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初中群文阅读课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教学论文)
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开始,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当今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内涵,并运用这些现代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理想的成果。
一、更新理念,角色定位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语文教学要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新的课程理念变教师是课程的传播者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活用教材,还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本班学生丰富的课程资源,要充分挖掘并利用语文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种思维碰撞才会产生智慧的火花。根据与学生沟通所发现的实际情况,生成新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教材上没有的,教师预先也没有想到的,这种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体现了学生个体之间在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直接经验、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他们走向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热生活,关注生活,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使用语文的习惯。
二、转变方式,激活资源
课堂阅读环境较为特殊。它既能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又会受到群体的阅读制约。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相互提高。徜徉于文本思想智慧的海洋之中,进行多元化的文化选择和多方法的文化品味,但群体的从众效应也影响着个体的独特视角,因此,阅读必须互动。“文本与阅读主体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惟有互动课堂才是流动的、鲜活的、生机的课堂,个性化阅读结论的开放交流,畅所欲言,可充实完善自我结论,提升思考质量。
三、品读感悟,高效阅读:
新的课堂,教师不是告诉而是启发、激趣、组织,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究,灵活运用,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此目标下,摆脱陈旧的教育理念的束缚,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高效阅读的教学模式,尝试如下:
(一)导入:恰当而精彩的导入是教学顺利进行的第一步。导入方法有复习导入、背景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可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情况而选择,以求激发学习兴趣。
(二)交流预习情况:有条件的可利用展台,无条件的可分组交流,或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全班交流。对于预习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可用讨论的形式给予指导,对于一时难于解决的问题就留在学习过程中解决。提倡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锻炼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有利于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丰富学生的见闻,促进学科间的渗透以及课内课外的联系。
(三)品读感悟:
1、读: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按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进行阅读,抓住关键词句和语段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学生预习充分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让学生选一组词读一读。注重词语的理解与积累。理解词语需要结合语境揣摩其中的意味,阅读教学中解读字词往往与句段的思想内容相联系,如果抓准一个词语,会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激活学生的思维。)
2、品:精细阅读,局部揣摩。指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动人之处,揣摩词句的表现力,从而更的理解文章的内在美质。(让学生自选一组句子品一品。指导学生提取信息:抓住重点句、中心句,概述文段要点;抓议论句、抒情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悟:提高性阅读,鉴赏文章特色。指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目的着眼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揣摩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亮点、美点,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精选一段文字说一说。美段欣赏有两个层次:(1)知道哪个词、句子。(2)知道写出了什么?在哪里?让学生在修辞、练字、结构特色、表达方式等方面提高鉴赏能力,进而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品读感悟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品读感悟”由三个环节组成。一读。读”是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学习手段,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依据对文本的理解层次分为初读、精读和提高性阅读。初读就是走近文本,倾听文本,领会意思,整体感知。二“品”。“品”是在对文章的精细阅读中进行局部揣摩,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文本情感历程与自己生活体验的碰撞。三“悟”。“悟”发生在提高性阅读时,使学生站在一定高度审视文本的美点与亮点,积累写作技巧,提高思想觉悟。纵观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读书犹如品茗,只读不“品”无法进入境界,多读也无益;只“读”不“悟”难于提升觉悟,于事亦无补。
(四)拓展延伸: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课本走向生活。
在这里我们尝试“读”“品”“悟”的教学框架,它有助于我们在教学的准备阶段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从繁琐的教案书写中解放出来,更多的时间开发利用生活资源,实现从课上到课下的高效突出。实际教学中,我们一方面依据模式,一方面还要依据实情,根据文章特点,发挥个人长处有创意地设计教学流程,在课上善于抓住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个性发挥,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语言魅力和人文魅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
林正香
【篇二】初中群文阅读课教案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大田中学 张毅
教学内容: 八年级人教版第二单元第一课 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一组略读课文和同步阅读课文的阅读,引导学 生走进文本,学习作者用生活中平凡小事表达真挚情感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阅读,感受文章主题。以阅读为平台,回归 多彩现实,联系实际,感悟生活的点滴,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文中获得爱的教育,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通过一组文章的阅读,从中得到生活的启示,并能联系实际感悟 生活,体会生活中的真善美。
教学准备:课件、“生活的启示”阅读记录卡。
展示课型:群文阅读课
单元主题:母爱
议题:如何通过生活琐事反映父母对子女的爱。
一、导入:
同学们,父母对我们的爱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是一部永远拍不完的电影,她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欣赏、去品味、去敬仰。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在胡适的《我的母亲》中感受到了胡适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感激,今天我们还要分享一组优美的文章,再次感受父母爱的伟大。
二、读文
(一)请学生用默读的方式快速阅读这六篇文章,归纳出每篇文章的大体内容。
1、《纵使花容落尽,也要演绎母亲的角色》描写了一位为了能让孩子出生,不惜一切的母亲形象。
2、《最后六条毛裤》描写了一位身患绝症仍为孩子织毛裤的母亲。
3、《呵、母亲》诗歌中诗人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4.《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作者通过解释为什么打孩子间接表达了对孩子的爱。
5、《慈母情深》通过描写向妈妈要钱买书一事表达了妈妈对孩子的爱。
6、《我不是个好儿子》作者回忆了和母亲之间平凡的小事,表达了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7、这几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点和什么不同之处?
(二)、哪篇文章最能激起你心中的涟漪?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写上批注,与大家分享。不动笔墨不读书,一定要动笔勾画。
(三)、从这组文章中能得到什么启示?畅所欲言。
提示:1、从写作的收获上来谈。
2、从感恩上来谈。
三、总结
山,没有父母的爱高;海,没有父母的爱深;天,没有父母的爱广阔;地,没有父母的爱包容;太阳,没有父母的爱温暖;云朵,没有父母的爱洁白;花朵,没有父母的爱灿烂。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感恩的人吧!
板书设计:
平凡、伟大的爱
《纵使花容落尽,》 “美”的是爱
《最后的礼物》 “织”的是爱 《呵,母亲》 “怀念”是爱
《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 “打”的是爱
《慈母情深》 “钱”就是爱 《我不是个好儿子》 “愧”的是爱
【篇三】初中群文阅读课教案
群文阅读教学案例
群文阅读教学案例
八上说明文单元
光山县二中 周建华
一、起因
从八上三单元开始,学生开始接触说明文。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以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活动。
二、准备
通过教研会确定活动主题后开始着手准备:单元篇目的确定;主讲精讲内容的确定;课外阅读篇章的寻找和确定;学生要达成目标的确定。
三、实施
1、第三单元的五篇课文只精讲《中国石拱桥》和《说屏》,要讲精讲透。《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桥之美》可由学生结合基础训练自学,师适当引导点拨即可。要能使学生对说明文的四大要素: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的一般语言特点有充分的认识和掌握,并能对其进行概括。
2、课外延伸。给学生出示相关的课外阅读书单,规定时间内必须读完。书单为:《桥的运动》、《漫谈桥的美》、《园日涉以成趣》、《故宫三大殿》、《说华表》、《三峡博物馆》、《中国古代的茶具》、《宇宙黑洞的研究现状》、《厄尔尼诺现象》、《北京的立交桥》、《中国桥》,学生阅读做好批注并填好阅读记录表。
3、“片段分享”专门拿出两堂课用来给学生分享。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发言,挑出跳出自己阅读记录表中印象深刻的部分与组员进行交流,轮流展示。在小组展示环节中推荐出一名优胜者,在第二节课中全班展示,每组一名轮流展示。
4、“精彩赏析”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几篇文章,教师出示提前设置的交流探讨题,:如何判断说明顺序的类型?如果要写作一篇说明文,写作前选择说明顺序的依据是什么?
5、“主题拓展”。观察自己的家或学校,写一篇介绍某处建筑的说明文,全班评比。
群文阅读五步教学策略
光山县二中 周建华
群文阅读课,老师主要采用“五步教学法”这样的操作模式。即为:主题回顾——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 第一步是“主题回顾”旨在简单回顾课内的几篇课文,提炼出这个单元的主题。这实际上也是在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使学生达到用简练的语句对文章进行概括的能力。
第二步是“阅读概览”学生在回顾课内文章的基础上延伸到“经典与阅读”。这同样需要学生对“经典与阅读”中的几篇课文进行整体掌握。(每天课前的午读每晚读书半小时,填写阅读记录表,进行较为准确的概括)
第三步是“片段分享”这是课堂的主体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开展民主、互动、多元的对话,不仅能让学生们一同分享到阅读心得,而且营造出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个体与群体的阅读素养。在这里,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教师应充分的尊重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此时,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地位,教师应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者,因该是学生开阔阅读活动的引导者,应该是学生读书会过程的组织者,还应该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和聆听者。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只是一味地将课文讲深,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对材料的多元理解。课堂看起来似乎少了一些精彩,但其实这种“聊书”的形式让学生们感觉很轻松,而且很有成就感!
第四步是“精彩赏析”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室也需要在一两个点上引导学生的思考向纵深发展。该选择怎样的点来展开呢?这就需要教师设置一定的话题。话题是讨论的灵魂,一个好的话题既能反映阅读材料的主题,又能激活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触动学生的思维和心灵琴弦。干的话题可以是对学生阅读中可能存在疑问的预设,也可以是课堂上临时生成。一般有价值的话题产生于这样四个方面:一是着眼于对作品的整体把握;二是产生于学生的认知冲突和矛盾点;三是源于作品的文体特征和作家的表达风格;四是能够链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感情世界。
第五步是“主题拓展”课堂的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一块试验田一把钥匙,而更广阔丰富、更生动多变、更精彩的世界在课外,在生活中。这样,学生有了课内阅读所扎下的根,又有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生发出的枝和叶,必将结出累累的硕果!
【篇四】初中群文阅读课教案
群文阅读之说明文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之说明文》教学设计
理工大附中群文阅读课题组
选文:《聚焦“PM2.5” 》、《用“动商”诠释校园足球》、《沙漠勇士食蝗鼠》、《生气的成本有多高》、《如果地球上的火山同时喷发》
教学目标:
1、通过群文阅读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特点,熟悉说明方法及好处,能够准确地品析说明文的语言。
2、培养科学严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运用说明文阅读方法,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及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导入
1、说明文概念初中群文阅读课教案
2、说明文分类
3、说明方法及好处
4、说明文语言赏析
今天我们再来读几篇说明文,深入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以及说明方法的好处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二、根据导学内容自学选文:
选文:《聚焦“PM2.5” 》、《用“动商”诠释校园足球》、《沙漠勇士食蝗鼠》、《生气的成本有多高》、《如果地球上的火山同时喷发》
3、班级展示。
三、总结方法:
1、常见说明方法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准确、周密(严谨)
四、练笔
抓住特点,按照一定顺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己的一个学具。
【篇五】初中群文阅读课教案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寻找春的足迹(修改版)
寻找春的足迹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乐山新建小学 帅霞
议题:寻找“春”的足迹
群文阅读材料:《春天被卖光了》《春天在哪里》《春天的色彩》《春天的味道》《雨铃铛》 目标:
1、 引导学生运用“自读、展示读、诵读”等方法,感受五首童诗不同的表现角度,从文中
去发现春天,寻找春天的足迹。
2、 帮助学生积累词句,丰富语言,学习仿写诗歌。
重点:寻找“春”的足迹,感受春天的美
难点:学习仿写几句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主题。初中群文阅读课教案
师:孩子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闻着阵阵花香,听着声声鸟鸣,我们走进了又一个春天。回顾第一单元的课文,都在描写春天。你积累了那些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呢? 学生汇报。
师:孩子们,春天是个爱玩迷藏的娃娃,是最忙碌的使者,是一切生命的开始""有很多诗人和作家都这样热情地赞美着春天!现在,咱们就一起走进文字,继续去寻找“春”的足迹吧。
二、共读童诗《春天被卖光了》,激发兴趣。
(出示诗歌)师:瞧,春天来了!(出示题目)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最后一句语速稍慢)
师:听老师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生:很好玩,很有趣)
师:你们也来读读,好吗?
(学生自由读)
师:你发现春天的足迹了吗?用波浪线勾出来。
师:谁来说说?(生说,教师板书)
师:是啊,从小燕子的身上我们发现了春天。
(教师板书:动物)
师:你知道春天被谁卖光的?(生:小燕子)
师:想想看,小燕子会把春天卖给谁?
(生1:卖给了花儿,花儿买到春光后都笑了。
生2:卖给了柳树,柳树买到春光后都绿了。)
师:是啊,小燕子随身带着一把剪刀,它每天忙碌地飞来飞去,为自己筑巢,忙着忙着,夏
天就来了,所以说春天就被卖光了。
师:是啊,如果小燕子的尾巴是一把剪刀,那春天就是——(生接说:一匹世界上最美丽的彩布)
师:在这匹彩布上有些什么呢?
(生:有各种各样的花儿)
师:谁愿意来展示读一读?
师:请你。(你真是一只勤劳的小燕子)
师:谁还想读?(老师感受到了你对春天的留恋)
师:咱们都来读一读。
师:在这首诗里,我们找到了“春天”,它就在——(生说)
三、自主读群文,寻找“春”的足迹。
师:孩子们,你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真了不起。老师还带来了几篇文章,你还能找到春天的足迹吗?
生:能。
师:真好,老师最喜欢自信的孩子。拿出阅读单,自由读一读上面的文章,边读边用笔勾出你找到的春天。
生自由读文章,按要求进行勾画。
师:读完了吧,孩子们。现在把你们从文中找到的春天和小伙伴交流一下,看看谁发现的最多。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师:哪些小组的孩子们来汇报一下。
文章 春天的足迹
春天被卖光了
春天在哪里
春天的颜色
春天的味道
雨铃铛
师:瞧,孩子们,咱们又寻找到了“春天”的足迹。它在燕子似剪刀的尾巴里,在枝头绽放的花朵里,在五颜六色的春光里,在香香甜甜的春风里,还在滴滴答答的春雨里""
师:让我们在美妙的春光里尽情遨游吧。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听。(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来读)
四、描写“春天”。
师:孩子们,你们的朗读把老师带进了如诗如画的世界里,这种感觉真美妙!在你的眼里,春天还会藏在哪儿呢?
师:你说。对,在森林里。
师:你喃?是的,小河里也有春天。
师:孩子们,春天就在我们身边。睁开眼睛,我们就看到了她;竖起耳朵,我们就听到了她;
煽动鼻子,我们就闻到了她;伸出双手,我们就触到了她。请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照着写几句诗,好吗?
师:老师也写了一首,想看一看吗?
春天被叫醒了
小燕子叽叽喳喳,
小青蛙呱呱呱呱,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
春天,
被一声声地叫醒了。
师:瞧,写几句诗也不难,是吧?
师:拿起你的笔,开始写一写吧。
师:谁来读读你写的诗?
师:请你来。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他哪些地方写的好的,就夸夸他;哪些地方需要改一改的,就帮帮他。开始读吧,孩子。
师:谁来评一评?
师:你觉得他把春天写的很美,老师也这么认为。
师:你有什么看法?
师:你建议他把那个字改一改。你听的真仔细。
师:孩子们,下来以后把你的诗歌给同伴分享一下,好吗?希望你们做个细心的孩子,争取能找到更多更美的春天!下课!
板书设计:
寻找春的足迹
春天被卖光了 动物
春天在哪里 植物
春天的颜色 颜色
春天的味道 味道
雨铃铛 声音
【篇六】初中群文阅读课教案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九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细节描写——魅力的放大镜
教学目标: 了解细节描写的概念在和在刻画人物形象中作用。 目标链接:
一、细节描写的概念: 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
二、细节描写分类
1、场景细节描写:即对人物活动生活的环境状态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
2、语言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某一典型语言进行仔细描写。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在鲁达打死镇关西之后他诈死,就是一个语言的细节,说明鲁达粗中有细,勇敢机智的性格特点。
3、行动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典型行动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比如,还是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关于鲁达借银两帮助金老父女这个段落中,在使用的动词上就生动地表现出了三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初中群文阅读课教案
4、心理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比如,在《爸爸的看护者》一文中,对少年西西洛在看到“爸爸”生病很严重之后的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就非常能够表现这个少年体贴关心父母的优秀品质。
5、肖像细节描写:即对人物肖像进行细节描写。比如,在《爸爸的看护者》里,对病人的肖像描写就是一个细节。正是这个细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6、表情变化细节描写:即对人物表情的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绘。在《七根火柴》一文中,在对无名战士把火柴交给卢进勇之后的表情变化的描写,就是一个很值得品味的细节。
7、事物细节描写:即对某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写。比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对鲁提辖如何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这个部分的描写就可以看作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一个细节描写。
三、展示阅读成果:
1.小组交流: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下面表格,并形成小组学习成果。
2.小组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三、拓展训练(任选一个情景,运用细节描写进行扩写)
场景一: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一个焦急的母亲抱着发高烧的孩子往医院奔去。
场景二:一个心怀不轨的小偷悄悄溜上了挤满上班族的公交车。
【篇七】初中群文阅读课教案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诗歌情感把握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教学设计
明星学校:杨 锋
【教学目标】
1.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2.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
【教学难点】 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情感变化、情感思路
【教学方法】品味感悟 合作探究 自主创作
【教学流程】
一、课堂导入(1分钟)
诗歌是传情达意的艺术,诗歌的情感主旨就是一首诗的灵魂,我们只有把握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才能称得上真正地读懂了一首诗。所以这堂课就跟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情感主旨,希望帮助大家能真正读懂诗歌。
二、研读文本(30分钟)
(一)、走进诗歌(5分钟)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以下两首诗歌,看看诗人传递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并说说从哪里看出来的。
悯 农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初中群文阅读课教案
明确:第一首诗表现对农民的同情,从题目《悯农》中可以直接看出。“悯”字便是这直接抒情的字眼。《思远人》、《最爱东山晴后雪》中的“思”、“爱”也是这种类型。
赏读第二首诗歌(先不展示题目),表达了什么感情?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明确:从“孤灯”“梦难成”大致可以揣测到是孤寂的情怀,可是并不确切地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孤寂,这时展示诗歌题目——《闺情》。很容易把握住是闺阁女子对远方男子的思念,这是闺怨诗的常见情感。透过诗歌题目,分析诗歌题材,也能帮助大家理解诗的感情。《送蜀客》、《从军行》便是如此,从题目中可知它们是典型的送别诗和边塞诗,情感一般是思念或对战争的厌恶。
小结:诗歌的题目是一首诗的浓缩,题目有时直接传递诗人的感情,或者是与某种典型的诗歌题材相联系,同学们在读诗时养成首先看题目的习惯,这对大家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非常有利。
(二)品味诗歌(20分钟)
【文本一】
登高①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②,渚清沙白鸟飞回③。
无边落木④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⑤,百年⑥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⑦,潦倒新停浊酒杯⑧。
【文本二】
与诸子登岘山①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③。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④。
水落鱼梁浅⑤,天寒梦泽深⑥。
羊公碑尚在⑦,读罢泪沾巾。
【文本三】
登飞来峰①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②,闻说鸡鸣见日升③。
不畏浮云遮望眼④,自缘身在最高层⑤。
1、看三首诗歌题目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都有一个“登”字,内容应是登所感。
2、学生自由朗读,根据注释试着理解诗歌内容。
3、学生合作探讨诗歌情感,交流发言,三首诗歌的情感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4、学生回答后,教师重点强调:
(1)、看注释 ,重点词语的解释往往能帮助我们快速把握诗人的情感。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抓景物意象)
明确:《登高》借“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萧萧落木”、“滚滚长江”表达诗人落寞凄苦的漂泊之愁。其中“猿”、“落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愁苦”。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
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
(3)、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抓抒情句)
明确:尾联两句将“岘山”扣实。“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
(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抓抒情句)
明确: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着座右铭。
5、教师小结
本节课老师教会大家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与技巧:“两看两抓”即看题目、看注释、抓意象、抓抒情句。
3、创作诗歌(15分钟)
学生自主创作诗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创作后交流)
教师自创:
醉相思
杨锋
酒入愁肠独自醉,
爱到相思心不归。
待有重逢相见日,
花开花落永相随。
(三)教师总结(4分钟)
1、如何把握诗歌情感
(1).从题目认识对象 (2).从字面读出感觉
(3).从注释破解难点 (4).从作者了解背景
(5).从原作找到根据 (6).从题干得到启示
(7).从首联找到特点 (8).从尾句参透主旨
(9).从景物把握情感 (10).从意境洞察心胸
2、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思想感情
(1)、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闺中怀人、边关思乡等。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商隐《夜雨寄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