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作文】
篇一:《河南省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河南省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班级: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强调/勉强 烦闷/闷热 兴高采烈/兴师动众
B.炽热/纺织 剽悍/缥缈 越俎代庖/如法炮制
C.遗憾/震撼 蕴涵/慰藉 瑕不掩瑜/不言而喻
D.湖泊/淡泊 奖券/试卷 徇情枉法/以身殉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安祥 国库券 浮想联翩 目不暇接
B.先驱 划时代 融会贯通 指手画脚
C.脉搏 户口薄 眼花瞭乱 闲情逸致
D.提纲 防腐剂 穿流不息 言简意赅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朱自清,我国现代散文家,他的散文《背影》截取父亲给儿子买橘子时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镜头,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B.《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铭,本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用韵。
C.《出师表》中,诸葛亮用恳切的言辞向刘禅提出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建议。
D.古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一般为八句,依次称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其中颈联、颔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4.古诗文默写。(共8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⑵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⑶杜牧《赤壁》中揭示英雄与机遇的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古代诗歌中有很多思乡念亲的名句。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现了思乡之情;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想象表现了对妻子的无尽思念。
5.请将“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一句还原到下面的语段中,位置正确的一处是【 】(3分)
我们应该怎样活着?(A)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焕发出光彩。(B)“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体验。(C)欢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D)
6. 鲁迅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下面这段文字写的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什么磨难?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什么“人情世故”?(4分)
这妖精是牛魔王的儿子,我与他父亲相识,若论将起来,还是他老叔哩,他怎敢害我师父?我们趁早去来。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7分)
材料一 近年来,学前教育成为教育热点话题之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不能输,不能等,教与不教,就是不一样”等观念,成为许多家长的共识。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态,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更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更注重教育的即时效应。幼儿园小学化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材料二 当前学前教育的问题一方面是供不应求,另一个方面就是应试倾向,幼儿园“小学化”。群众对此反应强烈。发展学前教育,一要政府重视,加大投入;二要向公众普及对学前教育的正确理解,以避免不再走弯路。
材料三
(1)请概括出前两则材料的共有信息。(2分)
(2)材料二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修改。(2分)
二要向公众普及对学前教育的正确理解,以避免不再走弯路。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幅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其内容,并谈一点自己的感悟。(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共16分)
①他从来没有觉得太阳如此明亮刺眼。钻出漆黑的巷道,一步三踉跄的他,伸出黑糊糊的手在眼前遮光。然而,重生的喜悦让他迫不及待地站在烈日下,井下那可怕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随着一声巨响,水流霎时冲进工作间,工友们全被冲走,只有他侥幸逃脱。 ②此时,他一遍遍告诉自己:我还活着。
③归心似箭的他,赶紧往家走。老婆孩子父母亲人,这个时候他们还不定伤心成什么样呢。路上,他听到有人大着嗓门议论:这次矿难死了的矿工家属运气好哇,政府逼着矿主给每家赔20万元呢!20万?他的身体一激灵。每月挣的那点儿钱,一家老小勉强够活。老婆连件像样的衣服也买不起。自己哪像个顶家的男人呀!如果能得到这20万抚恤金,就可以过幸福日子了……可自己怎么就活下来了呢?他平静了一下心情,快速跑回到出口处,那里一片死寂,看不出任何生命的迹象。现在并没有人知道他还活着。他牙一咬,脚一跺,决定将错就错,隐姓埋名远走商飞,就让所有的人都当自己已经死了吧。
④这一“飞”就离家几千里,他这才知道活死人也没那么好当。因为身份不明,他只能在这个繁华都市中做一个最低级的打工者。什么苦干什么,每天的腰酸腿疼倒不是最难挨的,最怕的是路过街边的公用电话亭。因为每一次,他都想要冲进去,拨通那个熟悉的电话号
码,听听家里人的声音。有一次,他真的进去了,可是当他拿起听筒,听到“嘟——嘟——”的长鸣声,想到给家人带来幸福的那20万抚恤金,他又慢慢地放下听筒。每到夜晚,特别是节日的夜晚,林立的高楼大厦在七彩的霓虹灯下点缀着喧嚣与繁华,路上常有幸福的情侣或者大人领着孩子在牵手漫步。这些每次都猛烈地撞击着他的心,让他无处可逃。他冒出了一定要想办法回家的念头。
⑤三年后,他终于攒够了钱做了整容手术,终于可以回家了。可是,当他兴致勃勃地踏进家门,他惊呆了!他发现家里依旧是他离开时的破败样子,妻子本不年轻的脸上又多了几道石刻般的皱纹,表情呆板而忧郁。他用儿时的疤痕向妻子证明了自己的身份,却没有在妻子眼中找到意料中的惊喜,相反看到的却是满面怒容。妻子声泪俱下:“你真傻呀,你知道你走后家里发生什么了吗?你以为我们稀罕那20万吗?我们不稀罕那20万,我们只要你活着!只要你活着!”
⑥原来,听到他遇难的噩耗,老母先是几天不吃不喝,接着哭瞎了眼睛,最后含悲去世。老父急火攻心,病瘫在床。至于那20万的抚恤金,大部分都交了医院的治疗费。
⑦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立时顿足捶胸,悔恨交加。他以为钱是万能的,但它并没有让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也没有带给他想要的幸福。
⑧他是真的糊涂啊,以为装死骗来20万就能带来幸福,哪里知道。父母妻儿就算守在一起过粗茶淡饭的日子,挨穷受苦,也只要他活着!穷,也不该自贬身价。因为再微不足道的生命,在爱你的人眼里,也是无价可估的!
⑨有价金钱,无价爱。生命的价值本不该如此,幸福的含义也让人深思。
8.理清文章思路,在下面空白处补全情节。(4分)
矿难逃生,为骗抚恤金出走→ → →得知真相,心中后悔莫及
9.第④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0.请分析第⑤段中两个加点词语“终于”的表达作用。(3分)
11.第⑥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
12.请从下面的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作为本文的标题,并说明理由。(3分)
A.只要你活着 B.“幸福”的抚恤金
选择 项,理由是: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共12分)
先有天地之中,后有中岳嵩山
①2010年,“嵩山历史建筑群” 以“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名字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天地之中”的概念体现了以“中”为尊的宇宙观,浓缩了嵩山的文武、天地、三教之交融的文明内涵,它是 中国古代政治之成熟、科技之进步、文化之多元的绝佳体现。
②嵩山的核心是少林寺、中岳庙,而要真正理解“天地之中”,游览之路必须从登封市东南方向的告成镇开始。这里坐落着唐代仿照旧制建立的“周公测景台”以及元代观星台。根据古代的政治统治传统,国之中央对一个政权的合法性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周朝建立后,不仅迁都更靠近“中”的洛阳,还要“求地中”。当时人们认为,太阳在夏至正午时的影子为一尺五寸之地便为地中,周公便在洛阳周边寻找这样的地方,在告成镇(当时名为阳城)建立测景台。测景台以圭表为主要结构,台座为“圭”,台柱为“表”,表高合当时的八尺,表北端距圭的北边缘为一尺五。果然,在夏至正午之时,影长准确定格在一尺五寸。这里便是“地中”了。
③如果说周公测地中是政治使然,那么元朝郭守敬在此建立的观星台,则体现了古代科技进步的杰出成就。位于测景台北侧的观星台是一个放大版的圭表,整体建筑由青砖石构造,
篇二:《2010年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一上学期学段考试语文试卷D》
1.诗文默写(10分)
(1)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2)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已亥杂诗》)
(3)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4)_______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5)李白在《行路难》中用典故含蓄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 __________,。
(6)古诗中多有化用前人之句的妙笔,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是化用李白《把酒问月》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而岑参送别友人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__________,。”一句则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2.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流畅流动淡雅婉转 B、流动流畅婉转淡雅 《送灵澈上人》)
(2)《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
,。
(3)__________,。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4)默写赵师秀的《约客》
,。__________,。
1.阅读杨子的《两代人的矛盾》一文,完成小题。(11分)
①“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像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
②其实,在这“两代人的矛盾”中,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是出自于爱——纵使是自以为是的爱。年青人也许听过、读过父母干涉儿女婚姻一类的故事,譬如反对爱女嫁给穷小子等等,无论怎样指责这一类的行为,都依然不能抹煞它根本的动机——关怀子女的幸福。 ③在“两代人的矛盾”中,可能有一部分是源于父母的愚昧和落伍,但也有一部分是出自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出自年轻人的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不过,一切悲剧的造成,都由于父母与子女间有时不能像朋友般地把问题摊出来谈谈,未能尽可能地过一种较随便的、不拘束的、较多接触的共同生活。
④美国作家劳伦斯著有一本叫做《我的父亲》的书,在他的描写里,他父亲一样犯有许多惹儿女烦厌的“严父”怪癖。但是,就因为他们父子彼此多了点“友情”和理解,两代间的关系充满了和谐的快乐。因此,父母固然有与子女沟通的必要,而作为子女,也不可犯盲目反抗的错误,总是要等到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情时,才后悔莫及!
⑤父母可能有许多错误,孩子也可能有许多错误。但是,一个孩子在踏进“反抗”的年龄时,要能够避免流行的“父与子”观念的感染,避免摭拾一些概念、术语,轻率地对父母下评断。而父母,在孩子踏进“反抗”的年龄时,也应当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追不上属于孩子的时代。
⑥只要年青的一代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而父母则顺应时代潮流,把下一代看成自己的朋友,双方共享喜乐,分担烦恼,就没有化解不了的两代人的矛盾。
【小题1】概括选文的论述思路。(3分)
【小题2】文中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3】针对一部分父母的愚昧和落伍,文中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生活中如果你与父母发生矛盾,你打算怎样化解矛盾?(4分)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①他从来没有觉得太阳如此明亮刺眼。钻出漆黑的巷道,一步三踉跄的他,伸出黑糊糊的手在眼前遮光。然而,重生的喜悦让他迫不及待地站在烈日下,井下那可怕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随着一声巨响,水流霎时冲进工作间,工友们全被冲走,只有他侥幸逃脱。 ②此时,他一遍遍告诉自己:我还活着。
③归心似箭的他,赶紧往家走。老婆孩子父母亲人,这个时候他们还不一定伤心成什么样呢。路上,他听到有人大着嗓门议论:这次矿难死了的矿工家属运气好哇,政府逼着矿主给每家赔20万元呢!20万?他的身体一激灵。【每月挣的那点儿钱,一家老小勉强够活。老婆连件像样的衣服也买不起。自己哪像个顶家的男人呀!如果能得到这20万抚恤金,就可以过幸福日子了可自己怎么就活下来了呢?】他平静了一下心情,快速跑回到出口处,那里一片死寂,看不出任何生命的迹象。现在并没有人知道他还活着。他牙一咬,脚一跺,决定将错就错,隐姓埋名远走商飞,就让所有的人都当自己已经死了吧。
④这一“飞”就离家几千里,他这才知道活死人也没那么好当。因为身份不明,他只能在这个繁华都市中做一个最低级的打工者。什么苦干什么,每天的腰酸腿疼倒不是最难挨的,最怕的是路过街边的公用电话亭。因为每一次,他都想要冲进去,拨通那个熟悉的电话号码,听听家里人的声音。有一次,他真的进去了,可是当他拿起听筒,听到“嘟——嘟——”的长鸣声,想到给家人带来幸福的那20万抚恤金,他又慢慢地放下听筒。每到夜晚,特别是节日的夜晚,林立的高楼大厦在七彩的霓虹灯下点缀着喧嚣与繁华,路上常有幸福的情侣或者大人领着孩子在牵手漫步。这些每次都猛烈地撞击着他的心,让他无处可逃。他冒出了一定要想办法回家的念头。
⑤三年后,他终于攒够了钱做了整容手术,终于可以回家了。可是,当他兴致勃勃地踏进家门,他惊呆了!他发现家里依旧是他离开时的破败样子,妻子本不年轻的脸上又多了几道石刻般的皱纹,表情呆板而忧郁。他用儿时的疤痕向妻子证明了自己的身份,却没有在妻子眼中找到意料中的惊喜,相反看到的却是满面怒容。妻子声泪俱下:“你真傻呀,你知道你走后家里发生什么了吗?你以为我们稀罕那20万吗?我们不稀罕那20万,我们只要你活着!只要你活着!”
⑥原来,听到他遇难的噩耗,老母先是几天不吃不喝,接着哭瞎了眼睛,最后含悲去世。老父急火攻心,病瘫在床。至于那20万的抚恤金,大部分都交了医院的治疗费。
⑦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立时顿足捶胸,悔恨交加。他以为钱是万能的,但它并没有让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也没有带给他想要的幸福。
⑧他是真的糊涂啊,以为装死骗来20万就能带来幸福,哪里知道。父母妻儿就算守在一起过粗茶淡饭的日子,挨穷受苦,也只要他活着!穷,也不该自贬身价。因为再微不足道的生命,在爱你的人眼里,也是无价可估的!
⑨有价金钱,无价爱。生命的价值本不该如此,幸福的含义也让人深思。
【小题1】理清文章思路,在下面空白处补全情节。(2分)
矿难逃生,为骗抚恤金出走→ →→得知真相,心中后悔莫及。
【小题2】选文③段【】内的句子描写了男人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男人当时的心情。(3分)
【小题3】选文④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请分析选文⑤段中两个加点词语“终于”的表达作用。(2分)
【小题5】选文⑥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
【小题6】请从下面的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作为本文的标题,并说明理由。(3分)
A.只要你活着 B.“幸福”的抚恤金
选择 项理由是
1.(三)吕元庸
丁用晦
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
【注释】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惯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务。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小题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
⑵因私易一子以自胜()
⑶吕请棋处士他适()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小题3】文中“易子”一事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