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献给母亲的歌的教学设计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献给母亲的歌的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能把自己所搜集的有关资料,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

(2)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热爱并孝敬母亲的感情。

(4)通过活动,学会用适当的方法向母亲表达感情,感悟“爱”的内涵。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有关“母爱”的资料。

(2)给学生划分学习小组,确定学习小组长,明确学习小组长的职责。

(3)明确任务,提出要求,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活动过程:

导语: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寒夜里的一床丝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提起“母亲”这个词语,我们感觉尤为熟悉、亲切,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最亲密的人。为了子女的成长,她付出了很多很多,儿女一天天长大了,母亲却一天天的老了……今天,就让我们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1、道不尽的母爱

A、与母亲有关的格言或俗语。B、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C、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歌曲、电影、广告等。

2、说真话、诉真情举出一件倾注着母亲无尽关怀的生活小事,并说出你的感受。(尽量每组1人,教师也参与其中)

(过渡语)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但是,由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个人性格的差异,母爱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让我们多角度看母爱——

3、多角度看母爱

狐狸的母亲在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会把它赶出巢穴,强迫它开始独立生活。你怎样看待狐狸母亲的这种行为?

(引导)思考:你认为理智的母爱应该是怎样的?

4、报得三春晖有这样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今后打算怎么做?(在小组中交流,选代表在班内交流)

5、推荐作业

A、每天为母亲做一件小事。如:端一杯水,扫一次地等,用你的一生去爱你的母亲。

B、找时间与母亲聊天,了解母亲在养育子女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及母亲对你的希望和要求。

C、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陈正平

【篇二】献给母亲的歌的教学设计

诗两首

黑龙江庄家钰宁铁霞青岛宋晓渝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金色花》

《金色花》的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学生回答: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他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问题。

①“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②“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④“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体验反思

(过渡)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过渡)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

作业

背诵课文,准备朗诵比赛。

小结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像,让学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纸船》

这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教学步骤

导入

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祖国的太平洋上,眼含热泪、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希望总会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就是以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眷恋之情,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同学们要想感悟诗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读诗歌。

朗读诗歌

①教师配乐范读,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或仿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要读得深情、低沉。)

②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过渡)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为进一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

整体感知

教师适时提出: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学生归纳总结)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

[教师导学]

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但这首诗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找到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物品——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全诗共三节,每节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合作探究]

第一节写叠纸船;第二节写抛纸船;第三节写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乡。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①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

②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④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纸船,并以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教师小结]

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在巅簸中驶向一个陌生的国度。诗人此去远涉重洋,相隔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没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纸船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人母亲的梦中。这一想像新奇、大胆,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强烈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

(过渡)诗歌的语言是凝练而含蓄的,要深入理解,就要探究。

问题研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有深度、难度的组内不能白行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学生讨论,提出共性问题。学生交流,学生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教师小结]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作业

《金色花》和《纸船》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抒发对父母亲的爱。写在练笔本上。

小结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在教学中,以朗读教学为主,教会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诗歌,在美的诗歌里得到熏陶

【篇三】献给母亲的歌的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

龙里县水场中学语文教师尹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多侧面地认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2、通过活动,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感情,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及“爱”的内涵。

3、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口语交际或书面写作等)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课前准备:课前调查,搜集整理资料

(一)、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及要求。

(二)、由老师指定或学生自愿组合学习小组,由学生推选出小组长。

(三)、明确各组任务,提出要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两周内做好准备,做好搜集整理工作。

1、文学作品组:搜集整理描写母亲的诗歌、散文、小说、格言、俗语等。

2、新闻报道组:通过看电视、读报纸、上网等途径搜集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3、动物世界探究组:搜集整理描绘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4、艺术作品组:搜集整理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电影、广告作品。

(四)、要求学生找时间与母亲聊天儿,搜集能体现母爱的一张照片或一件珍品,叙写其中的故事。

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想:

1、本次活动,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让学生全部动起来: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体会掌握知识的乐趣。

2、课前搜集资料,课上交流、朗诵、汇报、欣赏,让学生接受感恩教育的熏陶; 3、课前注意提前安排,分组时各组人员知识水平要均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组的朗诵、唱歌、汇报要求至少有一个活动由全组同学都参与,争取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得到锻炼;要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活动过程:

一、气氛烘托,母爱萦绕

1、多媒体播放《烛光里的妈妈》音乐,显示本次活动主题。

2、教师导入: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奉献和牺牲是母爱这两个字眼丰富内涵中最动情和闪光的部分。正是这种博大深厚的爱的力量,繁衍传承了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和万物生灵,谱写出永恒不朽、传诵不衰的爱的诗篇和情的乐章。今天我们的综合性学习就是《献给母亲的歌》。

下面,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人间的至情至爱吧。

二、诗歌朗诵,体悟母爱

(播放音乐《感恩的心》)(文学作品组)

★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一)诗歌:

1、《游子吟》【唐】孟郊献给母亲的歌的教学设计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4、《步虚》【唐】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5、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二)小说、散文:

1、《母爱如雨》

2、冰心的《繁星与春水》

3、外国名著《小妇人》(Little Women)

4、冰心的《荷叶母亲》

5、《血色母爱》

6、朱德〈我的母亲〉

7、高尔基的〈母亲〉

★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

格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

从小不知老娘亲,育儿才知报娘恩。

——谚语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俗语

养儿方知父母恩。

——俗语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儿行千里母担忧

虎毒不食子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可怜天下父母心

天地宽大,父母恩大。

文学作品组的同学们让我们了解了很多文学中的母亲。母爱是那么的让人感动,接下来请听由文学作品组带来的诗歌朗诵《母爱》,同学们不妨微微闭上双眼细

细品味这浓浓春晖情,悠悠寸草心。

三、聆听故事,感受真情

音乐:《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新闻报道组)

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母爱就像那阳光那空气,我们沐浴其中却常常不知不觉。接下来请新闻报道组的同学汇报他们的活动成果。让我们共同来分享那份感人的情怀吧!(学生讲故事)

(一)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1、台湾著名学者,作家刘庸在一篇《忍着不死》的文章中讲了三个母亲的故事。

之一,讲在亚美尼亚大地震中,一对被埋在瓦砾中长达八天的母女奇迹般获救。人们感到惊奇的是,在阴冷,无水和没有食物的八天中,只有三岁的幼女是怎样活下来的?原来是她的母亲咬破手指,让孩子吸食自己的鲜血得以不死。献给母亲的歌的教学设计

之二,是100年前发生在庞贝古城的一个惨痛故事:当炙热,令人窒息的火岩向来不及逃掉的居民袭来时,一位母亲在绝望中,曲下身来,以自己的背,头和四肢紧紧怀抱怀中的幼子,燃烧的熔岩在一嚓啦间将母子相拥的情景化做历史的永恒。

之三,是讲越南战争中一群平民在枪林弹雨中狂奔逃命。一粒子弹射中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她没有象其它人一样扑到而死,而是慢慢蹲下去结束了生命。拍下这组镜头的美国记者流着眼泪对刘墉说:她是怕压着抱着的孩子,才忍着不死,蹲了下去…..

2、《血色母爱》的报道中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母亲下岗了,但是她不忍心看着她的女儿整天闷闷不乐,便决定带她的女儿去滑雪。但不幸的事却发生了:她们太兴奋,滑得远离了指定的地方,导致雪崩,母亲俩穿的银灰色衣服与白色相似,救援飞机根本看不到她们,母女俩都要冻僵了。最后,母亲把自己的血管割破,用鲜血写了“SOS”使她的女儿获救,而这位伟大的母亲却因失血过多,永远地离开了她的女儿

3、2011年7月2日下午,杭州滨江白金海岸小区。两岁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上了窗台,接着被窗沿挂住,随时都有坠落的可能。这可是在10楼,楼下的邻居都惊呆了。坚持了一分钟左右,妞妞还是掉了下来。说时迟那时快,刚好路过这里的吴菊萍踢掉高跟鞋,张开双臂,冲过去接住了妞妞。

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吴菊萍被诊断为左手臂多处粉碎性骨折,预计半年才能康复。逃过一劫的妞妞在10天后苏醒过来,开口叫了“爸爸、妈妈”。

全组朗读:( 中国颁奖词: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4、韩红的歌《天亮了》是为下列事件而唱的:贵州省一旅游景区内,一满载游客的缆车突然从高空坠落,就在转瞬即逝的生死关头,年轻的母亲和父亲一起,奇迹般得将不满周岁的孩子高高举起。结果,缆车内30余名游客除这个小孩存活外,其余全部遇难。通过媒体报道的相关事例,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

(二)全组同学朗诵《孩子,来生我们一起走》

四、动物世界,感受母爱(动物世界探究组)

母爱是伟大的、忘我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母亲会毫不犹豫的把生的希望留给自己的孩子。在动物世界中也处处让我们感受着。

(一)、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斑羚飞渡》

《伟大的母爱》

《麻雀》

《一串紫葡萄》

1、仅次于人的动物 毕淑敏

一位老猎人.在大兴安岭蜂蜜般黏稠的篝火旁.对我说:[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

[有一次.我追捕一只带着两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为小狼脚力不健.我和狼的距离渐渐缩短.狼妈妈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我很吃惊.

[这是一只奇怪的狼.也许它昏了头.我这样想着.一步一滑爬上了高高的沙丘.果然看得很清楚.狼在飞快逃向远方.我下坡去追.突然发现小狼不见了.当时顾不得多想.拼命追下去.那是我生平见过的跑得最快的一条狼.追到太阳下山.才将它击毙.累得我几乎吐了血.

[我把狼皮剥下来.挑在枪尖往回走.一边走一边想.真是一只不可思议的狼.它为什么如此犯忌呢?

[那两只小狼到哪里去了呢?已经快走回家了.我决定再回到那个沙丘看看.快半夜才到.天气冷极了.惨白的月光下.沙丘好似一座银子筑成的坟.毫无动静.正打算走.突然看到一个隐蔽的凹陷处.像白色的烛火一样.悠悠地升起两道青烟."

[我跑过去.看到一大堆干骆驼粪.白气正从其中冒出来.我轻轻扒开.看到白天失了踪的两只小狼.正在温暖的驼粪下均匀地喘着气.做着离开妈妈后的第一个好梦.

[原来.那只母狼.为了保护它的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我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

2、湖北某山区的一位猎人,有一次出猎,很多天没遇上一个猎物,于是他心中充满了怒火。中午时分,他忽然发现不远处的山坡上走过来一头肥大的羚羊。猎人好一阵激动,拿起枪,悄悄接近羚羊,然后端枪瞄准……

这时,羚羊显然己经发现了猎人,但她并没有跑开,而是对着猎人扑腾跪了下来。猎人楞了一下,因为他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但是杀气腾腾的猎人哪里顾得上多想,仍然扣动了扳机……

美丽而善良的羚羊应声倒地。猎人冲上去,这才发现,原来是一头即将临产的羚羊妈妈,为了孩子,她向敌人下跪求饶;当灾难不可避免的降临时,她毅然用自己的头颅挡住了罪恶的子弹,让自己的孩子减少痛苦……

猎人哭了。他在山坡上掩埋了羚羊母子的尸体,还有他心爱的猎枪,然后朝着山那面的寺庙走去……

3、非洲大陆四周的广阔海域中,生活着一种大马哈鱼。它的孩子出生以后,最先得到的食物却是自已生身母亲的内体。它们的母亲在自己孩子吮吸和撕咬自己的血肉时,只是极其痛苦地在海水里翻腾,却从不作出丝毫的反抗。大马哈鱼为了孩子的成长,只能在众多孩子的撕咬之下,把自己的一具骨骸沉于海底…..

(二)、小组学生活动:动物世界中的母爱同样让我们感动,下面请动物探究组的同学给我们带来朗诵《伟大的母爱》

五、欣赏图片,体悟母亲的艰辛(艺术作品组)

导入:这是位伟大的母亲,因为她用生命诠释了对孩子的爱。我不由得想到了一句话:女人固然脆弱,但母亲却是坚强的。现在请艺术作品组简介他们搜集成果,并精选表现母爱主题的经典电影、摄影、歌曲或感人的镜头用多媒体播放。展示完后,让同学们谈谈感受。

(一)、播放幻灯片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育婴房》

1996年德国和俄罗斯共同出品的电影:《母亲和儿子》

西班牙电影:《我的母亲》

焦波的摄影:《我的父亲母亲》

歌曲:《懂你》《只要妈妈露笑脸》《鲁冰花》《烛光里的妈妈》《妈妈的吻》《世上只有妈妈好》《亲爱的妈妈》《人生的导师》《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儿行千里》 《人生第一次》 《母亲》 《念亲恩》 《妈妈留给我一首歌》 《妈妈的爱有多少斤》 《祝妈妈长寿》《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白发亲娘》

(二)、本组学生齐唱《烛光里的妈妈》

六、寄予母亲,感恩母爱(放歌曲《我心中的故事》)

导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人生的最大遗憾,所以我们应该在拥有的时候全心全意的去爱我们的母亲。

1、访谈,你了解你的妈妈吗?

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我们或许已经习惯了母亲的关爱,接受母亲的帮助,并且认为这都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我们渐渐忘记了感动,忘记了说声谢谢,也渐渐忽略了我们的母亲。

同学们,你了解自己的母亲究竟有多少呢?

访谈问题设计:

(1)、你妈妈的生日是————。

(2)、你妈妈的体重是————。

(3)、你妈妈的身高是————。

(4)、你妈妈穿———码鞋。

(5)、你妈妈喜欢的水果是————。

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把刚才的这些问题反过来提问我们的妈妈,孩子的体重,孩子的生日······妈妈都一清二楚。妈妈给我们的只有奉献,奉献,永远的奉献。有的人曾经这样诠释过母亲,仔细想想,原来mother一词是可以这样解释的: 解说:

mother的诠释

m (many)妈妈给了我很多很多

o (old)妈妈为我操心,白发已爬上了您的头

t (tears)您为我流过不少泪

h (heart)您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

e (eyes)您注视我的目光总是充满着爱

r (right)您从不欺骗我们,教导我们去做正确的事情

2、导入:同学们精彩感人的发言充分展示了母爱的博大精深,也说明了母亲与儿女是相依为命的。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与母亲之间一定发生过令你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事情,欢迎同学们讲讲自己的故事,把你享受到的母爱与大家一起分享。

(1)、物品展示:展示同学们搜集的与母亲有关有珍藏价值的物品或照片,并讲

【篇四】献给母亲的歌的教学设计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综合学习活动

增城市荔城街第三中学 黄银燕

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与母爱有关的古诗文、格言、俗语。

2、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感受母爱、感恩母爱活动,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2、 让学生多侧面地认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感恩母亲和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多侧面认识母亲,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2、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及其内涵。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表现母爱的图片、诗文、故事、格言和俗语。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春临大地,百花盛开,世界美丽而精彩。同学们,是谁给予我们生命把我们带到这世界上来的呢?又是谁从我们呱呱坠地到今日的翩翩少年都悉心呵护、关怀备至呢?答案是母亲。有一句话这样说: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有一首歌这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今天就让我们合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展示课题)(环节设计目的:导入激趣,进行情境铺垫。)

二、感受母爱(母爱如冬日的暖阳,如久旱的甘霖,无私又伟大,下面我们一起去感受。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道不尽的母爱”,请各小组展示资料。)

1、道不尽的母爱(环节设计目的:给学生展示收集资料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交流。)

学生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第一小组:组长汇报资料收集情况和收集方法,推选组员讲母爱的感人故事。 故事:来自汶川地震的故事——《一定记住我爱你》

第二小组:组长汇报资料收集情况和收集方法,推选组员朗诵赞美母亲的诗歌。 两组员小组朗诵冰心的诗歌《纸船》

小结:一千位母亲有一千种母爱,一千种母爱却是一样的情怀。

过渡语(听过别人的故事和赞美后,下面请同学们讲述自己与母亲的故事)

2、难忘母爱(二选一)(环节设计目的:让学生多侧面地认识母亲,感受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A、照片背后的故事

献给母亲的歌的教学设计

B、与母亲相处的难忘的一件事

学生讲述故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照片,并对学生讲述作简要点评。 小结: 温馨、温暖的母爱有时却会以另一种面目呈现,下面我们

3、多角度看母爱(环节设计目的:让学生理性地思考母爱及其内涵,更加理解母亲、孝敬母亲。)

狐狸的母亲在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会把它赶出巢穴,强迫它开始独立生活。你怎么看待狐狸母亲的这种行为?结合实际谈谈你认为理智的母爱应该是怎么样的?

学生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再派代表全班交流。教师作点评。

小结:母爱是凝聚着大智慧的。希望所有的儿女都能领悟母亲的良苦用心,也相信所有的儿女都能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

三、感恩母爱:(启发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我们身为人子,更应学会感恩。

(指定两个评委,用小黑板,上写甲组、乙组)

1、考一考,比一比(环节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积累常识、格言俗语,启发感恩方式。)

A、知道母亲节是什么时候的请举手?(是什么时候?按人数计分)

B、知道母亲的生日是什么时候的请举手回答?(学生抢答,按人数计分)

C、小组比赛背诵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2分钟,且不能重复)(学生抢答,按人数计分。)

评委统计分数,公布结果,精神奖励获胜一组。

(紧张的角逐过后我们放松一下,请欣赏图片)

2、看一看(配乐展示母爱图片,将学生带回的照片用数码相机拍下来投影放出。):(设计目的:唤醒学生回忆母爱的温馨,为后面的说一说作情感铺垫) 教师用课件播放图片,学生观看欣赏。

(同学们,似曾相识的一幕幕拨动着我们的心弦,你将如何报答比山高比海深的母爱呢? )

献给母亲的歌的教学设计

3、说一说:你将怎么报答母亲?(设计目的:鼓励学生说出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争说将如何报答母亲。

(再多的言语都无法充分表达我们对母亲的感激,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牛刀小试,进行仿写)

4、写一写:(出示,先朗读,再仿写)(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仿写能力,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情怀。)

学生看屏幕朗读,教师点拨朗读情感与方法:深情地,感激地;“整个春天、整个海洋”要重读。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汪国真《感谢母亲》

教师点拨:内容特点:由整体到局部,采用比喻修辞;句式特点:整齐、有转折。 学生进行仿写。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 ,你却给了我 学生展示仿写的句子,师生互动点评修改。

(一堂课说不完母爱的故事,也道不尽我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请大家把这种感恩延续到生活中,落实到行动上。)

四、拓展延伸:(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训练书面表达。)

1.周末为母亲做一件小事。(如:端一杯水,扫一次地,洗一次脚等,并用你的

一生去爱你的母亲。)

2.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写自己经历的亲情故事,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指导:把母爱的故事,精彩的瞬间,再适当引用收集到的格言、俗语、诗文,记录下来,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五、结束:播放彭丽媛的《母爱》:(设计目的:让学生歌唱母爱,升华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谨以此歌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祝愿她们快乐、美丽、平安、健康!

教学效果及反思:

本次综合活动课围绕“献给母亲的歌”这一主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目标明确,听说读写有顺序地展开,学生通过活动感受了母爱,也从理性认识上学会了感恩母爱,并且在其后的写作实践中能写真事,说真情,课堂活动取得了效果。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四人小组的合作交流,尚缺乏完善的小组活动评价,激励机制未够完善,应根据学生实际制定激励机制,让学生乐学。而在活动中也发现,城乡结合的学生的即时口头表达能力不够,需要加强该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以求语文教育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完整统一。

点评分析:

4月19日,我市初中语文八年级教研活动在荔城三中进行。黄银燕老师承担了本次公开课的任务,她上的综合活动课《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合理、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充分、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效果不错。她的教学能力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大家对这节公开课的评价都比较高,可见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综合活动课。

一、语文教学技能方面

黄老师这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凝聚了荔城三中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的心血。整篇教学设计能紧扣“母爱赞歌”这一主题,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感悟母爱,感恩母爱,做到目标明确、恰当,能体现三维目标;能很好地处理和运用教材,教学容量合适;能结合综合活动课的特点,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从上课过程来看,可见黄老师对教材的

处理能力是突出的,她的语文教学技能也是不错的。

但也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正如黄老师自评,在“感受母爱”这一环节中,教师的铺垫做得不够,煽情不足,导致前半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有些老师也认为:“感受母爱”中的活动可以浓缩一下,压缩一下时间,可以让学生在“感恩母爱”中充分活动起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常规教学技能方面

黄老师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上课态度认真,课前准备充分,课后虚心听取评价意见。她的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教态自然,教学语言比较准确,普通话标准,具有一定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气氛民主,师生关系融洽,有多向的信息反馈和互动交流。基本能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制作简易的课件,播放音乐,展示图片,辅助教学,收到一定的效果。整节课,教学环节过渡自然,环环相扣,重点有落实,难点有突破,时间掌控能力较强。

但作为年轻老师,黄老师由于缺乏驾驭课堂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也有一些环节处理得不好。

1、她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设计了“朗诵赞美母亲的诗歌”这个环节,但却没有指导学生朗读技巧,也没有做示范性的朗读。

2、对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使用不够合理和高效。她在让学生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时,本想同时展示学生带来的照片,却发现实物投影仪没有任何反应。她无计可施,这让讲故事渲染母爱的效果大打折扣。其实,这一意外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她只需课前做好设备的检测试验工作,或者将学生要展示的照片复制进课件中去。

3、对个别问题的处理不明智。如在“感恩母爱”中,有个小组比赛,老师提问学生:A、知道母亲节是什么时候的请举手?B、知道母亲的生日是什么时候的请举手?她在学生举手后,确认了人数后,竟然没有提问学生起来回答,也没有因势利导,明确母亲节的日期,或者讲述母亲节的由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4、对仿写的方法指导不足。课堂有一个仿写练习。这个练习设计得很好,很有针对性,既结合母爱进行感恩的教育,又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训练,本是一举两得的活动。但黄老师在提出仿写要求后,就让学生动手仿写了,然后是提问。她并没有进行仿写技巧的指导。结果前面有很多学生的仿写句子不合要求,语句也不精美。其实,仿写训练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作用巨大,但老师要做

【篇五】献给母亲的歌的教学设计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 林口县古城镇中学:郭佳安

教学目标:献给母亲的歌的教学设计

1、 多侧面认识母亲,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进行情感熏陶与爱心培育.

2、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及其内涵;

3、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多侧面认识母亲,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2、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及其内涵。

教学过程:

一、课前序曲:

课前打开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欣赏、跟唱。

二、新课导入: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烛光里的妈妈》,不少同学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那么听着这首歌,你有想到了什么呢?

生:母亲。

生:妈妈对我的关心。

师:是呀,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们全部的爱。可以说母爱,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今天,老师愿和你们一道“感受母爱,体验真情”。(展示课题)

师:说起母爱,我想到了满文军一首歌颂母亲的歌——《懂你》。谁会唱吗? (有许多学生摇头)

师:今天我把这首歌的MTV带来了,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我有个要求:你要谈谈MTV中哪个细节最能体现母爱。(播放《懂你》MTV,学生欣赏。)

三、说真话,诉真情

师:你觉得MTV中的哪个细节最能体现妈妈对子女的深深爱意?

生1:妈妈在夜里为孩子盖被子的情景最另我感动。

生2:妈妈把吃的东西都给子女了,自己在舔碗底。

生3:雪地里妈妈背着孩子行走,体现了她对孩子的爱。

生4:妈妈深夜为孩子补衣服。

生5:妈妈在火车站等待孩子归来时的表情最能体现母爱。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也许都是平凡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中包含着浓浓的母爱。正如《母亲》这首小诗所写的一样。(多媒体展示《母亲》)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生(齐答):好!(齐读《母亲》)

师:你能说说诗中所写的哪些事情体现了母爱吗?

生6:拿新书包,打雨伞,沏热茶。

生7:包三鲜馅,在那他乡中,母亲会牵挂你。生病了母亲会掉眼泪。

师:那我想知道:诗中所写的这些,你和你的母亲之间是否也发生过呢?你能向我们谈谈你与母亲之间发生的难忘的小事吗?(多媒体展示:说真话,诉真情——说说在现实生活中,你被母亲感动的情节。)献给母亲的歌的教学设计

生8:每次周末我回到家里,妈妈都会为我做很多我爱吃的东西,而且总喜欢看着我吃。

生9:有次半夜,我感到很饿,当时天气很冷,妈妈还是起来为我烧吃的。

生10:妈妈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她每次上班前都为我准备好中饭。有次她为我准备了两个荷包蛋。我趁她没注意把蛋放进了她的饭盒。可中午时妈妈跑回来,把两个荷包蛋又给我送了回来。

师:就为了把两个荷包蛋给你送回来,跑了很远的路。

生10:是的,从这件事我更感受到了妈妈对我关心。

师:看的出来,你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谢谢。

生11:我每次来学校上学,妈妈总是有很多话跟我讲,而且要将我的用品全部准备好。

师:相信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母亲和MTV中母亲一样无私地深爱着我们,他们也同样的伟大。如果要求把刚才大家所说的感动情节写下来,该如何落笔呢?(停顿一下)别急,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好不好?

四、范文引导

1、多媒体展示范文一《妈妈的唠叨之歌》。

师:这是我们同龄人的一篇习作。请大家自由朗读,然后回答这个问题:文中的妈妈有怎样的特点?(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自由朗读范文《妈妈的唠叨之歌》片段) 生12:文中的妈妈爱唠叨。

师:你觉得作者讨厌妈妈的唠叨吗?

生12:不会,作者感受到妈妈的唠叨是对自己的爱,他把妈妈的唠叨称为“歌”。 师:说的好!你的母亲会唠叨吗?

生12(微笑):会。

师:你读的懂妈妈的唠叨吗?

生12:能,那是对我的关心。

师:其他同学呢,你的妈妈会唠叨吗?会的请举手。(全体学生举手)看来我们的母亲也是爱唠叨的。母亲为我们所做的小事体现了爱,原来唠叨也是爱呀!那么母亲的严格要求呢?

生:也是爱的体现。

师:对,只是爱的方式不同。小作者写作时选取了妈妈的唠叨来体现母爱,这说明他平时对母亲的言行观察的很仔细。这是否也给我们启示呢?

生13:平时应多观察母亲。

生14:要多留心妈妈的语言和动作。你看作者就很好的把妈妈的唠叨语言写出来了。 师:说的很好。在生活中多观察母亲,多理解母亲,那么你会发现:原来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母爱的材料。(板书:善于观察生活,体会母爱。)

2、发下范文二《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

师:这样我们有许多小事可以写,那该如何取舍呢?我们来看范文二《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请推荐我们班朗读最好的一位同学给我们朗读。(一名学生朗读) 师:谢谢!读的很好。看了本文后,谁能说说哪个情节最令你感动吗?

生15:不知怎的,我不愿让同学们看见我那农村模样的母亲,于是,我就叮嘱她别来学校,东西可以让别人带来。无意中,从姑姑口里得知,母亲每星期都来看我,都是躲在角落里,然后,默默地走回家去,为的是省下车钱。这个情节最令我感动。 师:为什么呢?

生15:因为作者不让母亲来,可他母亲还是来躲在角落里看他。而且是默默地走回家,为的是省下车钱。

师:那我就奇怪了,不让来就不来好了,干嘛还要来呢?

生16:因为母亲对孩子非常关心,放心不下。

师:那为啥要偷偷的来呢?

生17:因为作者不愿让同学们看见那农村模样的母亲,于是就叮嘱她别来学校。 师:说的好!这件小事足以体现母爱。如果我把原文改成这样呢。(多媒体展示改文:有一次,我从姑姑口里得知,母亲每星期都躲在角落里来看我,然后,默默地走回家去,为的是省下车钱。听着,听着,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我在心里暗暗地说:妈妈,你真是太好了!)

师:你觉得原文好,还是改文好?为什么?

生18:原文好。因为原文讲了不让母亲来,可她还来。而改掉的没有讲“我”不让母亲来,这样不能更好的体现妈妈的爱。

师:分析的好极了。

生19:原文好,因为原文“听着,听着,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我在心里暗暗地谴责自己:你太自私了!”很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而改文没有。

师:对。大家注意到了吗?作者选取的是一件小事还是大事?

生(齐答):小事。

师:那哪位同学能说说本文给我们的写作启示呢?

生20:我们写作时可选取日常小事来表现母爱。

师:任何小事都能很好的表现吗?

生21:应该选取感人的情节来写。

生22:写作时把事情的缘由和当时的感受写出来。

师:对,特别应把当时的情境交代清楚,以此来突出人物形象。来,我们总结一下:选取细节材料,凸现情境。(板书:选取细节材料,凸现情境。)

五、课堂练笔。

师:这样,不仅有事可写,而且能很好的表达情感。(板书:事;情。)好,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你尘封的记忆,翻开你成长的历程,选取你认为最能表达深深母爱的一件小事,写一个片段,注意刚才我们总结的写作启示。能写吗?

生(自信):能!

1、学生当堂练笔(10分钟)。

2、学生点评。

3、教师总结:希望我们今后无论干什么工作,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我们的身后有母亲注视的目光;也无论我们的母亲是多么的衰老,多么的体弱,她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美丽的人。

六、布置作业。

师:(多媒体展示作业)1、在生活中理解母亲,关心母亲,热爱母亲。2、课外给母亲打个电话,问候一声或回家时为母亲做一件小事,体会母亲的反映。3、用心观察、感受母亲爱你的细节,通过语言、动作等多样化的描写,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教师结束语:这次和同学们一起重温了母亲伟大无私的爱。我有一种感觉,就是发现你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你们懂得了母亲。就让我们从感受母爱,体会母爱开始,去感受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爱,从而爱我们身边的人,爱我们的生活,感受

生活,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吧!希望同学们都能在作文中流露真情,在生活中学做真人。(多媒体展示:在作文中流露真情,在生活中学做真人。)下课!

七、板书设计

献给母亲的歌

感受母爱,体验真情

善于观察生活,体会母爱

选取细节材料,凸现情境

附例文:

妈妈的唠叨之歌

妈妈确实有一支永远也唱不完的“唠叨之歌”。清晨,她总捏着我的鼻子,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小懒虫,快起来,太阳都晒在屁股上了。”你看,一大清早,就把我的好梦给搅了。吃早饭时,她又开始唠叨了:“多吃点,饿坏了怎么办?慢点吃,别噎着了。”真受不了,刚想去上学,妈妈又跑过来,递上一件衣服说:“快穿上,着凉了怎么办?”走出家门,满以为听不见她的唠叨了,谁知她又在喊:“路上小心,注意安全,上课”这些,我都背出来了。晚饭时,妈妈又唱了:“快点吃,吃完了快点写作业,早点”

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读着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我的思绪不禁飘散开来,飘向那远在大山脚下守着几亩地辛勤耕作的母亲。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整天玩耍在田野间,从未走出过大山。4岁那年,父亲随山里的打工队伍走了,去了深圳就再也没有音讯了。后来父亲托人带来书信,逼着母亲与他离了婚。那一日,我孤独地守在破旧的小屋中,看见母亲跌跌碰碰地从村委回来。她抱着我,失声痛哭。那件事深深地震撼着我幼小而纯真的心,我发誓,一定要为母亲争口气。10岁时,我来到城里的姑姑家,开始了另一种生活。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寂寞,是母亲一直给我生活的动力。

不知怎的,我不愿让同学们看见我那农村模样的母亲,于是,我就叮嘱她别来学校,东西可以让别人带来。无意中,从姑姑口里得知,母亲每星期都来看我,都是躲在角落里,然后,默默地走回家去,为的是省下车钱。听着,听着,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我在心里暗暗地谴责自己:你太自私了!

那以后,当我主动请母亲来学校时,她却怎么也不肯来。她一个人守着几亩田,为了我——她心中唯一的希望。母亲,我曾给了你太深的伤害,你却仍然一如既往,给予我你所能给的一切。好似我在你那儿存了一笔感情的巨款,可以随我尽情挥霍似的。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的母亲是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当我在繁华的都市学习,受到嘲笑或极少的表扬时,我都在心里默念:你是母亲唯一的希望,你不可以后退。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读着孟郊的《游子吟》,我似乎又飞回了那弥漫着泥土气息的大山脚下,依稀望见母亲伫立的身影。我在内心深处默念着: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我永远爱你、敬你!

【篇六】献给母亲的歌的教学设计

《献给母亲歌》教学设计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全班同学分成四小组查找资料。注重搜集母爱的名言、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新闻媒体报道过的有关母亲的感人事迹;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在课上以不同的形式展示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有一个人,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舍不下对你的牵挂,她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你;有一种爱,她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这堂课,让我们再次融入这美好的感情中,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活动过程

1.道不尽的母爱

(1)请同学们互相交流搜集的材料,各小组派代表朗诵描写母爱的诗歌和散文等。

学生发言。

(2)仿照例句,运用排比的修辞,写出你对母亲的赞美、感激或

【篇七】献给母亲的歌的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山东省邹平县位桥第二初中 吴兴旺

一.活动背景:

新课标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是在学习了课文《我的母亲》(胡适)之后,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奉献爱。

位桥二中是一处农村初中,学生家长经常劳作在田间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是寄宿生,每周回家一两次,很少有机会与父母倾心交流,难免产生隔膜,本次综合性学习是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膜、增进感情的契机。

二、活动目的:

母爱,犹如阳光和空气,我们沐浴其中而常常不知不觉。回首往事,我们才幡然醒悟,母亲做的件件小事都蕴含着浓浓深情。通过本次活动多侧面的认识母亲,体会母爱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全面了解母亲一生的酸甜苦辣,能够理性的思考母爱;培养用多种方式(实践、口语表达、写作)表达情感的能力。

献给母亲的歌的教学设计

三、活动组织与计划:

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八人一组,活动过程中组长适当分工,组员各负其责,每周一次组内交流。本活动拟用三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唱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妈妈的吻》《懂你》等。

(1)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2)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3)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4)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电影、广告等。

第二阶段:

1.利用周日与母亲聊天,了解母亲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她曾经有过的梦想和追求。了解母亲在抚养自己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自己的希望和要求。

2.给母亲唱一首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3.针对以上内容,写一则日记,谈谈自己对母爱的思考与认识。

第三阶段:各小组总结学习收获,集体交流学习成果。

四、活动成果展示交流设计:(邀请部分家长参加)

(一)导入: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近一段时间我们也了解了妈妈,今天我们就把感受到的爱说出来,把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齐唱歌曲《妈妈的吻》。

(二)小组成果展示:

1、感受母爱:各小组选择一项最有价值的材料参加集体交流。朗诵诗文;展示相片、图画;播放音像资料。

2、走近母亲:

(1)家长代表谈母亲的心声。

(2)你的母亲是怎样的?围绕“我的母亲”这一话题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演讲或讲故事。

3、回报母亲: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文章,结合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写出自己最想表达的心声。

(三)课下继续开展“我帮妈妈做家务”活动。在歌曲《懂你》中结束本课。

五、活动反思:

本次综合性活动容易实施,且是学生和家长乐意接受的内容,所以效果较好。同时我对新课程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课

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了家庭,学生通过与家长交流,认识到了父母生活的艰辛,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语文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是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的一次有益尝试。

【篇八】献给母亲的歌的教学设计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设计 文档

献给母亲的歌

城南中学周巧巧

教学目标:

1、能多角度地认识的母亲,体会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尊重母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感情;

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感恩的心》

3、学会手语表演《感恩的心》动作。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感恩的心》

教学难点:能以自然舒展的声音,深情感恩、赞美母亲的情感演唱《感恩的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配背景音乐《烛光中的妈妈》)

亲爱的同学,你可曾想过?从我们呱呱落地到今天,13年 来,是谁最牵挂我们的冷暖,是谁最担心我们的健康?是谁为 我们的进步欣喜骄傲?又是谁为我们的缺点和毛病揪心着急?是妈妈,是爸爸,是人们的骨肉至亲。这期间,渗透着爸爸多少语重心长的教诲,饱含着妈妈多少温柔体贴的关爱。

2、感恩节有什么活动?

二、学唱《感恩的心》

1、初听《感恩的心》,感受情绪,观察乐谱。

2、复听《感恩的心》,找到想要了解的内容。

3、再听歌曲,试着跟旋律模唱歌谱。

4、学习《感恩的心》手语动作。

5、边唱边手语表演。

三、延伸

欣赏:《听妈妈的话》 周杰伦 《妈妈的话》 陈小春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感恩的心》这首歌曲,今后希望同学们学会感恩。其它的歌曲同学们可以自己学习。在歌曲中结束。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献给母亲的歌的教学设计 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