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黄山记教学设计 教科版黄山松教学设计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黄山记教学设计

“意会•语感•动点”的语文教学策略——“得意得言,含英咀华”的语文教例

深圳市崛起实验中学 张训海

永远走在语言的路上,永远在语文的路上行走。

——题记

海德格尔说:“生命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我作为一个语文教育者,充满深情地说:“语文充满疲惫,但我们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土地上。”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益学生时曾引用过伊斯兰教默罕默德的一句话: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我认为学语文、读书是一种需要,一种诗意生活的需要。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崧舟认为语文也是要有诗意的,而诗意语文,是唤醒情感意会的语文。

意会是一种由“言”知“意”的会意过程,就像陶渊明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一种情感嘶鸣的高峰体验。《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香菱跟黛玉学诗,香菱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例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个‘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宝玉听了香菱的讲诗赞道:“既是这样,也用不着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是的,意会只能“心领神会”,意会语文,应该崇尚学生自己的“得意”、“会意”和“悟性”。

《庄子•天道》中说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于语言的妙处,你可以先不言传,但须得先心有所会,而后融会、沉淀,于人情练达时,以“言”达“意”,最终形成了语言素养。但是,如果我们没有生活体验,没有语言的厚积,那还是一个“人人心中淡,个个笔下无”的言语存在,即使由“言”知“意”了,却不能以“言”达“意”,还是出不了“意”,只能叫有“意”。有“意”表达不出,苦也。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语感,也就是语言意识,就是注重对语言的感性感受和意会领悟,亦即表现为一种对语言存在的融会贯通,一种对语言的默契和灵悟,最终形成语言的驾驭能力。强调语感,就是强调“言”、“意”的渗透转化,也就是强调“言”和“意”的有机统一。

“每个汉字都像一张充满感情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脸。”诗人郑敏说得很形象,也很准确。汉语的诗性品质,集中表现在它“以象见意的诗性特质”(辛国刚)。汉字是汉语诗性品质的基因,象形是汉字诗性品质的基础表征,用语言学家范诺洛萨的话说,汉字充满动感,充满感性色彩,汉语同样感性郁郁。

就像“郁郁”这个词,最先是形容草木茂盛之状的,但如果大家有“意”于它,就还可以拿它来形容人的心情、文采等。再如“葳蕤”这个词,本是形容枝叶繁盛之意的,你如果心领神会了,用在“外面霏雨飞飞,葳蕤一片,浇亮了红花绿草,浇亮了少女的眼眸,但浇不亮我的心……”这个句中也不无不妙。生活可以湮没诗意,但一旦写成文字便注了意韵。

由“言”知“意”到会“意”,这是读之“入”;“意”之会到达其“意”,遣词造句,文从字顺,这是写之“出”。“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这是告诉我们一种学习语言的途径,由“言”炼“意”,虽然也有“文无达诂”的情况,但只要我们“炼”就了语感,自然意自如,自然下笔有神,自然言可达意。但语感怎样炼成?一言以蔽之,就是在读、写之中,重品味,重积累。

有了语感,就是有了较强的语言意识,胸中之块垒,何愁“情”不投“言”不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让他神往,即使是“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也能“暗香盈袖”,也自会从“到黄昏、点点滴滴”的“人比黄花瘦”,“曲径通幽”至“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了。言为心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滴滴深情自来水,请你拭去我的泪!”(节约用水)是一种表达;“别吻我,我怕羞!”(驾车不得超速)也是一种诙谐;“常与作业散步,沉醉不知归路。换本习题集,误入难题深处。还做,还做,做得满头迷雾。”这种笑谑,也横生几分意趣;“睡眼似山,呵欠连天,闹铃声声心发怵。恐师怒,匆洗漱,飞‘的’来到教室处,前门后门老师都堵。早,我亦苦;晚,我亦苦。”也就在古典中翻出新意了。

叶老说课文是“例子”和“凭借”,我认为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凭借”“例子”去点亮学生的眼眸,燃烧学生的心灵,锻炼出学生的语言素养,最终形成语感。胡滨老师“言意统一的语文教学观”给我们指出了路径,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重点解决学生言不及意和“得意忘言”的本真问题。言意统一,就是读写结合,出其意,达其言。

我们执手“语言”,相看两不厌,山有言,水有意,“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你眼底,在我眉间,我们心已许“文字”间。于“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之时,我们“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我认为“言意统一”,就是从“意”着眼,从“言”着手,读写“言”、“意”,以“言”求“意“,以“意”驭“言”,最后枝繁叶茂,我之如树,得之滋养,才有了神采,有了文学的语言,有了语感。

而形成语感能力,必须凭借“典范语言”的例子,找准一个“言”、“意”的契合“点”,让学生永远走在语言的路上,永远在语言的路上行走。这个“点”为“读点”、“写点”、“情点”、“支点”、“亮点”,最终成为我们“言”“意”统一、“读”“写”结合的动力点、动感点。它是我们提倡的读、抄、背、品、写的“五字教学法”,是文本读意、读实、读小、读活、读厚的教学策略,是丰富积累、培养习惯、形成语感的语言训练法,是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学语文之心有灵犀相通的一“点”,是终点,也是起点。

“言与意齐飞,涵咏共读写一色”,对“言”“意”两手抓,运作“读”“写”两线,关键落实在重点上、动点上,这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执行力,也是世纪永远不绝的美丽风景。

幸福的课堂是相似的,嫣然摇动,一缕缕冷香飞上语文;左手“读”来右手“写”,“言”“意”摇曳生姿,我们就永远走在了语文味的路上,走在了文学的路上,走在了幸福的路上!

(一些课例附后)

2009年5月10日

附1、语言的诗意——“东风吹开花千树”语言训练课例

【“言意”动点】信手拈来沉积于我们灵魂深处的经典诗句之“言”,借“东风”之“意”,飞扬新美之言,这就是“引用”、“摹用”、“意用”。

【“学案”展示】

一、东风催动,诗意摇曳:

1、读下面的一则故事,说出你对“作文有文采”的理解。

(故事:宋朝,有个秀才自以为能吟诗作赋,所以目中无人。听人说欧阳修诗才超人,他心中颇为不服,为了见个高低,他要访欧阳修。途中,他见路边有棵很大的死树,诗性大发,吟出两句:“面前一古树,两股大丫杈。”两句出口,一时想不出后两句。恰巧欧阳修从后面走,就替他续了两句:“春至苔为叶,冬来雪作花。”

“诗人”不认识欧阳修,他回头傲慢地说:“想不到你也会作诗?还行,我们一起去找欧阳修吧!”两人一同来到一条河堤上,一群正在打盹的鸭子突然受惊,便“叽哩嘎啦”地跳入河里。“诗人”见景生情,又作起诗来:“一群好鸭婆,一同跳下河。”欧阳修听罢,又帮他续了两句,引用了骆宾王的名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

两人同船渡河,“诗人”为宣示自己,在船舱又作起诗来:“两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续上后两句说:“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羞。”)

2、赠大家一首诗,你如果有兴趣也露一手。

李杜诗

1、引用——以意契合,直接嵌入。

示例:(1)我梦想,我来到了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我梦想,坐在了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生发“月是故乡明”的感慨;我梦想,登上了齐鲁的泰山,在云雾的缭绕中,高歌“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我梦想,来到了繁茂的松林里,在皎洁的月光下,品味“明月松间照”的清幽。

(2)选择古典,深切体味着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选择古典,用心感受着杜工部“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空旷与豪迈;选择古典,让李后主的那一腔愁绪化作“一江春水向东流”,只留下心灵的静谧;选择古典,让易安居士小舟“载不动”的“许多愁”化作一场春雨洒满人间,涤荡、净化着人们的心灵。选择古典,选择真、善、美,让心宁静,让心平和。(2002年高考作文《选择古典,让心宁静》)

练习:(1)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爱那“ ” 的庐山瀑布,我爱那“ ” 的泰山绝顶,还有那“ ” 的黄河九曲,“ ” 的长江山峡,和那“ ” 的秀丽江南。

(2)生命就是龚自珍“ ”的奉献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 ”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 ”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 ”的无奈和感伤。

2、摹用——旧瓶新酒,仿摹翻意。

(1)示例:《我辈已识读书味》

崛起学子,沐和风,树壮志,风正一帆悬;读书苦,苦读书,风华人生不怕苦,我辈已识读书味!

(A)山坡羊•起床

睡眼似山,呵欠连天,闹铃声声心发怵。恐师怒,匆洗漱,飞“的”来到教室处,前门后门老师都堵。早,我亦苦;晚,我亦苦。

(B)清平乐•晨读

课本虽小,分数太重要。闻说清晨读书好,咿呀来凑热闹。

起初精神还好,逐渐口干舌燥。只盼时辰快到,下课吃个饱饱。

(C)忆秦娥•早餐

心如煎,肚子咕咕叫得欢。叫得欢,马踏飞燕,狼吞虎咽。

肠粉根根乱如麻,而今需加一点盐。一点盐,其味虽咸,却也香甜。

(D)武陵春•上课

几科老师车轮战,长年读写算。本本资料厚如墙,神仙也困倦。

下课铃响方寸乱,老师安如山。怎把苦恼托过雁,到蓬莱寻清闲。

(E)渔家傲•晚自习

各科作业多如蚁,时间飞逝难留意。夜深钟声催学子,教室里,收书熄灯窗门闭。

本想一梦归故里,成绩滑坡生愁绪。月色悠悠枕梦呓,人已寐,梦中萦绕苦与累。

(F)相见欢•考试

无言步入考场,心发慌,正襟危坐闭眼祷吉祥。东瞧瞧,西望望,是惆怅,别有一般滋味在心上。

(G)天净沙•归家

小车大手阳伞,拖鞋毛巾笑脸,佳肴奶茶果糖。学校归来,道出成绩好难。

(尾)丑奴儿•无题

少年已识读书味,吃尽苦头,吃尽苦头,碰到困难不低头。

又是一年石榴红,欲说还休,欲说还休,苦乐伴我大学求。

(2)练习:以一首古诗词为“旧瓶” 仿拟酿制“新酒”。

3、意用——炼化意蕴,随心所欲

示例:(1)思念使女诗人瘦比黄花,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点点滴滴梧桐更兼细雨到天明;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垂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

(2)陶渊明的朵朵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王维的松间明月推醒了石上清泉,龚自珍的片片落红幻化成软软的春泥,晏殊的独自徘徊落寞了曲径通幽,温庭筠的脉脉斜晖笼罩了悠悠的碧水……

练习:引入诗句,剪取意象,化入意境,以意驭文,意丰词达,写出意韵。以“语文”或“屈原”为话题写一段话。

示例:(3)红杏枝头春意闹,倒显得杏儿红得矜持了。

(4)秋风整理庄稼的枝枝叶叶,把曾经的茂盛与枯萎归纳存档,让太阳和月亮轮流阅读。

(5)老牛的长尾巴无意一甩,一个未经构思的黄昏,就随乌鸦翅上的斜阳飘落下来。

(6)渔船醒了,舀一瓢朝霞煮茶,顺手从舱外牵一缕晨雾撒进锅里。

(7)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8)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张晓风《春之怀古》)

练习:用一个词语激活一个句子,用一句妙语盘活一段文字,用一种句式传递一种情韵,用一些修辞生动一种形象,从而言意统一,意蕴深长,文采斐然。如此写句写段或自由写一首小诗。

三、小结:大狗小狗都叫,长年读写背抄,涵咏品味最高,多用有用用好。

附2、鲁迅《故乡》——“没有春天的”《故乡》导说课例

【“言意”动点】在“意”上为《故乡》提纲挈领地设计一个“没有春天的”题结定语;“言”上训练语言表达,导说课文,变课文语言信息为生动的课堂读说表演形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学案”展示】

一、导言:(一首《乡愁》开快速跳读全文,根据小说的典型环境、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方面的有关信息,设定一小说题结: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乡?(美丽的)(萧索衰败的)(变化很大的)(让人伤心失望的)……

教师肯定以上答案,从季节、人文角度调控设置一个定语,布置任务:《“没有春天的”故乡》分成三幕小戏,请摘取课文相关的语言标志,建立导示路标图。

三、(读小)三幕导示的语言路标图:

(1)第一幕——《回家的故乡》——(说一段话)

冷风 黄天 荒村 老屋 (悲凉)

(母亲)、(宏儿) 木偶人 “圆规”(吃惊)

灰黄脸 深皱纹 红肿眼 粗裂手 (欢喜)

长烟管 香炉 烟台 手套 (凄凉)

(2)第二幕——《记忆的故乡》——(说一段话)

夏夜 秋日 雪冬 (美丽)

紫圆脸 小毡帽 银项圈 (英雄)

瓜地 跳鱼 鸟雀 (新鲜)

(3)第三幕——《远离的故乡》——(说一段话)

水生 沙地 路——“冬天后面是春天吗?”

(希望) (害怕) (悲哀) (茫远)

四、(读厚)教师宣布角色:《“没有春天的”故乡》这出课文戏共有三组“对手”角色位置,供大家按导演的台词导向格式争取饰演角色。

(一)对手戏组一:《回家的故乡》和《记忆的故乡》中故事环境解说人——小说“我”A1号和B2号的台词竞演。

A1:以“近乡情更怯,这难道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吗?”为开头语竞说。

B2:以“月是故乡明,月圆人也圆。二十年前,那是一个美丽的夏夜……”为开头词竞说。

(二)对手戏组二:中年闰土A2号和少年闰土B2号角色的对白台词。

A2:(1)“老爷!……”(2)“我又老又丑,”(3)“我的脸灰黄……”(4)“我手拿长烟管,多子,饥荒……苦得我像一个木偶人。”(5)“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非常难……” (旁白人:中年闰土是一个……的人。)

B2:(1)“迅哥儿……”(2)“我年少英俊!”(3)“我紫色的圆脸……”(4)“我手捏钢叉……我是少年英雄。”(5)“迅哥儿,贝壳和鸟毛收到了吗?夏天可要来我们乡下,日里去海边,晚里管西瓜……;冬天下雪就捕鸟……”(旁白人:少年闰土是一个……人。)

(三)对手戏组三:杨二嫂A3号和“豆腐西施”B3号角色的对白台词。

A3:(1)“哈!……不认识我了么?……(2)“我杨二嫂,凸颧骨……正像一个可怜的圆规。”(3)“阿呀呀,……阿呀阿呀,这幅手套和狗气杀……” (旁白人:杨二嫂是一个……人。)

B3:(1)“我年轻漂亮,别人叫我‘豆腐西施’。”(2)“我终日檫着白粉……”;(3)“我美貌如花,店里生意看好,不愁吃来不愁穿,人人羡慕我杨二姑娘。” (旁白人:杨二姑娘是一个……人。)

五、(读写)齐读最后三段:

(1)以“路”写句。

(2)以“我不愿意……”仿写一组排比句。

(3)教师以小说“我”的身份道白结词:“路漫漫其修远兮”,二十余年的风和雨,二千余里的云和月,这是一个“没有春天的故乡”啊!

一切都变了,这眼前只有让人感到悲凉的荒村老屋,我找不到记忆中美丽童年的一丝踪迹,更叫我吃惊的是,曾经英雄纯朴的少年伙伴如今变成了悲苦麻木的木偶人了!儿时,闰土曾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好看的鸟毛,现今他却只要了我家的一副香炉和烛台,我竟然也变成了他的“老爷”呀!

我悲哀、惘然,我又不愿意他们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要远离我熟识的故乡了,去找寻一条新路,可是路在何方呢?大概一定在我们的脚下吧。

别了,我故乡的山,我故乡的水,我故乡苦难的人。

附3、莫泊桑《项链》——“人性脖子上的项链”之哲学命题解读课例

【“言意”动点】解读玛蒂尔德这个女性——“人性脖子上的项链”之哲学命题。

【“学案”展示】

一、寻章问人:找出玛蒂尔德在不同时段有关心情、神情的词句,述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女性。

1、初为人妻:痛苦,苦恼,愁眉不展,恼怒不已——“狂乱的梦想?”

2、接到请柬:气恼,恼怒,痛苦——没有“像样的衣服”

3、借项链:闷闷不乐,心烦意乱——心跳,直抖,出神,焦急而迟疑——搂、吻、快跑

4、舞会上:发狂,兴奋,陶醉——(仿写关于“陶醉于……”的排比句)——在云中、天上

5、丢项链:自惭形秽,闷闷不乐,吓慌,面面相觑,惶惶不安——(天塌了)

6、还债务:英勇地拿定主意——勇敢地给自己套上枷锁(写一组她做粗杂活的排比句)

7、十年后的邂逅:激动,高兴(跟之前的“高兴”有什么不同?)——快乐、自豪、天真——(她知道是假项链后的心情、表情,为她的心理活动补白一段话)(小说的主题:小人物对命运的抗争和毁灭)

二、唇枪舌剑正反求证:爱慕虚荣(或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玛蒂尔德(论据:“一次宴会风光”,“整日狂乱的梦想”)(写好一段话)

三、求异思维中的求同: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和物质享乐的思想——她的“英雄气概”(论据:敢于面对,十年抗争为还债)(写好一段话)

四、打击反刍“嚼”结尾:借了一条虚荣的项链——套上十年的精神枷锁——还上一条真实的项链——真正戴上了闪烁人性美丽之光的项链(以《玛蒂尔德,你应该自豪》为题写一段话)

附4、杜甫《月夜》——“361°的相思和意象渗融”课例

【“言意”动点】平行渗融《月夜》、《望月怀远》、《声声慢》中“月”、“雨”之意象——不一样的相思,一样的情:忧国忧民的杜甫曲笔思亲,即景抒情的张九龄掬月怅然,结着丁香愁怨的李清照最难将息。

【“学案”展示】

一、读读一些咏月的经典诗句,再以“月,是……”的格式写一个句子。

二、“‘诗史’与‘诗圣’齐飞,念家共悯民一色。杜甫情怀何在?”——品杜甫之“月”:

1、从“情”的角度给这首诗加一个题目。

2、诗中“独看”可否换成“同看”?以“诗人妻子‘独看’的泪痕里,……”的格式写句子。

3、“怜”和“忆”换成其它字眼试试看,“忆”中有几层意蕴?

4、读李清照的《声声慢》,想想诗人妻子心中是否也是“风急,雨淅淅”,有兴趣的同学以她的身份仿拟《声声慢》,填一首词。(示例:缦缦立立,寂寂重重,凄凄切切凄凄。夜阑更深时刻,怎能入寝。三声两只虫鸣,透进他晚来风细。月如钩,低绮户,照见儿女梦呓。 一地月冷如水。盈手处,双臂云鬟俱湿。倚着窗儿,垂泪又到天明。星稀更兼淡云,想长安茫茫生死。这次第,怎一个忧字了得!)

5、比较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想想杜甫为什么不也意兴阑珊“掬月盈手赠佳妻”,以“诗人‘双照’的清辉中,……”的格式写句子。

三、读“月”品“雨”写思念(仿句):

1、思念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怨无悔;思念是“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的黯然惆怅,思念是

2、思念使女诗人瘦比黄花,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点点滴滴梧桐更兼细雨到天明;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思念使一代诗圣

四、请以《收藏一轮月,思念到永远》为题写(黄山雄踞于皖南山区,南北约40公里,东西约30公里,周围方圆154平方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恒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秀丽于一体,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其奇伟俏丽、灵秀多姿著称于世,被誉为国之瑰宝、世界奇观,已成为中华民族壮丽山河的象征。)

二、为四个部分各加一个标题,合成一首绝句:自然造化出奇山,古来少人能登攀。我今乘兴揽胜景,云松光日扑眼帘。

三、师生同游黄山,览胜撰联对对子:

1、师:同学们,我们俯瞰整个黄山,出现在视野中的是奇峰、幽潭、云海、松石、霞雾,请大家拟联——

生:①三十六峰生白云,几千百涧流苍玉

②丹崖夹石柱高风峻骨,奇松生险峰铁骨冰肌

③松从岩上出,峰向雾中消

④云倏来倏去雪浪滚滚成云海,雾扑朔迷离绮丽多彩生紫烟

⑤天女散异花草奇杜鹃艳,造化钟神秀鸟鸣瀑潭幽

2、师:黄山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它难以攀登,古来有多少人涉足呢?用联回答——

生:①猿猴攀援黄帝来命名,飞鸟难逾神仙去升天

②李白怀逸兴乘桥蹑彩虹,龙翰飞壮思揽风宿莲花

③汪瓘持斧携众只能临峰翘望铩羽而归,僧师乘勇蹑顶也可掀髯睥睨方霞后跟

3、师:天都险峰古人只有寥寥五者登临,我们现在逶迤而上,大家对比写一联——

生:①昔者近踵其险乃止,我今涉足云梯直上

②岌岌可危堕险几毙,无可战栗天堑坦途

③一峰天都望而兴叹,黄山奇景尽踏足下

4、师:站在黄山之巅,绮丽风光俱收眼底,大家觅词摘句比赛撰联——

生:①弥天雾飘来浮去群峰忽隐忽现,倾盆雨急奔骤停万松或舞或立

②阳光普照丹崖贴金,大风起兮舞松如盖

③凝眸处彩霞掩映莲花沐阳含水,蹙眉时风云叱咤我辈纵苇踏浪

④虹脚升起直上青天至极至远,云海氤氲忽见宝光美轮美奂

四、黄山归来,心神俱醉,意犹未尽,用一首绝句表达心中感慨:自然造化钟神秀,无限风光在险奇。何等公园落人间,绝处逢生化为夷。

五、抄写你喜爱的句段,注意排偶句式。

(课例待续)

(作者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82区崛起双语实验学校 张训海 邮编518133 电子邮箱:zhangsuohai@sohu.com 电话:13420931181)

【篇二】黄山记教学设计

黄山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

黄山记(第二课时)

徐 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回忆第一课时一、二部分的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

2.理清第三部分所介绍的几幅黄山美景图,能从调动多种感观和写出丰富宽广的色彩感两方面品味语言。

过程与方法:

1.感情诵读,从美读中体味美景。

2.快速默读,提取重要信息,概括美景特点。

3.精读选摘与自我表达相结合,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幅黄山美景图。

4.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进行练笔,运用课堂所掌握的知识写一篇自己的《黄山导游词》让中外游人都能青睐黄山美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认识到劳动人民开发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积累运用品味文中精彩语句,领悟黄山美景。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学文(5分钟完成)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通过大屏幕欣赏了“黄山四绝”,了解了黄山神奇的传说,我们通读了全文,学完了课文一、二部分内容,现在老师要对同学们上一课时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请同学们做好备战,答题开始:

1.概述全文三部分的主要内容

(一)胜景概貌

(二)登山历程

(三)奇丽风光

2.用两个字概括第一部分中所介绍的黄山胜景之特点。

“奇”“险”

3.“奇”在哪些景观?“险”在哪些词句?(答案略)

4.“封了山”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进一步突出险)

5.“封山者”是谁?为何封山?

造物主(大自然)它不肯把胜景给予人类。

6.人类看到这些胜景了没有?从第二部分中寻找答案。

“相当宽阔的石级从瀑布旁侧的山林间,一路往上铺砌”,使人的感觉是“陡则走矣,累亦累人,却并不可怕”。“直上,直上,直上”""人类终于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化险为夷”,胜景已展现在眼前,还犹豫什么,来尽情欣赏这优美的黄山奇丽风光吧!

(二)感情美读,理清内容(6分钟完成)

哪些同学敢于饱含激情,欣喜地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所描述的黄山奇丽风光呢?

抽几位同学感情美读,其余同学思考归纳,本段作者着重描绘了几幅画面? 云海图 奇松图 日出图 彩虹摄身光

(三)快速默读,概括特点:(5分钟完成)

风景好美,谁能用文中关键的四字词语概括以上四幅图的特点呢?(学生畅所欲言)

云海图 漂泊无定 瞬息万变

奇松图 矫健多姿 翩然起舞

奇丽风光 日出图 火球腾空 奇光异彩

彩虹摄身光 七彩鲜艳 光彩异常

(四)精读选摘,自我表达(20分钟完成)

如此美景怎能不使我们激情雀跃,想要把它公布于众呢?快快精读本部分内容,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幅美景图,借用大作家徐迟的语言,用自己的话把你心中至爱的美景用最富个性的方式,用最优美的语言介绍给大家,并谈谈你所引用的

文章中的语言美在何处,何以使你对之如此深爱?

提示:品味语言时,可从调动多种感官和写出丰富宽广的色彩感两方面进行鉴赏,当然也可从自己的欣赏角度鉴赏。

示例:我想向大家介绍的是黄山的奇松图。奇松,乃“黄山四绝”之一,进入黄山有迎客松真诚地伸展双臂作出欢迎你的姿式,使你顿觉黄山奇松的热情好客,登上山顶俯瞰黄山奇松,你会发现松与观松人溶出溶入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俄尔大风呼啸,摇撼松树,如龙如凤,矫健多姿。细看松树的根盘入岩缝,和花岗岩一般颜色,一般坚贞。松的形态各异,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似飞翔之翼翅。峰顶俯视其如苔藓披覆岩石;山腰仰视其如天女,亭亭而立。当你意犹未尽不得不离开黄山时,送客松又会高擎着它的双臂向你说:“再见,欢迎下次再来!”

鉴赏:我所引用的书中的词语,首先是“溶出溶入”,它准确形象地描绘出云雾飘来浮去的特征,再次引用了文中对雾中松树,风中松树,松树树根、树冠及仰视、俯视时松树的状貌。它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描写了黄山松的美丽多姿,这些都是我们在写景文章中可以用到的好的描写方法。

同学们可以小组为单位集大家的智慧进行组织,比比哪一小组的更精彩,更吸引人。

(五)把握主旨,升华情感(5分钟完成)

本文第一部分提到造物主想要“封了山”,但第二部分,我们人类已“化险为夷”,第三部分我们尽情饱览胜景,大自然对人类也只能“俯首称臣”。面对此情此景,作者最后感叹到“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请同学们谈谈从这句感叹中,你读到了什么?放声读三遍,谈见解。

明确:这两句以自豪的语气赞美了黄山的美景,更赞美了征服大山,征服大自然,征服造物主的人类的精神、力量。

同学们,也让我们以我们伟大的中华河山,以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而自豪吧,拿起我们的信心和勇气,战胜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去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前景吧!

(六)总结写法,学以致用(4分钟完成)

老师点拨:归纳本文写作特点。

1.拟人手法,想象丰富

2.多种感观,静景变活

3.细心观察,色彩多变

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写一篇《黄山导游词》,让你的导游词能使中外游人都更青睐于黄山的美景。(课外完成)

板书设计:

黄 山 记

赞美黄山美景,赞美人类精神力量。

【篇三】黄山记教学设计

黄山记教案[1]

1、黄山记教案

【教学目的】1、品味本文用独特的手法勾勒的黄山美景,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及

运用。

2、领略本文华美如诗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领会“只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

创造自然”的主旨。

【教学重点】1、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展示黄山“奇”“美”“险”“峻”的特点。

2、结合多种表达方式,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准确提炼文章主旨,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赏析法 对比分析法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展示黄山图片以及“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引入对黄山的介

绍:

黄山,古称黟(yī)山,唐朝改名黄山(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山修身炼丹,黄山因此得名)。

在今安徽省歙县、太平、休宁、黟县之间,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这里山峰劈地摩天,

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虬劲,刚毅挺拔;烟云翻飞缥缈,波澜起伏,浩瀚似海;巧石

星罗棋布,维妙维肖;温泉终年喷涌,无色无臭,可饮可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

为“黄山四绝”。兼具“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

黄山记教学设计

之巧石”、“峨嵋之清凉”,无怪明代徐宏祖赞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历代文人学者多来此游览,并留下了诸多名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黄山记》更是独特的

一篇。

二、作者简介:

徐迟(1914~1996)浙江省天兴人。现代诗人、报告文学作家。原名徐高寿。他前期作品

有诗集《二十岁的人》,散文集《美文集》;解放后,写有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

1978年写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献给全国科学大会的厚礼。

三、通读全文,把握生字词。

词语: 煞费苦心:辛辛苦苦地费尽心思。 皖:安徽的别称。 摺(折)皱:折缝。

悭吝: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 糗(qiǔ):干粮。 载(沉载浮):又。

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卓绝:超过一切,达到极点。 狭仄(zè):狭窄。诡奇:奇异。

四、参照阅读提示,讨论概括各部分写作的主要内容。(内容大意)

第一部分:大自然精心安排黄山胜景(介绍黄山的概况);第二部分:回顾古人攀登黄山的历

史;

第三部分:记叙从温泉宾馆至天都峰顶的历程;第四部分:在天都峰顶所见的奇观。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

1、 认真研读前三部分,思考作者为何这样写?(对照课后练习一)

2、 为什么作者要写黄山的攀登史,有何用意,找出关键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提问课文主要内容。

二、研读前三部分。

(一)阅读第一部分,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它是怎样安排黄山的呢?

2.对“云海”的描写用的是什么手法?

3.找出这一部分写出的词语,用一个字来概括黄山的特点。

4.作者写大自然对黄山的“赏赐”,列举了云、松、音乐鸟、灵芝、肉芝和摄身光等,这是黄

山所特有的,因而就突出了黄山风景的______。

提示:这样安排比自己介绍要好。首先,由自己介绍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主人公来写就显

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其次,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之仙境,是大自然“煞

费心机”安排的。再次,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都

写到了。

明确: 1、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山峰来衬托云海,使云海——黄山最有特色的景致的变幻

莫测、令人神往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2、“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高风峻骨”,“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特点是“险”。

3、填“奇”字。从“打开它的云库”,“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树种”,“组成无穷无尽

幻异的景”,“神奇的”,“稀世的”,“最高的效果”、“格外赏赐了”、“极罕见”等词语可见。

(二)第二部分写的是古人攀登黄山的历史,讨论以下问题。

1.写黄帝在这里飞升是“传说”,和李白等人有诗文留下为证,显然不同,为什么要选用“传

说”这一材料呢? 2.写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什么作用?

3.这一部分与全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4.这一部分和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

明确: 1、增加黄山的神秘色彩,使黄山显得更有魅力。 2、表现了黄山的险峻,登山的艰

难,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3、本段回顾几千年来,只有少数像李白这样不畏险阻的人才能

登上,其余的人都是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就为下文歌颂我们的时代和人民伏下一笔。

4、承第一部分黄山风光的“险”而来,是大自然“不肯随便地将胜景给予人类”及“封山”

这一意旨的具体体现。又与第三部分“胜景已成公园,绝处已经逢生”的现实情况相互比照。

可见这部分使文章结构波澜起伏,而又貌断实续。

(三)第三部分是怎样突出文章的中心的?

(1)对比:把前人攀缘险峰的石级与现在有铁栏杆的宽阔的石级作对比;以古代旅行家的心

情、遭遇与我们“直上,直上,直上”“却无可战栗”作对比,黄山记教学设计

(2)详略处理得当,如“过了立马亭,龙蟠坡,到半山寺,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古人不

可能去的,以为最险的地方,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等等”;“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

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多许多佳丽处,都在公园中。”详写登天都峰,其余略写,

重点突出。

(3)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为议论作依据。写天都峰之险,而今天却化险为夷,这是石工

们的功劳,所以引出议论,“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

人。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

三、布置作业:研读第四部分,完成课后练习二、四

第三课时

一、 回顾上节内容,特别把握第三部分对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二、分析第四部分。

(一)对照完成课后练习二

(二)第四部分承第一部分黄山景观的“奇”而来。 “奇”在何处?

明确:奇就奇在“变化无定”上,云海漂泊无定,景物瞬息万变,群峰时隐时现,忽而旭日东升,忽而倾盆大雨,从彩虹到神奇的摄身光,写尽黄山的险与奇,还有神秘感,又如写松树,“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可是暗礁多,浪这样险恶,""”这些比喻,都把景色的奇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本文描写日出壮观时怎样抓住光影的千变万化进行生动描述的?与其他有关的日出景观描写相比有什么特点?(对照练习四)

(1)《黄山记》中日出的描写突出光影的千变万化。写霞光的“紫蓝青绿”;写第一道光芒的“红”“鲜’;写火球腾空时的“彩霞掩映”;写百道光柱的“豪光四射”;写琉璃宝灯高悬时的“奇异光彩”如“大放”的“焰火”。

本段描绘时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语势激越奔放,气势磅礴。

(2)徐霞客写日出侧重着笔于云海,借云海来衬托日出的美景。抓住光、色的变化,写日出的经过,简洁生动。

(3)海涅的描写既着笔于云海,又重主观感受,衬托日出美景

三、课堂检测,复习回顾。(如时间不够,留作课后练习)

1.《黄山记》选自《 》,是一篇构思谋篇 的佳作。全文分四部分,写出四部分的段意:

一、 。

二、 。

三、 。

四、 。

2.填空: 黄山的地理位置: ,成因 。,范围:______、______这段介绍突出一个“______”字。

3.第二自然段从几方面说明黄山的“奇”?第三自然段怎样再次突出黄山的“险”?文章以大自然“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人类。它封了山”作结,有什么作用?

4.第二部分写数千年来人类极少能攀上黄山之巅,这段叙述有什么作用?

5.阅读第三部分,按登山经过填充下表:

温泉宾馆6.文章写登山经过时,为什么处处都写古人登山途径?这样写与下文的抒情议论有什么作用?

7.第三部分中的抒情段里,哪句话是文章点题的句子?

8.第四部分写云海、松树、日出、摄身光等奇观,以云海为主。有集中着笔之处,有时夹在其他景物之中写。作者写云海的飘泊无定,变化多端,哪些词语最富表现力?作者怎样描写在风的作用下云海的千姿百态?以后还有哪些句子直接描写云海?

9.写黄山的松奇,突出描写在云海中______的特点。先把它放在______的条件下写它的矫健多姿。它的根______显示其______;以______比喻树冠,以______比拟在风中的姿态。然后作者变换观察角度,从多方面去写。从峰顶______,______;从山腰____,______; 翩然起舞!这松该是多奇!

10.作者关于雨后彩虹的描写真是妙极了,美极了,作者仿佛觉得可以从长虹之脚登级而上。在这飘然欲仙之时写“宝光”“忽生”,给人以奇异之感。摄身光究竟是什么?能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吗?______。

参考答案:

1.《徐迟散文选集》独出机杼 一、从黄山胜景的布局赞叹大自然崇高卓越

二、回顾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 三、记作者一行攀登天都峰的经过

四、1、写云海、松树、日出,摄身光等奇观 2.皖南山区 火山喷发 周围一百二十公里 面积千余平方公里 险3.云海,草木鸟兽,泉流及摄身光等物为处处悬崖绝壁 增添黄山的神奇色彩

4.极力烘托一个“险”字5.温泉宾馆 人字瀑 立马亭 龙蟠坡 半山寺 鲫鱼背 阎王坡 小心壁 天都峰

6.文章处处都将今天的登山道路与古人登山途径作对比,强调今天的登山道路已“化险为夷”,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张本。7.“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

【篇四】黄山记教学设计

黄山记教案

黄山记》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手法;

2.学习本文简练巧妙、热情奔放的语言特色;

3.了解黄山奇险而美妙的壮丽景色,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和对社会主

义的热爱、赞颂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构思谋篇的手法。

2.难点:语言简练巧妙、热情奔放。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徐迟,现代诗人,著名报告文学作家。1914年10月15日生。浙江省吴兴县南浔人。苏州东吴大学文学院肄业。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1957年担任《诗刊》副主编,1960年调湖北文联当专业作家,1963年当选为作协武汉分会副主席。代表作为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他的作品感情真挚,憎爱分明,说理透辟,繁简相宜,语言洗炼。

二、字词

※正音:

煞(shà)费心机 前拥后簇(cù) 高矮参(cēn)差(cī)

毫不悭(qiān)吝(lìn) 铁骨冰肌 逸兴横飞 菡(hàn)萏(dàn)

蹑(ni^a) 汪瓘(guàn) 糗(qiǔ) 琢(zhuó)凿(záo)

龙蟠(pán)坡 踵(zhǒng)其险 狭仄(z^a) 战栗(lì)

化险为夷 氤(yīn)氲(yūn) 甫fǔ(刚刚) 瞬息万变 翩(piān)然起舞 凝眸(móu) 琉璃 喑(yīn)呜变色 褶(zhě)皱

※词解:

煞费心机:形容费尽心思。煞:极,很。

高风峻骨:高尚的品格,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的完美。

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扑朔:指兔脚乱动;迷离:指眼睛半闭。 悭吝:吝啬,小气。

鸿蒙:指宇宙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

逸兴横飞: 超逸豪放的意兴四处洋溢。

菡萏:荷花。

糗:炒米或炒面之类的干粮。

卓绝云际:超过一切,直达云际。

氤氲:形容烟或气很盛。

大手笔:指有名的文章家或其作品。黄山记教学设计

踵:①脚后跟;②亲到;③跟随

一苇可航:有一叶小船,可以渡河。

载沉载浮:又沉又浮。载:又。

款步:缓慢地步行。

※名句:

李白:“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吴龙翰:“上丹崖万仞之巅,夜宿莲花山峰顶。霜月洗空,一碧万里。”(《古梅遗稿黄山记游》)

三、课文研讨:

1、总体把握:

①研读课文,给课文各部分加上恰当的小标题。

②说说作者是按什么思路来写黄山的。

③着重突出了黄山的什么特点。

——提示:①第一部分:大自然煞费心机创造了人间胜境──黄山。

第二部分:几千年来人们难登黄山。

第三部分:我们终于登上了天都峰。黄山记教学设计

第四部分:尽览美不胜收的黄山奇景。

②第一部分文章巧妙地借赞叹大自然的造化神工起笔,暗写黄山“险”、“奇”二特色,总领全文;第二、三部分,承“险”字展开,第四部分,缘“奇”着墨;最后,以“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两句感叹作结,照应篇首大自然“封了山”,把人间与黄山胜境隔绝开,暗含“奇妙人间”之意,激情奔放,响震不绝,深化了文章赞美黄山的主题。 ③着重突出黄山“险”、“奇”二特色。

2、课文思路分析:

※第一部分:写崇高卓越的大自然,创造安排了黄山胜境。──文意总起

①第一部分可分几层?每层写什么?各突出了黄山的什么特点?并找出表现这些特点的关键词语。

——第1层:介绍黄山的地理位置、成因、范围,着重介绍黄山七十二峰的高风峻骨,以示其“险”。

关键词语有“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高风峻骨”。“处处悬崖绝崐壁,无可托足。” 第2层:介绍黄山的云海、草木鸟兽、泉流及摄身光等奇异景物,以见其“奇”。

关键词语有“打开它的云库”,“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崐树种”,“组成无穷无尽幻异的景”,“格外赏赐”,“极罕见”等词语。

第3层:写大自然把黄山“封了山”,再次强调黄山的突出特点——“险”。

关键词语有“处处悬崖绝崐壁,无可托足。”

②作者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它又是怎样安排黄山的呢? ——提示:

首先,这样安排比自己介绍要好。由自己介绍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为主人公来写就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其次,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仙境,是大自然“煞费心机”安排的。 再次,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特点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

③对“云海”的描写用的是什么手法?

——提示: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山峰来衬托云海,使云海──黄山最有特色的景致的变幻莫测、令人神往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第二课时

三、课文研讨:

※第二部分:回顾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

①这部分与上部分是怎样衔接的?

——上部分以大自然“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它封了山”作小结,更增添了黄山的神奇色彩,并为下文回溯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描绘黄山的奇观作了铺垫。

②这部分可分几层?各层大意是什么?

——第1层(1自然段)写史前期,除了金丝猴之外,只有神话传说中的黄帝、o浮丘公、容成子等仙人攀上过黄山的光明顶。

第2层(2─3自然段)写唐宋时期,只有李白及吴龙翰两人登上过莲花峰。

第3层(4─5自然段)写元明清数百年内,极大多数旅行家都没有登上莲花峰顶,而登天都,是在汪瓘以后,有记载的只有普门法师等五人。

③写黄帝在这里飞升的“传说”,有何作用?

——增加黄山的神秘色彩,使黄山更显得有魅力。

④写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什么作用?

——表现了黄山的险峻,登山的艰难,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第三部分:记作者等一行攀登天都峰的经过。

①这部分与上部分是怎样衔接的?

——提示: 本部分“胜境已成公园,绝处已经逢生”的现实情况与上部分“难登攀”相互比照。显得波澜起伏,而又貌断实续。

②这部分可分几层?每层写什么?

——第1层(1─6自然段)写作者等一行登上天都峰的经过。

文章以作者亲眼所见,极写天都之险,与第二部分相应,形成古今、虚实相映之势。文章处处都将今天的登山道路与古人登山的路径作对比,强调今天的登山道路已“化险为夷”,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张本。

写“我们”登攀的经过,只用三个“直上,直上,直上”反复(提问),表现了勇往向上的气概。

第2层(7─8自然段)写登上天都峰所见景色,抒发感慨。

登上天都峰,“千里江山,尽收眼底;黄山奇景,尽踏足下”(o此为过渡句),作者深深感慨的是(提问),“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o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这是文章点题的句子。(集体朗读)

※第四部分:写在黄山之巅见到的云海、松树、日出、摄身光等奇观。

这一部分承第一部分黄山奇观的“奇”而来,“奇”在何处?

——提示:奇就奇在“变化无定”上,云海漂泊无定,景物瞬息万变,群峰时隐时现,忽而旭日东升,忽而倾盆大雨,从彩虹到神奇的摄身光,写尽黄山的险与奇,还有神秘感。又如写松树,“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仙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经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可是暗礁太多,浪这么险恶,""”这些比喻,都把景色的奇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四、写作特点:

1、形散神聚,大起大合。

2、顺序井然。

宏观顺序:(文章一、二部分)混沌初开──宇宙形成──人类出现(o从史前时期直至元明清)

微观顺序:(文章三、四部分)早晨出发登山──登上天都峰──黄山顶上过夜──第二天凌晨观日出──白天见摄身光奇景

3、节奏明快的短句与排偶句式:

作用:以加强文章奔腾豪放的气势。

短句:

*“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末多花冈岩的山峰。”(o比较复杂的长句,却将它们逗开成几段,以加强语势节奏。)

*“云海上下,有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六泉,还有八潭,四瀑。”(o一个句子,分为两个分句,五个宾语分别逗开)

排偶句(类似骈体文):

*“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崐绮丽多采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 *“黄山松铁骨冰饥;异萝松天下罕见。” *“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飘渺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幻异的景。""一道温泉,能治百病。各种走兽之外,又有各种飞禽。神奇的音乐鸟能唱出八个乐音。稀世的灵芝草,有珊瑚似的的肉芝。”

4、记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记叙为抒情议论作依据。(请学生做练习2)

如写天都峰之险,而今天却化险为夷,这是新时代石工们的功劳,所以引出议论,“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接着抒情:“胜境已成为公园,绝处已经逢生。""看呵,这是何等的公园!”这就有力地点明和突出了主题,歌颂了社会主义新时代。

五、练习: 1、比较阅读:例:《黄山记》与《雨中登泰山》写法比较:

同: 对象都是名山,都有独出心裁的构思。

异: 大气磅礴,蕴蓄着深刻的思考;情趣盎然,饱含生活的气息。

2、语文活动:在书刊或网上寻找黄山的照片,或找出自己拍摄的风景照,至少两幅,并分别配上小诗或散文诗。写在练笔本上。

【篇五】黄山记教学设计

《黄山记 》教案(绝无仅有精心设计)

1、黄 山 记

【教学目的】:

1.欣赏本文别由心裁的构思,大开大合的布局和酣畅华美的文笔。

2.了解本文简练巧妙、热情奔放的语言特色。

3、领略黄山奇险壮丽景色。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构思谋篇的手法。

2.难点:语言简练巧妙、热情奔放。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黄山记教学设计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以写山景为主的散文——《黄山记》。黄山的美,举世无双;描写黄山的诗文,不胜枚举。以写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著称于世的徐迟,怎样以他恢宏的“大手笔”写出了黄山的美,怎样以他不落前人窠臼的独特的构思显示了他雄奇奔放的风格,这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

二、字词正音、词语补释:

皖wǎn(安徽的别称) 悭吝qiān lìn(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 糗qiǔ(干粮) 氤氲yū形容烟或气很盛) 甫fǔ 刚刚 煞费心机:形容费尽了心思。煞shà很、极。 扑朔迷离:原指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扑朔:指兔脚乱动;迷离:指眼睛半闭。 绮丽多采:灿烂美丽。

万仞之巅:形容很高的山峰。仞:古代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

一碧万里:这里形容整个天空是碧蓝色的。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快而多。瞬:眨眼.息:呼吸;瞬息:一眨眼一呼吸之间,比喻时间短促。 大手笔:指有名的文章家或其作品。 虚无缥缈:形容非常空虚渺茫。 鸿蒙:旧指宇宙形成以前的混沌状态。

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 逸兴:超逸豪放的意兴。 鸟道:形容险峻狭窄的山路,意思是只有飞鸟可度。 .载沉载浮:又沉又浮。载:又。

拾级而登:逐步登阶。拾shè轻步而上。 临虹款步:到彩虹上面慢慢走动。

三、作者简介:

徐迟,现代诗人,著名报告文学作家。1 9 1 4年l O月1 5日生。逝江省吴兴县南浔人。

苏州东吴大学文学院肄业。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l957年担任《诗刊》副主编1960年调湖北文联当专业作家,1963年当选为作协武汉分会副主席。代表作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他的作品感情真挚,憎爱分明,说理透辟,繁简相宜,语言洗炼。

四、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大题一)

1、 如果你写一篇山景的文章,你有哪些构思和内容?(整理写在黑板侧)

一般为:总分总—时地人—特点一二—抒情

2、请看一篇例文,感受一下普通写山的文章的结构内容(承上)

3、自读课文,先概括每段内容,再说说本文在构思和内容上与黑板上的有何不同?

4、黄山的特点是哪两个?

结构 特点 手法

一、 黄山胜景概括 ——奇、险—– 拟 人

二、 人们攀登历史 —— 险 —— 引 用

三、 攀登天都险峰 —— 险 —— 对 比

四、 观赏奇丽风光 —— 奇 —— 拼组画面

解决以下问题:

1、第一段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它是怎样安排黄山的昵? 提示:这样安排比自己介绍要好。首先由自己介绍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为主人公来写就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其次,这样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仙境,是大自然“煞费心机”安排的。

2、第二部分与文章中心有什么联系?

提示:本段回顾几千年来,只有少数像李白这样不畏险阻的人才能登上,其余的人都只 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就说明了黄山的“险”,也为下文歌颂我们的时代和人民伏下一笔。

3、第二部分和其它部分有什么联系?

提示:承第一部分黄山风光的“险”而来,是大自然“不肯随便地将胜境给予人类”及“封山”这一意旨的具体体现。又与第三部分“胜境已成公园,绝处已经逢生”的现实情况相互比照。可见这部分使文章结构波澜起伏,而又貌断实续。

是石工们的功劳,所以引出议沦,“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点题中心句)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

文章用独特的手法勾勒黄山美景。表达了 “只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 创造自然”的主旨,抒发了对我们这个新 时代的赞美。 文章独特之处在于它从宇宙变迁、人类 发展的宏观高度去认识黄山,增加本文 大气磅礴的特色和深透的思想意义。

五、 精读探究(看视频,结合课文自由讲)(大题二)

黄山奇观的“奇”“险”在何处?

提示:奇就奇在“变化无定”上,云海漂泊无定,景物瞬息万变,群峰时隐时现,忽而旭日东升,忽而倾盆大雨,从彩虹到神奇的摄身光,写尽黄山的险与奇,还有神秘感。又如写松树?“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仙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石墙拆缝, 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经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可是暗礁太多,浪这么险恶,""”这些比喻,都把景色的奇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黄山记教学设计

小结:

1、内容上的内在联系:

文章巧妙地借赞叹人自然的造化神工起笔,暗写黄山“险”、“奇”二特色,总领全文;

二、三部分,承“险”字展开,第四部分,缘“奇”着墨;最后,以“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两句感叹作结,照应篇首大自然“封了山”隔绝了人间与胜境,暗含“换了人间”之意,激情奔放,响震不绝,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记叙顺序:

宏观顺序:(文章一、二部分)混沌初开——宇宙形成——人类出现(从史前时期直至元明清

微观顺序:(文章三四部分)早晨出发登山——登上天都峰——黄山顶上过夜——第二天凌晨观日出——白天见摄身光奇景

六、语言特色(大题三)

节奏明快的短句与排偶句式:作用:以加强文章奔腾豪放的气势。

【篇六】黄山记教学设计

精品教案学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1课 黄山记 学案(清风语文)

《黄山记》 导学案

※学习目的:

1.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手法;

2.学习本文简练巧妙、热情奔放的语言特色;

3.了解黄山奇险而美妙的壮丽景色,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赞颂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构思谋篇的手法。

2.难点:语言简练巧妙、热情奔放。

※学习时数:

两课时

※学习步骤:

一、作者简介:

黄山记教学设计

徐迟,现代诗人,著名报告文学作家。1914年10月15日生。浙江省吴兴县南浔人。苏州东吴大学文学院肄业。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1957年担任《诗刊》副主编,1960年调湖北文联当专业作家,1963年当选为作协武汉分会副主席。代表作为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他的作品感情真挚,憎爱分明,说理透辟,繁简相宜,语言洗炼。

二、字词

※正音:

煞(shà)费心机 前拥后簇(cù) 高矮参(cēn)差(cī)

毫不悭(qiān)吝(lìn) 铁骨冰肌 逸兴横飞 菡(hàn)萏(dàn)

蹑(ni^a) 汪瓘(guàn) 糗(qiǔ) 琢(zhuó)凿(záo)

龙蟠(pán)坡 踵(zhǒng)其险 狭仄(z^a) 战栗(lì)

化险为夷 氤(yīn)氲(yūn) 甫fǔ(刚刚) 瞬息万变 翩(piān)然起舞 凝眸(móu) 琉璃 喑(yīn)呜变色 褶(zhě)皱

※词解:

煞费心机:形容费尽心思。煞:极,很。

高风峻骨:高尚的品格,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的完美。

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扑朔:指兔脚乱动;迷离:指眼睛半闭。 悭吝:吝啬,小气。

鸿蒙:指宇宙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

逸兴横飞: 超逸豪放的意兴四处洋溢。

菡萏:荷花。

糗:炒米或炒面之类的干粮。

卓绝云际:超过一切,直达云际。

氤氲:形容烟或气很盛。

大手笔:指有名的文章家或其作品。

踵:①脚后跟;②亲到;③跟随

一苇可航:有一叶小船,可以渡河。

载沉载浮:又沉又浮。载:又。

款步:缓慢地步行。

※名句:

李白:“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吴龙翰:“上丹崖万仞之巅,夜宿莲花山峰顶。霜月洗空,一碧万里。”(《古梅遗稿黄山记游》)

三、课文研讨:

1、总体把握:

①研读课文,给课文各部分加上恰当的小标题。

②说说作者是按什么思路来写黄山的。

③着重突出了黄山的什么特点。

——提示:①第一部分:大自然煞费心机创造了人间胜境──黄山。

第二部分:几千年来人们难登黄山。

第三部分:我们终于登上了天都峰。

第四部分:尽览美不胜收的黄山奇景。

②第一部分文章巧妙地借赞叹大自然的造化神工起笔,暗写黄山“险”、“奇”二特色,总领全文;第二、三部分,承“险”字展开,第四部分,缘“奇”着墨;最后,以“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两句感叹作结,照应篇首大自然“封了山”,把人间与黄山胜境隔绝开,暗含“奇妙人间”之意,激情奔放,响震不绝,深化了文章赞美黄山的主题。 ③着重突出黄山“险”、“奇”二特色。

2、课文思路分析:

※第一部分:写崇高卓越的大自然,创造安排了黄山胜境。──文意总起

①第一部分可分几层?每层写什么?各突出了黄山的什么特点?并找出表现这些特点的关键词语。

——第1层:介绍黄山的地理位置、成因、范围,着重介绍黄山七十二峰的高风峻骨,以示其“险”。

关键词语有“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高风峻骨”。“处处悬崖绝崐壁,无可托足。” 第2层:介绍黄山的云海、草木鸟兽、泉流及摄身光等奇异景物,以见其“奇”。

关键词语有“打开它的云库”,“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崐树种”,“组成无穷无尽幻异的景”,“格外赏赐”,“极罕见”等词语。

第3层:写大自然把黄山“封了山”,再次强调黄山的突出特点——“险”。

关键词语有“处处悬崖绝崐壁,无可托足。”

②作者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它又是怎样安排黄山的呢? ——提示:

首先,这样安排比自己介绍要好。由自己介绍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为主人公来写就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其次,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仙境,是大自然“煞费心机”安排的。

再次,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特点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

③对“云海”的描写用的是什么手法?

——提示: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山峰来衬托云海,使云海──黄山最有特色的景致的变幻莫测、令人神往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篇七】黄山记教学设计

黄山记教学案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黄山记教学设计 教科版黄山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