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初二文言文 初二文言文专题训练

初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0评论

【 – 初中作文】

【篇一】初二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字词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汇总

——文言文(一词多义)(按音序排列)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2、养(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3、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1、影响(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2、同“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指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看不起。(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9、长:chán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5、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11、诚:1、诚心(帝感其诚《愚公移山》)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隆中对》)

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驰:1、骑(愿驰千里足《木兰诗》)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曹刿论战》)

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观潮》)2、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观潮》)4、产生(计将安出《隆中对》)

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3、告辞(居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16、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17、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隆中对》)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鱼我所欲也》)

18、当:1、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2、将要。(今当远离)3、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4、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5、抵挡。(“锐不可当”)

19、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得道者多助《孟子二章》)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鱼我所欲也》)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21、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陈涉世家》)

22、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度已失期《陈涉世家》)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24、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核舟记》)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25、恶:1、怎么(恶能无纪《满井游记》)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26、发:1、把箭射出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2、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3、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4、开放(野芳发而幽香)5、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6、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7、凡:1、凡是(凡曝沙之鸟《满井游记》)2、总共(凡三往《隆中对》)

28、方:1、古代表面积的用语(方七百里《愚公移山》)2、长方形(方以长《墨池记》)3、当""时候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墨池记》)

29、分: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4、f^a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0、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1、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陈太丘与友期》)2、恶、坏(陟罚臧否《出师表》)

32、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孟子二章》)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口技》)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33、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诗》)

34、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孟子二章》)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孟子二章》)

35、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曹刿论战》)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

36、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塞翁失马》)

37、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2、再、又(更上一层楼)3、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8、苟:1、如果(苟富贵《陈涉世家》)2、苟且(故不为苟得《鱼我所欲也》/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39、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吾义固不杀人《公输》)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二章》)

40、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论语》/两狼之并驱如故《狼》)2、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为学》)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曹刿论战》)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

41、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陈太丘与友期》)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42、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岳阳楼记》/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43、冠:1、居第一位(位冠群臣)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亦免冠徒跣《唐雎不辱使命》)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送东阳马生序》)

44、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2、光线(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

45、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返回(太守归而游人从《醉翁亭记》/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46、过:1、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2、犯过失(人恒过)3、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送东阳马生序》)

47、好:1、美(秦氏有好女《陌上桑》/好鸟相鸣《与朱元思书》)2、喜欢(好为梁父吟《隆中对》/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左迁示侄孙湘》)

48、号:háo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号呼而转徙《捕蛇者说》)2、hào,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3、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4、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陈涉世家》)

49、还:1、返回(贫者自南海还《为学》)2、xuán,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50、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2、祸患(生于忧患《孟子二章》)

51、惠:1、恩惠(大王加惠《曹刿论战》)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52、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或王命急宣《三峡》)2、有的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53、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岳阳楼记》)2、尽、到(南极潇湘《岳阳楼记》)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墨池记》)4、非常、最(初极狭《桃花源记》)

54、寂:1、平静(视端容寂《核舟记》)2、寂静(寂寥无人《小石潭记》)

55、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56、间:1、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2、一会儿(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3、参与(又何间焉《曹刿论战》)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二章》)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6、量词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山坡羊》)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陈涉世家》)

57、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公输》)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公输》)4、拜见(子墨子见王《公输》/乃入见《曹刿论战》)5、知道,,了解(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58、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隆中对》)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3、将要(公将战《曹刿论战》)4、扶,持(出郭相扶将)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59、居:1、过了(居十日)2、停留(不可久居)

60、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2、发动(举大计亦死)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

61、具:1、同“俱”,全、都(百废具兴)2、具有(各具情态)3、详尽,详细(具答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62、绝:1、极点(以为妙绝《口技》)2、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

63、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核舟记》/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64、苦:1、苦于(苦秦久矣《陈涉世家》)2、使""苦(苦其心志《孟子二章》)3、愁(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65、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醉翁亭记》)2、使""快乐(钟鼓乐之《关雎》)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

66、类:1、类似(绝类弥勒)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67、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孟子二章》)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孟子二章》/怀抱利器)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伤仲永》)4、物资(利尽南海《隆中对》)

68、隶:1、属于(世隶耕《伤仲永》)2、跟着(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69、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三峡》)2、善良(此皆良实《出师表》)

70、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马说》/把酒临风《岳阳楼记》)2、来到,在(临溪而渔《醉翁亭记》/临池学书《墨池记》)3、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出师表》)

71、鳞: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满井游记》)2、鱼(呷浪之鳞《满井游记》/锦鳞游泳《岳阳楼记》)

72、令:1、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2、让,使。(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3、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陈涉世家》)

73、妙: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为妙绝)

74、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3、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75、谋:1、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2、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

76、奇:qí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2、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3、jī。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77、骑:1、jì,骑兵(骑千余)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78、前:1、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2、上前(狼不敢前《狼》)

79、强:1、强悍(凶强侠气)2、有余(赏赐百千强)3、勉强(不可强以仕)4、力行(慕义强仁)5、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80、且:1、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2、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3、姑且(存者且偷生)

81、清: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82、情:1、实情(必以情)2、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83、请:1、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2、请求(曹刿请见)3、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84、穷:1、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4、深(穷冬烈风)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85、屈:1、委屈(猥自枉屈)2、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86、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2、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87、阙: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88、容:1、许、让(虽席地不容闲)2、神色(视端容寂)3、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

89、乳:1、喂奶(妇抚儿乳《口技》)2、奶头(儿含乳啼《口技》)

90、善:1、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墨池记》)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公输》)3、擅长,动词(京中有善口技着《口技》)

91、尚:1、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2、还(而君前途尚可)3、尚且

92、上:1、上面(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2、皇上(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93、少:shǎo1、一会儿(少时《狼》)2、稍微(意少舒《口技》3、不多(饮少辄醉《醉翁亭记》)4、shào,年轻(陈涉少时《陈涉世家》)

94、舍:1、学舍、书馆、房屋(至舍《送东阳马生序》/屋舍俨然《桃花源记》)2、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公输》/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95、甚:1、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2、十分(君美甚《邹忌讽齐王纳谏》)

96、胜: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4、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隆中对》)

97、食:1、shí,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2、sì,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98、使:1、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唐雎不辱使命》)2、出使(使于秦)3、使者(使子为使《晏子使楚》)

99、市:1、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2、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

100、恃:1、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2、子何恃而往《为学》)

101、是:1、判断动词,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2、代词这样(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

102、书:1、书写。(乃丹书帛日《陈涉世家》)2、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3、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4、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103、数:1、shù,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2、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3、shu^i,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104、所以:1、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2、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孟子二章》)3、""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105、徒:1、仅仅、只(叶徒相似《晏子使楚》/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2、光着(免冠徒跣《唐雎不辱使命》/徒步则汗流浃背《满井游记》)

106、推: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墨池记》)2、推广(其亦欲推其事《墨池记》)

107、望:1、声望(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2、看见(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08、文:1、画着文彩(皆披发纹身《观潮》)2、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3、彩饰(舍其文轩《公输》)

109、闻:1、听说(余闻之也久《伤仲永》)2、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110、鲜:1、鲜艳(芳草鲜美《桃花源记》)2、xiǎn,少(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111、贤: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2、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

112、效:1、功效、效果,名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2、取得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113、谢:1、请问(使君谢罗敷《陌上桑》)2、道歉(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

114、信:1、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2、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3、确实(谓为信然《隆中对》/岂信然邪《墨池记》)4、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115、行:1、品德(性行淑均《出师表》)2、动词,走,行军(行收兵,比至陈《陈涉世家》)3、行列、队伍(皆次当行《陈涉世家》)4、行走(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5、往,去(乃行卜《陈涉世家》)

116、许:1、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答应,同意(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3、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核舟记》)4、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口技》)

117、学:1、学问(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2、学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

118、寻: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119、焉:1、哪里(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120、艳:1、妖艳、艳丽(艳装骑驴《满井游记》)2、欣羡(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

121、夷:1、平(船背稍夷《核舟记》)2、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3、少数民族(南抚夷越《隆中对》) 122、遗:1、w^a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出师表》/遗风余思《墨池记》)

123、已: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蒹葭》)2、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石壕吏》)3、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陈涉世家》)4、已经(骨已尽矣《狼》)

124、义:1、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吾义固不杀人《公输》)2、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鱼我所欲也》)

3、适宜、恰当(引喻失义《出师表》)

125、异: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与朱元思书》)2、认为""奇怪(父异焉《伤仲永》/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126、易:1、交换(寒暑易节《愚公移山》/寡人予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2、容易(难者亦易矣《为学》)3、轻视(贼易之《童区寄传》)4、买(易以百金)

127、意:1、心情(意少舒《狼》)2、神情、态度(意暇甚《狼》)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4、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狼》)

128、因:1、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凭借、依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3、根据、依照(罔不因势象形)4、因此(因以为号焉/而因以及乎其迹)

129、盈:1、满(曾不盈寸《核舟记》)2、充满,士气正旺盛(彼竭我盈《曹刿论战》)

130、用:1、使用、采用(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2、因此(遂用猖獗《隆中对》) 131、友:1、朋友(有朋自远方来《论语》)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蒹葭》)

132、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犹厉《满井游记》)2、第一人称,我(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 133、与:1、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2、给(蹴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134、欲:1、想要(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2、愿望(从民欲也)

135、援:1、提出、引(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2、外援(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隆中对》) 136、缘:1、缘故2、沿着(缘溪行《桃花源记》)

137、杂然:1、纷纷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交互错杂(杂然前陈《醉翁亭记》)

138、再:1、第二次(再而衰《曹刿论战》)2、两次(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139、曾:1、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二章》)3、尚、还(曾不盈寸《核舟记》)

140、争:1、争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公输》)2、直言劝谏(知而不争《公输》)

141、指:1、手指(人有百指《口技》)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口技》)3、指点(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4、意图(知其指意《陈涉世家》)

142、至:1、极点(寡助之至《孟子二章》)2、到(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3、周到(礼愈至《送东阳马生序》)

143、志:1、标记(寻向所志《桃花源记》)2、做标记(处处志之《桃花源记》)3、志向(人之立志《为学》)4、立志(非志无以成学)

144、质:1、询问(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2、资质(非天质之卑《墨池记》)

145、致: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石壕吏》)2、取得(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墨池记》/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3、招致、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隆中对》)

146、诸: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2、那些(其西南诸峰)3、各位,众位(今诸生学于太学) 147、主:1、掌管(齐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2、君主(其贤者使使贤主《晏子使楚》)

148、属:shǔ1、类(忠之属也《曹刿论战》)2、隶属,归属(徒属皆日《陈涉世家》)3、管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4、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5、zhǔ,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49、资:1、天资、天分(吾资之昏《为学》)2、资助(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150、子: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公输》)2、您(愿借子杀之《公输》)3、儿子(子又生孙《愚公移山》)

151、自:1、自己(并自为其名《伤仲永》)2、从(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

【篇二】初二文言文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目录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目录(三年六册全)

七年级上册 第5课 童趣

第10课 《论语》十则 第15课 古代诗歌五首 第20课 山市

第25课 《世说新语》两则 第30课 寓言四则 八年级上册 第21课 桃花源记 第22课 短文两篇 第23课 核舟记 第24课 大道之行也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 第26课 三峡 第27课 短文两篇 第28课 观潮 第29课 湖心亭看雪 第30课 诗四首 九年级上册

第17课 智取生辰纲

七年级下册 第5课 伤仲永 第10课 木兰诗 第15课 孙权劝学 第20课 口技 第25课 短文两篇 第30课 狼 八年级下册

第21课 与朱元思书 第22课 五柳先生传 第23课 马说 第24课 送东阳马生序 第25课 诗词曲五首 第26课 小石潭记 第27课 岳阳楼记 第28课 醉翁亭记 第29课 满井游记 第30课 诗五首 九年级下册

第17课 公输《墨子》

第18课 杨修之死 第19课 范进中举 第20课 香菱学诗 第21课 陈涉世家 第22课 唐睢不辱使命 第18课 《孟子》两章 第19课 鱼我所欲也《孟子》 第20课 《庄子》故事两则 第21课 曹刿论战《左转》 第22课 周忌讽齐王纳谏 第23课 第24课 第25课 隆中队 出师表 诗五首

第23课 第24课 愚公移山《列子》 《诗经》两首

【篇三】初二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归纳

一、字音

(一)多音字

所谓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一个汉字,读音不同还意味着词性不同、意义不同和用法不同。因此,掌握好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十分重要。

如:[夫] 读(fú) 予观夫巴陵胜状 若夫霪雨霏霏 夫环而攻之

读(fū)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其夫呓语

[间] 读(jiān) 奉命于危难之间

读(jiàn)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遂与外人间隔

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归类整理

(二)异读字

所谓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法。文言文中的异读有三类:破音异读、假借异读、古音异读。

1、破音异读前人又叫“读破””破音”。它是用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办法 如:[王] 原音(wáng)破音(wàng)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语] 原音(yǔ)破音(yù)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通假异读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

如:孰为汝多知(zhì)乎 知同智

河曲智叟亡(wú)以应 亡同无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 有同又

3、古音异读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

可汗(k^ahán)

燕(yān)山

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

二、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问题。

(一)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 ① 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初二文言文

② 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 词义转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词义交叉。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 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

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

去汤郭寻〔不久)走裙致词(对一一说话)但〔只是)赞(传记结尾处的议论文字)曾(还、尚且)谢〔道歉)借(即使假设借第令勿斩)比(等到比至陈)间控〔拉开)恶〔怎么)委池入出发举征〔征验)夫或〔有的人某人)进退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狱鄙再向〔过去的以前的)师(军队取法)

古今异义的双音词集录

绝境交通妻子无论前途〔前面的路程)所以〔一一的方法一一的原因)会计(聚会商议)往往经纶(筹划治理)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古意:父母兄弟至亲骨肉)南极 (从南面到达某地)排空(冲向天空)卑鄙〔低微而鄙俗)痛恨〔痛心和遗憾)开张感激〔感慨而激动)牺牲于是(介词于和代词是的连用)以为(把一一作为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可以明年几何〔多少)

(二)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 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

一狼洞(打洞)其中

妇抚儿乳(喂奶)

名(取名)之者谁

公将鼓(击鼓)之

置人所罾(用网捕)鱼腹中

狼不敢前(上前)

愿为市(买)鞍马

不能名(说出)其一处也

② 名词作状语。

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③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择其善(优点长处)者而从之

亲旧(亲戚朋友知其如此)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百废(废弃的事情)具兴

④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疏远。

京中有善(擅长善于)口技者

恢弘志士志气(发扬光大)

⑤ 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猛浪若奔(奔跑的马)

屠(屠户)惧,投以骨

⑥ 意动用法。某些名词、形容词带了宾语,语意含有“以""为""”,“认为"" 是""”

A:名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

例:父利其然也。利:原为名词,现做意动动词,可译为“认为这样是有利的"

B:形容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特点。

例:不耻下问(认为"是耻辱)

一览众山小(认为"都是渺小的)

固以怪之矣(认为这样很怪异)

⑦ 使动用法

A:动词的使动用法。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使"恼怒)

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三)一词多义。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字一词,因此一词多义实际上主要是一字多义。所谓多义,即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比喻义等。理解一词多义要了解学习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多种意义,并要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确定其含义。

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安:

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风雨不动安如山

疑问代词,怎么。安得广厦千万间

动词,养。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把:

动词,拿、持。把酒话桑麻把酒临风

形容词,白色的。

比:

动词,挨着对着。天涯若比邻

动词,比作。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动词,相比。曹操比于袁绍

兵:

名词,士兵军队。可汗大点兵

名词,兵器武器。兵革非不尖利也

初二文言文

池:

名词,古代护城河。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名词,水池。墨池记

出:

动词,出现、露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动词,出去、出来。不复出焉

动词,拿出。皆出酒食

动词,产生。江山代有才人出

处:

名词,地方。几处早莺争暖树

名词,时候时间。乡书何处达

动词,处在。处江湖之远

次:

名词,层次。不可计其层次矣

动词,编次、编排。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动词,驻扎、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北固山下

丛:

动词,跟从,跟随。择其善者而从之

动词,依从。

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来从楚国游。

形容词,从容。

道:

动词,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名词,道路。古道西风瘦马

名词,道德。伐无道,诛暴秦

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以谘诹善道

名词,学问。即加冠,益幕圣贤之道

名词,道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得:

动词,得到。既出,得其船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动词,达到。

动词,能够,可以。余因得遍观群书

动词,通“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发:

名词,头发。可怜白发生

动词,出发。朝发白帝,暮至江陵

动词,发出。野芳发而幽香

动词,征发、征派。发闾左谪戍鱼阳

负:

动词,背负。负者歌于途

动词,依靠,依附。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感:初二文言文

动词,感动。帝感其诚

动词,伤感。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动词,感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臣不胜受恩感激观

观:

名词,景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动词,观看,观赏。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动词,阅读。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以上尽是一些例子,复习时,应学会归类整理

三、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13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点掌握。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集录

之:

代词,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如:渔人甚异么愿陛下亲之信之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意义。两狼之并趋如故 无丝竹之乱耳

结构助词,“的”。忘路之远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复指代词,译为“这样的,那样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动词,译为“到”。辍耕之陇上 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音节助词,无实际意义,可不译。怅恨久之 久之,目似瞑

提前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于:

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关的时间地点,“在”“到”。其一犬坐于前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给”“对” 。告之于帝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介绍比较的对象,可不译。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以:

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用” 。以刀劈狼首

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把”。屠惧,投以骨 咨臣以当世之事

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起点时间,可译为“从”。

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可译为“根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便"。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河曲智叟无以应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属予作文以记之

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扶苏以数谏故

表结果,可译为“以致”。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伤先帝之明

表连接,可译为“而”。或不译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焉

焉:

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直陈的语气,相当于“呢”“了”,也可不译。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用在句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万钟于我何加焉?又何间焉?

兼词,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可译为“在这里”“从这里”。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夫大国,难测焉,惧有伏焉

代词,用在动词后做宾语,相当于“之”,可译为与之相当的词语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且焉置土石

为:

介绍与行为动作发生相关联的对象,可译为"替”“给”等。尚思为国戍轮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天下唱 不足为外人道也

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或目的,可译为“为了”“因为”等。愿为市鞍马 为宫室之美 为报倾城随太守

介绍动作的主动者,译为“被”。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士卒多为用者

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尾助词,无意义。夫子何命焉为所

所:

特殊代词,它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必须和别的词组成所字短语,才能做句子成分,“所”字经常位于动词前和动词组成“所”字短语,所字指代的是受它后面的动词支配的人、事、物。这种短语是名词性的,在句子里一般做主语、宾语、谓语、定语。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所思所忆都是所字短语,即想的人、事、物,做宾语

问所从来,具答之。所从来,即来的地方,做宾语

“所以”,这是“所”字短语后来慢慢发展成的,“以”是介词,表示方法、手段或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然:

代词,常用来指代上文所说的情况,含有“这样”的意思,常常充当谓语,也可单独成句,偶尔还做状语。虽然,受地于先王

由代词演化来做词尾,常常附在动词、副词、象声词、形容词等后面,一起充当谓语或状语,以模拟声响或描绘事物、动作、状态、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杂然相许

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然足下卜之鬼乎?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则”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转折。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

其:

代词,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有时在句子里做定语。代人,可译为“他的”“她的”;代事、代物,可译为“它的”。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既出,得其船

如果“其”后面跟的是代词,那么“其”就译为“其中的”,做定语。其一犬坐于前

【篇四】初二文言文

初二文言文《晏子使楚》

八上 第 1 页 共 1 页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翻译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今天他将要来,我想要侮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回答说:“当他到来时,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人?"我们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去。 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回答 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坐席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

楚王苦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方:将要。

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何以也:即“以何也”,用什么方法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王闻之: 之:这个消息,代“晏子初二文言文

呢? 以:用。

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初二文言文

离开。 枳:一种灌木类植物,果实小而苦。 徒:只,仅仅。

其实:他们的果实。

将使楚”这件事。宜:适合。 吾欲辱之:我想要羞辱他。之,所以然者何:然:这样。所以:……谓左右曰 谓……曰:对……说 左代晏子。 的原因。 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对曰:下对上的回答。 习辞者:善于辞令的人。习,诣:到(尊长者那里去)。 辞,言辞。 曷:通“何”,什么。 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捆绑 诣:到……去。 今:现在。

固:本来。 得无:莫非。

为:相当于“于”,当。 熙:通“嬉”,开玩笑。 过:经过。 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病,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重。避:辱。

齐之习辞者也,习:古义:熟练 。今义:学习。 何坐,坐:古义:犯罪,今义:坐下,动词。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今方来,方:古义:将要,今义:方,一种形状。 叶徒相似,徒:古义:只,今义:徒弟,学生。 2.何坐 宾语前置:坐何

3.吏二缚一人诣王 定语后置:二吏缚一人诣王

2.熙:同“嬉”,开玩笑,嬉笑。

3道:通“导”

古今异义词

其实(其实味不同):古义:它们的果实。 今义:真实情况。

谓左右曰,左右,古义:近旁的人。 今义:左右表方位,约数。

反取病焉,病,古义:辱。 今义:疾病,患病。

特殊句式

1.何以也 宾语前置:以何也 通假字:1.曷:同“何”,什么。

【篇五】初二文言文

八下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二语文课外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解题技巧及专练

编制人:陆品品 使用时间: 使用人: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学生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宾语前置)!”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不知道先生是哪里的人。

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省略句)。”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先生生性喜欢喝酒,但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4)怎样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只有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动词不存在意动用法)。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初二文言文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留、补、删、换、调。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 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实战】

(一)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②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④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盍:何不。②若:你。③垣墉:泛称墙。④于,比。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其子患之( ) (2)则窃吾食 ( ) ..

(3)不病于无鸡乎( ) (4)去饥寒犹远( ) ..

2、翻译下列句子。

(1)是非若所知也。

(2)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

3、“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书遂大进( ) (2)平生于书 ( ) ..

(3)或答人简札( ) (4)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2)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三)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患记问不若人( ) (2)迨能倍诵乃止( ) ..

(3)咏其文( ) (4)众兄弟既成诵( ) ..

2、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3、解释下列句子。

(1)用力多者收功远。

(2)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

(3)书不可不成诵。

(4)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

(四)郑人避暑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①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②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③于身。其阴逾④去,而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衽(rèn):卧席。 ②徙(xǐ):移动。 ③濡(rú):沾湿。 ④逾:(通假字,同:愈)更加。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反席于树下( ) (2)及至暮( ) ..

(3)而患露之濡于身( ) (4)而拙于用夕矣( ) ..

2、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五)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 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 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注释】擗(pì):同“敝”,困、疲劳。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日夜恒鸣( ) (2)然而不听( ) ...

(3)以时而鸣( ) (4)多言何益( ) ..

2、翻译下面句子。

唯其言之时也。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4、阅读本文后,你得到的启示是:

【篇六】初二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翻译

文言翻译,就是用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把文言句子的意思说出来。

文言文翻译“九字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从而便于准确地翻译文言文。文言文翻译“九字诀”是指“信、达、雅、留、换、调、引、增、删”九个字。

“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的要求。“信”就是要忠于原文,不歪曲原意。不随意增多减少,添枝去叶,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更不能随心所欲,甩开原文,凭空编造。“达”就是要通顺流畅,既要使句子完美无缺,保留原文的语气;又要避免语句的呆板、带文言气。而“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简练流畅。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留、换、调、引、增、删”则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因为古今词义和语法有所不同,所以翻译文言文要根据句子和组成句子的虚词、实词的不同用法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留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

例如: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一~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另外,文言文里有不少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如“披荆斩棘”“气象万千”“千钧一发”等,一般都能理解,不需再译,否则反而显得不通顺。

二、换替换词语。文言文里的不少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现在仍在用,但现代汉语不再用原文的词表示,丽是用了另外的词。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意思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例如: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列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此句中的“师”“伐”要用“军队…‘攻打”来替换。

另外,有的词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常用,但表示的内容有区别,翻译时不能用今义去推敲古义,而要用现代汉语中与文言文词语的意思相当的词去替换,以免造成误解。

例如: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世膈绝的地方。

“妻子”和“绝境”的古今意义差别很大,不能套用今义去理解。、

兰、调调整语序。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主谓倒装)

——你太不聪明了!

何以战?(《曹刿论战》)(宾语前置)

~您凭借什么应战呢7

还自扬州。(《伤仲永》)(状语后置)

——从扬州回家。

四、引 引申词义。文言文里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普遍,往往一个词可以有两三个或更多的意思,这些意思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由一个本义派生、扩展、引申出来的,奇迹用切合原文语境的表示引申义的词来翻译。例如: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了它原来的规模。

“增”本义是增加,引申为扩大;“制”本义是制作、制造,引申为规章、制度,再引申为规模。翻译时选取它们的引审义。

五、增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翻译文言文时,下列几种情形需要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1.文言词语单音节词居多,翻译时应将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诃。例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一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我惧怕他们有埋伏。

“测”“惧”“伏”都是单音节词,应译为双音节词“推测”

(或“猜测”r惧怕”“埋伏”。

2.文言文里将数词直接放在名词或动词的前面,而不

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增补上。例如: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那个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幕里,帷幕中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一把纸扇、一块醒木罢了。

3.省略是文言文里常见的现象,翻译时应忠实于原文,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和表达需要,作必要的补充,力求明白确切地表达原意。例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村里的人看见渔人,很是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原文中省略了两处主语、~处宾语,翻译时将其补充出来,意思才明白。

4.有些句子,不好确定它省略了什么词语或甸子成分,只是为了上下文连贯。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增补一些词语,读起来才觉得顺口,表意也.通顺明白。例如: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晋朝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把捕鱼当做职业。(一天),他沿着小河(划船)行进,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六、删删去不译。文言文里的一些虚词,只在句中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现代汉语里也没有相应的词语对应,就可以删去不译。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陈胜是阳城人。

原文中“……者……也”是文言文常见的判断句式的标志。“者”起停顿作用,“也”表示判断语气。翻译时,“者”“也”都可删去不译。

有时为了使译文简洁通畅,对句中重复多次的词语也可删去不译。例如: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八扇;著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书画横幅,念珠各一件。

此外,有些表敬称和谦称的词语,也可删去不译。

“留、换、调、引、增、删”是中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我们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初二文言文 初二文言文专题训练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