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醉花阴教学设计,,,,jingpin 李清照醉花阴教学设计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醉花阴教学设计,,,,jingpin

《声声慢》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一、导入新课(1分钟)

作者及作品(2分)

课前:由李清照词《一剪梅》改编、苏越作曲、童丽演唱的歌曲《月满西楼》。渲染课堂气氛。(课件1)

教师:一曲《一剪梅》道出了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无限愁情,这“愁”情使她的词在宋代,攀上了“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的顶峰。后人怎样评价她词作的艺术成就的呢?请看屏幕。

整体感知李清照的艺术成就(课件2)

教师:后人曾这样评价李清照词作的成就:“易安词在宋诸名家中,自有其精神面目。晏殊之和婉,欧阳修之深美,柳永之绵博,苏轼之超旷,秦观之凄迷,晏几道之高秀,贺铸之瑰丽,举不足以限之。李易安词风神气格,冠绝一时,代有其人,未有如易安之空绝前后者”。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称她为“乱世中的美神”。

今天我们共同欣赏确定她在中国文学史中地位的奠基作品——《声声慢》,让我们走近其人,品味其词、感悟其情。

课件3——展示课题教者:姜紫波

通过这一阶段宋词的欣赏学习,我们概括了宋词的一般鉴赏方法——六步骤欣赏法。

课件4:“知人世—品音韵——赏画面——品意象——鉴手法——悟情感”六个步骤鉴赏诗歌

知人论世:李清照及其作品。(课件5):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她早期的作品多抒写闺情相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风格开朗明快,清丽婉转;后期的词作多抒写思夫、思乡、思国的浓愁、哀愁,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过渡:李清照的词就是她的人生,她的人生就是她的词。

展示学生课外研究成果:请结合李清照不同人生阶段的词作佳句,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概括李清照人生经历。(课件6)

师生互动,教师下水:(课件7)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我们可以窥视到她这样的人生轨迹:“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记下她少女时无忧无虑的闲适生活;“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记下她十八岁时获得的美好爱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记下了她凝重的相思之苦;据说当年南渡时,路过乌江镇,她得知这就是项羽自刎之处,于是写下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豪放之作。记下她沉沉的亡国之痛。

她的人生经历了这样几个重要阶段:欢乐闺中;甜蜜新婚;凝重相思;凄苦暮年。

李清照写作《声声慢》时,已是人生暮年,回首往事,几多欢愉、几多希冀、几多离索、几多悲戚,如今这一切都已化作她一生的“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

整体感知

1、课前背诵:

《如梦令》

《武陵春》

《醉花阴》

《声声慢》

研究成果:

学生2名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1: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向大家介绍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检查自主学习成果

步骤一:知人论世

了解李清照其人其事其词其情。

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课外隐性互动与课内的显性互动相结合。

师生互动,教师下水:(课件7)

二、朗读(3分钟)

教师:词这种文学样式最初是用来谱曲吟唱的,因此它具有音韵的美。我们就在名家朗读中品味其美吧。欣赏诗词第二步——品音韵

展示成果:课件8品音韵

大家推荐2名同学进行朗读学习。

学生朗读(要求配乐:自选配曲、图片制作成PPT课件)

鼓励学生倾注感情来读,达到美读的境界。

师生互动生与教材互动

三、赏画面(分)

三、品意象(3分)

鉴手法(3)

五、悟情感(3)

结句欣赏

3)教师:俄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既是一首绝好的词,又是一幅幅优美的画。让我们进入欣赏第三步——赏画面。第四步——品意象。

8、请学生展示课外研究成果——画面描述(2组)并进行评价。

教师设计(可做点评):

第一幅:秋寒风急图(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风来急)(课件9)

提示学生把握“风”、“酒”两个意象。

介绍这个意象在古诗的作用:

“风”:“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结论:风渲染愁情凄凉氛围。

教师点评:这天气变得忽暖忽冷,我怎么调养自己呢。听着窗外瑟瑟地秋风一阵紧似一阵的刮着,哦,好冷啊,我伸出冷冷地手端起酒杯,想驱走这寒冷,可是感觉这酒淡淡地,怎么也抵挡不住这秋风带来的寒冷。哦,我知道,这心里的冷,是酒趋不走的。

第二幅:雁过心伤图(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课件10)

我抬头望去,又见北雁南飞,这情景和当年我和明城分别时的情景是多么相似啊。但是雁儿再也不会给我捎来锦书了,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怎不叫人“欲语泪先流”?当年的雁儿带给我的是甜蜜的爱情,而今天这大雁却带给我哀愁,啊,怎不叫我茫然心伤。

大雁意象:象征离愁

第三幅:满地黄花图(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我低头看去,只见菊花凋零满地,风雨中是如此憔悴,到如今还有那一朵值得摘取呢?当年仅仅是相思之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如今人已去,而我也青春不再,年华已老,空留伤心处。

点评: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像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作者的感情已渐渐融入落花之中了。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第四幅:梧桐细雨图(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个人望着窗外,叫我怎么才能熬到天亮啊!只见那梧桐树,伫立在细雨中,那点点滴滴的雨声不像落在树上,倒一声声打在我的心上。这情景,哪里是一个愁字说的出呢。

点评:意象:梧桐: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结论:雨是哀伤,秋思的象征。

教师小结:词人是词坛才女,也是丹青妙手。你看,她选择的是惨淡的黄昏、萧瑟的秋风、堆积的黄花、回归的大雁、雨中的梧桐、点滴的细雨这一组包含愁情的意象,词人将它们别具匠心地组合到了一起,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意境。把词人的愁情,形象化了、具体化了、生动化了。我们可以从视觉角度感受词人融入其中的凄凉哀婉。

教师:提出问题讨论:首句有没有形象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里有画面吗?(课件11)

教师明确:感受“声音形象”。如果我们从听觉的角度去感受,我们似乎看到一个老妇人,满眼迷茫,在秋风中低声呜咽,悲悲切切,泣

不成声。这是一幅以人物形象为主的画面。前人对这句词推崇备至。

过渡:这一句运用什么手法达到这种意境呢?

教师:展示(ppt11)内容:(鉴赏手法——运用叠字,创意出奇)

南宋张端义称赞道: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俱无斧凿痕。

后人评价:首句连下七组叠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分析层次

“寻寻觅觅”:行动

“冷冷清清”:环境气氛

“凄凄惨惨戚戚”:内心感受

小结:三层由浅入深,把满怀的忧伤哀愁一股脑儿倾泻出来,沉重郁闷,如泣如诉,给全词定下了凄苦的基调。

著名作家梁衡在他的《乱世中的美神》一文中这样写到:“从李清照的身世和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在《减字木兰花》中这样写道:‘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她有过幸福美满的爱情,但转眼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又碎的更惨,还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只能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助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当我们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到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师:引导读出另一处运用叠字手法的句子。

词作中还有那一句运用了这种手法?

明确:“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一句则抑扬顿挫,以声衬情,表现词人的哀愁之深,之浓。

教师:欣赏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指导学生读这一句。读出不同的重音:“这”、“一个”、“愁”——悟情感(课件13)

说明:“这”有总括之意,概括前文。

点评:“一个”,是内容,指出“愁”的复杂,已经不是“一个”所能表明,愁——境遇艰辛,愁——物是人非,愁——韶华已逝,愁——度日如年——-真是说不尽、道不完。

“愁”,这里的“愁”愁的深沉,愁的浓烈,是心酸、是伤心、是哀怜、还是煎熬,也是说不清、道不明啊。

再读全词:我们该用怎样的语调,怎样的感情读出那凄凉的画面,那凄切的声音,请学生尝试着读出这种复杂的情感。

展示研究成果:

请学生选择词中的主要意象(酒、雁、花、梧桐、雨等),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描述词中描写的情景并分析词人的感情(100字以内)将学生写好的文字在小组中交流,推荐一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根据导学案的要求进行讨论分析

讨论:陈述理由

言之成理即可。小组间可以辩论。

反复品读。体会其意境

分析层次:

讨论:李清照的一生有多少愁情呢:能概括几种》

背诵将鉴赏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教师与学生探讨相结合

姜紫波

【篇二】醉花阴教学设计,,,,jingpin

醉花阴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

于晓杰

使用时间2011年5月20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分析词中的意象。

教学重点

把握词中作者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教学方法

朗诵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文赋,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或者说出一两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看起来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词都相当熟悉。她的词婉丽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早期的词作《醉花阴》。(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南渡前:内容: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

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

三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四释题

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五播放朗读,品味诗词

六自由朗读提读

七赏析

问题设置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哪个字透漏出来的?

2.作者开“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本词的最后三句。

5.“人比黄花瘦”这样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小组讨论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取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

6.小结这首词写了李清照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从题材看是闺怨词。是李清照的前期作品。

7.欣赏歌曲再次体会作者情感。

8.拓展延伸

阅读《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zéměng)舟,载(zài)不动许多愁。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问题设置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抒发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丈夫已逝,只身流落金华,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觉悲从中来。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妆,以泪洗面来宣泄内心的痛苦。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为写愁名句,这是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

巧妙地运用比喻,把原本无形的愁绪比作有重量的东西。变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愁绪表现的自然服帖,不着痕迹。

9.背诵《醉花阴》

10.作业运用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醉花阴》的画面

于晓杰

【篇三】醉花阴教学设计,,,,jingpin

八年级人教版《词五首(第1课时)》精品教案

25 词五首

教材分析 本课所选的五首词作代表了不同时期词的发展和流派,词作经典,韵味深厚,值得学生吟诵赏析。教材排序按照词作者的生活年代的先后,没有必然合理的逻辑性,教学时可以按照词作风格和内容的不同,将《望江南》与《武陵春》两首婉约派闺情词合讲,而《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三首豪放派爱国词并析,更具系统性,更利于教学中的整体把握及学生形成整体认知。讲解诗歌要做到知人论世,在了解作者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去诵读和理解诗歌,感悟作品思想感情,赏析诗歌写作艺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赏析词作好词佳句、抒情言志句,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歌内涵。

能力目标

1.能够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2.利用想像、联想、联系比较等多种方式培养赏析感悟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作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歌诗合为事而作”,读诗歌讲究“知人论世”,可通过教师简要介绍、学生自读注释、查找相关资料的方式让其在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去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难点

吟咏品读词作,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歌内涵。

突破方法:以动情美读带动细致品味,教师可启发学生通过想像画面、揣摩心理、描摹形象等方式寻找恰当的情感和语调去诵读词作,达到感受意境、品味内涵的目的。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通过不同要求的反复诵读,引导学生理解词作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比较教学法:通过相似流派和主题的合并阅读和比较阅读,多维联系比较,体会词作中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情感表现。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介绍文体,明确流派,导入新课醉花阴教学设计,,,,jingpin

当王菲用轻灵的声音唱起《但愿人长久》,当周杰伦动情地演绎《东风破》的离情别绪,当岳飞《满江红》的豪壮之词被雄浑豪迈的声音唱响,我们顿时感到,唐诗宋词千年的美丽如影随形,至今犹存耳畔。今天,让我们步入词作的精美殿堂,领略它“诗苑奇葩”的独特魅力。

二、描绘画面,花间寻美,品读《望江南》

说到婉约派,不能不提到它的前身——以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为创作主题的“花间派”,而花间派的鼻祖温庭筠被清代评论家王国维评价是“惊艳绝人”,这倒不是说他本人如何美

艳,而是评他绮丽的闺情词作,评他笔下一个个娇美含情的佳人倩女。把镜头定格在《望江南》,看看这首小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精美的画面。

1.多媒体出示《望江南》,教师配乐诵读两遍,学生听后描述所想见的画面。

2.优美的词作还要美美地读,请大家想像着刚才所述的画面,有感情地诵读这首小词。

3.温庭筠明明一字未写这位女子的容貌,何以见得卿本佳人呢?

①妆容美——“梳洗罢”,不正面写女子容貌而言其梳洗装扮停当,既写出了“女为悦己者容”的女性心理,又留给读者想像其美貌的空间,美得有余地。

②情态美——“独倚望江楼”,纤弱女子独自倚栏,姿态娇美,孤独的身影惹人怜爱。 ③眼神美——“脉脉”“悠悠”,虽是写落日和江水,其实也是在写女子含情脉脉、柔肠寸断的凄美眼神。

醉花阴教学设计,,,,jingpin

4.温庭筠几笔描画,一个望眼欲穿的柔美女子便浮现在我们眼前,独自倚栏,“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直至夕阳西下,漫长无果的等待中这位女子的心境会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满怀希望与欣喜的期待——希望与失望交织的起伏波动——柔肠寸断的失望与惆怅 “斜晖脉脉水悠悠”,女子的思念与愁绪如斜晖倾泻江畔,又随江水无语流走,这是何其优美的意境,何其凄美的情愫啊。

三、围绕词眼,暮春诉愁,品读《武陵春》

暂别这位翘首企盼的佳人,我们再去拜访一下53岁的迟暮才女李清照,在经历了南渡失国、中年丧夫的人生坎坷之后,这个春天,她的笔下又会流出怎样的文字呢?

1.教师配乐朗读《武陵春》,学生听读后说说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如《如梦令》《醉花阴》相比带给自己的不同感受。 《武陵春》没有了《如梦令》中少女耽于玩耍的欢快,也不同于《醉花阴》思念外出丈夫时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孤寂凄清,读来觉得深沉惆怅、凄苦哀伤。

2.学生根据所得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师评价朗读的感情和语调。

伤春、惜春却无心寻赏春天的李清照满腹愁绪,结合身世背景和词作来看,她的“愁”因何而来?又是如何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

此时李清照的愁缘自“物是人非事事休”,既为国家破裂衰败个人漂泊流离而忧,又为丈夫离世自己孤苦伶仃面对晚年生活而悲,复杂而深沉。

①日晚倦梳头——愁见于细节,无心梳洗打扮,失去生活乐趣,倦怠失落。

②欲语泪先流——愁见于情态,满腹愁情不知从何说起,唯有泪水如雨而下。 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见于抒情,舟轻而愁重,难以负载和排遣。

3.李清照在《声声慢》一词结尾写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啊,种种感情之中,愁情最是深长,也最是难言,那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又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愁绪的呢?

讨论明确:李清照笔下的愁有了重量,小小轻舟难以负载,化虚为实,巧妙表现了愁情的深重。

你还知道哪些化虚为实,巧妙诉愁的诗词佳句呢?学生联系吟咏,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小结:①以水喻愁,赋予愁质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②赋予愁重量。

“只载—船离恨向西洲。”(苏轼《虞美人》)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董解元《西厢记》)

③以绵长事物喻愁。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四、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比较两词

诵读两首婉约风格的词作,我们感受了两位女子细腻惆怅的情怀,同样是闺中情思,但温庭筠是用一个男性的视角去代言女性情怀,而李清照则是直接抒写自己内心愁苦之情,描写更细腻,感情更深切,更具感染力。比较这两篇视角不同的作品,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发现的异同之处:

1.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多情。

2.写作手法相近,都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接抒情的手法,将人、景、情水乳交融。

3.抒发的感情相近,都表现了离愁别绪,凄惨心境。两首词都写闺情,都写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不过,《武陵春》还包括家国之恨、故国之思,情感更为深切。

4.两首词都细腻生动地再现了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婉转起伏,富于变化。《望江南》反映了思妇喜悦、急切、兴奋、失望、伤心、哀怨的心理变化。《武陵春》从愁思满怀写起。经历片刻的轻松,终于忧愁难遣。

五、布置作业

阅读李清照同一时期词作《声声慢》,品味赏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板书设计

【篇四】醉花阴教学设计,,,,jingpin

长春版教材备课-精品课件

可以拓展比较一下送别诗与此诗的异同点: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

雨邑轻尘,客舍清清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

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

在玉壶。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

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作业 ※以杜少府的口吻,以你们自己

的感情,回赠王勃一首现代诗。 《登幽州台歌》落实: 一二句:古人和来者

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此二句从时间角度着笔,“前”与“后”、

“古人”与“来者”对举,用两“不见”相连,表现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三四

句:诗人想到宇宙寥廓与绵长,个人却渺小与短暂,此二句从空间角度着笔,表

现作者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于是伤感无限,涕泪交横。“独”字,正写出了

诗人寂寞凄凉的心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 《登幽州台歌》落实:

本诗可以考察学生词汇的积累,如: 1、诗人传递出了一种怎样的对人生和宇宙

的感觉? 【邈远 渺远 苍茫 茫远 阔大 寂寥】 2、诗人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不逢时 失意 悲愤 孤苦】 作业: 在登高抒怀、怀才不遇的这类诗

作中,从不同角度切入,为《登幽州台歌》找“朋友”。 【例如:杜甫《望岳》

李白《行路难》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落实: 首句:渲染并烘

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 次句:“过五溪”,

点明王昌龄跋涉穷山恶水,到达龙标。五溪一带,当时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这

里山深水急,交通十分困难,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此句虽是简单的叙事,但却表

现出王昌龄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关怀王昌龄安危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落实: 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人的特性。 四句:

此处作者把风也拟人化了,愿随迅疾的长风直到夜郎西。此句“到夜郎西”和第

二句“过五溪”遥相呼应。至此,我们看到诗人李白寄给王昌龄不仅仅是一首短

诗,而是一片真挚的友情,一颗赤诚的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落

实: 教学过程中可以师生共同完成板书,如: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结

合每一句诗,用最简洁的语言从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角度加以概括。 教师

做示范:杨花落尽 飘零之感 学生模仿:子规哀啼 离别伤痛 愁心与月 寄

情千里 随风潜夜 流影入君怀 作业:分层次作业 高层次:请

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用散文的语言写出作者的感受。 不太高层次:寻找与

月有关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和题目,10首。 《滁州西涧》落实 一二句:动中

衬静,可诗人对此却似乎不以为意。幽草、黄莺并提,用“独怜”寓意显然,表

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三四句:写晚雨野渡所见,在水急舟

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a

name=baidusnap0></a>忧伤</B>的情怀。 《滁州西涧》落实 教学建议:板书

设计可围绕诗眼展开: 幽草 沉静安闲 鸟鸣 以鸣衬静 借物抒情 潮急 点明时令 舟横 闲适淡雅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

学建议 这首诗歌主要是指导学生自己为这篇文章写赏析性的文字来达到学习

的目的,侧重于自学。 具体要求:★介绍作者的身世经历,语言一定要简洁。

★分析句子中的关键词在句中起到的作用。★抓住关键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它的

妙处是什么?★把自己知道的或者是找到的描写早春景象的诗句融入你的赏析

文章,进行比较。★作者为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相

见欢》可设置的问题 1、通过你对李煜的了解,想一想他为什么会“无言”?

用排比句写出原因。 【无话无说 无人可伴 无人相随 无人相对】 2、“独上”

写出怎样的步履和神情。请用对称的句式,续写两句。 【例如:词人愁绪满怀,

踽踽独行,步履是 ,神情是 。】 3、“西楼”是座空

楼。请联系李后主的身世变化,用排比把这个“空”写得生动形象些。 例:

不见, , , 【不见美酒佳

肴;不见山呼万岁;不见前呼后拥;不见爱妃宫娥""】 通过这三个问

题和学生的想象,可以想见,李后主孤独之甚、哀愁之甚,对故国(或故人)怀

念之甚、眷恋之甚。 《相见欢》可设置的问题 4、请同学们运用比喻描写的方

法来形容一下李后主的“寂寞”。 句式:他的寂寞就像_ _ _ _ _ _ _ _。

5、“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体化,历来为人们所称

道。词人直抒胸臆,点出自己的“离愁”。他的离愁,不是一般的男女离别之愁,

而是失掉故国的深愁长恨。可见他的愁要比别人怎样?用排比句式写出(多角

度)。 【多得多(数量)深得多(深浅)浓得多(浓淡)长得多(长短)重得

多(轻重)苦得多(味道)】 《醉花阴》教学思路 《醉花阴》教学思路 1、

教师朗读【速度快且豪迈些】,引起学生的思索,学词读词最 重要的是什么?【节

奏】 2、只有读出节奏,才能体会出词中的感情。本词抒发了作者什么 样的感情?【思念。本环节点出创作的背景】 3、词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对丈夫的思念?

【愁】 4、词中从哪些地方来体现“愁”?【永昼,漫长的白天。这是思念 的一个白天;半夜凉初透,由白天到晚上,一天的思念;又重阳, 说明丈夫离家不止一年,思念之长,并且这是登高怀远亲人团聚的 日子,衬托出寂寞与愁之深。】 5、词的下阕写排解愁绪。如何排解?【饮酒】可是举杯消愁愁更 愁,结果如何?【比黄花瘦】。这是什么修辞?【比喻】前人喜 欢以花比人,花容月貌闭月羞花,都是说女子容貌美丽;而这里 以人喻花,来形容什么的?【人的憔悴】 6、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吗?【菊花外形消瘦,而且代表清高孤傲, 与作者的身份相似。比喻要做到形似的同时还要神似。】 7、李清照流传了爱情经典,成为中华民族千余年的精神享受。是 不是每一首情歌都可以传唱千年?《老婆老公我爱你》《老鼠爱大 米》等等,你们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引导学生知道:艺术来源 于生活,不代表要等于生活。艺术作品都是从生活中来,但好的作 品是高于生活的。生活可以艺术的表达,生活也需要艺术的表达。 孔子在《论语》中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快乐但不 是没有节制,悲哀却不过分哀伤,这成为我国文艺美学的核心。面 对喧嚣的尘世,我们要学会欣赏高雅的艺术,在众多的流行元素中 不迷失自己。这样,我们在诗歌的阅读中,提高自己的修养,发现 新的东西,达到提高自己的境界,这才是我们阅读的终极目的。】 《醉花阴》教学思路 《破阵子》 可设置的问题 1、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请同学用自己 的语言来表述出来。【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 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 来的。】 2、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 情绪。】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分组讨论,根据词意,想像 当时场面)【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4、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5、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 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 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 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难酬

的悲情。】 拓展思维练习 1、假如你是词中的将军,请你把驰骋沙场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描绘出来。 2、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陈亮,该怎样劝慰一下“可怜白发生”的辛 弃疾? 《破阵子》可设置的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培养语感,提高记诵能力。 2.引导学生领会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生动性的特点。 3.引导学生加深体会本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写作特色。 4.了解木兰这一巾帼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 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木兰诗》教学思路 《木兰诗》教学思路 1、了解乐府,知道本文出处。 2、看看美国版的《花木兰》。 3、介绍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4、教师范读,正字音。生读。 5、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木兰替父从军) 6、请你用五个四字短语概括全文主要情节? 【织布叹息→替父从军→战前准备→十年征战→辞官还乡】 《木兰诗》教学思路 7、分析木兰的形象:这是本文的重点。可以设置主问题: 《木兰诗》刻画了木兰的传奇形象,她既是女中豪杰又是普通女 子,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首先请大家站在木兰自身 的角度,说说在不同的情境下木兰会想些什么,她的身上有哪些 “美点”?提示:联系本文主要情节来说。 8、刚才从正面走进了木兰的内心世界!木兰可谓“万千美点集于 一身”!下面,我们从侧面来评价木兰。如果你是与木兰同时代 的男性、女性,你听到了木兰的传奇故事后,你会怎么评价她? 9、如果你是皇帝、是木兰的父母、是木兰的姐姐和小弟,你会 对她说什么呢? 10、总结:通过正侧面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木兰的勤劳善良, 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她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 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有英雄气概而不失女儿本色,特别是她不 拘礼法、敢于开拓创新,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巾帼,即使在今天, 她仍然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楷模。 《木兰诗》教学思路 《论语八则》 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并走进《论语》的世界。 2、通过八则论语初步体会孔子的思想内涵。 3、思考学与修身为人的关系,明确如何才能成为社

【篇五】醉花阴教学设计,,,,jingpin

精品学案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2-7《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课文研习

一、要点解析

1.《醉花阴》三处意境赏析

其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以“薄雾”“浓云”两意象开头,勾画出了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沉郁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里,独守空闺,备觉无聊,度日如年,所以说“永昼”,这“愁”的情绪就自然带出。愁绪难以排解,只好点燃香炉中的瑞脑,来消磨难熬的时光。至此,虽然没有言明,作者思念夫君的感情,借助环境已经表现出来。

其二:“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选用“玉枕”“纱厨”两意象,表明深秋长夜难耐,孤枕难眠。“半夜”直接点明就寝时间和辗转反侧的的情状。着一“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凄冷。

其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销魂”二字是直言夫妻伤别之愁,是主旨流露处。接着,转而作含蓄形象的描写。西风卷动珠帘,帘内闪现一位愁思缠绵的少妇,她玉肌消减,身段柔弱,比起帘外秋风里振颤的菊花,更为弱不禁风了。作者以菊自比,一方面显示自己的芳华和清雅,另一方面,暗示在别离后的憔悴和期待。可谓和婉清雅,新颖别致。

2.《声声慢》两处叠音词赏析

其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起首三句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寻寻觅觅”,反映了作者心中有所失落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派遣,无所依托,就好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般。“冷冷清清”,这既是作者所处的环境使然,也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凄凄惨惨戚戚”,属于心理活动的描写。“寻觅”句重点写行为,“冷清”句重点写环境,“凄惨”句重点写心境,三个层次的内容依次递进,内心的伤痛之情逐一揭示,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其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点点滴滴”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可以想像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确又像打在作者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地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

二、学法指导

(一)鉴赏诗词中的意象

诗词中的形象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如:“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通常出现的一些意象:

1.月亮:思乡。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菊花:隐逸、高洁、坚强。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醉花阴教学设计,,,,jingpin

3.莲:表达爱情。也表纯洁高尚的情操。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意。

6.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温庭筠《更漏子》:“一叶叶,一声声,空阶到天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醉花阴教学设计,,,,jingpin

7.寒蝉:悲凉。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8.鸿雁: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也代指书信。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杜甫《月夜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二)鉴赏诗词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和“炼字”

如:《望海潮》中的“形胜”“都会”与“繁华”有牵引全词的作用。如《雨霖铃》的“伤离别”有直接点明感情的作用。《醉花阴》与《声声慢》里各有一“愁”字。这些关键字句,都是表达思想情感的“诗眼”,要细心品味的。至于那些用词精准,表达技巧独特的炼字就更值得斟酌了。如名词的使用,“杨柳岸,晓风残月”;如数量词的使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如动词的使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如叠词的使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三)注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等。鉴赏时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2.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

3.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渲染、联想等。

4.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复、对偶、拟人等。

5.描写手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

6.描写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

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

三、延伸拓展

1.李清照生活背景

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被罢官。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 李清照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教养。她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19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结婚。赵明诚当时在太学当学生,喜好收蓄前代石刻。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他们极力打击旧党。李格非时为提点京东刑狱,竟因在党籍而被罢官。李清照当时曾献诗给赵挺之试图救援其父,诗中有“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话,可见在她婚后李家曾经遭到政治上的不幸,她对赵挺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的。崇宁二年(1103),赵明诚出仕,曾任鸿胪少卿。他们夫妻志同道合,其所藏蓄的亡诗逸史、名人书画和古器物,逐渐增多。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随即也遭受了政治上的灾祸。赵明诚弟兄可能即因此而失官。靖康元年,金人围攻汴京。次年,赵明诚母死于金陵,明诚携书15车南下奔丧。随之,北宋亡。高宗即位后,明诚起知建康府。这时北方大乱,赵家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后期 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南逃至建康。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他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只身驰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清照从池阳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她怀着极大的悲痛敛葬了丈夫。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建康形势紧急,朝廷已开始疏散、逃亡。李清照派人先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又失陷,道路不通。并且大部分文物又在战乱中散失。在赵明诚病重期间,他的朋友张飞卿曾携一玉壶来看望他。这件事竟被人传成是他们夫妻以玉壶颂金,并听说有人已向朝廷告发。这样的陷害使李清照大为惊恐,她决定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品进献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脱。于是,她追随着高宗逃难的

路线辗转避乱,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悲惨。

2.李清照的词作理论

一叙词史,明确反对“郑、卫之声”与“流靡之变”,主张词须雅正。二论词人,认为柳永之词“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张先、宋祁等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晏殊、欧阳修、苏轼之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王安石、曾巩之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晏几道“无铺叙”,贺铸“少典重”,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终乏富贵态”,黄庭坚“尚故实,而多疵病”。三论音律,强调词须入律可歌。强调词应重典雅、“主情致”、“协音律”、“尚故实”、善“铺叙”、重浑成等,倡导词思想内容的雅正与语言风格的清新奇俊。

基础测评

一、积累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1)瑞脑销金兽 ( )(2)有暗香盈袖 ( )

(3)乍暖还寒时候 ( ) (4)凄凄惨惨戚戚 ( )

2.下面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在经济条件优裕、文学氛围浓郁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加上她勤奋好学,善长诗、文、词,兼善于书法、绘画、音乐 ,才高学博,堪称一代才女。

B.“薄雾浓云愁永昼”即写天气和季节导致人们身体的凉意,也含蓄地表达作者因为思夫而不能相见的痛苦导致内心的“愁”和“凉”。

C.作者写《声声慢》时已是孤身飘零,生活从幸福的峰颠跌入痛苦的深渊,这让作者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只有借酒浇愁而已。

D.作者的哀愁不是闺怨闲愁,是在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这就使词的感情色彩有了时代依托,有了社会意义。

3.默写

(1)东篱把酒黄昏后, 。 莫道不销魂, , 。

(2)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 。

, 。

4.简答

(1)赏析“人比黄花瘦”中“瘦”字的精妙。

答:

(2)《醉花阴》起句有“薄雾浓云愁永昼”语,《声声慢》结句有“怎一个愁字了得”语。两首词都写愁情,蕴含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醉 花 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赏析“半夜凉初透”中“凉”字的作用。

答:

醉花阴教学设计,,,,jingpin

6.词的下阕处处可见销魂之“愁”。请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为例作赏析。 答: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声 声 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是词人向苍天的悲惨呼告,也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雁过也”写北雁南飞,暗示作者也是北人,避难南下,作者见“雁过”似乎有“旧时相识”之感,因而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可见草木凋零的秋意,可闻撩人相思的凄音,营造了寂静的环境,以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词作用一个“愁”字收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8.词作中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句,李白诗《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句,请比较两句中“愁”的不同。

答:

三、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鹧 鸪 天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词中的“骚人”指屈原。

9.从整首词来看,作者吟咏的对象是什么花?从哪些方面进行赞美的?

答:

10.这首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举例赏析。

答: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11—12题。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1.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中写“红藕香残”,这是室外之秋;“玉簟秋”,写枕卧席子而感到了秋凉,这是室内之秋。在这秋的氛围中,突出了词人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云中谁寄锦书来”言不得夫君书信的记挂和相思。“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借收到书信后登楼望月,以此表达词人的思念之情。

C.“花自飘零水自流”句,兼提落花、流水两个意象,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离中的年华消逝。醉花阴教学设计,,,,jingpin

D.“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时,由己推人,想见对方的愁思,既见写作手法的高明,也足见双方感情的深笃。

12.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的表达技巧。

答: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第13—14题。

虞美人 听雨

蒋 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蒋捷,南宋咸淳十年进士。宋亡不仕,抱节以终。

13.根据提示,赏析上阕中描写的“壮年听雨”。

醉花阴教学设计,,,,jingpin

词的上阕描写了两幅“听雨”图。“少年听雨图”以“歌楼”为中心视点,通过“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再现了词人年轻是灯红酒绿、风流不羁的逐笑生涯和无忧心境。

“壮年听雨图”

14.有人说,这首词既有个人生活轨迹,也有时代折光。请指出并简要分析本词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答:

四、片段写作

现在流传一首词《点绛唇》,有的人以为是李清照的作品,有的人以为不是李清照的作品。你是怎样认为的?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附:

【篇六】醉花阴教学设计,,,,jingpin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备战】2012高考语文 精品系列 专题10 文学常识、名言名篇 (教师版)

专题10·文学常识、名言名篇

考点测试

一、文学常识的备考

1.回归课本,适当拓展

从多年高考命题来看,考查的文学常识还是以课文为主(有些名言的考查来自课外,但也是广为流传于人们口中的)。由于高考的竞争性和选拔性,命题也必然涉及到一些课外知识,而这些课外知识又往往是课内知识的迁移或延伸,考题还没有出现过特别艰深、冷僻的偏题、怪题。

2.分门别类,准确记忆

文学常识内容繁多,涉及的时空广,分门别类的去记忆,容易提高准确率。

近年高考语文涉及到的文学常识有:作品的分类,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词牌及诗的对仗,诗词格律,名家名篇名言,时代国籍及文学流派。所有这些都要求学生清晰准确的记忆,如果记忆模糊或似是而非,答题时就无所适从,特别是作家名和作品名,写错一个字就前功尽弃,非常可惜。

3.书写规范、清晰、准确

因为高考将由客观选择型变为主观填空型,字写错误是不得分的,所以要记准写对。

5.了解干扰手段和错误设置点

如混淆朝代,说错国别,将作品颠三倒四、张冠李戴、归错类别等等。

高考选择题常见的错误点有如下五个方面:⑴对作家时代的错误判断,⑵对作家作品的错误配对,⑶对文学体裁的错误表述,⑷对作家流派的错误归类,⑸对作品人物的错误分析。

二、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备考

1.依纲据本,逐课过关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古诗文背诵篇目(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高中生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教学大纲推荐了古文10篇,诗词曲30首),努力争取全部过关。特别要落实名篇名段中的重点句。高考中名句名篇的默写题对命题材料是有所选择的,限于考题的测试量,名句名篇的默写一般不会出现大的段落,尤其是古文。所以,可以重点突出一些句群,关注一些重点句。这些重点句,

【考点定位】 2009年考试大纲: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即识记。

【考点PK】要点1: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要点解说】所谓“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就是要求了解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家所处的时代及其代表作。所谓“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就是要了解在中学课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作品集、代表作及其体裁、主要特点、典型形象等。

要点2: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要点解说】所谓“识记文学体裁常识”就是主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特点和分类,特别是古代的诗、词、曲、史传、小说、杂论的分类和主要特点,以及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文学流派、文学社团和文学运动等。

要点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要点解说】所谓“常见”,是指活用于口头,常见于报端;所谓“名句”,是指那些广

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名篇”一般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内容上,思想性、艺术性与哲理性兼备。思想性方面,表现高远的人生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艺术性方面,展现社会生活的诗情画意之美,哲理性方面:体现生活、学习的哲理。

二是形式上,注重诗歌、散文。诗歌方面,有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散文方面,有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唐宋散文等。

三是朝代上,侧重先秦和唐宋。在此基础上现代、当代、其他年代的名句名篇也不可忽视。

四是课外的名句多于课内,但仍属于中学生课外阅读范围之内的。概而言之,“名句名篇”就是指那些具有永恒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优秀诗文作品及重要语句。

诵读常见的名句名篇,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具有很大的帮助。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旨在引导考生重视古诗文的诵读,加强语感的培养,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提高考生的人文素养。

值得注意的是,文学常识部分考查不再是选择题一统天下的局面,而是呈现多样化、开放性的特点,文字填空式的主观题已经成为了考查的主流形式,同属于识记的“名句名篇”在高考试卷中与文学常识题或选考一项,或并为同一试题,糅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

三年高考

【2011高考试题解析】

1.(重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尝试的空缺部分。(6分)

(1)故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

(2)梦入神山教神妪, 。(李贺《李贺箜篌引》)

(3)歌曰:“桂棹兮兰浆, 。”(苏轼《赤壁赋》)

(4)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5)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 体的传记。

(6)因长篇小说《雪国》《千只鹤》《古都》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 。

【答案】

(1)恐年岁之不吾与

(2)老鱼跳波瘦蚊舞

(3)击空明兮溯流光

(4)出师一表真名世

(5)寓言

(6)川靖康成

【解析】本大题6小题与其他省份的区别在于,它们不能被选择做其中几道题,而是全部都要求作答,这样就客观上防止考生避重就轻答“易做题”,同时也使得试题更具有公正性。就需要填空的句子来看,“与”、“瘦”、“溯”、“名”为易错字。文化常识部分则老生常谈,在平时的练习以及阅读中都会有所接触。

2.(浙江)古诗文默写。(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

(2)沧浪之水清兮,____________;沧浪之水浊兮,____________。(《楚辞》)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4)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不知江月待何人,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答案】(1)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2)可以濯吾缨 可以濯吾足

(3)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4)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5)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见长江送流水

3.(天津)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重要的经典,被列为“四书” 之一

B.司马迁的《史记》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我们熟悉的《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C.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原名丁家宝,出生于天津,创作了《雷雨》《茶馆》《北京人》等话剧剧本

D.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桑地亚哥的形象,颂扬了人类挑战困难、捍

卫尊严的“硬汉精神”。

【答案】 C

【解析】《茶馆》应为老舍创作。

4.(天津)补写出下列名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句。(5分)

(1)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________________,序天伦之乐事。(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3)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6)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答案】(1)烟光凝而暮山紫 (2)会桃花之芳园 (3)风急天高猿啸哀 (4)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5)樯橹灰飞烟灭 (6)万类霜天竞自由

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 。”(《论语·学而》)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蓝田玉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答案】(1)患不知人也 沉舟侧畔千帆过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沧海月明珠有泪 (3)仰观宇宙之大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或: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4)连峰去天不盈尺 山河表里潼关路

6.(全国)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得道者多助, 。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孟子·公孙丑下》)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醉花阴教学设计,,,,jingpin 李清照醉花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