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庄子与惠子由于濠梁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⑵ 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能力目标:

   ⑴ 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⑵ 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3、德育目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1、比较法通过学生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过好寓言关和思想关,通过一、二则故事的不同文风比较过好欣赏关。

  2、延伸拓展法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过好语言关;引读提高,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感知惠子、庄子的不同表现,过好思想关;美点寻踪,欣赏两则故事;延伸拓展,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要点〗

一、导入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背景介绍

  作者及其思想主张,由学生自己发言,教师总结。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2、多媒体显示课文参考译文。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照,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思考译错的原因。

    多媒体显示: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鸩鹑,你知道吗?鸩鹑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鸩鹑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3、教师归纳总结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多媒体显示: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

  1、惠子相梁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5、于是鸱得腐鼠

  6、鱼出游从容

  7、是鱼之乐也

 

    参考答案: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同:国都、京城。

    止:栖息。

    安:疑问代词,怎么。

    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是:这。

四、问题探究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提问:

   ⑴ 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⑵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学生思考,明确:

   ⑴ 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⑵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突破思想关。

    学生讨论明确:《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引申: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3、美点寻踪,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⑴ 学生涵泳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

     成果展示: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

     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鹩鹌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五、延伸拓展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一)

逍遥游(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二)

秋水(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阅读上面两个片断,体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学生思考,明确:

  《逍遥游》意象雄奇,想象神奇,文风恣肆。

  《秋水》文采斐然,百川灌河的浩淼,“两淡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声势,河伯“欣然自喜”的天真得意,皆历历如在眼前。

  教师总结:

  从我们了解的《庄子》散文的四个片断来看,《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

六、课堂小结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

七、布置作业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淡你的理解: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提示: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2、课外阅读《庄子》选段。

〖补充资料〗

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蔡老师

【篇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堂教学设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桂平市南木一中 罗 冰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正确翻译课文,把握文意。

2、能力目标:了解庄子和惠子两人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

3、德育目标: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文内容具有开放性,只是对当时的活动情景和语言作了客观陈述,没有任何评价性语言,既有利于教师利用文本资源让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文本,又便于引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合作交流并体验、感悟,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

2、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3、教学难点:理解庄子和惠子两人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熟悉了文言文的学习流程。学生可通过听读,资料助读、情景再现、辩论等方式来理解课文,积累基本的文言文词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在“人知鱼乐否”这场争辩中庄子和惠子谁占上风。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要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读,理解文意。 2、注重感悟是教学的主渠道。

3、注重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要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个性感悟、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七、板书设计

庄子:鱼乐(欣赏)

人知鱼乐否

惠子:不可知(理性)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文章的思路,让学生一目了然。 八、练习设计 将本文改编成课本剧。 九、教学过程流程图

十、教学反思

许多学生认为文言文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不广泛,故

而采取消极的态度学习。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利用互联网的搜索作用,使抽象、枯燥、静止的文字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趣味化,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辩论环节是本节课的亮点,在辩论之前我做足了铺垫:让学生在理解文意后观看一则改编自本文的动画,这则动画不仅是课文内容的深化,更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观看动画后深受感染,正反双方唇枪舌剑,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积累进行辩论,有理有据的发言博得阵阵赞赏的掌声,学生完全沉浸在思维碰撞的快乐中。原来枯燥无味的文言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互联网的作用。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但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艺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利用“互联网搜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篇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优质课教学设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优质课教学设计 (2014-11-06 18:32:32)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 自己原创

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濠水之滨,有一对好友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辩论,这两个人是——?(庄子和惠子)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板书课题)。出示PPT1。

/惠子:

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

二、正读

1、师:下面我们进行正读,所谓正读就是要读准字音,注意停顿。生自由大声朗读(1分钟)

2、指名读。(1分钟)

3、学生评价。师:你们认为他读得怎样?(2分钟)

4、我会读:师出示PPT2。(5分钟)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你应该读出?(从容,悠闲,语速要慢)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稍快,读出急于反驳的样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巧辩,机智,从容)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肯定,毫无争辩)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充满智慧,诙谐)

5、再读。师:我们再全文读一读,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性格。(1分钟)

三、译读

1、师:我发现同学们比刚才读得好多了,入镜了!下面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边读边译,把不懂的字词找出来。(2分钟)

2、PPT3出示: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3、师:庄子也很注意这个“安”字,第三个怎样理解?(哪里、哪儿)

四、演读

师:我们知道当时两人的对话非常简单,现在我们可以为他们的对话加上一些话,重现一下2000多年前濠水边上的那场争辩。

老师读叙述部分;包秀钦读庄子;陈静读惠子。

五、辩读

1、师:我们看到了非常可爱的庄子,非常认真的惠子。同学都不仅入镜了,也入情了,那么,他们俩争辩的问题是什么?(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出示PPT4:知?不知?

2、师:惠子他可以确定的是什么事?(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

3、师:惠子凭什么可以确定庄子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他的依据是什么?

理由一:惠子说庄子不是鱼,所以不知道鱼的快乐。

理由二:惠子不了解庄子,不知道庄子的想法,所以认为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

4、师:惠子的意思就是说,因为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因为你也不是鱼,所以你也不知道鱼。那么惠子的思想有什么特点呢?

(像数学证明题一样,层层推理,讲究逻辑)

师:惠子多了不起啊!他通过逻辑推理,从科学角度认识了世界。

5、师:从这场争辩的结果来看,谁占了上风?(庄子)

6、师:庄子为什么能占上风呢?从惠子最初的提问和庄子最后的回到来看。

7、师:原来是这样。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看文中还藏着什么。庄子是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有依据吗?

PPT5: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

8、师:无论是鱼也好,人也好,什么时候才能做到从容呢?

生:注重精神上的快乐;自由自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9、师:还有一个“游”字,庄子他们在游得时候心情怎样?(开学、放松)

10、师:你们觉得文中的惠子能感受到快乐吗?惠子和庄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惠子注重逻辑,从科学角度看世界;庄子注重感情,从美得角度、诗意的角度看世界)

11、师:其实,庄子也是多么了不起啊!他从容、洒脱、自由快乐,便觉得鱼也是快乐的,仿佛自己就是鱼,鱼就是自己,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就如近代文学家王国维说的——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PPT6)

12、本文是一篇寓言,你觉得庄子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追求快乐自由。

生:诗意地生活。

生:

六、延读

1、师:是啊,庄子本身就是一个诗意生活的实践者,下面我们看两个故事:

2、故事一:鼓盆而歌(PPT7)

故事二:庄周梦蝶(PPT8)

故事三:楚王请庄子做宰相

七、课堂小结:

1、师:看来我们的感受的和北师大教授于丹老师的感受是一样的,她曾经在《庄子心得》一书中这样说道:(PPT9)

庄子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的更通透。

2、师: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应当用从容、洒脱、自由、快乐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现在我们肯定了庄子的情怀,濠梁之下的游鱼,天地间的庄子,他早已用自己睿智的目光超越了千年的界限,超越了鱼和人的界限,庄子他自己何尝不是一条鱼呢?在我们今天高楼林立田园风光渐离我们视线的时代,我们呼唤庄子精神的回归,让我们打开庄子之门,让生活多一些诗意。

附板书:

/惠子:求真﹨快乐自由

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尚美∕诗意生活

【篇四】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杭州外国语学校 马龙

简要说明

“濠梁之辩”是《庄子》中经典篇章,集中体现庄子的思想,本教学设计旨在带领学生通过过品读对话,感悟并初步理解庄子物我融通的齐物论思想以及发展本性自然、追求自由等思想。 文章仅百字有余,短小精炼,然庄子之思想精髓在其间均有体现,对于初次正式接触庄子(本文为初中教材首次涉及庄子的文本)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然至理往往返璞归真,因此本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化哲学的思辨为现实的体验。庄子固然遥远,老师将引领学生能感受其亲和;庄子思想固然深邃,老师将引领学生能感受其平易。

作为思想家的庄子,其最大的意义便是教会我们如何让生命在现实的天地间保持快乐。本文教学试图让学生在理解庄子基础上让庄子精神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中得以留存,使多些洒脱、多些快乐、多些诗意的人生化为学生对自我人生的一种期待和追求。

教 案

教学目标:

1、 言:梳理庄、惠辩论的过程及其逻辑。

2、 意:理解庄子的思想。

一、情境导入,板书课题

二、一读课文,读准读通

1、 学生自由朗读,圈画自己不确定的字音和停顿。

2、 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字音和停顿。

3、 齐读课文。

三、二读课文,读懂故事

1、 学生演绎对话。

2、 梳理庄子、惠子二人的辩论过程。

四、三读课文,读懂庄子

1、 品“庄子之知”,理解庄子“物我齐一”的思想。

2、 品“鱼之乐”,理解庄子“发展自然本性”“自由”的思想。

五、 再读对话,课堂总结

【篇五】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实录李明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实录-李明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实录

整理:胡晖

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来分享庄子的一篇作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大家知道这篇课文选自哪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生(齐):《庄子·秋水》

师:哦,《庄子·秋水》,“秋水”很美的名字,非常诗意,庄子在《秋水》里从秋水开始写起,一直写到大海写到自然,写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本书当中它阐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的问题。短短的文字流传千年,至今还吸引着华夏子孙的我们,那么它的魅力究竟何在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到千年前的濠水之滨,去看一场智慧的争端。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诵,并且口译课文。然后在文章中找出你所不理解的问题,可以是字词释义方面的,也可以是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是作者的创作意图。

生:自由朗诵课文。

师:朗读结束了吗?请同学们口译课文,可以口译给同桌听。

师:好了吗?

生:好了。

师:好了,有问题吗?自由提问。来请举手,我今天就是来给大家解决问题的。 生1:“请循其本”的“本”什么意思?

师:板书问题1、“请循其本”的“本”什么意思?

生2:“子不知鱼之乐全矣”的“全”字什么意思?

师:板书问题2、 “子不知鱼之乐全矣”的“全”字什么意思?

生3:“请循其本”的整一句什么意思?

师:板书问题3、“请循其本”的整一句什么意思?

生4:“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什么意思?

师:板书问题4、“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什么意思?

生5:文章结尾一句有何寓意?

师:板书问题5、文章结尾一句有何寓意?

生6:文章题目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说明文章是一篇游记,但文章为何只写对话,不写其他内容?

师:问题提得太好了,很有价值。板书问题6、文章题目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说明文章是一篇游记,但文章为何只写对话,不写其他内容?

生7:文中有一句话:“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庄子知道了什么?惠子知道了什么?惠子又问了什么?

师:板书问题7 、庄子惠子都知道了什么?惠子又问了庄子什么问题?

师:还有问题吗?女生有吗?

生8:文章结尾和题目有什么关系?

师:教师板书问题8、文章结尾和题目有什么关系?

师:我们同学提了八个问题,我们就从这八个问题来解决吧。我们先来看“全”什么意思?有谁知道这个字的意思?

生:应该是“肯定”的意思。

师:“肯定”,大家知道肯定是什么词?从词性上来说。

生:语气词,副词。

师:很好。那么我们来追问:惠子肯定什么?

生:肯定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

师:恩,惠子肯定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那

么我还想追问:惠子凭什么肯定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他根据什么来肯定的呢?

生:惠子说庄子不是鱼,所以他不知道鱼的快乐。

师:恩,找到了一点,还有吗?

生:因为惠子不知道庄子,所以不知道庄子的想法。庄子不是鱼,当然不知鱼的快乐。 师:说什么?我没听清,请再重复一遍好吗?这句话本身怎么说的?

生:因为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所以我肯定你当然不知道鱼。

师:惠子的思想有什么特点?我们在辩论的时候会这么说吗?哪位同学说说?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生1:用类比的方法往下推。

生2:惠子的逻辑性比较强。

师:哦,逻辑推理。学过吗?

生:学过。

师:逻辑推理,讲求一推二,二推三。所以说惠子的思想逻辑性非常严密,惠子是用逻辑来认识这个世界。讲到这里我忽然想到来看英国一位史学家李约瑟,李约瑟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倘若环境条件有利于惠子学说生长的话,中国科学无需通过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即可发展(这段话通过多媒体展示)。多么了不起的惠子,他是通过逻辑来推断认识这个社会的。我们刚才通过一个“全”,一个表示肯定语气的语气词来认识了惠子的思想。所以呀,同学们,文言文中语气词,它虽然是不表意的,但可以表达感情,这也是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作品的,所以我们以后在学习文言文在鉴赏文言文的时候,应该多多关注这些语气词。好的,我们“全”字解决了,我们来看“‘汝安知鱼乐’云者”这句话。有没有同学来帮助解决一下呢?

师:或者我们就来回答一下“安”字什么意思?

生1:“安”字是“怎么”的意思。

师:还有吗?“安” 有没有其他的意思?

生2:我觉得是“哪儿”。

师:为什么你觉得是“哪儿”?这篇课文出现了几个“安”?

生2:三个。

师:这三个“安”是不是都是“哪儿”的意思?

生2:不是。

师:你说说看几个“安”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安”是“怎么”。“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安”也是“怎么”。后面这个是“哪儿”。

师:讲得非常好。大家发现没有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点。庄子最终击败了惠子靠的是什么?在这场争论上庄子赢了,靠的是什么?(教师引用课文中的原话提示)

生1:惠子问庄子你是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却说惠子问你是从哪儿知道鱼的快乐的。 师:恩,对了。庄子在这里耍了小聪明,什么小聪明?

生2:把两个意思分开了讲。

师:哦,分开来,达到了一个偷换概念的目的。

师:“安”是一个多义词,文言文中这样的一词多义的现象是非常多的。庄子很聪明

用了偷换概念的方法,最终击败了惠子,把这场辩论给赢了。我们这里要注意“安”的两个意思。(板书)

师:这两个问题解决以后,我特别想请我们班的同学用现代汉语把课文演绎一下,哪位同学可以试试?

师: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滨上游玩,庄子说:“鲦鱼进进出出,游玩得这么从容,这真是鱼儿的快乐呀!”

生:学生续老师的往下演绎。(语言流畅,声情并茂。)

师:非常好。这么短的时间,你能演绎得这么好,真不容易。大家给点掌声鼓励一下。 (全体鼓掌)

师:通过对文中两个字词的意思进行分析,我们差不多已经理解了这篇作品的意思。所以我们现在一起把作品朗诵一遍。(多媒体播放音乐,学生齐诵)

师:看过全文我们所有的人都知道庄子在偷换概念,这不是庄子在自打耳光吗?我们现在回过头去再看课文,你们看看文章还隐藏着什么?同学们说说看庄子为何要“循其本”?庄子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这句话庄子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说的?有人知道吗?

生:庄子是在很快乐的情境下说的。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边上游玩,庄子看到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感到很快乐。所以就觉得鱼儿也很快乐。

师:说得真好。这里有一个关键的句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在这句话中同学们特别要注意的这个字“游”。怎么样是游,游的时候心情会是怎样的?你们出游过吗?心情如何? 生1:游玩过,玩得时候比较开心。

生2:跟朋友出去玩很开心,烦恼都抛走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生3:十分快乐,一切的烦恼都跑到脑后了。

师:玩得时候大家都很开心,心情都非常放松,把烦恼全部扔掉。这就是游玩,在这样的情况下,庄子说游鱼很快乐。你觉得这么说有没有道理?凭什么呢?

生1:因为庄子自己觉得快乐,所以觉得水中的鱼也快乐。

生2:庄子自己觉得快乐,所以他觉得看到的事物都快乐。

师: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你可以给我们描述一下吗?

生2:有。我在开心的时候会觉得身边的东西都可爱。

生3:庄子和惠子在濠水之滨游玩,看到风景非常美丽,心情很好,觉得鱼儿在这里游来游去也快乐。

生4:庄子在这种环境中很快乐,他就想到了鱼,觉得鱼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是无忧无虑的,也很快乐。

师:好,庄子觉得自己很快乐,所以把自己的这种心情扩散出去,觉得鱼也很快乐。我们同学讲得非常好,把这些观点都说得很到位。我们来看一下,清代有个叫宣颖说:我游濠上而乐,则知鱼游濠下亦乐(多媒体展示),“亦”什么意思?

生:“也”的意思,说明我快乐了,我觉得鱼也快乐。

师:美学大

师宋白华也是这么说的:一个歌咏自然的人,用自己的心感悟自然,看见了一支花,觉得花能解语,遇着了一只鸟,觉得鸟亦知情 ——宗白华(多媒体展示)就像同学们刚说的一样,我心情快乐的时候,身边的东西都是好的,即使我原先觉得不好的东西,我也觉得好了。因为庄子自己心情非常好,所以他觉得鱼也很快乐。庄子觉得天地与我同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师:我们来看一下第七个问题:庄子和惠子都知道了什么?惠子又问了庄子什么问题?现在请提问的同学自己来回答一下。

生:庄子知道的是鱼的快乐,惠子知道的是他们两个人都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问庄子是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

师:我听着有点绕,有谁能讲得更清楚一些。惠子和庄子的区别在哪里,我还可以追问庄子想说什么?

生:惠子是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庄子是从诗意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的。其实在庄子眼中,鱼快不快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自己快乐。

师:你讲得非常好。我觉得你已经完全理解了庄子的思想。其他同学听清楚了吗?还有同学想说吗?

生:惠子想问庄子是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惠子的立足点是要符合逻辑。庄子想说我很快乐,所以鱼快乐,是站在自己个人的角度去讲的。

师:庄子和惠子其实是在两条思路上考虑问题。惠子一直想要用逻辑来推理,而庄子想跟惠子说没有什么逻辑可言,因为我快乐,我就觉得鱼快乐,因为我的心灵和自然相通。好,下面来看这个“本”,刚才是谁问的,请你现在来回答。你明白了庄子说的“本”是什么吗?

生:这个“本”就是庄子游玩快乐,所以看到鱼也觉得鱼快乐。

师:说明你已经理解了,我来概括一下,这个“本”就是最初的心灵的感受。

师:本文是一篇寓言,下面我们来说说本文的寓意。(多媒体展示庄子简介,并引闻一多评庄子的话来帮助理解)

生1:其实有时候并不一定要从严密的科学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们要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2:我们要用心去感悟这个世界,我们就会从世界中感受到许多美好的东西。

生3:事物本来没有好与坏,是用我们的情绪去决定的。

师:请同学们用这样一个开头写一句话或一段话。

“千年后的春天

我又立在濠水的边上,

追寻你的目光。

你的一句‘知之濠上’

轻叩我心房,

我听到了 你在对我说 ”

生1:事物的本身是捉摸不透的,我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心来看待事物呢?

生2:世界上处处都是美,只是你没有用心感受,只要你用心感受,世界会用心回报。

生3:鱼就是我,我就是鱼。

生4:用心去品味自然,自然的外物似乎与我的心情融为一体。

生5:为什么会不快乐呢?你看看青山,你看看绿水,你听听蝉鸣,你听听风声,我们本来就是

这大自然的一物,闭上眼感受吧。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说明已经掌握了课文。下面让我再读课文,来感受庄子的乐,庄子的思想。在朗读中结束课文。

评课: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两人充满机智的论辩,表现了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艺术家风貌。杭州建兰中学李明老师执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犹如逍遥游庄子般从容洒脱,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确定课堂教学内容。这堂课中学生就课文提了许多问题,如:“请循其本”的“本”字是什么意思?“子不知鱼之乐全矣”的“全”字什么意思?“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什么意思?文章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庄子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八个问题。教师善于提炼,先让学生从“全”字认识到庄子逻辑思维的严密,再从“安”字认识到庄子“偷换概念”的手法,从“游”字了解庄子的生命哲学。最后,让学生以“续写诗歌”的形式,来升华自己对庄子的理解。李老师就这样把一篇颇有难度的古典经典,游刃有余地根植于孩子们的心里,这个过程是充满情趣和快乐的。正如沈江峰老师所评,那是“自我的发现,美的发现,问题的发现”之旅。

文中,惠子的理性思维和庄子的感性思维,及庄子思想天地人合一的精髓学生难以感悟到。李老师巧妙地引用了英国李约瑟对惠子的评价:倘若环境条件有利于惠子学说生长的话,中国科学无需通过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即可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惠子学说魅力及对世界的贡献。同样,李老师也运用名家评论让学生体会庄子的感性思维:(1)我游濠上而乐,则知鱼游濠下亦乐也。 ——清 宣颖(2)一个歌咏自然的人,用自己的心感悟自然看见了一支花,觉得花能解语,遇着了一只鸟,觉得鸟亦知情 ——宗白华

听了李老师的课,我感触颇深。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情,以学生为本,因为学生不仅是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资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用智慧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调动学生的情绪,及时抓住课堂教学现场的生成,并随机应变、灵活多样地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

【篇六】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反思(5篇)

范例一 这节课,我的思路是:分则学习,然后进行比较阅读,最后进行一下拓展延伸,即给学生补充一些出自《庄子》的成语。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以下问题: 1、在第一则疏通文意的时候,耗时过多,导致对课文内容分析时间过少,存在着蜻蜓点水之感,一带而过。学生印象不够深刻。 2、由于第一则学习时间过多,所以在教学第二则时进度太快,给学生留的自主学习时间太少,幸而提前已经让学生预习过了,否则就只能成夹生饭了。 3、有些环节设计不当,比如说“你喜欢那一则,为什么?”可以删去,这样的话拓展延伸就有时间了。 4、 还有一点是我预先想到的但是却疏忽了,那就是我是按上午的课每节45分钟设计的,但是却在下午讲的,一节课只有40分钟,这样导致了拓展延伸环节和小节没有进行。 5、课件设计上有几张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说疏通文章部分的背景较暗,字体也较小。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一定的优点,比如说我感觉对于字词教学能够联系前边所的课文,注意了新旧知识的归类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扬长避短,且更需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范例二 〈《庄子》故事两则〉中有两个有趣的故事: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两则短文篇幅都很短,百十个字。就在这短短的百十个字中,却尺水兴波,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情节完整。其内容又很浅显,学习上不会有太大困难,学生很喜爱这样的小故事。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我决定从激起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反复读,以至于达到会背诵的程度,在读中理解翻译句子,理解故事的寓意。 由于这篇课文是在复习中学习的,因此,有足够的时间。每则短文用一个课时。教学步骤相当紧凑,学生学习得扎实。背诵,翻译,讨论,讲解,一节课很快过去了。 在这节课上,我仍然把重点放在了读上。每讲解一句话,就让学生“默而识之”。然后再和上一句话连在一起背诵。这样反反复复,一节课下来,学生已经把课文背诵了下来。采用了不同的朗读方式:有我的范读,有学生的齐读,有个别学生读。读熟以后,我让学生合上书本背诵,考虑得学生的记忆能力不一致,有的学生记得快,有的学生记得相对慢些。因此,我允许滥竽充数。 我感觉到这两节课虽然注重了读背,但是却忽略了讨论。尽管在讲述过程中,我也设置了一些问题,但是大都是不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可以说没有什么探索价值。学生读得不少,大脑的记忆功能运转开来,但是思维能力一直是处于停滞状态。现在我想可以设置以下两个问题: 1. 惠子相梁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2. 庄子讲鹓鶵的故事的有意是什么? 3.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让学生就这三个问题分组讨论,然后再交流展示,效果一定会更好一些。我想学生一定会在课堂上感觉到累。因为反复地读,读后还得及时地背诵,这多少给他们的学习增加了压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尽量避免这种现象,想办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范例三 此次课可以说是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轻松愉快、开放和谐的“话题交谈”中完成了对文本内涵的理解,达成了“学生全人发展”的三维动态目标。总的说,有以下几点尝试颇有收获: 1.因文制宜,确立了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去理解文本内涵,始终保持语言的品析与文本内涵的挖掘的一致性。不仅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的维度,也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让学生有了全面的发展,达成了“全人发展”的至高目标。既鉴赏了语言,又明白了生活的意义。在课堂流程中,以“读”为载体,以“品”为活动方式,以“悟”为活动目标,因文制宜,教法恰当。因此,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很有成效! 2.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形式有个体独立的,也有小组合作的;有组内交流,也有班级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取长补短,学会了在思维碰撞中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读”和“品”的环节中,让学生根据个人化的感觉选择精要的语句进行品味并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关注了生命的独特性。 但是,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然而正是有这些遗憾,才给我们展示了再探索的空间。 范例四教学反思____《惠子相梁》 在庄子的《惠子相梁》中,最后一句是: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乎?翻看了本课的教师说明用书,对本句的解释是:现在,你想要用你的梁国来威胁我吗?在这种翻译

中,把“以”理解为“用”,把“吓”理解为威胁。 但是根据对全文内容的理解,我觉得这句话更应该理解为:“现在,你想要因为你的梁国而对我发出“吓”的声音吗?”在我的这种翻译中,我是把“以 ”理解为“因为”,把“吓”理解为“发出“吓”的声音”,因为我觉得在庄子讲的那个关于凤凰的故事里,庄子是把自己比喻作志向高洁、淡泊名利的凤凰,把惠子比喻作猜忌君子的猫头鹰,把梁国的相位比喻作腐鼠。猫头鹰对凤凰发出“吓”的声音,是因为它害怕凤凰把它的腐鼠拿走。而惠子对庄子的这种行为,庄子认为也如同猫头鹰一样,是因为害怕庄子把梁国的相位拿走。所以这个“以”理解为“因为”更好一点,只有这样,才能与前面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而教学用书上的这种理解,却把故事和最后这句关键的话脱离开来,我觉得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 范例五 这两则故事均选自《庄子秋水》,讲的都是庄子与惠子的故事。《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巧妙贴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与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感染。 教学本文,目的不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一书的思想,把握其艺术特征,而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濠梁”所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在教学本文的过程中,本人根据课堂学生生成的资源对教案,适时进行了调整。我认为备课是一个方面,但教师不能被教案所左右,而要充分利用生成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真正拥有师生对话,才能与学生一起享受语文课堂的快乐,才能做一个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 范例六《惠子相梁》中庄子把“子之梁国”比作腐鼠,对于俗辈趋之若骛的权位,庄子却视之如粪土,表明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态度,也表现了庄子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情趣。他从非世俗、反传统的立场出发,对人生意义作了深刻思考,期待世人摒弃狭隘的功利观,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范例六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反思 很多脑筋急转弯都是运用换概念的方法,考得人措手不及,如:。。。。。 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在辩论过程中也用偷换概念取胜的故事。 主要运用对话的方试训练学生的理解, 如分角色扮演,进行辩论,普通话,南义话,文言文,各种版本的都可以. 庄子与惠子辩论,谁赢了? 辩论时总会一会甲方占上游,一会儿乙方占上游,或者说一方始终占上游,请问庄子与惠子的辩论是哪一种情况? 刚开始惠子有优势,后来庄子有优势.为什么形势发生逆转? 在庄子辩论词穷时,他用了一招什么办法,转败为胜?提醒是偷换概念,在哪里?偷梁换柱,胜之不武。 偷换概念,故意曲解“安在” 范例七《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我们不能用庄子与惠子谁对谁错来判断,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他把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客观的立场,来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庄子以其艺术家的风貌,在认知态度上偏于美学上的鉴赏;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在认知态度上着重知识论的判断。两种对立思路,一个超然物外,又返回事物本身来欣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认为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认知事物的角度不同,认知世界的结果也就不同。我想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庄子到底说了些什么。”

【篇七】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逍遥游》教学设计

《逍遥游》教学设计

房县一中 刘莉

【学习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全文,增加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及文言句式的积累。

2、把握文旨,了解《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3、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领略庄子散文想象奇特、思想纵横,气势非凡,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知识链接】

1.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比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2.背景:庄子天才卓绝,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腐败社会现实使他不屑与之为伍;“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浑浊,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此景,他写出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3.《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分为内、外、杂三个部分。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庖丁解牛”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鲁迅先生称 “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自主预习(第一课时)

一、通读课文,读准字音

北冥( ) 鲲鹏( ) 抟( ) 迁徙( ) 坳堂( ) 草芥( ) 夭阏( ) 蜩( )蝉 舂( )粮 蟪蛄( ) 大椿( )斥鴳( )泠然( )

万仞( ) 蓬蒿( ) 抢( )榆枋 晦( )朔 数仞(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翱( )翔 沮( )丧 数数( )然 恶( )乎待

二、熟读课文,研究文段中重点字词,将课下注释中的意思标注在课文中。

三、结合对字词的研究尽自己最大努力口译全文。(将不会翻译的句子画上记号)

合作探究(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思考

1. 第一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鲲鹏之大?他是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请抄录文中句子。

2. 鲲鹏之所以飞上高空,有所待的是什么?这说明什么?

3.蜩与学鸠怎样嘲笑大鹏南飞的?作者是如何批驳的?用文中的话回答。这说明什么?

二、阅读第二段思考

作者提出一个什么观点?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举了哪些列子?根据你的理解,他们逍遥吗?

三、阅读第三段思考问题

1. 文中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人物?在作者眼里他们逍遥么?

2. 作者心目中真正逍遥的是哪三类人?

⒊从整个文章来看,你认为庄子所谓的“逍遥”含义是什么?

四、艺术手法赏析(浪漫主义三大特点:奇特想象、大胆夸张、澎湃激情)

1.作者善用比喻,例如:

2.善用寓言故事:例如:

3.善用夸张,例如:

4.想象丰富,例如:写大鹏的南徙作者用( )等一系列词语写出大鹏飞时的壮阔镜像。

5.夹叙夹议,请写出文中一处议论的句子:

基础检测(第三课时)

1.写出句中通假字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 (2)三餐而反( )

(3)小知不及大知( ) (4)此小大之辩也( )

(5)而征一国者( ) (6)而御六气之辩( )

(7)旬有五日而后反(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8)汤之问棘也是已( )

2.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1)怒而飞 怒: (2)是鸟也 是:

(3)志怪者也 志: (4)海运将徙于南冥也 徙:

(5)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 以:

(6)则风斯在下矣 斯: (7)莫之夭阏者 莫:

(8)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 (9)之二虫又何知 之:

(10)众人匹之 匹: (11)而后乃今培风 培:

(12)彼且奚适 奚: (13)乃今将图南 图:

(14)适莽苍者 适: (15)三餐而反 反:

(16)置杯焉则胶 胶: (17)绝云气 绝:

(18)乘天地之正 乘: (19)此亦飞之至也 至:

(20)以久特闻 特: (21)穷发之北 穷:

(22)恶乎待哉 恶: (23)知效一官 知: 效:

(24)行比一乡 比: (25)而征一国 而:

(26)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 劝: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27)定乎内外之分 分: (28)斯已也 已:

(29)虽然,犹有未树也 虽然: (30)犹有所待者 待:

4.解释下列句中的虚词用法:

其:① 其翼若垂天之云( )

② 不知其几千里也( )

③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之:①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之积也不厚

②穷发之北、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③而莫之夭阏者( )

④ 之二虫又何知( )

⑤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5、解释下列句子文言特殊句式,并翻译。

(1)南冥者,天池也。 (2)《齐谐》者,志怪者也。

(3)莫之夭阏者。 (4)之二虫又何知!

(5)奚以知其然也? (6)彼且奚适也?

(7)彼且恶乎待哉? (8)去以六月息者也

6、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只解释古义)

(1)腹犹果然。 果然:

(2)虽然,犹有未树也。 虽然:

(3)众人匹之 众人:

(4)野马也,尘埃也。 野马:

(5)神人无功。 无功:

7.请解释一词多义

(1)若:①其翼若垂天之云( ) ②若入前为寿( )

③君既若见录( )

(2)是: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觉今是而昨非( )

(3)斯:①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

(4)志:①《齐谐》者,志怪者也(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③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④博闻强志( )

(5)名: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②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

(6)修:①乃重修岳阳楼( )②未有知其修者( )

③路漫漫其修远兮( )④修书一封( )

8.翻译下面固定句式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课外阅读·庄子的故事

1、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物化:食物自身的变化。齐物:把万物看做是等同一样的)

2、庄子论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条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2、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在濮水上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来传达他的意思道:“希望将楚国的国事烦累先生。”庄子手拿钓竿,头也不回地道:“听说楚国有只神龟,三千年前就死掉了,被包装得好好的,供奉在庙堂上。你们说,它是愿意像这样成为一副死骨头和甲壳受供奉呢?还是宁愿活着拖起尾巴在泥里爬?”“可能会愿意活着在泥里爬罢。”两位大夫回答。“那么,两位请回吧。”庄子道:“让我拖起尾巴在泥里爬吧。”)

3、匠石运斤(运斤成风)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幔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玷污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请你试着为我表演一次。匠人说:我曾经能够砍掉鼻端白粉,即使这样,但我施技的搭档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施先生死去之后,我没有施技的人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谈话的人了!”)

启示:郢人信赖匠石,才能让匠石削去自己鼻尖上的污渍,并且能在匠石的利斧挥动之下面不改色心不跳。匠石得以发挥卓越本领,信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它告诫人们,要以诚相托,以心相印;信赖,能够产生力量。

4、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 庄子说:“不对哩。这个人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5、庄子将死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打算用很多的东西作为陪葬。庄子说:“我把天地当作棺椁,把日月星辰当作给我陪葬的珠宝,天下万物都是送给我的礼物。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完备吗?哪里用得着再加上这些东西!”弟子说:“我们担忧乌鸦和老鹰啄食先生的遗体。”庄子说:“弃尸地面将会被乌鸦和老鹰吃掉,深埋地下将会被蚂蚁吃掉,夺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蚂蚁,怎么如此偏心!” )

6、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庄子与惠子由于濠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