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感时花溅泪 赏析感时花溅泪

初中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初中作文】

第一篇:《感时花溅泪》

感时花溅泪

依稀,

五千年风雨沧桑 追溯九万里烽火狼烟 滚滚黄河怒涛 震撼五岳

浴火重生的英雄 半路勾起愁伤 一地残破的花瓣

弥散着英雄的遗香……

暮云中学初三:残の恋

第二篇:《唐诗名句赏析之一九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诗名句赏析之一九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杜甫《春望》中的句子。全诗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之间逃亡蜀中。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即皇帝位,世称肃宗。杜甫闻讯,将家人安顿在都州之后只身一人前往灵武投奔肃宗,但不幸在途中被俘,后被押解到长安。在长安期间,杜甫目睹昔日繁华的帝京一片萧条零落,百感交集之下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春天的花本应娇艳明媚,春天的鸟儿本应欢呼雀跃,但我看到春天的花开却潸然泪下,听到鸟的叫声却心惊胆战内心痛苦。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内心就越发伤痛,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情感。

第三篇:《感时花溅泪》

龙源期刊网 .cn

感时花溅泪

作者:

来源:《课外阅读》2005年第12期

我国诗人有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实,这句诗正说明了景随情迁的道理。对事物的认识和一个人感情有很大关系。

对于常人来说,一粒沙子就是沙子,而在诗人的眼里,一粒沙子可以弥漫整个世界。一粒水珠在诗人的眼里便可折射出整个世界。因为诗人富于感情,对事物的认识便不同于一般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事物感情的亲疏不同造成的。

在“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李清照眼里,她的生活安定,幸福且少受战乱之苦,因此她才会“兴尽晚回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然而世事沧桑,后期的她饱受战争流离之苦、丧夫之恨,对于她来说,这时的舟已是“载不动许多愁”。前一舟是幸福愉快的载体,后一舟却成为了愁绪与痛苦的寄托。难道是舟变了么?不,是她的感情变了——物是人非事事休。她对事物的认识抑或对,抑或错?其实本无定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有人说,中国人缔造了月。这话其实并未夸大。在科学上,月只是一个毫无生命和感情的星球,但由于中国无数诗人无数美丽的诗篇却赋予了月亮以不朽的生命。在王维的诗中有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继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些优美的诗句,至今细细体味,仍给人口有余香,不绝于耳的感觉。但我们同时也会发现诗人的感情却不尽相同:王维的安适,张继的失意,李白的狂放不羁,苏轼的人世旷远。也正是如此,对于同一事物月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同样,对于其他事物,诗人们也同样有不同的认识,有人喜春,有人悲春;有人伤时,更有人感时。感情却是对事物认识的一个基点,一个发散源。

千百年后,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则抒发了一代伟人豁达的胸襟和壮志豪情。他对于“天”这一事物的认识也正是与他的宏大的志向和博大胸怀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人的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便也不同。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感情亲,则对事物爱好,感情疏则对事物厌倦。其实,这本是见仁见智的。

[点评]作者在诗歌的王国里纵横驰骋,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并非简单的诗词名句的堆砌:以杜甫的诗句开头,引出话题的关键词“感情”;以毛泽东的诗句作结,则是引向深入。诗人词人里,突出了李清照;诗词吟咏的对象里,突出了月亮。以杜甫的诗句作为标题,极为形象地统摄了全文。可以说,诗歌的材料成就了这篇考场美文。

第四篇:《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花溅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好累啊,下班后没换高跟鞋,也扮了一回淑女,回到家已经8.44分了,坐在电脑前回想这一路脚疼伴随的思索:朋友说你就应该穿点高跟鞋,我现在要是男人一定背起你走不到地方不会放下的,我呲牙咧嘴的一笑(脚疼),和她分开后漆黑的路上我自己走着,就想一个人;一个无论几点种都可以毫无顾忌的打给他电话的人,一个受了罪受了委屈可以把这委屈扩大十倍来倾诉的人,一个明明不是他的错却把所有罪过都加在他身上向他发脾气的人,一个可以依赖可以依靠不会离开的人……这个人在哪呢?也许曾几何时把这种情感寄托在别人身上,不知道对错与否,一切又如过眼烟云一般慢慢在眼前消失殆尽,一切真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发生过,还仅是梦境一场。时间的梭穿的真是越来越快,不停的在我的脸上织出岁月的痕迹,真不知道能不能在我容颜依旧的时候让你见我一面了?脚还是疼,身边的朋友到是挺多的,可这种小事我能和谁倾诉,谁又会在意呢,与其听句敷衍的:“怎么弄的啊?快拿热水烫烫!”挂了电话一定和自己老公说:“这家伙太娇气,真受不了”(其实她们遇到这事时面对自己老公比这还邪乎十倍)我才受不了~!都说婚姻是缘份,可好赖我也得来一个吧,动

不动就冒出个有老婆的说喜欢我,这就是传说中的孽缘吧?真要命!

唉,还好我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做好一切最坏的准备乐观的迎接一个又一个悲壮的明天,还好我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不用假手于人,真不知道是应该感叹这个世道,还是感慨自己的人生!夜渐渐深了,像我这样守候孤独的同样的人们,我能代表你们弱弱的问一句老天吗:“你看不见吗?”(嘻嘻)徐志摩曾经说过: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仅此而已!以前经常用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姿态引用此句,现在我就越看这句越不顺眼,后来才知道:“我命在我,不在天地!”早要听到这句,好好的努力争取,也不至于在别人家孩子打酱油自己却满脸沧桑的时候还在思索这个问题!今天就到这里,休息休息一会!

第五篇:《感时花溅泪》

感时花溅泪

赵兢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

——题记

时间的年轮总是匆匆地在岁月的行走中不经意地悄然划过,如晴空流星,转瞬即逝,虽然青春的光环是绚丽金灿的,可是如果你一不小心,就像我们的大学生涯,看见的就是已经闪过了的尾巴。火红的六月,有朝阳亦有烈日,涛涛的江水每每都在这个季节汹涌东去,一切都显得那样生机盎然。但是,在校园,难免会随处可见令人潸然泪下的场景——别。

感时花溅泪啊!

别了,我心爱的同学们;别了,我敬爱的老师们;别了,哺育了我多年的师大母校;别了,校园里的一草一木

记得在师大校园里传得很热的一张毕业照——师妹,等师兄有钱了回来娶你。

菁菁校园,一句简单的话语道出了多少即将离校学子的心声,也道出了毕业时的难舍难分;但是,随着岁月的轮回,它必将变得灰白,褪去鲜亮的色泽。

“毕业了”,此刻,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见一道亮丽的风景,扛着笨重的相机,作别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

“毕业了”,明年的今天,我将站在师大的大门口挥手作别,像今年的师兄师姐们一样。

“毕业了”,把陪伴了我们多年的书本往天上一抛,青春的余波在此刻做着最后的垂悬。那时,你是否会阔步前行呢?那时,你是否会慷慨激昂呢?那时,你是否会无悔呢?

我是一条线的中心点,对于左边来说,我是终结点,对于右边来说,我是起点。所以,我是一端的起点另一端的终点,毕业大声地说道。

是的,曾几何时,我这个从不为飞鸟驻足的过客,习惯了学子在外漂泊的生涯。在不久前的某一天,我带着那个沉重的行李包,悄然地来到了贵州师范大学的校园,从此,我便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同欢喜共忧乐,它们伴随着我成长,我却把它们放置在了一旁,尽管,也因它们的飘落黯然那么一两句,但是对于我这个从不驻足的过客,确是微不足道的,因为,就在看见师兄师姐们拍毕业照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它们是那么美,那么高洁,却也那么让人流连。

不,不是,或者在我悄悄来到师大怀抱的时候,我就已经在流连了,只是,岁月的脚步太快,总是在匆匆之中无暇顾及。蓦然回首,我却将它们远远地甩在了刚进校门时的彼岸;而我这个从不驻足的过客,却只能回首,向在很远很远的后方的你们,挥一挥衣袖作别。

悄悄的我走了,在明年的现在。此时,我才觉得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一切。

踏上师大迎新的校车,我为同学背着他的那把破木吉他,到达校门口时,有一种终于到家的感觉,因为学子飘无定所的生涯终于在贵州师范大学终结了。那时,我们可能只是两个正值青春年华的、懵懵懂懂的少年。

军训时,我们雄壮的番号声把校园闹得响天动地,踏平了足球场上绿茵茵的草儿,在恢宏的检阅声中,结束了军训。那气势那场面是足以让那个稚气的我震慑的,只觉得,你宏达!

当穿梭在都市的车水马龙中累了的时候,回到师大的校园,那一缕透心凉的微风,吹去了喧闹,吹去了炎热,有的是一个个年轻的身影,一颗颗青春的心;有的是淡淡的花香,樱花娇艳,梧桐花从容,桂花清纯,槐花浓烈;还有那为每个人所熟知的鸟鸣,和令同学和老师们心惊胆战的所谓“天使”。无论你怎么疲累,只要你在校园的石凳子上坐上一坐,霎觉清爽,只觉得,你清幽!谁还有闲暇去顾及其他,早已沉浸在书香的海洋,你不愧为一方净土!

当秋风扫落叶时,或者,你也曾站在那个十字路口感伤、彷徨过,等待着那个值得你等待的念头,期待着他或者是她的出现,虽然等待是漫长难耐的,但至少你也曾等过,当像师兄师姐们一样作别时,你还可以忆起那个十字路口,毕竟青春的涟漪可以无限制地荡漾,越大越美好也就越丰富,青春的岁月是无尽头的创造,可以造就太多太多,但绝不容挥霍。这时的师大,魅力无穷,有蕴涵而又不乏浪漫。

当晨钟每日无情地敲响,请不要烦躁,它是在提醒还没有起床的学子们赶快起床,它无日无夜地不知疲倦地敲响着,从不抱怨,直到你毕业时它还是那样。如果在将来的某一天,它不再吵你了,那时你才会真的觉得它每日的提醒是那么的珍贵。所以,作为师大人,我们当借晨钟震耳的雷鸣,放声呐喊!放声歌唱!

当奔波累了,学习乏了,身心疲惫了的时候,在这里可以找到心灵的慰藉,是我们心灵的归宿,闭上眼睛,洗礼了灵魂,这时的师大是心灵旅途的驿站,偶尔停下脚步歇歇,会使你的旅途更加愉悦,或许前方美景独好,于是又为了下一站的美好蓄足了力量,整装出发。

如今,多少个辛酸的日日夜夜过后,我们已在香樟精神的熏陶下茁壮成长,已由原来那个充满稚气的孩子成长成今天的大人,你说将要离去的我们怎能不感时花溅泪呢?

明年的今天,我将离开师大,顷刻间,觉得师大的天空是那么蔚蓝,师大的鸟儿是那么的亲切,师大的微风是那么的撩人心弦,师大的草木是那么的多情,师大的怀抱是那么温暖,师大的花香是那么的浸甜

感时花溅泪,感时我已远去,感时你已在遥远的后方,而我们的距离也就随即远了。那时,我将从你的怀抱整装出发,离开你,去到遥远的地方,追寻属于我的梦想,而你却依然静静地继续绽放你的芳香,慎思,笃行,博学,致新,明年的如今,我将远行,我和你也将有个亘古不变的约定,千百年后,在神州大地上将随处可见香樟之魂!

第六篇:《感时花溅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诗歌中的兄弟情

摘要:诗言情,杜甫对兄弟的关心爱护,在其诗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诗如其人,透过这些写给其兄弟的诗篇,杜甫向我们展现了他人性的一面,使其“诗圣”形象更加可亲可敬。杜甫的此类诗自成特色,别有风情。

关键词:杜甫兄弟诗人性艺术特色

前言

兄弟诗,简言之就是以“兄弟手足之情”为题材或以表达此情为主旨的的诗,实为亲情诗里之一类。兄弟诗写得热诚而质朴,平易却率真,显示了诗人人性中最本真的一面,诗歌也因此而更加美丽动人。

一、中原有兄弟,万里正含情——身世浮沉,手足情深

据陈贻焮先生考证:“公弟四人:颖、观、丰、占。”从杜甫现存诗歌中,笔者统计到写给他弟弟们的约30首,在亲情诗中占了很大比重,手足情深,可见一斑。开元二十九年(741)秋的特大洪水,灾害甚大。杜甫写下《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本文所录杜甫诗歌均以杨伦《杜诗镜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为准)一诗:二仪积风雨,白谷漏波涛。闻道洪河坼,遥连沧海高。职司忧悄悄,郡国诉嗷嗷。舍弟卑栖邑,防川领簿曹。尺书前日至,版筑不时操。难假鼋鼍力,空瞻乌鹊毛。燕南吹畎 亩,济上没蓬蒿。螺蚌满近郭,蛟螭乘九皋。徐关深水府,碣石小秋毫。白屋留孤树,青天失万艘。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赖倚天涯钓,犹能掣巨鳌。时值杜颖任齐州临邑主簿,掌管治河防泛工作。这首有着二十八字诗题的排律,金圣叹如是点评:“忽然闻河泛,忽然想领此职者奈何,忽然忆防川恰是舍弟。看此一解,为是弟忧,为是忧弟?先生鹡鸰在原之情,于是乎千载如覩矣。”诗人以弟忧为己忧,体现了深深的手足之情。

至德二载(757),杜甫身陷叛军,困守长安,写下《得舍弟消息二首》。“烽举新酣战,啼垂旧血痕。不知临老日,招得几时魂。”表达了诗人无限感伤。“两京三十口,虽在命如丝。”则是感叹生计之艰。《杜诗镜诠》引劭子湘云:“忆弟诸作,全是一片真气流注,便而绝妙,不能摘句称佳。”

干元年间,杜甫大致作了6首写给兄弟的诗歌,分别为:

干元元年(758)年暮春作《得舍弟消息》,干元二年(759)作于河南陆浑庄的《忆弟二首》和《得舍弟消息》,干元二年客居秦州作于白露节时《月夜忆舍弟》,干元二年十一月作于甘肃同谷《干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之其三。以《月夜忆舍弟》为例:{感时花溅泪}.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鴈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此时,杜甫客居秦州,其余三弟颖、观、丰分别散落在山东、河南等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句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白露之夜,月光如水,诗人由眼前的月光联想到家乡的明月,也勾起了他对流离失散兄弟的深切思念。 若《月夜忆舍弟》道出的是客居他乡的浓浓相思,那么《干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则是濒临绝境的深切挽歌。

其三唱道:“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前飞驾鹅后鹙鸧,安得送我置汝旁?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老身作客,寄居他乡,饱尝离乱,食不果腹,几近饿死!如此种种,诗人情莫能掩,长歌当哭!他的恸哭,既是唱给自己,也是唱给他同样遭受困厄的手足。 上元元年(760),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边筑下草堂,于此度过一段舒适悠闲的日子。是年冬,他在《村夜》里写道:“中原有兄弟,万里正含情。”寄托了兄弟的无比思念。宝应元年(762年),杜甫一家滞留梓州,这年重阳节他写下《九日登梓州城》。“弟妹悲歌里,乾坤醉眼中。”客居他乡,物是人非,今非昔比;国事、家事均无可快意者,诗人唯有对之以昏花的醉眼了。{感时花溅泪}.

广德年间,杜甫创作了4首写给弟弟们的诗歌:《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和组诗《送舍弟颖赴齐州三首》。前诗虽写得琐碎,却不失真挚自然,尤其末句“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更是细致表达了诗人对草堂的留恋和对弟弟的怜惜之情。后三首组诗,其一写惜别之情,其二叙别后之思,其三则期待兄弟俩再次重逢,完整的情感流程足见杜甫的无限深情。大历年间,兄弟诗篇大量呈现。其中,大历元年(766)作于夔州有3首:《狂歌行赠四兄》、《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到了大历二年(767),此类诗歌创作则显现出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它们大致有8首,分别是:《得舍弟观书,自中都已达江陵。今兹暮春月末,合行李到夔州。悲喜相兼,团圆可待,赋诗即事,情见乎辞》、《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送示二首》、 《舍弟观自蓝田迎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等。大历三年(768),诗人又于元旦前后写下了《远怀舍弟颖观等》和《续得观书,迎就当阳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峡》等。其中,《舍弟观自蓝田迎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可谓是兄弟诗中为数不多的愉悦之诗。其二有云:

马度秦山雪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他乡就我生春色,

故国移居见客心。剩欲提携如意舞,喜多行坐白头吟。

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杜观从蓝田迎得妻儿回到江陵团聚一事让杜甫也感受到了盈盈喜气,万般景物在诗人眼里显出别样的风情。诗人正是以弟弟们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体现了其博大的仁者之心。劭子湘言杜甫“忆弟诸作,全是一片真气贯注”,甚是精当。透过这些诗篇,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博大胸怀并倾注无限深情的兄长杜甫,感受到的是他的至真至情。

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成特色,别有风情

(一)特殊的意象——鹡鸰{感时花溅泪}.

在杜甫写给兄弟的诗歌中,“鹡鸰”一词频频出现。“鹡鸰”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小雅·棠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诗中的“脊令”即杜诗中的“鹡鸰”。“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棠棣》一诗反复渲染、歌唱兄弟的深厚感情。这首诗也隐喻了兄弟间要患难与共、互相扶持。“鹡鸰”也以象征兄弟情谊的意象,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和思维定式被保留并为后人所沿用。关于鹡鸰意象,吴淑玲先生著有《杜诗中鹡鸰意象的文化意蕴》(注:见《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一期)一文,在此不予赘述。在杜甫兄弟诗篇里,“鹡鸰”一词大概出现了4次:“浪传乌鹊喜,深负鹡鸰诗”,“草黄骐骥病,沙晚鹡鸰寒”,“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鹡鸰”,“鸿雁影来连峡内,鹡鸰飞急到沙头”等。“鹡鸰”的反复出现,显示了杜甫对兄弟手足之情的珍爱与重视。

(二)自然的眼泪——真情

梁启超在《情圣杜甫》一文写道:“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最深处,能将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样子,能象电气一般一振一荡 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杜甫的“圣”于兄弟而言,在于他是一个有着无限真情、仁心宽厚的兄长。他的“圣”是“先生鹡鸰在原之情,于是乎千载如覩矣”般的圣。纵观杜甫此类诗,我们会发现“泪”、“啼”等字眼在其笔下层出不穷:“啼垂旧血痕”(《得舍弟消息二首》),“犹有泪成行”《(得舍弟消息》),“送汝万行啼”《(送舍弟颖赴齐州三首》其一),“十年朝夕泪”《(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等。杜甫的“爱哭”乃由他的真情流露不能自持之故,他的眼泪是其抒发真实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这是一种多么特别的表达方式。

(三)特别的时间——节令

“每逢佳节倍思亲”,杜甫很多兄弟诗创作于节令里,体现了中国人一种传统的情感模式,也使情感表达更加浓烈。其《月夜忆舍弟》、《远怀舍弟颖观等》等均作于节令日里。中国人自古就有节日里与家人团聚的习俗,节日里的聚首,哪怕极为短暂,也可释放长期以来压制的相思之苦,增加彼此的情感。在战乱里,相聚是多么可遇不可求的事,即使思念到骨子里,也只能给予遥远的祝福。在这样的日子里,杜甫往往笔端诉说无尽相思。{感时花溅泪}.

(四)乐景却哀情——匠心

杜甫诗歌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幅深沉而壮阔的画面,情景交融随处可见。诗人尤谙以乐景写哀情之妙,他的兄弟诗多以乐景写哀情,常把对兄弟的思念以悲情的哀唱融入乐景之中,不见其悲,却尽显其悲,别具匠心,引起读者广泛共鸣。 如《忆弟二首》其二里“故园花自发,春日鸟还飞。”陈贻焮先生对其如此点评:“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故园’二句,也以乐景写哀。对此良辰美景,而无人共赏,就更增添内心的惆怅了。”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感时花溅泪 赏析感时花溅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