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初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0评论

【 – 初中作文】

【篇一】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常用教学资源网址大全

常用教学资源网址大全

语文教学网站

1. 语文教学资源网 /

3. 中学语文信息网 /

4.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 /

5. 语文天地网

.cn/gb/node/2005-05/17/default.htm

6. 四大古典名著 /

9. 小学语文教学 /

10. 新世纪教材-语文 /chinese/index.php

11. 中小学教学资源站

/

数学教学网站

1. 学科资源-数学 http://zhjyx.hfjy.net.cn/Special/Subject/GZSX/

2. 中学数学教与学 http://210.39.136.105/Sites/shuxue/

3. 初中数学网 http://czsxw.d60.zgsj.com/index.asp#

4. 中小学教学资源站

/index.html

7. 中小学远程教育网

/teacher/100point/tea/fshiti.asp

8. 小学生学习网 /Article/Index.asp

9. 中数网 /

10. 数学论坛 /

6. 中学英语教育资源网 http://en.ruiwen.com/

7. 中基网-英语 /subject/english/

8. 英语文学网站资源

/englishcorner/digest/literature.htm

9. 新知堂 .cn

化学学科资源网址

一、国内网站

1. 化学教育网 /

2. 化学教学资源网 /

3. 化学资讯 /index.html

4. 中学化学教学资源 .cn/ziyuan/mdv/seniorchem/

9. 学科资源-化学 http://zhjyx.hfjy.net.cn/Special/Subject/GZHX/

10. 中学化学一线网 http://hx.wankx.net/

11. 中学化学同步辅导 /

12. 中学化学教学网 /

二、国外网站

15. The Catalyst /

7. 中学历史在线 /

8. 史海泛舟 /subject/history/

10. 近代中国网 /modern/

11. 中国精彩网址(文化/历史) /qit/fen/49.htm

13. 历史网址大全 /lishis.htm 1. 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网 http://zxlsjxw.home.sunbo.net/

2. 历史回廊 /

7. 中学历史在线 /

8. 史海泛舟 /subject/history/

10. 近代中国网 /modern/

11. 中国精彩网址(文化/历史) /Index.htm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2. 思想政治教学网 /subject/politics/

5. 小憨教学网 /Soft_Index.asp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7. 高中政治教学

http://zzjyz.baiyun.edu.cn/more.asp?sort_id=4&sort2_id=10

8. 初中史政地教学网 /

9. 思想品德教学网 http://218.108.41.20/newsxpd/

10.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网 /

11. 中国社会教学网 http://web.qzedu.net/sh/

物理教学网站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1. 三人行初中物理网 /

3. 中国物理教育网 /

6.中学物理课堂 /

7.不倒翁物理教学网 /

8.初中物理专题学习网站 http://bd.tjjy.com.cn/czwl/

9.物理学科网址大全

/yuwen/dianziyuelanshi/dianniaoyingyong/2005-04-06-10620.htm

10.中学物理实验专题学习网站 http://61.187.180.195/ct/cxj0/

11.初中物理在线 http://www.czwlzx.nease.net/

【篇二】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

作者:翁士应

来源:《新校园(下)》2015年第03期

提起教学资源,人们往往只想到教学环境、教科书、教具学具、电教媒体等有形资源,而对教学中时时刻刻存在着的学生活动这一鲜活的教学资源有所忽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多方位发展的过程。其中既有学生动手、动口等外在的活动,又有情感和思维等内在的活动,教师应适时地将其各种活动转化为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引导认知差异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不断地进行着,由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不同,必然会在不同的认知层面上产生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会给教学带来一些困难,但是只要教师巧妙地进行引导,就可以把这种差异转化为促进教学的资源,在这方面有许多可以借鉴的课例。

在导入阶段,学生的认知差异常常可以用作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资源。如在讲“求简单平均数”一课时,可以创设种种引发争议的情境,如让学生观察下面两队植树情况,并评议哪队植树效率高?

甲队——第一天:75棵,第二天:80棵;第三天:82棵,合计237棵。

乙队——第一天:73棵;第二天:87棵,合计:160棵。

学生因缺少判断问题的方法导致看法不一,有的学生会认为甲队植树棵数多,所以甲队植树效率高;有的学生则认为乙队虽然植树总数少,但是其平均每天植树的棵数多,所以应当是乙队植树效率高;有时还会出现争执不下的场面。此时教师应当清楚地看出这种认知差异恰好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顺势告诉学生现在就学习解决这类实际数学问题的办法。此时学生的兴趣会油然而生,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从中可见学生的认知差异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二、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

在好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十分活跃的。每当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时,学生的思维伴随着对知识的不断深入理解,往往会产生教师预料之外的思维火花。教师要恰当地把握时机,以点带面,促使全体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使这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这种把学生的思维火花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过程,往往使学生体验到一次次成功的快乐。 如在概念教学中,学生的认知随着概念的感知而内化,从而建立起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他们的认知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往往和以前所学的概念产生

【篇三】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建设小学数学教育的“全资源”

建设小学数学教育的“全资源”

我们知道,真实的生活是统一的,最优化的课程是综合的。我们所设置的课程只有和生活实现完全的相似匹配,才有可能逼近最优化的目标。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在分科教学的现实基础上如何实现分科与综合的平衡,让小学数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分割走向综合,从孤立走向合作?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小学课程设置方面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需要在数学改革的理念方面达成共识:让小学数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统合起来,以统一的大课程的视野来重新审视小学数学课程,建设大数学课程所需的“全资源”。

为此,我们应该秉持整体主义的价值观——宇宙中任何事物都以某种方式同其他事物相联。我们应该坚信,“整体教育”是瞄准“关联”的教育,包括本课程与友课程的“关联”、个人与社区的“关联”、人与自然的“关联”,等等。最大的旨趣就是要让学生在走进关联系统之后领悟到世界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都是整体世界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了整体主义的价值观,整个小学课程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和谐整体。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套具体的、真实的、面向实际工作实践的整体学习任务,首先就要为学生提供一种全面的课程资源。有了“全资源”,学生才有可能把数学学习任务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来对待。有了大课程观,小学数学教学的边界就被大大地拓展延伸了。我们就会放开眼,向四周看,就能找到数学和其他课程之间更多更大的交集,从而为大数学课程建设起相匹配的“全资源”。而数学教师有了整体的教育观,为学生配置了“全资源”,学生采用大课程的学习视野,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全人”。

1.引入语文文本,建设趣事类数学资源

语文文本的内容极为丰富,有些文本含有一些和数学有关的趣闻轶事,有些则隐含了一些数学知识。这些所有的数学元素,都具有浓厚的故事色彩。因此,引入这些具有数学元素的语文文本,有利于实现数学知识的故事化转身,从而化抽象为形象,使得数学教学的内容与儿童的故事化思维达成相似匹配。例如,唐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描绘的是一幅寥廓苍凉的塞外黄昏景象。但从数学课程的角度来看,却包含了数学资源——语文类的数学资源。前一诗句,可能让学生想到一根垂直于平面的直线,第二句可能让学生想到一个切于直线的圆。再比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简单的小诗,包含了十个数字,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字的好资源。

2.引入科学实验,建设探究类数学资源

小学的科学课程,无疑是探究指数最高的课程。而其中的科学实验是最能调动儿童好奇心的学习内容。科学实验,总会表征为一系列的数据;科学探究的过程,也就是探察各种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过程。如此看来,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科学实验,就可以丰富探究类的数学资源。例如,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投放别针,最多能投放多少枚?这是一个科学实验题。其中就含有数学资源。经过实验,学生就会发现杯子中可以投进上百枚别针,一般情况下是112枚左右。更换杯子

【篇四】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论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论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和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但是,从目前现状来看,数学教学资源还存在总量不足、形式较为单一、缺乏活力等诸多问题。这些教学资源的缺陷和沉寂阻碍了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的前进步伐,很难适应当今数学个性化的教学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势必要求数学教学扩大内需,不断增加数学教学资源总量,以达到适应目前数学教学日益发展的需求,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数学课堂中各个领域的教学资源。

一、正确使用教材资源

数学实验教材为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内容依据,具有指导性和实践性,是一种公共的教学资源。可是同样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师却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效果,这一教学现象的产生与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一定的联系。因为,现行的数学实验教材内容丰富且具有新意,呈现的方式多样化,并且创设了大量的生活情景和数学问题情境。此外,教材里还隐含着一些“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想象元素,具有启发思考创新的效应氛围。正因为如此,教师不是简单机械地完成教材内容教学,而是更深层次、多维度地开发教材资源。

1、吃透教材。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地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理清教材前后的联系。不仅要正确理解教材的内涵,还要适当考虑教材产生可能的、隐性的外延。如在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认识圆”中的设计图案的教学环节设计时,我想如果让学生用圆来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时是否会出现奥运五环标志呢?这是可能发生的情况,也是教材编写者始料未及的。

2、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时要避免受到教材的约束和限制,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敢于质疑和批判,善于提出合理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教学,教材含两个主要内容例1、例2,按教材安排的顺序应是先例1后例2,可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却不是这样安排,而是先教学例2,因为例2的内容是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实例,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很容易知道沏茶该做那些事情,学生可以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理清工作思路: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并且很快知道怎样做用时最短,从而总结出:合理地安排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学例1,这样的安排也是处于整体教学的考虑,毕竟学生对生活中的烙饼还是有些陌生,特别是烙3张饼用多长时间?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一开始就马上进入例1的教学,学生可能不容易理解。可是有了例2的教学作为基础,学生就容易明白:在相同的时间里同时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最后让学生自己去找出烙饼的方法,总结数学规律。这样以例2为铺垫,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教学例1,先易后难的教材处理方法,不但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而且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善于激发学生内在资源

1、情感资源。人的感情是丰富而又细腻的,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表扬和欣赏,特别是儿童,他们的这种愿望更加强烈。在教学中,教师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赞赏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触动孩子的心灵。这些鼓励会让更多的孩子点燃学习的热情,更加自信,走向成功。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必须善于洞悉学生的心理特征,察言观色,通过多种手段适时地刺激学生的神经器官,酝酿情感,使之升华,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使学生愿学、乐学。

2、认知资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时是正确的,有时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善对正确资源,也要正视错误资源,认识它的价值,灵活巧妙地利用,变废为宝。在教学中,通过“错例”引发大家的反思,在反思中教育大家,在反思中提升认识,促进大家的共同

发展。如在“比”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讨论“比的后项能为0吗?”“可以!昨天电视直播排球比赛,中国队3:0赢了古巴队,”一个同学理直气壮地说。这是个错误的认识,但我不急于评价,而是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里的比分和今天我们学习的比所表示的意义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而比分是比赛结果的记录方法。”这样通过错例产生比较,就可以清楚地把比与比分进行区别,加深了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不同的学生在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上都存在着差异,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布置有梯度的练习作业等。

三、合理开发生活资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充满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正因为数学源于生活,所以它为数学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学习数学,从形象到抽象,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教学“合理安排时间”一课时,教师了解到学生都有沏茶、煮饭、做卫生等一些生活体验。教学时,教师提出数学问题:怎样才能使客人尽早喝上茶?因为有了类似的生活体验,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同一时间里能做的事情越多就越省时”的道理。因为有了生活经验做铺垫,学生有了更深层的体验: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就要合理安排时间。

2、为学生创设学习数学的生活情境。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要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数学信息,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如“利率”教学时,我先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生活问题情景:“王老师把2000元钱存入银行,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然后让学生到生活中收集相关信息,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就解决了实际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四、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利用准备好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外,还要重视利用教学过程中所闪现出的生成性资源。生成性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但稍纵即逝,所以我们往往会忽略它的存在,其实这些生成性资源对推进教学过程是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当面对这些“不速之客”时,教师应善于及时捕捉,巧妙转化,顺势引导,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和升华,让课堂锦上添花。如:教学“圆柱”时,在认识圆柱的侧面教学环节中,师:“同学们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大多数同学都是沿着圆柱的高剪,展开后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正当教师要总结时,有一位学生迅速举起手来,生:“我认为圆柱的侧面展开是平行四边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结果,同学们一脸惊讶,我也故做吃惊的样子问:“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我是斜着剪的,所以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说完我让其他学生按照他的方法去做,证明他的说法是否正确,这时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堂的精彩和高潮也随之不断地出现。其实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并非是与课堂教学不协调,而是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师生思维活动积极发散的结果,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功效,使数学课堂焕发更加强劲的生命力。

五、整合迁移学科资源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综合性。数学不仅有其内在的联系也有与其他学科之间密切的外在联系,居于这一

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利用其他学科的资源来创设情境,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迁移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

1、合理运用知识迁移。其他学科中有数学,数学中也包罗万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其他学科中的数学,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来思考问题,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数学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如教学“百分数”时,我利用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积累的成语: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年九旱等,让学生用刚学习的百分数来表示成语,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中有数学、数学中有语文的知识联系性,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

2、利用其他学科资源巧妙创设情境。其他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及时代信息,呈现许多科学真实的数据,如加以整理后置于具体的情境中,则是一个优质的教学资源。如从《品德与社会》中引用一组知识信息:我国的人口数量,耕地面积。通过信息加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求出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并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在了解社会知识的基础上,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资源的有机整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课堂的信息量,使数学课堂真正实现了“小课堂大容量”的目标。

数学课堂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只有善于挖掘、整合、创新、运用,才能使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才能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篇五】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教学资源库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教学资源库资料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认识钟表》

(包括:数学史话、教学设计、基本题库、综合实践活动)

工作单位: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郡小学

邮编:410016 设计人:宾艳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1、数学故事:看,公鸡在打鸣,这是早是几时?(生答):6时。小公鸡喊小猪:“嗨,快起床吧。”小猪说:“再睡一会。”

这是几时?(生答):7时半。小公鸡问:“我们一起去上学吧。”小猪说:“再玩一会吧。” 这是中午几时?(生答):中午12时半。小公鸡说:“我们一起去教室做作业吧。”小猪嘟着嘴说:“再玩一会吧。”

这是几时?(生答):4时。小公鸡说:“我们一起去劳动吧。”小猪说:“再玩一会吧。” 这是晚上几时?(生答):8时。小公鸡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而小猪却还在忙着赶作业呢!

2、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根据太阳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后来又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以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

3、关于时间的人生格言:俄国历史学家雷巴柯夫在利用时间方面是这样说的:“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小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

4、脑筋急转弯:说一个人在开汽车,在一个地方出发到另一个地方去,去的时候用了一个小时,回来的时候用了两个半小时,而且是相同的路程,相同的地点。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半个小时+半个小时=一个小时)

5、猜谜语:时间是世界上最长又是最短,最伟大又是最平凡。最珍贵又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东西。(谜底:时间)

6、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 日夜奔跑不停息。 嘀嘀嗒嗒提醒你, 时间一定要珍惜。 (谜底:钟表)

7、1300年,欧洲人发明了具有擒纵机构的机械钟,使不均匀的自然驱动力(重锤或弹簧),不再影响时钟的走时精度,机械钟向实用化迈出重要一步。1350年,德国钟表匠发明了可以报时的闹钟,当时修道院用它按时叫醒僧侣起床做祷告,这是人类第一次用自己的发明代替公鸡打鸣报时。后来大型座钟出现在欧洲的许多教堂钟楼上,使人们能按照统一的时间行事,钟表开始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

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

教学重点: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钟表、实物投影、微机课件;学生每人一个实物钟表、每人一张作息表、一张有四个时刻的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你们每人桌上有一个我们生活中的小伙伴,是谁呀?” “钟表是用来做什么的呀?” “你们认识时间吗?”指名学生回答。 2.结合学生经验,让学生拨出认识的时刻。

让学生动手拨一个自己认识的时刻,并提出:不会拨的小朋友可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拨的。 3.投影展示。

请拨出不同时刻的学生拿着自己的钟表到投影上展示。(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拨的是什么时刻告诉大家。) 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a.拨出整时。b.拨出半时。c.拨出几时几分。 二、认识整时

1.结合学生拨出的整时刻,出示其中的3个,让认识的学生说出时刻,少部分不认识的也会在其中找到整时的特点,慢慢学着认识。

说完三个时刻后,教师规范学生语言:“小朋友们都说对了,但在数学中,我们要把几点说成几时,谁能再说一说,这三个时刻分别是几时呀?”让学生用“时”字再说出三个时刻。

2.再出示两个时刻让学生对整时进一步认识,然后问:“这样的时刻都是整时。仔细观察,想一想,你们是怎么认识整时的?”(总结整时的特征,使全部的学生都会看整时。)

3.通过整时的认识,介绍分针、时针的名称。

4.出示2个时刻让学生巩固,然后,教师说一个整时让学生拨出来,全班订正。 三、认识半时

出示学生拨的时刻,让认识的学生简单说一说他是怎么认的,初步感知。

出示3时半、8时半,让学生来认(8时半的认识学生有可能出错,让认识的说一说是怎样认的,简单渗透半时的特征)。

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对比认整时的方法来讨论如何认半时,得出认半时的方法,在对比中加深印象(学生小组讨论)。

出示3个时刻巩固。 四、认识钟面

课件演示钟面:时针、分针以及12个数分别闪动。 提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五、写时刻

1.认识电子表上的时刻。

出示2个整时、1个半时让学生认,并问一问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方法,为后面的写法做准备。 2.写时刻。

教师板书,学生学写,并知道数字表示法和电子表的表示方法是一样的。 学生完成作业纸上的内容,小组订正。 六、综合练习

1.找座位(课件操作)。

2.小朋友的一天(动画演示),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使学生知道每天有早上的6时和晚上的6时。 让学生填写自己的起床和睡觉时间。

3.师或生说出时刻,让全班学生在钟表上拨出时刻,并及时反馈。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4.教师拨出5时让学生认,并依次拨出6时、7时。通过拨表认识整时的顺序,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七、结束语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时间就这样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所以小朋友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让我们做时间的小主人,好吗?下课。”

设计(二)

认识半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95页。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器、小闹钟学具(学生人手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动画故事《勤劳的小蜜蜂》引入。多媒体出示小蜜蜂早晨起床、发现蜜源跳圆圈舞、找小伙伴、采花蜜的4个钟面时刻的画面。

2.提出问题。

a.同学们,勤劳的小蜜蜂想要写一篇日记,你能帮帮它吗?你能正确地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 生:勤劳的小蜜蜂早晨6时就起床了。

b.它在什么时刻发现了蜜源,跳起了圆圈舞?(8时半) 生:大约8时多,8时半。

c.它是什么时刻找小伙伴和采花蜜的?(10时半和11时半) 生:它10时半找到小伙伴。 11时半和小伙伴一起采到了花蜜。 3.揭示课题。

谈话:小蜜蜂8时半发现蜜源,10时半到11时半和小伙伴一起采花蜜。 今天,大家一起来认识半时。(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投影仪出示3时半钟面。

a.师: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可以请学生用学具钟表,依照图上钟面拨一拨。) b.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

由学生自主交流汇报:时针指向3和4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3时半。

【篇六】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网络资源整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资源整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黄活伟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网络的教育应用已日渐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点。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媒介,已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有力工具。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使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能更快、更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多媒体网络这一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正深刻影响和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本文从四个方面浅谈网络资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跟随教师设定的步骤开展活动的被动学习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一个纯的“教授、传道”知识的角色,向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转变。而学生则能根据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在网络上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学习的顺序、内容,自主地查询相关的知识,利用掌握的方法主动地去获取新知乃至去创造新知,实现自主学习。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后,我先让学生欣赏一组室内装饰图片,正当学生

享受美的时候,提出问题:“室内装修与数学知识有关吗?”由于问题比较广,引起了学生的遐想。学生甲说:“做家具时需要测量木头的大小。”学生乙说:“粉刷墙壁时要计算墙壁的面积。”……老师对他们的想法都加以肯定。这时,学生不禁要想:这堂课究竟要学什么呢?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下,学生的求知欲给引发了。“任务”的提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提供资源素材,自主探索为核心

传统教学意味着对学生更多的控制与支配。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网络化教学大胆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思想,将自主权充分交还给了学生。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是把知识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离开了“讲”的阵地,走下了神圣的讲坛,改变了包揽一切的课堂主宰身份,取而代之的是教学资源的提供者、研究探索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要想办法开辟新的学习空间,借助网络技术,将文本、图像、动画等各种资料有机结合,为学生创设更多地自主学习的条件。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的需要,可以提供如校内外资源平台和资源库、相应的专题学习网站、虚拟的学习环境和让学生自主畅游英特网搜集资料等条件。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就可以提供一个专题学习网站,设立如学习导航、学习

区、练一练、资料库、画一画等版块,在整体上提供探索建议,逐步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从而有效减轻了学生自主参与的难度。

三、利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对社会磋商和对理解发生的评估而展开。社会交往有助于形成多种假设,用多种观点完整、全面地看待同一个问题。可见,建构主义特别提倡协作式学习。而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很方便地展开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群体活动能力以及竞争和合作能力。学生们之间可以不用直接面对,而是教师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学生链接成小组性的学习团体。他们利用网络来传递声音、文本、图象等各种符号,以此达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同步传递信息,加强互相交流的目的。这对于克服学生操作的自我中心性,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学生了解了年、月、日的知识后,我上了一堂“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活动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上网去查各种历史资料,并要求将其中涉及到年、月、日的知识巧妙的设成问题,用Powerpoint制成电子演示文稿,然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介绍历史事件,并提出问题,全班抢答,最后评选出优秀小组。准备的过程中,一个小组的成员形成一个强有凝聚力的小集体,他们各抒己见,确定主题,分工协作,上网查找各种资料,有的小组以祖国体育事业为主题,从许海峰0的突破到今年的北京申奥,一边介绍一边提出“我国实现奥运金牌0的突破是在平年还是闰年?”“距离北京申奥揭晓还有多少

天?”等问题。有的小组以探索未来为主题,提出“21世纪的第二个闰年是哪一年?”然后再介绍世界在这一年会发生什么变化;还有的小组以祖国的历史为主题,介绍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并提出相关的时间问题等等。学生上网收集、整理的资料完整和全面大大超出我的预想,而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是我预料未及的。学生通过网上“冲浪”,获得丰富的资料,而后对所获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在网络互动中整合他人信息,自我组织和建构,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四、注重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为升华

通过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信息技术运用的信心;学会用数学和信息技术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创新和发展信息的能力。这是21世纪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置身于社会人生,借助网络技术,将课内外知识相互渗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条件,使学生品尝到探究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探究的能力。如要求四年级学生分析用“煤气”和用“电”做同样多的米饭哪个更便宜?研究时学生先应了解:比如电饭煲的功率是800W,每小时用电量为0.8度,每度电0.5元钱;煤气一桶60元,大约连续可烧60小

时。再通过生活实践:电饭煲每次烧饭需24分钟,花费

0.50×0.8×0.4=0.16元;煤气每次烧饭要15分钟,花费

60÷60×0.25=0.25元。通过生活实践,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把自己收集资料后做好的题目放在教学网上供大家参考,全班同学就可以获得多种不同渠道收集信息的结果,最后通过讨论才可下结论回答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尤其是网络资源技术给我们的学习和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此,培养学生信息素质,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造学习尤为重要。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为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

创造型的人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