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光阴荏苒,有一个富有挑战和收获的学期结束了。按照上级要求,对学生进行了单人单桌摸底考试。现对三年级阅卷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试卷充分依据新课标精神,注重体现新课程评价的特点,尊重教材,以学生为本,兼顾了各类学生的差异;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板块结构合理,题型设计新颖,容量适宜,难易适度。通过检测,不仅考查了学生的掌握的情况,更主要的是导向了以后的教学。
二、试卷完成情况与分析
1、答卷情况
掌握较好的是基本知识题,对于一些较规范的题目答得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学生积累课内知识,积累语言的情况还是较为可喜的。
但是对于一些普遍易错的字词,学生掌握还是比较差。如第一大部分的第一题,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得分率只有55%。如“幅”、“氛”、“潜”、“栽”这几个字的读音,都是容易读错的。虽然在平时的生字训了中也有强调,但是还是有些疏忽了,学生掌握不扎实。而“背”和“兴”是多音字,在平时接触较多,错误比较少。
对于要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知识的题,这些题也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如积累运用的第四题:按要求写词语,分别写出和情谊有关的、含有故事的、和学习有关的、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有积累,掌握的还好,只是有出现写错字的现象。第九题要求根据意思天上合适的诗句或者名言,学生对此掌握的还比较不错,平时在古诗学习中都有讲过,学生应运能力还行。
阅读题有两个题目,即课文片段和一短文,题不难,但是可以看出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极为薄弱,如阅读题里,要求写一个能概括故事的成语,全班只有两个学生完全写对,知道是“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其实,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是完全应该了解过该成语的,可是却出现了多数不会的情况,不得不令我反思此类情况。
2、从考卷中发现的问题
(1)词语积累不够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综合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基础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我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及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试题缺乏独立分析
(3)想象能力欠佳
本次作文为想象性的作文,要求看图编一个通话故事,看谁的想象力丰富,编的最有趣。从完卷情况来看,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基本功不够扎实,所写的话只能反映图意而已,趣味性不强,表达欠生动。可见在这方面,我班学生还是较为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应加强对学生想象力和语言的训练。
(4)书写不规范。
从整体卷面看,我班学生的书写情况还不容乐观,有些学生书写不够规范。
三、改进措施。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
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识字和积累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必须继续重视这方面教学。
2、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3、要树立大语文观,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外知识点的渗入,融会贯通。首先教师要多读书,其次要求教师能多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各种文章。不仅自己能读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积淀。这样,学生平时就有了充实的阅读素材,增加了对语言的悟性,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要教好语文,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必须靠语文教师本着一颗积极探索、努力钻研的心去不断发掘才会更有收获。
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二)
一、看拼音、写词语
总体来看,要写的这几个词语的笔画都比较多,学生写起来不太容易,如“擒、慈、蓬”等字,学生要么忘记部分笔画,要么就是出现别字。平时教学中应加强这些笔画多的字的练习。
二、补充词语
本题要求学生正确地书写出四字词语中的某个字,由于学生的粗心在书写时出现许多错字、别字,如“精妙绝伦”中的“妙”字,有的学生写成了“秒”,“文思敏捷”的“敏”字写成了“民”。平时教学中要加强书写能力的训练,不但要会写,还要求写正确。
三、按要求写词句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所学课文内容进行总结概括,训练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但通过试卷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同学的概括能力、书写能力不强,尤其是第4小题“学习了《鹬蚌相争》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说的不全面,只说了一部分意思,“双方相争,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有的学生说成“做事要把握好时机,否则将一事无成”,有的学生出现很多的错字。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课文总结概括的能力。
五、重新排列下面一段话,把正确序号填在括号里
本题要求学生对所列出的几句话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成一段话。本题失分严重,学生对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分不清楚,不知谁在前谁在后,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分不清。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短文的理解概括能力,能过试卷不难发现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不是很强,尤其是第6小题:学习了这篇短文,你想说些什么?要求学生写出学习齐大师勤于观察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即可,学生普遍说的都不好,甚至有的学生说的和短文没任何关系,因此教学中应加大学生的对课外短文的理解概括能力。
七、习作
题目要求学生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水果进行写作,要写出它的形状、颜色、味道、吃法等等或选一件你最有趣的事写下来,要写清事情的经过,人物的对话等。学生在写作时没有看清要求(或没有按要求去写),写的不全面,有的仅仅是写了自己如何喜欢某种水果,没有实际价值。最有趣的事也没能写完整,不像一件完整的事。有的句子不通顺,出现较多的错字。没有得到理想的分值。
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三)
为检验课改实施水平,了解新课程下学生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达成情况,进一步引导教师反思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我们于6月28日对全县三年级进行了语文调研测试,现对测试情况作一简要分析。
基本情况
全县三年级应参考3484人,实参考3473人,参考率99、7%。总均分85、8分,总及格率98%。整体情况较为良好。
试题分析
本次测试由阳城县教研室统一命题,本试卷分为“按要求写字词句”、“联系课文内容填空”、“阅读理解”、“习作”四大板块。与往年的试卷相比,这次的试卷带有明显的延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答题空间。本次测试从总体上看,适合新课标理念,难易程度适中,内容全面,注重能力培养,体现了知识综合,较好地体现了人文性。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卷面分析
第一题按要求写字词句,这是我们常见的考查学生对一类生字掌握、词语的积累、句子的运用情况的传统训练形式。绝大部分词语学生填写的正确率高,只有个别词语出错。
第二题联系课文内容填空,旨在考查学生对要求背诵课文的掌握,课文内容的理解及课外积累情况。整体情况良好。但第5小题默写一首课外积累的写景的古诗,由于学生课外积累有限,对课外积累写景古诗不熟悉,有的同学虽能背下来,但出现了一些错别字,以致失分。
第三题阅读理解,主要分课内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考查的是课文《美丽的南沙群岛》片段的理解情况,答题情况较好,主要是第2小题中“仿照例句写一个比喻句:——-是———”,一些学生不太理解“是”是个比喻词,平时见到的比喻词大多是“好像”“仿佛”,看到“是”有些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也说明我们平时对比喻句的讲解不够透彻。
第四题习作,要求任选几种动物为主人公,想象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编一个童话故事。学生大都能大胆想象,创编故事,情节合理,并能通过这小小的故事让我们从中受到教育或懂得一些科学知识。而一些学生情节简单,不够生动具体,书写不认真、乱涂乱改、错别字百出。
思考和建议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
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识字和积累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必须继续重视这方面教学。
2、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善于思考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就不至于考试过程中,对于开放性的题目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
4、要树立大语文观,拓展思维。
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外知识点的渗入,融会贯通。首先教师要多读书;其次要求教师能多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各种文章。不仅自己能读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积淀。这样,学生平时就有了充实的阅读素材,增加了对语言的悟性,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要教好语文,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必须靠广大语文教师本着一颗积极探索、努力钻研的心去不断发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行。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三年级语文学习重点】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三年级上语文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