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苏教版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苏教版鹬蚌相争课件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苏教版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学设计7

苏教版语文三下第二十四课

24.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

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4.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

2.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

(教师)1.准备与本课寓言相关的动画片或是书籍。2.多补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书籍,推荐学生阅读。(学生)课外搜集寓言故事在课堂上与大家共享。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

整体感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

2. 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

3. 学习“寓”字。用字理识字的知识去学习,师引导: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4. 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5. 看课题质疑:看到“揠苗助长”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提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

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

(1)师:到底是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

(2)“揠苗助长”结果怎样?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同桌先练说)

环节二:

精读感悟—-部分理解,重点突破

三、理解文本,配乐朗读课文

1.让生观看《揠苗助长》的录象,并让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

2.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注意突出刚才描写人物表

情的词语。

3.提议:我们每个同学想不想给这则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读呢?自己试一试。

4.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思考:“巴望”什么意思?从“天天”这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农夫“焦急”什么?他心里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

6.理解第二、第三段。问:农夫想到什么办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1)问:“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筋疲力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2)让生观看插图。看!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3)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4)问:读了这段,你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带到文章中去读,体会农夫的快乐。

(5)“纳闷”是什么意思?他的儿子纳闷什么?

环节三:

回归整体——整体把握,读写训练

(6)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请口头练习说。

四、总结理解,拓展延伸

1.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 拓展: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如果你碰到,你会怎样去劝告他们?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概括。

第二课时

环节一:

整体感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

一、揭示课题

1.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2. 让学生齐读课题,要求把字音读准。

3. 老师出示“鹬”和“蚌”字,请学生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下。

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

1.师问: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请朗读课文,等会集体交流。

2.请学生把故事的大意说出来。

3.老师出示口头训练题:河蚌刚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

4.同桌练说,指名表述。

环节二:

精读感悟——部分理解,重点突破

三、细读寓言,深入理解

1. 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鹬蚌互不相让呢?苏教版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2.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 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4. 联系文本,理解人物

(1)引导学生抓住:鹬猛得用尽力气——威胁筋疲力尽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

(2)问:就在这时,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4)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引导学生理解: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威胁蚌。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渔翁:嘲笑鹬蚌互不退让,结果让他轻易获利) 环节三:

回归整体——整体把握,读写训练

四、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对于鹬蚌来说,这是多么悲哀的结局呀!假如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引导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

3.布置课外作业:把这个故事告诉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评论与意见,并且自己再去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鹬——啄——威胁

蚌——夹——毫不示弱

互不相让 渔翁得利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引入部分太长,口述后再观看动画,不仅内容重复。而且浪费了时间,造成后来时间不够。

2.对一些精彩的句子,教师的点评还不到位。

3.对于重点词“毫不费力”处理得不太好,未能达到教材的要求。

4.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这环节放在课本剧的表演后显得有点脱节。科组建议再读课文后即引导学生说出寓意,然后再表演出来。

台儿庄实验小学 李杰

【篇二】苏教版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24、寓言两则《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寓意。

2、认识“枯、弱、蚌、啄”等4个生字,理解“毫不示弱”“喜笑颜开”等词语的意思。

3、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的道理。

2、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所渗透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苏教版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课前展示:让学生说出自己课下所搜集到的寓言故事(说出题目即可 )。

教学过程:

一、历史故事导入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国借此机会想趁机吞并两国。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今天咱们就来了解这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

1、齐读课题

(1)板书“鹬”字,学生书空并数出笔画。(出示“鹬”图片)认识鹬。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出示“蚌”图片),认识蚌。

2、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自己练习朗读———伙伴间互相读,帮忙指出错处———指名读:提出建议或表扬。

3、学习概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指导有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1)鹬生气了,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干死!”:读出鹬“生气”的语气。

(2)蚌毫不示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的饿死!”:引导学生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指名读,男女生对话读,师生分角色读。

(3)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用“毫不示弱”说一句话。

(4)比较:“豪”与“毫”的区别,同音字组词练习。

2、两人一组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指派代表表演。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

有感情朗读。

3、想一想: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

4、揭示寓意:渔夫将鹬和蚌装进网兜,喜滋滋地回家了。被困在网中的鹬和蚌此时会想些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揭示道理:做事要懂得退让,一味相争只会两败俱伤,有时还会让第三者得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5、回顾历史故事。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

6、体会寓言的魅力。 师: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苏教版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四、拓展延伸(创编故事)

师:“鹬蚌相争,渔夫得利”这个故事流传至今。

出示图: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五、总结

指名说说:学了这个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布置作业:

1、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 板书:

24、鹬蚌相争

鹬 蚌

↘ ↙

相争

(互不相让)

↓ ↓

渔夫得利

【篇三】苏教版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24 《寓言两首——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除了充分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他们理解寓意外,还通过想象、说话及多种形式的朗读等学习活动,理解重点词语,充分挖掘课文隐含的人文价值,创设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在反复诵读及想象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鹬蚌相争》一课为第六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教学一课时。《鹬蚌相争》,讲的是一个河蚌刚刚张开蚌壳晒太阳,一只鹬看见了,就用嘴啄住了它的肉,蚌紧紧夹住了鹬的嘴。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肯放开谁,结果一起被渔人捉去了。这则寓言生动地说明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但理解能力上还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片、对比记忆等方法自主学会5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义,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把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5、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所渗透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

(一)历史故事导入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秦、楚、韩、魏、赵、燕、齐。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

1、指名试读课题

(1)板书“鹬”字,学生书空并数出笔画。(出示“鹬”图片)认识鹬。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出示“蚌”图片),认识蚌。

(3)齐读课题。

2、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生自己练习朗读。

(2)伙伴间互相读,帮忙指出错处。

3、指名读:提出建议或表扬。

4、学习概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自主阅读,解决字词,练习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指导有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1)鹬生气了,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干死!”:读出鹬“生气”的语气。(2)蚌毫不示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的饿死!”:引导学生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指名读,男女生对话读,师生分角色读。(3)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用“毫不示弱”说一句话。(4)比较:“豪”与“毫”的区别,同音字组词练习。

2、两人一组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指派代表表演。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

有感情朗读。

3、想一想: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 (估计:两败俱伤;被渔夫捉走;不肯互相谦让等)渔夫将鹬和蚌装进网兜,喜滋滋地回家了。被困在网中的鹬和蚌此时会想些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揭示道理:做事要懂得退让,一味相争只会两败俱伤,有时还会让第三者得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设计意图:理解文章内容时,摈弃了烦琐的讲解,而是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去。教师引导他们想象画面,充分感受鹬和蚌的语言、动作、心理,再通过朗读加深体验。这样,由朗读理解——想象画面——感悟情趣——朗读深化,逐层深入,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内化文章的语言文字,故事中蕴涵的道理也水到渠成地被揭示]。

4、回顾历史故事。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

5、体会寓言的魅力。

师: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板书:寓言

你还听过或看过哪些寓言故事?(生举例)

再读课文体会,注意语气,重点词句的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抓“毫不示弱、互不相让”等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四)创编故事

苏教版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师:“鹬蚌相争,渔夫得利”这个故事流传至今。

出示图: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续写,培养想象力,积累语言,体会寓言的写作特点) (五)选择性作业 选择一项适合你的作业: 1、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五、板书设计: 鹬 蚌 ↘ ↙ 相争 (互不相让) ↓ ↓ 渔夫得利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2、造句:毫不示弱。 3、成语积累: ( )( )相争 ( )不( )弱 ( )不( )让 4、用“相”组三个词语( ) ( ) ( ) 5、讲故事《鹬蚌相争》 七、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重视朗读,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与感受。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自主梳理故事内容,理解寓言寓意。不强调答案的唯一,而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适度启发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

2、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例如:自主使用工具书学习字词,指导识记的方法,抓重点词句理解文本内容等。

3、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寓言交流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故事续写拓展学生思维。多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效果良好。

4、同学们的看法、问题、都应该成为教学的重要资源,老师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及时抓住。这堂课通过讨论不仅活跃了同学们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同学们通过自己教育自己,弄清出了使用拟人的手法来说明道理,正是寓言这种文学体裁重要的本质特点。

【篇四】苏教版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篇五】苏教版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24 寓言两则《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淮安市袁集乡中心小学 蔡园园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结合上下文及语言环境理解“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等词语。

3. 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 重难点

1.理解“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等词语

2.懂得寓言所蕴涵的做人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鹬”字,问:这个字读什么。(指名说)去掉“鸟”读什么?

师:矛下面的字是?对,它很像囧字,怎么记住鹬字。

2.师写“鹬”,生书空。

3.简介鹬蚌。出示课件,认识“鹬”“蚌”,说说它们的特点。(鹬有长长的嘴巴,蚌有坚硬的贝壳。)(板书课题)

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这则寓言故事。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评价,概括第一自然段,起因。

(2)怎么争的呢?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评价。

(3)朗读第三自然段,师评价,出示生字“弱”,书写指导,找出同类“朋 双 林”总结书写方法。

(4)鹬蚌相争的结果是什么?谁来读一读。点评,再次强调结果。“渔”的书写指导。

3.用两个四字成语,总结这个故事。

三、学句精讲,设境品读

1.学习就让我们,来体验一下鹬蚌相争的经过。分组做鹬和蚌。

2.读好鹬和蚌,各抓住哪个词语就抓住鹬和蚌当时的情绪了?试着读一读。苏教版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3.它们争斗的时候会做什么动作,会有什么表情?试一试,再读读。

4.选择两个学生上来扮演鹬和蚌。(师,不断地点拨)

5.两个人力量小了,大伙一起上!(齐读)

6.出示“相持”“谁也不让谁”。再读。

7.出示“精疲力尽”,这时的鹬和蚌,怎么读。齐读,单人读。

8.结果怎样呢?

9.鹬和蚌两败俱伤!它们真实太傻啦!傻到说话都是一模一样的,再读这两句话。

10.能否写两句话,劝劝鹬和蚌,告诉它们该怎么做?出示课件

11.展示学生所总结的内容。得出一个个深刻的道理。苏教版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四、总结本课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寓言。小寓言,大道理。你学习了这篇寓言故事,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

两败俱伤 渔翁得利

蔡园园个人简介

蔡园园,小学高级教师,区级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在淮阴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课评比中,多次荣获一等奖;多次参加淮阴区送教下乡活动,受到广泛好评;撰写的论文多次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荣获市级区级一二等奖;《清平乐 村居》一课,荣获全国苏教版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篇六】苏教版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耿学荣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24、寓言两则《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海口市琼山一小 王丹杨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结合上下文及语言环境理解“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等词语。

3. 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 重难点]

1、 理解“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等词语

2、 懂得寓言所蕴涵的做人道理。

[教学准备]

1、 学生学习准备:借助工具书或课后注音认识字词,能读通课文。

2、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板书“争”字,问:看到这个字,同学们能联想到哪些学过的词语。(指名说)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则有关“争”的寓言。

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二、 解释课题。

1、 给“鹬”“蚌”注音。

2、 齐读课题:鹬——蚌——相争;

再读:鹬蚌——相争。

3、 出示课件,认识“鹬”“蚌”,说说它们的特点。(鹬有长长 的嘴巴,蚌有坚硬的贝壳。)

三、 初学寓言、了解内容。

1、 质疑。师:看着课题,你最想提什么问题?

生:鹬和蚌为什么相争?它们是怎么相争的?相争的结果

是如何?

2、

3、 初读课文,初步解决以上问题。 学习8个难懂的词语:

啄肉 夹住 威胁 相持

毫不示弱 得意洋洋 筋疲力尽 喜笑颜开

4、

5、 用以上八个词语简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生字“弱”“疲”。

四、 学句、精讲。

1、 学习第1自然段。

①指名读此段。

②抓住“猛地”引导学生理解鹬啄肉的速度很快,用力很强。 ③抓住“急忙”“牢牢地”引导学生理解“蚌”的自卫意识非常强。

④指导有感情朗读。

2、 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一个“猛攻”,一个“死守”,结局会怎样?

①默读此段。

②抓住关键词语“喜笑颜开”体会渔翁意外收获后的高兴心情。 ③抓住“谁也不让谁”“筋疲力尽”引导学生理解“鹬”和“蚌”的互不相让。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要读出“鹬”和“蚌”的互不相让,读出渔翁意外收获后的满心欢喜。

3、 学习第2、3自然段。

①同桌之间,一个演“鹬”一个当“蚌”,练读“鹬”和“蚌”的对话。

②指2名学生学着“鹬”和“蚌”相争。(引导争出“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的语气)

③全班分二组来争。

④小结:“鹬”和“蚌”相争的声音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从哪个成语看出来?

生:越来越小。从“筋疲力尽”可以看出来。

师:板书:筋疲力尽。

就请同学们趴在桌子上“筋疲力尽”地争最后一次。

(学生争)

师:正当双方争得筋疲力尽的时候,谁来了?(画:渔翁)

渔翁的神情怎么样?(喜笑颜开,画笑脸)

因为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鹬和蚌一齐捉到篓里去了。(画鱼篓)

五、 设境、练讲。

1、 如果你就是这位渔翁,这会儿最想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

2、 如果你正是篓中的鹬和蚌,此时此刻你又会对对方说些什么?

六、 总结。

师:学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鹬蚌相争》教学反思

《鹬蚌相争》是一篇寓言故事,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它用一个小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只顾眼前的一点利益而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地三者得利的道理。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如此浅显易懂的故事从语言和情节的理解上来说,对他们都不难。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与领悟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如果想让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就能真正理解寓言中蕴含的深刻“寓意”也并非易事,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让他们读完后兴味索然,机械谈寓意。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改变了以往学习寓言“读故事____谈寓意 ____联系生活举实例”的教学模式,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至始至终紧扣一个“争”字做文章:

1、由“争”字导入。(板书:争)

师:看到这个字,你能联想到哪些学过的词语?(争吵、争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则有关“争”的寓言——(板书:鹬

蚌相争)。

2、扣“争”字引导学生质疑。

师:看着这个课题,你最想提什么问题?

生:鹬和蚌为什么相争?是怎样相争的?争的结果怎样呢?(板书:???)

3、执“争”字解疑。

我以对词语的理解和积累为突破口,通过创设情景,角色对话,情景表演等手段,引领学生激情地争:单挑式“得意洋洋”地争——小组“互不相让”地争——男、女“毫不示弱”地争——最后“筋疲力尽”地争(板书:筋疲力尽)

师小结:正当鹬和蚌争得筋疲力尽时,谁来了?(板书: 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们一齐提到鱼篓里去了。(板书: ) 这样让学生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与故事中的主人公 对话来理解故事。

4、争毕悟意:

师:如果你就是这位渔翁,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或做些什么?如果你正是篓中的鹬和蚌,你又会对对方说些什么?学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一环节,我通过想象填补文本的空白,通过叙说丰富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化寓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使情感目标的渗透不露痕迹。

整一节课,我抓住9岁孩子好争的天性,以“争”为突破口,点燃学生“争”的欲望,再推波助澜,靠“争”去攻克重点、难点,悟出寓意,使一节简短的语文课,每个学生都争着参与进来。既有师生对话,又有生生对话,既合作补充,又相互辩驳,有严肃的思考,有欢快的“争吵声”,更有不绝于耳的欢笑声,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不经意间就领悟了课文旨意。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苏教版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苏教版鹬蚌相争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