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步入大学】步入晚年的母亲(三篇) 母亲晚年的日子

初中作文 zuowen 2浏览 0评论

【 – 初中作文】

下面是www.zzxu.cn小学作文网小编整理的步入晚年的母亲(三篇),供大家参考!

  步入晚年的母亲(三篇)

老夫妇的幸福晚年

  步入晚年的母亲一

  母亲自幼身材矮小,年富力强时也不过1米55。自打嫁给父亲后,参加生产劳动与男劳力总是同工不同酬,挑担、种田从来巾帼不让须眉,年轻时便落下腰痛的老毛病。步入古稀之年以后,腰背微驼,显得更加矮小和瘦弱。在76岁以前,一直坚持着体力劳动,如砍柴、担水、挖地、锄草、挑粪、浇菜等。

  老年后的第一次磨难便是被自己饲养的生猪撞击造成肠破裂。那是2008年的岁末,12月31日傍晚,无意中被那畜生从胯下撞倒,经三里卫生院、县医院诊断为肠破裂,不得不于当晚11时推进手术室,进行外科手术修复。

  躺在病床上休养的母亲,似睡非睡间,手总是不停地向空中乱抓,问其原因,说是在拨草,真是摔倒了还要抓一把呢土。好在常年参加体力劳动,身体体质较强壮,术后恢复良好,不到一年,走路又能小跑起来,家务劳动、一般体力活仍不在话下。所以到了年底老家照样有猪杀,儿子们过年时家家发鸡鸭。

  几年来,虽说有时也有些生灾害病,可只要吃吃药打打针也就好了,这些小毛病基本上不对我们讲,说是怕影响我们工作。

  就这样平静地到了2012年,元月11日,母亲在家清理一只比较高大的取暖用的木桶时,连同一米多高的木质火桶从屋沿前的台阶上倒了下来,头脑勺撞击到台阶边沿。在地上躺了可能有半个多小时,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没有摔死,摸摸头,突出了一个大包,自己忍痛爬到床上躺下,心想撞个包没什么大不了,过几天便会好,还是为了不影响我和弟弟上班,也就没打算告诉我们。

  事发第二天,二姐给母亲打电话时,才知其摔伤,并通知大姐一同回家陪母亲住上一两天。于是她们回家,叫我回去吃晚饭,当时我也没太再意。第三天(元月13日)下午,在请了乡村医生打点滴不见好转的情况下,我们姐弟决定送母亲去中医院诊查,一查才知道,已经造成颅内出血。当时,中医院还没有床位,只得住进了县医院。其时已经是农历腊月二十。

  在随后的相关检查中,发现母亲肺部有阴影结集,但诊治医生并没有急于处理这个意外的发现,而是指出待一个月后,脑部复查时再细查再处理,就这样到了元月19日(腊月二十六),接母亲出院回家休养和过新年。

  生活中的事总是相对地集中到一起,2011年10月中旬,我爱人只身前往深圳儿子处,帮助她们做好新房交付使用前的相关准备工作。我一人在家既要上班,又要出售店里的一些货物,直到元月20日(腊月二十七)才前往深圳与儿子一家在新房中过年。而且,半年前就已敲定儿子的婚期是龙年的二月十八(公历3月10日),因此,正月初五从深圳动身初六回到家后,便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相关准备工作——出清墙壁、油漆门窗栏杆、印制喜帖等。

  天也不凑巧,正月初六到二月十六的四十来天时间里,阴雨连绵,天晴不下雨的时间只有4天不到,等安排基本就序,再找人给母亲复查时,已经是2月27日(农历二月初六)。CT片出来后,发现问题比较严重,第二天带着母亲去芜湖二院请专家读片诊断。专家的答复是,恶性的可能性很大,但发现早、手术价值大,且一到三个月内手术都是不会有大的变化的,半年以上不敢说。于是当天下午,姊妹5人在瞒着母亲的情况下,到我家商量,最后决定等3月10日办过我儿子的婚宴后,就安排母亲住院治疗。

  3月10日办喜酒,3月11日儿子、媳妇开车经合肥去杭州再回深圳,3月12日为小外甥补办结婚证,3 月13日在国平表兄的帮助下,连哄带骗将母亲带往弋矶山医院住院治疗。

  一周后的3月20日,手术进展相对比较顺利,磨难是从麻药消退开始的,疼痛最难受的时候,母亲甚至说过,如果继续这么痛下去,还能坚持到明天吗?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口的疼痛逐渐被术后的呼吸困难、胸闷气短所替代,门窗开到最大、病房内温度降到很低,她还觉得喘不过来气,回到家后,不得不开着前后门睡觉。为了让母亲能稍微好受一些,只得想方设法弄回一只大的医用氧气钢瓶,以备不时之需。还专门用电脑废品组装了一个小小的电风扇,一有呼吸困难时就对着脸上吹,大多时候是通宵开着的。由于同时患有慢性胆囊炎,因此饮食上几乎不能带油,这给营养保证、体质恢复上带来很大难题,但母亲总是说,稀饭就是最好的营养品,坚持吃它就一定能强壮起来,就一定能战胜病魔。

  这就是母亲的一贯性格,对生活要求不高,拼命地劳作,默默地奉献,不求自身的荣华富贵,只为儿孙能平安幸福。

  手术过程中,切除的肿块快速病理化验为恶性,是对我们的第一次打击;一周后,清除的淋巴细胞中有一组发现有癌细胞,更是最残酷的现实;4月14日CT发现有几处扩散等于说是直接的宣判。术后住在我家,实情不能直白地说,而且每天都要面对母亲的各种发问去说着谎言,还得时时提防说漏了嘴,那种内心的折磨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有体会。

  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了,今年我们尚能围在母亲身边为她端茶送饭,明年呢?母亲明年还能对我们嘘寒问暖吗。。。。。。愿苍天有眼,让我老娘挺过磨难、战胜病魔,再陪伴我们几载,享几年清福。

  步入晚年的母亲二

  本文为作家野夫在母亲失踪十年时,写的一篇祭文,江上的母亲,令人动容落泪。

  文/野夫

  一

  这是一篇萦怀于心而又一直不敢动笔的文章,是心中绷得太紧以至于怕轻轻一抚就砉然断裂的弦丝,却又恍若巨石在喉,耿耿于无数个不眠之夜,在黑暗中撕心裂肺,似乎只须默默一念,便足以砸碎我寄命尘世这一点点虚妄的自足。

  又是江南飞霜的时节了,秋水生凉,寒气渐沉。整整十年了,身寄北国的我仍是不敢重回那一段冰冷的水域,不敢也不欲去想像我投江失踪的母亲,至今仍暴尸于哪一片月光下……

  二

  从母亲到晚年仍保持的决绝个性里,我相信她成为;右派”是一件必然的事。这样说并非基于纯粹的宿命观,而是指她诞生之初,血质里就被刻上了她父亲的烙印。她一生都在努力企图剪断她与那个;国军”将领的血缘联系,却终归徒劳无获。

  我外祖母是江汉平原的大家闺秀,其父在民初留学扶桑八年,归国赴任甘肃省高法院长前,决定与天门望族刘家结为姻亲——那时的刘家三少爷[我外祖父]正成为黄埔八期的士官生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在可能存在过的短暂幸福之后,作为战祸频仍年代的军人之妻,外祖母便带着我的母亲步入了她的孤独一生。

  抗战爆发,外祖父侍卫蒋公撤退西南。刘家太爷故世,大宅日见凋敝。该地区又是日寇国军和共军拉锯争夺之地,无论哪一部短暂占领,徒具虚名的刘宅便成了搜刮粮饷的目标。外祖母带着我少年的母亲东躲西藏,饱受乱离之苦。最后因怕女儿受辱,外婆只好托乡里客商将我母亲带到湘西伯父家避祸。母亲在那识尽炎凉,像一个女仆般做工求学。

  三

  日本投降当年,母亲独自踏上还乡寻母的艰难路程,当她找到捡棉花纺线度日的外婆时,劫后重逢的泪水湿透了她们的褴褛衣裳。次年,乡人传言外祖父衣锦还乡,授衔少将驻节武汉。母亲来到省城寻父,等待她的却是晴天霹雳——外祖父不信他的妻女还能侥幸存活,已经重新娶妻生子了。而且他隐瞒了婚史因此不敢相认。

  悲愤的母亲闯进了他父亲的一场盛大酒会,一时舆论大哗,外祖父回乡逼迫外婆离婚,从此父女反目,我母亲坚决改名换姓以示恩断义绝。

  天道往还,1948年,节节败退的外祖父奉命移师恩施,赴任途中被伏击,流弹洞穿了他壮年的胸脯——而最后为他扶柩理丧的竟是我终身寡居的外婆。

  武汉次年易帜,;革大”招生,母亲投考,结业后竟又鬼使神差地被分往恩施剿匪土改——踏上了她父亲送命的路程。在这条充满险恶的山路上,她与我父亲邂逅相逢。一个平原遗弃的将门孤女,一个山中破落的土司遗孑,在那个伟大动荡的时代,偶然而又必然的结合了并从此扎根深山。

  四

  外婆早已原谅了她的丈夫,母亲却永远在仇恨她的父亲。她无法在现实中去惩罚他,便极力在精神上去满足一种虚构的报复——改名换姓,不承认有此父亲,甚至不允许外婆去原谅。

  然而这种背叛只能停留在自我泄愤的地步,因为这个政党一向在意个人的血统以研究其阶级属性。在她报考革命大学那天起,她就要面对无数张表格。她总是试图说明她是她父亲那个阶级的弃婴,她和她母亲属于苦难平民。然而表格却限制了她的声辩,同时还作为一张早有预谋的标签贴上了她的面庞。

  上个世纪流行一个充满杀机的词叫;历史不清”,母亲被这个语词压迫得痛不欲生。当任何一个批判她的人诘问——你是不是军阀女儿,她就仿佛陷入一个悖论。她比别人还恨她的父亲,却又偏被他们视为同一个敌人。她觉得这个父亲不仅在生前遗弃了她,还在死后长久地陷害着她,她完全无力跳出这一血缘的魔沼。

  1957年的母亲正当而立之年,这个来自遥远省城的女人,试图把她的教养植入那个土家山寨。其直率和刚烈却往往好心换来敌意,她对党的意见和她的出身被联系一起时,只能戴上右派的高帽接受工人的监督改造。20年后终于彻底平反时,母亲已老去,所有曾经蒙受的屈辱和伤害不知向谁讨还。划处和平反都是一张纸,她深感前者重如泰山而后者却轻于鸿毛。

  五

  文革开始时,父亲作为矿长很快被打倒,母亲微薄的工资要维持全家的生活,那时她是小镇供销社可以双手打算盘的会计。外婆陪着失学的大姐重返平原插队务农,二姐当了矿工,父亲病危在武汉住院,十岁的我也肺结核穿孔而命若悬丝,我们家一分四处进入了生命中最艰危的岁月。攻击母亲的大字报依旧贴满门窗,频繁的抄家连缝纫机头也被拎走,母亲带着我忍辱负重地在小镇访医求药,她不能垮,她要拉扯着这个破碎的家一个不少地走进那渺茫的明天。

  一次她带我到县城看病,回来时求熟人找了个便车,司机走出城后竟威逼我们从车厢下来,一生不低头的母亲为了我哀婉乞求,她看着扬尘而去的汽车悲愤难耐,又不愿让儿子看到一个母亲的窘迫和尴尬,只好将泪水默默吞下。她永远不理解人世间的恶竟至如此,人性何以被一个时代扭曲得如此不堪。

  我小学毕业后,学校又以我有传染病为由不录我上初中,我开始了短暂的少年樵夫岁月。当我在夕阳下挑着柴火蹒跚而归时,多能远远看见下班后又来接我的母亲,那时她已见憔悴了,乱发在风中飘飞,有谁曾知她的高贵?两个姐姐都已失学,她再不能让我沉沦泥涂,她不得不去求文教站站长,终于使我得以入学。

  六

  母亲终于带着全家迎来了1978年。父亲升迁,她获平反,大姐招工,我考上大学,外婆又回到我们身边。这时的母亲总算有了笑颜,她相信善良总有好报。即使那些迫害过他们的人也来我家走动,她依旧不假辞色。

  1983年外婆辞世,85年父母离休,87年父亲患癌,89年我辞去警职,随后入狱,母亲又开始了她的忧患余生。

  父亲总想等到儿子重见天日,因此而不得不承受每年动一至二次手术的巨大痛苦。他身上的器官被一点点割去,只有那求生的意志仍在顽强茁生。真正苦的更是母亲,她不断拖着她的衰朽残年,陪父亲去省城求医。父亲在病床上辗转,六十多岁的母亲却在病床下铺一张席子陪护着艰难的日日夜夜。只要稍能走动,母亲就要扶着父亲来探监,三人每每在铁门话别的悲惨画面,连狱警往往也感动含泪。每一次挥手仿佛就是永诀,两个为共和国效命一生的佝偻老人,却不得不在最后的日子里,因我而去不断面对高墙电网的屈辱。

  我们在不能见面的岁月里保持着频繁通信,母亲总是还要在父亲的厚厚笺纸外另外再写几页。我在那时陷入了巨大的矛盾——既希望父子今生相见,又想要动员父亲放弃生命。他的挣扎太苦了,连带我的母亲而入万劫深渊。

  七

  1995年我回到山中的家时,只有母亲还在空空的房里收拾着断线碎布。那时父亲刚刚离去半年,他在楼顶奇迹般地种植的一棵花椒树,正盛开着无数只眼睛一如死不瞑目的悬望。

  母亲依然如往昔我的飘流归来一样,为我炒好酸菜鸡杂。拿出一大坛药酒说你喝吧,这是你爸为你泡的劳伤药。她怎知儿子的伤原在心深处,却冀望一副古老的药方来疗慰。

  为了求生,我不得不匆匆又出山。临行之际,母亲异样地拉着我的手说,你在武汉安顿好后,就接我过去吧,家里太空了,一个人竟觉得害怕。我突然发现母亲已经衰老了,她一生的坚强无畏似乎荡然无存,竟至一下虚弱得像一个害怕孤独的孩子。

  八

  我用朋友借的一点钱租了一所肮脏的房子,几件歪斜的家具也算撑起了一个家。母亲带着一个单开门的冰箱来了,我见上面许多修补的漆痕,心中无限酸楚——这就是两老一生节俭唯一值钱点的遗产了,无常的灾难耗尽了他们的一切,我又怎生才能报答。

  母亲在阴暗的房里一点一点拆她的毛衣,漂洗那些弯曲的毛线,然后又一针一针为我编织出一条毛裤。她说这过去的纯羊毛,现在不好买了,你穿着会暖和些。

  她拿出一大本装订好的信纸给我,说这是她这些年来写的她的家族的回忆,我看见密密麻麻的几十万字,几乎页页漫漶着泪痕。她的手颤颤巍巍,哽咽着说这就算是留给你们三姊弟的纪念了。

  向来给我作饭的母亲突然不做了,每天要等着我回去做才吃。她又说这房子白天好阴冷,她感到恐惧。我带母亲到居委会去打麻将,她去了一次就再也不去了,她说她和那些老人没有话说。我知道清高的母亲一生不苟时俗,向来也不会娱乐。

  我那时和几个朋友凑了点钱编书想卖,每天回去母亲就要问有钱赚吗,我说生意没有这么快,她就又感叹物价涨了,城里生活太贵,然后说她要病了就是我们的拖累,她真想找我的父亲去。我每天在这个冷漠的世界疲于奔命,我求朋友的妻子给她免费的药,她心脏开始不适,我说妈,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九

  陪我住了十几天后,母亲要求到大姐那里去住。大姐在同城的另一个区,在长江的边上有一套狭窄的居室。大姐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我想也许能给母亲多一些欢乐和安慰,就让大姐来接走了她。

  我依旧在人海挣扎,在没有电话的时代也疏于问候。根本在于我忽略了母亲的所有暗示,我不知道那时她去意已决,她已在暗自料理后事,在与我们姐弟委婉话别。

  1995年的深秋午后,大姐打电话给我朋友找到我说,母亲早上出门现在未回,他们四处找也未能找到,大姐的语气有些惊恐。我还说,不会有事的,你们再找找吧。傍晚大姐在电话那端痛哭——她找到母亲的遗书了。

  我带着几个弟兄赶去,大姐交给我从被褥里翻出的母亲的两封信和一串钥匙,匙链上还挂着父亲当年给她的一个韭叶金戒指,我的心顿时如沉冰海。

  母亲平静地写道——我知道我病了,我梦见我的母亲在叫我,我把你们的父亲送走了,又把平儿等回来了,我的使命终于完成了,我要找你们父亲去了。请你们原谅我,我到长江上去了,不要找我,你们也找不到的。你们三姊妹要互相帮助,父母没能力给你们留下什么,我再不走还要拖累你们。

  十

  我们连夜沿江寻找,多么希望母亲还徘徊在生死边上,给我们最后一线机会。

  我们去公安局报案,他们说人失踪一月后再去备个案即可。我们去民政局求助,他们说没有寻人的职责。我们去电视台,他们说上级不允许播寻人启示,走失的太多了。我们自己复印招贴满街去贴,城管的跟着就撕,逮着还要罚款。整个国家没有一个救助机构可为我们分忧,我的母亲就这样走失在她的祖国。

  码头工人见多识广,他们说武汉下游的阳逻镇是长江的回水处,水上死者都会在那里漂浮回旋,你可以去那找到你的母亲。

  我只身来到那个码头赁居,先找当地派出所求助。他们客气地说,你看这墙上挂着多少寻人启示,我们根本顾不过来,这里每天都有浮尸。以前我们还每具100元请农民捞起来埋上,我们登记个特征。现在经费包干,我们也没闲钱管了,你自己租条小舟去找吧。

  我只好请了个胆大的渔民每天划着他的扁舟,陪我在此江湾逡巡。江面上果然每天都有浮尸,我都得靠近查看是否我的母亲。有的被浪花卷到了沙滩上,在阳光下发胀腐烂,堆满了苍蝇,远远就散发出恶臭。我生怕错过我的母亲,总要一一去翻看。许多天了,渔民也厌了,码头工人感于我的孝情,劝我别找了,根据他们的经验,武汉下水的这时早该在此出现了,要没见到,一定是被沿江的船锚挂在水底了,又或者被漩流带出了江湾,那就永远找不到了。我最后还是又沿岸上溯找回武汉,母亲终于仍是一去无迹。而两个姐姐则同时找遍了所有的亲友寺庙,我们终于彻底绝望。

  十一

  整整十年过去了,秋水长天,物换星移,我们姐弟的隐痛和歉疚却从未平复。我们在一起相聚时,基本也尽量回避这个话题,谁都知道心上的创口还在暗夜渗血。

  两个平民姐姐多少还有些迷信,早几年听说哪个神人,总要去花钱请教母亲的下落,并按所谓的高人指点去再做徒劳的追寻。又或者听某位故旧传言,在某处曾见疑似母亲的老人,便又要去打听,然后牵出万千余痛。只有我相信母亲真的去了,她一生的刚烈决绝,一生对我们的挚爱,在那个艰难勉强的时刻,她绝对会选择尊严而从容的赴死。她要用她的自沉来唤起我重新上路,来给我一个无牵无挂的未来。

  一个68岁的老人,在经历了她坎坷备尽的生涯后,毅然地走向了深秋的长江。那时水冷如刀,朝阳似血,真难以想象我柔肠寸断的老母,是怎样一步几回头地走向那亘古奔流的大河的,她最后的回眸可曾老泪纵横,可曾还在为她穷愁潦倒的儿女忧心如焚。她把她的神圣母爱撒满那生生不息的浩荡之水,然后再将自己的苍老骨肉委为鱼食,这需要怎样一种勇毅和慈悲啊。她艰难的一跃轰然划破默默秋江,那惨烈的涟漪却至今荡漾在我的心头。

  1995年的冬天,我为母亲砌了一个小小的衣冠冢,边上同时安埋下外婆的骨殖和父亲的灰烬,然后我只身踏上了漫游的不归路。

  1996年我责编了第一本书稿《垮掉的一代》,看到金斯堡纪念他母亲的长诗《祈祷》,他不断回旋的一个主题就是他母亲最后的遗书——

  钥匙在窗台上,

  钥匙在窗前的阳光里。

  孩子,结婚吧,不要吸毒。

  钥匙就在那阳光里……

  读到此时,我在北京紫竹院初春的月夜下大放悲声,仿佛沉积了一个世纪的泪水陡然奔泻,我似乎也看见了我母亲在阳光下为我留下的那把钥匙……

  作者介绍:野夫,又名土家野夫。本名郑世平,1962年出生于湖北省利川市。中国自由作家,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论文、剧本、报告文学等约一百多万字。

  步入晚年的母亲三

  我时常望着母亲的满头白发,生出莫名的伤感。我的母亲,已是年近7旬的老人,虽然身板还可以,但也白发苍苍,步履老态,眼神中失去了往昔的光辉,白皙的脸上褶皱日渐增多。母亲老了!

  母亲没有上过学,不识字,却性情温和,心地善良,善解人意。母亲一辈子没有张扬、没有什么奢好,言语很少,不会开玩笑,也从不招谁惹谁,默默地承受着岁月的磨打。从小务农的母亲,婚后含辛茹苦把我和弟弟、妹妹拉扯成人,使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如今母亲可谓儿孙满堂,过着衣食无忧、颐养晚年的生活。但是,静下心来想想,忽然觉得母亲这一辈子很不容易。她老人家在平淡无奇中,为家庭奉献着毕生的精力。母亲就像一颗不知名的大树,经历了风、经历了雨,用她那顽强的身躯为我们撑起纳凉的绿荫。

  母亲是吃过苦、受过罪的人。她老人家出生在一个偏僻的穷山村。那时,那里的土地全是丘陵,高高低低,坑坑坎坎,起伏不平,村里的人都过着十年九不收的苦日子。听说赶到丰水年还好,如果遇上大旱,就会颗粒不收,乡亲们只好拉着要饭棍子到处乞讨。外公在世时常常提及一件事:有一年他们村子久旱无雨,春天家里断了顿子,没有一粒粮食充饥,只能到街上掳把树叶子当饭吃。大人们还能硬撑着活下去,可还不满一岁的母亲咋受得住,饿得母亲整天哭闹不止。突然有一天,外婆见她面黄肌瘦,连哭闹的力气也没有了,只是张着小嘴要东西吃。母亲真的饿坏了,如果再吃不到东西,就没命了。全家人都慌了神,流着辛酸的眼泪满村子挨家借粮食。外公跑遍了全村好歹借来了半瓢地瓜面,总算让母亲吃到了一顿饱饭,保住了母亲幼小的生命。

  母亲是被饿怕了的人,后来每当提起这件事,她总是情不自禁地流下伤心的泪水。这是母亲的伤心处,我是从来不敢问及她的。在母亲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刻下了对粮食的感情,她不但自己爱惜每一粒粮食,也常常教育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收庄稼时她总是在地里检了又捡,生怕丢下一个粮食粒子。饭桌上她更是珍惜每一口饭,小孩子们不吃的东西,她都捡起来吃掉。剩饭剩菜,母亲从来舍不得倒掉,别人不吃,她自己也会吃掉。我们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只靠父亲一人挣钱养活全家。那时,一年吃不到一顿肉,炒菜都是用刷株抹抹锅底,闻闻油星味完事,母亲就这样省吃俭用养活着我们。我和弟弟、妹妹,都是靠窝窝头养大的,那时,顿顿吃窝头,年复一年,窝头不断。现在提起窝窝头来,我都感到腻歪、厌恶。有一年冬天,父亲买来二斤羊肉,让母亲补补身子。全家人陪着母亲美美地吃了一顿,母亲就把剩下的羊肉,用绳子拴着掉在屋里的墙上,想留着多吃几顿。没想到,当天晚上那块羊肉就被馋嘴猫拉跑了。第二天,母亲见到羊肉被猫吃了,立刻懊丧起来,急得她眼泪哗哗地往外流,直埋怨自己的不小心。躲在一旁的我,看到母亲为那块羊肉伤心时,竟然自己扇了自己一个响亮的耳光。这个耳光深深地刺疼了我的心,我暗暗发誓,长大以后要让母亲天天吃羊肉。

  随着我和弟弟、妹妹长大成人,家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我们上学时,母亲给我们每个人都缝制了心爱的书包,放学后早早就摆好了碗筷;我们工作了,母亲没有过多的叮咛,只是家里的事情从不让我们分心;我们结婚后,有了孩子,母亲又做起了保姆,亲手把孙子、孙女、外孙女一个个带大。随着岁月的变迁,步入了晚年的母亲,又担起了照料父亲的重担。父亲退休后,患上了心脏病,他们老两口的衣食起居全有母亲操劳。其实,母亲也有病,但她总是不在意,不声不响地伺候着父亲,照顾着全家人。母亲一生与土地为缘,常年居住在农村。十年前,我把母亲和父亲接到城里居住,这样我们能每天陪伴着他们。也让他们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现在老人家生活得很安静、很祥和、很满足。但是,每当看到母亲的白发,我的心里就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为此,我只有多为他们做点事情,以尽孝心。一个电话、一声吩咐,都会变成我快乐的行动。我会尽力让他们满意,让他们高兴,让他们幸福。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父母的重要,越来越觉得孝敬父母必须抓紧。父母在,孝敬在;父母在,家就在。有家才有爱。家里有老酒、有热菜,有烧热的炕头、有备好的碗筷。我爱我的母亲,我爱那颗大树!

亲切,描写人物动作细节的句子一个记者问名人的母亲,作文题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一生一世但求在一起无怨无悔亲人去世祭文亲人的关爱作文人类文明与宗教阅读答案人生就是你羡慕别人创造一个个奇迹人格―最高的学位文章叙写了冰心老人的一件什么事人生的纽扣阅读答案人的社会需要产生的最基础、最原始的条件是人的(,)。仰望大树作文600字借物喻人人物传记作文,写母亲的挑山女人阅读答案挑山的女人阅读答案挑山女人阅读题答案描述感人事迹的文章我的母亲500字写人作文挑山的女人,阅读答案音乐小品剧本感人那些感人的文章关于感人家庭琐事的短情节小品剧本帮助女人圆母亲梦短语已故老人的作文十佳个人事迹材料医院小品剧本,感人关于思念家人的文章只听自己母亲的男人在母亲节这天,日本人送给母亲妈妈照顾生病的我作文女儿你对母亲的辱骂对吗写给女儿我的母亲作文三篇未来的地球作文350字清明送给思念的人清明思念老爸母亲的温暖,作文三篇清明节追忆故人清明对故人怀念词清明对家人的怀念我的母亲作文 5篇清明节怀念先人的语言清明节值得怀念的人清明对爱人的怀念清明怀念故人。清明对家人的思念语朋友家人病重怎么安慰读老舍写的我的母亲有感记忆中清明节的怀念读我的母亲有感老舍500字六年级

步入晚年的母亲(三篇)由小学生作文网(www.zzxu.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www.zzxu.cn/huati/xieren/808425.html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步入大学】步入晚年的母亲(三篇) 母亲晚年的日子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