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芙蕖教案 芙蕖教案ppt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芙蕖教案

古诗词鉴赏的突破口——意象解读(教师中心稿)

【杨清健社科论文系列】(31)

古诗词鉴赏的突破口——意象解读

•杨清健•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题中难度较大的一类阅读题,由于时代的久远加之诗歌本身的高度集中含蓄以及典故多的特点,就使得古诗词鉴赏难之更难。高考《考试大纲》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尤其是鉴赏作品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巳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意象群,了解这些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情感类别:哀怨、激愤、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等。要深入了解这情感,就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寻撷到诗中的情感载体。如:杨柳——(代表)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等等。而古诗中的情感载体——意象——解读这些意象群,就成了古诗词鉴赏的突破口。

所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本文拟就古典诗词中一些常见的意象进行解读,供广大中学生朋友参考。

1、落花

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情感与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产生。我国历史上优秀诗词数不胜数,本文我只想撷取其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落花”意象的诗词,来略谈一二。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A、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B、一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花落巳葬,己去谁葬,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的绵绵的悲苦。

C、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

2、流水

A、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

的事物。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诗人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B、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尝尽了人生的愁苦滋味,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写愁恨,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腔幽愤尽泻如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3、“捣衣”和“砧声”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晓吹 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李白《捣衣》)

“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杜甫《捣衣》)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宋•晏几道《少年游》)

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古典诗歌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意象。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十国南唐•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林景熙《夜意》)

4、雁

相传鸿雁能够传书。李煜在《清平乐》中说:“雁来音信无凭”,春天大雁从南方飞归北方,主人公眼见南方的大雁飞来,心头顿时生出一线希望,兴许大雁会带来故国江南的音信。可等待半天,大雁飞过,音信全无,留下的只是更深的失望,他不禁莫名其妙地埋怨起大雁。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大雁的形象往往延伸出“雁阵”、“雁序”、“雁行”这些相应的形象来。强调的群体、共同飞翔的意义。“雁行”:谓相次而行,如群雁飞行之有序列。《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中有“两服上襄,两骖雁行”的诗句。“雁序”:飞雁的序列。杜甫有诗《天池》:“九秋惊雁序,万里狎鱼翁。”更有用“雁序”来喻兄弟的。还有“雁阵”:雁飞行时排成的

队形。汉代焦延寿的《易林•二复之丰》:“九雁列阵,雌独不群。”这些诗文都是强调大雁和雁群的关系。所谓“断鸿”,是失群孤雁。柳永的《乐章集•夜半乐词》有:“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久。”张久龄云:“孤鸿海上来。”

5、杜鹃

又名杜宇、子规、蜀鸟。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A、因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通过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吴融《简州归降贺京兆公》)

B、传说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村颓壁”(南宋•文天祥《念奴娇》)

C、也有用杜鹃啼血来比喻忠贞的。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南宋•文天祥《金陵驿》)

6、鹧鸪

A、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B、鹧鸪的叫声还可用来婉转劝人不要远行,以此表达思念之情。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东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它借所谓“江南客”之不忍唱鹧鸪曲,表达诗人不愿继续游子行的思乡之情。

7、燕子

A、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词人以“燕双飞”这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情,即看到燕子成双飞翔,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心爱之人不在身边,孤独想思之苦油然而生。

B、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昔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南宋•文天祥《金色陵驿》)

8、寒蝉

晋人陆云在《寒蝉赋•序》中称赞蝉有五种美德:头上有蕤,这是文采;只饮露水,这是清高;不食五谷,这是廉洁;不住窠巢,这是俭朴;应气候守

季节,这是信用。

蝉常常成为诗人自比清高的载体,而秋蝉命折旦夕,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寒蝉又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唐•骆宾王《咏蝉》),这里“西陆”即“秋天”,“南冠”即“囚徒”,诗人以闻蝉起兴,借寒蝉自喻,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天将破晓,寒蝉巳声嘶力竭,而它所栖息的高树(喻指所期望的人)却仍然一片碧绿,似乎对寒蝉的哀鸣,全然无动于衷,诗人以蝉自

况,喑喻为人作幕,寄人离下,空有不平之鸣,依然为薄官所羁绊。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竭。”(宋•柳永《雨霖铃》),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巳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

9、月亮

A、古诗中的月亮往往是思乡的代名词,是相思之情的载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B、明月还常常蕴涵边人的悲愁。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

C、有时明月还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D、由于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下,有圆有缺,月圆可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可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如人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宋•吕本中《采桑子》)即借月亮的这两个特点来喻人事。

10、船

A、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购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写于船上的诗,或写到船的诗,俨然成为一个颇为壮观的部落。

下面这两首诗中的“船”意象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漂泊之感: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刘鹩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这两首的主题与意象群极为相似:两位诗人都漂泊异乡,栖身客舟之中,暮色四合,夜风吹动岸上的树叶,发出凄清的声响。在作客他乡、旅途孤寂之时,两位诗人不约而同地想到昔日朋友,写诗以寄情。作为诗的中心意象,前者是“月照一孤舟”,后者是“孤舟兼微

月”,都强调“月”与“舟”的组合,而特别突出一个“孤”字。诗人运用音响(猿啼、秋声)、色彩(沧江、青苍)、动景(急夜流、纷纷木叶)、静景(明月、林山晚暮),烘托出月照孤舟的意象,将漂泊之感、故人之思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而最为直接地以船为喻、表现自身漂泊之感的诗歌,恐怕当属李商隐的《木兰花》: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B、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

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若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下面两首以“船”意象表达自由感受的诗,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11、青山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的静穆,山的宏远,对中国人有着永远的吸引力。

A、青山意象在诗歌中频繁出现,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作为故乡的象征,雄浑沉稳的青山让游子感到无比亲切。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唐•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远行之人看着他乡青山,遥想故园风景,远志之人独归青山,求得一片从容,十分自在。

B、另一方面,人事往来成代谢,青山却容颜不改,万古长存。它不仅是一种空间意象,同时更暗含时间的因素,它代表一种压力,启示诗人对生命与历史进行反思;它提供一个坐标,让诗人得以定位自己在历史中的形象。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这种虚无之感在古典诗歌中得到反复表现,《三国演义》开“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山中问答》)。

C、同样,“青山”意象在诗歌中也经常被用于暗示浓烈的情感。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宋•林逋《长相思》)

D、青山的绵延不绝,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和想象空间。诗人们很早就学会一项技巧,在诗的前半部分抒发某种特定的感情,而把“青山”意象安放在结尾。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友人的身影如飞鸟从泪眼中消失,青山依旧伫立眼前,以其恒定提醒人的分离,倍添伤感和惆怅。唐代诗人钱起在考场上所作《省试湘灵鼓瑟》是以“青山”意象为结尾的最成功的范例。根据考官的要求,他在诗的前半部分描写湘水女神鼓瑟,音律之美为人世罕闻,而以下面四句收束全诗:“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曲终之后湘灵杳无踪影,悲风拂过一川江水、几座青山,呈现给读者一幅极其省净的画面,画面中隐藏着一颗哀怨的灵魂,一双追索的眼睛。“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开放式结尾一直为人们所欣赏。

12、梅

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咏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高雅,或颂其节操凝重。《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梅。”

A、寒梅,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被诗化、典型化。这枝寒梅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所以,王维独问“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与“今夜曲中闻折柳”一样,“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战土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有思乡的情调。

B、唐人的咏梅诗,大多写闺怨,传友情,托身世。至宋以后,借梅传友情抒闺怨之意渐歇,而写其意象之美,赞其品格吟风日盛。前者的代表是林和靖的《山园小梅》,后者的代表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陆游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他赞美梅是“花中气节最高坚”的,俨然梅的知音、梅的化身:“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梅花绝句》)以后的咏梅诗,都只是宋人流风余韵的发扬。

13、菊花

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欺霜傲雪,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在诗词中常常是恬然自处、傲然不屈高尚品格的象征。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战国楚•屈原《离骚》),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则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是借菊花来寄寓诗人崇高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14、莲花

莲花又名荷花、芙蓉、芙蕖、菡萏等。

A、由于“莲子”即“怜子”谐音,“怜”意为“爱慕”,“子”,第二人称

敬称,“怜子”即爱慕心上之人,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这里虚实相生,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B、又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故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其他有关“莲花”的诗句】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古辞《江南》)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李商隐《无题四首》)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15、竹子

A、竹子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所以,诗词中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诗人借竹言志,托竹寓情,蕴藏着深邃的哲理。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苏轼《绿竹筠》),表达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脱俗的雅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高度赞扬了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来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清•郑板桥《新竹》),歌颂了竹子敬老爱幼、世代相传的美德。

B、此外有表现竹子高风亮节的。

“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刘兼《新竹》)。

C、有表现顽强生命力的。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

D、有表现忠诚的。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等等。

16、青松

青松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古人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因此常常被看做有刚正节操的象征。

“愿君学长松,慎勿做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三国•刘桢《赠从弟》),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高洁的品质。

17、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唐•王昌龄《长信秋词》),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秋日冷雨打在梧桐叶上,凄苦之情可想而知。其他如: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南宋•李清照《声声慢》)等,大体上也是表达这样的情感。

18、柳

A、柳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人们送

别偏要折柳写柳,这是因为“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的缘故。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柳”者,“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折柳送别,自汉朝以来就有了。南朝乐府民歌有“上马不促鞭,反折杨柳枝,碟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反映了那时赠别,马上的、马下的都折柳。B、普普通通的杨柳易勾起人从未明确意识到的感触与联想。诗中少妇“不知愁”登楼赏景,触“柳色”而生离愁别绪:“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王昌龄《闺怨》)

C、杨柳有着袅娜的风姿,迷人的意态(“一丝柳,一寸柔情”)所以,它被赋予缠绵悱恻哀怨无尽的情怀。这种情怀与离别的凄婉悲伤不谋而合,“杨柳依依”,“依依离情”,诗人们喜欢以柳入诗,原因大概在此吧。

19、另外,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还有: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骏马”喻志向{如“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诗》};以“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牛峤《感恩多》);以“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以“杨花”写离情{如“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以“青草”喻离恨{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以“雨打芭蕉”写离愁别绪{如“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葛胜仲《点降唇》);以“乌鸦”表现凄凉的氛围{如“枯藤老树昏鸦”(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宋•秦观《满庭芳》)。还有“青苔”、“长江”、“青鸟”、“红尘”、“青云”等等。

2005-11-18•南昌三中

【篇二】芙蕖教案

初三语文字词复习教案(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一、一、考纲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字音、字形方面对七至九年级学习要求是: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由此中考对这个考点的考查主要内容和基本题型有:

1.给汉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除课本出现的以外,还包含生活常用语);

2.对错别字的有无进行判断并作出相应的选择,或改正所给词语中的错别字;

3.汉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使用;

4.抄写一段文字,检查汉字的规范书写的能力。

二、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危言耸听潜移默化裨益崇山峻岭惊羡弥漫酣睡巍然屹立红紫芳菲眼花缭乱涉足絮语潇洒不系之舟哺育撷取犀利洒脱锐气宿怨茅塞顿开咬文嚼字沸沸扬扬皎洁纠葛赏心悦目琼楼玉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朗润一年之计在于春乘奔御风响晴闲情逸致吵吵嚷嚷一事无成持之以恒不言而喻锲而不舍温故知新不耻下问驱使篝火精美绝伦酬唱不可救药

七年级下:丰润窘迫不能自已依恋晶莹公寓变幻莫测相辅相成抉择轻妆淡抹感慨大厦勘察相得益彰不辞劳苦循默处决如流以天下为己任松涛轻捷鉴赏渊博倜傥绅士著作等身凄然渺茫崇拜沮丧坦然轮廓镰刀永垂不朽奠基挺拔浮雕销毁喜形于色慷慨激昂叱咤风云栩栩如生断垣残壁装潢辉煌中西合璧穹隆肃穆波光粼粼异曲同工盘踞络绎不绝宽敞摩擦竭力茂密高耸葱茏昼夜乐不可支诞生庞然大物钦佩凌厉雕塑惊心动魄躁动融为一体欢呼雀跃稳健问鼎苍穹溃退锐不可当沧海桑田生机勃勃国徽归宁蹴蹋不蔓不枝婀娜多姿亭亭玉立芙蕖勉强糟蹋厚此薄彼红装素裹寂寞零落扑朔迷离屏障滋长霹雳体魄荒秽

八年级上:调虎离山千锤百炼苛捐杂税灌输闪烁咀嚼景致围追堵截花天酒地惶惑飒飒宽慰泥泞毅然蓦地疲惫先遣急骤笼罩纵情畅想潇洒嘹亮玛瑙故弄玄虚山坳风烛残年圣诞操练懊悔祈祷眷恋募集据理力争叛逆乾坤凋谢贫瘠倔强蜿蜒荆棘摇曳浩劫闲情逸致攀附萧索凄清自知之明霓虹灯稚嫩咆哮自给自足翘望身孕咨询好逸恶劳编撰受益匪浅臀部陶醉拓宽无暇顾及臭气熏天

故障夭亡难能可贵伦理呻吟相安无事康乃馨向日葵华裔梦寐以求贮运风骚

八年级下:飞窜高傲视野错综妙手偶得无边无垠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纵横决荡柔媚唾津察颜观色派遣鄙薄不远万里见异思迁狭隘断章取义发愤忘食姑且体谅斤斤计较赫赫战功缅怀贤哲节衣缩食饯别光怪陆离可望而不可即戳穿汪洋万顷优柔寡断随心所欲臆断臆度嗣后阐释汹涌广漠足不出户霄汉君子固穷不屑置辩附和作揖簇拥不省人事商酌心窍桑梓轩敞攥无精打采无缘无故魁梧异想天开恐吓消遣俯瞰扣人心弦栩栩如生纹丝不动挪动力挽狂澜驾驭欣慰失之交臂各得其所緼袍敝衣铸就融合蜡炬钦佩真挚悼念抑郁公正不阿血气方刚谦恭洗耳恭听炉火纯青离经叛道无懈可击重荷强悍景慕交头接耳趁热打铁诺言哄堂反诘打抱不平若无其事雄辩承诺永恒盈余衷心届时

九年级上:妖娆仙山琼阁萧瑟峰峦一霎间翩然次第载途蒌蒿鄙夷隔膜幌子利飕灵性犀锐物竞天择鞭辟入里寡约一暴十寒披坚执锐世外桃源无人问津鸡犬不宁气象万千波澜不惊水落石出苍颜白发香径过滤老骥伏枥养怡启事

九年级下:怜悯倾家荡产万恶不赦尊翰鄙人中流砥柱置之死地不辱使命有例可援甘霖老泪纵横疮疤深居简出充耳不闻一窍不通才疏学浅痛心疾首大而化之筹划赐教耽搁自娱借花献佛毕恭毕敬火眼金晶胸有成竹雄赳赳矜持迷惘腼腆恬淡分庭抗礼油光可鉴芦荟畸形抑扬顿挫不逊纳粹溺爱一丝不苟韧性儒雅转瞬即逝哑然失笑亲朋挚友开天辟地百无聊赖义正词严不解之缘疲惫惟妙惟肖吞噬拘谨凄怆溢于言表局促不安雇员鞠躬尽瘁痴心覆没大庭广众涎水慈怜荫蔽门庭若市谤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愚公移山作奸犯科妄自菲薄斟酌卑鄙计日而待唇焦口燥彰宫阙凛冽踌躇呼之欲出丰姿凯旋舒展蒲团

三、经典回顾:

1.书写题

(1)将下面句子抄写在答卷相应的格子里。(要求:正确、端正、整齐)(温州市2005卷)

温州,山川秀美,

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经济繁荣。

(2)抄写下面诗句,要求正确、端正、清楚。(嘉兴市2005卷)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田字格内,要做到准确、规范、端正、整洁。(烟台市2005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解析这类题,字体通常要求正楷,卷面要求整洁,有些题目还暗含对标点的书写要求。目的和导向性很明确,要求考生们平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不少地区的试卷还设了卷面分,2005年浙江卷的一大创新就是书写单独在全卷中列出5分,书写由专人负责评分,把它当作真正的一道题来看待,是非常有意义的;而评分标准中“严格控制3分或3分以下的卷面分”及“虽有修改,但仍保持整张卷子整洁依然可以得满分”的两条人性化建议,则大大降低书写考查的门槛,使书写满分不再成为广大考生可望而不可及的标准。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扬州市2005卷)

  2005年春节晚会上,精美绝   (lún)的舞蹈《千手观音》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邰丽华与20位同伴结为一体,以“千手观音”的形象立于莲花台上。她们在镶嵌(  )着一千多只手的金  (bì)辉煌的拱(  )门下,用翩跹(  )的舞姿和斑   (lán)的色彩,“诉说”她们内心世界的美丽话语。

(2)根据拼音用正楷字书写出相应的格言。(泰安市2005卷)

yŏuzhìzhěshìjìngchéng

(3)根据括号内的注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嘉兴市2005卷)

目不(xiá)接鳞次(zhì)比如愿以(chánɡ)

(4)根据拼音在田字格里工整地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福州市2004卷)

shǎnshuòyúnchèn

①星光②结构③春风和煦(④一唱一和()

解析此类题目,目前考查的趋势是在具体的语境中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选文或生动亲切或寓含哲理,也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通常考查最常用的基本汉字,不故意为难考生,却又加大了对多音字的要求。在情景下考查汉字,或许将在以后成为这类题的主导模式,而选择题模式将会逐渐淡出,因为这符合新课程“在运用中培养学习语文的能力”思想。

答案(1)伦qiàn碧gǒngxiān斓(2有志者事竞成(3)暇栉偿4)闪烁匀称xùhè

3.字音或字形的选择判断。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盐城市2005卷)

A.zhān玷污粘贴拈轻怕重B.qiān迁就忏悔合成纤维

C.xǐnq归省反省不省人事D.qiáng翔实倔强风行绿墙

(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是()(高青县2005卷)

A.贫民窟(kū)相形见拙(chù)白皙(xī)B.桑梓(zǐ)之地挑拨离间(jiàn)蜷伏(quán)

C.大腹便便(pián)孜孜不倦(zī)锲而不舍(qiè)D.惟妙惟肖(xiào)匀称(jūn)卷帙浩繁(zhì)

(3)选出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德城区2005卷)

A、①妙手偶得②坦荡如砥③嘎然而止④义愤填膺B、①不屑置辩②夙夜忧叹③攘除奸凶④与日俱增

C、①嗟来之食②望文生义③匠心独运④张冠李戴D、①惨绝人寰②相形见拙③尖嘴猴腮④意兴阑珊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南通市2005卷)

A和谐别出新裁谈笑风生B风彩扣人心弦舍身取义C陶冶脍炙人口出类拔萃D真谛呕心沥血一愁莫展

解析这是比较传统的题型。题(1)(2)字音考查,综合了多音字、形近字和课本生字词几方面内容,我们需要依词辨音,依意定音。题(3)(4)字形考查重点是课本生字词和生活常用语,目前此类题目中成语的考查比重越来越大。

答案(1)C(A中“玷污”读“diàn”,“拈轻怕重”读“niān”;B中“忏悔”读“chàn”,“合成纤维”读“xiān”;D中“翔实”读“xiáng”,“倔强”读“jiàng”。)

(2)D(“匀称”读“yún”)(3)A(“嘎”应为“戛”)(4)C(A中“别出新裁”应为“别出心裁”B中“风彩”应为“风采”D中“一愁莫展”应为“一筹莫展”)

4.改错别字

(1)下列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宇,找出并加以改正。(嘉兴市 2005卷)

  欲擒围纵  通霄达旦  川流不息  志高气扬

(2)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济宁市2005卷)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奇迪,享受审美乐趣。

①熏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①xūn②“奇”改为“启”

(3)下边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他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苏州市2004卷)

忍俊不禁耐人寻味销声匿迹稍纵既逝寻根究底同舟共际

杳无消息海枯石烂嘎然而止锐不可当根深底固岿然不动

(4)下面的句子中有两个用错的字,找出并改正。(济宁市2004卷)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思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两个用错的字是_______和_______;改为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这也是极为传统的题型,主要形式有三种:①明确指出某字错误,要求改正;②从几个词语中辨析,改正其中的错别字;③在句子或文章中找出错别字,并改正,有时与文章修改合为一体。

答案(1)“围”改为“固”(形近字)“霄”改为“宵”(同音字)“志”改为“趾”(要理解词意)

(2)①xūn②“奇”改为“启”(3)“既”改为“即”“际”改为“济”“嘎”改为“戛”“底”改为“蒂”(4)“意思”应为“意识”,“情景”应为“情境”(此题较难)

【新难题型】

(1)、给加点的字注音(四个中任选三个完成)。(宁德市2004卷)

颓唐鞭挞修茸寥落

解析此题的新意在于考查汉语拼音的书写,为以往考试所罕见。几个字本身的读音也不容易。

依次为:“tu픓tà”“q씓liǎo”。新度★★★★难度★★★★

(2)下面加点的字有两对同音字,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南宁市课改实验区2004卷)

晨曦微露,徜徉山野搜寻前人的遗踪,迎面吹来和煦的春风,小鸟在枝头翩然起舞,鱼儿在水中快乐嬉戏,真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①同②同

解析此题的新意在于比较常用字的读音,是考查同音字的一种变形。几个字的读音在平舌与卷舌上的区别有一定的难度,如“踪”与“中”,“收”与“搜”。临沂市2005卷比较(A.门楣倒霉媒体春光明媚B.咫尺旗帜滞留无可置疑C.滑稽畸型羁绊汲取经验D.伫立铸造贮蓄青春永驻)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相对容易识别,为答案D答案:①“曦”同“嬉”②“遗”同“怡”。新度★★★★难度★★★

(3)长城中学八年级六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为“调查社会用字情况”。小明在校园和街头拍摄到下面两幅照片,照片的大字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四省区实验区2004卷)

改为改为

解析此题的新意在于将改错别字与具体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体现了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必要性。照片的展出,形象直观。

答案:“蓝”改为“篮”,“工”改为“公”。新度★★★★难度★

(4)为了迎接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召开,学校组织一次调查社会上常见错别字的“啄木鸟行动”,假定你是这次活动中一个调查小组的负责人。(南宁市2004卷)

①你准备怎样带领你的小组开展调查活动?请你写出两种具体的调查方法。

②你们小组调查得来的错别字,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下:

锦上天()花  签()定书  桂林三花氿()孤注一置()相形见拙()

请你用分类说明的方法,对造成错别字的原因作一个简要分析。

③请你就如何规范街头招牌用字向文字管理部门提出一条建议。

解析此题的新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错别字现象,注重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调查方法及归纳概括的方法。不简简单单停留在该错别字的浅层次上,而是把它与社会实践、探究性学习联系起来,新课标的意识浓厚。

参考答案:①组织全组同学上街收集各种招牌上的错别字,让同学分头到街上的广告张贴处去查找广告中的错别字。②六处依次改为:添、鉴、酒、掷、整、绌。产生错别字的原因有:同音误用,形似误用、生造简化字(乱造字)。③略。新度★★★★★难度★★★

(5)大街上挂出了两条横幅广告:①“汇声汇色”炒外汇②慧声慧色——陈慧琳南京演唱会。广告中“汇声汇色”与“慧声慧色”两个词都是仿自(填一成语),对这类语言现象,褒贬不一,你持何种态度?请说出你的看法与理由。(南京市2005卷)

解析此题与上题异曲同工,成语是绘声绘色,看法能针对此类语言现象,写出明确的看法即可。理由不设标准答案,能与看法一致,言之成理即可。赞同的理由,可以是巧妙利用谐音,言简意丰,引人人胜等。反对的理由,可以是滥用成语,语言不规范,容易误导等。如联系实例辩证分析也可。新度★★★★★难度★★★

四、中考演练

【基础题】

1、划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订正。新度★难度★★

穿流不息()分道扬标()旁证博引()汗流夹背()好高鹜远()胜卷在握()发人深醒()承先起后()望风披糜()既往开来()神彩奕奕()惹事生非()山清水秀()嘎然而止()恰如其份()括不知耻()淋漓尽至()一枕黄梁()金壁辉煌()唇枪舌箭()指高气扬()惊慌失措()娇揉造作()破斧沉舟()委屈求全()忧柔寡断()宠然大物()融汇贯通()卑躬曲膝()再接再励()煞废苦心()眼花燎乱()因地治宜()变本加利()并行不背()陈词烂调()蜂涌而上()关怀倍至()言简意该()相辅相承()断壁颓桓()提心掉胆()一愁莫展()仗义直言()老生长谈()随声附合()甘败下风()穷途没路()呱呱堕地()安分守纪()

【提高题】

2、划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每组至少1个错误。新度★★★难度★★★

(1)别出心裁层出不穷为虎作伥披星带月阴谋鬼计()

(2)出尔反尔 流言蜚语 同舟共计莫忠一是 和衷共济()

(3)引吭高歌 一丘之貉 老奸巨滑 故技重演变本加利()

(4)惹事生非 拭目以待 各抒己见 挺而走险以身作则()

(5)仗义直言打抱不平原气大伤发扬光大鼎足而立()

(6)草菅人命 艰苦奋斗 戒娇戒燥 功亏一匮味同嚼蜡()

(7)百无聊赖 万籁无声 流芳百世 墨守陈规 语无伦次()

(8)满腹经纶卷帙浩繁满载而归无精打彩谈笑风声()

(9)消声匿迹暗然销魂异口同声流连忘返辗转反侧()

(10)戳力同心鲁殿灵光获益非浅不记前嫌义不容词()

3、阅读下面各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字词。新度★★难度★★★

【新创题】

4、中央电视台评选了下列同志为“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请将他们的姓名按要求排列:

A刘翔B袁隆平C牛玉儒D任长霞E徐本禹F田世国G梁万俊H明正彬I桂希恩J孙必干

新度★★★★难度★★★★★

①按照拼音顺序排列:

②按照姓氏笔画排列:

5、趣味语文。仿照例子,猜出相应的成语或汉字。新度★★★★★难度★★★★★

①者—睹:有目共睹主—往:一往无前

昔—措:飞—飞机:百—白:吴—误:

②争先恐后:急唇齿相依:呀千里相逢:灭顶之灾:玩火自焚:头重脚轻:

灌南县小窑中学初三语文复习案

主备人:朱崇霞备课时间:3.10周次:四总第1课时

课题:字词

四、考纲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字音、字形方面对七至九年级学习要求是: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由此中考对这个考点的考查主要内容和基本题型有:

5.给汉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除课本出现的以外,还包含生活常用语);

6.对错别字的有无进行判断并作出相应的选择,或改正所给词语中的错别字;

7.汉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使用;

8.抄写一段文字,检查汉字的规范书写的能力。

鉴于汉字音、形、义结合的特点,要解答好这类试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⒈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常用汉字3500个,并能准确拼读,规范书写;

⒉准确把握试题所提供的信息,揣摩命题者设计的意图;

⒊弄清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包括字型相似误用、字音相同或相近误用,还有字音相同字型相近的误用;

⒋善于将字形、字音、乃至字义结合起来辨识,在对具体语境的理解中学习并掌握汉字。

⒌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正楷书写要力争做到规范、工整、美观。

五、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危言耸听潜移默化裨益崇山峻岭惊羡弥漫酣睡巍然屹立红紫芳菲眼花缭乱涉足絮语潇洒不系之舟哺育撷取犀利洒脱锐气宿怨茅塞顿开咬文嚼字沸沸扬扬皎洁纠葛赏心悦目琼楼玉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朗润一年之计在于春乘奔御风响晴闲情逸致吵吵嚷嚷一事无成持之以恒不言而喻锲而不舍温故知新不耻下问驱使篝火精美绝伦酬唱不可救药

七年级下:丰润窘迫不能自已依恋晶莹公寓变幻莫测相辅相成抉择轻妆淡抹感慨大厦勘察相得益彰不辞劳苦循默处决如流以天下为己任松涛轻捷鉴赏渊博倜傥绅士著作等身凄然渺茫崇拜沮丧坦然轮廓镰刀永垂不朽奠基挺拔浮雕销毁喜形于色慷慨激昂叱咤风云栩栩如生断垣残壁装潢辉煌中西合璧穹隆肃穆波光粼粼异曲同工盘踞络绎不绝宽敞摩擦竭力茂密高耸葱茏昼夜乐不可支诞生庞然大物钦佩凌厉雕塑惊心动魄躁动融为一体欢呼雀跃稳健问鼎苍穹溃退锐不可当沧海桑田生机勃勃国徽归宁蹴蹋不蔓不枝婀娜多姿亭亭玉立芙蕖勉强糟蹋厚此薄彼红装素裹寂寞零落扑朔迷离屏障滋长霹雳体魄荒秽

八年级上:调虎离山千锤百炼苛捐杂税灌输闪烁咀嚼景致围追堵截花天酒地惶惑飒飒宽慰泥泞毅然蓦地疲惫先遣急骤笼罩纵情畅想潇洒嘹亮玛瑙故弄玄虚山坳风烛残年圣诞操练懊悔祈祷眷恋募集据理力争无言以对叛逆乾坤凋谢贫瘠倔强蜿蜒荆棘摇曳浩劫闲情逸致攀附萧索凄清自知之明霓虹灯稚嫩咆哮自给自足翘望身孕咨询好逸恶劳编撰受益匪浅臀部陶醉拓宽无暇顾及臭气熏天

故障夭亡难能可贵伦理呻吟相安无事康乃馨向日葵华裔梦寐以求贮运风骚

八年级下:飞窜高傲视野错综妙手偶得无边无垠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纵横决荡柔媚唾津察颜观色派遣鄙薄不远万里见异思迁狭隘断章取义发愤忘食姑且体谅斤斤计较赫赫战功缅怀贤哲节衣缩食饯别光怪陆离可望而不可即戳穿汪洋万顷优柔寡断随心所欲臆断臆度嗣后阐释汹涌广漠足不出户霄汉君子固穷不屑置辩附和作揖簇拥不省人事商酌心窍桑梓轩敞攥无精打采无缘无故魁梧异想天开恐吓消遣俯瞰扣人心弦栩栩如生纹丝不动挪动力挽狂澜驾驭欣慰失之交臂各得其所緼袍敝衣铸就融合蜡炬钦佩真挚悼念抑郁公正不阿血气方刚谦恭洗耳恭听炉火纯青离经叛道无懈可击重荷强悍景慕交头接耳趁热打铁诺言哄堂反诘打抱不平若无其事人溺己溺雄辩承诺永恒盈余衷心届时

九年级上:妖娆仙山琼阁萧瑟峰峦一霎间翩然次第载途蒌蒿鄙夷隔膜幌子利飕灵性犀锐物竞天择鞭辟入里寡约一暴十寒披坚执锐世外桃源无人问津鸡犬不宁气象万千波澜不惊水落石出苍颜白发香径过滤老骥伏枥养怡启事

九年级下:怜悯倾家荡产万恶不赦尊翰鄙人中流砥柱置之死地不辱使命有例可援甘霖老泪纵横疮疤深居简出充耳不闻一窍不通才疏学浅痛心疾首大而化之筹划赐教耽搁自娱借花献佛毕恭毕敬火眼金晶胸有成竹雄赳赳矜持迷惘腼腆恬淡分庭抗礼油光可鉴芦荟畸形抑扬顿挫不逊纳粹溺爱一丝不苟韧性儒雅转瞬即逝哑然失笑亲朋挚友开天辟地百无聊赖义正词严不解之缘疲惫惟妙惟肖吞噬拘谨凄怆溢于言表局促不安雇员鞠躬尽瘁痴心覆没大庭广众涎水慈怜荫蔽门庭若市谤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愚公移山作奸犯科妄自菲薄斟酌卑鄙计日而待唇焦口燥彰宫阙凛冽踌躇呼之欲出丰姿凯旋舒展蒲团

六、经典回顾:

1.书写题

(1)将下面句子抄写在答卷相应的格子里。(要求:正确、端正、整齐)(温州市2005卷)

温州,山川秀美,

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经济繁荣。

(2)抄写下面诗句,要求正确、端正、清楚。(嘉兴市2005卷)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田字格内,要做到准确、规范、端正、整洁。(烟台市2005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解析这类题,字体通常要求正楷,卷面要求整洁,有些题目还暗含对标点的书写要求。目的和导向性很明确,要求考生们平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不少地区的试卷还设了卷面分,2005年浙江卷的一大创新就是书写单独在全卷中列出5分,书写由专人负责评分,把它当作真正的一道题来看待,是非常有意义的;而评分标准中“严格控制3分或3分以下的卷面分”及“虽有修改,但仍保持整张卷子整洁依然可以得满分”的两条人性化建议,则大大降低书写考查的门槛,使书写满分不再成为广大考生可望而不可及的标准。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扬州市2005卷)

  2005年春节晚会上,精美绝   (lún)的舞蹈《千手观音》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邰丽华与20位同伴结为一体,以“千手观音”的形象立于莲花台上。她们在镶嵌(  )着一千多只手的金  (bì)辉煌的拱(  )门下,用翩跹(  )的舞姿和斑   (lán)的色彩,“诉说”她们内心世界的美丽话语。

(2)根据拼音用正楷字书写出相应的格言。(泰安市2005卷)

yŏuzhìzhěshìjìngchéng

(3)根据括号内的注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嘉兴市2005卷)

目不(xiá)接鳞次(zhì)比如愿以(chánɡ)

(4)根据拼音在田字格里工整地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福州市2004卷)

shǎnshuòyúnchèn

①星光②结构

③春风和煦()④一唱一和()

解析此类题目,目前考查的趋势是在具体的语境中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选文或生动亲切或寓含哲理,也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通常考查最常用的基本汉字,不故意为难考生,却又加大了对多音字的要求。在情景下考查汉字,或许将在以后成为这类题的主导模式,而选择题模式将会逐渐淡出,因为这符合新课程“在运用中培养学习语文的能力”思想。

答案(1)伦qiàn碧gǒngxiān斓(2)有志者事竞成(3)暇栉偿(4)闪烁匀称xùhè

3.字音或字形的选择判断。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盐城市2005卷)

A.zhān玷污粘贴拈轻怕重B.qiān迁就忏悔合成纤维

C.xǐnq归省反省不省人事D.qiáng翔实倔强风行绿墙

(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是()(高青县2005卷)

A.贫民窟(kū)相形见拙(chù)白皙(xī)

B.桑梓(zǐ)之地挑拨离间(jiàn)蜷伏(quán)

C.大腹便便(pián)孜孜不倦(zī)锲而不舍(qiè)

D.惟妙惟肖(xiào)匀称(jūn)卷帙浩繁(zhì)

(3)选出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德城区2005卷)

A、①、妙手偶得②、坦荡如砥③、嘎然而止④、义愤填膺

B、①、不屑置辩②、夙夜忧叹③、攘除奸凶④、与日俱增

C、①、嗟来之食②、望文生义③、匠心独运④、张冠李戴

D、①、惨绝人寰②、相形见拙③、尖嘴猴腮④、意兴阑珊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南通市2005卷)

A.和谐别出新裁谈笑风生B.风彩扣人心弦舍身取义

C.陶冶脍炙人口出类拔萃D.真谛呕心沥血一愁莫展

解析

这是比较传统的题型。题(1)(2)字音考查,综合了多音字、形近字和课本生字词几方面内容,我们需要依词辨音,依意定音。题(3)(4)字形考查重点是课本生字词和生活常用语,目前此类题目中成语的考查比重越来越大。

答案

(1)C(A中“玷污”读“diàn”,“拈轻怕重”读“niān”;B中“忏悔”读“chàn”,“合成纤维”读“xiān”;D中“翔实”读“xiáng”,“倔强”读“jiàng”。)

(2)D(“匀称”读“yún”)(3)A(“嘎”应为“戛”)(4)C(A中“别出新裁”应为“别出心裁”B中“风彩”应为“风采”D中“一愁莫展”应为“一筹莫展”)

4.改错别字

(1)下列词语中有三个错别宇,找出并加以改正。(嘉兴市 2005卷)

  欲擒围纵  通霄达旦  川流不息  志高气扬

(2)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济宁市2005卷)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奇迪,享受审美乐趣。

①熏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①xūn②“奇”改为“启”

(3)下边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他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苏州市2004卷)

忍俊不禁耐人寻味销声匿迹稍纵既逝寻根究底同舟共际

杳无消息海枯石烂嘎然而止锐不可当根深底固岿然不动

(4)下面的句子中有两个用错的字,找出并改正。(济宁市2004卷)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思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两个用错的字是_______和_______;改为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

这也是极为传统的题型,主要形式有三种:①明确指出某字错误,要求改正;②从几个词语中辨析,改正其中的错别字;③在句子或文章中找出错别字,并改正,有时与文章修改合为一体。

答案

(1)“围”改为“固”(形近字)“霄”改为“宵”(同音字)“志”改为“趾”(要理解词意)

(2)①xūn②“奇”改为“启”(3)“既”改为“即”“际”改为“济”“嘎”改为“戛”“底”改为“蒂”(4)“意思”应为“意识”,“情景”应为“情境”(此题较难)

【新难题型】

(1)、给加点的字注音(四个中任选三个完成)。(宁德市2004卷)

颓唐鞭挞修茸寥落

解析

此题的新意在于考查汉语拼音的书写,为以往考试所罕见。几个字本身的读音也不容易。

依次为:“tu픓tà”“q씓liǎo”。新度★★★★难度★★★★

(2)下面加点的字有两对同音字,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南宁市课改实验区2004卷)

晨曦微露,徜徉山野搜寻前人的遗踪,迎面吹来和煦的春风,小鸟在枝头翩然起舞,鱼儿在水中快乐嬉戏,真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

①同②同

解析

此题的新意在于比较常用字的读音,是考查同音字的一种变形。几个字的读音在平舌与卷舌上的区别有一定的难度,如“踪”与“中”,“收”与“搜”。临沂市2005卷比较(A.门楣倒霉媒体春光明媚B.咫尺旗帜滞留无可置疑C.滑稽畸型羁绊汲取经验D.伫立铸造贮蓄青春永驻)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相对容易识别,为答案D

答案:①“曦”同“嬉”②“遗”同“怡”。新度★★★★难度★★★

(3)长城中学八年级六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为“调查社会用字情况”。小明在校园和街头拍摄到下面两幅照片,照片的大字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四省区实验区2004卷)

改为改为

解析

此题的新意在于将改错别字与具体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体现了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必要性。照片的展出,形象直观。

答案:“蓝”改为“篮”,“工”改为“公”。新度★★★★难度★

(4)为了迎接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召开,学校组织一次调查社会上常见错别字的“啄木鸟行动”,假定你是这次活动中一个调查小组的负责人。(南宁市2004卷)

①你准备怎样带领你的小组开展调查活动?请你写出两种具体的调查方法。

②你们小组调查得来的错别字,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下:

锦上天()花  签()定书  桂林三花氿()孤注一置()相形见拙()

请你用分类说明的方法,对造成错别字的原因作一个简要分析。

③请你就如何规范街头招牌用字向文字管理部门提出一条建议。

解析

此题的新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错别字现象,注重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调查方法及归纳概括的方法。不简简单单停留在该错别字的浅层次上,而是把它与社会实践、探究性学习联系起来,新课标的意识浓厚。

参考答案:①组织全组同学上街收集各种招牌上的错别字,让同学分头到街上的广告张贴处去查找广告中的错别字。②六处依次改为:添、鉴、酒、掷、整、绌。产生错别字的原因有:同音误用,形似误用、生造简化字(乱造字)。③略。新度★★★★★难度★★★

(5)大街上挂出了两条横幅广告:①“汇声汇色”炒外汇②慧声慧色——陈慧琳南京演唱会。广告中“汇声汇色”与“慧声慧色”两个词都是仿自(填一成语),对这类语言现象,褒贬不一,你持何种态度?请说出你的看法与理由。(南京市2005卷)

解析

此题与上题异曲同工,成语是绘声绘色,看法能针对此类语言现象,写出明确的看法即可。理由不设标准答案,能与看法一致,言之成理即可。赞同的理由,可以是巧妙利用谐音,言简意丰,引人人胜等。反对的理由,可以是滥用成语,语言不规范,容易误导等。如联系实例辩证分析也可。新度★★★★★难度★★★

四中考演练:

【基础题】

1、在横线上给多音字组词,或在括号内给多音字注音。新度★难度★★

塞(sài)(sè)壳(qiào)(ké)殷(yīn)(yān)

刹(chà)(shā)脉(mài)(mò)调(tiáo)(diào)

禁(jīn)(jìn)行(xíng)(háng)模(mú)(mó)

攒(cuán)(zǎn)屏(bǐng)(pǐng)晕(yūn)(yùn)

畜()畜生()畜牧业薄()鄙薄()薄荷折()折本()折磨

恶()恶心()万恶不赦藏()储藏()西藏载()记载()载重

累(lèi)(lěi)吓(xià)(hè)盛(chéng)(shèng)

强(qiǎng)(qiáng)度()度量()臆度劲()劲头()劲敌

宁()宁静()宁愿澄()澄澈()澄清应(yìng)(yīng)

拗(ǎo)(ào)(niù)嚼(jiào)(jiào)(jué)

差()偏差()参差()差别()差不多()差事()受人差遣

2、划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并在括号内改正。新度★难度★★

(1)包庇bì别墅(shù)恣睢(suì)奴颜婢膝bì  ()

(2)复辟bì休憩(xì)针砭(biān)屏气bǐng()

(3)痴心妄想chī奢侈chǐ()葱茏(chōnglóng)偃旗息鼓(yǎn)()

(4)婆娑(shuō)惩前毖后(chéng驰骋chěng惺忪(xīngsōng)()

(5)褴褛(nánlǚ)赔偿cháng犀锐(xī)风驰电掣chè()

(6)差遣chāi惬意(xiè)忏悔(chàn)羼水(chàn)()

(7)剥削(bōxuē)波涛(bō)菠菜(bō)停泊(pó)()

(8)淡薄(bó)粗糙(cāo)嘈杂(cáo)参差(cēngcī)()

(9)差错(chā)偏差(chā)差距(chā)差点(chā)()

(10)牵强附会(qiǎng)怯懦(qiè)提纲挈领(qiè)锲而不舍(qi)()

(11)不谙水性(yīn) 搅和(huò)豁达(huò)   肖像(xiào)()

(12)刹那(shà)同胞bāo拗口令ào铭刻(míng)()

(13)挨紧āi挨饿受冻ái徜徉táng淙淙流水cóng()

(14)奔波bō鞭笞tāī投奔bèn迸发bèng()

(15)创伤chuàng干涸(hé)着陆zhuó穿着打扮zhuó()

(16)祭祀(shì)弄巧成拙zhuō灼热zhuó卓越zhuó()

(17)一蹴而就jiù诲人不倦huì阴晦huì污秽hui()

(18)跻身jī通缉令jī汲取jí()虎视眈眈zhén

(19)攫取jué撅嘴(jué)猖獗jué一蹶不振jué()

(20)一哄而散hōng矍铄jué栈桥(zhàn)押解jiè()

4、划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订正。新度★难度★★

穿流不息()分道扬标()旁证博引()汗流夹背()好高鹜远()胜卷在握()发人深醒()承先起后()望风披糜()既往开来()神彩奕奕()惹事生非()山清水秀()嘎然而止()恰如其份()括不知耻()淋漓尽至()一枕黄梁()金壁辉煌()唇枪舌箭()指高气扬()惊慌失措()娇揉造作()破斧沉舟()委屈求全()忧柔寡断()宠然大物()融汇贯通()卑躬曲膝()再接再励()煞废苦心()眼花燎乱()因地治宜()变本加利()并行不背()陈词烂调()蜂涌而上()关怀倍至()言简意该()相辅相承()断壁颓桓()提心掉胆()一愁莫展()仗义直言()老生长谈()随声附合()甘败下风()穷途没路()呱呱堕地()安分守纪()

【提高题】

5、划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每组至少1个错误。新度★★★难度★★★

(1)别出心裁层出不穷为虎作伥披星带月阴谋鬼计()

(2)出尔反尔 流言蜚语 同舟共计莫忠一是 和衷共济()

(3)引吭高歌 一丘之貉 老奸巨滑 故技重演变本加利()

(4)惹事生非 拭目以待 各抒己见 挺而走险以身作则()

(5)仗义直言打抱不平原气大伤发扬光大鼎足而立()

(6)草菅人命 艰苦奋斗 戒娇戒燥 功亏一匮味同嚼蜡()

(7)百无聊赖 万籁无声 流芳百世 墨守陈规 语无伦次()

(8)满腹经纶卷帙浩繁满载而归无精打彩谈笑风声()

(9)消声匿迹暗然销魂异口同声流连忘返辗转反侧()

(10)戳力同心鲁殿灵光获益非浅不记前嫌义不容词()

6、某中学用五个同音字作为校训,以此激励师生创建良好的校风。请依次填写出其余的四个字。新度★★难度★★★

  秩序井然突出一个“静”字;环境整洁突出一个“    ”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    ”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    ”字;强身健体突出一个“    ”字。

7、阅读下面各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字词。新度★★难度★★★

①任凭冷硬的风吹拂着头发,它像雕塑一般(zhùlì)在山顶。四周一层层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涛,一座座山丘犹如晶莹(tītòu)的龙宫宝殿,一条条雪墙像是(piānxiān)起舞的银龙。

②面对我们时代卷(zhì)浩繁的产品,我有时真有点忧虑不安。诚然,这些都是长期认真写作的成果。……不过,对于荣誉来说这也是十分沉重的包袱,人们的记忆是不喜欢承受这样的重(hè)的。那些规模(pángdà)的系列作品,能够留传后世的从来都不过是(liáoliáo)几页。

③无论是不是诗人,等到您(dàngyàng)于扬州瘦西湖水面之上,等到您亲自(zhì)身于长堤春柳、二十四桥烟雨之中,等到您(táozuì)于琼花盛开游人欢笑之时,您就仿佛是在阅读一(zhóu)缓缓展开的水墨山水长卷。

④现在的校服无论是(kuǎn)式,还是色(cǎi)都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校服的设计(què)有值得商(què)之处,校服的设计应紧跟时代的步伐,符合学生的审美观点。

【新创题】

8、阅读下面各段文字,给加点的字词注音。新度★★★★难度★★★★

①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我心里一直在琢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②似乎天空本身也在和我们酬唱(),四周的海洋也情不自禁地颤栗起来?……

你激励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抱负,也抚慰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

9、中央电视台评选了下列同志为“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请将他们的姓名按要求排列:

A刘翔B袁隆平C牛玉儒D任长霞E徐本禹F田世国G梁万俊H明正彬I桂希恩J孙必干

新度★★★★难度★★★★★

①按照拼音顺序排列:

②按照姓氏笔画排列:

10、趣味语文。仿照例子,猜出相应的成语或汉字。新度★★★★★难度★★★★★

①者—睹:有目共睹主—往:一往无前

昔—措:飞—飞机:百—白:吴—误:

②争先恐后:急唇齿相依:呀

千里相逢:灭顶之灾:玩火自焚:头重脚轻:

11、学习了《汉字》专题,想必你对汉字表音又表意的特点已经有所了解,请试着举例说明。新度★★★★难度★★★

12、小明遇到了一个词语“窀穸”,不知道读音和意思,请用简洁的话,告诉他该如何借助《新华字典》解决问题。

【参考答案】

1、组词部分仅供参考:塞外堵塞,地壳稻壳,殷切殷红,刹那刹车,脉络脉脉,调和调查,不禁禁止,行为银行,模样模仿,攒成一团积攒,屏气屏风,晕头转向黄晕;chùxù,bóbò,shézhé,ěè,cángzàng,zǎizài;劳累牵累,吓唬恐吓,盛饭盛大,勉强强大;dùduó,jìnjìng,níngnìng,chengdeng;应和应届,拗断拗口执拗,嚼舌嚼子咀嚼,chācīchāchàchāichāi。

2、(1)睢(suì)应为suī(2)憩(xì)应为qì(3)葱(chōng)应为cōng(4)娑(shuō)应为suō(5)褴(nán)应为lán(6)惬(xiè)应为qiè(7)泊(pó)应为pō(8)参cēng应为cēn(9)差点(chā)应为chà(10)锲qì应为qiè(11)谙(yīn)应为ān(12)刹shà应为chà(13)徜táng应为cháng(14)笞tāī应为chī(15)创chuàng应为chuāng(16)(16)祀(shì)应为sì(17)蹴(jiù)应为cù(18)眈zhén应为dān(19)撅(jué)应为juē(20)哄hōng应为hòng

3、组词部分仅供参考:侧翼希冀,保障重峦叠嶂,竹篙香蒿,簌簌天籁,悬崖天涯,搏斗赌博,缺乏泛舟,贮藏伫立,崛起倔强,嫌弃道歉,奔驰一张一弛,苍茫沧海,贬谪广泛,驽钝纯洁,姿容恣情,暑假曙光署名,干燥躁动腥臊,喘气揣摩湍急,辨认辫子辩论,再接再厉历史励精图治。

4、川流不息分道扬镳旁征博引汗流浃背好高骛远胜券在握发人深省承前启后

望风披靡继往开来神采奕奕惹是生非山青水秀戛然而止恰如其分恬不知耻

淋漓尽致一枕黄粱金碧辉煌唇枪舌剑趾高气扬惊惶失措矫揉造作破釜沉舟

委曲求全优柔寡断庞然大物融会贯通卑躬屈膝再接再厉煞费苦心眼花缭乱

因地制宜变本加厉并行不悖陈词滥调蜂拥而上关怀备至言简意赅相辅相成

断壁颓垣提心吊胆一筹莫展仗义执言老生常谈随声附和甘拜下风穷途末路

呱呱坠地安分守己

5、(1)披星戴月阴谋诡计(2)同舟共济莫衷一是(3)变本加厉(4)惹是生非

铤而走险(5)仗义执言元气大伤(6)戒骄戒躁(7)墨守成规 (8)无精打采

谈笑风生(9)销声匿迹黯然销魂(10)戮力同心获益匪浅不计前嫌义不容辞

6、净;敬;竞;劲。

7、①伫立,剔透,蹁跹②帙,荷,庞大,寥寥③徜徉,置,陶醉,轴④款,彩,确,榷

8、①zhuómó,zuómo(不同)②chóuchàng,chóuchàng(相同)

9、①按照拼音顺序排列:IGAHCDJFEB(其中拼音首位字母相同的,则按第二位,依此类推)

②按照姓氏笔画排列:CFDAHBIEG(其中笔画相同的,依据笔画横竖撇点折排序)

10、昔—措:措手不及飞—飞机:有机可乘百—白:百里挑一吴—误:言多必失

千里相逢:重灭顶之灾:火玩火自焚:林头重脚轻:炭

11、参考:首先,作为方块字,它以象形字为基础,具有表意的功能,如“田”“人”“火”等;指事字、会意字表意特点更明确,如“本”即为“木之根”,“刃”即为“刀之口”,“小土”即为“尘”,“人靠木”即为“休”。其次,汉字的发展中,形声字的出现使得汉字在表意的基础上又有了表音的功能。譬如“清”“情”“晴”,声旁相同,读音相似(上古或方言中,读音更为接近乃至相同),从形旁可以揣摩出其基本意思。这种形声字约占汉字总数的90%,“秀才认字读半边”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分析“娶”字,汉字表音又表意的特点更为明显。12、可以采用部首检字法,首先查“窀”,后查“穸”,综合两者的意思,结合语境,可以判断“窀穸”的读音与意思(实际情况是查“窀”就可以解决问题)。有些老的特殊版本的字典,还可以采用四角号码检字法、笔画检字法。

【篇三】芙蕖教案

浅谈语文教学的情感教学(网友来稿)

通江县民胜职中余海晏

为彻底推进素质教育,国家从多个方面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在语文学科领域,人们也极力摸索着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希望改变目前这种“少、慢、差、费”现象。我想在这里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希望能为素质教育略尽绵力。

语文教学的情感教学虽然也提了很多年,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举个简单方面,按常理说,师生之情是逐渐深厚的,可长期以来有个怪现象:许多语文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疏远的,学生对老师的尊敬是因为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或者多半带有“畏”的成分。真正的情感是达不到的。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是流于表面的、肤浅的,更谈不上关心爱护;而因为学生不遵守纪律或偶尔的不敬造成师生反目成仇,甚至大打出手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学生的情感是麻木的,对老师的辛勤劳动视而不见,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清不楚,更别说报答;对同学毫不关心;对什么都没有热情。这样的学生,教师再不用情感去打动他们,后果不堪设想。

从心理学角度看,情感“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应该是改善和发展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和

对象持正确的态度和体验,既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这种需要说白了就是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和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诚中产生。”哥白尼对天文学的不懈追求,自己说是源于“不可思议的情感高涨和鼓舞”。“兴趣与爱好就是一种同愉快情绪相联系的认识倾向性与活动的倾向性,它能推动人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探索追求真理(华东师大《心理学》)。列宁认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就是说追求真理,学习知识,钻研学问都需要情感。法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认为,人是发展与教育的过程,经过若干阶段才真正成为人,所以需要借助种种作用来促进成长,教育的目的是用情感来促使学生个性化,加强人与人的接近和合作,因此,教育应该辅导学生感情的发展。情感,一方面是精神发展的核心要素;另一方面是精神生活的基础。

从学科本身来看,虽然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但同时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人文性、形象性、综合性等特点,使语文学科不可避免地具备各种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因而,无论新旧大纲都强调它的人文性。这表明语文教育的目标,不应再一味追求培养知识渊博的人,而是具有独立判断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人。素质教育把人文教育提到了关键位置。人文教育的核心我认为就是情感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更把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作为最重要的目标。用什么去唤醒学生?情感是最好的武器。

我这里所指的语文情感教学,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师生情感中学生正处于一种特殊的心理阶段,反抗意识、破坏意识特强,如果教师不以情感去打动学生,引导学生,而老是采用高压手段,必然会造成师生矛盾加剧,也不能体现素质教育提倡的人文精神,发现和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目标。师生间保持正常的情感十分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必需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心甘情愿地为学生付出一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学生自会热爱和尊敬老师,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这中间,老师是主体,不仅体现地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和赞赏,更体现在课后你改作业的一圈一点,你的一笑一怒,一次轻声的问候,一下柔和的抚摸,都可能改变你在学生中的印象,甚至影响他的一生。很多都认为这道理很简单,甚至有人认为这与语文教学没有根本的必然的联系。这些想法都是天真的、近乎荒谬的。

二、教学手法的情感这是情感教学较高级的形式,是教师同行需认真研究的。我谈谈自己的做法:

1、充分使用多种教具,特别是现代化的教具,用以增加直观性、生动形象性,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

如学习《在烈日和曝雨下》,就可以看电视剧《骆驼祥子》选段,先看电影《祝福》再学鲁迅这“老师这是牵强附会!难道对爱情的忠贞就一定是封建礼教吗?更何况祥林嫂还沉浸在刚刚推失去丈夫的悲痛之中呢?”我肯定这位同学的独特见解,同时阐明我们分歧的原因是对祥林嫂的情感立场不同;他是站在尊敬的立场,而我是站在同情的立场。同学们热情高涨起来,形成两派。经过争论,基本同意了我的看法。我又趁机解决了几个问题,一堂课就这样轻松完成了。

把课本内容有目的、有方向地迁移。如《小橘灯》中小姑娘由于险恶的环境造成了她对陌生人的充分戒备心理。那么“我”是采取哪些方式消除了小姑娘戒备心,使她对我万分感激和信任,根本原因是什么?是真诚。同时引导学生谈谈同学之间如何消除隔阂,共同进步。这样与生活自然联系起来了。既提高了学生探究语文的兴趣,又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和判断他人情绪,从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当然,以课本中的特殊人物、特定环境去感染,教育学生也是情感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

2、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情感当代中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千人一面,情感干瘪的弊病,究其原因乃平时不注意感悟生活点滴,不喜欢接触情感教育型的文章或影视作品,以至于对社会和生活缺少应有的热情,写成文章也便不疼不痒,干涩生硬。文章乃作者感情之载体,无情之文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得其表之活泼灿烂,不久便会枯竭而死;情感充沛之文章,则匠心毕现,文心斐然,如夜花千树,观者如潮。

若作出至情之文,须行“有情之举”,其义有三:

第一,“有情人”终成华章。

一个善良淳朴的人加一颗敏锐善感的心,这是写文章的情感基础。反之,一个人如果浑浑噩噩,不仅不善感,甚至连最起码的道德情操都没有,他一定写不出情感充沛的文章。

第二,以“情眼”看世界。

既是有情之人,为了写出有情之文,必须以“情眼”看世界。一支摔断的笔,一块其貌不扬的石头,如果用我们的情眼去看,便可以看见价值、看见轮回,在这些不能再普通的东西上面,我们也能演绎出许多曲折婉转可歌可泣的故事。死的客观世界会因为人的情感的附着与渗透鲜活起来,文章也会字立纸上,其间人物便会栩栩如生,情感便会充盈饱满。

第三,“情”注笔端,一气呵成。

其义又有二:一曰我手写我心,字字当泣血;二曰以己之心,推人之腹。

总之,情感教学应贯穿于我们语文教学的始终。它以教师的情感为中心,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的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作者邮箱:yhy645@sohu.com

【篇四】芙蕖教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 《芙蕖》教案

10. 芙蕖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李渔;识记并理解重点文言词,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文章主旨,感受作者对芙蕖的特殊情感;学习以时间为序,纵横结合,全面介绍事物的写法。

3.学习作者不拘泥于古人,善于创新的精神。

2学情分析

初中文言文在语文教材中分量,约占到语文教材的三分之一,在考试中所占的比分也越来越大。古文学习晦涩难懂,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有所增加。在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难解的问题,进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的新的途径和方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展示的空间,也给学生探索发现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认真思考,积极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 3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文的立意。

2.把握文章结构,理解中心主旨;体会芙蕖的审美内涵。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趣引入 芙蕖又称荷花、莲花、水华、芙蓉、玉环等。在众多的花卉中,荷花显得高贵、高雅,是纯洁和美好爱情的象征。在佛教之中,佛教视莲花为圣花。在道教之中,莲花成为仙花。在民间,莲花象征着吉祥如意,赋予莲花“祥和、美好”的寓意。 在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笔下,赋予莲花高尚、正直、廉洁的君子风范。“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在诗人笔下,莲花色彩艳丽,摇曳多姿,高贵典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我们吟诵着莲花诗文,欣赏着莲的图片,走进莲的世界,学习《芙蕖》。 活动2【练习】检查自学任务完成情况

1.作者简介

李渔(1611~约1679)字笠鸿,号笠翁,浙江省溪市人,清代戏曲理论家。所著《闲情偶记》,有专论戏剧词曲部分,对撰写戏剧剧本多有精辟见解。他力主戏文“贵浅不贵深”,他写的传奇《比目鱼》、《风尘误》等十种,合称《笠翁十种曲》,另有短篇小说集《十二楼》,作品多写才子佳人故事,情节离奇。本文节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

本文是一篇说明小品,作者通过对芙蕖的分项说明,将芙蕖的种种可人之处告知于人,说明种植之利。

2.字词注音: 颦 葩 妍 迨 菡萏 徂 擎 馥 颊 菅

3.解释词语:分内之事 不一而足 安身立命

4.翻译句子

(1)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2)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

(3)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连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4)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5.解释下列词语的用法及意义。

(1)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的)

(2)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名词用作动词,欣赏)

(3)则莲实与莲藕并列盘餐而芬齿颊者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芬芳)

(4)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形容词用作名词,长处;短处)

活动3【讲授】研读课文

(一)找段落的中心句,理清文章结构。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重点介绍荷花的欣赏价值和使用价值,表达对芙蕖的喜爱之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划出每个段的中心语句。

2.划分本文结构,注意首尾两段是怎样相互照应的?说说本文结尾的特点。 提示:

①中心语句依次是:“芙蕖之可人,不一而足”——“可目”——“可鼻”——“可口”——“备经年裹物之用”(可简化为“可用”)——“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可

改为“种植之利莫大于此”)——“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②开头说“予夏季倚此为命”,结尾说“四命之中,此命为最”,突出了作者对芙蕖的酷爱,前后照应紧密。开头“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为总领句,引出下文“可目”“可鼻”“可口”“可用”,然后以“种植之利”作结,是文中的主体部分。 由此可见,全文的结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二) 品读课文,欣赏芙蕖的“可人”之处 芙蕖可人,讨人喜欢,它的优点很多。现在自读课文,请欣赏莲花的可人之处,说一说你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我喜欢( )(句),写出了荷的() 。

例句:

1.我喜欢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这句话写出了荷叶初露水面,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生长态势。

2.我喜欢“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这句话用对偶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荷叶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点出了荷的神韵。

3.我喜欢“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先后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这句话写出了荷花的娇艳鲜嫩,以及人们得到的美好享受。

(三)重点段落研读,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思考:

1.本段文字是按照说明顺序来写的?

提示: 荷初生小叶、逐渐长高、成花、盛开、凋谢、生莲结子、衰败这一纵式的递进生长过程。

开花之前,开花之时,开花之后。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荷花观赏价值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荷叶之美,荷花之美,莲蓬之美)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顶真

活动4【讲授】比较探究

比较《芙蕖》和《爱莲说》,从文章主题和写法两个方面来探究两篇文章有何不

同?

提示:

《爱莲说》通篇采用象征手法,托物喻人,运用比拟的手法,写莲花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并赋予莲花象征意义,以此写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的崇高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通达事理、令人敬重的君子美德。

《芙蕖》从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两个方面阐述了它的种植之利甚大。作者为自己不能开辟半亩方塘种植芙蕖而感到遗憾,抒发了他酷爱芙蕖的感情。

活动5【练习】学以致用

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植物,写一段文字,介绍他的特点,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篇五】芙蕖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芙蕖》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课 题: 《芙蕖》

课 型: 主读课

课 时: 2课时

作 者: 刘 源

单 位: 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

上课时间: 2013年 4月15日

奇文妙句话芙蕖 寄托遥深咏莲花

——《芙蕖》(2课时)

【课前预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设计了如下预习作业:

1.自读课文,查工具书,了解作者情况和解决阅读时遇到的生字生词。

2.对照课下注释,试翻译课文,画出文中重点掌握的词语和句子。

3.画出各段的中心句,初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说明小品文,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介绍说明了芙蕖的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时又将说明文的格局与散文的抒情水乳交融,形成生动说明的风格。全文既叙述其娇美姿态,又写其食用功用,既有提倡种植的目的,又表达了作者浓浓的爱荷深情。课文重点写“可目”一部分,按时间先后以花开之前——花开之时——花开之后的顺序,分四个阶段(荷钱出水—茎叶既生—菡萏成花—花之既谢)描写。

从教学设计上看,与周敦颐的《爱莲说》从写作目的的角度比较探究,从而区别说明文与散文的不同之处。

重点句: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

【教学目标】

1.掌握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等文言用法,对照注释准确地翻译课文,流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本文严谨的结构,比较探究说明文与散文的不同。

3.学习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多种修辞手法,形成清新生动的说明语言的特色。

【教学难点】

比较探究《芙蕖》与《爱莲说》的异同,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区别。

【相关课程标准】

1.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同时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评价任务】

1.通过范读、个别读、齐读等诵读方式,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诵读技巧,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诵读中,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通过“读——悟——赏”的形式,让学生学习理解文言文。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以说明为主的笔记小品文,学习本课时要采用朗读感悟法,合作讨论法、提问展示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以文本为依据,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

以及“知趣”中加以具体落实。以“问题教学”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探究,使教法指导学法。

2.通过师生与文本互动的课堂活动,创设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感情。教师只须做适当提示、巧妙点拨,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搭好“脚手架”,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3.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我在讲课的过程中还多次进行提问,让学生大胆交流回答,培养学生的语感,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诵读感悟)

一、创设情境,情景导入

1.复习课文,情景导入。

播放《采莲曲》,多媒体展示莲花图片。学生齐背《爱莲说》,学生边背课文边感受莲花的秀美;并指名写莲的语句,引入课题。

师:古往今来,莲花常常为人们所青睐推崇,那端坐在莲花宝座的佛祖成了人们心中至善至美的化身,而寻常百姓将“鱼戏莲叶间”的画面赋予了“连年有余”的美好愿望,文人雅士对莲更是爱得痴狂。

上节课学习了周敦颐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清朝戏曲理论家李渔也酷爱莲花,竟然以此为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李渔的《芙蕖》。(板书课题)

(教学意图: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背诵课文的过程,实际是创设优美情境,激发学生形象意识,对莲有了深刻的认识。)

2.释解文题,走近作者。

①学生简介作者:

李渔,字笠翁,清初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和戏曲作家。戏曲论著《闲情偶寄》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②学生解说题目:

师:提到芙蕖我们并不陌生,什么是芙蕖呢?(莲花)你对芙蕖了解多少?下面请同学们把你收集的知识展示一下,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学生1:芙蕖又名莲花、荷花、芙蓉,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根茎叫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淤泥中。

学生2:荷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花高托于水面之上。果实为莲子,圆形白色坚果,莲子与藕皆能实用。

(师小结:从芙蕖的外形、结构、用途及习性等方面介绍。)

二、读中悟顺,感受莲韵之美

1.教师播放《芙蕖》课文录音。

学生认真听读,大声模仿朗读,也可低声跟读,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课文读顺、读出韵律。

教师让学生朗读一遍,老师引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2.字音提示:(多媒体出示)

“非故效颦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中的“颦”读 (pín)。

“群葩当令时”中的“葩”读 (pā)。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中“飖”读 (yáo)。

“迨至菡萏成花”中的“迨”读 (dài)。

“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中的“菅”读 (jiān)。

(学生根据自学情况,黑板展示学习情况。教师评价,然后正音。)

3.节奏停顿提示:

学生根据平时的文言积累和语感,进行断句。

教师指导:

⑴非故/效颦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

⑵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⑶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⑷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⑸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三、读中悟境,品味句式之美

师: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这只是文言文诵读的第一步,朗读时一定要注意音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还要注意文言文所表现的感情基调,这样才能读出文章的韵味来。那么,《芙蕖》这篇优美的小品文,应该怎样来读?芙蕖教案

1.【朗读训练】学生自由朗读品味,交流诵读注意事项。

教师朗读特别指导:

①读得缓慢些,读得舒缓些。

②读出抑扬顿挫来,注意长句的断句,句间的停顿。

③读时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

2.师:同学们掌握了朗读的方法后,朗读课文读出韵味,读出情感。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听朗读,并轻声跟读,仔细体会作者感情的起伏流动,将作者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放配乐朗读录音)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清新活泼的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质疑探究,疏通文意

师:通过刚才的诵读,我们感受到芙蕖的秀美婀娜的姿态,现在我们一起来理解课文内容之美。

1.积累词语。

⑴其事不一而足 事:

⑵请备述之 备:

⑶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也 秋:

⑷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日:

⑸互芬齿颊 芬:

⑹又时病其漏 病:

2.学生质疑探究:

学生根据课下注释,试翻译课文,并注意标出文中不懂或有疑问的词语句子。

师:同学们在理解课文中遇到了哪些疑问,请提出来。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大家应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芙蕖的。请从文中具体找出相关的语句来。

【学生提问实录】

学生1:我对文中“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中的“可人”一词不理解它的意思。

学生2:文中“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中“日”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3:我对“又时病其漏”中“病”字不懂。请求解答。

学生4:我对“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也”中“殆”和“草菅其命”的含义疑惑,请求解答。

学生合作交流解决。

教师点拨,学法指导,指点解释的方法。

3.疏通文意:

学习步骤:

学生活动:

①指名学生分段口头翻译课文。(每人一段)

②学生提出不会翻译的句子。生生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

①抽查其他学生的理解情况。

②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指正。

③教师强调重点句子,让学生积累。

积累并翻译下列语句:

⑴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⑵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⑶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⑷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⑸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五、教师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对文章的诵读作了重点指导,大部分同学已经能有感情地诵读,朗读得非常有水平,读出了节奏情感。本文是一篇文言说明文,要深刻理解内容,还需要多读,多思,才能更好地感受领悟作者的情感。

六、布置作业

1.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成语并解释。

2.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赏读感悟)

一、复习导入

师:在周敦颐的精神世界里一枝独秀,他只钟爱莲花;而李渔同样对莲花爱得痴狂,那么他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否一样呢?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分析探究这个

【篇六】芙蕖教案

芙蕖表格教案芙蕖教案

1

2

3

4

【篇七】芙蕖教案

芙蕖教案

芙蕖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相结合的写法。

(二)了解“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的剪裁。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请列出简明的结构提纲。

分析:第一部分(1)总起“可人”“不一而足”“备述”引出下文四个方面。

(二)根据结构提纲,看看本文对芙蕖的优点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分析:作者很好地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荷花不同于其他花的所在,条分缕析地分类说明——先写“可目”(其中又分为花未开之时,成花时,花谢之后),继写“可鼻”,再写“可口”,最后写“可用”,这样纵横交错,眉目清楚,层次井然。另外还成功地运用比较法来突出芙蕖之利,如第2段开头,先以“群葩”作比较,第6段以“五谷”“百花”作比较,也有助于突出主题。

(三)说说第6段怎样照应前文,体会本文前后勾连,浑然一体的特点。

分析:第6段用议论总结荷的优点,“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照应第2段从荷钱出水到莲蓬和翠叶并擎的全过程。“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照应第4、5段的“可口”、“可用”。“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以五谷对比,照应“可口”段。“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再一次以百花对比,照应“可目”“可鼻”两段。“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则照应1至5段。这一段,两句话,五个分句,没有一句不照应到前面的说明,结构严密到滴水不漏的地步。

(四)作者认为芙蕖是他“四命之中,此命为最”,哪些语言明白地表示了作者对荷花的深厚感情?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分析:“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盛赞美蕖可人之处很多,自己对它知之甚深,如数家珍。“便为(人或大自然)点缀绿波”——荷花似通人意。“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赞叹备至。“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花与人情感交流。“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直写荷花心情,反映人对花喜爱之情。

最后一句直抒酷爱之情,但由于没有条件好好养护,怀着深深的歉疚之情,歉疚愈深,爱之愈切,字字深情,句句厚意,令人动容。

一般说明文只要求语言准确、平易、朴实,比较强调科学性,本文属科学小品(说明文的一种),为了提高读者的阅读趣味,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生动形象,多一点文艺气息,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又由于作者对荷花有深厚情感,字里行间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感受,适当穿插了一些议论、抒情的句子。在句式上则骈散结合,奇偶交替,使文章节奏明快,音调和谐。这些语言特色,使本文与一般说明文有别。

(五)课文在详略的处理上有何特点?

分析:本文在说明芙蕖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在材料的处理上采用了区别主宾、详主略宾的方法。全文以芙蕖为主,以群葩为宾;写荷,则以“可目”为主,其他“三可”为宾。前者主宾的区分,是为了以群葩衬托芙蕖;后者主宾的区分,是因为荷胜过群葩之处,在可口、可用上很明显,无需多说,“可鼻”方面,荷的香味一般,也不好多说,只有“可目”这点,既特殊——从出水到结实都有赏心悦目之处,又普通——大凡花都有可供观赏之处,故需要详写,以突出强调芙蕖在“可目”上的与众不同之处,否则芙蕖的“可目”易被人视同与别的花一般了。

(六)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拟人、对偶、反问大家都很熟悉。那么反衬和顶真是怎么回事?

分析:所谓“反衬”是从反面衬托,它是利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要事物的修辞方法。例如“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芙蕖则不然:”以群葩花期短暂,来反衬出芙蕖“可目”的时间很长。

所谓“顶真”,就是用前一句话的最后词语,做后一句话的开头词语。这种修辞方法又叫“顶针”、“联珠”。这样的修辞不但使语句的前后紧接,气势通畅,而且能更好地反映前后事理的有机联系,阐明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例如“蒂下生蓬,蓬中结实”。就突出了蓬与实的关系,其语句也联系紧密,气势通畅。

(七)课文的第二部分用了一连串的虚词,它们在文中有何作用?

分析:第二部分所用虚词中的“自、及、迨至、及、至、只有”等,依时间顺序,依次带出芙蕖自初生到衰败的各个阶段;“便、则又、此则、乃复、则、又”等,又领起了各阶段芙蕖的“可人”之处。文章的内容借助上述介词串连为一个整体,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

(八)本文的语言风格和一般的说明文有什么不同?

分析:一般的说明文,只要求语言准确、平易、朴实,比较强调科学性;而本文则属于科学小品(也是说明文的一类),为了提高读者的阅读趣味,就得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生动形象,多一点文艺气息。又由于作者对荷花有深厚感情,所以字里行间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并且运用较多的修辞手法——映衬、拟人、顶针、对偶、引用(暗引《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通感(第3段由嗅觉升华到整个感官的感受“享受”)、排比、反问等,适

当穿插一些议论、抒情的句子;在句式上,则骈散结合;奇偶交替,使文章节奏明快、音调和谐。这一语言特色,使它既和一般的说明文有别,也和一般的古文有别。

(九)初中语文教材选用周敦颐的《爱莲说》,也是写荷花,它的立意和写法跟《芙蕖》一文有何不同?试稍作比较。

分析:在立意上,《爱莲说》是通过描写荷花清逸秀美、出污泥而不染这一特色,赞扬了所谓君子的优美品德和清高性格,表达了以君子自居、不肯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芙蕖》则是具体说明芙蕖的许多可人之处,强调它的种植之利,并渗入自己的独特感受,表明自己夏季以莲为命的原因,抒发了自己国家穷不能广为种植的感慨(后两点选入课文时删去)。在写法上,《爱莲说》是运用衬托(“迭式衬托”,先后三次用菊花和牡丹衬托莲花)、比喻的方法,借物写人,意在言外。《芙蕖》的写法见前面的讨论题。

简要比较说明本文和《南州六月荔枝丹》、《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两文在说明方法、结构和语言风格上的异同。

提示:基本相同的——三篇文章都能很好地抓住事物特征,分类说明,有条不紊,结构都相当严谨。在语言风格上,《南》与本文较接近,《现》完全是科学语言,与本文迥异。至于具体的说明方法和结构,三文又各有特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芙蕖教案

(一)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了解修辞方法。

1.一词多义。

2.各种修辞方法举例。

①拟人:“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赋予芙蕖以人的感情,读来亲切可爱)。

②对偶:“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语言形式整齐,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

③顶真:“蒂下生蓬,蓬中结实”。(更好地反映了蓬和实的关系,上下句联系紧密,气势通

畅。)

④反问:“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加强了语气)

⑤衬托:“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以“群葩”衬托芙蕖,使其优点更加突出、鲜明。)

(二)指导学生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说明:这一步是体现学生自读的主要标志,时间要长一些。教师应在读前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写在黑板上;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应巡视全班,及时回答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相互交换意见。自读要求如:

1.划出每个段的中心语句。

2.划分本文结构,注意首尾两段是怎样相互照应的?说说本文结尾的特点。

3.比较《爱莲说》和本文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之点。

提示:

①中心语句依次是:“芙蕖之可人,不一而足”——“可目”——“可鼻”——“可口”——“备经年裹物之用”(可简化为“可用”)——“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可改为“种植之利莫大于此”)——“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②开头说“予夏季倚此为命”,结尾说“四命之中,此命为最”,突出了作者对芙蕖的酷爱,前后照应紧密。开头“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为总领句,引出下文“可目”“可鼻”“可口”“可用”,然后以“种植之利”作结,是文中的主体部分。据此可见,全文的结构是:

总说(“可人”)——分说(“可目”、“可鼻”、“可口”、“可用”)——总收(此命为最)结尾的特点是抒发感慨,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芙蕖酷爱,也显示了作者淡泊的心境。

③《爱莲说》是抒情小品,“予独爱莲”一句是全文核心,作者借莲的形象抒发高尚的生活情趣,表达了不随俗的意愿;《芙蕖》是说明小品,中间五段是全文的核心,说明芙蕖的各种用途,借此表达作者对芙蕖的酷爱。

(三)学生诵读第2~6段。

1.从头至尾朗读这一部分,一边读一边把自己认定的佳句划出来。

2.练习背诵这些佳句。

3.互相检查。

(四)按要求默读。

1.注意说明顺序。为什么以“可目”置前,其次是“可鼻”“可口”,最后才是“可用”?能否以“可用”置于最前?“可鼻”与“可口”能否互换位置?

2.注意说明的重点、材料的剪裁。

(五)讨论小结

①作者把芙蕖的生长过程(从“荷钱出水”“茎叶既生”“菌萏成花”“花之既谢”“蒂下生蓬”直至“零落”的过程)和它“可目”“可鼻”“可口”“可用”的功能结合在一起写,所以原文的说明顺序不能改变。

②芙蕖的主要价值在于供人观赏,“可鼻”是观察中的附带收获,备食备用乃其“余事”;而一般人又病在不会欣赏。所以,作者以“可目”为重点,按芙蕖从初生到结实的生长过程逐项说明它的欣赏价值;“可鼻”“可口”“可用”皆显而易见,各用一句带过。

(六)将生动说明改为平实说明。

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教师示例,将第5段改为:“其霜中败叶,又可备经年裹物之用”。然后,学生讨论第3、4段的改写方式。

第3段改为:“可鼻,原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

第4段改为:“可口者,则莲实与藕也”。

第二步:学生自由讨论第2段的改写方式,要求是既平实又能显示出芙蕖的观赏价值。可以在书上做记号,不必写出来。

参考答案如下:

群葩当令,只在花开之数日。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便为点缀绿波;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迨至菡萏成花,自夏徂秋,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其可目者也。

(七)讨论、总结本文特色。

改写全文:

“芙蕖之可人,不一而足。群葩当令,不过数日。此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可口者,则莲实与藕也。至其霜中败叶,又可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

【篇八】芙蕖教案

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芙蕖教学案

《芙蕖》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分析思路,学习本文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3、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生动的语言特点。4、探求情感,培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识记作者、文体常识。 2、认读生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熟记重点词义。

3、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芙蕖 ( ) 群葩( )飘飖( )迨( )函蓞( )( )徂 ( ) 异馥 ( ) 颊( ) 草菅 ( )倚此( ) 袅娜( ) 徂秋( ) 迨至( )并擎( )

难堪( ) 殆所谓( ) 点缀( )

芙蕖教案

4、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诸( )岁( )性( )得( )倚( )故( )袭( )备 ( )令( ) 秋( )日高日上( ) 妍( ) 迨( )徂 ( ) 资

( )结实( ) 馥( )逐 ( ) 芬( ) 堪( ) 备( )经适( ) 五谷之实( )塞责 ( ) 病 ( ) 怠 ( ) 菅( )

二、课内检测

1、作者简介

李渔( 1611 ~1679 ),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代表作品有 本文是一篇

2、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芙蕖 ( ) 群葩( )飘飖( )迨( )函蓞( )( )徂 ( ) 异馥 ( ) 颊( ) 草菅 ( )

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诸( )岁( )性( )得( )倚( )故( )袭( )备 ( )令( ) 秋( )日高日上( ) 妍( ) 迨( )徂 ( ) 资

( )结实( ) 馥( )逐 ( ) 芬( ) 堪( ) 备( )经适

( ) 五谷之实( )塞责 ( ) 病 ( ) 怠 ( ) 菅( )

三、合作探究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结合书下注解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3、重点语句翻译

①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②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③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④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⑤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四、巩固练习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 可人: 不一而足: ②群葩当令时。当令: ③无如酷好一生。 无如: ④又时病其漏。 病: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也。

②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芙蕖教案

第二课时

一、课前预习

1、 背诵课文,识记译文。

2、 识记作者,文体,字音,重点词义。

3、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芙蕖 ( ) 群葩( )飘飖( )迨( )函蓞( )( )徂 ( )

4、解释下列词语

结实( ) 馥( )逐 ( ) 芬( ) 堪( ) 备( )经适( )

五谷之实( )塞责 ( ) 病 ( ) 怠 ( ) 菅( )

二、课内检测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芙蕖 ( ) 群葩( )飘飖( )迨( )函蓞( )( )徂 ( )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结实( ) 馥( )逐 ( ) 芬( ) 堪( ) 备( )经适( )

五谷之实( )塞责 ( ) 病 ( ) 怠 ( ) 菅( )

三、合作探究

1、梳理文章结构。①、全文的结构是: ②、找出总起全文的一句,并回答全文抓住了这一句中的哪两个字来写?(可人) ③、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芙蕖的可人的?(可目、可鼻、可口、可用) ④、本文中哪一段话总结了上文?这一自然段的句子各照应了2-5自然段哪些方面?

2、本文写法探究。

⑤、“可目”一段中写了芙蕖生长的哪几个阶段? ⑥、找出第二段所用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作用。

四、巩固练习1、课文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仿写句子。

示例:芙蕖之美美在可目,你看荷花未开之时,“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芙蕖之美美在可口 ,你看

五、提优补标。

作者最反对为文重复别人的话,在《芙蕖》里也声明他爱莲如命,“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你认为《芙蕖》与《爱莲说》对比,是否做到了这一点?请具体谈谈。

【篇九】芙蕖教案

芙蕖

北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导练循环教学案

题目:《芙蕖》 课型:新授 编号:

主备人:秦爱国 审核人:刘士伟 使用时间:2012年5月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生动的语言特点。

3、探求情感,培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学习难点:比较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感悟导入

(同学们看图片,谁能分别用两句诗歌来描述这两幅画面的意思?(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又称“芙蕖”,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对“莲”情有独钟,有人欣赏它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人赞叹它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芙蕖》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预习展示

1、我能读准:

迨( ) 效颦( ) 菡萏( )( )徂( ) 袅娜( )( ) 飘飖( ) 妍( ) 葩( )

2、我这样积累:

作者简介:

李渔(1611——1680):字( ),一字谪凡,号觉世稗官,兰溪(今属浙江)人,晚年移居杭州西湖。他是( )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作家,对戏曲剧本的创作与演出有丰富的经验,著有传奇《比目鱼》、》 – 1 –

风筝误》等,他的戏曲理论《闲情偶寄》是我国最早一部从舞台艺术角度来探讨戏剧理论的专著。(他的作品收入《笠翁一家言全集》,包括诗文和《闲情偶记》、戏曲《笠翁十种曲》、话本小说《无声戏》、《十二楼》、长篇小说《合绵回文传》等。)

(二)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1.理解常用的词语的含义。

a、其事不一而足 事

b、请备述之 备

c、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也 秋

d、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日

e、互芬齿颊 芬 f、又时病其漏 病

2.翻译下列句子

a.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

b.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c.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d.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e.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三、合作竞学

1、本文条理清晰,请找出每段的中心句。

2、总结芙蕖不同时期的形象

花之未开:

– 2 –

菡萏成花:

花之既谢:

3.作者爱芙蕖是因为它讨人喜欢,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从文中勾出来,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4、文章是怎样层次井然地述说芙蕖的特点的?

5、本文通过对芙蕖生态的描写,对芙蕖价值功用的议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巩固训练

如果按照芙蕖的花、根、茎、叶、果实这几个角度去介绍,与原文从可目、可鼻、可口、可用的角度去介绍效果有什么不同?

五、测试评价

完成助学学习测评1 —– 5题

板书设计

可人: 可目

可鼻

可口

可用

结构:总—-分—总

教后反思:

– 3 –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芙蕖教案 芙蕖教案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