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一下语文古对今教学设计2课时
《大道之行也》教案(人教版八年级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全文
4、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读得快。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2、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这是一关于文章的理解,学生讨论交流完成,老师可稍作点拨引导。
3、探究创新法:设置一些开放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大胆设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用课件展示孙中山的题字“天下为公”。“天下为公”这四个字是孙中山先生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题写得最多的一句话。它包含着孙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会构想。其实,这一句话最早出自于我国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礼记》。那么这四个字究竟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被孙中山先生奉为一生之理想?今天我们不妨走进这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的典籍,共同寻找答案。
(展示课题《大道之行也》)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断句。
简单介绍课题
“大道”什么意思呢?在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是施行的意思。
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社会也叫大同社会。
这“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古礼丧失、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看文章。
请一位同学们读课文,然后用多媒体打出需要注意的读音。
天下为公(wéi)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
矜寡孤独(guān)男有分(fèn)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这这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这是构建大同社会的根本条件,大家来齐读一遍。
构建“大同”社会具体的说要做到哪几个方面呢?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这些是构建大同社会的基本条件。大家来读一遍。
做到了这些才会“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
这样的社会谁人不喜欢呢,但孔子给我们介绍的这个社会是不是当时现实社会的写照呢?当时的现实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看一段文字。(用多媒体打出《礼记•檀弓》的一段文字帮助学生理解)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可以说是赋税繁重,民不聊生的社会,既然这样那怎么理解孔子的大同社会呢?
有人认为孔子所构想的大同社会是对“五帝之世”(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返归,过去也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说法。如果简单的把孔子的大同社会与“五帝之世”等同,那就把孔子的确理想当成了一种历史的倒退,这是不符合孔子的原意的。
其实孔子所说的“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后而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的大同理想社会应当是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用多媒体打出)
那孔子的这种理想在当时的社会中能不能实现呢?肯定不能,因为这样的社会必须要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要求。这就是马克思提出的实现共产主义的要求。(用多媒体打出)。而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是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
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对先贤,牵系着时人。你看:孟子、陶渊明、康有为、孙中山等等都在为这个目标的实现努力着。
现如今我们也提出了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也是对大同社会的一种追求。
用多媒体打出下列问题,请同学们进行探究: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请你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
(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板书设计
根本条件: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人人都能得到社会关
大道之行也基本条件: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大同社会图景
【篇二】一下语文古对今教学设计2课时
《六国论》(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教案提供者:张含光
教学目标:
1、理解:弊、率、完、暴、速、再、数、礼、宜、故事、颠覆等词语的含义。
2、学习本文运用设分论点,并举例论证论点的方法。
3、背诵课文,领悟借古讽今、对比论证等写法。
教学重点:揣摩语言,掌握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论证过程及方法,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疏通课文,积累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理解典型的文言句式。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课前已经布置学生熟读课文,所以这节课抽学生读一读课文,听一听他们对重点词语读音的掌握,听一听学生断句的对错以及情感的把握。
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自行疏通课文意思。特别要重视通假字、活用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和较难语句的理解或翻译。
三、学生自主达标。
四、达标检测。
1、结合练习册“基础自主落实”,自主检测学习情况。
要求:自我检测,将练习册各知识点罗列中的答案用手遮住,看自己能不能说准,然后对照答案看自己理解掌握有无偏差。也可以同桌结对,一问一答。
2、疑难交流。
就自己学习、检测的情况质疑,师生共同交流明确。
3、完成练习册“基础巩固”部分。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借助课后练习第一题体会本文的论证思路及论证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清晰的论证思路及论证方法。
2、比较学习本文和《过秦论》在内容及写法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诊断。
1、本文为论说文,其结构完美地体现了论证的一般方法和规则,堪称古代论说文的典范。下面请同学们谈谈论证思路及方法。
教师点拨:第一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句话概括了六国灭亡的原因。作者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是从“赂秦”的国家来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一是从不赂秦的国家来说,“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第二段:从第一个方面(“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
用了以下对比的语句:①秦“攻取”所得与受赂所得对比:“秦以攻取之外……其实百倍”;②诸侯赂秦所亡与“战败而亡”对比:“诸侯之所亡……其实亦百倍”。③以上这两个对比之间也构成对比。通过对比,得出“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的结论。④祖父创业艰难与子孙轻易割地对比:“思厥先祖父……如弃草芥”。⑤“今日割五城……然后得一夕安寝”与“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对比。⑥“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对比。⑦“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对比。通过这四个对比,说明诸侯割地的情形和后果,得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结论。
第三段:从第二个方面(“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两国灭亡的具体原因是其本身的错误,即燕“以荆卿为计”,赵“牧以谗诛”“用武而不终”,但根本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孤立无援。燕、赵“战败而亡”是“诚不得已”。
第四段:议论抒情(承上启下)。“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承上;“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启下。
第五段:讽今(主旨):六国与秦国不赂而胜;宋朝与西夏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又在六国之下。
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比较学习《六国论》和《过秦论》。(学生活动)
提示:《六国论》和《过秦论》这两过秦论、六国论,都有一个“论”字,表明它们都是议论文。虽然这两
①体裁:两两两两
苏洵的作品当时很受欧阳修的赞赏,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由此可知苏洵和贾谊的作品确实有许多相同之处。
四、学生归纳不同处:(教师可以引导与讲解)
①主旨:《过秦论》所体现的意图是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历史原因,从反面总结出中心思想,即“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它的现实针对性是指西汉初期的政策,是劝谏西汉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六国论》主要是论述了六国灭亡的原因,目的在于讽喻宋王朝要以六国为鉴,不为辽和西夏的“积威之所劫”,一味纳币输绢以求苟安,要“封天下之谋臣”,“礼天下之奇才”,奋起抵御外侮以维护统治。补充: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秦末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他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他曾向汉文帝反复宣讲仁义之道,认为“德莫高于博爱人,而政莫高于博利人”,“政莫大于信,治莫大于仁”。他认为按照礼的规定,“国有饥人,人主不飧;国有冻人,人主不裘”。他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认为民是国家、君主和官吏的根本,离开了民则国将不国,君将不君,官将不官,谁敢与民为仇,必将为民所埋葬。因此,他极力向汉文帝宣讲仁政的道理。
苏洵也是一个非常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
②结构:《过秦论》的结构:第一步:秦孝公至庄襄王不断扩展疆域,已形成了居高临下、高屋建瓴的架势。秦始皇上台后吞并六国,一统天下。第二步:叙述秦王朝胜利后所实行的种种错误政策:一为“焚百家之言”,一为实行高压政策,武力防范。第三步:记述陈涉发难,天下云集响应,推翻了秦王朝。第四步: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议论,表明作者的政治见解。
《六国论》的结构:第一步:开“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第二步:将中心论点转化为两个分论点:一为“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一为“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第三步:总结历史教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第四步:讽谏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的覆辙。
补充:这两《过秦论》这即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秦与六国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六国的对比。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自然宏伟,气势也自然磅礴,话也显得更有分量了。主客观形势的不同,强弱盛衰难易的不同,都从几方面的对比中显现出来。而文章气势磅礴的道理,也就不难理解了。(将文中运用对比的句子一齐读一遍:第5段中。)
《六国论》这“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此言得之。”此句将暴秦的野心和六国的处境揭露得非常清楚,闪耀着理性的光芒。)
(点学生再在文中找一些理性思考的句子并读一读。)
教师小结:《过秦论》的语言气魄恢宏,酣畅热烈;《六国论》的语言深沉深刻,干练老辣。它们都是千古传诵的名今天我们学习了《过秦论》《六国论》两集体背诵课文,再次体会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七、作业布置:
1、完成《三维设计》第104页12—18题。个性设计个人补充
教学反思:
张含光
【篇三】一下语文古对今教学设计2课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材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语文版第三册,这首词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情感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教学准备:录音机诵读带关于苏轼的资料
教学方法:诵读学习 讨论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一、导入: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
1、苏轼简介:(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一生宦海浮沉,但就个人创作而言,硕果累累。
2、豪放风格: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代表作有《江城子》《水调歌头》等。
3、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三、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
1、诵读:学生听示范朗读带(指导朗读,疏通文字)
2、自由读,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情感的把握。
3、提问:整首诗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豪放、有气势、雄壮
4、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独自读。
五、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1、大将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淘”——有气势
淘尽风流人物,解释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2、可怀人物那么多,为什单单怀念周瑜?
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明确:小乔初嫁了——英雄
雄姿英发——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
由此可见周瑜是个风流人物
3、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
明确:景色描写中——乱石惊涛浪花
4、这个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
明确:气势磅礴
穿空——峻伟
卷千堆——浩大
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
5、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6、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①建功年龄: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苏轼四十多岁团练副使虚职
②机遇: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④惺惺惜惺惺苏轼:“知音如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7、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惆怅失意)
8、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六、总结归纳主旨: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七、拓展练习
1、当代社会谁堪称英雄?谁堪称风流人物?
学生讨论:联系现在社会事件,寻找思考讨论,最后总结。
2、诵读、背诵本词。
八、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乱石穿空
绘景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
羽扇纶巾
写人谈笑间
墙橹灰飞烟灭
↓
感慨人生如梦(壮志难酬)
马小军
【篇四】一下语文古对今教学设计2课时
2017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6 古对今》教学设计及反思
6古对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 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2) 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课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呢?便是我们教学者课下需要深究的问题。
【篇五】一下语文古对今教学设计2课时
2017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6 古对今》教学设计
6 古对今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由此,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上——下)(大——小)(天——地)(古——今)
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板书“对”)
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2)描红写字。(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了解几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进行,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引问:你发现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3.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对的词语:古和今,圆和方,严寒和酷暑,春暖和秋凉,晨和暮,雪和霜,和风和细雨,朝霞和夕阳,桃和李,杨和柳,莺歌和燕舞,鸟语和花香。(指名领读、开火车认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
(2)你能找到这些相对的词语中的生字宝宝吗?请你动手圈画,正确读出字音。
设计意图:汉字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本课是由“对子”组成的课文,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风采。教学中,先让学生发现每行每句的特点,依据“对”字找到每组相对词语,这一做法紧紧抓住了文本的精髓,为接下来的识字活动提供条件,创建平台。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学生汇报课文中会认的字,教师相机贴字卡并注意将相同结构的字放在一起。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你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暑、晨、朝”是翘舌音;“凉、霞”是三拼音节。
4.自主识字:这么多的生字宝宝,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先来分分类吧!
(1)左右结构的字:酷、凉、细、朝、杨。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酷:①儿歌记忆:酉时告诉你。
②加一加:酉+告=酷。(酷暑、酷爱、冷酷)
凉:①换一换方法:“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旁就是“凉”。②这个字的两点水旁与温度低有关,如:冰、冷、冻等。(冰凉、凉水、凉气)
细:猜字谜:田边种丝瓜。
朝:①字歌:十日十月。(朝阳、朝霞)
②多音字,还念cháo。(朝代、汉朝、朝南)
杨:①换一换:“场”字部首换成“木”念“杨”。(杨柳、杨树、白杨) ②形声字识字法:木字旁表示和树木有关。
(2)上下结构的字:寒、暑、晨、霞。
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暑、晨:这是一对“亲兄弟”,讲讲它们这对汉字兄弟的故事吧!(“暑”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者”代表人,太阳爬到人的头上,人们就会很热,所以就造出了“暑”;“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出现了太阳,就代表早晨来临,所以就创造了“晨”。)
寒:带宝字盖儿的字一般都与“家”有关,下面两个点的意思是家里冻冰流下两滴水,就是“寒”。
霞:雨字头,表示与天气有关。
(3)全包围结构的字:圆。(迈步游戏:学生举字卡“员、圆”站在同一起点,指名组词,相应字卡向前一步,看谁先到终点。如:生说“队员”,拿“员”的学生向前一步。)
(4)独体字:严、夕。
猜字谜: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一半(夕)。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分类玩字词卡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从而师生交流多种有趣的识字方法,如:猜字谜、编字歌、讲故事、形声字识字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四、送字回文,诵读韵文
1.开火车读韵文,每人读一行。分节读韵文,要求流利。
2.诵读游戏:“小手盖一半”。规则是用手将每行课文的前半部分或者后半部分盖上,进行对对子读课文。
3.小组每人读一遍,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游戏中巩固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学习生字,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是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也是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环节。
五、书写汉字,总结全文
1.写字表中“李、香”两个字我们应该注意哪笔?(捺要写舒展)书空、描红、试写、对照。
2.语:应注意左小右大。组词:语文、语言、外语。
3.播放欣赏对子歌歌曲。这篇韵文其实是我国古代对子歌的一小部分,我们可以再搜集一些有关对子歌的其他内容,积累和背诵。
【篇六】一下语文古对今教学设计2课时
2017年春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2
2017年春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识字6、古对今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习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学习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学习时间:1课时。一下语文古对今教学设计2课时
学习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学习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 1 –
【篇七】一下语文古对今教学设计2课时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对今》教学设计
6.古对今
1
2
3
4
【篇八】一下语文古对今教学设计2课时
2017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6 古对今》教案
6 古对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一下语文古对今教学设计2课时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 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②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一下语文古对今教学设计2课时
①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②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①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②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③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一下语文古对今教学设计2课时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②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①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②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③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
④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
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⑤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①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②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课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呢?便是我们教学者课下需要
深究的问题。
【篇九】一下语文古对今教学设计2课时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一年级语文下古对今教案
6 古对今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由此,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上——下)(大——小)(天——地)(古——今)
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板书“对”)
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2)描红写字。(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了解几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进行,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引问:你发现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3.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对的词语:古和今,圆和方,严寒和酷暑,春暖和秋凉,晨和暮,雪和霜,和风和细雨,朝霞和夕阳,桃和李,杨和柳,莺歌和燕舞,鸟语和花香。(指名领读、开火车认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
(2)你能找到这些相对的词语中的生字宝宝吗?请你动手圈画,正确读出字音。
设计意图:汉字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本课是由“对子”组成的课文,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风采。教学中,先让学生发现每行每句的特点,依据“对”字找到每组相对词语,这一做法紧紧抓住了文本的精髓,为接下来的识字活动提供条件,创建平台。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学生汇报课文中会认的字,教师相机贴字卡并注意将相同结构的字放在一起。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你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暑、晨、朝”是翘舌音;“凉、霞”是三拼音节。
4.自主识字:这么多的生字宝宝,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先来分分类吧!
(1)左右结构的字:酷、凉、细、朝、杨。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酷:①儿歌记忆:酉时告诉你。
②加一加:酉+告=酷。(酷暑、酷爱、冷酷)
凉:①换一换方法:“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旁就是“凉”。②这个字的两点水旁与温度低有关,如:冰、冷、冻等。(冰凉、凉水、凉气)
细:猜字谜:田边种丝瓜。
朝:①字歌:十日十月。(朝阳、朝霞)
②多音字,还念cháo。(朝代、汉朝、朝南)
杨:①换一换:“场”字部首换成“木”念“杨”。(杨柳、杨树、白杨)
②形声字识字法:木字旁表示和树木有关。
(2)上下结构的字:寒、暑、晨、霞。
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暑、晨:这是一对“亲兄弟”,讲讲它们这对汉字兄弟的故事吧!(“暑”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者”代表人,太阳爬到人的头上,人们就会很热,所以就造出了“暑”;“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出现了太阳,就代表早晨来临,所以就创造了“晨”。)
寒:带宝字盖儿的字一般都与“家”有关,下面两个点的意思是家里冻冰流下两滴水,就是“寒”。
霞:雨字头,表示与天气有关。
(3)全包围结构的字:圆。(迈步游戏:学生举字卡“员、圆”站在同一起点,指名组词,相应字卡向前一步,看谁先到终点。如:生说“队员”,拿“员”的学生向前一步。)
(4)独体字:严、夕。
猜字谜: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一半(夕)。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分类玩字词卡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从而师生交流多种有趣的识字方法,如:猜字谜、编字歌、讲故事、形声字识字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四、送字回文,诵读韵文
1.开火车读韵文,每人读一行。分节读韵文,要求流利。
2.诵读游戏:“小手盖一半”。规则是用手将每行课文的前半部分或者后半部分盖上,进行对对子读课文。
3.小组每人读一遍,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游戏中巩固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学习生字,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是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也是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环节。
五、书写汉字,总结全文
1.写字表中“李、香”两个字我们应该注意哪笔?(捺要写舒展)书空、描红、试写、对照。
2.语:应注意左小右大。组词:语文、语言、外语。
3.播放欣赏对子歌歌曲。这篇韵文其实是我国古代对子歌的一小部分,我们可以再搜集一
些有关对子歌的其他内容,积累和背诵。
设计意图: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教学写字,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和写字能力。同时,完成学习任务后,以一首优美的《对子歌》收尾,给整节课画上句号,同时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板书设计
古对今
古——今 圆——方 严寒——酷暑 春暖——秋凉
晨——暮 雪——霜 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
桃——李 柳——杨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