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浓情端午节,弘扬民族魂 浓情端午节手抄报

高中作文 zuowen 1浏览

【 – 高中作文】

篇一:《2016年春季升旗仪式安排表》

红土乡中心小学升旗仪式安排表

(2016年春)

红土乡中心小学少先队大队部

2016.2.25

篇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1、【2012高考江苏卷20题】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版的《大闹天宫》。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2、【2012高考广东卷30题】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体现了文化

①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

③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④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2高考广东卷31题】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旅游品牌。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

①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④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A.①③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2012高考山东卷22题】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日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刨新的根本途径 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

5、【2012高考山东卷23题】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11天津卷·4.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这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7、2011山东卷·19.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2011北京卷·24.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古建筑群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图案是“和谐中华,活力山东”。该会徽创意以11个“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整体结构创意来源于古汉字小篆繁体“中华”的“华”字;造型语言借鉴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四喜人” “同心结”的手法,寓意第十一届全运会“和谐中华,全民全运”的理念。同时以“运动人形”作为会徽主形态,昭示“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会徽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了具有山东文化传统特色的特征元素:其中的几何形构成元素来源于山东

济南出土的战国时期“错绿松石铜豆”上的“几何勾连雷”纹饰。色彩将山东传统木版年画中的颜色与奥林匹克五环色彩融合为一体。构图文字应用了中、英文和阿拉伯数字。会徽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也进行了创新,表现手法轻松、活泼、现代,既体现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又表现出现代山东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新形象。

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设计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

10.2009年10月4日《文汇报》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9月30日在阿联酋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端午节”名列其中。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据悉,本次申报的端午节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和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

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11.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更多的形式。2002年,共青团中央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6年来,参与人数从最初的100万跃升到目前的1000万左右。将祭奠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联网上,让所有的亲人和故友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或随时祭拜,这种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

试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回答: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

(2)你是怎样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演变的?

12.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也是同学们精神凝聚、智慧整合、能力展示和素质提升的过程。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为此,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红歌会、书画展

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同时学校还要求各年级各班级必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学校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又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还促进了同学们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⑴.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12分)

⑵.校园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学生,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姿态和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去。请从“文化与生活”角度,谈谈我们中学生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去?(9分)

13、【2012高考全国新课标39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之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糟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爱你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体,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创痛龙脑提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文化的作用。(12分)

14、【2012高考北京卷38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作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要面对东道国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4)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对上述挑战应有的正确态度。(6分)

9、答案:(1)立足于社会实践。十一运会徽设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十一运会徽设计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时代精神,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实现了文化创新。(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十一运会徽设计博采众长,在东、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实现了文化创新。(4)积极创新内容和形式。表现手法轻松、活泼、现代,既体现了深厚的齐鲁文化底蕴,又表现出现代山东充满活力的新形象。(巧妙融入了具有山东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合区域文化特色,实施创新,也可适当给分。)

10、答案:(1)表明我国重视保护民族节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给予保护。(2)“端午申遗”是我国对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民族节日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端午节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3)“端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④“端午申遗”是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端午申遗”成功,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若答:“端午申遗”,有利于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或综合国力,也可。)

11、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2)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清明节祭拜活动集中展示了人们对先烈和先人的尊重和怀念情感。②对待民族节日应该在继承中发展。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继承不但要注意其形式的变化,更要注重其蕴含的文化精华的内容,不断为传统的民族节日丰富新形式,增添新内容,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网络方式对先烈、先人进行文明科学的祭拜,值得大力提倡。

12.⑴.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学校强加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3分)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3分)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3分)

④不同文化对人影响不同,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健康的校园文化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分)

⑵.①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中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利于更好地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3分)

②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是一个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才能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先进文化熏陶,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分)

③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中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有利于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塑造自身的健全人格。(3分)

13、答:①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②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稀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③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④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14、答:尊重文化多样性,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尊重东道国的文化。跨越文化,博采众长, 取长补短,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篇三:《民族魂、爱国心》

{浓情端午节,弘扬民族魂}.

民族魂 爱国心

————端午节有感

福清市城关小学五年二班 吴轩 指导老师:陈勇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

五。众所周知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用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中华五千年的光辉岁月,先哲圣贤纵贯华夏古今,屈原是其中之一。话说在战国时代,楚国是一个土地肥沃、兵力强盛的国家。屈原刚刚步入仕途时深得国王宠信,可是由于他的主张影响一些权贵的利益,于是,那些权贵就在国王面前进谗言,渐渐地,国王就疏远了屈原,命令他不得过问政事。

过了几年,秦国夺走了楚国的几个城池,请楚怀王去议和,那些权贵都得到了秦国给的好处,极力怂恿楚怀王,这时,屈原破门而入,大叫:“不可,不可!”所谓“忠言逆耳”,楚怀王哪里听得下去,于是把屈原流放至汨罗江。后来,楚国灭亡之后,屈原也投江自尽了。

虽然,我不认同自杀是解决问题的好方式,但屈原却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他可以在被国王疏远之后,冒着生命危险向楚怀王进尽忠言,即使被流放也挂念着祖国,以死相报。这也是他受人们拥护、爱戴的原因。

这样的英雄人物举不胜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六十载缤纷花季,也有许多仁人志士改写着大国风云。他们有像梅花那样的顶天立地的品格,也有像蜡烛那样的默默奉献的精神。抗美援朝时期,邱少云和他的部队在一次打伏击时,他的棉衣着火了,他只要打几个滚火就灭了,可这样会暴露大部队。牺牲自己,还是牺牲部队?最后他还是选择牺牲自己,以保证部队的安全和伏击的胜利。当部队打完伏击,他已经含笑长眠了。他实现了临战前下的钢铁誓言: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黄继光、雷锋、钱学森、袁隆平。。。。。。,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他们的名字飘荡在中华大地的上空。

在我们现在这个和平盛世年代,报国并不需要古人的过激方式,只要好好读书,为祖国做出贡献就可以了,让我们永记民族魂、爱国心,将这种精神薪火相传,齐心协力共谱新的篇章,让龙之传人屹立在世界之巅吧!

篇四:《我们的节日活动方案2004》

实验学校“我们的节日”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册文明办[2014]2号文件、册教育[2014]4号文件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委十一次党代会、州六次党代会、县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战略任务,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坚持贴近实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积极创新“我们的节日”活动形式和载体,立足把“我们的节日搞旺”,积极开展好“我们的节日”活动。

二、活动内容:

(一)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25日) 节日主题:

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各中队立足本地区、本学校发生事故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次专门安全教育。要重点加强上下学交通安全、预防溺水、饮食卫生安全等知识的教育。 活动形式:

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安全知识手册、出安全知识黑板报、组织各班学习讨论等形式营造氛围; 3月25日上午,开展《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的国旗下讲话。当日下午,全校师生在演练指挥组的统一指挥下,开展了避震和疏散两个内容的演练。

(二)、清明节(4月4日) 节日主题:

清明节主要体现饮水思源、凝聚族群、迎春健身及关爱自然的意义。

突出纪念先人,慎终追远;缅怀先烈,展望未来,共创幸福美好未来主题,大力倡导文明祭奠的良好风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纪念活动,引导学生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

活动形式:

1、大队部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国旗下讲话,组织各中队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主题班队会、“讲讲先烈的故事”等活动,引导青少年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

2.开展“文明祭奠我先行”活动,倡导以“献一束鲜花、植一棵树”的形式祭奠先人,让学生在家长中广泛宣扬科学理念,引导家长改变旧的祭扫形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领悟文明祭奠文化内涵。

(三)母亲节(5月12日)

节日主题:歌颂母爱,热爱母亲,感恩母亲 活动形式:

1、号召学生本周回家帮母亲做一件事,以自己的行动感恩母爱。 2、唱“母爱”之歌,学生自由演唱母亲的赞歌,形式多样化。比如:《世上只有妈妈好》、《母亲》等

2、诗歌朗诵,搜集赞美母亲的文章,也可以自己动手写作,并用多种形式朗诵赞美母亲的诗、散文等美文。

3、回忆自己母爱的故事。先布置学生写好母亲感人的事迹,活动中与同学们分享。

4、给母亲的祝福。每个学生都对母亲说一句祝福的话,祝我们的母

亲健康、幸福。

5、广播宣传。学校“校园之声”广播站将陆续播放母爱之歌,讲讲经典的母爱故事。

(四)六一儿童节 (6月1日) 活动主题:

国际儿童节是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改善儿童的生活,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的节日。 活动形式:

1、召开庆祝大会,精心筹备进行庆祝活动。

2、组织开展新少先队员入队仪式教育活动。

3、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

4、举办庆六一文艺晚会。

通过以上活动的举办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意义深刻的、难忘的、快乐的“六一”儿童节。

(五)端午节 (6月12日) 活动主题:

端午节以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诗人屈原胸怀祖国、心忧天下、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同时,端午节自古以来就是民间一年一度的“卫生防疫节”,有着赛龙舟、打扫庭院、悬白艾、挂菖蒲、喝雄黄酒等习俗。要充分挖掘端午节的深厚文化内涵,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个主题,积极组织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科普宣传活动,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提高人们的科学意识。

活动形式:

1、开展“和谐端午日,弘扬民族魂”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召开主题

班队会,组织学生查阅有关屈原的故事和诗歌,引导学生缅怀先贤,学习其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忠诚祖国的高尚品质,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组织开展讲传统美德故事活动。广泛开展传讲历史名人、英雄模范、道德楷模和我们身边好人的故事,引导师生在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进爱国情感、树立报国之志,唱响主旋律,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落到实处。

(六)禁毒宣传日 6月26日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彻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禁毒方针、政策、决心及措施,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广大青少年深刻认识毒品的严重危害,激发历史责任感,积极参与禁毒斗争,进一步在我校掀起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的高潮。

1、各班制作禁毒宣传墙报。各班板报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稿,板面新颖。

2、开展禁毒宣传主题班会。通过此次教育活动,广泛向学生宣传毒品的危害以及国家有关禁毒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使他 们充分认识抵御毒害是关系子孙后代的健康幸福、民族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繁荣昌盛的大事,真正做到“热爱品”,人人知毒、恨毒自觉防毒、拒毒,提高对毒品的防范能力。

3、广播站做好禁毒宣传工作。

4、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签名活动 (七)建党节 7月1日 活动主题: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政党的诞生日。

活动形式:

1、组织开展“红领巾心向党“主题班队会。

2、举办班级红歌人人唱活动:通过音乐课教学、校园广播站播音传唱红色系列歌曲。

3、举办“党在我心中”主题征文活动。

(八)教师节 9月10日 节日主题: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每年的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学校要积极开展“馈师恩、报祖国”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校园中营造节日气氛,让每个学生从自己的角度了解教师尊重教师,并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老师的敬意,体验到尊敬老师的愉悦感受。号召全体教师明确爱心与责任,在感受到学生的敬爱之情的同时,思考教师的爱心与责任。 活动形式:

1、大队辅导员国旗下讲话,号召全校同学,以各种形式向全体教师祝贺教师节。

2、每位学生制作一张感恩卡赠送给老师。

3、大队部在教师节当天安排8位礼仪大使迎接老师上班。{浓情端午节,弘扬民族魂}.

4、各班以“庆祝教师节”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

5、 开展一次以“浓浓尊师意 款款爱生情”为主题的主题队会。

6、开展“我心中的好老师”为主题的征文,要求三年级各班组织好每一位队员写写“心中最难忘的好老师”,选择典型的事例,突出中心,作文题目自定。字数:中年级不少于300字。高年级不少于500

篇五:《【红对勾 讲与练】(新课标)2016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评估九 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强国》

专题检测评估九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5·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中国的绘画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有七千余年。在无数画家不断探索、创新的努力之下,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并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④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浓情端午节,弘扬民族魂}.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和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的绘画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绘画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气派,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故应选①。中国的绘画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故应选④。②③与题意无关,均不能入选。

答案:C

2.(2015·广东揭阳一模)400字简历写出24个错别字,重庆大学生面试遭拒。如今,大多数人可以在键盘上敲字如飞,却无法在纸上流畅书写。如果未来几代人汉字书写能力持续普遍下降,文化品质的传承就会严重缺损。要提高文化传承品质要求( )

①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传承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③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文化 ④在博采众长中提高文化素养 A.③④ C.②③

B.①③ D.①②

解析:本题材料主要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而言,因此,要提高文化传承品质要求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文化,故应选②③;①④都是针对外来文化而言的,均与题意不符,不能入选。

答案:C

3.有位教授引用三首诗词来形容三大江的文化特色。黄河文化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长江文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珠江文化是“海上生

明月,天涯共此时”,“共此时”三字就体现了珠江文化的包容性与共时性。上述材料表明( )

A.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 B.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 C.文化有地域之别,无先进与落后之分 D.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的意思是,不同区域各有其文化特色,体现了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

答案:B

4.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中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史”。这告诉我们( )

①史书典籍是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要重视文化的传承 A.②③ C.③④

B.①④ D.②④

解析:材料强调了史书典籍的重要性,则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与题意不符。

答案:B

5.(2015·河南商丘一模)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①④

解析:“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的特点,故应选①,同时表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故应选③;②与题意无关,故不能入选;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故不选④。

答案:B

6.(2015·四川成都高三二诊)提起端午节,人们就会想起吃粽子、赛龙舟、祭屈原等习

俗,其历史可追溯到2 000多年前我国远古的祭龙日。当时,人们把五月视为恶月,希冀以龙的威慑力驱除灾疫邪祟。此后,端午节就以祛除病疫、躲避兵鬼、驱邪禳灾的形式传承。由此可见( )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民族节日是一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习俗有持久影响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民族节日的相关知识。“提起端午节,人们就会想起吃粽子、赛龙舟、祭屈原等习俗,其历史可追溯到2 000多年前我国远古的祭龙日”,既说明了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也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由此可见,①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文化遗产是一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故②表述错误,不能入选;③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答案:B

7.(2015·浙江杭州地区七校高三联考)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大量关于农作物的字,如禾、黍、粟、米等,其中的“禾”字,像一株有根有叶、谷穗下垂的植物。“禾”是谷类植物的总称,但在秦汉以前,“禾”多指粟,即今天的小米;后世则多称稻为“禾”。在汉字中,凡以“禾”为义符的字,大都与农作物或农业活动有关,如秉、秋、秀、种、租等。这说明( )

①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浓情端午节,弘扬民族魂}.

②汉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汉字作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浓情端午节,弘扬民族魂}.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载体,即汉字。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说法错误;③夸大了汉字的地位。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浓情端午节,弘扬民族魂}.

答案:C

8.(2015·山东济宁一模)2015年2月9日,加州参议员夏乐柏提交的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一项决议案,获得参议院全票通过。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在州一级参议院通过有关庆祝农历新年的决议案。可见春节在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人的节日、语言和饮食已经在世界传播。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魅力 ③中华文化主导世界文化发展方向 ④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A.①③ C.②④

B.①② D.③④

解析:中国人的节日、语言和饮食之所以在世界传播,是因为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我国的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故应选①②;③中的“主导”表述错误;④不能构成题干的原因,故不能入选。

答案:B

9.(2015·浙江温州十校联考)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 )

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 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都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体现了区域性特征;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说明了其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故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自然条件是影响文化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D项“同一”错误,文化要展现多样性而不是日趋同一;C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B

10.2015年4月2日,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首都互联网协会等共同推出的“缅怀先烈 圆梦中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网上纪念馆上线一周年暨“清明节的铭记”专题正式上线。牢记历史、面向未来,以清明祭奠的方式回顾历史,就是要鞭策人们为了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从文化生活角度讲,“清明节的铭记”对我们的要求是( )

①弘扬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精神 ②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 ③坚持爱国主义精神 ④树立忧患意识,主导世界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解析:注意设问要求从文化生活角度思考,故排除②;“清明节的铭记”要求我们坚持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精神,①③正确;④中“主导”的说法错误。

答案:B

11.(2015·山东滨州一模)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是由于( )

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B.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 D.民族精神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文化发展的;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浓情端午节,弘扬民族魂 浓情端午节手抄报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Warning: mysqli_query(): (HY000/3): Error writing file '/tmp/MY0Cr7LX' (Errcode: 28 -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zuowen.fanyaozu.com/wp-includes/wp-db.php on line 1942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