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中作文】
篇一:《江苏省常熟市2016届九年级4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2016届初三调研测试试卷
语 文
2016. 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的答案均应书写在答题卷上,按照题号顺序答在相应的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
答案无效;书写在试题卷上、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
3.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保持答题纸卷面清洁。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lín ②jiǎ ③相得益zhā ④中流dǐ柱
2.(4分)
时光如梭,稍纵既逝。时光就匆忙划过。其实,其珍惜沿途中的每一处风景,生活就是一种享
3.(10分)
① (《诗经·关雎》)
) ③ (《<论语>八则》)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⑤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⑥,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⑦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
⑧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
4.下面这段话中有三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3分)
①许多仁人志士,从古至今以国事为己任,前赴后继,保卫祖国。②通过这种可贵的爱国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③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
民族的历史,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④在五千年的发展历
程中,中华民族养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1)第句,修改意见:
(2)
第 ,修改意见: (3)第句,修改意见:
5.名著阅读。(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地给我们说明。
(节选自《父亲的病》) ?(1分)
?(2分)
(2)?(2分)
第二部分(44分)
6 -7题。(5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失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生动”。请结合诗中划线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2
分)
7.有同学在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被三峡的壮丽景色所深深吸引,纷纷写文章描绘三峡的美景,其中有学生用刚刚学到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来描绘三峡夏季的景色,你认为恰当吗?为什么?(3分)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阅读《出师表》中的有关语段,回答8-9题。(4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
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所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内 .
(《幼时记趣》) ?(2分) 曰谓相寿曰:“我!” (选自《资治通鉴》)
( ) ..
(3)恐人人皆恃恩私( ) (4)相寿流涕而去(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
12.乙文中划线句与甲文选段中的哪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划线句表现出了魏征怎样的性格?(3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3-15题。(8分)
读永恒的书
周国平
①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各种物质形式保存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文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字。因而,在我们日常的精神活动中,读书便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一般而言,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关注精神生活的人会对书籍毫无兴趣。“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俄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说的这句话、非常贴切地表明了这一点。
②然而,古今中外的书不计其数,该读哪些书呢?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许可以极粗略地把天下的书分为三大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种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印刷垃级,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在今日的市场上,这种以书的面目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不读却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我把那些专业书籍也列入此类,因为它们只对有关专业人员才可能是必读书,对于其他人却是不必读的书,至多是可读可不读的书。三是必读的书。这类书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
③应该说,这第三类书在书籍的总量中只占极少数,它们实际上是指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那些不朽之作,即所谓经典名著。不论它们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固而具有永恒的价值。在此意义上,人就此开出的书单一定有相当的出入。就必定都会选中一
④在我看来,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全读了,而在于要有一个信念,有了这样的信念,即便你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并且成为它们的知音。事实上,对于一他的必读书的书单绝非照抄别人的,而是在他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正像罗曼·罗兰在谈到他所喜欢的音乐大师时说的:历史人物都应该这样做。”
⑥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位。一个在阅读和深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天下好书之多,一辈子也读不完,我们岂能把只有一次的生命浪费在读无聊的东西上。
13.结合②、③两段内容,请你说说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永恒的书?(3分)
1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这句话的含义。(2分)
15.纵观全文,作者对读书提出了哪些建议?(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22题。(18分)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张杭杭
①那盆昙花养了整整六年,仍是一点动静没有。年复一年,它无声无息地蛰伏着,除了枝条日甚一日的蓬勃,别无吐蕾开花的迹象。怜它好歹是个生命,不忍丢弃,只好把它请到阳台上去,找一个遮光避风的角落安置了,只在给别的盆花浇水时,梢带着用剩水敷衍它一下。心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饥一餐饱一顿地,任其自生自灭。
②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再次走上阳台,去给冬青浇水,然后弯下腰为冬青掰下了一片黄叶。忽然有一团鹅黄色的绒球,从冬青根部的墙角边钻出来,闪入了我的视线。我几乎被那团鸡蛋大小的绒球吓了一大跳:那不是绒球,而是一枝花苞—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
③昙花入室,大概是下午六点左右。它就放在房间中央的茶几上,天色一点点暗下来。那一枝鹅黄色的花苞渐渐变得明亮。晚七点多钟的时候,它忽然颤栗了一下,颤栗得那么强烈,以至于整盆花树都震动起来。就在那个瞬间里,花粉都在传递着温馨呢喃的低语。原先紧紧裹挟着花瓣的丝丝淡黄色的针状须茎,在昙花整个开启的过程中,用尽了千百个日夜积
至。从音乐奏响的那一刻起,舞蹈。 “她”悄然无声地一边舞着,一边用自
⑦但昙花的舞蹈并未就此结束。“她”忽然又颤动了一下,张开的手臂,渐渐向心口合抱;“她”用修长的指尖梳理着金发般的须毛,又将白色的裙衫一片片收拢;然后垂下“她”白皙的脖颈,向泥土缓缓地匍匐下去。
⑧“她”平静而庄严地做完这全套动作,大约用了三个小时—那是舞蹈的尾声中最后复位的表演。昙花的开放是舞蹈,闭合自然也是舞蹈。片片花瓣根根须毛,从张开到闭合,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她“用轻盈舒缓的舞姿最后一次阐释艺术和生命的真谛。
⑨我很久很久地凝望着它,满怀歉意地观赏着昙花从帷幕拉开、尽情绽放到舞台定格的全部过程。 “昙花一现”那个带有贬义的古老词语,在这个偶然的夏夜里变成一种正在逝去的遥远回声,给予我新的启示。
⑩那个傍晚的阳台,那一场绝美的舞蹈中,我是唯一幸运的陪伴者。想起六年来我对县
篇二:《文章不是无情物》
文章不是无情物,真情流露最动人
“文以情动人”,一篇文章如果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怎么去打动别人呢?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过几种办法,与大家交流,算是抛砖引玉,引出各位老师的真知灼见!
一、长期积累,孕育灵感
1、提倡学生看好书,勤读报。
有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写出一流的作文,材料仓库是否充盈至关重要。我每一星期定时开展阅读课,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积累的写作素材多了,下笔写作才如有神助,左右逢源,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鼓励学生读社会,读生活。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读社会,读生活。如果说,书本是有字的书籍,社会和生活则是一本无字的书籍。我经常鼓励学生多看新闻,关心时事,阅读报纸,“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有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春城无处不飞花”,一花一世界,一叶一风景,花鸟草虫,山川河流,风云雷电,泉水溪流——大自然美不胜收,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才能写出名篇佳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感悟生命,抒写真情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都有,享受快乐时如何面对?遇到困难时如何度过?面对生活中的失意、艰难、痛苦、挫折时,你采用了什么的态度?什么处理方式?
积极面对还是消极逃避?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都是抒写真情的好篇章,苏轼就是抒写真情的一个榜样,他用生命来写诗,苏东坡的一生是多难的,但精神上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超逸。被贬黄州,作“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表现了随缘自适的思想。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萧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写出了他经历风雨的感受,这又何尝不是他对自己经历一切政治风云的体验与反省?又何尝不体现了一种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呢?同一时期所作的《赤壁赋》、《念奴娇》也都透露出他那达观超脱的情怀;谪居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远贬海南,他说“九死南方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透过这些诗词,我们会被那种达观的生活态度,超然的性情意趣所感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生活的喜怒哀乐,都是写作的好素材,何不记录下来?青春的记忆日后翻阅,那份美好会日久弥新!
三、以身作则,抛砖引玉。
语文教师可以多写下水文,与学生同练同比,激发学生的兴趣,看到老师的习作,学生的好胜心强,会激发学生多动笔,多练笔,老师的水平也在锻炼中提高,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何乐而不为?
四、评语交心,真情流淌。
重视评语交流,言里含情,笔下动情,老师的殷切期望和由衷的赞扬从字里行间缓缓注入学生的心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朋友似的交流如春风化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
声”。还可以在评语中就学生写作中的问题和不足推荐学生阅读名篇名段,在有针对性的比照中自然会找到提高的方向和方法,水平自然提高!
篇三:《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时光总是无情物}.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需要_______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A.徘徊 积聚 宵衣旰食 B.徘徊 积淀 废寝忘食
C.踟蹰 积淀 宵衣旰食 D.踟蹰 积聚 废寝忘食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项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理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
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
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
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
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呼!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人纯实不欺 欺:欺骗 B.不治科举文词 治:研究
C.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 D.召君问其制 问:询问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译文: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⑵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译文: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9.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只答出四个且意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⑴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
⑵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⑶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四、句名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⑵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杜甫《登高》)
⑶_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⑷中通外直,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⑸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⑹____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⑺兴于《诗》,立于礼,__________。(《论语·泰伯》)
⑻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比邻而居
王安忆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 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
(有删改)
12.文章③④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4分)
1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4分)
14.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
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罗丹的雕刻
熊秉明
雕刻的发生源自一种人类的崇拜心理,无论是对神秘力的崇拜,对神的崇拜,或者对英雄的崇拜。把神像放在神龛里,把英雄像放在广场的高伟基座上,都表示这一种瞻仰或膜拜的情操。雕刻家把神与英雄的形象具体化。他的创作是社会交给他的任务。所以雕刻家在工作中,虽然有相当的自由,可以发挥个人才华,但是无论在内容上,在形式上,还要首先服从一个社会群体意识长期约定俗成的要求。有时,我们在庙宇装饰、纪念碑细部也看到日常生活的描写,有趣而抒情,然而那是附带的配曲。
罗丹的出现,把雕刻作了根本性的变革,把雕刻受到的外在约束打破。他不从传统的规格、观众的期待去考虑构思,他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作为创造的出发点。雕刻首先是一座艺术品,有其丰富的内容,有它的自足性,然后取得它的社会意义。所以他的作品呈现的时候,一般观众,乃至保守的雕刻家,都不免惊骇,继之以愤怒、嘲讽,而终于接受、欣赏。他一生的作品,从最早期的《塌鼻的人》《青铜时代》,一直到他最晚年的《克列蒙梭》《教皇伯诺亚第十五》都受到这样的遭遇,只不过引起的波澜大小不同而已。
欣赏罗丹毕生的作品,我们也就鸟瞰了人的生命的全景。从婴孩到青春,从成熟到衰老,人间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爱和欲,哭和笑,奋起和疲惫,信念的苏醒,绝望的呼诉""都写在肉体上。
他说“忠于自然”,而在他的手中,人体已经开始扭曲,破裂;他说“尊重传统”,然而他已经把雕刻从纪念碑功能中游离出来。他所做的不是凯旋门,而是“地狱之门”。这是一大转变。凯旋门歌颂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而“地狱之门”上没有英雄。“地狱之门”其实也可以称作“人间之门”,而罗丹所描述的人间固然有鲜美和酣醉,但也弥漫阴影和苦难,烦忧和悲痛,奋起和陨落。罗丹用雕刻自由抒情,捕捉他想象世界中的诸影,诸相。雕刻是他恣意歌唱的语言。在罗丹手中,塑泥变成听话的工具,从此,在他之后的雕刻家可以更大胆地改造人体,更自由地探索尝试,更痛快地设计想象世界中诡奇的形象。现代雕刻从此可能。
说他的雕刻是最雕刻的雕刻是可以的,因为雕刻本身取得意义;说他的雕刻破坏雕刻的定义,已经不是雕刻,也是可以的,因为雕刻不仅具有坚实的三度实体的造型美,而且侵入诗,侵入哲学。说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见雕刻的源起是可以的;说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到雕刻的消亡也是可以的。因为他的雕刻在生命的波澜中浮现凝定,生命啄破雕刻的外壳又一次诞生。
篇四:《“文章不是无情物”》
“文章不是无情物”
“文章不是无情物”,在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章,他们都是作者心声的表露,都是作者情感的积淀。在这些课文中,蕴藏着精神的无限自由和生命的无限奥妙,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徜佯其中,以情悟情,将心契心,体验这种情感,以此培养审美情趣,滋润干涸的心田。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视“情感”为目标,应从文本中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恰当的方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与文本的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领悟到作者融化在作品中的情和意。可以说,情感是一种教学手段。但在课堂上,我们如何让情感在作者、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起来,教师就起着桥梁的作用。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语文课堂,倾注更多的情感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课堂与情感牵手。
1 教师入情,以情激情{时光总是无情物}.
课堂上,教师的情感不仅是教师个人的一种心理特征,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课一开始我们就应该以优美动听充满深情的语言抓住学生的心,激起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用优美深情的导入语传情、激情。美的东西总能给人以感染,以熏陶,为什么我们不多呈现给学生一些美的事物呢?因此,我们的导入语不妨多用点心思,应该在课的一开始就给学生设置一块大大的磁石,用深情的语言来控情。当然,老师的每一个充满深情的点头和微笑,抚摸与鼓励,目光中的关切与期待同样会激发煽动学生的情感,会成为学生情感升华的催化剂!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是一种激发、引导,是一种熏陶感染,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自身的投入,必然带动学生走进文本,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的情弦,触及了他们的心灵,再加上老师巧妙地启发与引导,学生就可以很快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了。
2 创设情境,陶冶情感
人的情感总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情景中的各种因素总是综合地发挥作用。小学生的情感易受老师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所打动。因此,教师应抓住感人之处,通过幻灯、多媒体课件、录音、挂图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教学《灰椋鸟》时,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灰椋鸟的图片,教室里响起一片赞叹之声:“多可爱呀!”“太可爱了!”在鸟儿归林的动画播放之后,
篇五:《苦难不是无情物》
苦难对于天才是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财富,对弱者是个万丈深渊。——题记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埋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苦难。大海中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中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时光总是无情物 大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