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丝绸之路的散文 有关新丝绸之路的散文

初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0评论

【 – 初中作文】

篇一:《洛阳市中考满分作文-我想起了远逝的丝绸之路》

我想起了远逝的丝绸之路

总是想起那满载辉煌的古道。跟着汉使张骞的驼队,从长安出发,饮一杯送元二使安西的酒,西出阳关。一路走来,歪歪斜斜的足迹,印满岁月里不寻常的邂逅。?

抚摸着那段孟姜女哭倒的长城,看枯草在暮色中抖动秋天的根须,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远天的归鸿,我听到了昭君出塞时那凄婉的琵琶声,看到了苏武牧羊时紧握的汉使旌节;目睹了李广自刎前愤怒成一团燃烧的火焰。?

心上有一堵斑驳的城墙,永远地横亘着。楼群中的西域,西域中的丝绸路,像一颗疲倦的星辰,在银河里沉浮,落落孤寂。温柔的绿死了,潺潺的流水干了;大厦古雕楼的飞禽走兽,凝望着惨白的月亮。站在寒意深深的魔鬼城前,只有几堵断壁残垣在风沙中演绎着一个古城的兴衰荣辱。?

遥想大漠丝绸路,孤傲地悬着它世纪的心思。就这样独步在砖石构成的丰碑上,已经枯死的沙柳,伫立着怪影,印证着千年前的繁华。没有尽头的巷子啊!无数的门,无数声“吱呀”,无数人们的身影。来了一拨又一拨,在未曾干涸的溪石上,捶打浆洗的麻衣,难掩的一串渐远的蹄声叮叮当当的咏叹里,有多少魂魄穿过黑夜的隧道,敲打历史的回音壁。晨雾里睁开眼,丝绸之路的商人都闲坐成罗汉,无法酣眠。我真想走上去摸摸雪白的胡子,不——是雪一般的沙砾。客栈中一曲《高山流水》,留下一张张黑白胶片,留下狂风中隐约的冷笑。?

沉默是积蓄,是力量,丝绸之路在向天空接近着,一队无声的骆驼带着永久的繁华,消失在风沙的后面。风沙大啊!多少钱庄、店铺、货栈、作坊,还有多少舞榭歌台、酒楼客舍,就这样不经意地被风吹散了。多少重大的历史事件,就这样不经意地被风掩埋了。暮色古道变成一堆熄了火的红炭,伴随着满东方散步的佛,留下一座座洞窟,演绎着一幕幕哑剧。望着那金灿灿的沙砾,我忘记了日落照着大旗的豪迈,忘记了来自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无限惬意,甚至忘却了什么叫做草肥水美,而这里曾经是帝王将相的行宫猎场。?

想象着人们没有私心,但人们不可能没有私心;想象着风沙不吹,但风沙不可能不吹;想象着古道依旧繁华,但古道不可能依旧繁华,所以这一切注定发生。悠悠的骆驼依旧在耳边回萦,丝绸古道,我希望下次在梦中与你相遇。?

后记:?

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已经启动,而生态的步伐却没有以相应的速度推进。我希望我们的西部,不要成为丝绸之路。绿意全无,黄沙漫漫?

点评:

这是一篇思接千载而又关注现实的考场佳篇。文章所勃发的文化气息与文化魅力,能够将读者带入美丽而神奇的境界。作者突破时空限制,乘着想象的翅膀,与张骞的驼队同行,在荒漠的大地上去倾听孟姜女的哭声,去倾听昭君出塞时凄婉的琵琶声,去回忆那里曾经的山青水秀,曾经的热闹繁华,写作内容颇有几分与众不同。另外,文章善用对比,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荒漠,对比鲜明,情注其中。更巧的是,作者在收束时巧妙地用后记将当前的“西部大开发”一笔相连,为世人敲响了历史的警钟。也就是这几句话,让文章的主题顿时变得深远而极具现实意义。

篇二:《余秋雨在丝绸之路文化峰会上的主题报告》

余秋雨在丝绸之路文化峰会上的主题报告

《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自觉、实践和展望》

余秋雨,国际知名的文化史学者,著名作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辞职后更以亲身历险考察国内外各大文明为人生主业。所写的《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开启一代文风,长期位踞全球华文书畅销排行榜前列。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更为有缘的是,秋雨先生自认先祖来自甘肃武威一带,这使我们顿感蓬荜生辉。

让我们欢迎余秋雨先生作演讲。

余秋雨:

尊敬的连辑先生、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对我们文化界、艺术界、学术界很多老朋友和很多相见终于见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像刚才主持人所说,我出生的地方此时此刻正在遭受最大的灾害,浙江余姚,昨天晚上我不太能够睡的好,不断看中央电视台反复播出,水灾特别的严重,在这里我必须把我祖先的顾忌来谈一个更大的话题,这个话题就是丝绸之路在中国文化当中的地位。

昨天下飞机以后就到受到武威市朋友的欢迎,我现在还是感到有点遗憾,到现在为止我还没去武威,最重要一个原因是我后天要出发去联合国,去纽约,这个跟今天话题有一点关系。联合国成立了一个中国书会,联合国工作人员当中华裔和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几百人组成一个中国书会,希望我过去做一个演讲,同时纽约人文学会和华美人文学会也在纽约希望我做一个演讲。为什么演讲?联合国朋友给我来电话说明,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如此之快,世界的地位也是如此之快,但是对中华文化的误读普遍存在,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误读仅仅是少数西方政客的歪曲,这样把事情说小了,这个误读可能是和我们自己的误读有关,我们自己没有搞明白我们传播什么,把这些事情做小了,做差了,这些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比如说我在海外的朋友,在纽约的,或者波士顿的,或者哈佛的一些朋友,我每次去演讲都提出一些问题,“我不太懂中国文化经常遇到这样一个困境,你们所说的文化优点往往是全人类文化有的,你们学者讲的文化优点往往是全人类都有的”,只是你们用古代文言文说一说,所以这个传播力度很弱。第二个就是你们现在最近这十几年所传播的文化,绝大多数强调中国文化当中的谋术,战争谋术 ,宫廷谋术,这个给我们造成一个印象中国文化挺坏的,就是人搞人,造成一个权谋化这样一个基本形象。而且这个形象还在延续,他们说你们有很多电视剧和很多演讲,电视剧拍的很好,演讲也讲的很好,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给世界的印象你们主要是搞权谋的文化,这肯定是一个重大的误读。这些误读在国内还可以,如果问一下我们的学生和孩子,这些情况还是存在的,什么是中华文化,他们讲出很多古代的东西,很多很多怎么关于成功的格言,讲很多很多造成这种结果的,这种文化是强大的,但不是可爱的,是陈旧的,是让人感到厌烦的,是让人感到害怕的,这可能跟国外教育连在一起的,对这样的误读联合国希望成立一个书会,说你们能不能讲一讲中华文化最让人感到振奋和抬头仰望的东西,这一点我相信在座各位和我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大家可能听说前不久世界有一些民间组织来打分调查大家对哪一种文化最有好感,对哪一个族群有好感,大家知道处于全球第一的是哪个国家吗?是德国,这是我比较纳闷的,德国是不错,

但是他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而且还失败了,但是他为什么留给人的印象那么好?我们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我们老被人家欺负,但是留给人家的印象却远远不如德国,这里边有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文化原因,他们的贝多芬,他们的巴赫,等等成为全人类的导师,大家觉得他们当中有一些法西斯分子,但是对整个民族文化却没有这种感觉,所以我们的文化在这一点毫无疑问是落后的,我们有一种自大、自卑的,在诉说我们文化某一些其实并不重要的点,这些点是无法感动人的。

刚才主持说我的一个身份,我记得去年这个学院在成立的时候,龙永图先生在会上的演讲把大家感动的了不得,龙老师是做外贸的,他说我深深的感觉到有一种刺痛,中国经济发展那么快,我们白天都在买中国的服装,穿中国的鞋子,甚至我们吃中国的饮食,但是请问哪一个欧洲人晚上会读一本中国的书,看一部中国的戏,听一曲中国的音乐,没有吧,所以他们输出的只是服装,只是鞋子,只是饮食,所以我的书院成立时候他专门发表了演说,这要感觉到一份责任。 下面讲一个跟今天主题有关的话,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需要有重点转移,一个非常重大的转移是和我们今天的题目丝绸之路有关,中华文化有一种振奋人心的亮点,有一种让我们今天的人都感到激动的重点所在,这是被大家忽视的,这一点真正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一个被我称之为人类文明第一通道——丝绸之路。我为什么讲它是第一通道,说这个话我有一个资格,这个资格可能比在座各位都充分,我是国内唯一一个把境外丝绸之路走完的人,所以我有一个比较关键的判断。我们比一比世界上其他文明交流通道的时候,这就很多了,丝绸之路完全不一样,核心当时的目标是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当然中间也有一些战争,一些小的战争,但实际上他最终的目的是符合文明的本意,这是第一,比世界其他交流通道更文明,还包括后来西方地理大发现对南美洲的发现,也是通过非常残酷的,血淋淋的一种占有完成的,而不是丝绸之路作为文化完成的,它延续时间之长,它的效果之好,这几个方面组合在一起,我认为它是第一通道,并不夸张的这么说。

这一点我就来讲一讲对我们中华文明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点,我们不要说我们在座的,说写四五千年以前我很赞成它的观点,我们东边和西边的文化,认为是域文化和夏文化的交流,这是四五千年以前或者更长的组合,我们讲公元前五世纪和公元后五世纪对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非常希望跟大家讲一讲,这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组合极其重要。我们现在不断的讲国学,不断的讲百家文化的时候,我们知道不知道我们国学有两个大毛病,很多学者不好意思讲,但是我必须讲。第一个毛病我们的国学虽然很厉害,我很佩服他们,但是他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别的文明,他们所有词都是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别的文明,不能怪他们,但是这个局限肯定是存在的个。这个局限存在就决定了他们思想格局的一个规模是不大的,这是第一。第二,他们这些人非常斯文,非常机制,非常了不得,但是他们缺少横扫哪位的雄蜂,他们缺少强有力的执行力,他们缺少捍卫伟大文明的一种气魄,这两个缺点,都由“丝绸之路”给它更正,第一个,“丝绸之路”让中华文化,自以为非常骄傲的中华文化明白了世界上还有别的文明,这终于明白了。大家想一想,当我们诸子百家浓度已经很浓了,自身水平已经很高了,为什么佛教进了中国以后会如此普及,因为另一种文明展现一种诸子百家根本没有想到的另外一种方位,这种方位是我们的缺乏,但是又是我们的需要,所以佛教才会大普及,这种普及是从丝绸之路这条路过来的,大家知道在那时候,为了获得这种文化,获得这种信仰,我们中国有过诸子百家辅导这样一些人,做了多少{丝绸之路的散文}.

看上去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我们都知道,为了抢夺一个佛教大师,抢夺一个当时的文化人,他们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有时候甚至用战争的方式,战争目的是为了抢一个文化大师,现在想起来匪夷所思。

由于在武威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所以不仅仅是一个学者,而且艺术的全方位普及,比如说石窟,我去过的巴基斯坦的一些文化艺术传过来,这里边带了亚历山大东征时候古希腊文化,包括巴比文化,带过来以后在我们天积山石窟有体现,培养了一大批匠人,这些匠人有很多是从那个地方过来的人,从我们现在新疆过来的人,从龟兹过来的人。所以北魏以后,又把这些人带到了平城的地方,从甘肃当时叫三千工匠,带到平城,然后做我们现在知道的云冈石窟,现在我们去看云冈石窟会大吃一惊,公元五世纪的石窟怎么看到罗马的印象,怎么看到希腊的雕塑,我们看细节为什么看到了很多巴比人的遗迹,忽然发现由于我们丝绸之路的作用,由于我们凉州的作用,结果使得全世界的文明都在中华的土地上融合在一起,全世界的文化都融合。所以讲一句有些朋友不想听的话,靠诸子百家是建立不起来一个伟大的唐代,唐代是由全世界文明仅仅的组合在一起,构建成了有可能出现伟大的朝代,所以我在云冈石窟那,大家看了那个雕塑,最后有一个碑是我写的,中国由此迈向伟大时代,伟大的唐代从哪里来?就是从丝绸之路,从武威出发,慢慢有一种征服者的力量,带到山西,带到了平城,然后一个伟大的力量慢慢总结,两个大缺点克服了,一个缺点是我们诸子百家不知道海外还有另外一种文明,另外他们缺少马背上的雄蜂,他们缺少把一种思维变成伟大政权的力量,这两个缺点都被“丝绸之路”克服了,这样就有了伟大的场面,这个伟大的场面就是大唐的出现,公元七世纪出现大唐是人类文明的最高点,大唐离开“丝绸之路”是不可设想的。{丝绸之路的散文}.

大家理解我所说的这个思维,我们中国原来要有一个自我认识,它的毛病是丝绸之路克服的,然后才建立了后来一个骄傲的场面,否则这是一个思路,这是一个美丽的语言,无法成为一个伟大帝国的时候,那个思路平息有可能随风而散,世界上的话太多太多了,它需要伟大的人构建出来。所以我认为他对人类文明来说是第一,对中华文化来说也是第一,太重要了,如果没有它我们无法想像中华文化的灿烂和辉煌,有过智者的民族很多,有过聪明人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它有这么伟大的朝代。我相信今天有很多学者在这里,如果把我们的思路慢慢挪移到中华民族真正伟大的通道之上,不管是我们的后代还是外国人,对中华文明的认识会产生一个正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在讲一些我们的文言文,来背一些文言文,认为这是最伟大的,我认为这不是。我们对文言文也很佩服,更不是宫廷计谋能够代替中华文明的伟大,也不是三国战术可以代替的,这些东西也不错,但是和丝绸之路的伟大相比,那就太小了太小了,我们怎么可能经常做一个颠倒自我的事情。

我看到易华先生的书,我们很多先生所说的话,我们要明白文化的树干和枝叶,树干是树干,枝叶是枝叶,我们现在有时候传播的是枯黄的枝叶,这是树干和丝绸之路一定要结合,这是我要讲的一个点。我来了以后听到很多朋友讲起,也有感叹,现在我们去丝绸之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不管是甘肃还是新疆,在中华文明大文明当中处于边缘地位,如何由边缘地位提高它的能见度,提高它的传播度,提高它的自觉的力量,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可能是现在的迷雾,直接搞迷了。其实在任何情况下,所谓的中心以及边缘,这是一种简单的划分,恰恰相反,有时候中心部位它的文化领悟是不高的,中心部位文化浓度不高,大家不要以为中心地位文化浓度很高,我始终认为中华民族这个中心地方往往是周边给它

的,每一次声音气场都是来自周边。所以大家都会发现,很多历史学家研究核心部位,但是最伟大历史学家一定在研究周边,一般的历史学家在研究中心部位的东西。我看到在文学上,周边有时候比核心更重要,一个大湖,就在它边缘的地方,靠岸的地方才有灿烂的花,如果就一个日子来说,一天的边缘是早晨和傍晚,核心部位是枯燥的,核心部位有时候是无聊的,有时候是互相消耗的,什么也不是,所以我们中华民族每一次的振奋都和周边有关系,在周边部位慢慢使它核心的部位,而且核心也在不断的转移,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所以我们如果要把中华民族看成是一个真正大体量,大时间,大空间的文化,我们一定不要以一般概念来理解中心和周边。我看很多人类学,很多文化学的著作,第一流的文化完全不做这个划分。按照经济的体量,按照这个来划分,本身就是把文化等同其他,和经济性旋转的核心是完全两件事情,世界各国都是如此,中国人由于长久的封建集权造成一个误读,认为它政权所在地或者以为经济发达的地方也一定是文化最好的地方,这是一种误读。

从这个层面来讲,我们丝绸之路它作为一个文化的重心,作为人类文明的第一通道,这不是我们对古代的一种缅怀,实际上是一种从古到今一直存在的现实,如果中华文明在研究过程当中忘记丝绸之路,那就是忘本,忘记他们生命的来源,如果中华文明忘记了他最有生命力的时间和空间,那中华文明是忘本了。从大文化角度看,人类的几个大文明,我们不讲更早更早的,不讲易华先生讲的,我讲后来大文明已经构成,大文明之间互相征战,打来打去,他们要寻找的地方,每种文化富有交汇的欲望,交汇看起来是经济,但还有很多欲望使它们没有交汇。在我看起来,在今天,我们世界格局在发生变化,文明格局在发生变化,但是那种和平的,以非战争状态出现的文明通道,永远是人类的一个梦想,这样一个通道在今天永远是在比残酷,在比寂寞,这不是中华文明的健康,中华文明健康部位不是这样。

所以我们今天在丝绸之路的峰会上,通过我们的讨论要达成共识,就是我们过去的伟大在哪里,我们生活在今天,我们在丝绸之路上可以吸取多大的精神能量,在今天的世界多么重要,这是非常关键的,这是我所要讲的一个基本思路,至于我们有没有可能在这条“丝绸之路”重启它的辉煌,因为时间和空间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需要发挥什么优势。请大家记住,我们并不是由于过去有过辉煌,我们今天一定会辉煌起来,这没有什么道理,但是过去辉煌的它的特征,就会成为人类的财富,让今天更多的世界各地的人想到这条不是用战争方式出现的,让人类文明好好的提升了一大步那个文明的通道,这个对世界各国政治领袖、对世界各国研究、对世界各国各种各样的人,对他们来说是永恒的课堂,所以在我看来“丝绸之路”是古代的生命线,也是今天的课堂,谢谢大家。

篇三:《26 走进敦煌(散文)》

走进敦煌(散文){丝绸之路的散文}.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是一处集文学、佛经、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综合艺术长廓,是我心仪的艺术殿堂。前不久,我随一西北考察团,走进了美丽的敦煌市。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在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洞窟凿于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上下五层,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南北长1600多米,建造于前秦建元三年(公元366年),至唐代武则天时,已有窟室千余龛。现保存北魏、北周、隋至元代各朝壁画和雕像的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15尊。当凝视一幅幅飞天、羽人、反弹琵琶,九色鹿和大量的佛经故事图,端详一身身佛祖、菩萨、金刚的彩塑,你会被她的美妙震撼,更为古人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飞天梦想,惊人的想象力和智慧所折服!在45号窟中,如来端坐中间,两边迦叶、阿难和菩萨、金刚依次排列。细看阿难和菩萨体态弯曲,并呈有问有答神态,栩栩如生。A字形排列的塑像群显示出神的威严。而身段若S形弯曲的塑像,又透出活泼世俗的一面,仿佛在拉近人与佛的距离。更精彩的是当你直身看时,由于透视原理,外侧的金刚显得十分高大。而当你屈身向下,眼与跪姿同高时,中间如来的坐像就成为视觉的焦点,会感到佛祖至尊的地位;而且,不同位置的塑像把眼神一同汇集到你身上,那时你会感到佛赐给凡夫俗子的一种恩典和仁爱情怀,在人和神之间有一种动感交流。

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驿站,她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自从两千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敦煌作为中西通商交流的必经之路,就成为丝绸古道上的咽喉。纵观千里戈壁,汉长城蜿蜒前伸,烽火台遥遥相望,著名的玉门关和阳关成犄角之势,锁住茫茫沙漠。抚摸斑剥的土城,追忆当年,兵甲铿锵,杀声阵阵,商旅匆匆,驼铃清脆,古丝绸之路上的繁华和喧闹仿佛依稀可见。时光荏苒,千百年风吹雨打,两关已成荒墟,锋烟已随时代变迁而渐渐远去。伫立遗址,望着直接天际的沙漠,吟诵“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这千古绝唱,苍凉悲壮之情油然而生,不得不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历史不是诗,但又胜似诗,历史不是画,但它比画更优美,更能震憾人心!两关遗址上,演绎了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又凝结了多少悠悠情思,谁能说得清呢!

到了敦煌,不得不去看月牙泉,月牙泉象一位温柔秀美的少女,被锁在茫茫黄沙深闺中。河西走廊南侧的祁连山,终年积雪,冰川下泄,形成党河,经数公里流至敦煌,不仅使敦煌成为戈壁上的绿洲,还形成了许多奇水,月牙泉就是其中之一。由细沙堆成的鸣沙山,大风起时,黄沙漫卷,山脊刀砍斧劈一般,坡度极陡。人从沙上下滑会听到奇响,故称鸣沙山。山下有座小湖,呈月牙形,古称沙井,俗名药泉。古产铁背鱼,七星草,据传人食之可以长寿,但现在这些动植物已不复存在。清清的泉水夹在沙山之中,她象少女清澈的眸子,楚楚动人。她是大自然馈赠给敦煌的一座风水宝地。千百年来,任凭风沙肆虐,湖水既不干涸,也不会被流沙湮没,金沙灿灿的沙山,当最后一抹斜阳从沙山退去时,但见繁星点点,河汉迢迢,月牙泉映着天际的一弯新月,万籁俱寂,波光鳞鳞,月在水中走,人在泉边游,好一幅人间仙境图!这时,您所产生的惬意、禅意和游兴未尽的勃勃兴致,将久久地印在这大漠深处。

篇四:《【散文】享受孤独》

{丝绸之路的散文}.

有时候真不知道孤独是好事还是坏事,可我喜欢孤独,习惯于孤独,觉得孤独有安全感。孤独可以放飞梦想,可以随意打开记忆的闸门。在无数个夜晚,我与孤独同眠;在无数个黄昏,我拾阶而坐,仰望天空,看那血色染红的天边,任凉风吹拂秀发,任思绪迭宕,任泪滴流淌。

有时孤独让我心痛,让我苦不堪言;有时孤独让我重生,让我清醒。孤独是一种财富,只有经历过孤独的人,才能珍惜来之不易的快乐,才会珍惜已经拥有的时光。

孤独好像冬天不定期的霜风,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凛凛袭来,让人倍感寒冷;孤独好像一根绵绵的长针,慢慢的刺着,让你心痛;孤独的味道更像是一味中药,苦苦的,涩涩的。然而,许多人害怕孤独,那是因为没有经历过孤独,经历孤独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在经过许多是非之后,我抛弃了无聊的热闹,也开始品尝孤独了。我把它当作一味药剂慢慢煎熬,让浓郁的苦味抚慰我隐隐作痛的心。

孤独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含义,对一个喜欢孤独的人来说,孤独是一种生活;对一个爱热闹的人来说,孤独是最大的一种折磨。不同性格的人面对同样的人生道路有着不同的结果,这就是我对孤独的理解。

人生的旅途是漫长的,生活也是多彩的,孤独犹如调味剂加到人生这锅汤中才会有味道。在领悟到了孤独后,人生才算是完整的。我就是一个喜欢孤独的人,在自己写作的时候,我喜欢孤独给予自己的灵感。坐在电脑前,开始敲打这些文字,让手指和键盘为文字再来一次相恋。深知自己没有横溢的才华,也没天生的文字排列能力,只是以这种方式无声地来书写自己的情感。在这样的生活中,我学会了孤独,也学会了享受孤独。

{丝绸之路的散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享受孤独。也许是一个人的生活过的太久了、习惯了。小时候在家里就我一个孩子,不善言谈,不愿意与人交流。大我几岁的哥哥却与我相反,无论是谁,大小事情都能与人交往甚欢。对此父母也颇为高兴。长大以后,我一直愿意一个人的独处,静静地坐在门前的小河边,一个人看河水流动。到现

在,也喜欢一个人坐在河边,看着河水向东流。之后,把自己的感悟融入文字之中。因此,莫名的爱上了孤独,喜欢那种淡淡愁绪渺如烟的感觉,喜欢一个人孤独地享受一个人的世界。{丝绸之路的散文}.

孤独,一个略显苍凉的字眼,在我的心里她就是知己。因为在孤独的时候,我可以与心灵对话,用文字书写心声,用音乐抒发情感。在生活中谁没有孤独?无论凡人还是伟人,只要夜深人静身在独处时,孤独便会悄然而来。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潜伏着孤独的影子。当我走进李清照的孤独时,感觉会化作芭蕉雨,点滴霖霪;当我走进张爱玲的孤独时,感觉会弦乐影婆娑,无言轻叹;当我走进余秋雨的孤独时,会感受到那古老的丝绸之路上的人群;也许是由于心的清冷,忽然觉得每一个人都孤独,好像行走在有生命的孤独世界里。

夜静的时候,只有轻轻的风,撩起白色的窗纱,天空中那种淡淡的蓝色,依然泛着光芒。空旷的房间里,独自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品尝着淡泊。这时,我可以让自己的心放在宁静的港湾里沉睡,那久违的温馨就会悄悄走进我孤独的梦乡。

在文字里睡久了会发现生活是潮湿的,便会在莫名的发呆中感悟。我在敲打一篇文字的时候,已经若有若无的感觉到了那一缕带着凉意的孤独,从我的指尖幽幽的流淌而出。实际上孤独不只是属于上网的人,而是属于心有故事的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被了解的智慧与忍让,只不过是走在各自的风景路上。

执着往日的时光,冲出记忆的深渊,我们可以警觉并规避自己的悖逆。也可以不屑去与俗人争执一沙一尘,要知道人生最大的敌人是战胜自己。我们来到人世间的目的,就是与真实的自我相遇。与任何人的相遇、分离、背叛无关,这才是孤独的享受罢了。

篇五:《读懂散文》{丝绸之路的散文}.

一、认识散文文体特征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近年来高考中的散文,主要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与哲理散文四类。

散文的主要特征有:

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而服务的。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应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2)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远,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二、把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要点

(一)读懂,才能做题

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而要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不能单靠多做练习题。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几篇散文,用细读的方法,真正把它逐句读懂、读透,做题自然就不在话下。

(二)考场阅读要求: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丝绸之路的散文}.

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

时间对一篇千字文读两遍。它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在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1)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2)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有:

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2.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

3.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握文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

4.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不同形式的散文,它的思路结构是不同的。根据文体特征,也可以较快地理清文章的脉络。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有:

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

标题往往蕴含一些重要的信息,有时甚至集中反映文章意旨。

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倾向。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思考,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如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为我们所捕捉了。

3.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

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

4.综合层意,概括文意。

阅读时能够逐段逐层地归纳内容层次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内容连续起来,就能发现作者在说什么了。

三、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训练

(一)写景状物散文

写景状物散文就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作者往往借助对自然之景、物的描绘、抒情、议论来表达对时代、社会、人生的认识与理解(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对历史的思索与评价、对人生的真谛和哲理的感悟。)

。阅读写景状物散文,首先要看它描写了什么景、物,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以此感受景、物的形象特征,进而分析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理解全文的主旨。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其读法。

1.要注意理清文章脉络,沿着从表象到思想,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捕捉被注入到这个“物”中的思想感情。

2.要把握所写之“物”的。作者对所写之“物”进行具体描绘,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赞美它,而是以它为载体,表达自己特定的情感、志趣。

3.把握内容类别,辨识表现手法。

状物散文从内容上可分为托物喻人、托物抒情、托物寓理三种。通过描绘事物的特征,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风貌的,是托物喻人;通过描写客观物象,委婉曲折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是托物抒情;由具有某种特性的具体之“物”联想开去,由此及彼地思考社会人生,揭示深刻哲理的,是托物寓理。阅读时,除了把握内容类别外,还要辨识它的常用的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喻人或寓理)、象征、拟人、对比、衬托、类比、反复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文化的梅岭

徐怀谦

①我是嗅着历史深处透出的一缕梅花香,循着苏东坡、文天祥、戚继光、汤显祖等人的足迹,谛听着驿道上“嚼嚼”的马蹄声来到这里的。

②梅岭,这座横亘于江西、广东两省的重要关隘,这条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古驿道,这段“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唯一旱路,这个承载过多少繁华、多少无奈、多少血泪,多少次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就这样开开朗朗、无遮无拦地走到了我的面前。

③我不无激动地打量着她,发现她比我预想的要青春、靓丽得多。曾经以为这座令无数流放官员失魂落魄的梅关,一定是荒山秃岭、荆棘丛生;曾经以为这条通往岭南瘴疠之地的古驿道,一定狭窄陡峭、凹凸不平。然而并不,这里环境幽静,古木参天,绿意葱茏,枝叶密得连阳光都难得渗下来;驿道宽阔达四米半,远比我在云南盐津豆沙关看到的“五尺道”要宽阔、平坦得多。唐代以前,这里只有羊肠小道可供人行,唐开元年间,时任宰相的广东韶关人张九龄奉旨开辟此驿道,路开通后,“坦坦而方五轨”,大大方便了南来北往的车马;

到了明清时期,这里更是呈现出一派“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繁荣景象。

④很显然,梅岭古驿道是为了发展经济而开通的。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条古驿道上,除了活跃着大批商贾的身影之外,还走来了一个个被贬岭南的官员,而由于这些官员大多是文人或儒将,他们于此留下大量情真意切的诗作,从而形成了梅岭独特的贬官文化。

⑤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秋,惶恐滩上驶来一艘官船,船头立着一位头戴靛青斜角头巾、身穿玄色夹袍的老人,他就是58岁的苏东坡。他的身旁是儿子苏过、侍妾朝云和两个老女仆。刚刚从定州知州调任英州知州,又再贬为宁远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苏东坡就要远离中原,过梅岭,投身那蛮荒之地了。小船在漩涡中艰难前行,东坡触景生情,吟诗一首:“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看得出,老人的内心是郁闷、苍凉的。

⑥七年之后,苏东坡蒙宋徽宗开恩,奉诏内迁。北归途中,他又一次登梅岭,穿行在古驿道上。在山头的一家村店休息时,一老翁问苏东坡的随从:“官为谁?”随从答:“是苏尚书。”老翁即走上前来,向东坡施礼,对他说:“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东坡听了很受感动,把老翁视为知己,写了一首《赠岭上老人》,题于村头壁上。诗云:“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是啊,苏东坡的红颜知己朝云就没有回来,而是永远留在了惠州!

⑦《宋史》载,宋代因罪贬岭南的知名官员有144名,多为全家南徙,能活着回老家去的确实不多,如“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就是被贬雷州后病死的。

⑧与苏东坡心境同样苍凉的还有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万历十一年二月,54岁的戚继光受张居正牵连,由蓟镇总兵贬为广东总兵。那是一个清秋时节,他登上梅岭时,一弯明月挂在天际,他写下这样一首诗:“五岭山头月半弯,照人千古去未还。青鞋芒履途中味,白简朱缨头上斑。姻水情多鸥意惬,长林风静鸟声闲。依稀已觉黄粱梦,却把梅关当玉关。”戎马一生的他多么希望眼前的梅关是玉门关,他可以出关卫国,战死疆场!然而,这是梅关,南下是无兵可练的广东。

⑨除了贬官文化,梅岭留给游客印象最深的就是梅文化了。赤乌四年(241),东吴大将陆凯奉命南征,过梅岭时,正值梅花怒放。他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晔,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便折下一枝梅交给驿使,并赋诗一首《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据考证,这是最早赞叹梅岭梅花的诗句,开创了梅岭梅文化的先河。

⑩梅是友谊的见证,更是美丽、刚强、高洁的象征。宋代诗人张道洽《梅岭》诗,赞的是梅花的美丽:“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何香凝老人1926年和1927年两度赴梅岭,咏梅赋诗,写的是梅花的品格:“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

据说梅岭最美的景致在冬天,踏雪寻梅才别有一番情趣。我乐于赏梅,更乐于品赏这里的文化。小小一座梅岭所负载的太过悠久太过深厚的文化,显然是需要慢慢行来,慢慢体悟,慢慢消化的。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有改动)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1.抓住段中关键句及文中过渡句,迅速把握全文各层次及大意。

(1)全文可分为三大层次:

第一层次是 至 段,主要写的是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丝绸之路的散文 有关新丝绸之路的散文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