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银川报仇 新报仇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第一篇 银川报仇
《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命题教师:高淑萍 王亚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8题,共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②“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③“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二”。“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再次是“五”。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④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

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⑤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生命。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二是幸福。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三是国家。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本文有删改)

1.关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

B.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

D.“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

B.“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因为“天”等同于“一”,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

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

C.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

D.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柳元景,字孝仁,河东解人也。少便弓马。数随父伐蛮,以勇称。寡言有器质。荆州刺史谢晦闻其名,要之,未及往而晦败。雍州刺史刘道产深爱其能,元景时居父忧.未得..

加命。会荆州刺史江夏王义恭召之,道产谓曰:“久规相屈,今贵王有召,难辄相留,乖意以为惘惘。”服阕,迁义恭司空行参军,随府转司徒太尉城局参军,太祖见又嘉之。 ..

世祖西镇襄阳,义恭以元景为将帅,即以为广威将军、随郡太守。既至,而蛮断驿道,欲来攻郡。酃内少粮。器杖又乏,元景设方略,得六七百人,分五百人屯驿道。或曰:“蛮将逼城,不宜分众。”元景曰:“蛮闻郡遣重成,岂悟城内兵少。且表里合攻,于计为长。”会蛮垂至,乃使驿道为备,潜出其后,戒曰:“火举驰进。”前后俱发,蛮众惊扰,投水死者千余人,斩获数百。郡境肃然。 元景起自将帅,及当朝理务,虽非所长,而有弘雅之美。时在朝勋要,多事产业,唯元景独无所营。南岸有数十亩菜园,守园人卖得钱二万送还宅,元景曰:“我立此固种菜,以供家中啖尔。乃复卖莱以取钱,夺百姓之利邪!”以钱乞守园人。

世祖严暴异常,元景虽荷宠遇,恒虑及祸。太宰江夏王义恭及诸大臣,莫不重足屏气,..

未尝敢私往来。世祖崩,义恭、元景等并相谓曰:“今日始免横死。”前废帝少有凶德,内...

不能平,杀戴法兴后,悖情转露。义恭、元景等忧惧无计,乃与师伯等谋废帝立义恭,日苦禁之。既出巷,军士大至,下车受戮,容色恬然,时年六十。

(选自《南史。柳元景传》,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启下的人物的特定庙号,也有作为开基者的,例如三国的曹丕和西晋的司马炎、蒙元的忽必烈等都是世祖的庙号。文中的“世祖”指宋孝武帝刘骏(430年―464年),南朝宋第五位皇帝孝武帝。

B.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父忧是指遭逢父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

谓之“丁忧”。服阕,指服丧期满。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废帝,被废黜的皇帝。前废帝,指宋孝武帝刘骏长子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第六位皇帝。

凶残暴虐,滥杀大臣,就连他的叔叔也没能幸免。银川报仇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

B.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

C.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

D.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元景自幼学武,多次随其父出征,以勇闻名,荆州刺史谢晦、雍州刺史刘道产闻知其名,皆曾欲罗致帐下,但事情末果。

B.柳元景虽出身行伍,却颇有谋略。他被任命为广威将军、随郡火守后,广设方略,斩获数百,郡境肃然,展露了他的军事才能。

C.柳元景为人显出非同寻常的厚道。当他得知他家菜园的守园人将吃不了的蔬菜卖掉,得钱二万送给他时,非常生气,将钱送给了守圆人。

D.柳元景因世祖生性猜忌严暴,担心突遭横祸,日夜小心谨慎,于是与人合谋策划政变,试图改立刘义恭为帝,因密谋泄漏惨遭杀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久规相屈,今贵王有召,难辄相留,乖意以为惘惘。(5分)

(2)元景起自将帅,及当朝理务,虽非所长,而有弘雅之美。(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客 从

杜 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8.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5分)

9.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6分)

(三) 名句名篇默写:(5分)

10.补写下面句子:

① , 。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琵琶行》)。

②《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银川报仇

③《送东阳马生序》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讨 白

李进祥

马亚瑟用了十二年时间,才在一个叫马家大山的村子找到了锁拉西。

锁拉西突然见到了马亚瑟,怔往了,脸上的表情极为复杂,有惊、有喜、有疑惑,也有恐惧。马亚瑟看着,感觉到自己的脸上也一定是同样的表情,脸也一定被那些复杂的表情弄得扭曲了。

两个人对视着,谁也不知道第一句话该怎样开口。

一只苍蝇就叫得很凄凉。

银川报仇

锁拉西先开口:

“你到底还是找来了。”

“我找了你十二年。”

“我等了你十二年,怕了你十二年,想了你十二年。”

“我也是!”

第二篇 银川报仇
《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8题,共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②“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③“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二”。“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再次是“五”。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

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④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⑤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生命。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二是幸福。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三是国家。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本文有删改)

1.关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

B.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

D.“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

B.“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因为“天”等同于“一”,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

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银川报仇

C.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

D.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柳元景,字孝仁,河东解人也。少便弓马。数随父伐蛮,以勇称。寡言有器质。荆州刺史谢晦闻其名,要之,未及往而晦败。雍州刺史刘道产深爱其能,元景时居父忧.未得加命。会荆州刺史江夏王义恭召之,道产谓曰:“久规相屈,今贵王有召,难辄相留,乖意以为惘惘。”服阕,迁义恭司空行参军,随府转司徒太尉城局参军,太祖见又嘉之。

世祖西镇襄阳,义恭以元景为将帅,即以为广威将军、随郡太守。既至,而蛮断驿道,欲来攻郡。酃内少粮。器杖又乏,元景设方略,得六七百人,分五百人屯驿道。或曰:“蛮将逼城,不宜分众。”元景曰:“蛮闻郡遣重成,岂悟城内兵少。且表里合攻,于计为长。”会蛮垂至,乃使驿道为备,潜出其后,戒曰:“火举驰进。”前后俱发,蛮众惊扰,投水死者千余人,斩获数百。郡境肃然。

元景起自将帅,及当朝理务,虽非所长,而有弘雅之美。时在朝勋要,多事产业,唯元景独无所营。南岸有数十亩菜园,守园人卖得钱二万送还宅,元景曰:“我立此固种菜,以供家中啖尔。乃复卖莱以取钱,夺百姓之利邪!”以钱乞守园人。

世祖严暴异常,元景虽荷宠遇,恒虑及祸。太宰江夏王义恭及诸大臣,莫不重足屏气,未尝敢私往来。世祖崩,义恭、元景等并相谓曰:“今日始免横死。”前废帝少有凶德,内不能平,杀戴法兴后,悖情转露。义恭、元景等忧惧无计,乃与师伯等谋废帝立义恭,日夜聚谋,而持疑不能速决。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

至整朝服乘车应召。出门逢弟车骑司马叔仁,戎服率左右壮士数十人欲拒命,元景苦禁之。既出巷,军士大至,下车受戮,容色恬然,时年六十。

(选自《南史。柳元景传》,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启下的人物的特定庙号,也有作为开基者的,例如三国的曹丕和西晋的司马炎、蒙元的忽必烈等都是世祖的庙号。文中的“世祖”指宋孝武帝刘骏(430年―464年),南朝宋第五位皇帝孝武帝。

B.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父忧是指遭逢父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服阕,指服丧期满。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废帝,被废黜的皇帝。前废帝,指宋孝武帝刘骏长子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第六位皇帝。凶残暴虐,滥杀大臣,就连他的叔叔也没能幸免。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

B.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银川报仇

C.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

D.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元景自幼学武,多次随其父出征,以勇闻名,荆州刺史谢晦、雍州刺史刘道产闻知其名,皆曾欲罗致帐下,但事情末果。

B.柳元景虽出身行伍,却颇有谋略。他被任命为广威将军、随郡火守后,广设方略,斩获数百,郡境肃然,展露了他的军事才能。

C.柳元景为人显出非同寻常的厚道。当他得知他家菜园的守园人将吃不了的蔬菜卖掉,得钱二万送给他时,非常生气,将钱送给了守圆人。

D.柳元景因世祖生性猜忌严暴,担心突遭横祸,日夜小心谨慎,于是与人合谋策划政变,试图改立刘义恭为帝,因密谋泄漏惨遭杀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久规相屈,今贵王有召,难辄相留,乖意以为惘惘。(5分)

(2)元景起自将帅,及当朝理务,虽非所长,而有弘雅之美。(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客 从

杜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8.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5分)

9.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6分)

(三) 名句名篇默写:(5分)

10.补写下面句子:

① , 。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琵琶行》)。 ②《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 ③《送东阳马生序》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第三篇 银川报仇
《人类历史上十次种族灭绝》

人类历史上十次种族灭绝

世界历史上的大屠杀排个顺序,南京大屠杀根本进不了前十。我下面所说的屠杀,不包括军队之间作战死亡的,也不包括天灾如饥饿疾病死亡者。仅指军队对平民(包括放下武器投降了的军人)的直接屠杀。

第十名:红色高棉 死亡平民:100万

这是一场以社会重构为目的的民族和种族的大屠杀。所谓民族屠杀,是以1975-78年红色高棉统治时期总的死亡人口为依据的,虽然至今为止在这个问题上仍然有不同的估计,从保守的40万到有所夸大的300万。一般认为,100万是一个可以接受的估计。然而对于一个当时人口在700万到800万之间的小国来说,即使100万也是一个难以想像的数字,它远远超出了许多国家在新政权建立后的政治清算和镇压的规模,因此法国学者拉古特(Jean Lacouture)把柬埔寨的这段历史称为“自我灭绝的屠杀”(autogenocide)。种族屠杀是指在柬埔寨的2万越南裔全部死亡,43万华裔死了21.5万,1万老挝裔死了4,000,2万泰裔死了8,000,25万***教徒(Cham)死了9万,这些数字都超出高棉人死亡的相应比例。

第九名:卢旺达大屠杀 死亡平民:100万

1994年4月6日凌晨,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在邻国坦桑尼亚参加完和平谈判后,其座机在返国途中被不明飞弹击落,机毁人亡,胡图族激进分子迅速掌控卢旺达政府。4月7日,震惊世界的卢旺达大屠杀开始。胡图族激进分子因为不满哈比亚利马纳准备与图西族政党签订权力共享协议而制造了这起暗杀。随后,他们依照计划开始杀害胡图族温和派政治人物和图西族领袖,然后他们试图消灭整个图西族。 据估计,在接下来的100天内,将近100万人被屠杀,这堪称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大屠杀。直到图西人领导的军队赢得了这场内战并开始掌权时,大屠杀才被制止。

第八名:冉闵《杀胡令》 死亡平民:保守估计100万

五胡乱华时期,原来居于中华大地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大举侵入中华大地,大肆的对汉人进行着屠杀和奴役,出于报仇,冉闵以扫清中原为号召,扬言要六胡退出中土,否则将其统统杀绝。这就是有名的《杀胡令》。 仅山西中南部和河北常山以南被杀的白奴(匈奴分化为白奴和黄奴,黄奴自称夏后依,白奴被冉闵和各路山西义军杀绝)多达六十万之多,其中四十万被冉闵正规军杀绝。两次屠羯达三十二万之众,羯族从此从中国历史上消失。

第七名:亚美尼亚大屠杀 死亡平民:150万

亚美尼亚位于外高加索南部,与土耳其东部接壤,在历史上曾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据亚美尼亚方面的史料记载,1915至1923年期间,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政策,导致150万人死亡。 亚美尼亚人提出“大屠杀”的根据是由两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撰写的人称“蓝皮书”的一份报告,题目是“奥斯曼帝国时期亚美尼亚人受到的遭遇1915-1916年”。“蓝皮书”有150处引用了“大屠杀”证人的表述,称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的镇压始于1877年的俄罗斯-奥斯曼战争之后。报告中有如下的描述

大屠杀之前,亚美尼亚男子和他们的家庭往往会接到被驱逐的命令,命令通知他们被驱逐的目的地和时间。如果有人不到规定地点的话,奥斯曼政府的安全部队就会搜查他的家,然后把他投入监狱,最后在不通知他们家属的情况下就把这名“犯人”转移到摩苏尔或者巴格达的一家监狱。被关押的这些亚美尼亚人的结局通常是几百个人一组地被用链条绑在一起,然后带到空旷地带执行大屠杀""银川报仇

第六名:罗马帝国屠杀犹太人 死亡平民:150万余

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攻占巴基斯坦后,犹太人举行过多次大规模反抗罗马占领者的起义,但都遭到了罗马统治者的血腥镇压。到公元135年的犹太人起义再义惨遭失败为止,在这1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罗马统治者屠杀了一百五十万犹太人,最后把还把余者全部赶出马勒斯坦土地,使他们流散到西欧完全处于落后的小生产的农牧社会。

第五名:德国屠杀犹太人 死亡平民:600万

1939年9月1日,德国部队进攻波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成功控制了欧洲本土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苏联和北非的大片领土。1941年,德国开始了大屠杀(Holocaust),有组织地杀害了大约600万犹太人和大约25万德国籍残疾人(所谓的“安乐死项目”)、以及强迫其他“劣等民族”作为强制劳工。德军占领苏联欧洲大片领土后,德军的党卫队等对苏联和波兰等斯拉夫民族也进行了灭绝性的大屠杀。

第四名:五胡乱华 死亡平民:1000万以上

五胡乱华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多个少数民族大规模南下而造成与汉族政权对峙的时期。又称永嘉之乱或五胡十六国。 入塞胡族中,羯、白匈奴、丁零、铁弗、卢水胡、鲜卑、九大石胡等部落主体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这些来自蛮荒之域的野蛮胡族还保留着原始的食人兽性,其中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公元304年,慕容鲜卑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易水为之断流。史书记载羯族军队行军作战从不携带粮草,专门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之为“双脚羊”,意思是用两只脚走路像绵羊一样驱赶的性奴隶和牲畜,夜间供士兵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在羯族建立的羯赵政权统治下,曾经建立了雄秦盛汉的汉民族已经到了灭族的边缘。到冉闵灭羯赵的时候,中原汉人大概只剩下400万(西晋人口2000万),冉闵解放邺都后一次解救被掳掠的汉族女子就达二十万。

第三名:太平天国 死亡平民:1000万以上

估计直接死于屠杀的平民有1000-1500万。

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起义,义军在起义后的六年中,不过牺牲4千余人;然而内讧中的

1856年,洪秀全利用韦昌辉杀害杨秀清及亲信6千余人,两个月总共杀了文武官员2万人。后来又利用石达开来天京靖难,凌迟处死韦昌辉,将其尸体寸磔,割成许多块,每块皆二寸,挂在各处醒目的栅栏处,标上“北奸肉,只准看不准取”的字样,真是厉害之至。“洪杨之变”导致了十几万人被杀。 1864年曾国藩率湘军攻入“天京”后,杀害数十万人的生命。太平天国强盛时,南京最多有100万人,可曾国藩杀过10多年后,到光绪登基时,南京也还不到50万!

第二名 满清入关大屠杀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汾州、太谷、泌州、泽州等等等。

第一名:蒙古帝国大屠杀 死亡平民:2亿。

这次屠杀空前绝后,已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

估计中国直接死于屠杀的有3000–4000万。连同中亚西亚和东欧共死亡约2亿人。 1122年全国人口9347万,到元初1274年,人口887万。损失率高达91%。 蒙古人灭花剌子模,屠寻思干(撒马尔罕)城约百万人口;灭西夏,屠八十余万。蒙古人数次西征, 凡有抵抗即屠城,共屠数百城,包括屠杀了巴格达的数十万人口,整个中亚一片废墟。

忽必烈屠杀了中国人1800万人,中国北方90%汉族平民惨遭种族灭绝。四川在蒙古帝国屠杀前,估计有1300-2000多万人,屠杀后竟然不满80万人,几乎成了无人区。在蒙古人杀戮和统治下,中国丧失了7000多万人口。蒙古帝国在中国境内的种族灭绝,作为世界记录放在《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1985年版。

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杀蒙古人偿命,杀回回罚银八十两,杀汉人罚交一餐头毛驴价钱。汉人村里新媳妇的头一夜一定要给蒙古保长,中国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不能拥有武器,只能几家合用一把菜刀。

公元1215年,铁木真攻陷金国都城中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对城中居民进行了长达一个月之久的大屠杀,超过100万人为此殒命。

公元1220?1221年,蒙古人第一次西征时,对多思汗也就是撒马尔罕(还有说是玉龙劫赤的)进行了疯狂屠杀。当时共计5万蒙古兵,平均每人手刃24个百姓之多。被屠杀者多达120万。

公元1227年,屠夫铁木真发泄兽欲时,被西夏妇女咬掉了小弟弟而最终恶贯满盈于六盘山。其后它的继承者实现了对西夏的征服。出于报复,将西夏境内的居民系数屠戮。仅西夏都城兴庆府(今银川)就有超过80万的居民被屠杀,党项民族也从此灭绝于中华大地。

1231年,拖雷引兵攻掠四川,大肆屠杀成都居民。千年古城只落得民无谯类,城中遗骸达到惊人的

140万!

1258年,旭列兀(拖累的儿子,忽必烈的兄弟)的蒙古铁骑攻陷巴格达,大屠巴格达居民。据说120万人死于屠刀下,以至于底格里斯河河水为之一片血红!

直到公元1352年,蒙古统治者还对徐州、杭州居民进行了野蛮的大屠杀。并计划消灭张王刘李赵汉族五大姓。只是由于红巾军的奋起一击,这项种族灭绝政策才没有被最后执行。

第四篇 银川报仇
《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 11月考试题》

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

地吻合五色的轮次。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④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语 文 试 题

命题教师:高淑萍 王亚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8题,共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⑤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生命。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二是幸福。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②“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③“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二”。“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再次是“五”。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

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三是国家。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本文有删改)

1.关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

B.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

D.“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

B.“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因为“天”等同于“一”,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

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

C.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

D.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柳元景,字孝仁,河东解人也。少便弓马。数随父伐蛮,以勇称。寡言有器质。荆州刺史谢晦闻其名,要之,未及往而晦败。雍州刺史刘道产深爱其能,元景时居父忧.未得加命。..会荆州刺史江夏王义恭召之,道产谓曰:“久规相屈,今贵王有召,难辄相留,乖意以为惘惘。”服阕,迁义恭司空行参军,随府转司徒太尉城局参军,太祖见又嘉之。 ..

世祖西镇襄阳,义恭以元景为将帅,即以为广威将军、随郡太守。既至,而蛮断驿道,欲来攻郡。酃内少粮。器杖又乏,元景设方略,得六七百人,分五百人屯驿道。或曰:“蛮将逼城,不宜分众。”元景曰:“蛮闻郡遣重成,岂悟城内兵少。且表里合攻,于计为长。”会蛮垂至,乃使驿道为备,潜出其后,戒曰:“火举驰进。”前后俱发,蛮众惊扰,投水死者千余人,斩获数百。郡境肃然。

元景起自将帅,及当朝理务,虽非所长,而有弘雅之美。时在朝勋要,多事产业,唯元景独无所营。南岸有数十亩菜园,守园人卖得钱二万送还宅,元景曰:“我立此固种菜,以供家中啖尔。乃复卖莱以取钱,夺百姓之利邪!”以钱乞守园人。

世祖严暴异常,元景虽荷宠遇,恒虑及祸。太宰江夏王义恭及诸大臣,莫不重足屏气,..

未尝敢私往来。世祖崩,义恭、元景等并相谓曰:“今日始免横死。”前废帝少有凶德,内...不能平,杀戴法兴后,悖情转露。义恭、元景等忧惧无计,乃与师伯等谋废帝立义恭,日夜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出门逢弟车骑司马叔仁,戎服率左右壮士数十人欲拒命,元景苦禁之。既出巷,军士大至,下车受戮,容色恬然,时年六十。

(选自《南史。柳元景传》,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启下的人物的特定庙号,也有作为开基者的,例如三国的曹丕和西晋的司马炎、蒙元的忽必烈等都是世祖的庙号。文中的“世祖”指宋孝武帝刘骏(430年―464年),南朝宋第五位皇帝孝武帝。

B.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父忧是指遭逢父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

银川报仇

谓之“丁忧”。服阕,指服丧期满。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废帝,被废黜的皇帝。前废帝,指宋孝武帝刘骏长子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第六位皇帝。

凶残暴虐,滥杀大臣,就连他的叔叔也没能幸免。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

B.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

C.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

D.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元景自幼学武,多次随其父出征,以勇闻名,荆州刺史谢晦、雍州刺史刘道产闻知其名,皆曾欲罗致帐下,但事情末果。

B.柳元景虽出身行伍,却颇有谋略。他被任命为广威将军、随郡火守后,广设方略,斩获数百,郡境肃然,展露了他的军事才能。

C.柳元景为人显出非同寻常的厚道。当他得知他家菜园的守园人将吃不了的蔬菜卖掉,得钱二万送给他时,非常生气,将钱送给了守圆人。

D.柳元景因世祖生性猜忌严暴,担心突遭横祸,日夜小心谨慎,于是与人合谋策划政变,试图改立刘义恭为帝,因密谋泄漏惨遭杀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久规相屈,今贵王有召,难辄相留,乖意以为惘惘。(5分)

(2)元景起自将帅,及当朝理务,虽非所长,而有弘雅之美。(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讨 白

李进祥

马亚瑟用了十二年时间,才在一个叫马家大山的村子找到了锁拉西。

锁拉西突然见到了马亚瑟,怔往了,脸上的表情极为复杂,有惊、有喜、有疑惑,也有恐惧。马亚瑟看着,感觉到自己的脸上也一定是同样的表情,脸也一定被那些复杂的表情弄得扭曲了。

两个人对视着,谁也不知道第一句话该怎样开口。 一只苍蝇就叫得很凄凉。 锁拉西先开口: “你到底还是找来了。” “我找了你十二年。”

“我等了你十二年,怕了你十二年,想了你十二年。” “我也是!” “你成家了吗?”

“没有,成啥家呢,马主席托付的事没办成。” “马主席托付的事,啥事?” “报仇,惩治叛徒。”

“我不是叛徒!”锁拉西突然高声说。 “可你跑了。”

锁拉西又激动了,连声说:“我没有叛变!我只想安安静静地过几天日子。” “临阵脱逃,和叛变一样。”

“不一样。红军走了,自治政府散了,我不跑咋办,等死吗?”

“红军走的时候,叫马主席一起走,他走了吗?马主席被抓了,其他人走了吗?” 锁拉西不说话了。

“给你三天时间。”马亚瑟侧身望着锁拉西说。锁拉西笑了,不是苦笑而是那种很解脱的笑。

“我知道迟早有这一天,我也盼着这一天。人总是要见安拉的,早死早得脱离。要是当时就战死了,那该多好。”锁拉西的语气平静了,但平静中又有伤感。这份伤感马亚瑟也有

客 从

杜 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8.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5分)

9.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6分) (三) 名句名篇默写:(5分) 10.补写下面句子:

① , 。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琵琶行》)。

②《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③《送东阳马生序》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 ,

同感。。

当天下午,锁拉西出去了,说是有些账债要清一清,有些人情要还,不能把账债带到后世里去。

锁拉西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才回来,他一脸的轻松。山窝子里太阳升起的迟,落下去的早。但太阳落下去后,天还亮着。

吃过晚饭,做过了晚礼拜,两个人就在小房子里的炕上睡了。两个人都睡不着,东拉西扯地说了一夜闲话。

第二天一早起来做过了晨礼拜,太阳还没露出脸,锁拉西就张罗着要宰羊,说是过个尔麦里,顺便也给自己念个讨白。

晚上,锁拉西没有和马亚瑟一起住,他说得把他的事跟家里人说说,把后事安顿一下。马亚瑟送锁拉西出门时,山头上有夜猫子的叫声大笑样地响起,叫声在几座山之间来回地滚响了许久还回音不绝,一直响在马亚瑟的心上。

马亚瑟睡不着。

他看到锁拉西和女人先到了儿女住的窑洞,一家人应该是说了许久的话,一盏油灯一直幽暗地亮着。马亚瑟的眼睛也亮着。星星把院子照得冷亮的时候,锁拉西和女人才出了儿女的屋子。女人一手端着灯盏,一手遮挡着一点橘黄色的火苗,像在呵护着一个生命。火苗一闪一闪的,马亚瑟真担心它会熄灭了。它却终于闪进另一个窑洞,马亚瑟才松了一口气。

一声清亮的鸡啼,万籁突然又归于沉寂。所有的声音都跑得一丝不剩。只有空壳还留在马亚瑟的耳边。马亚瑟也成了一具空壳,他的灵魂被听到的那些声音掏出来,挂在三尺高的上方,连他自己都有些认不出来了。

锁拉西突然进来了,在幽暗的晨曦中,他的脸上有少年般的亮光,他双手托着一把刀,就是他曾经用来杀敌的那把刀。刀被重新擦拭过了,冷亮得真像是铁。

锁拉西把刀子递给马亚瑟,急切地说:“天亮以前动手吧!再看到太阳,我会难过的。趁他们这会儿都睡着,快动手。他们看到了也要难过。”

马亚瑟机械地接过刀子,看着锁拉西,他眼中是那只宰杀过了的绵羊。绵羊的眼睛里没有恐惧,没有乞求,空得近乎神圣。

锁拉西面向西方跪着,闭上了眼睛,嘴里小声地念着。 马亚瑟知道他是在给自己念讨白。马亚瑟有些恍惚。 锁拉西则再一次催促马亚瑟:“快动手吧!你还等啥呢?”

马亚瑟被喊醒了,他这才真切地看到锁拉西。第一缕晨光已透进屋子,马亚瑟的手突然

握紧了刀把,举起刀子。刀子在晨光中像月牙一样。月牙慢慢地落下来,“当”的一声掉到地上。

一阵光影乱动。锁拉西的女人,他的儿子尤素夫,还有女儿阿米乃都慌慌地进来了。很显然他们一直在外面听着。

马亚瑟这时候已经拿定了主意,他对仍在跪着的锁拉西说:“那个临阵脱逃的锁拉西已经被我宰杀过了,你起来吧。”说完这句,马亚瑟就走了。锁拉西一家人早呆了,谁也没有送他。

马亚瑟走出大门的时候,大黑狗问询地向他叫了一声。他没有回头,向太阳即将升起的那个山头走去。

(选自2015年第5期《小说选刊》,有删改)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十二年后马亚瑟终于找到了锁拉西展开故事,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

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B.锁拉西和马亚瑟是战友,一起参加过革命,可是后来红军走了,自治政府散了,马

亚瑟坚持革命,而锁拉西却背叛了革命,娶妻生子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C.马亚瑟和锁拉西两位老朋友相见,前者决心执行命令处死后者,而后者安排家事,

念了讨白平静受死。前者看到后者温馨的家庭、真诚的忏悔,于是刀下留人,毅然离去。

D.小说没有从正面去描写战争的惨烈、战士的无畏,而是通过马亚瑟的叙述去回顾那

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2)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5分)

(3) 作品在谋篇布局上非常巧妙,尤其是小说的结局出乎意料,意蕴悠长。请结合文本谈谈

你的看法。(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谢家麟:创新是没有终点的旅程

吴月辉

2016年2月20日上午8时12分,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谢家麟的生命停止在这一刻,享年96岁。

2012年,92岁高龄的谢家麟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当被问及数十年学术生

涯中哪件事最值得自豪时,谢家麟笑笑说:“我就是胆子大,什么都不怕!”

正是这种什么都不怕的闯劲,曾让年仅35岁的谢家麟名扬美国。那是1955年,他在美国芝加哥医学中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束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开拓了高能电子束治癌的全新领域。研制这台医用加速器时,还有斯坦福大学4名教授级的专家也接了同样的工作,作为对手,谢家麟无论在资历上还是在可供调遣的人员和资源上,与他们都不在一个量级。因为是医用,这台加速器的要求格外高。“这件事以前没人做过,无例可循。但我觉得这是独当一面、锻炼自己的绝好机会,因此就毫不迟疑地接受了。”

回国后,他又带领一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耗时8年建成了中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人了解加速器。面对一个又一个困难,他说:“什么叫做科研工作?做科研工作就是解决困难。没有困难,那就用不着科研了。”

1979年,已过花甲的谢家麟再一次“大胆”地投入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研制工作中。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世界高等加速器的一次革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难度非常大。有人说,这就好比站在铁路月台上,想跳上一辆飞驰而来的特快列车。如果没有抓住,就会粉身碎骨。然而,由谢家麟带领的团队最终还是跳上了这辆“飞驰的列车”。

这一次次因为“大胆”而创造的奇迹,皆源于谢家麟深厚的科学功底和坚持创新的精神。 对于创新,谢家麟终生都在以身作则,即便是在耄耋之年也依然如此。80岁之后,他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多,便将精力投入到了研究如何将低能电子直线加速器小型化的课题上,提出了“创新四部曲”,并最终研制成功。而谢家麟进行此项研究的初衷十分简单,他只是不愿陷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状态之中,希望继续发挥自己的能力做点有益的事情。

谢家麟曾多次公开表达自己对于创新的理解。他认为,在研究的初始阶段,“跟踪”是必须的,假如不能处于和前人相近的水平,“超过”就无从谈起。然而,谢家麟更强调,要认清“跟踪模仿”与原创性发明是有很大差别的,他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原创是人天生的本性”。正是因为有了谢家麟这样的科学家,科研创新之路才永远不会中断,如他的自传书名一般,这是一段“没有终点的旅程”。

谢家麟还十分重视科学实践当中的动手能力。谢家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在所有科技创新活动中,特别是实验领域的创新,要自己能够动手,才能掌握第一手的情况,知道关键问题的症结所在,而可做适当调整,最后达到预期目标。如果自己不懂动手,则犹如开车时需要一人观看路面情况,再转告掌管方向盘的人来调整方向。

对于未来,谢家麟有着美好期许。他在自传中如此寄语青年人:“要立志做一个正直的

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有良好素质的人,然后才是在科技领域作出伟大的贡献,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这样,自己才会幸福,别人才会因你的存在而幸福,社会才会因你的知识而更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2月22日)有删改

相关链接:

有人问谢家麟,是否后悔当年回国的决定。他的回答永远是:“不后悔,我做了正确的选择,回国使我有机会施展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祖国建设服务。”他曾对自己的孩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不能成为伟大人物,可以原谅,那是机遇和能力的问题。但不能成为一砖一瓦,那是不可原谅的。因为只要把精力放到一件事上,就不会无作为。”无论是科学大师还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梦想。(余建斌《梦想需要加速器》)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传记采用倒叙的手法,没有全面叙述谢家麟一生的情况而是截取了他在科技创

新路上几个人生片段有侧重地表现其科技贡献与科学精神。

B.为了佐证谢家麟在治学观念、研究方法、国际视野、合作胸怀、为人处事等方面的

大家风范,作者直接引用了谢家麟自己和熟悉他的人的许多原话。

C.谢家麟在科学研究生涯中取得一系列奇迹般的成就,与他一直以来的闯劲、自身的

深厚科学功底和比较强的科技动手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D.到了晚年,谢家麟依然坚持科学研究,因为他要以身作则,以便更好地激励青年科

学家们;同时,也是为了发挥余热而多做点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2) 谢家麟的一生始终围绕着“创新”两个字,他是如何做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

分)

(3) 谢家麟对青年人的寄语,其实也是他自己的人生写照。对谢家麟对青年人的寄语,请结

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银川报仇 新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