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家乡潼南的作文400字(一)
走 进 潼 南
县情概况:潼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既是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原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任书记杨闇公烈士的家乡,也是道教至尊陈抟老祖的故里。早在公元373年建制兴县,因地处潼川府之南而得名。幅员面积1583平方公里,辖两个街道、20个镇,总人口95万。属川中丘陵区,气候怡人,四季分明,海拔在212—583米之间,年均气温17.9℃,年均降雨量990毫米。涪江、琼江横贯县境,天然气储量在300亿立方米。
潼南位于重庆市西北部,地处川渝要扼,东邻合川、南接铜梁大足、西连安岳、北靠遂宁。成渝快速铁路、新成渝高速公路和国道319线、省道205线穿境而过,至重庆93公里左右,距成都193公里,既是“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前沿”,又是成渝经济区的“腹心”,也是渝蓉主轴的“支点”。
潼南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有被首批列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的双江镇,高18.43米的全国第一、世界第七的饰金摩岩大佛,长36米的全国最大的马龙山卧佛,高
8.8米的全国最大的石刻顶天“佛”字,全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石蹬琴声”,长达15公里的全国第二、西南地区最长的人工运河,西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被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杨闇公旧居和陵园,是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优秀生产示范基地县、中国西部绿色菜都、“渝西生态门户”。
热情纯朴、勤劳勇敢的潼南人民,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凝心聚力、赶超发展”主题,大力提振“弘扬闇公精神, 催我赶超发展”的精气神,竭力推进“西部绿色菜都、新型工业基地、生态文化名城”建设,打造渝蓉“桥头堡”,努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经济强县跨越!
历史沿革:
一、潼南县的建县时间: 潼南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县。建县创议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至民国元年二月,经四川军政府批准,乃正式建县。由蓬溪拨出东乡、遂宁拨出上安、中安、下安三里为新县辖地。县名定为“东安”,取东乡与上、中、下安里联合设县之义。首任县知事王茂林。
民国3年,北京内务部下令称:“东安县与直隶湖南、广东等省内县名重复,定名未久,自应酌改。”查县设于梓潼镇,归潼川府辖地,居府南,即定名潼南县。
二、潼南县的历史演变
潼南县域在周秦之际属巴国和蜀国。周代,今四川地区分割为巴、蜀两国,潼南涪江一带属蜀国,琼江一带属巴国。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潼南分隶巴、蜀二郡。
西汉高帝时,今潼南涪江一带属广汉郡广汉县。武帝时,今潼南琼江一带属犍为郡。 三国蜀汉时,今潼南涪江一带属广汉郡德阳县,琼江一带仍属犍为郡。
西晋时,李特据蜀,设德阳郡,领德阳一县。东晋安帝隆安二年(398年),新置遂宁郡(郡治在今县境大佛乡下县坝),领德阳县。东晋孝武帝(373~396年)在位时,分德阳县设晋兴县,县治在今玉溪乡青石坝,为潼南境内置县之始。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晋兴县更名始兴县,隶怀化郡。
北周改西魏东遂宁郡为石山郡,始兴县隶石山郡,领今潼南涪江一带。北周另置安居郡,今潼南琼江一带隶安居郡柔刚县。
隋初,废郡置州,始兴县隶遂州,柔刚县隶普州;另于今县境崇龛乡置隆龛镇。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改柔刚县名安居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始兴县名青石县,今潼南县境分隶安居、青石两县。炀帝大业三年(607年),遂州改称遂宁郡,青石县隶之。大业十二年(616年),升隆龛镇为隆龛县(县治在今光辉乡瓦子堡),辖今潼南琼江一带,隶资阳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遂宁郡复置遂州,仍领青石县。武德二年,复置普州,隆龛县隶普州。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分青石县置遂宁县(县治在今大佛乡下县坝)。
玄宗先天元年(712年),改隆龛县名崇龛县(避玄宗李隆基讳)。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合州铜梁县,移县治于东流溪坝(今汇集乡戴场坝)。唐代,今潼南县境为青石、遂宁、崇龛、铜粱四县辖地,治所均在潼南境内。
北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降崇龛县为镇,并入安居县(县治在今遂宁市安居坝),隶普州安岳郡。神宗熙宁六年(1703年),青石县并入遂宁县,次年,复置青石县。宋代,今潼南境地为青石、遂宁、安居、铜梁等县辖地。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铜梁县治自戴场坝迁巴川镇(今铜梁县城),原铜梁所属戴场坝一带划归遂宁县。至元十九年(1882年),并遂宁、青石二县入小溪县(县治在今遂宁市中区),隶遂宁州。至此,县境不再设县治。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降遂宁州为遂宁县,并小溪县入遂宁县,隶潼川州。潼南全境为遂宁辖地。洪武十年(1377年),并蓬溪县入遂宁县。十三年(1380年),复分置蓬溪县。遂、蓬分县,今潼南县境涪江左岸地域属蓬溪,涪江右岸地域留遂宁。
清顺治十年(1653年),并遂宁县入蓬溪县,十七年(1660年),复分置遂宁县。蓬、遂再次分县,划界仍旧。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潼川州为府,领三台、射洪、盐亭、中江、蓬溪、遂宁、安岳、乐至等八县,直至清末。
三、潼南县的属地变迁
民国元年,新建东安县,由省直辖。次年废省改道,东安县隶川北道潼川府。民国3年,川北道改名嘉陵道(道治阆中),东安县更名潼南县。民国18年,废道府建制,潼南县由省直辖。民国24年,实行行政督察区制,潼南县隶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专署驻遂宁)。
1950年,四川省划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政区,潼南县隶川北行署遂宁专区。
1952年9月,四个行政区合并为四川省,潼南县隶四川省遂宁专区。
1958年遂宁专区并入绵阳专区。潼南隶属绵阳专区。
1976年1月,潼南县由绵阳地区改隶江津地区。
1981年,江津地区改名永川地区,潼南隶属永川地区。
1983年4月,永川地区并入重庆市,潼南县亦隶属重庆市。
潼南荣誉: ★杨氏民居、大佛寺摩岩石刻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杨闇公旧居和陵园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
★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优秀生产示范县 ★双江镇被评为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 ★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生猪百强县★东升茶山评全国首批农业旅游观光示范点 ★潼南菜花夺得“中国最美油菜花海”评选第五名 ★重庆市笋竹产业化百万工程基地 ★被重庆市规划定位为现代山水园林中等城市 ★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 ★重庆市优质粮油百万工程基地县 ★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绿色生态工程试点示范县 ★国家蚕桑产业区域综合试验示范县 ★重庆市优质蚕桑百万工程基地县 ★寻找最美的春天——2010年重庆十大春季旅游目的地 ★重庆市农业机械化示范县 ★2010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重庆市展区“最佳人气奖” ★重庆市劳务输出基地县 ★全国油菜高产创建部级整县推进示范县 ★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示范县 ★2013年全国整县推进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 ★全国科普示范县(2011-2015) 基础设施:公路:遂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重庆93公里,距成都190公里,距长江九龙港集装箱码头和我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第一个“水港+空港”双功能保税港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100公里,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110公里,国道319线、省道205线横贯东西,王兴公路、中塘公路出境公路纵贯南北,县道乡道四通八达。
铁路:遂渝快速铁路横贯县境,有年吞34万吨的铁路货站和年吞18万吨的化危品专线,有至上海、广东、深圳的客、货运列车,贯通了西南与华东、华南物资进出“大通道”。
水运:500吨级的船舶可从潼南直达重庆朝天门码头。
水:县城有自来水厂2座,日供水能力12万吨。
电:电力供应充足,为国家电网供电,县内有自建水电站9座,装机3.3万瓩,年发电量2亿瓩时,与国家电网联网;有110千伏安变电站3座、220千伏输变电站1座、35千伏安变电站8座。电力供应充足,是全国首批电气化县。
气:有气井83口,年开采量4.39亿立方米。有日输送气30万立方米专用管道2条,有日输送气60万立方米专用管道1条,配送气站2座。能充分满足全县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气的需要。
经济发展::2012年,在国内外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宏观背景下,我县坚持抓项目、保增长、惠民生,主要经济指标呈两位数增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62.75亿元,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24.64亿元,增长2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2亿元,增长2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54亿元,增长16.9%;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0288元、8422元,增长13.3%和15.6%。
潼南名人
杨闇公-原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任书记 原中共潼南支部书记谭世良 潼南赤卫队支部书记江涛 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陈抟 云门宗中兴之祖重显 张鹏翮-清代名臣两江总督 革命烈士严诗金 革命先烈蔡琨 革命烈士钟凌云 革命烈士张洪友 郑朝元-国家特等功臣战斗英雄 郑绍文-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杨尚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任主席 解放军上将杨白冰 第四炮校师政副科长刘天林 工作思路:
总体思路: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围绕“新型工业基地、生态文化名城、西部绿色菜都”的发展定位,坚持工业与城市互动,农业与旅游融合,以“1138”重点工作为抓手,推动潼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奋斗目标:到2016年,GDP达到3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6万元、1.6万元,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万,城镇化率达到56%。
1138: “1”指“一区”,即建设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以菜都建设为抓手,保供主城,平抑物价,促进农民增收;
“1”指“一道”,即渝遂高速潼南出口至奋进广场城市大道,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打造,提升城市品质;
“3”指现代农业“三线”,加强生态建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重点抓好沿线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田院经济、新农村建设四项工作,打造成渝游客“集散地”;
“8”指关系潼南当前和长远发展的 “八个一”重点工程:
“一园”(精细化工园):位于工业园区“北区”,规划面积8.36平方公里,以发展精细化工及清洁能源为主,计划2015年建成。
“一圈”(城市综合体):位于潼南江北新城主轴线上,北靠世纪大道,南向主干道桂花大道,东临向阳路,距行政中心0.2公里。项目规划占地面积550亩,是一个集商业、金融、商务办公、酒店、会议、娱乐、文化艺术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计划2013年6月动工,2014年基本建成,2015年正式运行。 “一桥”(东安大桥):位于梓潼街道张家坝,起于田家工业园区田家互通连接线(田塘路旁),终点接潼南工业园区北区至潼南火车站,通过绕城路连接工业园区南区,是连接工业园东区、工业园南区与工业园北区的重要通道。桥长844.5米,宽30.5米,全桥共设拱3联。计划2016年建成。
“一路”:S307线潼南县城段绕城改线工程起于潼南火车站,经江北Z4道路,由东安大桥跨越涪江,经过梓潼街道青岩村、奇龙村、五郎村、哨楼村至S205线,通过L连接线至潼柏路。由于与原规划的新绕城路L连接线部份线路重叠,此次新规划线路全长7.78公里,路基宽30米,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
“一坝”(涪江航电枢纽大坝):位于县城下游老鸦石处(距涪江大桥3公里),工程正常蓄水位236
米,提升涪江水位6米,总装机容量4.8万千瓦,装机3台,单机容量1.6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65亿千瓦每小时,年平均利用小时数3438小时,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恢复河道自然生态和改善城市水环境等综合功能。计划2015年底建成。
“一岛”(金福岛):由涪江和运河分割形成,常年水位以上面积92公顷,东以运河为界,邻江北新城,西为涪江环绕,南望旧城片区,北接定明山运河风景区。项目总用地规模900亩,规划定位为休闲旅游服务功能区、中央公园休闲区和生态宜居开发区。计划于2016年5月底前全面完成安置房工程建设并交付使用。
“一库”(大石桥水库):位于古溪河矮子桥上游800米河段,是一座集城乡供水、农业灌溉、工业用水、改善生态环境及城市后备水源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库总库容1197万立方米,坝高32米,坝顶宽6米,坝长约120米。水库建成后能满足50万人生产生活用水,同时能为10万亩耕地、5万人和5万头牲畜供水。计划2013年下半年开工建设,2015年建成。
;一校”(实验二小分校):位于江北新城北四路以北、北五路以南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