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目标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一、激趣入课。
1、同学们,喜欢小猴子吗?
2、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小猴子?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小猴子的家常常安在山上的树林里,可是,时间一长啊,小猴子就觉得树上的野果吃腻了,山上也不好玩了,它想下山去好好玩玩,顺便找点好吃的东西。
4、齐读课题:
(1) 老师非常想知道课文写的是谁,怎么读?
(2) 老师非常想知道课文写的是小猴子干什么,怎么读?
(3) 再来一次,读出你独特的感受吧。
5、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注意:每个小朋友只能提一个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想想,你最想问什么?想好再问。
6、归纳问题并简单板书。(为什么要下山?到了哪些地方?干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二、看图练说。
1、单幅图观察。
我会看 一幅图一幅图地出示:要求:
A、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猜一猜:之前小猴子还到过哪里?)
B、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的小猴子在干什么?
C、我会说 看图说词比赛:图上的内容真丰富,仔细观察图画,你能照这样说出多少个漂亮的词儿来?
出示: 又 又 的(什么) (什么样)的(什么)
2、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你又看出了些什么?(比比谁最聪明。)
(1)小猴子开始很高兴的样子,最后垂头丧气的。
(2)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小猴子心情一定很好。
(2)小猴子空着手下山,最后仍然空着手回去。
三、阅读课文。
这么有趣的故事,作者叔叔是怎么写的呢?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抽读自然段,评选段落朗读擂主。
3、阅读第一自然段:
(1)问一问:根据老师的提问读出段中的句子;注意老师都提
了哪些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2)议一议: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会怎么想?会怎么说?
(3)读一读:又大又多 非常 掰 扛——板书
(4)演一演:表演读。(重点:动作夸张——掰 扛)
(5)总结四步读书法。
4、阅读第二自然段:
(1)谁来做小老师,学着老师问一问?
(2)小猴子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又会怎么想?会怎么说?
(3)哪个朗读大王可以为大家读一读?
(4)小演员上台演一演。
5、同桌自由选学三四自然段。
(1)同方商量选学哪段。
(2)按照问一问——议一议——读一读——演一演的方法学
习选定的段落。(一问一读——共议——一起读——一读一演。)
(3)迅速导读两段。补充板书。
6、共同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2)讨论:小猴子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好东西,为什么最
后却是空着手回家呢?
(3)练习用板书说话:
(小猴子下山来,它先 ,它又 接着它 ,然后它 ,最后, 。)
(4)拓展:
A、这只小猴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练说:这是一只 的小猴子,因为 )
B、想象: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会对猴妈妈说
些什么?猴妈妈又会说些什么?
C、你想对它说点什么?
D、想象:又是一年过去了,夏天又到了,玉米、桃子、西瓜又成熟了,小猴子又下山来了,猜一猜,结果会怎么样?
四、表演朗读。
抽三人上台演,五个学生分读五段。其他人边听边看:谁读得好?谁的动作设计得好而且演得好?
五、积累空间
1、故事学完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2、老师把这么长的课文变成了一首儿歌,想读一读吗?
小猴小猴真高兴。
跑下山来找东西。
扔了玉米摘桃子,
扔了桃子摘西瓜,
扔了西瓜追兔子。
空手回家有原因,
要问原因是什么,
小猴小猴太贪心!
板书: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手回家
瓜地里 又大又圆 扔 摘
树林边 蹦蹦跳跳 扔 追
【篇二】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目标
2017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案
课题
18、小猴子下山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会认“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二类字。会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重点难点】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以前你听过哪些有关猴子的故事? 今天,我们学一
个更有趣的故事-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
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 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5、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6、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 ),看见( ),就( )。”
7、(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 ),看见( ),就( )。)
8、(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9、(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结果?(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
(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指名读下面词语。
非常 高兴 又大又圆 可爱 一片
西瓜 真好 小兔儿
二、指导书写,教师要点拨重点。
非:左右结构,要注意笔顺。
常:上中下结构,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党”字下面的“儿”换成“巾”。也可以分上面小字头,中间秃宝盖,下面“吊”来记。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目标
非常:表示不一般,十分的意思,比如:非常美丽,意思是不是一般的美丽,是十分美丽了。正如非常高兴,非常爱吃等。常常,经常,常来常往。
瓜:笔顺 瓜,第一笔横撇。瓜地,西瓜,冬瓜,南瓜,瓜果。
教学反思:
【篇三】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目标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汉字。
3、 了解故事内容,初步体会做事情要专心,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
4、 理解并运用本课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加强学生对动词的准确使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3、 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 师出示一则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生自主阅读并猜出谜底是猴子。(师出示猴子的图片和“猴子”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 师生共同交流对于猴子的了解,师适当小结:猴子是非常可爱的小动物,他们身手灵活,喜欢吃水果,长得有点像人。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目标
3、 师激趣:有一只小猴子下山回家,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好吃的,他可开心啦!走,我们赶紧去认识它吧!(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初读故事,识字学词
1、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并交流听过之后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 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检查指导,随文识字学词:
(1) 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① 出示词语卡片:一块玉米地、结、非常、掰、往前走,指名学生认读,相机正音:“结”在本课中读第一声;“掰”读“bāi”,不能读成“bān”。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② 区别“块”和“快”这一组同音字:
师出示“块”“快”,指名学生说说这两个字分别可以组哪些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区分并正确使用。师适当小结,并指导学生通过偏旁来区别汉字的意思:“块”是土字旁,所表示的意思是跟土地有关;而“快”是竖心旁,表示“快乐、愉快、快慢”的意思。 ③ 引导学生理解“掰”的意思:通过观察汉字的字形、结合图片、动作示范让学生理解。
(2) 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① 出示“扛着、满树、扔了、摘桃子”的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强调:“扔”是后鼻音,“摘”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② 单独出示“扛、扔、摘”三个汉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这三个汉字的字形和偏旁,师小结: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提手旁,所表示的意思都与动作有关。
③ 生结合课文插图、生活实际,进行动作演示来理解这三个动作。
(3) 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
出示词语卡片:捧着、瓜地,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强调“捧”是后鼻音。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动作演示来理解“捧”这一动作。
(4) 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出示词语卡片:抱着、蹦蹦跳跳、追,指名学生认读,强调“蹦”是后鼻音,“追”是翘舌音。
鼓励学生再说几个类似“蹦蹦跳跳”的词语。
(5) 指名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① 出示词语卡片:跑进、空着手,让学生认读。
② 学习“进”和“近”这一组同音字:鼓励学生说说“进”的同音字,并引导他们分别为
这两个字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区分和运用。师适当小结:这两个同音字读音相同,字形相近,意思不同。“进”表示进入,前进,而“近”表示距离很短。 ③ 巩固学习“空”这个多音字:
引导学生回忆在第14课中出现的“你怎么有空出来呀”这句话,出示“空”的两个读音,鼓励学生说说“空”在哪些词语中读第一声,在哪些词语中读第四声。师适当小结。
4、 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5、 巩固识字。
(1) 师随机出示本课的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确保每一位学生能正确
认读。
(2) 单独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引导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在生交流的基础上师
适当归纳:本课中提手旁的汉字最多,表示小猴子的动作,在识记时可以借助偏旁来记忆;“瓜”与“爪”字形相似,出示二者的象形字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3) 游戏巩固:小猴子下山。(多媒体出示小猴子从山顶下山的图片,每下一步就出现一
个生字,指名学生认读并口头组词,正确则小猴子继续往下走,最终到达山脚下。)
三、再读故事,了解内容
1、 引导学生再次读书,出示问题:小猴子在下山以后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事情?最终的
结果怎样?
2、 生边读书边圈画,并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3、 指名生交流,师适当小结: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掰了一个玉米;来到桃树下,扔了玉
米摘桃子;来到了西瓜地,扔了桃子摘西瓜;看到了兔子,又扔了西瓜去追兔子;结果没有追着兔子,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
4、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将故事的主要内容连起来说一说,在此过程中,师适当进行指导,
引导学生做到语言表达得完整性和流畅性。
四、指导生字书写
1、 师出示本课的七个要求会写的汉字:块、非、常、往、瓜、进、空。
2、 再次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3、 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师适当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非”的笔
顺要注意:先写左边一竖,再写左边的三个小短横,然后再写右边一竖,略长,最后写右边三横;“瓜”的第三笔是竖提,提稍短,第四笔是点,最后一笔捺要写伸展;“空”字下方的“工”中间的竖画要短,整体上要写得略扁,最后一横要长且托住整个汉字。
4、 师范写,生观察书空。
5、 生自主描红、仿写,师巡视了解书写情况,并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小猴子下山》这篇童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知道了小猴子虽然一路上看到了许多好吃的,但最终还是空着手回家。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2、 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交流读书体会的过程中明白做事要专心,不能半途而废的
道理。
3、 学习并运用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得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质疑导入
1、 师出示本课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2、 指名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 师质疑过渡:是啊,小猴子下山遇到了那么多好吃的,可是最终却是空着手回家,这究
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跟随着小猴子下山吧!
二、精读故事,收获启发
1、 学习第1自然段。
(1) 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小猴子下山走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2) 指名学生交流,明确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
(3) 师出示玉米地和玉米棒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又大又多”的意思。
(4) 引导学生抓住“非常高兴”来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拓展想象当小猴子看到这一片玉
米地时会想些什么,在此过程中,师对于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5) 出示图片,并结合动作示范来理解“掰”和“扛”的意思。
(6) 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2、 学习第2自然段。
(1) 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2) 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小结:小猴子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便扔了玉米,去摘桃
子。
(3) 师出示“满树又大又红桃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又大又红”的意思,引导学
生想象当小猴子看到桃子时会想些什么。
(4) 出示图片、结合动作演示理解“扔”和“摘”的动作。
(5) 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3、 生自主学习第3、4自然段。
(1) 师出示自学问题:自己读一读第3、4自然段,看看小猴子又看到了什么,会想些什
么,又做了什么,与同位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2) 生自主阅读思考,与同位轻声交流。
(3) 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在此过程中师重点指导以下几点:
① 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又大又圆”和“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的意思。 ② 通过动作演示、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抱”的动作。
③ 在学生交流小猴子看到西瓜和小兔子时的想法时,师适当引导,帮助学生体会小猴子毛
手毛脚、干什么事情都不专心的性格。
4、 生齐读第5自然段,了解故事的结局:小猴子没有追到小兔子,以前的东西也都被他扔
了,他只好空着手回家了。
5、 回顾全文,交流收获。
(1) 生与同位交流对故事中的小猴子的认识,他最终为什么会空手回家。
(2) 指名学生谈感受,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师引导学生要密切结合课文的内容,从小猴
子一次又一次扔东西中感受到他做事情没有目标,不够专心,半途而废从而一事无成。
(3) 鼓励学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有没有做过类似小学生下山的事情。(示
例:在写作业的时候,先写语文作业,写一会儿又去写数学作业,数学作业没有写完又去画画,结果什么作业都没有写好。)
6、 故事拓展,练习表达
(1) 情境创设:小猴子回到家以后把下山的经过告诉了猴妈妈,猴妈妈听了会怎么对小
猴子说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来扮演猴妈妈,教育教育小猴子吧!
(2) 同位之间分别扮演小猴子和猴妈妈,练习对话。
(3) 指名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师生共同评议,师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达要完整流畅,并
模仿猴妈妈的语气。
三、巩固动词学习,情境表演
1、 巩固动词学习。
(1) 师过渡:这篇故事中对小猴子的描写生动有趣,作者用很多的词语描写了小猴子的
动作,请小朋友们再课文中圈出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与同位相互交流。
(2) 生自主阅读并圈画,与同位交流。
(3) 指名生交流,师小结并板书:掰、扛、扔、摘、捧、抱,指名学生认读。
(4) 师表演动作,生猜是哪个词;生表演动作,师生共同猜词。
(5) 师说词语,生表演动作;生说词语,师生共同表演动作。
2、 学生练习讲故事。
(1) 生自主阅读故事,练习讲故事。
(2) 指名学生上台讲故事(戴上小猴子头饰,师摆放好玉米、桃子、西瓜、小兔子的图
画卡片),师生共同评议。
(3) 师适当指导:注意在讲故事的时候语言表达要完整,表演好小猴的动作。
(4) 再次指名学生上台表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故事中的小猴子由于做事情没有目标不专心,半途而废最终却两手空空,在妈妈的教育下,小猴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过了几天,他再一次下山,这一次故事会如何发展呢?小朋友们可以发挥想象,编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板书设计
18.小猴子下山 掰玉米 摘桃子摘西瓜 空手回家
扔玉米 扔桃子扔西瓜 没追到
【篇四】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目标
2017新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课前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预设: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目标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
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目标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三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回馈。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贴到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
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五、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
1.复述故事。
2.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装满了后悔和难过。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3.课件中出示配乐动画: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4.回家编一本题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篇五】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目标
2017部编版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六】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优质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评论
1.学习课文,了解大意。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否则结果只能是空手而归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初步感知作者用词的准确和汉语言的丰富性。
3.根据课文的写法进行仿说仿写练习。
2学情分析评论
《小猴子下山》是人教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自读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符合儿童年龄及心理特点。通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孩子们能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积累过的词语对简单的段式进行仿说仿写练习。鉴于孩子的学情特点,我将字词训练、词语运用、仿说仿写做为读文基础上的重点目标。
3重点难点评论
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初步感知作者用词的准确和汉语言的丰富性。
根据课文的写法进行仿说仿写的练习。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评论
1.学习课文,了解大意。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否则结果只能是空手而归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初步感知作者用词的准确和汉语言的丰富性。
3.根据课文的写法进行仿说仿写练习。
4.1.2教学重点评论
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初步感知作者用词的准确和汉语言的丰富性。
4.1.3学时难点评论
根据课文的写法进行仿说仿写的练习。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评论
(一)今天,我们请来一位好朋友,它是—— (小猴子)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这只小猴子身上的故事《小猴子下山》。
(二)教师板写课题,学生书空,提示易错字。
猴:反犬旁,很多表示动物的字都是反犬旁,最后一笔是“捺”;
子:三笔写成;
山: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
(三)学生齐读课题。
活动2【活动】二、认读字词,读通长句评论
(一)一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自己小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圈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读后反馈,适当评价。
2.学习文中表示动作的生字。
(1)带拼音读字。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扛、捧、扔、抱、蹦、追)
请你们组开火车读一读。
(2)去掉拼音读字。
(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大家读一读)
(3)玩捉迷藏的游戏,找出缺少哪个生字。考察孩子对字的掌握和记忆。
(依次出示五个生字,让孩子通过观察、回忆,找出少了哪个字)
(4)通过分组,了解生字意思。
他们想分成两组和我们做游戏,你能帮它们分组吗?说说你的分组理由。
教师提示:足字旁和走之旁都可以表示脚的动作。
男生读手的动作,女生读脚的动作。
(5)做看动作猜字的游戏,进一步巩固生字的掌握。
请同学做动作,大家猜字举卡片。
(指名孩子做动作,大家举起手中对应的生字卡片)
(二)读准多音字,读通长句子
1. 教师出示两句话: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结和空是红字,有拼音)请你根据拼音读准红色的字。
教师提示:这两个字是多音字,“结”字在表示植物上长出果实的时候,读一声。谁能用结组词吗?(结桃子,结草莓,结苹果……)
(结得又大又多变红)跟老师一起读词。
读准第二个词。(空着手 变红)
2.读通长句子。
这两个句子比较长,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把它读通顺。自己试试吧!
(指名2个同学读,大家齐读一遍)
活动3【讲授】三、细读课文,词句训练评论
(一)看图,用句式说大意
1.指名分段读课文,提出听读要求:小猴子下山到过什么地方?做了哪些事?
2.指名汇报。
(出示句式“小猴子来到( ),( )。”)教师教师指导孩子看图用句式说话,用上合适的量词。
(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小猴子又来到什么地方了呢?(出示图片)再请三个不同的孩子说一说。教师适度评价。
3.同桌看图练习按句式说话。
(二)结合动词进行字词训练
1.小猴子摘了玉米、桃子、西瓜可高兴了,他分别是怎么带走的呢?
请孩子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2.动词填空。
(出示选词填空)
捧 抱 扛
( )桃子 ( )西瓜 ( )玉米
指名同学回答。(扛玉米,捧桃子,抱西瓜)
3.感受动词的准确性。
我换一换,说捧西瓜,抱桃子行吗?
教师总结:大的东西要抱,小的东西要捧。
那玉米说扛,我说扛桃子行吗?
教师总结:长的东西才能扛。
4.给不同的物品,配上合适的动词。
(出示图片:苹果,草莓,南瓜,甘蔗)
(孩子们给这些图片配上合适的动词)
教师适度评价。
(三)学习把事物的可爱说具体
1.小猴子扛玉米、捧桃子、抱西瓜、追小兔,但最后怎么样呢?
(出示第五自然段,大家齐读)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呢?
2. (教师出示2、3、4段的第二句)
课文中的这三句话告诉了我们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的原因。请你自己小声读一读。
3.从第一句入手,感受课文是怎样把桃子的可爱写具体的。
(出示第一句: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小猴子为什么把玉米扔了呢?
桃子的个头(很大)颜色(很红),课文说它(又大又红)(又大又红变红色)
闻一闻,桃子(很香),尝一尝,桃子(很甜),我们可以说桃子(又香又甜)
(满树变红)满树的桃子说明桃子(很多),
你们看,桃子又大又红又多,多可爱啊,谁能读出它们的可爱?
4.(出示3.4段的第二句话)指名读。
大家边听边想:哪个词让我们感觉到西瓜和小兔子可爱。
(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教师引读)他看见满地的西瓜——。他看见一只小兔子——。
4.课文中没有直接写可爱,却让我们感受到可爱。
(出示三句话,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红色。)
桃子是可爱的,因为桃子(又大又红);西瓜是可爱的,因为西瓜(又大又圆);小兔子是可爱的,因为小兔子(蹦蹦跳跳)。
5.分组读2、3、4自然段。
(四)深入体会,明白道理
1.从这三个自然段中,我们知道小猴子扔了三次东西,(板书扔)他一会儿想要这个,一会儿想要那个,你能用一个词说明小猴子的这种做法吗? (三心二意)教师板书“三心二意”
2.这只三心二意的小猴子,落个空手而归的下场。你能劝劝他吗?
我想,这只小猴子一定会接受大家的建议,今后在做事的时候一定会坚持到底的。
活动4【练习】四、拓展延伸,仿写评论
(一)仿写
1.指导孩子发现2-4自然段在写法上的特点。
2.指导孩子根据提示或发挥想象写段落。
注意用上提示孩子用上积累过的量词、表示可爱的词和动词。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 ),他看见( ),( ) 。”
(二)反馈评价
结合孩子的仿写进行适当点评。
活动5【作业】五、课外延伸评论
给家长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和家长一起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注意用上积累过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