁。我们高二将要学的一首词前小序中就有“夜雪初霁”,教育在线有一个才女网友网名就叫初雪霁,意思是冬天的第一场雪刚刚结束,天气刚刚转晴。在这里,作者把上层的通道比作彩虹,与上面的未云何龙相照应。还有没有问题?

(没人举手)

铁皮鼓: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到位。这样吧,我再来考大家几个问题。***,你说一说“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是什么用法?注意,我问的是用法,不是意义。

王楠楠:名词用作动词。

铁皮鼓:对。严格地说是数量词用作动词,以前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学生:有。(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

铁皮鼓:哪一课?(一些同学已经说出来了)对,《劝学》里有一句“用心一也”。你先别坐下,我再问第二个问题,“骊山北构而西折”这句话,分析一下它的语法结构,注意,不是翻译。

王楠楠:“骊山”是主语,“北构而西折”是谓语。

铁皮鼓:这里的“北”和“西”是什么用法?

王楠楠:名词作状语。

铁皮鼓:对,是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因为后面已经有动词了,如果后面没有动词,有时候方位名词也会活用作动词。但是你刚才有一个地方说错了,哪位同学能够指出来?

严忠孝:“骊山”不是主语。

铁皮鼓:对呀!我故意要看你们理解了没有,这里的主语是--

学生:阿房宫。

铁皮鼓:但是主语省略掉了,有的同学误把“骊山”看作主语,实际上这句话是说阿房宫从骊山的北面建起,向西折,然后通向咸阳。下面还有一个“钩心斗角”,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有同学比划)对,这是一种建筑格局。前面说“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是很形象的,连接楼阁之间的走廊仿佛人腰一样,当然这腰不是纤纤细腰,“缦”有宽缓的意思,这里着重指宽,后文还有“缦立远视”,“缦”着重缓意,“缦立”就成了久立的意思了。翘起的屋檐就象牙齿一样高高地啄向天空,苏轼有一句诗,“乱石穿空”,与此类似,把静态的东西写出了动感。接下来讲整体布局,每一个建筑群落是向心而建的,檐角相互对峙。现在所说的“钩心斗角”是什么意思?

学生:相互算计。

铁皮鼓:是个贬义词了。古人用“钩心斗角”有时候也形容写文章构思精巧。对了,现在“钩”字怎么写?

学生:没有金字旁。

铁皮鼓:不对,两种写法都可以,这点要注意。好了,现在大家考虑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个句子写得最好?当然这个问题本来是见仁见智的,但是在第一段中,有一句是公认的名句,我想考了考大家的眼力。

(学生议论纷纷,有说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有说是“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余鑫说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铁皮鼓:“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这几句当然很好,用了夸张手法,想象瑰丽,但其他几句也大致差不多呀?

王楠楠:(肯定地)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其他同学纷纷应和,意见渐趋一致)

铁皮鼓:这一句好在哪里?

余鑫:短小精悍。

铁皮鼓:可是“盘盘焉,囷囷焉”也短小精悍呀!

杨晓梅:这几句极具概括性。

铁皮鼓:有道理。还有呢?我把这句改成现代汉语,大家看一看怎么样?可以说成:秦统一了天下,砍光四川山上的树,建成了阿房宫。

学生:不行,太平淡了!

铁皮鼓:那原文的好处在哪里?

黄源:高度概括,同时短促有力,很有气势。

铁皮鼓:对。我们知道,长句往往比较舒缓,短句比较有力,一开始用四个有力的短句,极力概括力,笼罩全不容易。

铁皮鼓:那他为什么要写得这么容易?给人一种感觉,六国一下子就被灭亡了,在佩服秦的强大气势之后,人们禁不住要想,为什么六国灭亡得这么迅速?实际上文中就有答案,但不是第一段,这里只是埋下了伏笔。后两句也很奇怪,“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宫是不是一次建成的?

学生:不是。

铁皮鼓:其实秦始皇死的时候并没有建成,甚至项羽一把火烧掉它的时候还没有建完,多浩大的工程呀!但作者说得非常容易,仿佛四川的山一下子就光秃了,阿房宫就建起来了。这里留下的空白让我们去想象,中间多少征夫泪呀!为建成阿房宫,百姓不知道要付出多少艰辛!好,现在我们把第一段集体读一遍。

(学生读,读完以后铃声正好响起)

铁皮鼓: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在提问的时候说了一句话,第二段以前有什么问题让你们提出来,这样说是什么意思?

学生:就是第一段嘛。

铁皮鼓:那我为什么不说第一段?

严忠孝:还应该包括题目与作者。

铁皮鼓:对。我们读文章,首先要读的就是题目与作者,我说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如果题目与作者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许多同学没有注意到。这赋。

铁皮鼓:我们以前学过《归去为兮辞》,那么“辞”与“赋”有什么区别?我们下一节课再讲。

第二课时

时间:2005年5月17日星期二下午第一节

教者:铁皮鼓

教学过程:

上课前,有同学已经把诗抄在黑板上了:

凤凰台上忆吹箫

作者: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春晚,云锁秦楼。

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如今更数,几段新愁。

李文思:(讲这首诗,从作者到内容)

铁皮鼓:李文思同学讲得相当不错,有板有眼,基本上把这首诗的内容交待清楚了。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了不少诗了吧?但是大家有没有有意识地把这些诗联系起来考虑?比如,有些东西可能反复出现?

学生:没有。

铁皮鼓:古典诗词的欣赏,只弄懂字面意思是不行的,还有许多微妙的地方。不仅如此,古人写诗比如喜欢用典,有许多意象或场景都是前人用过的,熟悉古典诗词的人都会会心。所以,欣赏古典诗词,具备相当的诗歌修养相当重要,而且,要渐渐地体会比较微妙的地方。比如第一句“被翻红浪”,只解释为没叠被子是不行的。古人写景写物的时候往往把心情投射其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被子没被叠,同时也感觉到了作者的心绪,仿佛红浪一样翻卷起伏。下面的“未梳头”也引起我们的一些联想,李清照还有一首诗中有这样的诗:“日晚倦梳头。”而早在《诗经》中就有“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句子,(简单解释这几句诗)说白了,女为悦己者容,在这里,作者不梳头,自然是因为丈夫不在了。后面提到“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也不是首创,有出处。诗人不直接说瘦的原因,却说不是因为沉溺于酒或者悲秋,用排除法。“病酒”取自一首词中的一句“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而“悲秋”自然取自老杜的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都有来历。“千万遍阳关”里的“阳关”,应该是语意双关,其实古诗里常提的就那么几首曲子,一说杨柳,指杨柳枝,也指杨柳,一说阳关,指阳关曲,也指地方,大约是中原与西域的交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大家可以想象它里面包含的文化意义。武陵人也是用典,来自《桃花源记》,而所谓秦楼之类的,在古代也是闺房的泛称,不知道是不是取自《罗敷曲》?包括一提到美女,也无非罗敷绿珠之类的,不可不注意。古人写诗词的这些特点,与古代生活的节律是分不开的,古诗的背景是农业社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有一种自然的节律,表现为缓慢以及规律性的重复,所以有些意象反复使用,在不同的情境之下进行变化,熟悉这种情境的人自然很容易明白是什么意思。所以大家要欣赏古典诗词,首先要大量地积累,然后慢慢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了。好了,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阿房宫赋》。上节课我就发现大家的预习特别好,所以这节课我设计了几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大家有没有信心?(这一块花了十多分钟)

学生:有!

铁皮鼓:好,我们先把第二段与第三段大声地读一遍。

(学生读二三段)

铁皮鼓:还是先给大家一点时间,考虑一下,什么地方不太懂?

苏畅:“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怎么理解?还有后面的“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有同学议论,余鑫的议论声比较大,显得很自信)

铁皮鼓:这个问题我找一个同学,余鑫同学肯定能答出来,余鑫。

余鑫:是说秦始皇在位三十六年……

黄源:幸是宠幸的意思。

铁皮鼓:哪一课中学过的?

学生: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铁皮鼓:对。这里是说那些宫女希望被宠幸,但是有人三十六年没有见过秦始皇,其实就是说有人从来没有见过秦始皇。还有没有?

汪洋:“绿云扰扰”是什么意思?

铁皮鼓:是啊,“扰扰”容易理解,就是纷纷扰扰的意思,“绿云”呢?

(学生众说纷纭,有说是镜子的缘故,有说是头上的装饰)

铁皮鼓:这里的“绿云”是形容什么的?

学生:头发。

铁皮鼓:头发怎么可能是绿色的?难道染了发不成?(学生笑)这句话似乎应该改成“乌云扰扰”或者“黑云扰扰”。(大家笑)其实的把头发不写成黑的而写成其他颜色的还有例子,想一想?

路遥:朝如青丝暮成雪。

铁皮鼓:对。青丝就是乌丝。年轻的时候头发是乌黑的,老了以后就变白了,说的是这个意思。我们有时候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古人使用颜色时有时候让我们感到难以理解,比如我们经常说青天白日,天明明是蓝色的呀!同时,我们既说青草,也说绿草。《劝学》中有一句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我们的印象中,青与蓝似乎是截然不同的颜色。其实大家知道,最基本的颜色只有几种?几原色?

学生:三原色。

铁皮鼓:对。颜色与颜色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经常在电脑中绘画的同学就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青,绿,黑之间也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古文中经常辗转相训。(板书:训)就是有时候相互替代。绿极了我们也称墨绿,听过没有?

学生:听过。

铁皮鼓:所以这里的绿云也是指乌云,但为什么用绿云不用乌云?

学生:绿云比较美。

铁皮鼓:对,很聪明。还有没有其他问题?没有了我问几个问题。雷雨龙,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的结构,113页第二行,“杳不知其所之也”,注意,是分析结构,不是翻译。

雷雨龙:我不会。

铁皮鼓:呵呵,我刚才问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你们说没有,我一问,怎么又不懂了?谁帮帮他?(连续两个学生都答错了,我把这个句子写在黑板上)“所之”怎么理解?

杨晓梅:所字结构,所到的地方,名词性的。

铁皮鼓:对,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的,那么前面的“其”就是定语,修饰“所之”,构成偏正结构,做“不知”的宾语。好,第二个问题,请王楠楠来回答。“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是什么用法?

王楠楠:意动用法。

铁皮鼓:不错。意动用法经常翻译为认为什么什么怎么样,或者把什么什么当成什么什么。我再问一个问题,某某某,(名字忘了)你翻译一下这个句子: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某某某:陈胜吴广起义,推翻了秦朝统治,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惜一切成了焦土。

铁皮鼓:翻译的时候不要看注释,许多注释里翻译得并不好,不如我们直接翻译更痛快,比如可以翻译成,戍守的士卒一声大叫,函谷关就被攻下了,楚国人放一把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就成了一片焦土!这样更好,是不是?(学生点头)我问这个问题其实是想考大家怎么理解这里的“可怜”。

学生:可惜。

铁皮鼓:还有什么意思?

学生:值得怜悯。

铁皮鼓:对,这是现代汉语用法。有一句诗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学生:可爱。

铁皮鼓:其实我在读这两段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地方写得并不好。大家注意这一段,“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这一段是形容秦的纷华奢侈的,但不是很恰当,他用的是夸张用法,但是,说柱子比农夫多,这勉强可以说是夸张,说椽比工女多,那算什么夸张?一间屋子里可是有许多椽呀!最可笑的是作者居然说栏槛比城郭多!既然觉得他写得不好,我就想改一改,我读一读,大家听我改得好不好。

学生:(部分)不好。

铁皮鼓:我还没改啊,怎么就说我改得不好?别忘了,长江后浪推前浪--

学生:(齐声)一浪更比一浪强!(大家笑)

铁皮鼓:认真听了--使负栋之柱,多于行道之树木;架梁之椽,多于水中之鱼虾;钉头磷磷,多于原野之闲草;瓦缝参差,多于田间之犁隙;直栏横槛,多于山林之小径,管弦呕哑,多于暮春之鸟语。(边读边解释)我改得不错吧?(众笑)能不能代替原文?这个问题有难度,我要考考大家。

李运:我觉得不能换,原文中用的是与人有关的,你这样换了以后不够人文。

铁皮鼓:不够人文?我听不懂你的话啊。

(学生议论,过了一会儿)

金薇:我觉得不能换,因为作者在这儿写到了农夫啊工女啊有一种感叹在里面,就是说这些人都挺可怜的,形成了一种对比。

铁皮鼓:有些赞同你的意见,有没有补充的?

杨晓梅:不能换!作者这里用农夫,工女,粟粒,帛缕,城郭作比较,实际上突出了秦朝建阿房宫对百姓造成的灾难。特别写得好的是最后一句,“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与后面的“不敢言而敢怒”照应,说明百姓受欺压不敢声张,反映出秦的残暴。(学生纷纷点头)

苏畅:(补充,意思类似)

铁皮鼓:大家真不错,刚才这三个同学说的大致是一个意思,我改的仍然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秦的纷奢,但是原作的比较与我相比暗含了一层意思,就是说秦的奢华是建立在对这些农夫工女们的剥削上的,一句话,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压榨之上的。我也觉得最后一句话也得好,百姓没有言论自由,万马齐喑,只剩下一片弦歌之声,焉能不亡?这两段我们基本解决了,再问一个问题,这两段中哪一句话写得最好?

学生:(异口同声)最后一句!

铁皮鼓:这次聪明多了。好在哪里?

学生:照应前文,说明秦朝灭亡得快。

铁皮鼓:是啊。很有意思。前面说“六王毕,四海一”,说六国一下子就灭亡了,然后阿房宫一下子建成了。这里又说“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也表明秦灭亡得非常快,步六国后尘,而阿房宫更是一把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其实秦灭得容易不容易?

学生:不容易。

铁皮鼓:而且也不是陈胜吴广灭的,但作者这样写,就给人一种感慨,让人不禁要想,六国为什么会很快被秦灭亡,而秦又为什么会很快地被后人灭亡?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最后一段的议论。从这个意义上讲,前三段是一部分,主要是记叙还是议论?

学生:记叙。

铁皮鼓:对。(板书)前三段以叙为主,后一段是议论,叙述为议论作好了铺垫。既然都是叙述,为什么要分三段?说明肯定写了三层意思,我不要大家总结,我总结一下各层的意思。(边板书边说)第一段主要渲染阿房宫建筑的宏伟精美,第二段主要写宫女的幸福生活--

学生:不对!

铁皮鼓:什么地方不对了?

学生:不是幸福生活。

铁皮鼓:书上不是明明写道,“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你看用掉了这么多的化妆品和香料,难道还不幸福?

学生:得不到宠幸。

铁皮鼓:哦,也对。其实《红楼梦》中有个元春,大家知道吧?她入宫受宠,可以说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但是在省亲的时候还哭哭啼啼,怪贾母把她送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更何况这些宫女。(改动板书)第三段应该没有争议,写秦的奢侈,也指出这种奢侈是建立在对压榨掠夺的基础之上。(板书)现在没争议吧?

学生:没有。

铁皮鼓:大家注意,又一个高难度的问题来了,答出来有奖!

学生:奖什么?

铁皮鼓:书啊。注意听了,我觉得文章的段落划分有问题!第一段后两句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是写宫女的对吧?

学生:对。

铁皮鼓:那应该划到第二段里去呀?为什么划到第一段中?另外,第二段从“燕赵之收藏”一直到结束,强调秦的掠夺与浪费,应该划到第三段中呀!“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与后面的“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意思也差不多,为什么放在第二段中?这里有问题。如果按我说的调整一下,会不会好一些?(下课铃响)这是今天的又一个重量级的问题,大家下去思考一下,下节课继续讨论,答对有奖。另外,下节课我们还有更为重量级的一连串问题等着大家!下课!

(转载请保留作者)

【篇二】彩虹教学实录

《谈生命》课堂实录及其评点(网友来稿)

山东威海市国际中学 执教 王瑞芹

师:(在黑板上写下“生命”二字)同学们看到生命二字,你会想到那些词语、景物或者句子?

生:我想到的是死亡,正因为有了生命,才会有死亡,正像是有了开始,才会有结束一样。

生:我想到的是春天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们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生:我想到的是一个关于西北的藏羚羊的故事,就在猎人的枪口对准它时,那只肥胖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企求的眼神望着猎人,然后冲着猎人前行两步,两条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这只藏羚羊只是为了保护它腹中的胎儿,让人感慨生命的伟大。

生: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轻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的搏斗着。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坚强。

〔这是极具匠心的开始,给人非常新鲜的感觉。迅速地入题,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似乎每一秒钟都用在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上面。〕

师:是的,生命是一个司空见惯但又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历代文人墨客都谈到生命这个话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世纪老人冰心的《谈生命》。现在请大家朗读课文,大声地读起来。

要求咬准字音,比如下面这些字:巉岩 骄奢 荫庇 芳馨 怡悦 丛莽 清吟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师:作者是怎样谈生命的,作者把生命比作什么?请根据内容说话,说一说生命像什么?用这样的句式说“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冰雪是它的前身……”

(学生杂然地读课文,说“话”。)

师:下面准备课堂发言,开始自由发言。

(学生按句式要求各说一句话。)

生1: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

师:生命在积攒着力量。

生2: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有时他遇到巉岩前阻,有时他经过细细的平沙,有时他遇到暴风雨,有时他遇到新月和晚霞。

师:这就像我们的人生,有阳光也有风雨。

生3:生命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下聚集生力,在冰雪下欠伸。

师:对,有春天就有生命

生4:生命像一棵小树,在早春湿润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

师:嗯,很快乐开始自己的新生命。

生5:生命像一棵小树,春天,他开出满树的繁花,夏天,他长出浓密的枝叶,秋天,他结出累累的硕果,冬天,他无力地投入大地的怀抱。

师:你的语言真美(生鼓掌)

师:在作者的眼中,生命像一江春水,从雪山发源,最终流入大海,生命像一棵小树,历经四时,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好,现在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生命像什么…”

生1:生命像一轮月亮,有时圆有时缺,圆圆缺缺构成了他的一生。

师:是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很形象。

生2:生命像大海,有时波涛汹涌,有时风平浪静,潮起潮落正如人生。

师:人生也有高潮和低谷。

生3:生命像一颗流星,宇宙是它的母亲,他勇敢地划破长空,绽放光彩,结束自己的生命。

师:这一生虽然短暂,但是辉煌。

生4:生命像一件皮衣,(其余学生笑),时间越长久,皮子就越柔软。

师:噢,不过,一件质量不高的皮衣也不是时间越久越柔软吧!这也像人生,要做一个有质量的人,你的内涵才会丰富起来。

师:生命本来很抽象,可是经过我们大家一说,就很形象了,同学们都有很多话要说。

〔这是第一个教学板块。教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教学,用“读”与“说”的方式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生命象什么……”的说话方式让学生的视线进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它是一条线索,串起了课文内容,也串起了同学们丰富的说读活动。学生畅快的发言与教师精粹的评点语交融在一起,形成动人心弦的课堂交流。〕

师: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读什么呢?读你自己喜欢的内容,然后告诉老师你记住了什么,你获得了什么。选取你最喜欢的内容,然后说一句“积累”的话。看自己喜欢哪些句段,记住了句段。

(学生自主活动,背读课文内容。老师强调说,要边读边说,口中要念念有词;同时不能浅尝辄止,要深人地记背。)

师:现在准备说话。说什么?说“积累”的话。就是我记住了哪些词语,记住了哪些句子,如果能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就更好了;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1:我喜欢这样两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因为“生命是什么”是一种下定义的方法,而“生命像什么”则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很难下定义,而用比喻却很生动。

师:很生动,很形象,这个同学为我们开了个好头,我们继续。

生2:我喜欢这么一句话:“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多么黑暗” 。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排比手法, 排比的修辞很有气势。

生3:我喜欢“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我喜欢它的理由是这些句子写得很有哲理,就像我自己最近有些不愉快(学生窃笑),但在这困难的时候,我要像江水一样,战胜这困难。

师:这句话里,有些词语用得很生动,比如“愤激”、“怒吼”、“回旋”等,写出了江水在前进的过程中的勇气,老师也希望你战胜自己的困难,早日冲倒危崖。

(生鼓掌)

生4:我喜欢这样一句话:“大海(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因为这两句在文章出现了两次,都写出了江水和小树在最终结束自己的生命的那种坦然和无怨无悔。

师:只要努力过,就不会有遗憾。

生5:我喜欢“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

师:嗯,比喻生动。

生6:我喜欢“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几句写出了人生要奋斗。

师:好,这也是作者阐释自己的生命观的最直接的表达,让我们集体放声朗读这一段,感受作者这种激昂、达观的人生态度。

(师生齐声背诵这一段)

师:好,这一步我们也做完了。

〔这是第二个教学板块。教师注意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这儿强调、突出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让学生自由地畅谈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内容。没有运用提问的手段,但课中的发言却同样话语纷纭,这既表现出教师的教学技艺,又表现出教师教学的理念。〕

师:下一步的学习更艰苦、更有趣味,而且更能表现我们语文学习的水平。那就是“品读”。品什么?品读课文中你认为用得非常好的字词,或者你有疑惑的地方,说一说“发现”的话。比如刚才同学们说的那句“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一句中,“愤激”、“怒吼”等词语用得很生动。下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寻找、品味,每人都要用大大的圆圈划出自己认为用得好或有质疑的的字词或句子,再想想理由。

(同学们活动。)

师:有同学已经准备发言了,现在请前后两个座位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然后开始发言。

生1:我提问与课文内容无关,与作者有关。可以吗?

师:当然可以。

生1:老师在刚才的时候说是冰心先生,而冰心不是我们的奶奶吗?女士也可以称呼为先生吗?

师:哪位同学替他回答?

生2:对一些有成就的女士、很尊重的女士也可以成为先生。

师:是的,比如我们以前学过一这里写得好“生命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身,在早春湿润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而出”。就修辞来看,是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就词语的表现力来看,“聚集”、“欠身”等形象地写出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师:你体会得很好。

生4:“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生即使有什么挫折,有什么失败,也不要紧,我们还可以重新再来。

师:对,“心若在,梦就在,不过是从头再来”。

生5:“……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这里的“宁静”和“怡悦”写出了树的灿烂之后的平淡。

师:用词很准确。

生6:“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这句话,写出了我们生命在整个自然界的地位,希望读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我这里有个疑问,我认为语序应该调整,因为前面说是先说的江流,后说的是叶子,但后面的语序却不对应。

师:看样能够我们也可以挑战名家了。

生7:“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长变的四时”中语言很简洁,特别是用“不同的两岸“和”“长变的四时”比喻人的一生,我认为很形象。

师:你的发现能力非常强。

……

〔这是第三个教学板块。课文在这儿得到了有力的突破,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深谙课文的阅读教学不是老师的分析能够代替的,从而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徜徉,让学生在“品析语言”“欣赏语言”这样高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习得语感,提高阅读水平。从学生发言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是异彩纷呈,令人赞叹。〕

师:下面继续进行我们的创造性学习。我们先把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的地方读出来,这一次读,要读出感情来。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读起。

(生齐读)

师:这一段也就是本文的中心,正如作者说的“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也要感谢生命”现在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好不好?

生:好

师:在你十几年的生命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生1:生命中最重要的是真诚,真诚地对待自己,对待别人。

生2: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付出,只要你付出,就会见到彩虹。

生3: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感恩,感谢父母,感谢生活。

生4: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宽容,宽容别人是一种美德。

生5: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乐观,微笑着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

生6:生命中最重要的坚强,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生7: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快乐,不舒心的往事让他随风而去吧!。

师:文章可以结束,生命的话题却永无止境。冰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感谢生命,最困难中要奋发有为,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珍惜生活,感谢生命,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自信。

(师生齐声朗读屏幕上的四句话)

生命像一江象东流的春水

生命像一棵历经四时的小树

生命是一泓忍不住要喷涌的泉水

生生命是一双灿烂着想象的翅膀

(这是第四个教学板块。教师组织了富有美感的语言实践活动口学语言、用语言、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等诸多内容,在这一个教学环节中得到了综合的体现。教学情境的明快、开朗、活泼,教学中愉快的高潮,如在我们的眼前。)

总评:这是一节富有韵味的具有鉴赏价值的课。特别注意的是:第一,教师在此构筑了一道美丽的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风景;第二,教师在此创造了一种崭新的适用于大面积语文教学用的“说读”课型;第三,教师在此设计了老少咸宜简捷明晰的“板块式”教学思路;第四,教师巧妙地对传统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这一节课基本没有进行提间,基本没有教师的分析,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邮箱: sdwhwrq@sina.com

【篇三】彩虹教学实录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

青岛邵长喜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重点难点

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学情分析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诗的第一节,诗人以孩子的口吻些,容易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实录

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美丽的青岛海滨,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课件播放大山的画面)生: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师:为什么会这么想?生:因为大山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生:因为大山里的世界是一个封闭的世界,而大海是这样广阔,我想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师:同学们的想法和诗人王家新小时候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二页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师:同学们在小学一定都学过诗歌了,喜不喜欢诗呀?生(齐):喜欢!师:为什么?生:诗歌句子短,读起来比较上口生:诗歌有感情,能打动人。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诗歌是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教师边说边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师:同学们预习生字了吗?生(齐):预习了!师:谁来朗读生字?要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学生踊跃举手,教师出示课件并点名朗读生字词生:痴想chī隐秘yǐn铁青tiě凝成níng诱惑yòu喧腾xuān扎下zān漫湿màn一瞬shǜn间师:有没有错误?生(部分):扎下,不该读zā应该读zhā师:这是个多音字,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判断。请大家到课文中把这个词找出来,并把整个诗句读出来。生:诗句是“一颗从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有的学生读zhā,有的读学生读zā)师:到底应读zhā还是zā?为什么?教师用眼睛搜寻并暗示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立即有个学生拿出字典来查,教师点头表示赞许,更多的学生纷纷拿出字典来查,不一会儿,就查到举手了。生:这个字有三种读音,在诗中应读zhā而不d,“扎根”指植物的根向土壤里生长。师:对,应读zha。字典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最好的老师,大家一定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下面请大家把生字齐读一遍。生放声齐读生字师:同学们读得很好。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一遍。教师通过课件配乐配画面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凝神听朗读,受到感染,教师读完,学生情不自禁鼓起掌来。师:大家为什么鼓掌咽?生(齐):老师读得好!师:谢谢同学们给老师的鼓励。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比老师还好。不过关键还是这首诗写得好,大家喜欢读,是不是?生(齐):是!师:那么老师也给大家配上音乐齐读,好不好?生(齐):好!教师放音乐,学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课文师:大家自己评评读得怎么样?学生有的点头说“好”,有的摇头。教师请摇头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生:速度太快,没有感情。生:该重读的没重读。师:为什么会这样?生:读的遍数少了。生:因为是齐读,所以难度较大。一个同学读快了,大家都跟着全读快了,就没有感情了。生:对课文意思理解不透,还没品出味来。师:这几位同学说得不错。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只有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去读,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才能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同学们读的感情不够,关键还是对诗的内容的理解不够。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2、全诗为什么分为二节?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师:下面我们来一起讨论这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呢?生(齐):在山的那边是海。教师板书大大的“海”师:”山”和”海”除了字面的意思,还有其他含义吗?生:“山”,就像是困难;“海”就像是理想生:“海”是人生的信念,“山”是实现理想信念途中的艰难险阻。教师在“山”下写“困难”在“海”下写“信念”师:全诗为什么分为二节?生:第一节诗,写了我童年时候: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生:第一节诗,写了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生:第一节诗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海”,第二节诗中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生:要实现理想的愿望。生: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师:诗人的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呢?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讨论进行约六、七分钟。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师:大家讨论好了吗?生(齐):好了!师:让我们把自己的发现一起交流、讨论,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生争相举手生:“山那边的山啁,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诗非常形象,“我”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望见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师:怎么看出“我”是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生:因为上一句诗人说“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从“终于”这个词可见爬上山顶费了很大力气,花了不少时间。师:这句没写诗人自己,你怎么看出他的心情?诗中的写法好不好?生:写大山好像人生气时那样“铁青着脸”,诗人将大山拟人化了,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的心情难过,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师:对,这正是诗的语言特点: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诗人主观的感受。正如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伤的时候,看见美丽的花也像在流泪一样。你能读出这种感情么?学生有感情朗读前后共五句诗。师:如果你有这样的经历会怎么想?生:怨恨妈妈。师:怨恨?“妈妈,那个海呢?”(师故意带着怨恨的口吻朗读)生:不……不是怨恨,是带点怨意,有些埋怨吧。生:我认为主要是疑惑不解,因为妈妈一般不会欺骗自己的孩子,“我”没看到海就很疑惑又很失望的问妈妈。生:说明“我”失败之后仍不灰心,继续寻找、追求。师:对,怨恨比怨意或埋怨的词义重多了,用在这里显然不太恰当。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用词一定要准确、得体。在这里主要是失败之后仍不灰心,继续寻找、追求。你用这种心情把这句诗读一下好吗?生朗读师: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也可以说说自己不理解的句子。生:“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下深根?话音刚落,其他同学立即交头接耳小声讨论起来,开始都面有疑惑,过了一会儿有一两个同学举手。生:“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生: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他扎下深根。师:问题提得棒,回答得更棒!飘来的东西确实不易扎下根,而且是深根。唯有不懈努力,日积月累,滴水穿石,才能做到。那么,在朗读时,应该怎么读?生很多举手,全班齐读。师:读得不错,“飘”和“扎”都作了重音处理,同学们的语言的感悟力非常好啊。一定还有更多的感悟和发现吧?生:我觉得“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这句的三个量词用得特别好。师:请你说说是哪三个量词,好在哪里?生:“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师:如果对这些困难估计不足会怎么样?生:失败后就灰心丧气。师: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举成功,一旦失败就灰心丧气,从这句诗你得到什么启示?生:不要企图一举成功,要能承受住失败和挫折。生:跌倒后要能爬起来,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师:说得好不好?生(齐):好!(学生一起鼓掌!)请你把这句读一读?生朗读诗句,重音把握不准师:还有谁来读读?注意重音。又一名学生起来朗读,强调了两个“又”字。师:好,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了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的奋斗。师:为什么说“枯干的心灵”?生:说明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的非常渴望。只有理想能滋润“我”的心灵,使“我”的心灵不再枯干,而变得充实而有活力。师:朗读这句是一定要充满对理想的渴望,请你读试试。生有感情朗读,全班齐读。生:我最喜欢最后那儿句“是的!人们叼,请相信在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诗很有人生哲理,当理想实现的时候,人们是多么兴奋、惊喜啊!师:大家一起来读一遍。生有感情齐声朗读,但仍有些放不开师:同学们有没有过成功的经历?生(齐):有!师:不够洪亮!有没有?(师加大音量)生(又齐声响亮):有!师:好,就用这样的声调和喜悦来读。生齐声朗读,有进步,但仍没有读出高潮师:这遍读得怎么样?生有的点头,叫好:有的摇头。师点名叫摇头同学生:最后一句的语调应该上昂很高。师请这名学生示范朗读,读得很好,师生共同模仿。全班再次慷慨激昂的放声朗读。师:读了这么多遍,是不是可以背诵下来了?师当堂示范背诵,不少学生能够背诵,然后全班有感情背诵。师:开始同学们朗读,自己觉得不够理想,现在我们已经深入理解了诗的内涵,再把全诗朗读一遍,相信大家一定大有进步!在深入理解了诗的内涵的基础上,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师: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近十分钟。师:下面就把我们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与同学们分享吧。谁先说?生:记得在五年纪的时候,我爱上了游泳,可是就是基本的脚法怎么学都学不会,每次练习比赛我都落在最后,我想是不是我就这点能力?在我一次又一次流下眼泪之后,我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攀过这座山。我开始了自己安排的特训,别人练两小时我练四小时,别人游一圈我游十圈,我的汗水占了游泳池的三分之一,这段艰苦而有意义的训练,让我一步步爬上了山顶,我坚持了六个月,终于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还被少体校的游泳队选去,读了这首诗就让我想起自己这段经历,我也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海,这是我坚定信念不懈努力的结果。师:相信你在遇到其他困难时,也一定能想到这次难忘的游泳经验。生:“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我最喜欢这句话,因为我有这么一段难忘的经历。那时一年以前吧,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与舞伴参加了“全国少年拉丁舞锦标赛”。来到赛场上,看到硕大的赛场,台下坐满了人,我紧张极了,快透不过气来。比赛开始了,轮到我独舞时,刹那间,脑子里一片空白。跳得一塌糊涂,在预赛中我居然连前十六名都没有拿到,回到宾馆后,我哭得非常伤心。老师和舞伴都来安慰我,从那一刻起,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下次比赛拿到前三名。在这一年中,我刻苦训练,从最基本的—卜叉下腰到组合中的花步,每天不知要练上几千遍几万遍。每周二十个小时的训练使我疲惫不堪,而每次在我失去信心,激励我的总是那硕大的舞台,灿烂的奖牌。一年后,我又回到当初那个赛场上,比赛中我进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水平,终于一年的酸、甜、苦、辣、痛没有白费,我取得了亚军的好成绩,虽然离冠军还有一步之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我一定能看到大海的!师:在遇到困难时,理想能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形容赛场的宽大,用“硕大”是不是值得商榷一下?还有其他的经历吗?生:我要讲的是半年前,我上六年级时,马上就要开青岛市小学生运动会了,我苦练了三年跳高,只看这次运动会的成绩了。不知是不是由于心理上的压力,我在技术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在跳高时助跑和起跳不能协调,我的成绩也因此大打折扣!一向活泼开朗的我显得很忧郁,这样一座大山我能战胜他吗?“当然!”生性好强的我怎能这样屈服!三年来我的成绩一直很优秀,怎能在这一次关键的比赛中,给学校抹黑,让老师失望呢?一种坚定的信念鼓舞着我,我整天苦思冥想,可是响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经过多次尝试,我终于在一瞬间开了窍:我做对了!激动的我马上抓住要领,又接连跳了好几次,我终于找到了感觉,此时,我好像已站在了这座山的半山腰,另一半的路程就看我的最后发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跳的1米56的成绩已达到了国家女子跳高二级运动员的标准。这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山的巨大,海的广阔,也让我明白了要战胜“山”那样的困难,需要多么大的努力,多么坚定的信念,当看到海的那一刻,又是多么激动,多么欣慰。这一次,让我更深的认识了自己,我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那么我就是最伟大的!伴随我的将永远会是山那边的大海!师:在很多时候,我们要战胜的最大困难也许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生:能不能战胜自己!师:对!人生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我们继续听听同学们的人生经历。生:我很喜好书法,在我刚开始学写书法的时候,我的笔总是不听我的使唤,老师在班里举行了一次书法比赛,所有同学的家长都来观看这次比赛,而我是这次比赛的最后一名,丢尽了脸。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下次比赛中夺得第一名。我还给自己制定了计划,每天比别人多用两三倍的时间来写书法,而且写一遍要有一遍的提高,就这样,我每天都在努力,终于在半年后的又一次比赛中如愿以偿取得了第一名。现在,我已经获得了很多的奖,最好的一个就是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就是这样翻过一座座大山,我终于看见了我向往已久的大海。现在这件事一次次激励着我克服了一次次的困难,我深信:只要付出了,努力翻过那阻挡你实现理想的山,就一定能看见大海,那就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师:困难总是一个接一个的,如果这位同学满足于在班上的第一名,认为那样就是看见了大海,他会怎么样?生:不再努力。生:拿不到全国一等奖。师:对!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没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正如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没有信心?生齐声答:有!师: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用我们的心灵投入的齐诵最后几句诗,让好诗伴你健康去成长!全体师生一起饱含激情地背诵最后几句诗。师:今天的作业练习,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师: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儿,下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板书设计在山的那边王家新(困难)海(理想)点评这是一堂充满激情的诗歌朗读教学课,整个教学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整个教学流程由“整体感悟”、“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三大教学板块组成,给人以非常严谨的感觉。教学中教师通过恰当的“导”、“引”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充分注重朗读的外化要求以及朗读的内化要求,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认真地品味语言,不断地揣摩,学生从中感悟,得到熏陶,形成语感。另外,教师教好地把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一步优化了教学过程,优化了教学的时间结构,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总的看来,这是一堂成功的语文教学研究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新颖,语言亲和力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对我们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新课程改革有比较好的借鉴。

【篇四】彩虹教学实录

最新北师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美丽的彩虹》课堂实录

美丽的彩虹

课前谈话:

1.观察老师,描述教师外貌

2.小游戏:传东西比赛,鼓励同学们的团队精神

上课:

师:想不想再做一个游戏?

生:想!

师:这里有一个仪器,这一按,它会怎么样?

师:它发出了什么?

生:光

师:这个光照到哪里?

生:黑板上

师:可以照到高老师的脸吗?(有一位高老师在讲台前拍录像)

生:照到了

师:老师上面有一张白纸有没有照到?

生:没有

师:你有什么办法让光照到白纸?

生:用一个镜子把光投到白纸上

师:我这里有一块镜子,你来做做看!

师:不要照老师,照白纸

(学生上讲台做)

师:他如果照到了鼓鼓掌

(学生果真用镜子把光照到了白纸上,同学们鼓掌。)

师:谢谢!你有什么发现?

生:他用镜子把那个方向改一下。

师:他说仪器上的镜子,但是老师不能用仪器上的镜子,老师把它关了。

师:刚才这个实验,同学们想想看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生:刚才这个实验要具备镜子、光(光源)电灯什么的。

师:(板书画镜子)还有什么?光(就是光源),大家知道不仅仅这个仪器会发出光,还有电灯、太阳等都会发出光。

师:本来老师要利用太阳光,可惜今天我们看不到太阳。我们上节课要下雨,这节课要太阳,它索性就不出来了。今天我们就用这仪器的光代替太阳光。好!你看,这个光刚才朝高老师方向照的,怎么会到白纸上去?其中什么在起作用?

生:反射

师:什么叫反射?

生:就是把光传播到另外的地方去。

师:谁再来说说,更明白一些。

师:(看没同学举手)好!(边板书边说)这个光照到哪里?接下去画什么? 生:白纸

师:画哪里?

生:(用手指)

师:照到了哪里?

生:白纸

【篇五】彩虹教学实录

《彩虹》教学设计

《11 彩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虹、座、浇”等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那、着、到”等生字。识记部首“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彩虹教学实录

感受小女孩关心父母家人的美好品质,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体会小女孩对家人的爱与关心。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课件出示儿歌,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欣赏,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云散了,雨停啦,太阳公公笑眯眯。小朋友,望天边,一道彩虹真美丽!彩虹颜色有几种?认真看,仔细数:红橙黄绿青蓝紫,一二三四五六七。

2.课件出示图片,让同学们自由说一说你:看到的彩虹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学生举手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3.同学们说得真好,彩虹就像一座七彩桥,在桥上你们会想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小女孩,看看小女孩想在彩虹桥上做什么吧。回答下列问题。

(1)彩虹有哪几种颜色?

(2)彩虹像什么?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教师示范读课文,让学生标出自然段序号。

2.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

3.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借助拼音学生字。

4.同桌互读生字,帮助纠正读错的字音。

5.教师巡视,指导正音。

6.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7.全班齐读课文。

8.读一读,连一连。

sǎ ná jìng zuò zhào qún jiāo

座 浇 洒 拿 镜 照 裙

三、再读课文,学习课文内容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

(1)“一座美丽的桥”是指什么?

(2)彩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2.课件出示文中第一幅图片。

(1)图中小女孩在哪里?她在做什么?

(2)指名学生读第2自然段。画出与图片内容相符的句子。

(3)想一想:“我”为什么要拿着爸爸浇花用的水壶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

课件出示句子: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

(4)让学生说说从文段中体会到了什么。

3.课件出示文中第二幅图片。

(1)让学生找出与图片相对应的课文内容,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

(2)同学们互相讨论:小女孩把秋千挂在哪里?她坐在秋千上做什么?

(3)学习词语“荡来荡去”,让学生说一说“×来×去”的词语。

(4)想一想:为什么小女孩会说“你看见了,高兴吗”?

4.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段落。

(2)小女孩做了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3)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话:我拿着圆圆的月亮照着你梳头,你高兴吗?

①句中“圆圆的月亮”是什么? “你”指谁?

②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5.按原文填空。

(1)雨停了,天上有一座( )的桥。

(2)我拿着( )照着你梳头,你高兴吗?

6.照样子,写一写。

例:荡来荡去

( )来( )去 ( )来( )去 ( )来( )去

四、回顾课文,自由讨论

1.学了课文,小女孩在彩虹桥上都做了什么?

2.小女孩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呢?(为了让爸爸、妈妈和哥哥高兴)

3.你有没有做过什么事情让家人高兴呢?

4.你觉得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你要向她学习吗?

5.假若你也走到了彩虹桥上,你会想为谁做点什么?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吧。

(姐姐,如果我拿着你头上的蝴蝶结,走到桥上,从桥这头跑到桥那头,天上不就多了只美丽的蝴蝶吗?你看见了,高兴吗?)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

2.标注拼音,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指导正音。

3.教师范写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5.读拼音,写一写。

gāo xìng dào lái qiū qiān biàn chéng ( ) ( ) ( ) ( ) [教学板书]

11彩虹

彩虹 桥上 水壶 下雨 镜子 梳头 花裙子 彩云

爸爸、妈妈、哥哥 高兴

[教学反思]

本课开始时,我以一首关于彩虹的儿歌作为导入,以此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在讲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先出示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图片中的内容,再让学生

在文中找出与图片相对应的文字内容,在无形中也锻炼了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最后在循序渐进的问答中,让学生感受到小女孩对家人的爱,从而培养学生关心家人的美德。

【篇六】彩虹教学实录

《彩虹》优秀教学设计

《彩虹》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彩虹》是一篇富有情趣的课文,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写了“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联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的圆镜子为妈妈照着月亮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本文以对话的语气,通过留个问句巧妙相连,呈现出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开头巧妙的比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思考。随后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以亲切的称谓开始,用反问句方式呈现了3个奇妙的想法,之后又是一个加强语气的问句“你高兴吗?”要指导学生读好分句之间的停顿,并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同时积累“荡来荡去、飘啊飘”等词语。

【教学目标】

1.认识“虹、座”等12个生字和衣字旁一个偏旁;会写“着、到”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句之间的停顿,并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3.能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能读出问句的语气。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课时准备: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画导入,引出课文

1.彩虹简笔画

出示彩虹简笔画

师:你能用几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看到的彩虹吗?

预设:一道彩虹、美丽的彩虹、一道美丽的彩虹、这是一道美丽的彩虹。

2.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识字生字“座”,注意指导平舌音。

词语拓展:一座( ) 预设:一座桥,一座房子

师:这座美丽的桥是——彩虹。

师:你怎么知道是指彩虹?没有出现“彩虹”两个字呀?

师:因为彩虹是弯弯的挂在天上,看起来就像一座桥,把彩虹比作了桥,这是用了比喻,不出现“彩虹”也可以把说清楚,说具体。

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了”是轻声,师可范读,指名读,齐读。

【篇七】彩虹教学实录

彩虹教学设计

彩虹

教学目标:

1、认读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受彩虹的神奇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累语言文字,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选择和拓展的空间。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彩虹的图片、照片及文字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彩虹教学实录

1、同学们,你们看,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了什么?(课件出示彩虹图片)让我们一起来静静的欣赏一下彩虹吧!

2、此时此刻,你想说点儿什么吗?

3、的确,彩虹太美了,那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四个小朋友一起去看看这美丽的彩虹。(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到59页,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2、你们读得可真认真,那现在再把读给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的字音读得准,句子读得通顺,就伸出你的大拇指夸夸他。

3、你们和文中的生字宝宝教上朋友了吗?老师可要考考你们。

(1)(课件出示加了拼音的本课需认读的生字)谁愿意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些字?

(2)嗯,我知道了,上面有拼音,所以你们读得很准确,如果把拼音去掉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先请你们利用字卡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的。(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识记生字)

(3)学生汇报。随机进行扩展。

晴: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日字旁”的字?(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分类板书,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板书的字,思考这些字虽然都有日字旁,但是又分别和什么有关系呢?引导归纳日字旁的字分别和时间、太阳有关系,从而认识一类字。)

颜:你都知道哪些颜色?彩虹有哪些颜色你知道吗?怎么知道的?(既进行知识的扩展,又与课文学习相融合)

戴:想一想,我们还学过那个字也读“di”?(带、代)

那这些同音字该怎样使用呢?你们能把他们送回自己的家吗?

(课件出示习题)代、戴、带

1、妈妈( )着一条美丽的项链。2、老师( )着我们到大自然里找春天。

3、我( )表班级参加比赛。

(指名读句子,选字填空,引导学生明确虽然它们的字音相同,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就要用不同的字,这样才不会写错别字。)彩虹教学实录

滑:这个字以前你在什么地方看见过?

遥:还记得哪首古诗中见过这个字吗?试着背一背。

4、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有了这么多的收获,可真了不起!现在我们进行一次开火车比赛,看看哪个小组的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5、两列火车都顺利地到达了终点,再来看看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

(课件出示词语)火树银花、不共戴天、天马行空、一言为定雨过天晴彩虹现,遥看好像神仙桥。

浓淡颜色搭配美,巨笔画出七彩衣。

蓝天顶上架彩虹,渐渐滑入白云间。

(检测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仍能识记字,从而达到真正认识的目的,又扩充了词汇量,训练了语感。)

6、说说你是怎么读的?

7、根据自己的体会来读才能读出自己的风格,谁还想再来读读这一小节?

8、你们听,不同的人对不同的句子理解也不同,读出的味道也不同。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只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就行。(学生齐读第一小节)

9、文中四个小朋友的话我们来分角色读,谁当丁丁、冬冬、小弟弟、小妹妹?

(四名学生分别读2—5小节)

10、(1)这四个同学当中,你们觉得谁读得最好?说说你的理由。

(2)让我们再来请他自己说说是怎么读得这么好的?

(相机引导学生明白,自己评价的有感情,是需要不断的练习,反复的体会才能做到,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勤读勤练,慢慢地,也一样会读得那么好。)

让我们再来自己练习读读你喜欢的小节。

(3)冬冬说项链美丽,其实是在说什么美丽?那这么美丽的项链,你想把他送给谁呢?(随机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4)引读:“丁丁说,——–;冬冬说,——–。”

他们分别说出了自己眼中的彩虹,说得多好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配乐,学生读2、3小节)

11、(1)丁丁说,彩虹神奇;冬冬说,彩虹美丽。闭上眼,想象一下,彩虹还是什么?

(2)把你想到的写在纸卡上。(学生填写事先发的纸卡)

(课件出示:我说,

彩虹是———-,

—————-,

—————-。)

12、谁来说说你写下的或想到的?(学生汇报)

13、(1)如果你们今后也能勤动笔写一写,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中间一定会诞生出伟大的诗人!那面对这神奇而美丽的彩虹,小弟弟、小妹妹还对彩虹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请你把这些问题一边大声读一读,一边用“—–”画下来。

(2)谁来读一读他们对彩虹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读出问的语气)

(3)那面对这美丽的彩虹、神奇的桥,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课件出示:我问,

—————-?

—————-?)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选择他们的问题记录在纸卡上)

四、激情创作,自然结束

(把学生对彩虹说的话,及随机记录下的学生对彩虹提出的问题粘贴到事先准备好的写有原文1、6小节的纸卡上通过实物投影展出,形成新的诗歌。)

1、老师知道你们的小脑袋瓜里藏着许许多多的小问号,这说明你们都在积极的思考。而这

种思考也会开花结果,你们看,老师把你们对彩虹说的话,提的问题,连成了一首新的诗歌,这是你们自己创作出的《美丽的彩虹》,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吧!谁愿意来读一读你们自己写的诗呢?

2、瞧,你们写的也同样出色,值得更多的人去欣赏去品味。

那这节课,跟随着四个小朋友一起,我们欣赏了这《美丽的彩虹》,而此时,“彩虹的颜色越来越淡,渐渐地,它回到了白云中间”。

(出示课件彩虹在云中隐去,伴随课文第6小节的引读自然结束教学。)

【篇八】彩虹教学实录

《美丽的彩虹》教学设计及反思

美丽的彩虹(二稿)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能力目标:培养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在深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美丽的彩虹》它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图文兼美的的小儿歌,写雨后彩虹挂在天空,通过丁丁和冬冬的诉说以及弟弟和妹妹的问话写了彩虹的美丽,大自然的美丽。整篇儿歌分为6节,每一小节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学习中又渗透了自然小常识。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雨》,从第一篇课文《雨铃铛》的学习,使学生对春雨有了初步的认识,对雨后产生的自然现象—彩虹的学习做了铺垫。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趣,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你们来猜一猜:“天上有座彩桥,不用水泥和木料,只好看不好走,太阳公公把它造”。这是什么呢?

生:彩虹!

师(适时板书“彩虹”二字):那你们见过彩虹吗?你能说说你见过的彩虹是什么形状和颜色吗?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播放课件)

师:是啊,彩虹多美丽呀(这时板书“美丽的”把课题写完整),让我们把课题美美地读一读吧!(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分层次读词

师:这是一篇很美很美的儿歌,先听老师范读课文,老师读到哪儿?

生:我就指到哪儿。

师:你们想不想读?

生:想读

师:那我们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呢?

生:拼拼音、查字表、问老师同学

师:读书之前请孩子们明确要求

1、

2、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读完后请坐直。

师:接下来请孩子们把书翻到58页,自由地读读这首儿歌吧!

师:这首儿歌一共有多少小节?

生:六个小节。

师:这首儿歌共分为六个小节,我想请六个小朋友来读,一个小朋友读一个小节。

(1)生读一小结,老师觉得他这些词语读的真棒!我请小老师教我读读。(出示词语卡“叔叔”“知道”“名字”“小朋友”)我们帮这些词语带回文中,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

(2)生读第二小节,听了刚才××的读书声,这三个词语宝宝可高兴了,要和大家打打招呼,大家一起叫叫它。(出示“神奇”、“遥远”“银河”)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小节吧。

(3)生读第三小节,我们的××读得可真好,又有两个词语宝宝跑出来了,大家一起叫出它的名字。(出示“仙女”“一定”)

(4)生读第四五小节,××的声音可真洪亮。有两个生字宝宝也跳出来了,大家快点热情的给他打打招呼。(出示“七彩衣”、“巨大”)

(5)生读六小节,**同学把字音读得真准,睡着了的词语宝宝都慢吞吞的出来了,他们是“颜色”、“越来越淡”。

(三)品读课文,展开想象

1、师:看到彩虹,小朋友心情怎么样呀?(生谈,指名4—5名学生回答)

2、师:丁丁和冬冬看到彩虹也像你们一样高兴,我们一起看看他们说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3小节)请男生读丁丁说的话,女生读冬冬说的话。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更棒!彩虹教学实录

师:小朋友读得真认真!你瞧!太阳公公听了都露出笑脸了。(翻转太阳)

3、师:丁丁说彩虹是一座——(出示:桥)丁丁想从这座桥上走过,去看看——(出示

银河图片)小朋友看,这就是银河。(生观看图片)

4、师:丁丁的想法多神奇呀!哪个小组想来读一读丁丁的话?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丁丁的话,读出神奇的感觉。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走一走这座桥呢?从这座桥上走过,你最想做什么?(指名回答,师评价)(强调说完整)

4、师:带着你们的想象,让我们一起把丁丁的话读一读吧。(齐读)冬冬看到彩虹又说什么呢?(出示第三小节)哪个小组想来读一读冬冬说的话?请小朋友们一起读冬冬的话。

师:冬冬把彩虹当成——(美丽的项链)(出示:项链,)小朋友们再读一下这个词。见没见过妈妈戴的项链呀?漂亮吗?

5、师(出示彩虹图片):大家看这条项链多美呀!这么大这么长的彩虹项链谁能戴呀?是啊,只有天上的仙女才能戴呀!天上的仙女戴上它,一定会——

6、指导朗读第3小节

师:彩虹这么好看,你想用什么样的心情来读这个小节呢?(指名回答)那就请你用XX的心情读一读吧!(生读)

师:丁丁说,彩虹是一座神奇的桥,冬冬说彩虹是一条美丽的项链,小朋友们,那你们觉得彩虹是什么呢?(指名说)

师:小朋友想象力真丰富!那就让我们再来一起美美地把丁丁和冬冬的话再来读一读吧!(出示第二、三小节)

7、师:小朋友读得真棒!小弟弟、小妹妹看到彩虹又想知道什么呢?(出示第4、5小节课文)请小朋友们看课文的第四五小节,请男生读小弟弟说的话,女生读小妹妹说的话。

师:小弟弟、小妹妹想问彩虹什么问题呢?(全班回答)

师:小弟弟想从彩虹顶上华夏,他把彩虹当作什么了呀?(贴:滑梯),他想滑到哪里去?(生:太空人的家),多神奇的彩虹啊。你想不想也从彩虹顶上滑下?你想滑到哪里呢?

师:小朋友和小弟弟一样,真有想法!让我们再一起把小弟弟的话读一遍。

(生齐读)

8、师:是啊,这么美丽的彩虹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我们让一起来看一看。

(视频播放彩虹的由来)

师:看完了彩虹的动画,小朋友,你们知道彩虹是怎么来的吗?瞧,彩虹就在屏幕上看着我们呢!你想对彩虹说些什么呢?(指名回答)

9、师:小朋友还有好多问题想问彩虹啊!可是——(出示最后一个小节,手指屏幕,引导学生齐读)

师:彩虹消失了,但她会一直留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一起用最深情的声音把课文读一遍,请小朋友挺直腰板,看着屏幕,把彩虹的美丽和你对彩虹的喜欢读出来!(齐读)。

多么美丽的彩虹啊!让我们再看一看彩虹。(播放彩虹图片,学生欣赏)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慢慢地闭上眼睛,看到了吗?美丽的彩虹正在向我们招手呢!让我们把彩虹永远留在心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熟,读精,读出感情,彩虹变成了学生的朋友。)

(五)个性作业

师:彩虹这么美丽,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对彩虹的喜欢呢?(出示个性作业,生随意选择):

1.读一读:《美丽的彩虹》,并把它读给家人听。

2.画一画:把你心中的彩虹用彩笔画出来。

3.做一做:口里含水向着太阳喷去,会出现彩虹

六、板书设计

美丽的彩虹

神奇 美丽

大自然

七、教学反思

公开课结束后,静下心来细细反思,发现了不少的缺憾。

在讨论环节,在小朋友还谈论地热火朝天的时候,却由于我担心时间来不及而被“急刹车”了。在“你最喜欢哪个小朋友说的话”和“你想问彩虹什么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上也犯了同样的毛病。从课改理念上看,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交流、表达的时间和空间;从自身看,除过于急噪外,也证明对学生的情况没有做充分的估计。

“教师范读”这一环节是每次上课后我对自己最不满意的地方。本来小学低段教师范读

彩虹教学实录

是必不可少的,之前试讲的时候我也是范读的,但是正是上课的时候由于对自己不够自信,还是使用的听录音范读。以后还是尽量少采用“教师范读”的方式,可以录音范读,

迂腐和教学机智的不足也体现在那堂课上。当向学生提问“你最喜欢谁说的话”时,一个学生站起来就说:“我喜欢丁丁和冬冬说的话。”我一下子傻眼了,因为按照自己的估计,“最”就是只有一个,他一下子说出了两个来,我可怎么“按原计划进行”呀?为了“配合”自己的教案,我再次自以为是地提醒他:“你觉得丁丁和冬冬谁说得更好呢?”唯一的答案当然符合了我的教学设计,可是老师们只要一寻思就一定犯疑:为什么只能喜欢一个呢?丁丁、冬冬、小弟弟、小妹妹不都说得很好吗?我的教案应该是为学生设计的,而不能只为了我自己。

这节课存在很多不足,但我希望通过反思,使每堂课的缺憾越来越少吧!

【篇九】彩虹教学实录

《美丽的彩虹》教学设计

《美丽的彩虹》教学设计(自用)

设计思路:

《美丽的彩虹》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小儿歌,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雨后彩虹的美丽景象,是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主题单元“雨中”的第2篇主体课文。要使一年级小学生达到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大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训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以及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初步了解“彩虹”的一些知识,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科学奥妙产生兴趣。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整篇儿歌共分为6节,每一小节都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学习中我又渗透一些自然小常识,因此学习起来更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认读1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彩虹教学实录

2、学习课文,培养、训练学生联想力和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课文,对学生进行自然知识的探索研究及自然小常识的积累,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2、了解一些有关“彩虹”方面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够认识晴、虹、空、神、遥、银、仙、女、戴、定、顶、滑、绘、巨、颜、淡。

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体会文中神奇、愉悦的感情。 教学和过程:

一、贴近生活,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好看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 美不美啊?————美。多么鲜艳的色彩啊!

你们认识它吗?——彩虹。

那今天我带大家一起来学习首儿歌《美丽的彩虹》。请你们拿出右手伸出食指一起来板书课题。板书课题: (彩色的字体)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游戏识字

师:大家说彩虹美不美?那这么美丽的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呢?(出示课件)

(一)我也行

在读儿歌之前老师有几个要求,请你带着我的要求来读儿歌:1、自由朗读儿歌,并数一数共有几个小节。2、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1.请学生标注儿歌序号。自学生字,交流学习方法。

2.教师范读儿歌。

(二)引导学生趣味识字,进行闯关游戏。

1. 第一关:生字。

(出示课件)请学生朗读课件生字。

2. 第二关:词语。

(出示课件)“开火车”进行词语接龙。集体来读一遍。

3、字卡碰碰对:

(出示课件)帮难字找回家。

巨 笔画顺序 (横 横折 横 竖折)

现在请你把语文书翻到83页,描红巨的笔顺和下面的那行字。(注意写字的姿势“三个一”一圈一尺一寸)(找两个展示)

三、细读课文,入情入境,体会内容

(出示课件)这是课文的第几小节?我们请第一小组来大声给我们朗读。

1、再读课文回答师:这么美丽的彩虹是在什么时间出现的呢?(板书:雨过天晴)这两句话能背过吗?

2. 师:看彩虹的都有谁呢?他们分别是:丁丁、冬冬、小弟弟、小妹妹。 师:他们看到了美丽的彩虹又说了些什么呢?

丁丁:(板书:桥) 全班齐读第二小节

冬冬:(板书:项链) 女生齐读第三小节

3、面对美丽的彩虹,你们觉得彩虹像什么呢?学生自由发挥(出示课件) (蛋糕、蝴蝶结、腰带、围巾、彩带、糖果)

我们能不能像丁丁冬冬那样试着给彩虹加一首小诗呢?(出示课件)学生自由发挥。

4、弟弟妹妹看到彩虹后,他们又有什么疑问呢?(出示课件)小弟弟问….. 那从这小节看弟弟提了几个问题?看来弟弟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

那小妹妹呢?朗读第五小节。

5、如果你也有这样一支笔你想画什么呢?(出示课件)

学生发挥

(出示课件)最后一小节(越来越淡应该轻轻地读)彩虹的家在什么地方呢?(板书:白云中间)

齐读这一小节。

6、背诵::全班试着背诵全文。

四、再读课文,感情深化

1、师:这么美的彩虹我们都和它已经快玩了一节课了,喜欢彩虹吗?

2、让我们起立一起带着欢乐和愉快的心情读一读,用自己最美妙的声音把美丽的彩虹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五、拓展延伸

从你们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到了你们非常喜欢彩虹,那么彩虹是我们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像这种现象我们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种。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出示课件)

你看这么多奇妙的自然现象,神奇不神奇?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的自然奥秘呢?那就让我们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去探索去观察大自然并且运用我们聪明的大脑去思考。

六、课后作业。(出示课件)

1、回家后,给爸爸妈妈背背这首儿歌。

2、个性拓展:可以动手画画美丽的彩虹。

3、科学实践: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尝试“人造彩虹”。(如:口里含水向着太阳喷去,会出现彩虹;面对太阳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变化情况。)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彩虹教学实录 彩虹课堂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