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2016年历史高考试题|2016年历史高考试题海南卷 2017年海南历史高考卷

高中作文 zuowen 3浏览

【 – 高中作文】

历史学:研究历史的学问,简称史学。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以下是小学生作文网www.zzxu.cn小编为你推荐的2016年历史高考试题海南卷,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16年历史高考试题海南卷

  试题类型: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海南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Ⅰ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应当是

  A.商

  B.周

  C.秦

  D.唐

  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5.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耍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十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抻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敷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台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8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根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普。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骇俗(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10.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公民大会掌握城邦目法权 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

  C.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 D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

  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12.德国19世纪中期仍处于分裂状态.促成德国实现统一的人物是

  A.马丁·路德 B.俾斯麦

  C.加尔文 D.歌德

  13.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 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1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

  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

  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

  C.联邦制与菇和制的原则

  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

  15.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B请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16 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17.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

  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

  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

  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

  18.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与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19.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阎,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钾,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

  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

  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20.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台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21.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22.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丁三代。印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A.缓解了人口压力 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23.表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1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

  24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署名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

  A.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

  B.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

  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

  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 .

  25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

  A.推行家庭鞋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展国企改革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5—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9—3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与要求作答。

  2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明洪武五年(1372),琉球遣使;入朝”,明朝赐以;《大统历》及文绮、陶铁器等,后;以陶嚣七万、铁嚣千就其国市马”。从此,琉球接受明廷封赐,派子弟到北京及南京的学校学习,新王继位必请明廷册封,使用明朝皇帝年号。明朝特地;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史往来”。江西饶州人朱复曾在琉球任重要官职达40余年。

  琉球;一岁常再贡三贡”,随贡使到福建等地私下交易的人员众。成化十一年 (1475),明廷;定令二年一贡,毋过百人,不得附携私物”。此后数十年中,琉球不断请求增加朝贡次数。明嘉靖后期,倭寇袭扰琉球。琉球;遣兵邀击,太歼之”。此后,琉球;外御强邻,内修贡不绝”。万历四十四年(1616),日本试图进犯鸡笼山(今台湾), 琉球;遣使以闻,(明朝廷)诏海上警备”。

  ——据《明史·琉球传》

  (1)根据材料,概括琉球与明朝的关系。(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简析琉球与明朝贸易的特点。(5分)

  2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1896年,梁启超曾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他说:;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认视之,已为陈言矣;。因此,他认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着欲自离,臆度读西书为功。”

  ——据《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概括粱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6分)

  2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1981年,美国政府采取新遏制战略,;以实力求和平”。1982年,美苏开始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但因美国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中止。1985年,苏联着手调整外交政策,美国推行新的缓和战略,双方重开谈判。1988年底,美苏达成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初步协议。

  1991年7月,历经9年谈判,美苏签订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双方削减核力量的1/3,各拥有1600件战喀武器运载工具,苏联要从现有导弹中减少36%,美国减少29%:苏联减少现有弹头的41%,美国减少43%。

  ——据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影响。 (5分)

  请考生从第29~3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馓的第一题计分.

  29[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 分)

  材料

  1398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开始;维新之政”。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幅减少。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他又省并州县,4年间撤并了许多州、县和巡检司。

  同时,针对;诸王多不驯服”的问题,建文帝与亲信大臣密议削藩。建文元年(1399)2月,颁布;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令,对诸藩王的权力进行节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极力反对。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举兵;靖难”,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捕编自吴德义《政局变迁与历史叙事:明代建文史编撰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帝改革的意义。(6分)

  30.【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2分)

  材料

  甲午战前,中国出现一股;君民共主”的政治思潮。郑观应认为,君民公主之国;育才于书院,论证与书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格,难臻富强”。陈炽指出,君民共主之国;合君民为一体,通上下为一心”;所以强兵富国、纵横四海之根源也”。主张君民共主的思想家们都将设议院作为基本条件,尽管如何;防效外洋

  设议院有不同方案,但多强调在君主之下设立。议员由选举产生,主要职能是议事和;通上下之情,凡国家大政方针,由议员根据民意议论利害得失,再上呈君主定夺。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君民共主”主张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君民共主”思潮。(6分)

  3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20年苏俄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开始寻求与英法等国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但未取得成果。1922年4月,苏俄与德国签署了《拉巴洛条约》,该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和个人完全放弃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德国放弃对它在俄国的国有和私有财产被苏俄政府收归国有而产生的赔偿要求;立即恢复两国的领事和外交关系;两国按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

  ——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凡尔赛和约》相比,《拉巴洛条约》性质上的不同。(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6分)

  3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一

  吴佩孚等在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捕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

  ——摘编自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23年,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927年,在北伐军和冯玉祥国民军的夹击下,吴佩孚彻底失败。抗战爆发后,日本特务机关企图以吴佩孚为傀儡简历伪政权,为其所拒绝。吴佩孚死后,重庆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一级上将。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佩孚发布之一电报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吴佩孚。(8分)

  33.[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2分)

  材料

  元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并建都大都(今北京),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元朝政府重新规划线路,贯通了五代十国以来因证券分裂而阻塞的京杭大运河,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明清两代继续对大运河进行维护与完善。大运河采用了由宋人发明的复闸技术,又修筑了很多弯道,以拉长河道距离解决了爬坡的难题。大运河延安一些城镇兴起,一批古老城市焕发了青春。

  ——摘编自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等

  (1)根据材料,概括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杭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6分)

  2016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解析

  1、【答案】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手工业•冶金技术

  2、【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政治的体现,服务于政治。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把七国文字统一为小篆,这不仅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也巩固了统一。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隶书、楷书和行书都出现与小篆之后,故 A项、C项和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古代书法艺术

  3、【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故A项错误;官员开合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政绩,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故D项错误;材料;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的影响

  4.

  【答案】A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孟子

  5.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说明刘邦推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在于去报皇位的稳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正确,A项错误;刘邦只是借鉴了西周的分封制,不是继承西周的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刘邦在推行分封制的同时还推行了郡县制,实行;郡国并行制”,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汉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

  6.

  【答案】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7.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关羽的个人品德对民众崇拜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历代皇帝的好恶对民间崇拜起到一定作用,但也是决定意义,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关羽;神”的地位的不断提升是政府适应民众需求而不断加封的结果,也就是说民间对关羽信仰符合官方的需要,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排除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思想•民间崇拜

  8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经历了三次经济重心南移,南移的原因都是因为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大规模的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项、B项和C项不是其原因,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经济重心南移

  9.

  【答案】C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思想•清代对传统伦理的反思

  10.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公民大会可以不听取6位将军的申辩,就可以判处他们死刑,这说明公民大会的权利无法受到制约,其决定具有至上的权威,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雅典掌握司法权的是陪审法庭,故A项错误;被告人拥有法庭申辩的权利,公民大会可以不听,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的冲突,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和罗马•古代希腊•古代雅典民主

  11.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威廉·廷得尔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这说明他主张宗教改革,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A项和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材料体现不出;信仰自由”,故C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宗教改革•英国宗教改革

  12.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俾斯麦领导普鲁士进行了三次王朝战争从而统一了德国,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人物,故A项错误;加尔文领导了法国的宗教改革,故C项错误;歌德是德国的文学家,故D项错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国统一

  13.

  【答案】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

  14.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体现的是联邦制原则,;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体现的是共和制原则,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A项、B项和D项说法均错误,故排除。学科&网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

  15.

  【答案】A

  考点:晚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晚清对外贸易

  16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说明戊戌变法为了变革坚持;圣贤义理之学”为其根本,这就减少了变革的阻力,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戊戌变法是改良,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宗旨有根本不同,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民主革命•戊戌变法•定国是诏

  17.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时间信息可知,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新式教育与科举融为一体,故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故可以排除;材料反映的现象科举制度影响的结果,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考点:中国民主革命•清末新政•科举制的废除

  18.

  【答案】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的认识

  19.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信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阎,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钾”体现的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现象,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国民党的农村政策,故B项错误;此时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这些口号得到乡村农民的认同,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影响

  20.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信息体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减租减息运动,其目的是为了团结各阶层人民抗日,不是为了打击封建地主经济,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排除A项和C项;王明;左倾”错误被纠正是在整风运动上,故D项错误。学科&网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根据地建设

  21.

  【答案】A

  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

  2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机器人的使用并没有得到普及,故A项错误;机器人的使用并没有形成强大的生产力,故B项错误;机器人的使用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机器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结果,其使用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学科&网

  考点: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23.

  【答案】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24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说明各机关无权发布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其目的是为了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材料体现不出新闻宣传网络,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故B项错误;D项和材料无关。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新中国新闻宣传制度

  25

  【答案】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对外开放

  26.

  【答案】

  (1)接受明朝册封;接受明朝文化;支持明朝抵御倭寇;贸易往来密切,人员交流频繁。(8分)

  (2)琉球主动寻求与明朝贸易;要求扩大贸易规模;明朝竭力将与琉球的贸易纳入到朝贡体制(官府控制)之下。(5分)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对外贸易•明代和琉球贸易

  27

  【答案】

  (1)西方科技较中国发达,思想、学术成果丰硕;须大量引进西学;应不断吸取西学的最新成果。(6分)

  (2)推动西学传播;促进思想启蒙和社会观念转变;为戊戌变法做舆论准备。(6分)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康梁维新思想•梁启超的思想

  28

  【答案】

  (1)缓和双边关系,确保核安全,减少核战争的危险;美国要保持核优势;苏联欲减少因军备竞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压力。(8分)

  (2)基本达到各自的战略目的,维持核垄断地位;减少两国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有利于稳定国际局势。(5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原因主要有双方减少核战争的危险,美国想保持核优势地位,苏联想减少美苏争霸军备竞赛给其国民经济带来的巨大压力等。

  第(2)问,依据材料;规定双方削减核力量的1/3,各拥有1600件战略武器运载工具,苏联要从现有导弹中减少36%,美国减少29%:苏联减少现有弹头的41%,美国减少43%。”可概括得出,双方基本上达到了各自的战略目的,维持了核垄断地位,并且有利于稳定国际局势。

  考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冷战•削减核武器

  29[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 分)

  【答案】

  (1)宽刑省狱;减轻赋税;撤并州县;削藩。(6分)

  (2)使政治气氛较为宽松;有利于江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减少地方行政开支;有利于中央集权。(6分)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国古代改革•建文帝改革

  30.【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2分)

  【答案】

  (1)批判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设立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议院为君主服务。(6分)

  (2)认识到西方富强的政治因素;看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为维新运动创造了条件;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有局限性。(6分)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君民共主

  3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答案】

  (1)是处理两国关系的条约;签约方地位平等;条约内容主要围绕合作。(6分)

  (2)打破凡尔赛体系对苏俄的孤立;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压制;冲击凡尔赛体系。(6分)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战后的国家格局•《拉巴洛条约》

  32.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答案】

  (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兴起,学生运动受到压制。(4分)

  (2)进行军阀混战给中国带来灾难;镇压工人运动;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同情学生爱国运动;抗战时保持民族气节。(8分)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中国历史人物•吴佩孚

  33.[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2分)

  【答案】

  (1)成为联系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水上通道;巩固了统一局面;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6分)

  (2)历史悠久;是重要的经济、文化载体,是人类创造力的杰作;展现了古代水利工程方面的成就与水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6分)

  考点: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古代中国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海南 历史答案

  第1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1.D 2. B 3. B 4. A 5. C

  6. A 7. C 8. D 9. C 10. B

  11. D 12.B 13. C 14. C 15. A

  16.C 17.D 1 8.C 19.A 20.B

  21.A 22. D 23.A 24. D 25.B

  第Ⅱ卷

  必考题

  26.(13分)答案要点:

  (1)接受明朝册封:接受明朝文化:支持明朝抵御倭寇:贸易往来密切,人员交流频繁。(8分)

  (2)琉球主动寻求与明朝贸易:要求扩大贸易规模:明朝竭力将与琉球的贸易纳入到朝贡体制(官府控制)之下。(5分)

  27.(12分)答案要点:

  (1)西方科技较中国发达,思想、学术成果丰硕;须大量引进西学;应不断吸取西学的最新成果。(6分)

  (2)推动西学传播:促进思想启蒙和社会观念转变:为戊戌变法做舆论准备。(6分)

  28.(13分)答案要点:

  (1)缓和双边关系,确保核安全,减少核战争的危险;美国要保持接优势;苏联欲减少因军各竞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压力。(8分)

  (2)基本达到各自的战略目的,维持核垄断地位:减少两国关系中的不稳定困素;有利于稳定国际局势。(5分)

  选做题(五选一)

  29.(12分)答案要点:

  (1)宽刑省狱:减轻赋税:撤并州县;削藩。(6分)

  (2)使政治气氛较为宽松;有利于江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减少地方行政开支;有利于中央集权。(6分)

  30.(12分)答案要点:

  (1)批判洋务派的中体两用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设立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议院为君主服务。(6分)

  (2)认识到西方富强的政治因素;看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为维新运动创造了条件;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有局限性。(6分)

  31.(12分)答案要点:

  (1)是处理两国关系的条约;签约方地位平等:条约内容主要围绕合作。(6分)

  (2)打破凡尔赛体系对苏俄的孤立.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压制:冲击凡尔赛体系。(6分)

  32.(12分)答案要点:

  (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兴起,学生运动受到压制。(4分)

  (2)进行军阀混战给中国带来灾难;镇压工人运动;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同情学生爱国运动:抗战时保持民族气节。(8分)

  33.(12分)答案要点:

  (1)成为联系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水上通道;巩固了统一局面;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6分)

  (2)历史悠久;是重要的经济、文化载体,是人类创造力的杰作;展现了古代水利工程方面的成就与水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

高考历史大题汇编高考历史题库历史高考真题汇编2015年高考历史汇编必修一17课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题汇编必修一第11到13课2015年高考历史汇编2013-2015高考题2卷2013高考历史全国卷2015山东高考历史题2013年高考历史全国卷12013年新课标历史高考题2015高考考试题2015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2015年辽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考模拟考试历史答案2016高考化学高频考点2015年山东历史高考试题2015年全国历史高考试题2015年海南高考历史卷2015年高考历史走出题海之黄金30题系列2016高考历史热点复习2015年高考平衡真题2016历史热点高考2016年历史高考热点2015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2015年海口市历史高考调研题2015年上海高考历史2015海南高考历史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汇编历史古代史2015年历史必修2高考试题2015年海南省高考调研2015年海口高考历史调研题5年高考真题汇编2015高考历史41题2016年高考历史热点2015年甘肃省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历史2016高考历史丝绸之路2015年海南历史高考试题2015年历史高考试题分析2015年高考历史全国卷2015年海南历史高考试卷2016历史高考热点上海历史高考题中国近代史高考复习做历年高考题历史高考研讨会历史的解答题高考2016

2016年历史高考试题海南卷由小学生作文网(www.zzxu.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www.zzxu.cn/nianji/gaokao/479473.html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2016年历史高考试题|2016年历史高考试题海南卷 2017年海南历史高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