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李白行路难赏析 李白行路难赏析中考题

初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0评论

【 – 初中作文】

【篇一】李白行路难赏析

《蜀道难》导学案 (高二上册)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全诗的内容,把握其意境,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2.熟读成诵,仔细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学习重点】

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链接知识】

1、走近作者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美誉。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2、关于蜀道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3、写作背景

唐朝时,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

4、李白《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从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5、李白《剑阁赋》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

【整体感知】

《蜀道难》原本是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李白之前的古辞,也多咏蜀地山川之险。如南朝陈著名诗人阴铿的《蜀道难》云:“轮摧九折路,骑阻七星桥,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本

噫吁嚱()鱼凫()秦塞()石栈()

猿猱()扪参()抚膺()巉()岩

喧豗()飞湍()砯()崖崔嵬()

吮血()咨嗟()

二、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猿猱欲度愁攀援(2)雄飞雌从绕林间

(3)使人听此凋朱颜(4)砯崖转石万壑雷

(5)侧身西望长咨嗟(6)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危()乎高哉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开国何()茫然

(4)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5)黄鹤六飞尚()不得过

(6)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7)连峰去()天不盈()尺

(8)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9)所守或()匪亲

五、研习课文内容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出现了三次,对诗意的转折和抒情的变化有什么作用?

2、全诗自始至终围绕“蜀道之难”而展开,熟读诗歌,分析全诗从哪些角度极写蜀道之难的?

3、诗的开“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

李白诗秀在神,杜甫诗美在骨。

李白诗以气氛拟虚景;杜甫诗以实景画气氛。李白说:“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虚晃一枪;杜甫说:“关塞萧条行路难”,是大实话。  

李白写幻想,杜甫写现实;李白写过往未来,杜甫写当今时事;李白写梦中世界,杜甫写梦醒时分;李白多好梦,杜甫多恶梦;李白多开心事,杜甫多失意事;李白写复杂为单纯,杜甫写单纯为复杂;李白是传奇,杜甫是编年史;李白是天之骄子,杜甫是国之人杰;李白是喜剧演员,杜甫是悲剧演员;李白是如来,杜甫是观音。

“在无尽的豪放飘逸与悲天悯人之中,后人永远记住了两个名字‘诗仙’与‘诗圣’”。

参考答案

一、

噫吁嚱(yīxūxī)鱼凫(fú)秦塞(sài)

石栈(zhàn)猿猱(náo)扪参(ménshēn)历井

抚膺(yīng)巉(chán)岩喧豗(huī)

飞湍(tuān)砯(pīng)崖崔嵬(wéi)

吮血(shǔn)咨嗟(zījiē)

二、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三、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动用法,为……发愁)

(2)雄飞雌从绕林间(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雄鸟,雌鸟)

(3)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动用法,使……凋谢)

(4)砯崖转石万壑雷(名词作动词,冲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滚动)

(5)侧身西望长咨嗟(名词活用作状语,向西)

(6)朝避猛虎,夕避长蛇(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危:高(2)于:比(3)何:多么(4)当:挡;绝:越过(5)尚:尚且

(6)但:只;从:跟随(7)去:距离;盈:满、足(8)当:挡(9)或:倘若

五、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它在第一段出现,像晴天霹雳震撼人心,开启出一承前面的“畏途巉岩不可攀”,引发后面的“其险也如此”;在第三段出现,曲终奏雅,再三致意,其殷切关心之意,溢于言表。从形式上看,每次呼出这句话,都完成了一种韵律的转换,即抒情、议论和描写之间的交替。

2、(1)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

诗的开头分三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古蜀国闭塞历史悠久,说明蜀道之难。五丁开山的传说,说明蜀道的开凿之难,人力无法做到,需要神力。山势高危,难以翻越。

(2)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如诗中诗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扪参历井仰胁息……

(3)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诗中相应诗句: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4)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山势高危,古木参天,山谷深不可测,水流湍急,路上少有行人,怪鸟不时地哀鸣,更让人心魄悸动,营造了阴森恐怖的氛围。

(5)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如诗句:天梯石栈相钩连。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6)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如诗句: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3、诗一开以“六龙回日”的传说极言山势高危。②衬托:以“回川”之险正面衬托山势高危。以黄鹤不得飞度和猿猱愁于攀援之情形来反衬人行走难上加难。③夸张:黄鹤不得飞度、猿猱愁于攀援、扪参历井等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使蜀道的雄奇险峻得到了充分地体现。④虚实结合:黄鹤不得飞度、猿猱愁于攀援,作者先用虚写的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难行,接着用实写的手法具体表现了青泥岭的难行,以“百步九折萦岩峦”的危险来表现人行走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总之,这几句诗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极写山势的高危,突出路之难行。

5、“但见”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了惊险的气氛。营造了阴森恐怖的氛围。山势高危,古木参天,山谷深不可测,水流湍急,路上少有行人,怪鸟不时地哀鸣更让人心魄悸动。

6、诗人先烘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诗人一开始写山峦起伏、连峰接天、枯松倒挂绝壁等景物,给人以山势高危使人望而生畏之感;接着写飞湍、瀑流、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山川的惊险,令人惊心动魄,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7、最后一层包括哪些内容?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明确:在前两节极力渲染蜀道的高危、惊险的基础上,在这一节中诗人重点从社会的角度极力描写蜀道的凶险,继续对友人施以心理战。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不乏其人。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化用张载的语句,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朝避猛虎”四句,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极写蜀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险恶,奉劝友人不可以久居,其中“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既写猛兽,又影射政治凶煞,一语双关。

唐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表明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六、本诗的主题是“送友人入蜀”,是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

1.大胆的夸张造雄伟奇险之象

2.奇特的想象创心游万仞之境

3.强烈的感情抒赞叹惊异之情

4.变幻的语言添纵横崛崎之势

张绍静

【篇二】李白行路难赏析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拟行路难》(其四)与《蜀相(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3)

组题:康建英时间:3月5日

《拟行路难》(其四)与《蜀相》

学习目标

1、分析《拟行路难》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分析《拟行路难》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3、分析《蜀相》,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品味“空”、“自”两字的作用

学习重点

1、理清《拟行路难》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分析《拟行路难》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3、分析《蜀相》,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品味“空”、“自”两字的作用

学习难点

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学习过程

《拟行路难》(其四)

导读

1、解题

《行路难》是,本为,晋人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其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鲍照《拟行路难》共首,。本文是第四首。

2、作者简介

鲍照(?~466),南朝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一说上党(今属山西),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到江州赴职。元嘉二十一年(444),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濬的侍郎,在刘濬和太子刘劭一起谋杀宋文帝之前,他已离去。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又出任过中书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任刑狱参军等职。孝武帝死后,明帝刘彧杀前废帝子业自立,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子勋反对刘彧的斗争。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本诗抒发了之情。

2.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愁思与愤懑的?

①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 高低贵贱决定的。

②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命”指作者认为

③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

④ 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岂无敢”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⑤、总结:

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地,岂是平的?泻水于地,难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下不同的地势而流向各方吗?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被出身的贵贱、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所决定了吗!

“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浇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心非木石岂无感”?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吞声踯躅不敢言。”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3.问题探究:诗人认命不认命?

结论:

4、全诗突出一个字,,,,

。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

5.本文的写作风格:此诗的语言近似,明白晓畅。诗歌的情感时而时而,将复杂的心理历程表现的曲折婉转。

总结全文

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无望,“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千古的悲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只患己之不能,不患人之不己知,我们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蜀相》

导读

写作背景

《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

2、杜甫正处于人生的落魄的阶段,他想到诸葛亮,会想到诸葛亮的哪些方面呢?杜甫如何概括?

3、该怎样来理解两句诗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

明确:的思想感情。

点拨:“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4、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至此诗人水到渠成的写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的思想感情。

点拨: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正是因为“出师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叹息,才“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分析首联、颔联,体会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握诵读。

1、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包括作者自己吗?

明确:

2、揣摩语言,分析“自”“空”

①、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用“尽”和“皆”写出的是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

②、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却空荡荡无人欣赏。春色无限,本是赏心悦目的之景,“自”“空”二字却使诗意逆转,“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隔叶的黄鹏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

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这就叫情景交融。

③、“自”“空”二字的作用:

,正所谓是“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里“自”“空”两字也有此等功用。

④、想象体会意境:这是一幅带着浓浓的寂寞和悲凉的春色图。正所谓是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

导练

1、背诵这两首诗。

2、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

【篇三】李白行路难赏析

李白《行路难》原文及翻译赏析

《行路难·其一》

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注解】

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今存最早的《行路难》是鲍照的十八首。前人认为李白的《行路难》“似全学鲍照”。第一首乃取意于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一首。

2樽:古代盛酒的器具。斗十千:形容酒价昂贵。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食物。直:通“值”,价值。

3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4闲来两句:传说吕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

5长风破浪: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济:渡过。

6 飡:通“餐”。

7 羞:通“馐”。

8 直:通“值”。

【《行路难·其一》翻译】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山,但风雪堆满了山,把山给封住了。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巨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行路难·其二》

作者:李白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行路难·其二》注释】

社:古二十五家为一社。

弹剑:战国时齐公子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曾屡次弹剑作歌怨己不如意。

贾生:洛阳贾谊,曾上书汉文帝,劝其改制兴礼,受时大臣反对。

拥篲:燕昭王亲自扫路,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挡帚以礼迎贤士邹衍。

归去来:指隐居。

【《行路难·其二》翻译】

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是不合我心意的。

当年淮阴市人讥笑韩信怯懦无能,汉朝公卿大臣嫉妒贾谊。

你看,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彗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剧辛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来报效君主。

然而燕昭王早就死了,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

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

《行路难·其三》

作者:李白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行路难·其三》注释】

1晋朝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篇:“尧让天下于许由,……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

2《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索引》:“薇,蕨也。”按薇、蕨本二草,前人误以为一。

3《高士传》:巢父谓许由曰:“何不隐汝形,藏汝光?”此句言不露锋芒,随世俯仰之意。

4鲍照《拟行路难》:“自古圣贤尽贫贱”。《史记·蔡泽列传》:“四时之序,成功者去。……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功已成矣,而遂以车裂。……白起……功已成矣,而遂赐剑死于杜邮。吴起……功已成矣,而卒枝解。大夫种为越王深谋远计……令越成霸,功已彰而信矣,勾践终负而杀之。此四子者,功成不去,祸至于身?”

5子胥:伍子胥。《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又见《国语·吴语》。

6《晋书·陆机传》载:陆机因宦人诬陷而被杀害于军中,临终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7《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喟然叹曰:“……斯乃上蔡布衣……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索引》:“税驾,犹解驾,言休息也”) 8《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太平御览》卷九二六:《史记》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门,不可得矣。”

【《行路难·其三》翻译】

别学许由颍川洗耳,别学伯夷与叔齐去首阳山采蕨吃,别做有名气的隐士。 不如和小百姓混在一起,连清名也不要,多爽快!

翻翻历史书,功成不退的那就叫:死得快!

伍子胥冤死了吧?屈原冤死了吧?陆机冤死了吧?李斯也是冤死的!

临死才想起鹤鸣好听,临死才想起打猎有刺激,晚了!

看看张翰这小子多潇洒!官做得不开心,就回家烹菰菜、莼羹、鲈鱼脍,生活多滋润! 说什么千秋万代的名气,去,来杯酒先!你不喝?别后悔!

长相思·其一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注解】:

1、络纬: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2、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3、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关山难:指道路险阻难度。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

天长地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乐府诗《长相思》,大约是李白离开长安以后的作品。以男女相思为由,寄寓了追求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悲哀。这两句是说,与追求的美人相隔遥远,关山重重难以逾越,梦魂不到,相见更难,此情此景,怎能不勾起人的相思之苦啊!辞清意婉,十分动人。

【韵译】:

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 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 薄霜凄凄送寒气,竹席已觉生凉寒; 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 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 青青冥冥呵,上是无边无垠的蓝天, 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汤汤的波澜。 天长长来地迢迢,灵魂飞越多辛苦; 关山重重相阻隔,梦魂相见也艰难。 长相思呵长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

【篇四】李白行路难赏析

《行路难》诗词鉴赏题

行路难 (唐)李白 诗词鉴赏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2.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3.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4.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意思是: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或: 引用典故,表示自己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有的到那时将挂起风帆直渡大海,表达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 。)

或: 表现诗人相信自己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有的,到那时将挂起风帆直渡大海。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表现了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 那个句子最能体现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停、投、拔、顾等几个动词表达了诗人。

6.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诗句是:。有何作用? 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7.本诗的基调是什么?。

8.诗中以“”两句诗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9.开头四句形象描绘了苦闷彷徨的情形:不安。

10.诗中的感情变化是由转至。

11.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诗句选自李白的《行路难》,是诗人于天宝三载初离朝廷,离开长安时所作。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排挤出京的遭遇感到不平。

B、所选诗句的前两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所选诗句的三四两句,引用了两个典故,表示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了信心。

D、所选诗句的最后两句中“云帆”指航行在大海里的船只,因水天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12.对《行路难》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而有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

B.这首诗巧妙运用渡黄河、登太行、济沧海和吕尚、伊尹等历史人物的典故,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感情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号称“酒仙”的诗人李白面对朋友为他摆设的豪华酒宴而“不能食”“心茫然”,可见诗

人固执己见,对友人的感情毫不在意。

D.“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逼真地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13.下列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设宴为之饯行。

B.诗的前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变化,反映作者积极处世。

C.诗中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作者的苦闷,反映作者消极处世。

D.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14.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D.李白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1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诗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吕尚)、伊尹他们那样的官运。

16.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17.“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18.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19.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20.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理? 反映出诗人既苦闷、迷惘、愤慨又积极、乐观、执着的复杂心理。

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意思对即可。)

2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意思对即可。)

23.这首诗多处运用典故,请任选一处,并作简要分析。

例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24.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或“表达了他面对人生坎坷,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志向。”)

2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26.选出下列对李白《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 D )李白行路难赏析

A.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

C.“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

D.“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

【解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用语短促,感情激越,这是说前路多艰,未来仍有机遇。从这跌宕起伏的感情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诗人万般艰难、内心矛盾的心情。诗人仍处在矛盾之中,前路未明。最后两句,是说诗人终于振作起来,即使前途多艰,仍不放弃,努力进取,相信终于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李白行路难赏析

27.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 ”(各限填三个字)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2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古为人称道,请说说此句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意近即可)

【篇五】李白行路难赏析

《行路难》赏析

行路难·其一

背景介绍: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A.《行路难》中虽因理想不得实现而悲愤万端,但仍未失去进取的信心,全诗的思路紧紧围绕主观和客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迅速展开,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B.《行路难》比较集中表现了李白的悲愤与苦闷,表现了他的追求与幻灭,代表了他浪漫主义的风格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我希望能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诗文赏析:《行路难》是天宝三载李白离开长安时所写。诗的开始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情厚意,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千金,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面对这样的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番盛情,肯定是会豪饮的。可是,今天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李白行路难赏析

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这一串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但是,诗人并没有甘于消沉,而是从吕尚和伊尹的遭遇中得到了信心。虽然现实是那么得艰难,道路是那么得渺茫,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最终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相信终有一天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诗人不畏人生艰难,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消沉下去,是令世人学习的。

思想感情(中心):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用比兴手法含蓄流露出内心的悲愤与苦闷。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会:当。

“破、挂”连个动词生动形象描绘出作者在汹涌浪涛之上,高高挂起船帆奋然前行的豪迈景象,表达作者决心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远大抱负的宏伟志向和乐观自信的态度。

写作手法:诗运用比兴手法,象征意义深远;运用历史典故,含义深广,很好、很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体裁:七绝)

译文: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左迁:古人尊右卑左,习惯上称降职为左迁。即贬官。

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主旨: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以及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诗文赏析

1、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 ”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杜鹃泣血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直抒胸臆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表达诗人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赤壁(杜牧)七言绝句

译文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

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赏析

这首咏史吊古,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是写其兴感之由。后两句是议论,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借周瑜的往事,以寄托自己的抑郁心情。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 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泊秦淮(七言绝句)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唐朝著名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国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至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

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清幽淡雅的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冷清愁寂的气氛,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

写景中蕴含凄请暗淡,为本诗定上伤感悲愁的基调,其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观刈麦(白居易。唐朝)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酒浆,

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在割麦者旁边,

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赏析

1、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这段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在诗的最后发表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

3、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作者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只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其实更应该感到自疚自愧。赋税是皇帝管的,作者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4、白居易的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喊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全诗在写作上的基本

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作者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

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两句话是不是前后矛盾?其原因是什么? 答:“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写青壮年们不顾烈日烘烤;脚踩发烫的土地低头收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写他们尽管已经筋疲力尽,但为了珍惜这昼长的夏天也顾不得炎热的太阳炙人了。看似矛盾,实际并不矛盾,为了繁重的赋税,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忍受,再热再累也要忍着。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首诗反映了农民因遭受残酷剥削,将自己的全部夏收交纳租税,最后不得不拾穗过活的悲惨情景。】

2、对比的手法是这首诗的重要艺术特色,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其作用是什么?

答: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诗人以切身的体验,拿农民的悲苦与官员的安逸作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对农民的同情。】

3、(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一句从正面描写收麦时天气的炎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从 侧面描写天气的酷热和劳作的艰辛。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先是场景描写,后是心理描写,正面描摹加侧面烘托的写法就出现了。】

(2)诗中“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其”指代的是“贫妇人”还是正在劳动的农民?“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

“抱子在其旁”的“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听其相顾言”的“其”指代割麦的农民和拾麦穗的妇人。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题时,先要了解诗歌大意,眼中有画才能把具体的场景述清楚。真正做到理解透彻。】

4、从诗中我们能看出诗人白居易的什么精神?

答:这是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读懂诗歌,把握诗歌抒写的场面、人物、事件,体会作者情感倾向和价值观,进而组织语言答题。】

5、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试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答:这首诗在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写实手法,在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选取典型的场面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达了作者的强烈感情。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这是一首诗写作者观看农民收割麦子时的所见,因此作为观刈麦。

B.这首诗叙写了一家农户收麦忙和一贫妇人拾麦两件事,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中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C.这是一首讽喻诗,表现了民间疾苦,抨击官吏的罪恶,直接为民鼓与呼。

D.这首诗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感慨,本诗围绕主题也采用了对比手法。

钱塘湖春行

1.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中他最迷恋“ ”这一景致。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 ”“ ”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2分)

5.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白居易 绿杨阴里白沙堤

2.抓住景物特征描写1分,语言流畅优美1分。示例: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3.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

4.莺争暖树(1分),燕啄春泥(1分)李白行路难赏析

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1分)

6. 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起,到贾亭的西面,至 终,绕湖而行,观赏景色。

7.试描绘“水面初平云脚低”所展现的西湖早春的美景。(2分)

8.“几处”“谁家”能否改成“处处”“家家”?(2分)

7.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写出水面、云这两个景物可得1分,运用适当的修饰语,描绘景物特点得1分(2分))

8.不能。“几处”“谁家”突出是当时正是早春时节(1分),飞鸟不多(1分)。

7、对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湖青山绿,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作者通过对早春湖光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钱塘湖初春美景的喜爱及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B. 黄莺抢占“暖树”, 生怕赶不上,新燕正啄“新泥”,忙碌而兴奋。这两句诗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C.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体现钱塘湖早春生意盎然的美丽景象。

D.首联写出了春行的地点和钱塘湖早春的远景,尾联详细地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8.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第一、第二句,写诗人来到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表达了诗人对春日钱塘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表现了黄莺在春天里歌唱,燕子在飞进飞出地搭窝。黄莺、燕子用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在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使人们倍感生命的美好。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钱塘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有关钱塘湖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勃勃。 参考答案:春草的矮小稀疏,体现了早春“早”的特点。

【篇六】李白行路难赏析

行路难阅读赏析

行路难阅读赏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答: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2、第二句连用了停、投、拔、顾等几个动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四个动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3、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所展现的画面。

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因为精神苦闷,所以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佳酿,也难以咽下。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写实,这句诗采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仕途艰难前途渺茫。“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用比喻来说明自己仕途受阻,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令作者痛苦万分,蕴含着诗人的无限悲慨。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

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 (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6、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

A 垂钓碧溪——吕尚B 乘舟梦日边——伊尹C 长风破浪——宗悫

7、诗中采用“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8、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作用?

用了四个三字短语,节奏短促有力,反复咏叹,结尾用疑问句。写出了诗人面临的困难和坎坷,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彷徨、茫然、感慨的心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理解。(赏析)

(1)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大理想的彼岸。也就是说: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2)运用比喻和典故,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3)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

(4)用它作为赠言,希望友人对自身的能力坚信不疑,对人生前途充满希望。

10、炼字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生动的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全诗

11、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答: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的两句,表明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对前途充满信心。

12、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13.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理?

反映出诗人既苦闷、迷惘、愤慨又积极、乐观、执着的复杂心理。

14、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一个虽饱含苦闷,愤懑迷茫之情,却又充满信心,执著地追求理想,满身豪气的 诗人形象。

15、本诗诗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苦闷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16、漫漫人生路难免有艰难和挫折,从李白的这首《行路难》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在重重的困难和险阻面前,诗人并不显得沮丧,更不沉沦,相反,显示出他的坚定信念和豪情满怀,我们在遇到人生挫折时也应当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和自信,积极的追求,顽强的坚持自己的理想。

主旨

本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表现出诗人的积极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篇七】李白行路难赏析

行路难 赏析 (含答案)

行路难

李 白

二.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⒈ “斗十千”的“金樽清酒”,“直万钱”的

“玉盘珍馐”,为什么勾不起诗人的食欲?

答:

5.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

(1)诗中表现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诗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写景的对偶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

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8.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14.“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二.

⒈ 因为此时诗人政治上遭受挫折,心中抑郁不平,倍感世事艰难。

⒉ 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这里指前途一片渺茫。

⒊ 表达了诗人希望能跟传说中的吕尚、伊尹一样,有朝一日被朝廷重用,成就功名。 ⒋ “长风”句表现了诗人冲决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同学们用它作为赠

言,是希望友人对自身的能力坚信不疑,对人生前途充满希望。

5.(1)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2)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3)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6.李太白全集 李白 唐

7.诗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吕尚)、伊尹他们那样的官运。

8.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9.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自信(乐观、积极、豁达)

11.D(现在在哪里呢?)

12.径直挂上白色的船帆横渡沧海。表明诗人自信必有远大的前程。

13.(1)Ⅴ (2)Ⅴ (3)Ⅹ(表现的是诗人对人生道路艰难的慨叹。) (4)Ⅹ(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的悲

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但诗人同时又对前途充满信心,坚信自己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14.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篇八】李白行路难赏析

行路难赏析及答案

《行路难》赏析训练(其一)

1、表现作者对理想执着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 , 。

2、诗中借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自己理想和信念的诗句是: , 。

3、诗中表现作者远大志向,积极进取精神的名句是: , 。

4、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抱负远大、执着自信、勇往直前的诗句是: , 。

5、诗中用典故表达“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

6、诗中诗人展望未来,信心倍增的句子是: , 。

7、诗中表现诗人从苦闷中挣脱出来,充满自信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 。

8、诗中展示作者自信豪放、坚定执着个性的的诗句是: , 。

9、诗中用宗悫(què)这一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自己理想和信念的诗句是 , .

10、我们即将跨入新的学习阶段,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具有挂起风

帆、直渡大海的精神,让我们用诗中 , 两句共勉。

11、面对金融风暴,只要我们敢于直面危机,具有诗中 , 的信心,就一定能度过难关。

12、 诗中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 。表现出诗人 的性格。

1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引用了姜尚、伊尹两人的故事,这样写的作用是

14、诗的前四句写了诗人 的情绪。诗中表现表现诗人

坚信自己总会有大展宏图的一天的句子是: , 。

15、诗中以连续动作写出作者内心苦闷与感情变化的诗句是: , 。

16、诗中化用前人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且反映作者内

心极度郁闷和感情激荡起伏的句子是: , 。

17、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

这一特点?

18、有一位同学在好友的毕业留言上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

云帆济沧海。”这句话,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这首诗谈一谈。

19、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与失败,如

同诗中所说: , 。

20、诗人在诗中写山川的险阻以此来比喻世路艰难的诗句

是: , 。

21、“冰塞川”“雪满山”象征

22、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而不能食?

2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24、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25、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26、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27、诗中“欲渡黄河”、“ 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李白行路难赏析

28、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29、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显然不同于其他诗句,请分析其独特之处及其表达效果。

30、“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31、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2、赵朴初先生为“冰心馆”题词借用诗中名句,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是: 。

33、诗中表现诗人不凡抱负的诗句是:“ , 。”

34、诗中与“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相似的两句是: , 。

35、诗中表现诗人内心痛苦与忧愤的诗句是: , 。 36、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慨万端,感情一波三折,既有

又有 ,还有 。回复跌宕,让人感叹,

37、请从语言表达和情感两方面,对“抽到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

更愁”作简单品赏。

38、有评论说“明朝散发弄扁舟”中的“散”和“弄”两个动词用得

精妙,请你大胆发表见解,说出你的认识。

39、“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一句诗表达了诗人乐观自

信的豪情,请你从学过的诗词中找出两句,抒写自己的豪迈之情。 ※ 参考答案

1~1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直挂云帆济沧海。 自信(或:积极;豁达;乐观)

13、表现自己坚信会被重用的信心。

14、牢骚(愤慨)与不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5~16、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7、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

行雪满山

18、“长风”句表现了诗人踏平险阻,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精神,同

学们用它作为赠言,是希望友人对自身的能力坚信不疑,对人生前途

充满希望。 19~20、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1、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22、奸佞闭塞贤路(奸人当道)使诗人忧郁和悲愤,因而酒不能喝,

馐不能食。

23、突出表现了诗人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

和乐观精神。

24、巧用历史故事,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跳跃式的结构。

25、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6、世道险阻

27、不是写实。 此处“冰塞川”、“ 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28、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意思是: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到能达理想的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乐观的精神、豪迈的气概。

29、句子简短有力,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尾句是疑问句,写出了诗人面临的巨大困难;遭遇坎坷凸现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

30、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31、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32、中间小谢又清发。 3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34~3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36、梦想不能实现的愁苦 重新振作的乐观 隐逸遁世的情怀

37、此句诗作者借水砍不断,浇愁更愁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自己的愁思不绝,叠字(愁)的运用更强调了自己的忧愁难以排遣。

38、“散”写出了李白不羁的性格,他渴望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弄”显示出了闲适和悠然。两个字表现出了李白遁世思想,淡泊心态。

39、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李白行路难赏析 李白行路难赏析中考题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