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部编端午粽教学设计
2017年下册部编版《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年级: 一 年级 科目: 语文 教师:
教研组长: 教务主任: 校 长: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教 学 设 计
年级: 一 年级 科目: 语文 教师:
教研组长: 教务主任: 校 长: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篇二】部编端午粽教学设计
部编教科书语文学科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端午粽》教学设计 本设计是配合部编教科书语文学科一年级下册《彩虹》一课的教学,是基于课程标准,追求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以儿童的口吻,以家庭过端午节吃端午粽的事由,向学生介绍了端午粽的由来、样式、色香味等,实际是一篇说明文。课文贴近生活,能很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这个中华传统习俗。
2.课文长句子较多,学生正确朗读有一定困难,且读好长句子是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应安排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时间落实。
学情分析:
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因此,要通过学生实践尝试,然后发现问题进行指导,不但要培养学生不读破句的能力,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感。切不可采用范读简单的模仿来达到目标。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读好长句子,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目的。
3.认识偏旁立字旁、米字旁,能正确认读“端”等13个生字新词。
4.能正确读写“午”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如果知道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愿意与同学分享。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能正确认读“端”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午”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目的。
教学准备:
教师:“端”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午”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
学生:每人一套“端”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向家人了解端午节及其习俗。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同学们,在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前,我们一起复习以前学过的一些字词。
(一)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和有关的音节拼读。
1. PPT出示有关字词:
liān——jiānɡ nián——niánɡ ɡuān——ɡuānɡ
两头尖 江南 今年 大娘 上官 月光
树叶 真正
出示任务:正确拼读和认读红色的字以及它组成的词语。
2. 反馈指导:指名拼读或认读读,相机指导。齐拼读或认读。
3.小结:同学们,三拼音拼读是难点,我们要多练习。“叶和“真””字宝宝是以前学习会认读的字,今天,我们学习完课文,它们就要求会正确书写了。
(二)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同学们,课文《静夜思》,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呢?(预设:诗歌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家人的感情。)课文《夜色》,又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呢?(预
设:课文告诉我们“我”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不怕夜色,胆子大了。)是啊,我们都是在家人的帮助下慢慢成长的。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又会让我们了解关于家庭、家人什么呢?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⑩端午粽。(“端”“粽”注音)
2.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拼读“端”“粽”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课文《静夜思》,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家人的感情。课文《夜色》讲了“我”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不怕夜色,胆子大了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小朋友都是在家人的帮助下慢慢成长的。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端午粽》又会让我们了解关于家庭、家人什么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就可以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3)在每个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和自然段标序号情况。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4)指名拼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二)读准课文学习。
1.导语:会认读的字宝宝我们都读准了,那么,将会它们放回到课文中,你能把它们都读准吗?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宝宝的读音。
2.反馈指导: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提示其他学生集中精神注意听,在读错的会认读的字下面点上圆点。
(2)一个一个自然段指名朗读,学生就读错的会认读的字评议和纠正,小结后自由读或齐读该自然段。
(三)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能读准课文。
1.导语:(小结读准课文活动情况后)请同桌互相检查是不是真的能读准课文。读的同学要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听的同学要精神集中注意听,同桌读错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就在下面做个记号;同桌读完后,帮助他纠正。
出示任务:同位互读课文,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如果同桌读错了,在他读完后帮助纠正。
2. 反馈指导:
提问:您帮助同桌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或:同桌帮助你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
预设:三拼音的:端、间、念;舌尖前音的:粽、总;翘舌音的:肉、知。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
3.读准课文练习。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2)学生自由练习。
(3)反馈指导。以会认的字音准和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为标准师生评议。
4.小结:朗读课文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这才叫做把课文读准了。
(四)读通顺课文学习和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部编端午粽教学设计
1.导语: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读准了课文,接下来我们学习把课文读通顺,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在读准课文的基础上,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读完后给会认读的字找朋友(提示:连在一起读的就是它们的好朋友,用横线在它们的下面画出来)。
2.反馈指导:
(1)反馈订正画词情况,相机强调“连在一起读的才是好朋友”。
(2)PPT示课文词语,会认读的字注音,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端、端、端,端午节的端”。齐读,自由读。
3.“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知、据、念”口头组词。
(1)(贴出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后)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2)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或齐读)一、两遍。
(3)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4.学习读通顺课文。
(1)导语:通过课文的词语和我们组的词语,我们了解了会认读的字的意思,在这个基础上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我们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词语间的停顿,不要把会认读的字宝宝好朋友拆散了。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在读准课文的基础上,做到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2)反馈指导:
通过分自然段个别指名读检查,注意指导读好下面句子的停顿: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篇三】部编端午粽教学设计
2017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端午粽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品味课文内容,初步接触按照一定顺序描绘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师:在了解课文内容后,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端午粽是什么样子的。
生1: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生2:学生一边读课文,教师一边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粽子的图片。 师:说一说课文中描写端午粽的外形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A.从外往里 B.从里往外)
生:课文中描写端午粽是按照从外往里的顺序描写的。 师:如果我们要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该怎么说呢?部编端午粽教学设计
生:粽子的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枣的外面裹着白白的糯米,最外面是青青的箬竹叶。
师:我们描绘事物的时候,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西瓜的图片。
生1:我是按照从外往里的顺序来描绘的。西瓜的外面是带有波纹图案的绿绿的皮,里面是红红的瓜肉,还有一颗颗黑色的籽镶嵌在中间。
生2:我是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来说的。西瓜的里面是甜美多汁的肉,肉中夹杂着一颗颗黑色的籽;西瓜外面是一件绿衣裳。
师:同学们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事物,将事物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赏析:本课对端午粽外形的描写是课文中的重点片段,描写端午粽外形的句子内容比较长,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确、读流利,读懂句子内容,还要更深入地挖掘不同的描写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拓展延伸,用同样的表现方式和手段来进行仿句练习。
【篇四】部编端午粽教学设计
2017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2017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端午粽》教学设计
【篇五】部编端午粽教学设计
2017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设计
端午粽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①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②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
(1)课件出示:箬竹叶的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3)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叶,看图学习生字。
(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
(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6.研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预设:外婆包的粽子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7.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
(1)图文演示法,理解字义。
(2)书写方法:上横短,下横长,中间一口要扁些。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了多种方法阅读课文: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读等。识字教学与阅读相结合,体会汉字在文中所表述的含义。部编端午粽教学设计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2.合作交流,向同桌展示自己写得最好的生字。
3.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作业布置,通过朗读感受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
(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篇六】部编端午粽教学设计
2017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设计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部编端午粽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
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①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②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
(1)课件出示:箬竹叶的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3)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叶,看图学习生字。
(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
(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6.研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预设:外婆包的粽子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7.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
(1)图文演示法,理解字义。
(2)书写方法:上横短,下横长,中间一口要扁些。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了多种方法阅读课文: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读等。识字教学与阅读相结合,体会汉字
在文中所表述的含义。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2.合作交流,向同桌展示自己写得最好的生字。
3.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作业布置,通过朗读感受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
(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复习中巩固、加深学生对新学字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又延续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