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作文】
【篇一】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 导学案教师用
高二语文导学案
课题:咬文嚼字
编制人:胡小丹 总课时:21 编制日期:2014.10.14
【教学目标】
1. 理解本文所论“咬文嚼字”的含义。
2. 体会“咬文嚼字”在阅读、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3. 锻炼、提升“咬文嚼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咬文嚼字”在阅读、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锻炼、提升“咬文嚼字”的能力。
【知识链接】
1.常识了解
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2.作家作品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课前检测】
1、对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
A.咬文嚼字(jué) 锱铢(zhī) 斟酌(zhēn)
B.镞矢(zú) 胸襟(jīn) 剥啄(zhú)
C.岑寂(cén) 王嫱(qiáng) 付梓(zǐ)
D.尺牍(dú) 下乘(chéng) 憎恶(ě)
解析:A嚼 jiáo 锱zī B 啄 zhuó D 恶 wü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A.透彻 词藻 流弊甚远 研究一番
B.类形 苦茗 中石没镞 自鸣得意
C.捉摸 玩索 索然无味 斩钉接铁
D.搅扰 自励 语言凝练 纸离破碎
解析 B 类形-类型 C斩钉接铁- 斩钉截铁 D纸离破碎-支离破碎
【整体感知】
1、“什么叫”咬文嚼字“
明确:咬文嚼字:过分的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2、由上看出,“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文中朱光潜先生又赋予它什么意思?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明确: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3、阅读全文,理清整体思路
第一层(1至4)通过三个例子,说明文字与思想之间的关系,
强调“咬文嚼字”实质上就是_思想__和_____ 情感 的调整。
第二层(__5__至__7__)从正反两方面强调: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第三层(第8段)点明写作目的:对多文学作者的要求和希望: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疑难点拨】
1、文章中作者提出了那些观点,其中中心论点是哪个?
明确:文章中作者提出了:
(1)、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3)、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情感。
(4)、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5)、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情感上“推敲”。
(6)、用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不易控制。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能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
(7)、字的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袭用套语滥调,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滑向套板反应。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思想要新,语言要新。
(8)、从事文学创作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互相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中心论点是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文章列举了那些事例,在文章中各起到了什么作用?
(1)郭沫若改台词。说明句式不同,意味不同
(2)王若虚改“李广射虎”。说明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3)“推敲”。说明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4)《惠山烹小龙团》的诗句。说明善用联想的意义,会使句子意蕴丰富,会使文章增色,达到艺术的妙境
(5)套语的实例。说明避免套板 推陈出新。
【课后演练】
1、选出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 D)
A.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但是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
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B.无论是阅读以及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
C.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以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
D.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
A.姚明意外受伤,近几场赛事只能作壁上观,但火箭队仍然取得了22连胜。....
有人认为他们很有些运气成份。
B.对于主持人读错音,有人觉得无伤大雅,但其声音经电视等媒体一传播,....
再小的错误也会放大,因此应当特别注意。
C.试想,连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都自言不是永远的称职溥导,更何况望其..
项背的那些年迈的博导们了。 ..
D.一些作者的文字功底不足,往往错字连篇,病句百出,其错误之多,常令
编辑目不暇接,想帮助修改都改不过来。 ....
参考: A、作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观看,比喻坐观成败不给予帮助。B无伤大雅:对主要方面没有妨碍 C、望其项背:能望见别人的颈....
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D。目不暇接:也作“目不暇给”,形容美好的事物太多或景物变化太快,来不及观赏,是褒义成语。)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A.在戏曲艺术不景气的形势下,作为全国著名的艺术院团要带头出精品,演
好戏,赢得观众,占领市场,弘扬民族文化。
B.处在汽车时代,攀比之风盛行,不但收入一般的工作人员买了汽车,而且
白领、金领们也都“伤筋动骨”地买了高档汽车。
C.在市政府举行的研讨会上,代表们分小组对处理制假贩假问题进行讨论,
与会者都群情鼎沸,强烈要求严惩违法者。
D.人类文明进步史告诉我们,基础科学研究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往往都会对
应用科学的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A项表意不明,“演好戏”有“演/好戏”和“演好/戏”两种理解 B不合逻辑,递进关系错了C群情”“都”重复
高二语文导学案
课题:咬文嚼字
编制人:胡小丹 总课时:22 编制日期:2014.10.14
【教学目标】
4. 理解本文所论“咬文嚼字”的含义。
5. 体会“咬文嚼字”在阅读、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6. 锻炼、提升“咬文嚼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咬文嚼字”在阅读、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锻炼、提升“咬文嚼字”的能力。
【课前检测】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援例 揣摩 老两口 缠绵悱恻 人不可貌相
B.貂蝉 支离 金刚钻 瓜熟蒂落 恨铁不成钢
C.斩截 罢绌 暴发户 不落巢臼 无立锥之地
D.鲁莽 尺牍 协奏曲 端木遗风 一言以蔽之
2、作者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
明确: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郭的观点注重的是语言本身,即形式上的特点;而作者特别强调了他在情感表达上的效果。作者认为情感应该起主要作用。
3、探究下列各题,在实践中咬文嚼字。
(1)、《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闹’字而境界全出。”从下( A )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A.①润 ②点 ③火 ④笑 B.①潜 ②翻 ③蓝 ④笑
C.①润 ②翻 ③蓝 ④春 D.①潜 ②点 ③火 ④春
(2)、有些话如果缺乏一定的语境,就容易产生歧义。请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句,使整句话不产生歧义。
①他正在撰写一本研究鲁迅的书。
②要想了解30年代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尖锐斗争史实,就必须研究鲁迅的书。 ③咬死了猎人的狗终于受到村民的团团包围, 最后死在村民的棍棒之下。 ④老虎躲过猎人的箭,凶猛地咬死了猎人的狗。
(3)、下列两组诗,加入哪一组动词境界全出? 列诗词中找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项
①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d)
a.摇 映 b.舞 隐 c.弄 吻 d.扶 失
②山色蒙蒙( )画轴,白鸥飞处( )诗来。(b)
a.如 带 b.横 带 c.入 送 d.挂 入
(4)、作者说:“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根据这一论断,说说下面原句与修改句在表意上的差别。
①、 原句:眼看朋辈成新鬼题 改句:忍看朋辈成新鬼 (鲁迅诗)
②、原句: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蹓达、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啊!
改句: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也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谁是最可爱的人》)、
参考: ①意为眼睁睁地看着,说的是无力救助;“忍看”则饱含悲愤之情。②由思想感情上的羡慕而调整为赞美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疑难点拨】
1、上节课我们罗列了朱光潜所举诗歌创作中“咬文嚼字”的典型例子,初步理解了“咬文嚼字实质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这个观点。下面仔细的看一下“推敲”的例子。
(1)人们一直认为“推”比“敲”字好,但朱光潜在文章中是怎样评价这个事情的?他提出这样的观点,依据是什么?
明确:朱先生“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赞的那么妥当“。 依据;“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2)再读课文,结合“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这个依据,将他的解析“咬文嚼字“一回,分析一下文字这个形式的变化是如何一步步引起思想感情的的变化的。
明确;字不同——象不同——意不同——境不同——情不同
敲——有声,响——拘礼,寺中有人,乘夜访友——温暖,冲突——不敢寂寞 推——无声,哑——鲁莽,寺中无人,自掩自推——冷寂,调和——自在无碍
2、文中提出文学创作中“咬文嚼字“即遣词造句的两个标准是什么? 明确:传达生活之真和呈现艺术之美。
【篇二】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
2.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相吻合”的习
惯,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3.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
力,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得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推敲语言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这一道理。
2. 学习揣摩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克服写作中习惯性流弊,提高自身读写能力。
学法指导
品评实例比较阅读 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介绍作家作品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掌握文章思路。
知识链接
1、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随笔很注
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
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
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2、作家作品
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
育家、翻译家。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
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
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回国前的
主要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开华人美学研究的先锋。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无人敢代他的地位,
无作品敢代替此书。他早年就读爱丁堡大学时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国时期出版业
的一大景观。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主要作品有
《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诗论》《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划线词语注音 晕车( ) 晕头转向( ) 咀嚼( ) 咬文嚼字( ) 没镞( ) 斟酌( ) 蕴藉丰富( ) 清沁肺腑( ) 岑寂( ) 付梓( ) 锱铢必较( ) 尺牍宣言( )
2. 给下列字注音,并各组一个词语:
婵( ): 蝉( ): 惮( ): 殚( ):
澡( ): 藻( ): 燥( ): 躁( ): 噪( ):
涎( ): 诞( ):
弊( ): 敝( ): 蔽( ):
牍( ): 渎( ): 黩( ): 犊( ): 椟( ):
3.解释词义:
流弊: 援例:
尺牍: 索然无味:
咬文嚼字: 推敲:
蕴藉: 锱铢必较: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付梓: 杀青: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文章要简捷,努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
B.每讲一题,老师都要告诉我们一些简洁的解题方法。
C.我们要养成学习所必须的好习惯。
D.我们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是( )
A.语文课上,王老师咬文嚼字,引经据典,深受同学喜爱。
B.王祥同学学习上锱铢必较,一丝不苟,令人敬佩。
C.对那些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我们深恶痛绝,恨不能把他们全部扫地出门。
D.经过三个月的奋战,我们终于摔掉了后进的帽子,大家不禁自鸣得意起来。
学习内容
一、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在本文中该如何理解?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是如何阐述“咬文嚼字”的?
第一层( 至 )通过三个例子,说明 与 之间的关系,强调“咬文嚼字”实
质上就是 和 的调整。
第二层( 至 )从正反两方面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 第8段 )点明写作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以提高阅读和
写作的能力,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知识链接
1.诗坛佳话“一字师”。沈德潜说:“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一字师”佳话所说的往
往就是因一字之易而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佳妙,进而达到“诗到真处”的境界。诗的创
作者往往将这有一字之教者拜认为师。据元朝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九》记载:唐末五代有
个诗僧叫齐己,喜欢赋诗。一日听说住在袁州的郑谷很有才学,于是携带诗卷前往拜谒。郑
谷盛情款待了齐己,两人相见如故,互相切磋。郑谷见齐己的《早梅》诗有“前村深雪里,
昨夜数枝开”,便对他说,数枝已不是早,还不如一枝好。这样一改就使诗意更为精妙深微,
和诗题更为切合了。齐己听了深为钦佩,当即拜郑谷为师。时人于是称郑谷为“一字师”。
一般认为,“一字师”就是出典于此。贾岛,韩愈“推” “敲”的故事也属此列。
2.炼字。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
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
叫做炼字。
3.反映诗人们深思苦吟、推敲锤炼文字情状的诗句:
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贾岛的“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
孟郊的“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
方干的“才吟五个字,又白几茎髭”。
裴说的“莫怪冥搜苦,诗成鬓成丝”。
预习检测
1.请分别选出有一个和两个别字的各一项。(同一项中重复的只计一个)
A.这是练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练字的道理研究一番。
B.“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现出。
C.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干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和,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
人情。
D.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有一个别字的一项是
有两个别字的一项是
2.下列各组中的划线词意义与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纵有感情 纵横捭阖 B深恶痛绝 可恶至极
C举不胜举 不可胜数 D一时兴会 兴高采烈
3.选出组词结构完全不相同的一项
A.迷离 援例 蕴藉 锱铢必较 B.顺畅 流弊 斩截 若隐若现
C.推敲 鲁莽 更动 索然无味 D.倒涎 调和 谨严 咬文嚼字
4.下面8个句子的语序打乱了,请思辨后,选出排列得体的一项
①文学是艰苦的事
②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
③你不能懒,不能粗心
④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⑤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
⑥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
⑦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
⑧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A.①②④⑤③⑥⑦⑧
B.②④③⑤①⑥⑧⑦
C.①③⑤④②⑥⑦⑧
D.②①③④⑤⑥⑧⑦
5.从修辞格的角度来审视,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
A.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
B.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
C.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
D.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学习内容
合作探究
1、课文第一部分都写了哪些实例?它们之间在论述角度上有何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和“敲”,到底哪个好?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阅读课文:朱光潜先生认为“推”和“敲”,到底哪个好?其观点是否成立?
联系全诗分析,你认为“推”和“敲”到底哪个好?新课标第一网
3、依据课文第六、七段内容内容给下列词语下定义 :
字的直指意义:
字的联想意义:
套板反应:
4、课文对《惠山烹小龙团》的三、四句所做的剖析,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结合诗句分析。
文中说“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来得较丰富,
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根据作者的分析,谈谈你对“丰富”“含混”和“有蕴藉”是怎么理
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探究
文学创作时的“套板反应”是指什么?其弊端究竟是什么?并从文中的例子和读过的诗句中
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小结
结合你自己的作文经历谈谈作文中的“套板反应”和对作文创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一、运用咬文嚼字这一标准,对下列几个炼字炼意的例子,学着朱光潜先生的做法,咬一番,
嚼一番,咬出感情,嚼出味道来。
1.春风又“到”江南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
2.红杏枝头春意“闹” 红杏枝头春意“浓”
3.“眼”看朋辈成新鬼 “忍”看朋辈成新鬼
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三、请赏析下文,领悟其内蕴,筛选有用信息,完成文后问题。
诗的境界(节选)咬文嚼字导学案
朱光潜
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是混整的,常住永在而又变动不居的。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边际的混整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拉图所说的“模仿”过来。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媾和,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诗与实际的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神领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勾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纯粹的诗的心境是凝神注视,纯粹的诗的心所观境是孤立绝缘。心与其所观境如鱼戏水,忻合无间。始任举二短诗为例: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这两首诗都俨然是戏景,是画境。它们都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段""
1.开篇一句“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这里不用“写照”而用了“返照”,旨在揭示的道理为 。(概括不超过40字)
2.作者将诗与自然,诗与生活的辩证关系作了透辟论述。在作者笔下:
【篇三】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 导学案(教师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2、能力目标: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
3、情感目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重点难点 :
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的主旨,准确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奚落他一番。传说,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匹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通,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十分尴尬。
二、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他的座右铭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2、关于文艺随笔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二)排除字词障碍
1.易错字注音
水浒( )倒涎( )憎恶( )茗烟( )胸襟( )搅扰( )灞桥( )付梓( )援例( )岑寂( )尺牍( )中石没镞( )
2. 多音字及形似字注音咬文嚼字导学案
枕藉( ) 蕴藉( ) 慰藉( ) 声名狼藉( ) 禅让( ) 殚心( ) 箪食( ) 咀嚼( ) 嚼舌( ) 倒嚼( ) 咬文嚼字( ) 惮烦( ) 牛犊( ) 赎罪( ) 淄博( ) 缁衣( )辎重( )锱铢必较( )黩武( )渎职( )木椟( )
3、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它的意思原为?
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三、 讨论——— 合作探究
(一)初步感知——写什么
1、“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在本文中该如何理解?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在文中
1)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
2)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3)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
2、文章中作者提出了那些观点,其中中心论点是哪个?
(1)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3)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情感。
(4)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5)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情感上“推敲”。
中心论点: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二)深入研读——怎么写
1、文章列举了哪些事例?
(1)郭沫若改台词a郭沫若听从演员的意见改台词。b《水浒》《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的话语。
(2)王若虚改“李广射虎”。3),“推敲”
2、这些事例在文章中分别证明了哪些观点?
A 阅读1、2段思考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
明确:①“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语气坚决。
②六个“你这""”。——感情强烈。 →启示:A.思想感情不同 ③“你是个好小子。”——表假定语气。
④“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启示:B.结构不同,不合逻辑 →启示:C.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2)第二段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例子来源于名家名篇。启示: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本文的材料丰富,无论是记忆中的,还是资料中的,都得有资料。如文中的《红楼梦》、《水浒》、《屈原》、《史记》等。积累知识的方式:笔记、卡片、索引等。
3)这些列字证明了什么?句式不同,意味不同
B、阅读(3、4段)思考:1)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 ①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②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③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之意。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2)这个列字证明了什么?由此例改文得到怎样的启示?咬文嚼字导学案
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字数不同,意味不同。启示:修改作文是推敲字是否恰当地表情达意。
C、分析(5段):不同的字眼不同的意境。
1)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
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 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
2)与前面例比较,此事例从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总之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着思想感情走的,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意境。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四、展示 五、评价
检测:
1、对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
A.咬文嚼字(jué) 锱铢(zhī) 斟酌(zhēn)
B.镞矢(zú) 胸襟(jīn) 剥啄(zhú)
C.岑寂(cén) 王嫱(qiáng) 付梓(zǐ)
D.尺牍(dú) 下乘(chéng) 憎恶(ě)
解析:A嚼 jiáo 锱zī B 啄 zhuó D 恶 wü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A.透彻 词藻 流弊甚远 研究一番
B.类形 苦茗 中石没镞 自鸣得意
C.捉摸 玩索 索然无味 斩钉接铁
D.搅扰 自励 语言凝练 纸离破碎
解析 B 类形-类型 C斩钉接铁- 斩钉截铁 D纸离破碎-支离破碎
3、下列有关“咬文嚼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A.“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讽刺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所以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是很好。
B.本文中作者认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C.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D.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是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A、在戏曲艺术不景气的形势下,作为全国著名的艺术院团要带头出精品,演好戏,赢得观众,占领市场,弘扬民族文化。
B、处在汽车时代,攀比之风盛行,不但收入一般的工作人员买了汽车,而且白领、金领 们也都“伤筋动骨”地买了高档汽车。
C、在市政府举行的研讨会上,代表们分小组对处理制假贩假问题进行讨论,与会者都群 情鼎沸,强烈要求严惩违法者。
D、人类文明进步史告诉我们,基础科学研究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往往都会对应用科学的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A项表意不明,“演好戏”有“演/好戏”和“演好/戏”两种理解 B不合逻辑,递进关系错了C群情”“都”重复
七、反思: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八、应用:
1、三位作家坐在一起吃饭,分别说了这么三句话,“吃在中国”“在中国吃”“在吃中国”,试分析这三句话的意味
参考答案:
吃在中国——食文化在中国;
在中国吃——想吃美食,到中国去。此两句含有自豪之情,含褒义;
在吃中国——挥霍公款,吃穷中国。此句含有愤怒的情感,含贬义。
【篇四】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学案
《咬文嚼字》教案1
学习目标:
1. 分析评价课文.
2. 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重点难点:
1. 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2.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
预习点拨:
1. 研读两遍,初步了解文意.
2. 筛选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予以掌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尝 试 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导读学练:
一. 诵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
1. 了解有关常识:
作者朱光潜,著名 , .主要著作有 和 .
2. 从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词加以解决:
正音: 锱 铢 镞 岑 牍 下乘 蕴藉 付梓
了解词义:
咬文嚼字—-
推敲———
蕴藉———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二. 概括,分析:
1. 口头归纳概括本文主要意思(用一两句话):
2. 分析结构,归纳要点:
不同 ,意味不同. 第一部分:阐明 的密切关系 不同 ,意味不同. 不同,意味不同.
正面:
第二部分:讲 的使用
负面:
三. 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1. 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思想观点的语句并摘录下来:
2.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认识:
3. 文章标题与观点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提示:先看作者就二者关系的论述,再注意标题的基本义与在文中的意思的不同,然后联系个人的学习及写作情况来谈):
四.分析.借鉴:
1. 作者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
2. 文中”咬文嚼字”的意思包含几点,侧重于那个范畴,它的精髓在什么方面?
巩固训练:咬文嚼字导学案
1. 研读课文,结合个人平时学习及写作情况,深入理解作者观点。
2. 进一步从文中筛选出重点语句,加以理解 并借鉴吸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进一步分析筛选,借鉴吸收.
重点难点:结合文意深入理解.
预习提示: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见解认识的语句加以体会.
导读导练:
一、进一步分析借鉴:
1.研读“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 面”一段,思考解决下面的问题:
为什么说“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根据文意加以 回答:
苏东坡由“小龙团茶”联想到“天上小团月”是因为它们有某一共同点,这共同点是什么?
以下表述是否与作者原意相符:
A.“蓝田日暖玉生烟”是因为蓝田发生燃烧使玉石俱焚产生烟雾引起的联想。
B.字的联想意义因带上主观色彩而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变化莫测。
C.科学的文字其意义需要精确,说明科学不需要联想甚至排斥联想。
D.诗文中的字难以控制是因为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
2.为什么作者认为“惟陈言之务去”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
3.既然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思想情感是主导的,为什么反过来说“你 不 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
4.“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 ”,这个“作”字的含义是什么?
5.结合文意与个人体会,思考并回答“联想”与“意境”之间有何联系:
6.根据文意回答,“联想”“习惯”“套板反应”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说“套板反应”与创造的动机是仇敌?
二.深化理解:
1. 结合文中的分析,你从所读古诗词中举例谈一下“推敲”的重要性和艺术性:
2. 结合个人写作情况,谈一下自己对“套板反应”的认识及克服的方法:
知识巩固:
1.下列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Α.尺牍 剥琢有声 学福五车 刻苦自励
B.蕴藉 点铁成金 斟酌 清沁肺腹
C.俗滥 自鸣得意 流涎 索然无味
D.岑寂 不即不离 凝炼 锱铢必校
2.下列句子都是谁说的:
①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② 惟陈言之务去.
③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④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 作者认为王若虚对<<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的修改”实在远不如原文”,并说”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你如何理解这句话,除了作者的分析之外,你对改前与改后还有什么见解吗?
4.拓展:“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写何景,口头表述,并深入理解其特点。
〈〈咬文嚼字〉〉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一.1.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文艺心理学〉〉〈〈诗论〉〉
2.zī zhū zú cén dú chéng yùn jiè zǐ
词义:略
二.
1. 略
2. 阐明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句式,文字增减,字眼)
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正面:善用联想意义,可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负面:套板反应,全无新奇意味。)
三.1.(见篇末)
2.略
3. 一致。其基本性在于注意表面意思而忽略精神,在文中强调的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抓住了“精神”。
四.
1.郭的观点注重的是语言本身,即形式上的特点,而作者特别强调了 它在情感表达上的效果。
3. 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要结合意境斟酌字句;既注意斟酌字句,更要注意思想情感的表达。
第二课时
导读导练:
一、
1、 前者:意义固定,偏于类型;后者,意义游离,偏于个性。
: 清茶泡在泉水里和明月照者泉水都有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
:AC不符,BD符合。
2、 做到“惟陈言之务去”,才不致滑入套板反应,在思想情感和语言上创新,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3、 语言与思想情感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与内容是相随而变的,思想情感固然是主导的,但语言也影响思想情感,语言上刻意创新,也能推动人们在思想情感上求新,遇事朝深一层去想。
4、 是匠心独运的创作。
5、由字的联想的意义形成新的意境。
6、(1)、联想起于习惯,因习惯而滑入套板反应。
(2)、套板反应是走熟路、走老路、无创新,故说“套板反应”与创造的动机是仇敌。
二、略。
巩固知识:
1、C
2、分别是:谢灵运、韩愈、丘迟、王安石
3、略
4、提示:从展示的画面及意境方面理解。
【篇五】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
【学习目标】
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能正确理
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重点难点】
懂得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推敲语言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这一道理,并应用于
实践,提高自身读写能力。
【学法指导】
品尝实例比较阅读绝知躬行
【知识链接】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1897年9
月19日生。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
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并与匡互生、朱自清、夏丏尊、叶圣陶、
丰子恺等人在上海成立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1925
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入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秋回国,先后在北京
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曾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
文学院代理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历任第二、三、
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
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是朱光潜1933年回国以前的代表作。1933年回国之后,在执教
之余,继续从事美学和文学研究工作。主要是结合新文学运动的实际,撰写论文和书评,文
章分别收入《孟实文抄》(后略作增删,改名为《我与文学及其他》和《谈文学》)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
研究,在一系列重大美学理论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
《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朱光潜的著作,除了上面举述的以外,还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
心理学》《谈修养》《克罗齐哲学述评》《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艺文
杂谈》。翻译了柏地耶、哈拉普、柏拉图、克罗齐、黑格尔、莱辛、维柯等人的论著。
【学习过程】
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讲究“咬文嚼字”有什么好处?
有些人不大重视语言文字,误以为语言文字是细枝末节,无关宏旨。读了本文,应有很大触
动:原来语言文字是那么微妙的东西,用这个字,还是用那个字,一句话这样说,还是那样
说,竟然有那么大讲究。由此明白:“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养成咬文嚼字、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就有希望逐步提高。
一、作者举的下列例子分别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试分别加以概括。(展示时分两组:前三后二
对开)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答: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无论阅
读或写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答:斟酌文字,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感情,所以文字一增一减,意味就随着变了。
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答: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也是推敲作品的意境。不同的字眼表现不同的意境,使
用什么字眼,要由表现的意境来决定。
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答: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
难以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在
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
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答: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应,袭用套话滥调。文学创作要克服
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做到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
二 作者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理由是什么?试从自己
的写作体会或者读过的诗文中举例说明这个论断。
答:文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如果思想还没有透彻,感情还没有凝练,文字就会含糊。只有
思想透彻、感情凝练,文字才会明确。因此,文字上的推敲实际上是思想感情的推敲。
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到江南岸”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既写活了春到江南的勃勃生机,
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三从课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咬文嚼字”的极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示?
第一,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拿“你是”式、“你这”式来说,仅仅一字
之差,作者却品味出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而且讲出表达效果不同的原因。这告诉我们,无
论阅读或写作,一个字也马虎不得。
第二,咬文嚼字要有较强的语感、丰富的语言知识以及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
作者之所以能对课文中所举的例子进行精辟的分析,不仅得力于作者有极强的语感和丰富的
语言知识,而且得益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例如,作者对“推”“敲”二字的品
味。从“推”字想到门是虚掩的,由虚掩又想到“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由一个和
尚又想到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
有一副胸襟气度”。作者又联系上句“鸟宿池边树”,想到“推”“可以无声”,气氛冷寂,才
不至于惊动宿鸟。这样的咬文嚼字就显得很到位。
第三,咬文嚼字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要敢于创新。作者在课文中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对任
何见解、任何名人不迷信、不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发表新的见解。对郭沫若,对王若虚,
对韩愈,尽管他们都是名人,但作者不盲从,发表了与他们不同的见解。尤其韩愈对“推敲”
的意见,似乎成了定论,获得许多人的认同,作者却提出相反的看法。
四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篇课文是随笔,作者以漫谈的方式,似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字字句句沁入读者心
田。作者不以深奥的理论吓人,举例子,做阐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读者在不知不觉之
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作者所举例子都十分典型,十分精辟,很有说服力。
对例子所做的解说,周密精要,令人心悦诚服。全文道理与例子、观点与材料结合紧密,材
料产生观点,观点又建立在材料基础上。
五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与作者不同的主张,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
字”。理由有:
1.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
们应该虚心学习。
2.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比三人高明,
因为他“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
3.宋代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是说不死抠一字一句,不
因小失大。
讨论:对朱光潜与马南邨的不同见解,应该怎样看?
答:朱光潜在本文中所说的咬文嚼字,是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
谨严”。单就阅读说,就是要求精读,不放过一字一句,要细细咀嚼文字的意味。精读,就是
古人说的,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字会、意会、情
会、理会、神会”的境界。
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中讲的是另一种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主要在于“会意”,就是领会
书的精神,而不要去做繁琐、牵强的解释。像读经典著作,就是要领悟它的精神实质,而不
能只死抠它的一些字句。
这两种读书方法各有长处和局限性。对于学生来说,应以精读为主。
六背诵如下语段,仔细揣摩并将之运用到以后的阅读鉴赏和文学创作中去。
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
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
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版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
难免如此。
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维情感走,你不
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
是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
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归纳小结】
《咬文嚼字》一文告诉我们,“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这是“咬文嚼字”所追求的目标;“求
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这是“咬文嚼字”的要求;以谨严的精神,刻苦自励,留心
玩索,推陈出新,这是“咬文嚼字”必须下的功夫。
【当堂检测】
清代人褚人获《坚瓠集》载:一天晚上,云淡风轻,苏东坡和黄庭坚对月赏梅。苏东坡的妹
妹苏小妹亦在。于是,苏小妹、苏东坡、黄庭坚三人论诗,小妹言:“‘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若联作五言句,各于中间加腰,以何为妙?”东坡沉吟捋须,哦曰:“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
花。”“不佳。”小妹笑云。黄庭坚思忖良久,拱手试云:“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亦不
佳。”小妹又笑云。东坡、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转向小妹,看小妹""小妹又是一笑,
轻轻吟道:“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山谷复吟、品鉴,皆叹神妙。
请问苏小妹填的这两个动词是什么?神妙处何在?
答:这两个动词是“扶”、“失”。因为一个“扶”字完全将无形的微风人格化。微风恰似一个
美女,依扶细柳,婀娜多姿;梅花朵朵,消失在如水如银的月光中,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迷人。
这“扶”、“失”二字,完全与诗的意境相融合,创造一种浮雕美,给人一种立体感,使人如
临其境,如见其物。
【学习反思】
我这节课的心情: 我的收获:
我还有疑惑:
<p align=right>余琳</p>
【篇六】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
《咬文嚼字》 学案(一)
学习目标:
1. 研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
2. 筛选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予以掌握.
3. 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创设学习情境: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成为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朱光潜先生,一起领略他的美学思想。
学习任务:
预习检测: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婵娟( ) 箭镞( ) 岑寂( ) 词藻( ) 付梓( ) 尺牍( ) 下乘( ) 斟酌( ) 锱铢( ) 憎恶( ) 禅房( ) 禅让( ) 咀嚼( ) 倒嚼( ) 咬文嚼字( )
2.辨析字形并组词。
锱( ) 娟( ) 族( ) 蝉( ) 淄( ) 绢( ) 簇( ) 殚( ) 辎( ) 捐( ) 镞( ) 掸( )
3.为下列词语释义。
(1)援例: (2)蕴藉:
(3)付梓: (4)杀青:
(5)尺牍: (6)下乘:
(7)深恶痛绝: (8)锱铢必较:
(9)不即不离: (10)点铁成金:
(11)学富五车: (12)才高八斗:
(13)举不胜举:
课堂练习
1.‘咬文嚼字'本是一个贬义词,可是在这篇文章中,它是什么意思?
2.给文章段落标上序号,并概括段意。
3.文章列举了那些事例,在文章中各起到了什么作用?
(1)郭沫若改台词。说明
(2)王若虚改‘李广射虎'。说明
(3)‘推敲'。说明
(4)《惠山烹小龙团》的诗句。说明
(5)套语的实例。说明
补充作业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我国城市交通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吃人马路”及坍塌桥梁的出现呈不断走高的趋势,避免这类事故一再出现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B.中国航空母舰“辽宁号”完成舰载机起降训练任务的当天,51岁的起降训练总指挥罗阳突发急病死亡,医院判断其死因是心源性猝死造成的。
C.七十多岁的王正铨对韩旧骑马舞走红很是诧异,因为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骑马舞就红遍了大江南北,而且要好看得多。
D.“无人监考考场”内,同学们正安静地答题,对于他们来说,正在作答的不仅是一张关乎诚信的品格答卷,更是一份衡量知识与能力的答卷。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近年来河南粮食产量在1100亿斤的高起点上站稳并连年创造新纪录,不仅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保证了全省一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B.整改落实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解决问题和建章立制结合起来,让制度不再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是真正变成大家实实在在的准则和行动。
C.专家指出,绕月成功后,嫦娥三号的“刹车”时间是否合适、远近距离是否准确、能否在指定区域落下来,都是完成此次发射任务的技术难点和关键。
D.2013年9月6日早上,创新工场的CEO李开复发微博确认自己患恶性淋巴瘤,对此,医学专家分析其淋巴瘤发病的诱因可能跟长期的电脑辐射有关。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
。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
①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 ②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
③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④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 ⑤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 ⑥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
A. ④①③⑤②⑥ B. ④③⑤①②⑥ C. ③⑤④①②⑥ D. ③①④⑤②⑥ 归纳总结:
问题反馈:
学习目标:
1. 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3.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4.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相吻合”的谨严精神。
学习任务
1.从课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咬文嚼字'的极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示?
2. 作者说:‘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根据这一论断,说说下面原句与修改句在表意上的差别。
①、原句:眼看朋辈成新鬼题 改句:忍看朋辈成新鬼 (鲁迅诗)
②、原句: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蹓达、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啊!
改句: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也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谁是最可爱的人》)
补充作业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
A.尺牍(dú) 岑寂(cén) 蕴藉(jí) 举不胜举(shènɡ) ....
B.婵娟(chán) 斟酌(zhuó) 憎恶(è) 不即不离(jí) ....
C.滥调(làn) 流涎(yán) 箭镞(zú) 锱铢必较(zī) ....
D.王嫱(qiánɡ) 付梓(zǐ) 鲁莽(lǔ) 剥啄有声(bō) ....
2.下列横线处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1)郭先生________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2)惊起了宿鸟,打破了________,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3)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________。
A.照例 沉寂 含蓄 B.援例 岑寂 蕴藉
C.照例 岑寂 含蓄 D.援例 沉寂 蕴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从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举足轻重的小事,绝不能掉以轻心。 ....
B.由于体能消耗过大,国青队在下半场时打法渐渐有些走样;先失一球的日本队也
顾虑自己的球门再度失守,投鼠忌器,疲于应付,无意争胜。 ....
C.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诗宋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
D.欧盟对中国出口的家具、餐具等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呼声近期又甚嚣尘上,....这表明中国出口商品将面临新一轮“反倾销”浪潮的冲击。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销售、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B.“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张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它的目的是要推翻封建专制,提倡科学民主的西方文化。
C.有专家认为,网络是民意表达的窗口,但只要是匿名的,就会有情绪化的言论,必然导致侵犯、攻击,网络语言暴力必须引起重视。
D.目前,日本铁路公司在东京八重洲北口试验成功“发电地板”,这种神奇的地板能将乘客走路时产生的能量转换成绿色能源。
【每日‘悦'读】——
心有明灯,便不会迷路,便可拒绝黑暗、胆怯,拥有一份明朗的心情,一份必胜的信念,一份坦荡的胸怀……心有小窗,便有亮丽的阳光进来,小酌一些暖和的故事,便有自由清风邀约一些花香或者白云。心有琴弦,纵然客去茶凉,仍有小曲缓缓响起,仍有满树桂花知音而化为酒香。
心有栅栏,然后青藤爬过,那些小秘密点缀其中,像叶片下小憩的蝴蝶,做梦一般,只能用花粉形容。心有玉阶,满阶是香囊佩瑶,满阶是锦言妙计,还有玲珑小贝和神秘念珠。于是孤独不再降临,花瓶不再寂寞。心有圣殿,供奉着高贵,尊严、善良、理想和追求……这都是些漂亮的神灵。由此,而不可侵犯;由此,而拥有世界和自己。(《心有明灯》)
美,可以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也可以在炸毁的大桥旁,可以在芳香扑鼻的鲜花上,也可以在风中跳动的烛光中;美,可以在超凡脱俗的维纳斯雕像上,也可以在那平凡少女的笑魇里。生与死处在两个世界,但美却可在生死边缘上闪闪发亮,这就是生命的力量——生命的至美。(《美的断想》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耀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四周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成熟》)
归纳总结: 问题反馈:
《咬文嚼字》 答案
第一课时
1. 是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态度,目的是调整思想和感情。(3段)
2.第一部分(1、2段)写炼字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3-5段)写文字的改动关系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部分(6、7段)写文学作品要注重斟酌文字的联想意义。
第四部分(8段)总结,提倡在创作和欣赏中咬文嚼字。
3. (1)郭沫若改台词。说明句式不同,意味不同
(2)王若虚改‘李广射虎'。说明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3)‘推敲'。说明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4)《惠山烹小龙团》的诗句。说明善用联想的意义,会使句子意蕴丰富,会使文章增色,达到艺术的妙境
(5)套语的实例。说明避免套板 推陈出新
补充作业:
1. .解析 A.‘出现'与‘不断走高的趋势'搭配不当,‘出现'应改为‘出现的频率';B.杂糅,把‘造成的'去掉;D.递进关系不成立,应该把两个分句调换位置。 答案 C
2.(3分)B(A项语序不当,‘不仅'‘而且'领起的内容主次地位不同,应调换位置。 C.成分残缺,‘能否在指定区域落下来'的主语不是‘嫦娥三号的‘刹车’时间'。 D.句式杂糅。去掉‘的诱因'。)
3.(3分)C(根据语境,根据前文的‘主导者'自然可以推断出主语是‘受众者',由此可以锁定③ ,根据主语一致性原则,接下来就是⑤;③和⑤就是专业主义壁垒的具体表现,所以,自然引出④①;根据对称的原理,可以推出②⑥的顺序。)
第二课时
1.(1)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3)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情感。
(4)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5)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情感上‘推敲'。
(6)用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不易控制。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能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
(7)字的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袭用套语滥调,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滑向套板反应。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思想要新,语言要新。
(8)从事文学创作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互相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2. 参考答案' ①意为眼睁睁地看着,说的是无力救助;‘忍看'则饱含悲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