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想象力。
2、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了解语言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学好语文。
3、识字、写字。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理解“情不自禁”,把文和诗巧妙地连接起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小朋友们,平时看到你们能背诵那么多古诗,老师真是佩服极了。今天我也给大家背一首: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知道吗?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个七岁的孩子。这首诗是怎样写成的,又是什么意思呢?咱们学习了课文之后就明白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咏华山。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多媒体)出示华山图片。
这就是华山。在我国陕西省境内,是五岳之一,也称西岳。
看了图片之后,华山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生说说,师板书: 高 美)
过度:下面咱们就跟随这师徒俩到文中去领略华山的高,欣赏华山的美好吗?
2、自由读读课文。看谁能把书读得字字准确,句句通畅。
3、检查:生字词是否读准音了?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学生读读,字音不准的多读几遍。
4、一人一段读,正音。
5、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过度:课文读得这么通顺,看来可以仔细阅读课文了。
三、仔细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小声读课文。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华山的高?边读边用笔划下这些句子,并读一读。
2把你刚才划出的句子读给同位听听。
3、把刚才的读书收获向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好吗?
生交流。然后师出示(多媒体)刚才学生说过的这些句子。 咱们通过朗读表达出华山的高好吗?
4、(多媒体)出示第一句(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指生读。评价。怎样才能读出华山的高?引导学生抓住“艰难”一词理解山的高。
再读,读出山的高。男生读,女生读。并第一次出示句子:
啊!华山真高哇!
全班学生反复诵读。
过度:老师听出来了,华山的确很高。到底怎么个高法呢?
5、(多媒体)出示句子:(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指生读。从这句话中你是怎样读出华山高的?
生说说,师评价:你真会读书。小小年纪就这么会读书,了不起。 再读。抓住“远远近近”指导读。
师:这么多山都在自己的脚下,看来华山真得好高哇!我们共同赞美一下吧!再次出示句子:
啊!华山真高哇!
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6、(多媒体)继续出示第句子:(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从这句话中你是怎样读出华山高的?同位两人互相交流。
师:朵朵白云是一朵云吗?二朵?那么是多少?(许多,数不清) 读出山高,云多。
师:如果加上一个动作,让朵朵白云再飘起来,就更好了。 生加上动作读,师生共同读。读出华山的高。
第三次出示句子:
啊!华山真高哇!
全班反复诵读。
7出示刚才四句话,连起来读。
指生读。余生边听边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生说说。 齐读。(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师:你们的朗读仿佛把老师带到了雄伟壮丽的华山顶上。头上是蓝天、红日,脚下是白云、群山,就像仙境一般。我太激动了,恨不得跳起来大喊一声:“华山你好高呀!”如果你也来到了高耸入云的华山顶上,会说什么、做什么呢?(指生说说)
师:刚才大家赞美华山时这种难以抑制的兴奋和激动心情,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情不自禁。(板书)
过度:文中的孩子来到山顶时的心情和我们一样激动,他也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不过,他是用一首诗来表达的。
8、出示文中的诗文。
指生读。这首诗有几句话?(两句)
⑴ 出示第一句:这句什么意思?谁读懂了?指生用自己的话说说。 师评价。文中有一句话的意思与这句诗的意思相同,读读第二段找出来。指生说说是哪句话。
师:对吗?看看答案。(出示这句话)
男生读诗句,女生读相应的意思。
⑵出示第二句诗。这一句怎样理解?像刚才这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给你周围的小伙伴听听。
⑶出示全诗。指读,指导读。
现在老师说说在山上的感受,你们对诗句好吗?
师:太奇妙了。同样的意思,既可以用一句话来说,也可以用一句诗
来表达。我们祖国的语言表达方式真是丰富多彩。让我们再读一遍这首诗,共同感受一下汉语言的魅力。齐读古诗。
过度:七岁的孩子能用这样的好师赞美华山,真了不起。难怪连他的师傅都赞不绝口呢!现在齐读3-4段,让我们和师傅一起夸夸这位小诗人。
9、齐读课文3-4段
学着师傅的样子,加上动作夸夸小诗人。“好诗,好诗”
四、 朗读全文 感悟文章内涵
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鬼斧神工般地创造了高大挺拔、雄伟壮观的华山,让我们一饱眼福。汉语言博大精深、魅力无穷,让我们感受了语言的美丽。现在就让我们用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充满感情地朗读一遍全文,再次赞美华山的高大、美丽吧!
齐读全文。
五、总结
课文学习到这儿,你想对华山说什么?你想对小寇准说什么?
我还想对师傅说:“你太幸福了!有这样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学生。”老师也很幸福,因为有你们这样一群聪明可爱的学生。说不定将来我们班会出很多这样的小诗人呢!
为了梦想成真,先让咱们把生字学好吧!
六、识字、写字
出示本课生字,识记并指导书写
七、板书设计
【篇二】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精品)
《咏华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感悟是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前提,感悟是训练语感的重要文法。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本课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从而学会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竖起小手和老师一起写
课题。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师生写课题)
2.复习生字,认读词语
(1)听写词语:中间 古代 七岁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宝宝都还记得吗?下面我来检查一下,拿出生字本,坐正写字姿势,准备听写。
学生听写——出示正确的词语——学生对照检查
(2)复习读词
师:小寇准登的是华山,小朋友,我们就登词语山,有信心登上去吗?那我们就开小火车来读读这些词语吧!
课件出示:寇准 沿着 艰难 山顶 吟诵 情不自禁 (学生开火车认读)
师:老师建议,女生读一个,男生读一个,一起登上山去。(男女生合作读)
2..检查读文
师:词语读得这么棒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读得正确又流利。)
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古时候有一个小孩,名字叫---寇准!(生齐答)有一次,他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师在黑板上画一座山)他们沿着山路
【篇三】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语《咏华山》教案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25咏华山
教材分析:《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对于“文包诗”这种文体孩子们还是第一次遇见,“诗”是“文”的话题引子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文包诗”分“文”和“诗”两部分,编者旨在让学生借文悟诗,诗文联系,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教学具准备:投影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22。咏华山(齐读)
2. 学习生字“华”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3. 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 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 范读课文
1. 范读课文。
2. 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 学习生字词
1. 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 开火车读生字。
3. 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 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要求:
(1) 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 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5. 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 设疑自探
读课题,说说你有什么想问的?
二. 解疑合探
1. 学习第一段。
(1) 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
说出图意。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
(2) 指名读。
(3) 小结。齐读。
2. 讲读第二、三段。
(1) 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 a. 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 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
c. 指导朗读。
(2) 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
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 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a. 齐读四、五句。
b. 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 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4) 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
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5) 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a. 指名读古诗。
b. 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c. 指导朗读。
(6) 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
a. 学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读句子,理解“称赞”的意思。 b. 指导朗读。
(7) 这小孩子真不简单,他是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自由读第三段。
这个孩子是谁?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对他有所了解?
(8)随老师齐读课文。
三.质疑再探
学习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 应用拓展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练写生字。写笔顺。
3. 自由练习读,尝试背诵古诗。
4. 指名背诵。
5. 口头扩词。
顶( )( )( )齐( )( )( )
教学反思:
【篇四】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2017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9 咏华山》教学设计1
《9 咏华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3、 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要多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
2、 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然段。
2、 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3、 课件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想读啊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
4、 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5、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自由读,指名读。
6、 用手势告诉教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
四、指导写字。
五、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二类字比较难认。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引入
形式:开火车
二、读文感悟,巩固识字。
1、 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 学习第2、3自然段。
3、 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
4、 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
5、 指名读。
6、 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诗来。
7、 吟诵诗句。
8、 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9、 齐读第2、3自然段。
10、 分角色朗读。
11、 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么启发?
12、 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
四、质疑
五、小结
教学后记:学生能从学习课文从中去学习诗,更容易让他们理解诗的大意。
【篇五】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3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设想:本课主要让学生在老师巧妙的点拨、指导下,借助生活经验、直观演示,自觉产生情感体验,读中自悟,以读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 咏华山》(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这些生字词,你还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开火车读,齐读)
3、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是谁咏华山的?
4、寇准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师画华山图),他们艰难地爬上了山顶(贴人物图于山顶上),你们看看图,觉得华山怎么样?(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二、学习第二段
1、听老师读第二自然段,小朋友们一边听一遍找找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华山很高?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华山的高?
A: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导读好这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华山的高来。)
出示华山图:看,这就是华山,有1997米高,500多个咱们这个教室那么高。看了这么高的华山,相信这句话现在你一定能读好!谁来读?(你读得真好,把华山读得那么高!) 你能换一个说法来表示华山的高吗?”啊!!”
华山那么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呢?老师这有几个,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B: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这么长的路,这么高的山,爬上去一定非常(吃力、困难、累、不容易……)书中用了一个词,写出了这种感受,就是(艰难)指导读好这个词。读得真好,奖励你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
(指导读好这句话)(你把登山的辛苦都读出来了,真棒!)
(你们真会读书,从登山的艰难感受到了华山的高。) 过渡:华山很难爬,但爬上去以后会看到一番美景,是什么
【篇六】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2017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9 咏华山》教学设计
《9 咏华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组词、抄写生字、看生字说偏旁结构、听写生字。
课外: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22。咏华山(齐读)
2. 学习生字“华”
3. 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 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 范读课文
1. 范读课文。
2. 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 学习生字词
1. 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 开火车读生字。
3. 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 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要求:
(1) 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 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5. 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出示生字,认读。
2. 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 讲读课文
1. 学习第一段。
(1) 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
(2) 指名读。
(3) 小结。齐读。
2. 讲读第二、三段。
(1) 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
a. 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 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
c. 指导朗读。
(2) 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 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a. 齐读四、五句。
b. 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 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4) 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5) 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a. 指名读古诗。
b. 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c. 指导朗读。
(6) 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
a. 学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读句子,理解“称赞”的意思。
b. 指导朗读。
(7) 这小孩子真不简单,他是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自由读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