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一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称象》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有几种称象的方法,体会曹冲的聪明。
2、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展开合理想像,理解“直”“才”的意思。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有几种称象的方法,体会曹冲的聪明。
2、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展开合理想像,理解“直”“才”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展开合理想像,理解“直”“才”的意思。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曹冲么?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呀?(他很聪明,只活了13岁)
师:你们看他了解的可真多,你是从哪知道的这些知识呀?(书中)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养成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曹冲小时候的一个故事,请大家一起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标好自然段。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5个)课文中的词语你们都认识了么?快看他们来了。
出示:称象 秤杆 师:秤和称有什么不同?今天老师也带来一杆秤,你们见过么,在哪见过?(中药房)你真是个认真观察的孩子。那你还知道那些秤啊?(出示图片)看看这幅图,你知道那里是秤杆吗?当秤杆保持水平时,这个秤砣的重量加上秤杆上的标度就是你称得懂戏的重量了。 师:有一个字老师给描成兰色了,为什么呀?那这个字还读什么呀?你能组一个词语么?(栏杆、旗杆)
师:你知道船舷是哪么?谁来指指?(学生指)
出示:又高又大 又()又()
师:谁来读读?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呀?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么?(又大又圆,又黑又亮,又细又长)
评:你们积累的词语可真多。
师:我如果说“又胖又瘦”行么?意思是不能矛盾的。
出示:一()墙 一()秤 四()柱子 一()大象 一()船 师:很好,课文中的细节你们都注意到了,老师想告诉你们括号里的词语叫量词,以前我们学过很多,比如,一双鞋,一张桌子。希望你们能用心记住他们。谁再来读读这些词语?要把括号里的词语读清楚。
三、细读课文:
质疑
师:看来,字词你们已经掌握的很熟练了,那么,请你再读读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么?(用的什么办法?为什么称象?) 师:你们问的问题很好,老师相信,只要你认真听讲,问题一定会解决的。一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设计
(一)什么样、哪来的:师:谁来说说?
这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师: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么?你能看着书上的图说说么? 你能把大象又高又大的样子读出来么?
自己练习一下。(指名读) 师:这么大的一头象到底是哪来的呀?课文中有介绍么?谁来读读? 过度:看来,一千多年前,要想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我们一起看看课文中讲述了怎样的称象方法,快看看课文,找找哪些人提出了称象的办法?(官员们、曹冲)
【篇二】一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优质课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光华道小学 王海燕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至89
页的例1到例3,“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
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发现事物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并引导学生能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 发现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三角形 、正方形、圆形各10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感知规律。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老师发一串口令,你们用动作来完成。
师:拍拍手,拍拍手,跺跺脚。
师:同学们,你们猜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呢?
师:哇,你们真聪明,猜得很准。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猜到的?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好多像这样按照一定方式来排列的事物,我们把这种排列方式叫做规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1、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大家开心吗?一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开联欢
会庆祝自己的节日,想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小猪哼哼和小青蛙博士也来帮忙,他们都对教师进行了装饰,想不想去看看?(想)请看大屏幕。
2.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喜欢哪种布置,为什么?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因为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生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顺序。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你发现了那些东西都是重复出现的?
师:他们的摆放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都有规律的。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
(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师: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生1:是黄色的。
生2:下一面是黄旗。
师:都猜是黄旗,看看对不对(点击鼠标,最后一面旗是变为黄色,学生欢呼)。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小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
旗。
师:.如果让你给彩旗按你找到的规律分分组,好把彩旗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你准备怎样分?谁来指指?为什么这样分?(小旗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就看得特别清楚了。)
2、课件出示彩花图、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彩花的排列、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朵花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该怎么给它们分组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学生思考、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
生1:彩花是按绿花、紫花,绿花、紫花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朵花是绿色的。
生2:灯笼是按紫、红、紫、红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
生3:小朋友是按男孩、女孩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小朋友是女孩。
该怎么分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出现正确分组。)
3.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一定的顺序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三、智力闯关,应用规律
师:同学们可真能干,一下子就找到了彩旗、彩花和灯笼排列的规律,接下来的我们进行闯关游戏,有信心吗?
(一)第一关: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课本例2,出示课件,学生能够回答规律是什么,下一个是什么。)
师提问:比一比,第一组和第二组的规律有什么不同?
总结:(1)一个是2个2个一组,一个是3个3个一组;(2)一个只有颜色的规律,一个既有颜色,又有形状的规律。(点:对比,让孩子们体会到规律既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既可以是2个2个一组的,也可以是3个3个一组的,体会规律的多样化。
(二)第二关:涂一涂。
(1)(课本89页“涂一涂”)
师:同学位表现很不错,接下来你能按照规律涂颜色吗?(学生动手涂色)同 时课件出示例3。
师:谁来汇报你是怎样涂的。(指明学生汇报)
(2).师: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完成课本89页“做一做”。 (要求:先找找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再根据这个规律来涂。涂好后检查涂得对不对,同桌还可以互相评一评,说一说。)建议学生用虚线分组。
师: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评一评,涂对了吗?
汇报展示、评议。
师:第③小题谁发现有其他规律?(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来发现规律。)
(三)、第三关:动手摆一摆:(小小设计师)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规律,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创造新的规律?用学具把它摆出来?请看第三关。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好的用相机照下来。
汇报。课件演示学生的作品。.
师:小朋友真会创造,别的小朋友创造的规律是怎样的呢?大家愿不愿意猜一猜?猜对的会赢得大奖!
师:(指着一位学生的作品问)老师想用你的作品给大家提个问题,可以吗?(生:可以。)按照他摆的规律,下一个学具会是什么呢?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呢?
(四)两三种学具我们就能创造出这么多规律,真是小小发明家,表扬自己。(连
续表扬三次。)
师:哎,你们发现了吗?刚才我们的掌声有没有规律。
闯关成功了,都站起来,随着音乐我们来做做健美操轻松一下吧。
在我们的动作里,大家发现规律了吗?生回答。
是的,我们还可以用动作或者声音来表演规律呀?谁能想出一组规律来演一演? 生商量,表演。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呀,你能发现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吗? 课件出示:找找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生回答。(教室的天花板、地板、黑板上的奖品、自己的衣服。)
2、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图片。
五、课堂总结
你们开心吗?老师也很开心,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谁来说说你们的收获?
师:我们除了按照事物的颜色、形状来找规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图画、动作、声音的规律,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孩子一定会发现这些奇妙的规律。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会发现很多很多美的事物,只要我们努力去创造,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篇三】一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公开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第1课时教学设计
马庙小学 钟福寿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壁、虎”等9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知道小鱼,黄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读好对话语气。
教学重难点:生字的认读。读好对话语气。
教学准备:ppt课件,课文动画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激趣导入。
1.猜谜语:名字叫虎,不是虎,天天墙上住,专吃蚊蝇虫。
2.对,就是小壁虎。大家看这就是小壁虎(出示壁虎的照片) 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说说你的发现。
(我发现小壁虎是灰色的,有四条短短的腿、它的脚爪子像梅花,它还有一条尾巴。)
3.老师介绍小壁虎的本领:它的本事可大啦!它的脚趾有吸盘,能够在光滑的墙壁、天花板、甚至玻璃上爬行自如,有“飞檐走壁”的特技。
4.夸一夸小壁虎:小壁虎你真厉害!
二、播放课文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与小壁虎有关的动画片,题目叫《小壁虎借尾巴》。
不过呀,小壁虎说了,你得记住课题中的三个生字宝宝才行。(读课题,认记生字:壁 虎 借)
2.小壁虎说:孩子们真能干。现在可以看了,不过要保持安静,仔细看认真听,还要认真思考。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播放动画片
小壁虎要小朋友边看边思考这三个问题:
(1)我为什么要借尾巴?(2)我都向谁借尾巴了?(3)我借到尾巴了吗?
为什么?
2.说一说:看了动画,你知道了什么?
(我知道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它要借尾巴。我知道了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但他们都没有借给它。我还知道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
3.说话训练:用“先……然后……最后……”说说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小结:看得出大家都认真看动画了。那么。小壁虎的尾巴究竟是怎么断的?为什么大家都不把尾巴借给它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读读课文吧。一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设计
四 学习课文
1、自己读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回答:课文有几个自然段?(7个自然段)
2、哪两个自然段写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1和2)
指名读1、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它为什么要借尾巴?
(1)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住了,它为了逃命,挣断了尾巴。板书:挣断
(2)小壁虎没有了尾巴,觉得难看,所以它想借尾巴。
(3)出示第1自然段和相对应的插图,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纠正“挣”读第四声。
引读第二自然段:小壁虎想——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读好问句。
(4)用“因为所以”说说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呢。
3、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的呢?(3、4、5)
(1)同桌俩一起读读3、4、5自然段,要求:边读边划,小壁虎分别是在什么地方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用__线划出来。(指名答,师板书:小河边、大树上、房檐下)
师小结:这些动物多有代表性啊,有生活在水里的,有在陆地上的,也有在空中飞的。他们生活的环境不同,尾巴自然也不同,小壁虎看到他们摆动尾巴的姿势也不一样。你能找到他们不同的动作吗?从3个自然段里找到这些动作,并用圆圈圈起来。
师巡视,指名答,师板书:摇、甩、摆。
小结:这三个词分别写出了三种动物尾巴的不同特点。
(2)同桌俩再一起读3、4、5自然段,要求:读小壁虎和小鱼、老牛、燕子的对话,边读边想:这些小动物不借给它尾巴的原因,用 “△”标出关键词语。(指名答3人。师板书:拨水、赶蝇子、掌握方向)
师小结:他们为什么不借给它尾巴?是因为他们的尾巴都有用,不是不想借,而是不能借。
(3)指导朗读。
这篇课文最吸引人的就是他们之间的对话。我们一起来看这两句: “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自己先读一读,谁能说说这两句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第一句多了:姐姐、您、行吗?用了礼貌用语,使用的是商量的语气。第二句简短,但是让人感觉象在命令别人,不礼貌。第一句好。)
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小壁虎什么特点?(小壁虎多么有礼貌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讲礼貌。)渗透德育
谁能有礼貌地再读读这一句?读得很好。课文中小壁虎和老牛、燕子的对话你肯定也会读了,和同桌一起读一读。
尽管小壁虎是那么有礼貌,可是小鱼、老牛和燕子却不能把自己的尾巴借给它。读他们的话时要读出十分为难的语气。
幻灯片出示:
“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不行啊,我用尾巴赶蝇子呢!”一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设计
“不行啊,我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听老师怎么读的。范读第一句。自己练习读一读这几句吧。指名读。 现在我们再来读读它们之间的对话(指名2人读)。
出示:
1. 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2. 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不行啊,我用尾巴赶蝇子呢!
3. 燕子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4、过渡: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多么难过啊!
(1)、幻灯片出示:第六自然段。谁能读出难过的感情。
指名读、齐读。
(2)、妈妈是怎么说的?
出示:第7自然段。请女同学读一读。男生思考:小壁虎的变化。指名答,师板书:再生。(小壁虎的尾巴断了,还可以再一次生长出来,这种本领我们称之为再生。我们人的头发,指甲也能再生呢。)
小壁虎有了新尾巴,心情怎样?板书:高兴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了!”这是一个感叹句,要读出小壁虎无比兴奋的心情。
范读、练读、齐读。
五、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小壁虎说,孩子们学得非常认真,它想考考孩子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生字词语让学生认读记)
六、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小壁虎为了逃生挣断尾巴、向三种动物借尾巴、最后长出新尾巴。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壁虎从伤心、难过到高兴的心里变化,我们也知道了各种动物的尾巴有各自的用途。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又有什么用途呢?(出示课件:各种动物尾巴的用途)(师相机讲解:雄孔雀的尾巴能吓唬敌人、猴子的尾巴能使自己倒挂在树上、蜻蜓的尾巴保持平衡、松鼠的尾巴能当降落伞使它安全的从树上跳下、还能当被子盖、响尾蛇的尾巴能发出响声吓唬敌人)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要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才行。
七、分角色读课文
课文学完了,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分小组演一演好不好?
八、布置作业
把《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17 小壁虎借尾巴
小鱼 小河边 摇 拨水
挣断 老牛 大树上 甩 赶蝇子 燕子 房檐下 摆 掌握方向 再生 高兴 保护自己
教学反思:
【篇四】一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60页例1,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 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 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要求:
积极发言,别人回答,认真倾听。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发现规律,引发注意,揭示课题。
1、在起立的过程中选择一组男女间隔排列的站立,其余各组坐下,观察这组学生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2、教师出示一组按红蓝蓝红蓝蓝顺序排列的圆片。
师:看了这组排列你有什么话要说呢?(学生各说自己的发现) 师:大家说完了,那老师提几个问题。
根据大家分的三个一组,那第一组第一个什么颜色?
第二组第一个是什么颜色?那第100组第一个是什么颜色呢? 第N组第一个又是什么颜色呢?
那要知道它的颜色你只需知道它的什么信息就可以了呢?一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很仔细,象这样的规律排列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1、(出示教材例1场景图)师:我们一起看这一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些什么?(盆花、彩灯、彩旗)你还发现了什么?
2、师:那这些物体是随意摆放的吗?(不是)对,这些物体都是按照一定顺序、一定规律摆放的。仔细观察一下,从左边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等待1秒)彩灯和彩旗呢?(同桌说一说) (快速)
3、逐个提问、汇报。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过渡语:你们观察得特细致,说得很好,找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1、首先我们先看盆花(点击出示盆花小图)初步提问:在图中,我们能看到几盆花?如果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第10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2、深度提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等待2秒,出示要求)[生先猜一猜]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猜测就一定正确吗?还得验证?还得有理由?能把你的解决过程画在或写在纸上吗?[出示要求。]
①提供足够时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解决;
②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教师注意每个小组交流情况,发现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调整。]
3、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学生站在位置上口头说,教师适时展示、写算式、追问]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随生适当板书:画图 推想 计算]
(1)画图的策略:○●○●○●○●○●○●○●○ (○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推想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学生说,师板书: 15÷2=7(组)1(盆)答:第15盆是蓝花。]
针对算式,教师提问:能说说2是从哪里来的?7什么意思?1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点击演示 ○● ○● ○● ○● ○● ○● ○
师述:像这样,每2盆花看作一组,把15÷2=7,那就有这样的7组。
注意7的单位是“组”,而不是“盆”?余下的1盆指得是哪一盆?为什么?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1. 出示“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1)[学生上实物展示台汇报,教师退位]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让其自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