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端午粽课堂实录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端午粽课堂实录

“学会感悟”——“有感而发”写作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学会感悟”

——“有感而发”写作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习写感悟类的文章。

2.体会幸福的含义,懂得感恩。

[课时安排]:

课时,一课时。

[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想搞一个民意测验,请问:你们最近有没有痛苦?假如有,主要有哪些方面的痛苦?

生:我总是感到不太满足,我看到别人穿着李宁牌的跑鞋,跟爸爸商量,也想买一双,不管我怎么好说歹说,爸爸就是不答应,一双鞋不就是几百元钱吗?为何要让我不开心呢?

师:你认为这是一种痛苦,你们大家是否都这样认为呢?有谁想评论一下吗?

生:我认为他所说的不开心,其实不能算是一种痛苦,因为有可能爸爸没有这笔钱,可能他的要求已经超过了他家的客观条件,再说,就算这是一种痛苦,我认为,这是他自己造成的。

师:(插话)那你认为怎样才叫痛苦?

生:(继续说)我认为真正的痛苦是外加的,例如,我来到这个班级,发现我在小学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我这个才算是“痛苦”。

师:(插话)你很会思考,也很注意与别人与过去比较,这是很好的品质,你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畏惧?

不少学生在下面议论纷纷,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学生1:我的压力最近很大,因为妈妈总是说:“你一定要保证在班级前五名”,要知道,这有多难,因为我们这个班个个都是强手。

生2:你这还好,我爸爸非让我在班上跨进前三名,理由是:我小学六年级没有低于前三名过,可他哪里知道,我们班的同学在小学时大多是班级前几名的。

生3:可不是,上次英语单元检测,我得了96分,回去还是捱了一顿教育,妈妈说:班上既然有人考到100分,就没有理由比别人少。你们说,我该怎么跟我妈妈说清楚,这才是最大的痛苦。

师:你们的谈话,把痛苦集中到了生活上、学习上,还有谁想补充?

生:痛苦还应包括在思想上的。

师:(插话)能否举个例说一说。

生:我爸爸、妈妈现在都已下岗,回家看到爸妈为了找工作而无头绪时,我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

师:你小小年纪,已能注意关心父母的事,你长大了,你懂事了,学会分担别人的痛苦,是高尚的!

师:(继续)刚才不少同学谈了对痛苦的认识,并且从“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三个方面举了例,那么,这些认识是否对呢?到底应当怎样来评判呢?

请同学们读《幸福是朴实的》这

幸福是朴实的

最近和几位女友聊天,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幸福”二字。我吃惊地发现,居然有一半人觉得自己不幸福。

晶说:依我看,幸福就是能随心所欲。所以我羡慕那些有丰厚经济基础的人,衣食无忧,不为生活所迫,可以最大可能地满足自己的心愿。

凯说:我认为,幸福就是享福。我总是觉得很多人都比我幸福——人家自己创业成功,从此不再受老板的气;人家有份好工作,可以经常见世面;人家……

云说:我觉得,幸福就是能够心想事成。可是你看我,①

真的吗?幸福真的这么难寻?为什么很多人眼里的幸福都在别的人身上出现?

我想起了两个月前去洛杉矶,在圣塔莫尼卡的海滩上遇到的一对韩国老夫妇。那天,天空很蓝,海面翻卷着白浪。我们注意到,在一个高山海滩的土坡上,有成群的白色海鸟起起落落。走近一看,那对老夫妇正在从小麻袋里掏出食物喂它们。看得出来,老夫妇和这些海鸟很熟,因为几乎每一只鸟他们都能叫得出名字来,还指指点点对我们说哪只鸟最调皮,哪只鸟最近刚做了妈妈。原来,老夫妇住在这里已经七年多了,七年中的每一天下午,他们都会来喂海鸟。“我们都觉得这是生命中的幸福时光。”老夫妇对我们说,“大自然这么美,我们觉得只有做点什么才能回馈。”

现在,回过头来再想“幸福”二字,我很想说——有的时候,是不是因为我们过于物质化,而人为地夸大了幸福的标准,把幸福当作是一种可以炫耀的外表?或者是说,我们眼里的幸福,太多地与个人物质欲望的满足联系在一起,以致于当我们得不到满足,就会心生怨气?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现有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方式,影响了我们对幸福的感受。

当然,生活中仍然会有很多的不如意,但这些不如意不足以改变我们对幸福的体验。对,幸福是一种体验,是每个小小心愿的满足就能给你带来的美好感觉。好比,有人爱是一种幸福;有人分担苦恼是一种幸福;有人愿意一直等着你也是一种幸福。

想一想能够让我们感到幸福的那一刻——第一次见到大海,站在海边久久地享受着温柔的海风;又饥又累的旅行途中,吃了一顿香喷喷的饭;燥热的夏日午后,坐在清凉的家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所以说,幸福是朴实的。它存在于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它不一定是物质的,也不能够量化。要获得它并不难——只需要你有一颗懂得欣赏、充满感激、安宁的心。

(摘自《女友》2002年第18期)

注:①学生根据提示自己设计一段话。

学生认真读,认真批注。】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这我认为这幸福是朴实的。

生2:我认为这我认为这你们三位概括得真好。那么,作者是怎样让你们一下明白这些道理的呢?能否具体一点谈谈这这她们有哪些看法?

生:一位晶的女士说,幸福就是能随心所欲花钱,这是从经济方面来解释所谓的幸福;另一位凯的女士是认为幸福就是享福,主要是想有份好的工作,这是从工作方面来解释的,还有一位是说幸福就是能够心想事成,这应当是从心理角度来写的吧?

师:不要用怀疑的口气,这就是从心理角度来说的,谁接着谈自己读后对这开头是写三种人对“幸福”的不同理解,其实,这三种理解看似不同,实质是相同的,就是把幸福当作一种“接受”,正因为是要求别人给予,因此,总觉不容易得到。文章接下去写的韩国老夫妇,就是一种对幸福的不同的理解,他们是把幸福当作回馈。

师:(插话)“回馈”是什么意思?

生1:“回馈”就是“回馈”。

生2:“回馈”就是回报。

(学生议论……)

师:就是感恩图报。

师: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放在一起目的是什么呢?

生:(抢答)形成对比,让我们读者明白应当怎样正确理解“幸福”的含义。

师: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来认识幸福呢?文章怎样写的?

生1:幸福是一种体验。

生2:幸福是一种美好的感觉。

生3:幸福是朴素的。

师:大家谈得很好,说明大家已读懂了这先抓住一种现象,这现象又应当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最好是熟视目睹的那种。

生2:让事实来说明一种道理,应当是不知不觉的。

生3:要能在事例的叙写中,悟出一点道理,这道理应当是大家接受的,不能是空调的。

师:好!能找到不少规律,你们重在内容上的分析、归纳,其实,表达方式上也要注意。

(学生思考、讨论。)

生1:要叙议结合,重在议论。

生2:不一定,叙要具体,有情感。

生3:开头三种人并不是具体的叙,我认为叙的内容,要有代表性。

(学生争议较大。)

师:其实刚才大家在谈话时,只注意站在自己的这方面思考,要注意思考问题的完整性。

师:思考一下,应当怎样说,学生自言自语。

【出示幻灯,内容如下:

学会感悟

写感悟类文章基本方法是:由叙而议。即观察身边事,通过细致、生动、形象的描写,进而找到引发思考的点,进行议论,悟出道理。叙是基础,议是升华,叙议要联系紧密。由景生情。即观察周边景,通过叙写景物,生发一种情感;见是表象,思是深层;所见是切入,所思是终点;所见与所思应达到水乳交融。】

师:能否根据我们刚才的归纳总结出写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呢?大家讨论,每小组总结一个。

(小组交流、总结。)

(各小组派代表说本组总结的模式。)

生:先写一种身边的事。再进行对比,最后写出感受。

师:这是《幸福是朴实的》的结构,既然是模式,最好既要有代表性,又要有普遍性。

生:一种现象,进行分析,然后写一些感悟。

师:不错。

(师板书:一种现象、一点分析、一点感悟。)

师:你们不仅读懂了文,还能从中找到写作的一些规律。很不简单,读书就当如此,但读书到此,只是完成了一半,还有一半应当是“写”,你们就用刚才总结的模式,写一段话如何?可以写一点感受,写一些认识,也可自己确立内容写,时间十五分钟,现在就开始——

(学生立刻进入思考状态,不少人开始动笔写作。)

师:(十五分钟后)谁先带头把自己的作品展示一下?

【学生自动上台,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自己朗读。学生习作四

快乐其实很简单

华罗庚中学初一(2)叶圣超

不求过得奢华,但求活得充实。

充实就是有事情做,去干有价值的事和你喜爱的事。打个简单的比方,充实好比是春天播在地里的一粒种,发芽、开花、继而结果,哪怕是这世间结出的最平常的果实。

有些人常常苦叹生活中没有阳光,顶着一副发霉变质的臭皮囊虚度年华。其实不然。生活是需要填充的,如要快乐起来,充实自己则是关键。把自己容入大自然,容入集体。漫步于街心小径,感受茫茫深秋的凉意;观赏一番老者们“排兵布阵”,领略古老而深邃的精典;投入漫无边际的学海,请教“快乐”的诠释。如此充实,因而如此快乐。充实不是忙得团团转,而是忙得其所;不在于忙不忙,而在于忙什么;不在于忙多少,而在于怎么忙。快乐的生命不一定都充实,充实的生命却一定隐藏着许多快乐。有位伟人说过:“忙是幸福的第一秘诀。”充实不仅能给于快乐,而且也能让心淡泊而宁静;充实不仅能给予自身快乐,而且他人也能被你的爱所包围、继而随之升华!

奢华的生命使生命腐烂。

充实的生命使生命绚烂。

我充实,所以我快乐。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初一(2)班袁永昌

已是深秋的一天。

许多动物都不住秋的萧杀,大都渐渐绝迹了,而我竟然还能找到一只蚂蚱,轻轻地对他说。它当然不会回答我,只是在我的掌里不停地挣扎。

我手一松,它便跳到了地上,欢快地跳来跳去,我的心微微一振……

“快回到你的草丛里去吧,小家伙。”我微笑着对它说。可我话音刚落,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过去了,似乎压到了那个小生命。我连忙跑过去,果然,蚂蚱身躯的后半段被车轮碾得粉碎,柔软的身躯和翅膀已经贴在地面上,六只小足正在不停地舞动,我知道它身体里有莫大的痛楚。

我不忍心再看下去,站起来。“唉,可怜的小东西,你生命就这么短暂……”我叹息道。

不过,它又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并没有死,正在努力地向前爬,一步,两步……这个过程非常缓慢,每一步身后都会留下碧玉般的血丝,可见它忍受着多大的痛苦。但它的步子却又那么坚定,充满了对草丛的依恋,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充满了对生命的执着!

就这样,一步,又一步,它终于走完了草丛之间那段短暂而漫长的路程。它终于回到了草丛,在这时它也用尽了最后的体力,不再动了默默地死在了这片它所热爱的土地上。我的心又震憾了一下……

“自从被车轮压到的那一瞬息起,它就不可能再活下来……”

我自言自语道。可它多么想生活下去。

碎语心香

华罗庚实验初中一(2)班夏翠琳

(一)

站于河东,眺望河西的时候,别忘了我们只是平凡的一介苍生,无法一苇渡江,心想事成。

你可以用三十年渡达彼岸,但请不要把彼岸了望成三十年。

(二)

时间好比是你掉落的头发,无法再回到你身上,但它的的确确曾是你的东西。

光阴就像是一个致命的伤口不断流出来的血一样,终有一天会凝砌成坟墓。

(三)

人生是一件易碎品,需要细心呵护。

青春那晶莹的玻璃划过心间,会使人留下伤痕。

伤口是一张草稿纸,用来书写你人生的方程。别人受伤时,你应思及自己也曾受伤,多付出一份关怀;当你受伤了,坚信无论怎样,明日破晓的东方天际,照样红日喷薄。

(四)

人心是帘幕重重,你可以让渴慕你的人进来,也可以拒之于千里之外。

生活就像帘内幕外,也许帘内风雪交加、百草凋零,幕外则大千世界、鸟语花香。

心为门。关上,一个人就是全世界;打开,世界是快乐与许多人。

有人敲你的门,请说:进来。

聆听呼吸

华罗庚实验初中初一(2)班沈琳

手捧一杯茶,静静地依偎在椅上,享受这一份宁静。

一股暖流很快涌边我的全身,顿时恢复了精力。这时,我听见一阵急促而平缓的呼吸,轻轻的,匀匀的。在这个寂静的夜,显得十分清晰;在这个安祥而和平的夜,显得十分和谐。

感到心在一次次跳动,感到血液在缓缓的流淌,感到骨骼在一点点生长。如一抹闲云,自在地飘浮,如一层薄雾,朦胧地笼罩,如一丝丝雨,深情地滋润。没有烦恼,没有悲伤,没有顾虑,没有卑微之分,没有贫贱之分,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平淡地度过生活。但在平淡中,有情感,也有思想。

静下心来,深深地呼吸,一种幽香、一种清凉、一种安慰贯通全身,好像温暖的阳光,好像清澈的湖水,好像飘逸的清风……

闭上眼,随着一呼一息,我的心飘荡在蔚蓝的天空,去汲取一份悠闲,跌荡在碧绿的草地,去索取一份清新,晃荡在一枝柔弱的枝条上,像一只轻灵的鸟儿,寻找一份乐趣……

人生有时可以暂且忘记一切烦心的事儿,像我一样,坐下来聆听自己的呼吸,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块天地,逝去的童年记忆,散不去的新鲜事儿,以及无限的遐想,都将在这一刻出现,没有旁人的打扰,一切都是自己的。

我聆听着自己的呼吸……】

师:下课。

[几点说明]

1.所选阅读材料是《读者》杂志上的,平时,除课本所选课文之外,还要增设三十

学生学习语文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的一个过程。

接受信息主要指看、听两个方面,这是储存阶段;处理信息包括思考、感悟两个方面,这是加工阶段;输出信息包括说、写两个面,这是运用阶段。因此,学语文必须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似乎总是作为一门学科单独进行,其实,在教学实践中,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初中阶段既没有系统教材,也没有课时安排,虽教材中每单元之后有明确的训练项目,每以读悟写,以写促读,读中悟写,写中促读。

我以为,阅读教学离不开写作指导,因为阅读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从作者作文的意图上思考,才能准确地深入地理解文章;作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指导,作文教学只有在阅读的具体指导下,进而感悟作者的思想,领会作者的用意,才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阅读与写作两者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具体操作方法是:读什么,写什么。

例如读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要求学生在写作方法上模仿,在写作内容上改变,以《致语文书》为题写一“我们无法告诉你们怎么做,但我们愿意同你一起探讨该怎么想”。这节课就在“同学生一起探讨该怎么想”上下了功夫。我们一向认为,一个人能写出好文章,首先得有思想,而后才是占有材料,具有一定的写作技巧。而我们平时的很多作文教学,往往与之相反,老师常把大量的时间用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巧训练上,忽视了让学生想——思维训练。张老师则致力于学生“想”的训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先“想”了痛苦与幸福,再通过阅读例文,“想”通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又对例文及平时所读课文的结构进行整理,得出大致的写作思路。通过“想”提高认识,通过“想”整理思想,从而加深了对人生的感悟及对写作本身的感悟,水到渠成地进入了良好的写作状态。感悟是认识的提高,是思考的深入,也是情感的升华,学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写出一篇篇文情并茂的小文章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这是一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写作训练课。学生在一堂课上,是否成为主体,不仅仅要看学生的所谓“活动”占一堂课时间的比例大小,更要看他们是否成为“思维”的主体。语文课,首先是思维训练课,写作课尤为如此。张老师这堂课,不但照顾到学生思维的量,而且照顾到学生思维的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自觉地思维,积极地思维,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思维。张老师从“民意测验”的形式入手,让学生由己及人、由表入里地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老师不断地给予即时的评价与激励,让学生运用联想对比等方法,在议、思、读、思、写的过程中取得感悟,形成思维的成果。学生由会得不多到会得较多,学生由知之甚浅到知之较深。而学生的会与知并不是老师直接传授的,而是在合作、探究中获得的,教师的角色,也较多地转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而这正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三,这堂课在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较好地把握“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其探索之一。本堂课中,张老师较好地把人文性与工具性整合在一起,二者并没有让人感到有主次先后之分。在掌握运用知识能力的同时,把真善美的熏陶与之合二为一。讨论痛苦与幸福,阅读《幸福是朴实的》一文,既是提高分析能力,整理写作思路的过程,也是培养人高尚情操,提高对生活认识水平的过程。

努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与读写训练融为一体是其探索之二。一切训练都是一种学习行动。张老师通过不断的引导与激励,让学生在讨论思索中,即学习的“行动”中接受美与善的熏陶。正因为是“熏陶”,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是“渗透”在训练之中的而非强加的。

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自信心,是其探索之三。因为兴趣与自信心是写作成功最重要的“内驱力”,而这恰恰是写作课中情感态度目标达成的重点。过分强调技巧训练与材料搜集而忽视这一“内驱力”的激发,是写作教学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没有内驱力,学生就不会更不愿去主动思考,去主动挖掘生活经历中的素材,这正是学生把作文视为畏途,大量产生千人一面平庸之作的根本原因。张老师不断对学生作了恰如其分的肯定与鼓励,就是称赞学生“你长大了,你懂事了”,就是为努力保持、增强学生写作的内驱力。

当然,这堂课容量较大,时间似乎不够。如能再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过程中进行及时的相互评价,评价后再进行自我修改或合作修改,并再次交流改后的作品,恐怕这堂课的效果会更好。

【篇二】端午粽课堂实录

(公开课设计)一年级语文下第10课端午粽课堂教学实录

一年级语文下第10课端午粽课堂教学实录(部编本新人教版) (教学重点)

师:在了解课文内容后,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端午粽是什么样子的。

生1: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生2:学生一边读课文,教师一边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粽子的图片。

师:说一说课文中描写端午粽的外形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A.从外往里 B.从里往外) 生:课文中描写端午粽是按照从外往里的顺序描写的。

师:如果我们要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该怎么说呢?

生:粽子的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枣的外面裹着白白的糯米,最外面是青青的箬竹叶。

师:我们描绘事物的时候,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西瓜的图片。

生1:我是按照从外往里的顺序来描绘的。西瓜的外面是带有波纹图案的绿绿的皮,里面是红红的瓜肉,还有一颗颗黑色的籽镶嵌在中间。

生2:我是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来说的。西瓜的里面是甜美多汁的肉,肉中夹杂着一颗颗黑色的籽;西瓜外面是一件绿衣裳。

师:同学们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事物,将事物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赏析:本课对端午粽外形的描写是课文中的重点片段,描写端午粽外形的句子内容比较长,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确、读流利,读懂句子内容,还要更深入地挖掘不同的描写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拓展延伸,用同样的表现方式和手段来进行仿句练习。

【篇三】端午粽课堂实录

(公开课设计)一年级语文下第10课端午粽课堂教学实录

一年级语文下第10课端午粽课堂教学实录(部编本新人教版) (教学重点)

师:在了解课文内容后,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端午粽是什么样子的。

生1: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生2:学生一边读课文,教师一边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粽子的图片。

师:说一说课文中描写端午粽的外形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A.从外往里 B.从里往外) 生:课文中描写端午粽是按照从外往里的顺序描写的。端午粽课堂实录

师:如果我们要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该怎么说呢?

生:粽子的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枣的外面裹着白白的糯米,最外面是青青的箬竹叶。

师:我们描绘事物的时候,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西瓜的图片。

生1:我是按照从外往里的顺序来描绘的。西瓜的外面是带有波纹图案的绿绿的皮,里面是红红的瓜肉,还有一颗颗黑色的籽镶嵌在中间。

生2:我是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来说的。西瓜的里面是甜美多汁的肉,肉中夹杂着一颗颗黑色的籽;西瓜外面是一件绿衣裳。

师:同学们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事物,将事物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赏析:本课对端午粽外形的描写是课文中的重点片段,描写端午粽外形的句子内容比较长,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确、读流利,读懂句子内容,还要更深入地挖掘不同的描写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拓展延伸,用同样的表现方式和手段来进行仿句练习。

【篇四】端午粽课堂实录

一年级语文下第10课端午粽课堂教学实录(部编本新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下第10课端午粽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本新人教版)

品味课文内容,初步接触按照一定顺序描绘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端午粽课堂实录

师:在了解课文内容后,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端午粽是什么样子的。

生1: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生2:学生一边读课文,教师一边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粽子的图片。 师:说一说课文中描写端午粽的外形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A.从外往里 B.从里往外)

生:课文中描写端午粽是按照从外往里的顺序描写的。 师:如果我们要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该怎么说呢?

生:粽子的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枣的外面裹着白白的糯米,最外面是青青的箬竹叶。

师:我们描绘事物的时候,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西瓜的图片。

生1:我是按照从外往里的顺序来描绘的。西瓜的外面是带有波

纹图案的绿绿的皮,里面是红红的瓜肉,还有一颗颗黑色的籽镶嵌在中间。

生2:我是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来说的。西瓜的里面是甜美多汁的肉,肉中夹杂着一颗颗黑色的籽;西瓜外面是一件绿衣裳。

师:同学们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事物,将事物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赏析:本课对端午粽外形的描写是课文中的重点片段,描写端午粽外形的句子内容比较长,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确、读流利,读懂句子内容,还要更深入地挖掘不同的描写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拓展延伸,用同样的表现方式和手段来进行仿句练习。

【篇五】端午粽课堂实录

一年级语文下第10课端午粽课堂教学实录(部编本新人教版)

第10课:端午粽课堂教学记录、教案、

反思

品尝文本的内容,初始联系人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述事物(教学重点)

老师:在理解课文的内容后,请学生用文字谈谈祖母包龙船饺子的样子。

健康1:饺子装饰着绿色的竹叶,包裹在白糯米中,在红枣中间。

健康2:学生阅读文本一面,老师一边用多媒体课件玩饺子图片。

老师:谈谈龙舟节饺子形状中描述的文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的。 (A.从外到内b。从内到外)

健康:文字描述端午节饺子按照从外到外的顺序来描述。

老师:如果我们从内到外遵循秩序怎么办?

健康:饺子在红日期的中间,日期裹在白糯米外,最外层是绿竹叶。

老师:当我们描述事物时,我们可以遵循一定的顺序。

老师:多媒体课件生产西瓜图片。

端午粽课堂实录

1:我是按照从外面的顺序来描述的。西瓜的外面是一个波纹的人物 案例绿色皮肤,是红色瓜,有在中间镶嵌的黑种子片断。

2:我是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里面的西瓜是甜和多汁的肉,肉混合了一块黑种子;西瓜是外面一件绿色衣裳。

老师:学生可以以一定的顺序描述事物,描述事物更多的形象,生动,扩大读者的想象力。

欣赏:本课对龙舟饺子形状描述是文字片段的重点,描述龙舟饺子形状的句子内容比较长,阅读时要注意阅读准确,阅读流利,阅读句子内容,而且深入挖掘内容的描述,基于内容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利用现有知识扩展扩展,用同样的方式表达和手段来进行模仿练习。

设计说明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应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的品味,体会作者和他的作品在情感态度上,学会阅读适当的语调,理解他们的情绪。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情感阅读等手段,使学生进入文字,引导学生从阅读开始阅读情绪,阅读在读写,阅读和生活中的现实。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老师)

2.前言字,做字卡。 (学生)

班级安排

2小时。

教学过程

第一类

首先,情况进入,揭示主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活动。

(1)教师和学生享受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氛围。

(2)指导:谈谈中国传统节日的端午节,人们会做的。

预设1:我们的家庭会做美味的甜饺子吃。

初步 集2:我们的家人会早早去山上拿蒿叶,挂香袋。

默认3:有一些地方组织端午节端午节活动… …

(3)老师问:端午节,每个家庭都有包饺子定制。孩子,你喜欢吃饺子吗?而我们谈论,你吃了什么饺子的味道?

预设:水果饺子,豆饺,红枣饺子,肉饺子…

进入情况,揭示主题。

学生们说这么多种饺子,大概学生一定喜欢吃饺子,这一课我们进入端午节饺子来到一起来品尝什么饺子的文字是什么味道。

设计意图:端午节饺子对孩子们并不陌生,在上课时创造了强烈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验,谈谈自己对端午节的理解,接近实际引入生活,更多的学生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的内容,触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阅读文字,阅读新词

1.自由阅读文本。

(1)老师要求朗读:阅读准发音,句子读流利,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阅读,教师巡逻学校 爱,及时纠正发音。

2.学生认可学生。

(1)用你自己的方式画自己的话。

(2)用语音,重复拼写的字画;了解新的激进立法大米。

(3)在同一张桌子上检查对方,当小老师纠正对方阅读发音不准确,并谈论他们如何记住这些话。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新词。

(1)游戏环节:我正在读国王。

(2)多媒体课件生产新话:端午节,饺子,总是,糯米,中,非常,鲜肉,带回来,知道,据说要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抓取新词,读取正确的小组得到该词卡,并阅读,获得最多的卡组赢得该组。端午粽课堂实录

(4)阅读文字,注意文字中单词的发音。

设计意图:对于孩子的第一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在学校玩,在中学玩。这部分文字通过一读,感觉文字的效果,在阅读准发音的基础上阅读每一句话,增强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让学生主动学习气氛,训练 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

三,阅读文字,练习写作

1.教师音乐。

学生被指示大声朗读并阅读句子。

3.教师指导学生以各种方式朗读。

(1)课件制作阅读要求。

①谈论文本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②像句子读几遍,并读到同一个表听。

(2)学生根据需要读取文本。

(3)老师阅读,引导学生画长句暂停。

教师指导学生写词 – 叶子。

(1)课件生产:印度竹叶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到描述竹叶的外观。

(3)多媒体课件展示字 – 叶,看学习学生的话。

(4)教师和学生写一个通用的单词,比一个写得整洁,美丽。

指导学生写词 – 真实。

(1)观察字结构,总结写规则,学会写。

(2)聪明记:词汇在最水平,中间三个水平封。 6.研究案文的第三和第四部分。

(1)老师问问题:奶奶包饺子很多模式,结合奶奶包装饺子什么样的类别。

(2)学生可自由阅读带有问题的文本。

(3)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回答问题。

预设:饺子的祖母包是:红粽子,红豆饺子,鲜肉饺子。

7.教师指导学生写学生 – 豆。

(1)图形演示方法,了解字的意义。

(2)写作方法:在短,水平长,中间一个平面有些。

设计意图:这部分使用的各种方式阅读文字:自由阅读,创造阅读,阅读等问题。扫盲教学和阅读结合起来,理解文字中的汉字的含义。

四,全文摘要,布局操作

指导审查:本课学习了什么教训?你知道什么样的婴儿?

2.合作交流,到同一张桌子上展示自己最好的写字。

3.作业:在情绪上阅读文本。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文本内容的链接,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工作布局,通过阅读 感受文

本的内容。

第2课

首先,回顾介绍,复制的情况

1.我们学到了端午节饺子这个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找到动物。阅读短语作为一个单位,看看哪个组是准确的。

(1)多媒体展示小动物图片:熊猫,山羊,兔子…

(2)团体派代表选择最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背后隐藏一课,小组学生阅读的话,获奖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文本。

设计意图:汉字学习是一个漫长而漫长的过程,以增加汉字和学生满足的机会在评审中巩固,深化学生对新学校的印象。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素养的效率,而且继续教授最后一课的情况,方便开展这一课的教学活动。

二,阅读文字,品味内容

掌握关键词以大声朗读。

(1)阅读文本的第二段。

(2)老师提问:结合第二自然节的内容谈谈。祖母包饺子是什么样的。

(3) 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带有问题的文本。

(4)引导学生按照顺序从外到内饺子形状特点。

预设:饺子装饰着绿色的竹叶,包裹在白糯米中,在红枣中间。

(5)字填充空白阅读文本。

①课件生产:根据文本填空。

饺子是________ Indocalina叶包,包裹在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个________日期。

预设:绿色,白色,红色。

②老师问:为什么用绿色白色红色,而不是绿色白色红色?

③课件产生两句话,朗读有什么区别。

【篇六】端午粽课堂实录

端午节课堂实录

《端午节》课堂实录

执教人:刘明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出示粽子的图片,这是什么?

生:粽子!

师:吃粽子这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走进端午节

师: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哪些活动

生:佩香囊、饮雄黄酒、赛龙舟

师: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端午节的来历?

生: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生:端午节的古诗? 教师分别板书

生:端午节的传说?

生:端午节的意义?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非常多,今天我们就来选择一个内容研究一下。

生:打开BAIDU的方法(上百度查找端午节的来历)

师:好,我们可以通过百度来查找端午节的来历,哪位同学知道怎样打开百度?哪位同学来试一下?(学生演示操作)

师:她打开了搜索端午节来历的页面?她刚才是怎么输入的?

生:

师:我们需要输入关键字,她输入的关键字是“端午节的来历”,现在请同学们试一下,看谁先打来端午节来历的页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和个别指导)

师:好,有很多同学已经打开了这个页面,打开了页面的同学请举手!其它同学要加油了! 师:好,手放下,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提示纪律)

师:教师演示打开一个网站

师:我们打开了自己喜欢的网页,我们如何把他保存下来呢?(如果我们需要这些资料,我

们应该怎么做?[保存一下,收藏一下都可以!])

端午粽课堂实录

生:学生讲解并演示如何保存的操作!

(板书:记事本(文本文档))

师:演示新建文件夹:端午节,然后打开文件夹新建一个记事本(取个名字)

师:名字怎么取?我们要保存什么内容呢?

师:讲解保存的方法

(请一位同学来演示:如何保存?)

师:看来下面同学有很大的意见?谁也来试一试?(他好像碰到了一点小小的问题,有哪位同学想帮助他一下呢?)

(请另一位同学来保存一下)

师:她做得好不好?

生:好

师:要选择哪些内容?(演示复制一部分的方法)(让学生探究尝试)

师:文字旁边还有几张漂亮的图片,你能不能也把他保存下来呢?(刚才我们保存了文字,页面中还有什么内容?)端午粽课堂实录

生:

(板书:图片另存为)

师:演示保存图片的操作(让同学自己尝试一下,教师作个别指导?)

师:下面还有一个什么图片?

生:粽子

师:大家都非常喜欢吃,谁能来把这个图片保存一下

(一位同学演示保存的方法)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保存一些你自己喜欢的端午节的图片和文字,看看谁做得最好! (根据端午节的古诗、来历、传说、意义等选择一个内容保存一下)

(学生操作,教师做个别指导)

师:好,我们停一下,刚才老师发现张**同学速度最快,我们来看一下她保存的内容。 师:为了以后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找到这些内容和文字,我们可以把他们分类保存一下,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分类,把这些文件?

生:我们可以新建文件夹

师:新建什么文件夹呢?

生:

师:我们可以在空白处新建两件文件夹:文字、图片(教师演示) 师:然后呢我们再把他们分类存放(教师演示)

师:请大家把自己所做的内容整理一下!

(学生操作)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张**同学做的,你能不能说说看,你是怎么做的? (演示同学的作品,并请他讲解)

师:通过你下载的内容,你对端午节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的感受是,端午节的来历介绍了许多爱国诗人!

师:好,请坐,还有谁来讲一下

师:好,除了端午节,还有许多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来搜索 (小结,下课)

【篇七】端午粽课堂实录

端午粽教案设计

10.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写了端午节外婆报粽子,分给邻居粽子吃及端午节的意义。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端午节的习俗以及来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天真好奇爱玩好动的特点,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才能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可以采用多种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 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 通过学习,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会写生字生词,朗读课文

难点:读好长句子,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 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实物—粽子,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张粽子图片导入

轻轻地剥开粽子叶,白白的糯米中间裹着红红的枣儿,咬一口,又黏又甜清新怡人。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你知道粽子与什么节日有关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端午粽》吧。(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 师播放课文录音,生认真倾听。

2. 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 明确这篇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和第4自然段是一句话,第2和第3自然段分

别有三句话。

(2) 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端午节、总会、粽子,指名学生认读并

相机正音,强调:“端”是三拼音节,“总”和“棕”都是后鼻音,并指导学生用“一到总会”练习说话。

(3) 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糯米、中间、粽叶、真是,指名学生认

读,根据学生认读情况强调,“中间”的“间”要读一声,不能读成四声了,“真”是前鼻音,“是”是翘舌音。

(4) 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十分、红豆、鲜肉、带回、指名生认读,

根据学生认读情况强调,“鲜”的读音是“xiān”,而不是“xuān”.

(5) 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知道、据说、纪念,指名学生认读,根

据学生认读情况强调,“念”的声母是鼻音而不是边音。

4.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全篇课文,争取读的正确又流利。

5. 巩固识字。

(1).随机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多名学生认读,并根据实际认读情况再次指正。

(2).独立出示本课中的13个生字,打乱顺序指名学生认读、开火车读等。

(3).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在此过程中,师引导学生采用形近字比较法、熟字加偏旁、熟字加熟字、在生活中认字等方法加强生字的记忆,提高学生归类识字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端午粽课堂实录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