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1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1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的表达特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感受洪水的肆虐

1、同学们,你们从电视上看到过山洪暴发时的画面吗?当时你有什么感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2、如果你遇到这种危急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桥》,看看文中的老汉在山洪暴发时又是怎么做的?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村庄,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的可怕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并说说这场洪水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用一个词来形容。

2、交流,用一个词形容这场洪水给你带来的感受。

3、你们是从课文哪些语句的描写中感受到危急、恐怖、害怕的?找到并划下来读一读。

4、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交流一下找到的句子。

5、出示: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6、同学们找得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7、洪水如猛兽般正以强大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一声惊呼,大家突然一脚踩进水里,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时的样子吗?找找课文中的人们作出了怎样的反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用一个词形容人们的表现。惊慌失措(惊恐万分、惊恐不安)

8、让我们一起朗读第3——6自然段,感悟情况紧急,人们的惊慌失措。

9、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但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

10、“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读着这个句子,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四、聚焦老汉,感受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当人们跌跌撞撞拥向木桥时,看到了谁?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作出的人生抉择。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找找令你感动的语句,结合当时洪水所达到的程度想想为什么感动?

2、出示: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3、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老汉此刻像一座山?

4、为什么老汉这么一站,在哪些惊恐不安的村民眼里就像一座山呢?

5、你真会读书,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那你能告诉大家“拥戴”是什么意思吗?

6、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7、面对如此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不说话,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吗?

8、是啊,此时此刻,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焦急如焚啊!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再次用心地朗读7、8自然段。

9、在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10、出示: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1、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在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12、哪位同学也来下这一道命令?

13、这一道命令中,哪一个标点引起你们的注意?(生: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

14、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我们铿锵有力地朗读这句话。

五、设置矛盾,感受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

2、请你们认真默读15——22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3、出示句子:

(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2)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4、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5、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那么,当时老汉的“揪”和“推”;小伙子的“瞪”和“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写一写,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分组写:

①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儿子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儿子瞪了父亲一眼,—— 父亲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儿子推了父亲一把,—— 父亲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父亲推了儿子一把,—— 儿子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让我们再来看着这对父子吧!(引读)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

(引读)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

(引读)老汉吼道——

(引读)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桥,突然,那桥轰的一声塌了——

(引读)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

7、就在小伙子被洪水吞没的一霎那,老汉似乎要喊什么,谁来说一说?

8、是啊,为了大家,老汉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也牺牲了他儿子的生命。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六、情感延续,铭记老汉精神

师:村民们得救了,那位小伙子还没来得及跨过木桥,洪水已吞没了他和全村人拥戴的老汉,让我们看看五天后洪水退却时发生了什么事?

师:英雄远离了我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长跪不起。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七、理解桥的含义,领悟老汉精神

师: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可作者为什么要用“桥”为题?你怎么理解这个题目?

生:这是老支书把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生:这是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的一座不朽的桥梁。

生:是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八、积累语言,体会特点

1、本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句、段,渲染紧张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2、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写得很精彩?请把它们抄写下来,细细品读。

九、以诗结课,升华情感

师:是啊,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他像一座山,一座镇定、威严的大山,作为一名父亲,还是一座大山,父爱如山!为了表达对老汉的敬意和怀念。老师作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诵!

一座山 哦,老汉!

我不知道 你是一座山

你的姓,你的名 一座镇定的山

但我知道 征服了肆虐的洪水

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一座刚毅的山

——老汉! 抵挡了可怕的灾难

板书设计:

16、 桥

生命桥 不朽之梁 联系群众的桥

洪水 如魔

老汉 如山

无私无畏 不徇私情 英勇献身

更是一座深情的山 留下了高贵的人格 哦,老汉! 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 永远,永远!

【篇二】1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6《桥》第二课时教案

16《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积累有特色的词句。了解课文的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人格与精神。

二、教学实施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字词复习

咆哮 势不可当 受惊的野马 狂奔而来

狞笑 逼近 跳舞 舔 泼 倒

(二)谈洪水

1、仔细看这些字词,你有什么发现。

(都是描写洪水的词语,通过词语找到语句进而分析。)

①、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②、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③、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④、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⑤、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朗读语句,谈感受

(三)谈村民

1、了解了这些句子,我们仿佛看到了洪水在慢慢地--- 上升。人们的处境越来越--- 危险 。此时此刻人们只有一个念头就是-- 逃生 。

2、那逃生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找出句子。1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①、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②、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③、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如果你就是这其中的一员,你感觉到了什么?

(四)谈人物

1、是啊,大家一起涌上木桥就会桥毁人亡,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是谁力挽了狂澜呢?

2、这是个怎样的老汉呢?请同学们再读7到23自然段,在文中寻找答案 ,学生找文中句子交流,

3、从他的言行里,两个“吼”道背后,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老汉?

在亲情与人民利益面前,他选择了后者,这样的老汉确实应该受人——拥戴

4、其实,老汉也是凡人,也是血肉之躯,他真的就无视这份亲情吗?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去触摸那份可歌可泣的父子情。

读第18、19、20自然段

5、可是老汉的言行并没有感动无情的洪水,悲剧还是发生了。

(五)升华

1、就是这个老汉,敢于同无情的洪水作斗争,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洪水吞没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只留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来,同学们,捧起你的课本,让我们满怀哀思与崇敬齐读课文结尾部分(24~27):

2、老师第一次读完课文后也被深深的感动了,这儿有一首小诗,愿意与老师一起读一读吗?(课件展示)

你的身躯凝固成山,

一座村民的靠山 ,

你用山的坚定 ,

安抚了慌乱的民心 ;

你的血液流淌成旗 ,

一面鲜艳的党旗 ,

你用跃动的红色 ,

燃起了生的火种 ;

你的灵魂化作了桥,

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一头连着党 ,一头连着百姓 !

3、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让我们为老汉点个赞,请你写一段话祭奠这位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老汉。

三、板书

16、桥

木头桥———-生命桥

老汉 不徇私情

舍己为人

心系百姓

【篇三】1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虞阳小学:陈经强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位语言,理解内容,深刻感受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了解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课题所蕴涵的深意。

说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和了解生活中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 教师:准备洪水暴发的视频及重点句子的课件。 说课时安排:

我准备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第二课时抓住文中

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课件创设情境,感悟洪水猛烈。 课件播放山洪暴发视频。如果是你面对这样的山洪会怎样?(慌乱、恐惧、不知所措、

逃命)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读3—6自然段,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1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再次播放山洪暴发视频。多么可怕的洪水,用自己的话描述你所看到的山洪暴发的情景。

2.书中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划出突出洪水猛烈的词句,感悟感悟。

3.交流句子,指导入情入境朗读 。

出示短句子例子,再找找文中还有哪些短句子,让人感受请情况危急。 (把学生的

描述和书中的描述形成对比,相机点拨使学生明白用简单句段,用比喻、拟人描述能渲染气氛)

1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细读课文,探究人物。

过渡:同学们刚才初读了课文,已经感受到了洪水的凶猛与人们的恐慌,在这危急时

刻,我们看看村民拥戴的党书记留下的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

1.默读课文7—23自然段,想想老汉是怎样的一个人?划出你有感受的或者感动的

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

2.学生交流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可能会汇报:沉着、冷静、勇敢、舍己为人、

深受爱戴、尽职尽责、不徇私情)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听别人发言,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

3.学生交流有感受的或者感动的句子,师相机指导。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

师的分析、理解代替学生的行为。可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师重点点拨以下句子:

(1)出示: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盯”是什么样的眼神?坚定、

沉着。这么多的人,乱哄哄的,拥向桥,即将失去生命,这多么可怕,我们的老汉此时此

刻像一座山一样不说话,心里是多么焦急,多么担心啊!老汉心里会想些什么?)

(2)出示10自然段(在危急情况下,用短句合乎情理。如果老汉此时不喊,那么窄

的桥,那么拥挤的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在危险面前,党员要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

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虽然沙哑,可感叹号表示传出来的声音像大山一样坚定。)

(3)出示11、12自然段(师质疑党员也是人,为什么党员要排在后,说明党员要保

护群众,为群众着想。)

(4)出示15自然段(为什么凶得像只豹子,“揪”说明形式危急,是党员就该先人后己。

再次让学生体会党员就该留在后面,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

(5)出示22自然段(想象老汉会喊些什么?) 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感动,教师相机指导。(指导学生研读课文,通过交

流促读,读中交流,交流中读,使学生在读悟中探究人物)

(三)再评老汉,聚焦父子。

同学们,在抗争中,老汉与小伙子之间发生的一幕一定让大家难以忘怀,老师已将相

关自然段呈现,自由读。

1.师范读24—27自然段 。

2.出示15、20两个自然段,比较,质疑老汉前后举动有什么矛盾吗?老汉爱不爱儿

子?从字、词中体会老汉爱儿子,更爱村民,把村民的生命看得比儿子的生命还重,把群众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 (通过对老汉的再评,

为理解课题含义做铺垫)

(四)评读课题,升华感情。

1.桥给人以逃生的希望,是不是有了桥,村民就一定能逃生?

2.生回答,师总结:对,不是,老支书是真正连接生命的桥,这是党员联系群众的

桥。(由于在交流感动的句子时,反复强调党员和群众,使得此时理解含义水道渠成。)

(五)总结,布置作业。

总结:作者笔下的老汉感动了乡亲们,也感动了每一个人,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

中会用崇高的心灵、美好的言行,架起一座爱心桥,友谊桥,成功桥……

1. 进一步搜集优秀党员的故事。

2. 写一篇关于《桥》的读后感。

(六) 板书设计:

16.桥

老汉

临危不惧 铁面无私 舍己为人

【篇四】1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详案)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宾市兴宾区水落小学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汉舍己为人、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桥》这篇课文,这一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我们上节课所学的生词。

2、课件出示,指名两个同学各读一排,再齐读。(2

咆哮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清瘦 揪出 豹子 胸膛 沙哑

3、请仔细观察这两行词语,上面一行是描写有关什么的词,下面一行是描写有关什么的词(板书:洪水、老汉)。

4、课文围绕洪水和老汉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汇报(当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来临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读中明法,感悟险情

1、过渡:《桥》是一篇小小说,因为它在表达上很特色,所以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的短篇小说。那它在表达上有些什么特色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好不好?首先,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那场突如其来的洪水。

2、看录像(洪水肆虐的情景),谈感受。

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感受到了什么?

3、默读课文1—6段,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有关的句子,并选择写得好的句子和同桌交流感受。 师: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描写这一可怕的情景的呢?

出示课件:请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有关的句子,并选择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和同桌交流感受。

4、汇报。

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感受吧。谁先来?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师;还有哪个愿意来和我们分享好句? 名+齐读)

①从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突如其来)

生:感受到洪水的来势凶猛、紧张、突如其来。

②比较句子,体会短句的特点、作用。

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2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师:大家来比较看,这两句,哪句写得更好些?为什么好?(一句感受到雨水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爆发作了铺垫)

师:像泼。像倒。多少字?构成了几句话?

师;短短的4个字,却构成了2句话。这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表达方法(板书:短句) 师:那么作者在这里使用短句,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通过读来感受吧?

师:你在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像泼。像倒。有没有紧张、喘不过气来呢?

师:这就是使用短句的奥妙,给人增添紧张的气氛。

③品读:男——女——齐读

① 仿写。

课件出示:1、中午的时候,阳光更强了。像( )。像( )。

2、天阴沉沉的,乌云越来越浓了。像( )。像( )。

师:我们能不能学习作者这种巧妙的表达方法呢?

② 引导纵观全文,这样的短句、短段在文中还多着呢。不信你看。

课件出示:

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就是为了渲染紧张的气氛。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男+女读)

①为什么好?随机体会比喻句妙处。(板书:比喻)

师:这是文章表达上的一个奥秘,这个比喻把洪水比作一群受惊的野马,生动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洪水的""(板书:凶猛可怕)

②结合课件理解“咆哮、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感受洪水的凶猛、强大、可怕。

③品读:先个别后集体,感受洪水的凶猛、强大、可怕。

师:洪水是那么的凶猛、可怕,让我们通过读来感受一下吧。谁来?

师:谁还能读得更凶猛些。

师;一起来感受。

(3)近1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跳舞了。(不读)

师: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呢?

③ 为什么好?体会拟人的手法。(板书:拟人) 名+齐读)

④ 你有多高?近一米高的洪水可能在你的什么位置?

⑤ 洪水已经在你的脖子跳舞了?你感受到了什么?

⑥ 运用拟人的手法来描写洪水,让我们感受到洪水的放肆、凶猛。文中可不只一处哦。看,老师也找

到了好几个。

(3)课件出示:引出4个拟人句,进一步体会可怕、凶猛、突如其来。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山跳舞了。(4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添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请看屏幕。

① 齐读。

② 从哪些词看出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③ 结合理解“狞笑”。(凶恶的地笑。文中指洪水放肆、凶猛、可恨)

④ 洪水由没腿深——近一米高——添着人们的腰——爬上了老汉的胸膛,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

步步逼近)险情严重。

⑤ 齐品读。

三、细品词句,感悟老汉的品格

1、过渡:洪水步步逼近,死亡步步相逼。村民们都在逃生,跌跌撞撞地向木桥拥去。可我们党支部书记老汉却又是怎样的表现呢?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令人感动的地方。

(1)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小组读7-23段,找出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再读读,并和组内成员交流令你的感动的地方。

(2)汇报

①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齐读句齐读1次) 1次)

谁来给我们说说令你感动的地方?为什么?

a这一句是作者对老汉的什么描写?(板书:神态)

b体会对比写法。洪水步步逼近,死亡步步相逼时,村民的表现如何?而老汉呢?(像""),这是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老汉像一座山,你体会到了什么(沉着镇定、威严)

c人们乱哄哄的、老汉却像一座山,这是拿谁和谁比呢?这又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奥秘(板书对比),通过对比,更突出了老汉的""

d齐品读

②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齐读1次)

a这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板书:动作)

b哪些是描写动作的词呢?这些动词可心以看出老汉怎样?(果断)

c这小伙子是谁呀?1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D老汉不是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吗?为什么这时却凶得像只豹子,揪出自己的亲生儿子呢?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不徇私情)

E品读

③出示句子:老汉沙哑地喊道:“桥窄!排成一队!党员排在后边!”(2

A这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板书:语言)

B连用3个!语气怎样?从这你感受到了老汉的什么?(威严、冷静)

老汉是一名"",可他却要求党员排在后边,可见,老汉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把死亡留给了""真是一名""(板书:舍已为人)

C品读

④出示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不读)

师:这也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动作、语言)

师;木桥开始发抖、开始呻吟,最后只剩下老汉和小伙子了,他选择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父爱如山)

师:尽管如此,小伙子还是被无情的洪水"",老汉也被无情的洪水""。老汉英勇""(板书:英勇献身)

四、体会题目含义和文章的写法

1、文章一开始至到现在并没有说小伙子就是老汉的儿子呀,那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出这又是表达的一个奥秘(设置悬念)。

2、《桥》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看板书:老汉""这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正面描写),可写人的文章为什么却花那么长的笔墨来写突如其来、凶猛的洪水呢?请看板书:洪水""这是什么对环境的什么?(板书:侧面、环境描写),作者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洪水的凶猛、可怕、环境逼人,其目的都是为了什么?(板书:烘托)烘托出老汉的高尚品格,这是本文表达的又一个奥秘。

3、刚才大家也讲了。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那为什么,课文却以〈桥〉作题目呢?你认为这一座怎样的桥?(看教参)

五、读写迁移。 名读)

师:今天我们领略到了很多表达方法,学以致用,回去以后就请大家运用到我们的作文当中吧,说不定不久的将来我们就是个作家了。

布置学生回去后写一篇作文,以“令我感动的一个人”为题。

要求:运用今天学到的侧面描写方法,烘托出人物高尚的品质。并注意多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让句子更生动形象。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16、桥

突如其来 沉着冷静

洪水 凶猛可怕 老汉 舍己为人

步步逼近 不徇私情

父爱如山

英勇献身

短句、比喻、拟人 、对比 动作、神态、语言

侧面描写 烘托 正面描写

【篇五】1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卢莹莹

授课时间:2014/5/21

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和人们惊慌失措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3、初步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难点: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以及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谈话:回忆学过的关于“桥”的课文;欣赏一组桥的图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复习词语,归纳共同点

板书:人们 洪水 老汉

4、谁能看着这些词语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回顾洪水肆虐

1、师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黎明,请同学们翻开书第78页,配乐齐读课文

2、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回顾找到的描写洪水的句子

3、出示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的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4、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边读边想想画面。读完了,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读)

5、体会比喻、拟人的神奇效果

6、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齐读)

7、归纳写法上的特点

8、观看洪水视频,感受一下洪水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

1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9、小结

三、体会村民惊慌

出示3、 (齐读)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1、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惊慌)从哪些词感受到的?

2、那此刻这窄窄的木桥在人们的心中变成了什么?(预设:救命桥 生命桥 救命的稻草 唯一的道路""

5、同学们,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那窄窄的木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6、急需要什么?(沉稳的组织者,有序地疏散)

四、品读描写老汉语句,体会老汉崇高精神

1、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老汉)

2、老汉长相如何?课文中只用了一个词语。(清瘦)

课件出示: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3、自己读——提问:清瘦的老汉为什么说 “他像一座山”?(板书:像一座山)

4、这段话中,你觉得哪一个字最能让你感觉老汉像一座山?(盯!)怎样看是盯着看?我们可以感受到老汉的目光是怎样的?

学生理解:老汉目光的犀利、严肃、威严、冷静、沉着、镇定┄

5、我们沉着地来读读这段话。

6、清瘦的老汉,为什么像一座山?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快速的默读课文的第7到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思考理解,做好旁注。

①灾难面前,老汉是如何对待自己的?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②灾难面前,老汉又是如何对待群众和党员的?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③灾难面前,老汉又是如何对待亲生儿子的?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出示8: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a 你从哪几个字看出老汉爱自己的儿子?(吼、推) 对比揪和推

b从这里看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课件:不徇私情)

c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把儿子推上木桥的?“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7、猜想老汉想喊什么?

8、做课件练习,齐读描写老汉的句子

9、小结

四、小练笔

1、指名读结尾(课件)设置悬念,这是本文在写法上的一大特色。适时总结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2、假如你是获救的村民,你最想对老支书说点什么吗?

五、再读课题,理解含义。

同学们,让我们再齐读课题。此时,你认为课题“桥”还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桥吗?你认为是一座怎样的桥? (板书:生命桥)

六、以诗结课,升华情感。

是啊,老汉是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他更是一座桥,一座党员和群众之间用血肉之躯架起的生命桥。同学们,让我们用这首诗来祭奠老汉的英灵吧!请大家怀着对老汉的那份崇敬大声地读。1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作业

1、出示搜集的感人故事,让生搜集身边发生的令人感动的故事

2、总结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八、总结:最后请同学们起立,以一首歌来结束本课的学习,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座桥上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记住这位了不起的像一座山一样的老汉。(课件)

九、板书设计

16 桥

生命桥

人们 洪水 老汉

惊慌 肆虐 像一座山

《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东塘小学 卢莹莹 《桥》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天黎明,一个村庄突遭洪水侵袭,一百多人无路可逃,都疯了似的向一座木桥拥去,情况十分危急。而老汉——一位即将退休的党支部书记却站在桥头沉着冷静地指挥人们有秩序地逃生,最后他和自己的儿子被洪水夺去了生命。故事非常感人。这篇文章的一个重要的情感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中,感受到老汉在危险面前沉着冷静、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

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两条线来展开。我以描写洪水和雨水的句子进行教学,学生很好地抓住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等句子,充分感悟了当时危急的情况,对人们当时的恐惧之感就体会更深刻了。再来读,紧张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在这样危急的时刻,老汉的出现也就成了必然。我自然地以老汉的言行来展开教学,让学生自划自悟。学生很快地找到描写了老汉的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去,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通过“冲、揪、凶得像豹子、”等词的体会,学生也就体会到了老汉的不殉私情,舍己为人。再来讨论老汉可能会喊些什么,学生也都能说了。对于小伙子的一瞪一推和老汉的一揪一推,更是含义深刻,令人回味。

整堂课来讲,通过自读自悟,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已经深深地留在学生的心理。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所以到最后,学生也说出了这其实是一座“生命桥”、“希望桥”、“救命桥”、“感人桥”""

这一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如:语言表达不够简练,课文的高潮部分还欠

火侯,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深入等不足以外,还有一处值得重视,如果把98年抗洪救灾,08年的共抗雪灾地震中的感人情景,声情并茂地、入情入境地讲述后,再来读这重点句段,那味道就不同了。

【篇六】1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的表达特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洪水情况的危急,感受老汉的光辉形象。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感受洪水的肆虐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继续学习第16课《桥》,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前面我们学习了课文,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生字词学得怎么样了。请两个组用开火车的方法读下面两行生字。

咆哮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清瘦 揪出 豹子 胸膛 沙哑

生字读完之后,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两组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点名回答并作出评价) 洪水 老汉 (板书)那么围绕洪水和老汉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回忆一下,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点名回答并作出评价)同学们,《桥》是一篇小小说,因为它在表达上很有特色,所以曾经被评为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那么它的表达究竟有哪些特色,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揭开这个秘密。首先我们把目光聚焦在那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上,请大家打开书78页。下面请看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生动的一句话思考: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分别让学生进行回答,指导朗读并让学生读出句子的感情,并作出评价)一起交流

生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用比喻句写出山洪非常大,让人害怕。

生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洪水来的很快。

师:是啊,跳舞一般都给人非常开心,愉悦的感觉,但此时,一米多高的洪水在路面上跳舞,你有什么感觉?生3:感觉非常紧张 生4:感觉非常害怕

像这样的拟人的句子文中还有,请三位同学来读这三句话,读着这几个句子,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生5:感觉到洪水很可怕,势不可当。生6:仿佛看到洪水就在眼前了 ……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几句话。除了上面的这些句子还有哪些句子你认为生动?

生7: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师:这个句子有什么特别之处?生:两个字就成一句。师:特别短。那这两个句子完整连成一句话怎么说?生:水像泼像倒。师:那现在作者把这么短的两个字写成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生:紧张,害怕,洪水汹涌。师: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遍。我们在描写紧急情况的时候用这种写法可以突出当时的紧急情况。那现在,你感受到这是怎样的一场洪水,用一个词形容?生:突如其来,如泼似倒,来势凶猛,可怕,汹涌澎湃,步步逼近……(板书)

二、聚焦老汉,感受老汉的形象

1:洪水突如其来,死神步步逼近,那课文要表现的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汉?作者又是怎样写出他的特点的?下面请看自学提示:默读课文7-23自然段,找出直接描写老汉的句子,圈出最能表现老汉特点的词语,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生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那从这句话你读到了老汉什么特点?

生1:老汉在凶猛的洪水面前非常镇定。师点拨:也可以说是非常沉着冷静(板书)在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老汉的沉着冷静?生: “一座山,盯着”师:老汉盯着人们,他想用

他的眼神告诉人们什么?生:他想要人们听从指挥。师:老汉就是要用这样眼神告诉大家尽快地镇定下来。从老汉这样的神态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老汉的沉着冷静。大家带着这种感情再度一遍。继续找还有哪些句子?

生2、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语言描写)

师:那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

生:为人民着想,严格的老汉,舍己为人,大公无私……

师:那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表现老汉的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生:吼道

师:那你觉得哪个词最让你感动?生:揪出。师:老汉救出的是谁?生:儿子。师:那此时此刻老汉揪出又是谁?生:村民。师:老汉的心里已经没有了父亲和儿子,只有党员和村民,那老汉这一揪对村民意味这什么,对儿子又意味的什么?生:对村民意味着多一个生还,对儿子意味着死亡。师:明知生死攸关,却依然铁面无私,好一个狠心的父亲。大家齐读这句话。继续找句子

生3: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感受到了他的父爱。

师:从哪个词感受到他的父爱如山?生:推。师:我们从这个动作“推”(动作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感受到老汉如山般的父爱,可是洪水无情,洪水吞没了一切。请大家齐声朗读21-23自然段。师:那此时此刻还是一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什么桥?

生:生死桥 逃命桥 生命桥 救命桥 希望桥······

2、齐读课文24-27自然段

师:在你读到课文的最后才知道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更加敬佩,更加感动。

师:同学们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就是作者设置悬念的效果。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洪水和老汉的特点,还找到了作者在写作上的特点。你们的表现真不错!

三、布置作业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16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