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重庆市合川区卢作孚中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过程方法
抓住文章两条线索,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情态价值
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的高贵品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难点
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识藤野先生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那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1.作家介绍: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鲁迅哪些作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散文
《风筝》
《故乡》
《呐喊》小说
《社戏》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是鲁迅在北京至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其时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眼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所以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投影)
(1)注音。
绯红(fēi)不逊(xùn)油光可鉴(jiàn)深恶痛疾(wù)杳无消息(yǎo)
驿站(yì)教诲(huì)系住(jì)芦荟(huì)
瞥见(piē)畸形(jī)匿名(nì)诘责(jié)
(2)释义。
宛如:正像,好像。
绯红:鲜红。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⑷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文中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不逊:无礼。逊,谦逊。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文中指考试不及格。
诘责:质问并责备。
杳无消息:从此再没有消息。杳:远得不见踪影。
瞥见:一眼看见。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
托辞:借口。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3.学生朗读全文,思考填空:
《藤野先生》选自,体裁是。
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分为以下三部分:
1.在 ,表达对的厌恶;
2.在,回忆与的交往;
3.在,表达对藤野先生的和。
(四)引导学生将事件归类,培养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要求一边细读,一边找出课文中所写的事件,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学生都快速读起来)
1)清国留学生逛公园赏樱花
2)“清国留学生学跳舞”
3)“作者在仙台受到优待”
4)初见藤野先生
5)留级生介绍藤野先生
(生情绪气氛渐渐高涨,进入思维状态,举手同学也多了起来)
6)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
7)教“我”改解剖图;
8)担心“我”怕鬼;
9)问“我”中国女人裹脚之事
这位同学一次概括出四个事件,真的很棒,给些掌声作为鼓励。(生齐鼓掌)
10)匿名信事件;
11)看电影事件
文章结尾部分还发生了什么事情?
12)“我”与藤野先生惜别;
13)回国后,忆藤野先生;
14)丢、寻藤野先生添改过的讲义
我们根据这14件事与刻画人物的关系,分为三类,并分别说说不同类别事例的作用。(幻灯片放出)
第一类:写藤野先生其人,直接为刻画人物服务。
第4件事是见藤野先生的印象,从初见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中可见学者形象。
第5件事是耳闻藤野先生逸事,属于侧面描写,既增加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了解,又使写法灵活多变。
第6-9件事是正面描写,刻画藤野先生的极具特色的4个典型事件,准确、传神地刻画了治学严谨(严格要求)、做事认真(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热情诚恳)、毫无民族偏见(求实精神)的良师形象。人物形象地塑造,主要借此完成。
第二类:写作者离开藤野先生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
第12-14件事写惜别,不舍之情,回忆,亦可见师生情深。丢讲义的自责,寻讲义的诚恳从独到的角度含蓄地表现了鲁迅对恩师无言的感激与思念。
由此可见,叙事不仅是为刻画人物服务,还可饱含深情,抒发情感,从而直奔主题,使主题含蓄深刻而又令人回味无穷。
第三类:字里行间并末写藤野的事件
第1-3件事虽末写藤野先生,但解释了见藤野先生的原因。
第10-11件事也末写藤野先生,但讲清了告别藤野先生的原因。
这也是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第三类事件末写藤野先生,似多余之笔。
介绍当时的背景:(幻灯片展示)
鲁迅于1902年被公派留日就读东京弘文学院学习,而鲁迅对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的实质看得非常清楚,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鲁迅学医,既是因为想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又是因为对洋务运动的失望。而后弃医从文则因为发现救助国人的灵魂比救助国人的身体更重要。否则,“尽管体格健壮,也只能作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令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即为文中提到的看电影事件。
第三类事件的作用亦明朗化了。求医是因为爱国,弃医从文也是因为爱国。
(五)理清线索,了解的心路历程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1、我认为:以藤野先生其人为线,全文写见藤野先生的原因——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与藤野先生惜别——别后忆藤野先生。
2、我反驳,我认为以爱国的情感为线索,学医为爱国,弃医从文也是爱国。
写藤野先生与写爱国是否冲突?二者有无交点?
3、二者并不矛盾,因爱国而学医,因学医而见藤野先生,因爱国而弃医,因弃医而别藤野先生!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即藤野先生其人,一条暗线即鲁迅的爱国情感。至此,文章的主题也水到渠成。写学医弃医,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也更深刻含蓄地表现出作者的赤诚爱国情。
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
东京——仙台——离开东京
通过这些事件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一个有高深学问,严谨认真,外表质朴富有人情味,尊重人,有平等意识,关心异国青年的人。
结合事件概括鲁迅的思想历程:
寻求→失望→学医→弃医从文→继续战斗
(学生一边回答问题,教师一边板书总结)
师总结:本文是一“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 )
(3)但是我还不服气,回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
(4)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
参考答案:
1.《朝花夕拾》鲁迅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wǎnyìhuìpiējījiéxùnnì
3.(1)外貌描写(2)语言描写(3)心理描写(4)神态描写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
一、激情导入
春有春花,夏有夏花,人的心里也会开花。一些不能忘记的事,不能忘记的人,就是心中常开不败的花朵,有一天细细检点慢慢品味,就成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朝花夕拾》。今天,我们就跟随鲁迅先生的文笔,细细评点那朵开在鲁迅先生心头的“藤野之花”。
鲁迅先生的文章中直接写人的并不多,我们学过的人物有——
1、《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长妈妈
3、还有一个就是藤野先生。他是日本人,鲁迅先生为什么对他如此难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位给鲁迅先生以鞭策的先生。
(屏幕上显示)
二、初识先生
(屏幕显示)
1.用原文回答鲁迅先生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
2.文中着重写了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
第37自然段(读):“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伟大”这一段是鲁迅先生情感的升华,是对藤野先生难忘原因的总结。请读倒数第2段。
(生再读第37自然段)
写人离不开事件,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件反映出藤野先生对他的鼓励和教诲的?请看第二个问题:2、着重写了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
1、藤野先生给鲁迅改作业,非常认真
2、藤野先生向“我”打听中国女人裹脚,为“我”改解剖图
一下子说出了两件事,信息捕捉准确,而且用语简洁准确
3、藤野先生问“我”是否怕鬼。为什么要问“我”这个问题呢?
4、关心鲁迅的实习情况
(师小结,课件展示:添改讲义、了解裹脚、关心实习、改解剖图)
三、品读镜头
这些事不是写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平凡细碎的琐事,这些平凡小事在鲁迅的记忆中,定格成一个个难忘的镜头让我们深情朗读,并从中体会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下面咱们以品读镜头的方式来学习第6到第23段。镜头就是文本中的一个典型事件或细节,请任意选取这样一个镜头,深情朗读,并用“鲁迅致藤野先生”的方式,感受藤野先生的品质。
(屏幕上显示)鲁迅致藤野先生
再教一招:如何选镜头:就是选取能体现藤野先生品质的事件或细节
如何品镜头:我品读的镜头是:“。”先生,您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的品质
我们将“镜头”整理成一本“相册”,名为“永远铭记的温暖”,主角是藤野先生
(同步课件显示:一本名为“永远铭记的温暖”正徐徐打开的动画………)
1、我品读的镜头是:“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是一处细节描写,先生,您添改讲义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关爱弱国学生的品质
(同步投影展示)
我品读的镜头:“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先生,您添改讲义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关爱弱国学生的品质
(板书)
下面让我们品读课文,将这些镜头回放4人为一组分工合作:合作过程中记录员做好记录,以备代表发言
(生小组分工合作阅读、讨论并有人记录师巡视)
2、我品读的是“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先生,您了解女人裹脚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求真务实的品质
3、我品读的也是批改讲义:“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从中我读出的是藤野先生治学严谨的师者风范
4、读“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生齐读该段)
5、“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先生,您改解剖图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循循善诱、正直热忱、关爱学生的品质
读得很动情,在平实的语言中读出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感激,那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语言描写
6、(读外貌描写部分)“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通过这段外貌描写,我觉得藤野先生是一个生活很俭朴的人。
你品读的角度很独特,品读很有见解
(师在学生回答时顺势板书藤野的品质)
平时都是老师给学生写评语,你看今天咱们给老师也写起评语来了
(生笑)
那我们所感受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是通过什么方法概括出来的呢?
(通过分析对人物的描写)
概括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方法的分析,而且我发现大家尽量在用四字短语来概括。再补充一点,还可以借助作者在文中对人物的评价语,再找同学来总结一下,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了解裹脚—求真务实
关心实习—关爱学生
改解剖图—正直热忱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
四、析多余之笔
通过品读文章,藤野先生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他鲜活地站在鲁迅先生的心里,也仿佛活生生站在我们面前就写藤野先生来说,我觉得就此已经完整了,但第1到第5段是写见藤野先生之前的所见所闻所感,第24到第31段是写匿名信、看电影事件,这些是不是多余之笔?谈谈你的理解
(屏幕上显示)
1—5段是写见藤野先生之前的所见所闻所感,24—31段是写匿名信、看电影事件,这些是不是多余之笔?谈谈你的理解。
1“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只不过.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的失望情绪。
2、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作者抓住了什么特点?为什么抓这个特点写?——抓住了“盘着大辫子”的特点。
——在当时,有无辫子可以区分对清王朝的态度。抓住这一特点,可以画出他们的灵魂。
3、“清国留学生”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
——留着辫子,不肯剪掉,说明他们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
——辫子盘在头顶,又说明他们追求时髦,显示自己是“维新派”。一旦维新失败,还可把辫子放下来,表示是“保皇派”。
总之,不伦不类,不土不洋,是首鼠两端的两面派。
4、“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夸张、比喻。有嘲讽意味。
5、“标致”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什么感情?
——原意是漂亮,这里是反语,用于讽刺,表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
6、“成群结队”和“实在”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成群结队”表示“清国留学生”逛公园、赏樱花的人很多;“实在”对“标致”起强调作用。删去后削弱了讽刺的力量。
7、“油光可鉴”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鉴”是什么词性?什么意思?
——头发上擦了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有讽刺作用。
“鉴” 原意是镜子,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照镜子。
8、鲁迅为什么厌恶“清国留学生”?
——鲁迅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目的去日本留学的,但是,这些“清国留学生”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打着“维新”的旗号,却又不学无术,思想腐朽,忠君保皇,所以鲁迅厌恶他们。
A、第1到第5段,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这是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铺垫。
你说得有依据,有层次,有深度。你是这样想的,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是为下文作铺垫谁有不同想法?
B、我倒觉得是在正面衬托藤野先生的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C、既然开头几段中写在仙台所受的优待是正面衬托,那么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匿名信事件)就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而看电影事件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这些情节体现了当时弱国的软弱和腐朽已经影响到了青年留学生和许多国人,而鲁迅作为一个弱国的弱民,在那样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上进心,这些固然离不开鲁迅的爱国情怀,也离不开藤野先生一直以来对鲁迅的激励和希望,这实则是从另一个侧面烘托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可贵品格?
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师板书)
可以说,藤野先生的出现是鲁迅日本留学生活中为数不多的亮色之一,这也是他对藤野先生念念不忘的原因。另外,这些情节还客观再现了鲁迅的爱国主义感情,再现了鲁迅当时真实的心路历程,所以绝不是多余之笔。文章第29段就集中体现出了鲁迅的情感。找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内心感受
(生带有感情地朗读)
(投影显示)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读出了辛酸和愤慨)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这是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他们认为鲁迅考试分数在60分以上一定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预先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这句话表达了鲁迅极为愤慨的感情。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的“中国人”指:
被枪毙的中国人围观的中国人“我”
“难怪他们疑惑”的“他们”是:日本“爱国青年”
“他们拍掌欢呼起来”的“他们”是:日本“爱国青年”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也似的喝彩”的“他们”是: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特别听得刺耳”是因为: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呜呼,无法可想”是对国民愚昧落后的无可奈何的慨叹。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我的意见”指学医救国;“变化”指弃医从文
“变化”的原因是:认识到医学不能救国,更重要的是改变国民的精神,而改变精神首先是靠文艺。
以上内容,实则恰恰反映了对藤野先生的更深层次的解读:如果说藤野先生改讲义等事件体现的是师德(出示上联),那么这些看似闲笔实则不闲的情节体现的却是人格(出示下联)这是一个强国国民对弱国弱民超越了地域、超越了国家,甚至超越了种族的关心和热望我们看到这位尊重客观事实、有着健康晴朗的人格的老师,外表枯瘦但内心却有着充沛情感的老师,的确让人难忘(出示横批)
(同步投影显示)
上联:谆谆教诲点点滴滴尽显师德
下联:句句激励朝朝暮暮皆为树人
横批:师恩难忘
(生在师引导下齐读对联)
五、盼重逢,续经典
鲁迅先生的老师,让我们看到了平凡中的伟大,细节中的卓越,这么好的老师,鲁迅肯定盼望重逢,让我们朝花夕拾,再续经典。假使鲁迅与藤野先生阔别20年后,再次重逢,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藤野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段话,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1、先生,您当年能抛开狭隘的民族偏见,对我这个来自弱国的弱民,给予了如此多的关怀,您是我所认为我师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对于当年我弃医从文,望您能够谅解
很聪明,引用了文中作者的话,完全融入了角色
2、先生,虽然我没有从事医学,但我却在唤醒国民的灵魂,改变他们的精神,这远比医治身体更重要。但是先生,当年您给予我的尊重和关怀,教给我的正直和热忱、严谨和务实,却一直影响着我,师恩难忘!
我们和鲁迅先生一起拾起的是藤野之花,可还有一朵鲁迅之花一直开在我们心头,让我们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运用抓细节、品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查找资料,探讨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从而了解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投影显示推荐书目和网站)
林贤治《人间鲁迅》、王丙乾《鲁迅的生命哲学》
这节课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文笔,认识了生活俭朴、认真负责、严谨求实、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他就像一朵梅花,不仅烙印在鲁迅心中,也烙印在我们心中。
六、课堂练习
一、文中还有一种情况,借助于副词,增强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试举例。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2、“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4、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二、对本课,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解,讨论一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各有道理,以第一个为好。
第三课时:品读“伟大”
【教学目标】
1.理解用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2.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真情
【教学创意】
1.让对话在“伟大”中穿行。抓住“伟大”一词展开教学,以此为纵线贯穿全课,使课堂结构紧凑,板块清晰;主线分明,不蔓不枝;层层剥笋,循序渐进。
2.引读。在教师引领下反复诵读课文第37段,不但使学生的理解层层深入,渐入佳境,而且使课堂呈现一种重章复沓的音乐之美。
【教学设计】
一、聚焦“伟大”:引出藤野先生
从小学到现在,你们一定也有自己难忘的老师。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评价他。
(屏显藤野先生图片)
藤野先生,是鲁迅青年时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老师,二十多年后的中年鲁迅是怎样评价他的呢?屏显第37段并齐读: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针对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鲁迅先生?什么是“伟大”?(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是啊,一个普通的医学教授,仅仅两年的师生情谊,况且鲁迅后来也弃医从文,二十多年后为什么说在“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呢?(板书:伟大?)
在鲁迅眼里和心里,藤野先生是伟大的。(板书“伟大”)提到伟大,你觉得哪些人是伟大的?你脑海里会浮现什么?
一生说母亲,一生说英雄。
师:藤野先生只是一个老师,两人相处只有两年不到的时间,为什么鲁迅会以“伟大”称之呢?
二、品味“伟大”:感悟一段深情
1.先看两人的相识相处。指名读第6-23段。作者选取了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
全班讨论,教师点拨(提示:在学生容易忽略处着力):
①第一节课:工作中规中矩,生活不拘小节。
诵读:让学生模仿“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自我介绍:“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
②添改讲义:诲人不倦,一丝不苟。
诵读:“你能抄下来么?”是商量询问的口吻;“拿来我看!”为学生可以抄下来讲义而兴奋。
比较:“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添改”,改为“修改”或“订正”行不行?(“添改”,即增加和订正。如果说增加讲义中脱漏的地方还是一位医学老师的职责的话,订正文法的错误就不是他份内的事了。)
③纠正解剖图:既严格又耐心。
比较:“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和原文比较,想想能不能这样改。(原文是委婉的批评,耐心的指导,怕“我”难堪。)
④关心实习:无微不至,充满尊重。
比较:体会下列三句话的表达效果:(屏显)
•“听说中国人是很迷信鬼的。”
•“听说中国人是很相信鬼的。”
•“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
(作为一个医学教授,本可以坦言,没有鬼,不必迷信之类的话,但是怕伤了“我”的自尊,故意委婉地说“敬重”,而不是“迷信”或是“相信”,这是对“我”的尊重,也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即使它可能是落后的、愚昧的。)
迷信是贬义词,相信是中性词,藤野先生不用贬义词,也不用中性词,而是选用了褒义词来说,体现了对鲁迅对中国人对中国队中国文化的尊重,体现了藤野先生的人格。
⑤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善良心地。
比较:(屏显)
•原稿:总要看一看才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定稿: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定稿更强调了一种郑重的态度、求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妇女遭受摧残的同情,为自己不能亲见的遗憾。“好”字,还容易引起误解。)
屏显:添改讲义:诲人不倦,一丝不苟。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既严格又耐心。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无微不至,充满尊重为人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善良心地可贵的求实精神
小结:还有一些细节要注意,比如“叫我”“将我叫到”,三次都是老师主动喊学生。写人,一定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把人放在具体的叙述和细致的描写中去表现。
2.引读:与这位治学严谨、以诚待人的老师离别二十多年后,鲁迅还深沉地感叹:“但不知怎地——”(齐读)
课文读到这儿,你觉得“伟大”这个词有着落了吗?
小结:如果孤立地去看这几件事,就说藤野先生是“伟大”的,还有些单薄,还不足以让鲁迅、让我们感动,因为这更多的是一个教师,至多是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本能。那么,到底还有什么原因呢?
三、感受“伟大”:体味一段境遇
1.据你的经验,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最感动于别人的帮助呢?(第一,这个人非常需要帮助,甚至走投无路;第二,你给了这个人最需要的东西。)
教师补充举例两“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作者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批评了那些孩子,还写了一封信劝慰作者,说作者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于是作者感激地说蔡老师“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啊!”
结论: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孤立地看很平常,但是如果有了不平常的发生背景,这件事就变得不平常了。
2.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藤野先生,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和鲁迅相识、交往的。
①在《藤野先生》的前一“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他在《自序》中也写道:“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屏显楷体字部分)
②从材料可以看出,鲁迅去日本是因为在国内已毫无出路,到日本寻求学问。那么抱定希望远涉重洋到了日本又怎样呢?
默读第1-3段,思考:1、第1-3段,在东京、到仙台的鲁迅心情境遇是怎样的?这与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鲁迅到日本的第一站是首都东京,后来他为什么又选择去一个不大的市镇——仙台呢?(通过在东京的两件事:赏樱花、学跳舞,他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附庸风雅,到处乌烟瘴气,没有自己想要的学问。)
哪句话概括地表达了他对东京的态度?(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反复朗读。对比(屏显):
•东京也是这样。
•东京无非是这样。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只不过。“也”字,有照应上一2、初到仙台的鲁迅,受到了怎样的优待?鲁迅的心情怎样?
1、很寂寞。那里只有一个中国留学生。
2、很寒冷。鲁迅是哪里人?绍兴人,江南人。到了日本那么冷的地方,确实不习惯。
3、很痛苦,吃难以下咽的鱼羹汤。
4、很安稳,睡觉居然能睡安稳。还有免费的饭食。
鲁迅自己总结为“物以稀为贵”,鲁迅在困难中苦苦求索。可这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呢?更加衬托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
(“不但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鲁迅最需要的是学问和振兴祖国的良方,不收学费、操心食宿都不是他需要的,所以他才把这些关心幽默地统归为——“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可见鲁迅对这种优待的态度是——感谢但并不感动。)
⑤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的鲁迅,真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正是在这样的处境下,藤野先生雪中送炭般地闯入了鲁迅的生活——这又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暗示我们:第一,他的境遇很糟,需要帮助;第二,他到底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而这时,是藤野先生给了鲁迅最及时、最急需的帮助!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去朗读第37段。(齐读)
现在,“伟大”这个词有着落了吗?我们可能觉得已经够了,但鲁迅先生并没有止笔。
3.再看第24-31段,写了两件事:3、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边默读边思考:这两件事给了鲁迅怎样的刺激?这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合作探究。
全班讨论,教师点拨: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在反复诵读中感悟:鲁迅是不是对对方的言行表示理解?“意见却变化了”什么意思?
(这两件事不仅是鲁迅弃医从文和藤野先生分别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给藤野先生做了反面的衬托: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发生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之下——不但是在失望中苦苦追求,而且在追求中常常受辱;是发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日本举国都在歧视中国人;中国人自己也麻木不仁。)
4.藤野先生这种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已经是常人所不及的大爱、大善、大美!这样的人格才是“伟大”的,这样的老师才是“伟大”的!所以鲁迅感激地说——(齐读第37段)
四、升华“伟大”:铭记一份感动。
1.二十年后,在寂寞中战斗的鲁迅,从这段温馨的回忆中汲取到无穷的力量。所以他感慨地说——(再读第37段)
2.如果说,我们最初提到“伟大”,是模糊的,在解读了两人的交往之后,“伟大”一词开始变得清晰,那么,在弄懂了他们交往的背景之后,“伟大”这个词就是立体的,动人的。它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曾经怎样的鲁迅,在一个怎样的境遇之下,遇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所以鲁迅真诚地说——(再读第37段)
3.鲁迅离开仙台后就与藤野先生失去了联系,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这位异国的恩师。1935年,日本一家出版社打算出版《鲁迅选集》,专门去征求鲁迅先生的意见。鲁迅先生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这“少年时期,有一位先生教过我汉文,我尊敬中国,也就觉得对那个国家的人也应该高看的……前后外国留学生只有周先生一人。因此我帮他寻找住处,学习日语,虽我能力有限,却要尽力关心……我是为了对道德的先进国家表示敬意,而不单为周先生一人。……”(屏显)
最后,让我们深情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屏显并齐读)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五、写作(或说话)练习
夜深入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
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何秀田
【篇二】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引导学生明确这
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相信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鲁迅先生的文章了,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为我们展示过一位方正、质朴、博学的老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今天,我们又要学习鲁迅先生的另外一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当时作者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希望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
三.研读文章
1.学生默读课文,标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
2注意读音:绯红fēi解剖pōu畸形jī杳无消息yǎo诘责jié教诲huì瞥见piē深恶痛疾wù
3.在这可分为三个部分
与藤野先生相识之前,在东京
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在仙台
与藤野先生离别,离开仙台
4分析藤野形象
6—10段写初识藤野先生。
正面描写: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缓慢有顿挫的声调
侧面描写:留级学生的讲述
→严谨、简朴
总结:这里是写作者初见先生,此时一个治学严谨、生活简朴的学者形象展示在我们眼前。接下来作者将如何继续刻画先生呢,我们来继续学习11—23自然段。
11—23段写与藤野先生相处。
这一部分写了关于藤野先生的几件事情?
补充修改讲义、改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认真负责、治学严谨、待人诚恳公正、求真务实、追求真理
总结: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应该学会这种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刻画人物时注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准确描写。
读到此,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诚恳,治学严谨,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全然是一位负责任、明道理的老师。
到了这里,同学们肯定都会觉得这“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什么变化了呢?同学们请告诉我。
总结:对,作者决定放弃学医。可是,当时作者明明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他为什么又突然放弃学医呢?
同学回答
总结:对,作者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为此,他决定弃医从文。
问题: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来日本学医呢?
同学回答
问题:为什么又放弃学医呢?
同学回答
总结:全文始终在作者找寻救国道路的旅程中进行,所以文章又另外有一条线索,那就是作者的爱国情感
这条暗线我们下节课再来具体分析
板书设计:
一注意读音
绯红fēi解剖pōu畸形jī杳无消息yǎo诘责jié教诲huì瞥见piē深恶痛疾wù
二研读文章
1相识之前,在东京
2相识、相处,在仙台
6—10初识
正面描写: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缓慢有顿挫的声调
侧面描写:留级学生的讲述
→严谨、简朴
11—23相处
事情:补充修改讲义、改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认真负责、治学严谨、待人诚恳公正、求真务实、追求真理
3离别,离开仙台
线索:藤野先生(明线)
爱国情感(暗线)
1《藤野先生》教案
河北省围场县第二中学董永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联系现实,关心时事。
4.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教学重点
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1.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2.对真正“爱国性”的理解。
3.思考中日关系中当前面临的问题。
教学设想
1.本文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如何正确地对待其他民族。要学会和其他国家民族和平友好相处,提高对日本严重右倾化的警惕。
4.本课的广度体现在对课文内容的大量补充及对当前中日关系的关注上;深度体现在对“爱国青年”的“爱国”性的分析上及对“真正的爱国主义”的讨论上。
5.我认为尊师不是本文主题的第一义项。故在本课中只粗略提及。
6.本文知识点众多,学习时不求面面俱到,但重点是必须完成的,难点是必须要突破的,通过研讨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情感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收获、语文能力上有提高。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结构、线索。
2.找出“我”和藤野先生交往时的主要事例,并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理解其中体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和作者的爱国精神。
3.分析部分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是大家所熟悉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你知道他最难忘、最使他感激的老师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藤野先生》这以上生字都是课下注释中所没有的)
三、学习读第一自然段
提醒学生注意:为什么称为“清国留学生”?写清国留学生时,着重抓住了他们外貌的哪个特征来写?
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也是封建专制的象征。为什么这么说?请大家讨论。
(中国人原来是不留辫子的,满清入关后,“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之后中国人的脑后才拖上了一根辫子,所以说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另外留辫子也是表示对满清王朝的忠心,所以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者如孙中山及后来的毛泽东等人都是先剪掉自己的辫子以示和专制政权的决裂)
可是这些清国留学生对辫子的态度如何呢?(他们十分珍视这根辫子……)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标致”,“标致”的本意是什么?(漂亮),鲁迅真的认为这样很漂亮吗?(讨论)那他实际的意思是什么?(丑陋)──通过这里的讨论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反语”:(就是说反话,字面的意思和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事实上,反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同学们很可能会举出一些很有趣的例子)。
提问:第一段写清国留学生在干什么?(赏樱花)指读第二段:他们又在干什么?(学跳舞)他们做这些事应不应该呢?为了更好地讨论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给补充一些历史资料:鲁迅去日本留学是什么年代?当时中国是什么样的状况?(鲁迅于1902年去日本留学,1904年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当时正是中国积贫积弱受列强欺侮的时候……腐朽的满清政府与列强鉴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补充资料和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鲁迅对这些只知游乐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者的鄙视,所以鲁迅离开东京到了仙台。
从鲁迅和那些“清国留学生”的不同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正是本文叙事的一条暗线。请大家在下文的学习中注意这一点。
板书: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暗线)
四、课文的主体故事就发生在仙台,现在请大家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师生总结板书:
五、速读课文,练习一下概括能力,说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几件事
讨论之后在第二部分后板书: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习;4.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从这几件事中可看出藤野先生的什么特点?结合讨论幻灯展示藤野先生的照片及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时的课堂笔记(内有藤野先生修改的笔迹)。
板书: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
六、鲁迅为什么要到仙台去学医呢?课前已经让大家读了鲁迅的《〈呐喊〉自序》,谁能给解释一下?(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
(从鲁迅小时候他父亲的病说起……说到鲁迅讲的关于中医的过分的话:中医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说到他学医的两个目的: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从这里我们能再次感受到鲁迅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时间允许的话,教师也可在这里给补充资料:日本的维新确是从医学的引进开始的:一个叫前野良泽的人根据一本来自荷兰的《解体新书》的指导去解剖尸体,结果让他感到震惊的是,书中的插图竟与人体构造分毫不差。从此日本人逐步认识到西方科学的先进,开辟出一条通向近代学术的道路,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强国)
那么鲁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疑问。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
1.分析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关注中日当前面临的问题。
4.分析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找一个同学回忆一下鲁迅先生去日本学医的原因……那么作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主要是因为两件事,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是两件什么事,并准备复述。
二、一边复述一边分析。
第一个事件我们给它命个名可以叫它什么事件?(可以叫“匿名信事件”,也可以叫它“漏题事件”)……“终于这流言消灭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鲁迅到底是不是得到藤野先生泄漏出来的题目?那些爱国青年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们对弱国国民的无端歧视)在这里可指读“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也无怪他们疑惑”句,使学生认识这种逻辑的荒谬,体会作者当时极度愤慨的感情。
另:在这里教师也可给学生补充一些资料:事实上日本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有崇华倾向,在从隋代开始活跃的中日交往中,日本一直是甘当小学生的。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此时日本才认识到了中国的落后,后来日本也遭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扰。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超过中国,从此又对中国采取极端鄙视的态度。称当时的中国人为“戴猪尾巴的家伙”,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很多类似“爱国青年”的人……
接着复述第二个事件:我们可以叫它什么事件?(电影事件)在这里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当时的日俄战争是怎么回事?…………(战争本身就是令中国人屈辱的事)鲁迅为什么听得“这一声特别得刺耳”?……(再次体会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
为什么“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教师幻灯展示下面这段话并指读: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在讨论这句话的同时,为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可用幻灯展示一张1905年摄于中国东北开原城外的照片:
一个中国人被当作俄国侦探,被日军斩首。围观的中国民众神情麻木。
此时教师可问:那个被斩的人健壮吗?围观的人健壮吗?……可这种健壮的躯体在这里只用做什么?(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这些看客是什么心理?(看热闹,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民族耻辱。可见改变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来看鲁迅弃医从文的决定,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吗?
展示幻灯片:
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不过他的这个决定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真是一件幸事,从此中国少了一个高明的医生,却多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多了一个唤醒民族的文化巨人。
三、促使鲁迅做出弃医从文决定的这两件事都和“爱国青年”有关,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的这种爱国性: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是否可取?
经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他们的这种所谓爱国主义,是一种极端的爱国主义,是一种狭隘的爱国主义,达到了蔑视仇视别的国家和民族的程度。比如侵华时期,他们认为大和民族是最优秀的种族,其他民族(如中华民族)都是劣等民族;法西斯德国也宣扬大日耳曼主义,残酷迫害犹太人。他们这种扭曲了的爱国主义,这种不正常的民族情绪是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基础。
那么我们应有什么样的爱国主义呢?讨论总结后幻灯展示:
爱国青年:极端、狭隘、扭曲的爱国主义:蔑视、仇视其他民族和国家。
正确的爱国主义:既热爱本民族,又对其它国家民族抱一种友善的态度。
四、现在我们再来看藤野先生,他除了我们分析过的具有“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特点外,和“爱国青年”比,他还有哪点精神是更为可贵、更让鲁迅为之感动的?
板书:
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对一个弱国国民给以应有的尊重、热情的关怀。
此处教师幻灯展示一段文字资料:(再幻灯展示藤野先生送给鲁迅的照片及后面的题词)。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的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所以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如果周君因此而在小说里和友人之间把我当作恩师谈着,我要是早读到该有多好啊!既然他至死还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早通了音信他本人也该多么喜欢啊!
──选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从这段文字(及照片)中我们也可看出藤野先生对中国人的态度与爱国青年有多么大的不同,同时从中我们还能看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深情厚谊。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相信在日本还是像藤野先生这样对中国人民抱友好态度的人的人占多数,像“爱国青年”那样的极右分子占少数,在今天也应是如此。
我们也可从文中找出一段鲁迅对藤野先生给以高度评价的话。齐读“但不知怎的,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这段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句要读出重音、读出深情;同时对“小而言之”“大而言之”句还要做理解分析)
五、寻疑解难。从文中找出有疑问的话或有深意的语句,提出来发表评论或供大家讨论。
(为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此处的问题由学生自行找出,讨论解决。应该说,本课的
1.对“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一句的理解及“正人君子”这一反语的运用。
2.如何理解在仙台医专所受到的“优待”?写这件事和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3.作者为什么对“日暮里”和“水户”印象深刻?
4.如何理解“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这句话?
5.本文的写法特点。
……
六、总结、延伸拓展(幻灯片展示)
1.课下读鲁迅的作品。
2.从写作的角度看,本文有哪些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3.当前的中日关系现状被称为“冰点”。查找资料看中日关系中有哪些具体问题?造成目前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
附:第二课时板书
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对一个弱国国民给以应有的尊重、热情的关怀。
乐一
【篇三】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
2、理清作者思路及文章线索,体会鲁迅先生深厚的师生感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3、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品质。
4、学习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重点:1、通过对藤野先生外貌、语言、动作的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品质;
2、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品析,体会深厚的师生感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难点:品析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准
学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没有民族偏见——怀念先生
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问中国女人裹脚
暗线:鲁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改变国民的精神、唤醒民众的斗争觉悟)
参与备课教师:刘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写作背景
四学习目标
五整体感知
六、问题探究
七、品读赏析
八、拓展延伸
九、课堂小结
十、作业设计
导语:20世纪初,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良方到日本留学,在常遭侮辱中,却遇到了一位无私关怀自己的恩师——藤野先生,让我们走进散文《藤野先生》,更亲近的触摸鲁迅奋然前进的心迹,更深刻的理解鲁迅感念师恩的深情。
板书文题、作者。
1、温故知新:(出示)
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横线处内容让学生回答)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
教师归纳、明确。
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小说:《社戏》——《呐喊》
2、结合有关注释,明确本课选自、文体。
归纳明确重要知识点:
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朝”读zhāo,早晨的意思。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的。
1、指生介绍搜集的相关资料。
2、出示:
这
1、朗读课文,理清文脉,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
2、深入了解藤野先生,学习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体会鲁迅先生深厚的师生感情。
1、大声朗读课文,要求:
标示段序,疏解疑难字词。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出示:(自我检测)
读准字音:
绯(fēi)红匿名(nì)
瞥(piē)见不逊(xùn)
解释词义:
油光可鉴标致精通时事抑扬顿挫掌故模胡落第不逊匿名诘责正人君子深恶痛疾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2、文中变换了几个地点,根据地点变化,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教师巡回辅导。
明确:
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2、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有38段):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快速阅读课文“在仙台”部分,思考:(出示)
1、本文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先生交往的哪四件事,从这四件事中,可以概括出藤野先生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
1)检查并修改“我”的讲义——认真、负责
2)纠正“我”绘制的解剖图——治学严谨、要求严格
3)对“我”上解剖实习课的关注——高度的责任感和诚恳热情的态度
4)向“我”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治学严谨
以上几件事,不只是体现了一个教师学者应有的作风和品德,更表现出了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2、根据所阅读的内容,用“藤野先生是一个的人”的句式评价人物。
(适时引导学生,又要把握学生回答的正确性,不可放任自流。从肖像角度来考虑: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医学教授。依据第6段。从生活习惯的角度来考虑:生活俭仆。依据第9、10段。从治学的角度考虑:认真负责,治学严谨。依据第16、17、23等段。从对待学生的角度来考虑:热情诚恳,循循善诱。依据第11—15、21、22等段。)
3、“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请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讨论后明确:首先是一种感激和怀念之情,这种感情体现在以下行动上: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之所以有这种感情,是因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然后是一种愧疚之情,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5、自由朗读,体会文章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
夜深人静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了二十年了,鲁迅一定有很多的话想对先生说。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写一段和藤野先生的对话。
今天这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了解了藤野先生,也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其实,细心的同学肯定会发现,本文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但课文中却有一半以上的
熟读课文,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拓展延伸题: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
倾听
回忆
回答
同学们回忆
回答
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
生发言
补充
生默读
指一生读
朗读课文,标记出自己把握不准确的字词。
交流解决字词
生回答
订正
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全班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
畅所欲言
讨论、归纳
全班交流
四人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朗读课文
思考
积极发言启发兴趣,引入课文
让学生熟记重要作家、作品。
引导学生充分结合课下注释,掌握相关资料。
了解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助于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
初步感知文意。
扫除字词障碍
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抓住关键语段,在反复品读中分析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人物品质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写记叙文时对事例要有所选择。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运用规范的语言评价人物,说话有依据。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快速搜集信息的能力。
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
创设情景,进一步体会体会鲁迅先生深厚的师生感情。
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个性化设计
一、
情境导入
二、学习目标
三、问题探究
四、品读赏析
五、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设计上节课,我们感知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的叙述,继续研读课文,体会本文除了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示:
1、研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出示:
1、本文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但课文中却有一半以上的
①、想一想,这些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语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②、这些内容与写藤野先生的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①、课文除了写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四件事外,还写了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第一部分),日本“爱国青年”的挑衅,课堂上看电影,鲁迅弃医从文等事(第二部分)
②、这些事从表面上,与写藤野先生没有直接联系,但实际上处处是写藤野先生:
清国留学生交代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日本“爱国青年”反衬日本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
弃医从文写鲁迅与藤野先生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2、鲁迅在日本留学有哪些经历?
明确:先在东京留学,后到仙台学医,最后离开仙台,弃医从文。
3、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鲁迅为什么要学医?又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决心弃医从文?
明确: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不是去逛上野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这种空虚、无聊的生活的感到憎恶、失望和不满。带到这儿不是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作者的栖身之所,因此决心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环境,而“到别的地方去看看”。这也就是作者要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
“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深深地刺激了鲁迅。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愿望。“看电影事件”使作者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医治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
4、这些经历表现了鲁迅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鲁迅的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这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5、自由选择最能体现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
1、朗读课文前三段,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语言上有何特点?
讨论后明确: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文章用比喻和反语夸张,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2、齐读体会。
3、快速诵读课文的第6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藤野先生的外貌的?
——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他的外貌特征。
4、默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良心发现”: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了触动;
“正人君子”:那些为军阀政客等统治阶级服务而又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
全句意思:决心以笔作武器,与反动御用文人所代表的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自由、民主、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
5、齐读最后一段。
1、结合具体语句,小组合作探究本文的写作特点。
讨论明确:
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
②、明线和暗线同进的叙述方法。
③、抓住特征和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描绘人物,表现人物的思想品格。
④、语言朴素含蓄,精练深刻,幽默而又犀利。
2、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
教师引导,鼓励。
1、同样是写老师的回忆录,试比较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提示:本文表现了作者对先生的真诚的感激和深切怀念,而对三味书屋的先生是“很恭敬”。
2、生活中,哪位老师曾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给大家听。
走进散文《藤野先生》,使我们更亲近地触摸了鲁迅奋然前行的心迹,更深透理解了鲁迅感念师恩德丰富内涵。藤野先生,令鲁迅感念,更镌刻在读者的心中。鲁迅文章语言精练,幽默而又犀利,抓住了人物的特征,生动而又传神,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好好借鉴,用我们的笔记住我们最怀念的人。
巩固知识题: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老师的感念。
完成课后
拓展延伸题:
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刻画对你帮助最大的一位老师
回顾
指生读
默读全文,四人小组讨论。
举手发言
明确
认真倾听
回答
带问题速读课文,思考。
讨论交流
标记
讨论、明确
自由朗读
大声朗读前三段
小组讨论
交流
齐读
生可找其他段落的具有这种语言特点的句子,朗读体会。
带问题速读课文
交流
默读,思考
讨论
标记
齐读
小组合作探究
读相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标记
学生积极发言
讨论交流
简单回顾上节课内容,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明确本课学习的目的,有助于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提高课堂效率。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内容与写藤野先生的内存联系。
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通过梳理鲁迅日本留学的经历,探究其原因,体会他的爱国情感。
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突出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揣摩品读重点语段,悉心体会富含浓郁感情的语言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把握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归纳本文写法,提高学生的概括力。
训练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进一步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方民
【篇四】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收集鲁迅生平和创作的资料,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鲁迅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2、复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
1、 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2、 品味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方法:资料搜集法;阅读体验法;语文活动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导入:
鲁迅先生一生著述颇丰,但对于自己的老师,他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先生,一个是留洋学医期间的藤野先生,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先生。藤野先生是日本的一位老师,鲁迅先生早年跟他学习医学,最终又没有坚持从事医学事业,为什么还要专门写文章来纪念他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藤野先生》一文,来看看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资料助读
1、作家作品
2、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09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圈点勾画法默读课文,标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
思考:
(1)标注出重点词语。
(2)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 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3)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4)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2、交流观点
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全文共分三段:
一(1-3):见到藤野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二(4-35):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 别。
三(36-38):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组织材料。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缘由,接着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这就是当年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这篇文章还有另外一条暗线,那么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我们先按下暂且不表。下面先来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述藤野先生的。
四、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课件)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语文活动,抢答下列问题:
藤野全名:(藤野严九郎)
供职学校: (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教授课程: (解剖学)
外貌特征: (黑瘦、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忘带领结,穿旧外套) 学者形象: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2、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惜别 ———尊重友爱
3、 藤野先生身上有很多作为教师的优点,但其中最特殊、最打动作者的是什么呢? 交流明确:
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他对作者这样一个来自弱国的学生不同寻常的热忱、尊重、毫无民族偏见的支持与鼓励。
4、概括人物形象: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结论: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学者。
5、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明确:
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上下文注意过渡。
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读到此,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读到此,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欲知后事如何,留待下回分解。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认真练字,积累词语。
3、完成《同背作业》“基础知识”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复习旧知:
略
二、重点研读,深入探究:
1、语文活动设计:名人访谈
在课文中,除了着重描写藤野先生外,还多处叙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经历,先在东京留学,后到仙台学医,最后离开仙台,弃医从文。他为什么这么频繁地辗转各地呢?如果你是鲁迅,你该如何讲述你的这段心路历程?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思考:
(1)鲁迅为什么来到东京?为什么要离开东京?
(2)鲁迅为什么要学医学?是什么原因使你决心弃医从文?
(3)你对作者的叙述还有哪些疑问?
2、学生研读课文,合作交流:
(1)我来到东京留学,是想学习医学,探求救国救民之道。我对东京“清国留学生”不是去逛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这种空虚、无聊的生活感到憎恶、失望和不满,因此决定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环境,而到别的地方去看看,这就是我要离开东京到仙台的原因。
(2)“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深深地刺痛了我。“匿名信事件”使我深感弱国备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贵强民的愿望。作者的个人自尊心和民族自尊心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看电影事件”使我深感“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为此,我决定弃医从文,以拯救国人的灵魂。
(3)可能出现的疑问: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交流后明确:
因为“日暮里”中的“日暮”会使作者自然想到“日暮途穷”之意,从而触发清政府日薄西山的忧恨之情,所以记得;“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这段生活描写,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又隐约让人感受到弱国国民的辛酸,这是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反映。
3、“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感激、怀念,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的照片
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4、精读第38段,思考:
“良心发现”指什么?(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
“增加勇气”指什么?(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
“正人君子”指什么?(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
5、教师引导:作者是用什么来统摄全篇内容的?
明确: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6、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交流明确:
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以作者的爱国之情为情感线索,叙述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和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也深刻而含蓄地表现了作者的赤子之情。
三、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精炼准确,耐人寻味,常常在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中,有力地表现丰富深刻的含意和复杂深沉的心境。
1、朗读第1、2自然段,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说明理由。
a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b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夸张、比喻)
c除下帽来,油光可鉴。(比喻)
d实在是标致极了。(反语)
e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反语)
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明确:
(1)“无非”表示“只不过”的意思,表露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和对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厌恶之情。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远大抱负与灰色的环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心绪包容在这感慨良多的一句话里面,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2)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浯的讽刺力量,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而改动后则语意直露,缺乏讽刺意味。
2、学生集体诵渎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缘由是“物以希为贵”。那么句中的“大慨”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
(1)“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点自谦、自喜,还有点隐含的感激之情。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因为”则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2)“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明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3、学生自读课文第24至3l语段,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篇五】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藤野先生》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藤野先生》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问题解决与思考
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
热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
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用具:
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
1
【篇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1.藤野先生
鲁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
3.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4.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精神。联系现实,正确认识中日关系。
教学重点:
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
1.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修辞的运用。
2.理解文章的双线结构。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那位鲁迅先生的启蒙老师的形象,今天,我们就通过《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来认识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结识的另外一位老师,看看他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
二、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的时代背景;熟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
2.勾画理解有困难的语句,积累本课重点字词及其音、形、意。
3.理解文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
三、先学后教,自主、合作探究
(一)完成学习目标1.
1.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9注释②及手头资料,了解课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然后标示段落序号,轻声朗读课文。
2.先学后教
(1)先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教师再做补充说明。
(2)指名或主动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指正错误。
(二)完成学习目标2.
1.自学指导:速度课文,勾画疑难语句和重点词语,并注音。
2.先学后教:首先请三到四位学生读出自己的疑难语句;然后教师强调本课需要掌握的字词句。
(三)完成学习目标3.
1.自学指导:依据作者留学经历中求学地点的变换,大致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2.先学后教:先由学生口头叙述作者的求学经历,然后再共同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相识前 相识相处时 相别后
东京(离 往、初到、在)仙台 (回)北京
见闻感受 相 识 肖像 声调 深切怀念
珍藏讲义
相 处 四件事例 悬挂照片
多写文章
相 别 神情 话语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四、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投影显示)
绯红fēi 宛如wǎn 驿站yì 解剖pōu 油光可鉴jiàn 毫不介意
落第 畸形jī 不逊xùn 匿名nì 杳无消息yǎo 美其名曰
诘责jié 凄然qī 教诲huì 瞥见piē 抑扬顿挫cuò 深恶痛疾wù
2.背诵词语解释
3.完成《课课清》本课第一模块题目。
第二课时
一、明确学习目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1.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特征。
2. 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分析双线结构;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4. 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精神。
二、先学后教,合作探究
(一)完成学习目标1.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1)人物的性格特征:治学严谨认真,善于钻研,生活俭朴,不注重衣着打扮
(2)教师点拨: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
2.学生默读11—23段,概括在仙台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主要事件。
(1)主要事件概括:①添改讲义②纠正解剖图③关心解剖实习④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2)体现的人物性格特征: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要求严格,为人热情诚恳,钻研求实的精神,没有民族偏见。
(3)教师点拨提高: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
明确: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上下文注意过渡; 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
(二)完成学习目标2.
1.学生勾画出文中理解有疑难的语句,讨论分析,教师点拨。
(1)“东京也无非就是这样。”
(厌恶、失望之情)
(2)“也有解散辫子,""油光可鉴,""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反语;厌恶,批判)
(3)“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
(国弱民穷的耻辱感)
(4)“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5)“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
(激愤之情)
(6)“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发生了变化。”
(弃医从文)
(7)“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忽又良心发现""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2.学生找出文中使用反语的语句,体会分析表达效果,教师补充。
(三)完成学习目标3.
1.分析课文的双线结构(联系上节课结构梳理内容)
点拨提示: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作者爱国情感的变化过程。
2.问题探究
(1)开头描写东京留学生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与后文些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失望、厌恶,为下文去仙台,进而结识藤野先生埋下伏笔。)
(2)去仙台的路上,为什么只记得“日暮里”、“水户”两个地名?
(联想到国家命运和爱国志士,是爱国思想的体现。)
(3)作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收到优待,但作者的心理感情是怎样的?
(弱国之民被可怜的耻辱感)
(4)作者用床单包裹身体防止蚊虫叮咬,体现了怎样的心理?
(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
(5)是什么原因促使作者放弃医学救国的理想?
(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深深地刺痛了作者,使其深刻地认识到,要改变国家命运,必须先要唤醒愚昧、麻木的民众,而要唤醒民众,作者认为首推文艺,所以,决定弃医从文。)
(四)完成学习目标4.
1.学生朗读32—35段,要求找出师生惜别时两人的神情言行的语句,体会出师生间的真挚情感。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凄然”、“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叹息”、赠照片、题字、“叮嘱”寄照片和写信。
2.齐读36—38段,明确这一部分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鲁迅后来给藤野先生寄过照片了吗?写过信了吗?他把老师忘了吗?
鲁迅时时记起藤野先生,怀念他,感激他,赞美他,鲁迅对先生的怀念之情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①珍藏讲义 ②悬挂照片 ③多写文章
三、课堂总结
鲁迅先生用满怀感情的笔触,为我们介绍了藤野先生其人其事,他是一位值得敬佩和赞美的人;同时,作者也为我们勾勒自己在救国救民道路上的一段重要的探索历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课清》剩余两个模块的题目。
第三课时(选用)
一、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变化历程,体会他的爱国思想
1.带领学生了解《〈呐喊〉自序》的有关内容。
比如:从鲁迅小时候他父亲的病说起……说到鲁迅讲的关于中医的过分的话:中医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说到他学医的两个目的: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再比如: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2.关于鲁迅救国道路的探索以及唤醒民众的问题,还可以结合他的小说《药》来简要给学生谈谈。
二、进一步了解藤野先生其人
1.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的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所以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如果周君因此而在小说里和友人之间把我当作恩师谈着,我要是早读到该有多好啊!既然他至死还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早通了音信他本人也该多么喜欢啊!
──选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2.《基础训练》知识链接关于鲁迅三位老师的文章。
3.鲁迅关于回忆藤野先生的其它有关文章
三、借鉴历史,面向未来
就目前中日关系,结合历史,谈谈该如何处理和发展?
【篇七】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1《藤野先生》教案新人教版(新)
1 藤野先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
过程与方法 :
1、理解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高贵品格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精神。
2、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理解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高贵品格的写法。
3、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课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
过程与方法
1、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线索。
2、学习划段的方法,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线索。
教学难点:
1、掌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2、教给学生按地点的转换划段的方法
教学易混点:
文章的明线与暗线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 ?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 ?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个明白.(出示课题,展示目标)
二、自学释疑(5分钟)
出示小黑板
1、 复习鲁迅的有关文学知识(可利用工具书和参考资料)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______、 。散文集 ,杂文集 ———、 – ———等
2、 学生自学后回答:本文选自_______,体裁是________。
3、 “读一读,写一写”读准字音,并理解词义。
绯红fēi 宛如wǎn 驿站yì 解剖pōu 油光可鉴jiàn 毫不介意 落第 畸形jī 不逊xùn 匿名nì 杳无消息yǎo 美其名曰
诘责jié 凄然qī 教诲huì 瞥见piē 抑扬顿挫cuò 深恶痛疾wù
4、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训练操作(10分钟)
学生再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思考问题:
(1)
(2) 文章写了那么多事,这些事发生在哪里?分别在文章的哪些段落里? 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四、反馈矫正(15分钟)
1、指导划段
前面我们学过四种划段方法,即按时间先后,按地点转换,按小标题,按空行隔开,根据上面的内容本课划段按哪一种比较合适呢?
按地点转换划合适
2、指导概括段意
师:很好,大家都很动脑筋,让我们再读课文 ,概括段意
讨论后回答:本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在东京)写和藤野先生见面前的所见所闻
第二部分4——35段(在仙台)写和藤野先生的相见、相识、离别
第三部分36——38段(在北京)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五、延伸迁移(5分钟)
1、讨论: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但1——3段好像与题目无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小结(2分钟)
1——3段写的很好,我们要认真体会,学习比喻、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及表达的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七、效果测试(4分钟)
1、 听写生字词
2、 说出本文明线暗线两条线索
3、 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布置作业
1、再读课文,找到本文都写了哪几件事。
2、生字词写两遍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
2、把握文章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高贵品格的写法。
2、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对表达主题的作用。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精神。
教学重点: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1、把握文章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精神。教学难点:
学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高贵品格的写法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小黑板展示本节目标)(2分钟)
上节课,我们感知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的叙述,去深入了解一下藤野先生,去找找作者深深怀念先生的原因。
二、自学释疑(5分钟)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作者回忆的是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主要歌颂的是藤野先生,可开头部分那么多篇幅却没有写藤野先生,这是为什么呢?
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明确:
三、训练操作(15分钟)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
(1)提问:
①这部分写作者在东京的哪些所见所感?
②第1段里第1句中"无非"是什么意思?"这样"指代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③作者抓住什么特征?借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研讨分析明确:
(二)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在仙台”部分。(出示小黑板)
1、在本部分里,作者主要记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2作者是抓住藤野先生的什么特征来进行描写的?
3你认为最让鲁迅感动的是什么?
4那段感人至深有发人深省的往事是什么?试复述。
5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提问,教师明确
1、(1)修改"我"的讲义——正直热诚,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2) 纠正解剖图——热情关心,要求严格
(3) 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4) 了解女人裹脚——认真求实,治学严谨
2、对藤野先生的形象的描写,除了选取典型事例以外,作者还抓住他的外貌特征,描写他的"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糊,"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几句话就刻画出一位生活检朴的学者形象。(要求学生画出描写外貌特征的句子。)
3、、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
4、、弃医从文
5、爱国之情
(三)思考下列问题:
1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离开仙台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2 课文结尾一句话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的?
阅读、思考、研讨后,归纳明确:
1 ①珍藏讲义 ②悬挂照片 ③多写文章
2 集体朗读结尾一句话,研讨其含义。
归纳明确:"深恶痛疾"是"最厌恶最痛恨"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作者的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概括了全文中心,深化了主题,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三、 反馈矫正(10分钟)
检查听讲效果
1、作者主要记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1)修改"我"的讲义——正直热诚,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2) 纠正解剖图——热情关心,要求严格
(3) 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4) 了解女人裹脚——认真求实,治学严谨
2、你认为最让鲁迅感动的是什么?
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
四、 延伸迁移(5分钟)
【篇八】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获河南省初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
郑美玲
【学习目标】
1.提取信息,概括事件。
2.多角度、多层面地解读人物。
【教学重、难点】
多角度多层面的解读藤野先生。
【教学方法】
品读法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
一、激趣导入:
春有春花,夏有夏花,人的心里也会开花。一些不能忘记的事不能忘记的人,就是心中常开不败的花朵,有一天细细捡点慢慢品味,就是鲁迅所说的朝花夕拾。今天,我们就跟随鲁迅先生的文笔,细细评点那朵开在鲁迅心头的藤野之花。
二、明确目标:
这节课的目标是:(齐读:)
1.提取信息,概括事件。
2.多角度、多层面地解读人物。
三、朝花夕拾之一 经典回放:鲁迅的老师
过渡: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直接写人的并不多,有《阿长与山海经》的阿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再一个就是藤野先生。他是日本人,鲁迅先生为什么对他如此难忘?(1分)
1.速读感知
出示:请带着问题快速浏览:1.用原文回答鲁迅先生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2.文中着重写了鲁迅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
出示:教你一招:第一步,寻找相关段落。
第二步,提取关键词语。
[学情预估]:第37自然段。
学生活动:齐读倒数第二段。
过渡:写人离不开事件,是通过哪些事件反映出藤野先生对他的鼓励和教诲?来看第二个问题:着重写了鲁迅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
[学情预估]:添改讲义 关心实习
2.品读镜头
出示: 品读6——23段,镜头就是文本中的一个典型事件或细节,请任意选取这样一个镜头,深情朗读,并用 “鲁迅致藤野先生”对话的方式品出藤野先生的品质。
再教一招:如何选镜头:就是选取能体现藤野先生品质的事件或细节。 如何品镜头:先生,您_____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_____的品质。
出示:动画,同步解说我们将“镜头”整理成一本“影集”,名为“永远铭记的温暖”,主角是藤野先生。
师示范:我的镜头品读是(动画)镜头:添改讲义: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过渡引导:这是一处细节描写。)
(出示)鲁迅致藤野:先生,您批改讲义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关爱弱国学生的品质。(板书)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任选一个镜头,制作一本“影集”。师巡回。 全班交流:([学情预设]:生活俭朴、关爱学生、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求实、循循善诱、正直热忱""
顺势板书藤野的品质。
小结过渡:我们通过品读文章,藤野先生这个人物就呼之欲出了,他鲜活的站在鲁迅先生的心里,也仿佛活生生站在我们面前。就写藤野先生来说,我觉得就此已经完整了。但
3.悟读探究(13分)
出示:1——5段是写见藤野先生之前的所见所闻所感,24——31段是写匿名信、看电影事件,这些是不是多余之笔?谈谈你的理解。
引导:让我们分组深入探讨,这些和写藤野先生有关系吗?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一组讨论1——5段,一组讨论24——31段。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学情预估]:
1——5段,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时作这里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
24——31段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匿名信事件)是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看电影事件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小结:以上内容,实则上恰恰反映了对藤野先生的更深层次的解读:如果说
地域,超越了国家、甚至超越了种族的关心和热望。我们看到这位尊重客观事实,有着健康晴朗的人格的老师,外表枯瘦但内心却有着充沛情感的老师,的确让人难忘(出示横批)。
同步出示:
对联:上联:谆谆教诲点点滴滴尽显师德
下联:句句激励朝朝暮暮皆为树人
横批:师恩难忘
学生活动:在老师引导下齐读对联。
四、朝花夕拾之二 经典再续:师生重逢
出示:假使鲁迅与藤野先生阔别20年后,再次重逢,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藤野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段话,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学生活动。
(配乐)先生:
您
周树人
五.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引导:我们和鲁迅先生一起拾起的是藤野之花,还有一朵鲁迅之花一直开在我们心头。
出示:运用抓细节、品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查找资料,探讨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从而了解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推荐书目和网站:
林贤治《人间鲁迅》
王丙乾《鲁迅的生命哲学》
点评:
郑美玲老师执教的《藤野先生》曾荣获河南省初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此教学设计思路明晰,目标简净单纯,寓教法于学法之中,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其亮点之一在于准确而有效地学法指导。
王荣生教授说:“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藤野先生》是一篇明线和暗线交织的散文,篇幅较长且主题丰富,要想学生真正读透文本读懂人物还是比较困难的。郑老师根据学情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并且紧扣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学法指导。如指导学生通寻找相关段落和提取关键词语来概括事件,通过引导学生如何选镜头和品镜头来分析人物形象,并出示具体的例子给学生以示范和借鉴。
其亮点之二在于多角度多层面地解读人物。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真正走进藤野先生,郑老师先引导学生概括事件、品读镜头来分析人物形象,然后通过悟读探究来感受人物人格,并通过对联谆谆教诲点点滴滴尽显师德和句句激励朝朝暮暮皆为树人概括出师恩难忘这一主旨,最后通过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对话藤野先生,表明心迹。学生们通过感受、体验、合作、探究、分享,一步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这种多角度多层面地赏析与研究中,藤野先生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渐渐地变得丰满和高大起来,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自然不在话下。
【篇九】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 野 先 生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重点)
2、联系上下文,体会反话正说的妙处;
3、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
[运用]: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一个有特色的人物,谁能让大家一口道出你写的是谁,谁的描写才能算是成功的。
[教法与学法]: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可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重新温习作者简介,搜集其有关作品;学习本文过程中,把朗读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此基础上逐步理解文意;抓住重点段落,挖掘文章的思想意义,讲清所谓日本的“爱国青年”、中国人是“低能儿”、“正人君子”等词语的含义,以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授课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协作学习。
[教具]:投影仪
[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识记内容
2、熟读课文,理顺文章结构。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课:(2分钟)
同学们,身在国土,也许你感觉不到对祖国的那份深挚的感情;一旦远离了国门,你的心境将会发生异样的变化!暑假里,火热的奥运带给你多少丰富的爱国情感呢?此时,我们更多地感受到的是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力量!然而,你们知道,在上个世纪初期,尚是腐朽的清政府统治时期,一个留学生的心酸吗?我们不妨随着鲁迅先生的穿透世纪之笔,去看一看,听一听!(板书:《藤野先生》)
1、简介鲁迅与《朝花夕拾》:即夕拾朝花,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共十篇。总题《旧事重提》后改题为《朝花夕拾》。
2、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记叙了1904年夏末到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断。
(二)检查预习:(13分钟)
1、 生字正音:
绯(fēi) 剖 (pōu) 扒(pá) 逊(xùn) 喝(h^a)采 匿(nì) 瞥(piē) 寒颤(chàn) 熳(màn) 髻(jì) 荟(huì) 诘(ji~a) 杳(yǎo) 深恶(wù )痛疾
2、 词语释义:
课下:烂熳、油光可鉴、宛如、抑扬顿挫、不逊、匿名、介意、犹言、诘问、凄然、适值、杳、深恶痛疾
补充:绯红:鲜红。绯,红色
喝采:大声叫好。喝,大声喊叫。
瞥见:一眼看见。很快地看一下。
教诲:(书)教训。
深恶痛疾(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恶,厌恶。痛,痛恨。疾,痛恨。3、巩固基础知识。
(二) 读课文,找寻本文的组材线索,理顺文章结构:(20分钟)
师点拨:
(1)课文交待了哪几个地方?
——东京日暮里、水户、仙台、回到国内(北京)
(2)由此可见,本文的记叙顺序是
——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本文写作顺序)
由此可将本文划分成三大部分
(3)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 :在东京所见所感,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受藤野先生教益,以及弃医从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36—38):写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以及从藤野先生精神品格中受到的激励和鼓舞。
(三) 生熟读课文。(10分钟)
1、 理解基础知识在课文中的运用
2、 印证段落层次划分方法
3、 思考本文的线索:以“我”的生活和思想的变化为线索
第二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归纳中心
2、通过协作学习解决第一部分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堂清上节课的基础知识:(5分钟)(见提纲)
(二)读课文,准备交流预习内容:(30分钟)
1、小组交流(每个同学都可以发言)
2、班级交流(小组长有选择地将小组讨论的问题进行交流)
3、师点拨:
细读课文,文章都写了哪些内容?
东京的所见所感以及转到仙台求学原因——在仙台:写沿途所见、初到仙台所受到的“优待”、记与藤相识相处中的几件事、弃医学文的原因、惜别回国以后:怀念。
体现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二) 简略分析第一部分
指明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问题:作者是在何地结识藤野先生的?本来作者是要到东京学医救国的,为什么又转到仙台?
讨论明确:(1)对东京的失望。从开篇“东京无非是这样”可以看出。(2)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他们盘辫子,赏樱花,学跳舞,附庸风雅,追求时髦,不学无术。
几个小问题:
①“我”:作者(知道为什么吗?)
②“我”对东京的印象如何?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
——厌恶、失望 第一句话
③写留学生抓住的特征是什么?运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是什么?从中反映出他们是怎样的人?
——辫子 帽子 脖子
——描写;夸张、反语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附庸风雅
注:“实在标致极了”:这句运用了反语的修辞,表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不学无术生活的讽刺、厌恶。“实在”一词,在这里起到增强讽刺效果的作用。
④ 本段首尾句表露作者怎样的感情?
首句 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尾句 对清留学生的厌恶之情
⑤“除”字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不用“摘”?
——慢慢脱、小心翼翼。
——形象地写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用“摘”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⑥作者写第一段文字的用意是什么?
A、 嘲讽“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露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
B、 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⑦前两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词句冷嘲热讽“清留学生”的丑态?
“盘着大辫子” “油光可鉴” “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响得震天” “烟尘斗乱” “精通时事的人” “那是在学跳舞”等
表现他们是怎样的人?
附庸风雅、思想腐朽、不学无术
⑧这部分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起到什么作用?
——正因为对清留学生的厌恶、对东京的失望,作者才决定到别处看看,由此自然引出仙台之行与藤相识,
——起到了铺垫与反衬作用。
(三)小结:(2分钟)
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散文。文章记叙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作者
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断。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写了作者对他真挚和深沉的怀念,并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战斗到底的决心。全篇洋溢着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四)巩固并整理课堂笔记(8分钟)
(五)布置作业:
A、B整理笔记。
B、做随练:一、
第三课时
一、 学习目标:1、研析课文第二部分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二、教法与学法:通过示例,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分析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 堂清上节课所学内容:(见提纲)(5分钟)
(二)研析课文第二部分:(30分钟)
实施:
1、小组交流
2、集中点拨:
①“我”与藤相识相知过程中,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高贵品质?
示例:A、概括事例:检查并订正讲义 精神品格:工作认真负责
学生自己试着概括出其它:B、纠正解剖图——严谨治学(对学生严格要求)
C、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D、了解裹脚情形——求实精神
拓展:作者在仙台医专学习两年左右时间,与恩师间发生了许多故事,作者为什么独独选取这四个事例?
——A、最能体现先生正直、善良、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B、从治学、工作态度等不同角度表现先生的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完美、内容充实。
②作者由东京去仙台途中所经地方很多,为什么独记得“日暮里”“水户”两地名?
——“日暮”有“日暮穷途”之意,从而使作者联想到祖国的现实(清政府腐朽、国家内忧外患),触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水户”是反清至死不渝,忠君爱国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对这个具有民族气节的人产生敬慕之情。总之,这两个地名都与作者的爱国情感相通,因此不忘。
③“大概—–吧”含义?
A、仙台的中国留学生少
B、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④对先生的外貌,抓住了哪些特征描写的?表现人物什么特点?
——(黑瘦)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人教版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