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数作文】
第一篇:《中国文化作文》
中国文化作文
中国文化作文(一)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就像我们是中国人,就要说中国话一样,和谐的社会需要中华美德来构建,来填充这个空虚的世界,否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正是中华美德给予我们的,一颗中国心。
想想这句名言吧: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如果你真的对中华美德弃而不管,你就等于背叛了中华民族的祖先,虽然这是一个愈发进步的社会,但是不是因为进步了,就可以把中华美德像扔垃圾一样遗弃呢?然后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国文化,而自己家乡的文化却遭到冷漠呢?那么,你到底还是不是龙的传人,还是不是一条地地道道的中国龙?如果是的话,你又怎能甘心,做一只外国驴呢?
啊!让我们保持一颗纯正的中国心吧,并且是一颗有着中华美德的中国心!要永远记住,你是个中国人,要学习中国文化,中国美德!
雷锋叔叔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因为他身上有许多我们所没有的中华美德。中华美德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也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这是保护中国文化的一次行动,让我们保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不要让它日积月累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请不要只展望未来而忘记过去,过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回味的地方!
中国文化作文(二)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七夕节。 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又称为“过年”和“新年”。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是人山人海,家家户户贴对联,可热闹了。每个小朋友都可以拿利是,小朋友还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个个喜气洋洋。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下楼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开开心心的吃水果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我还喜欢过“重阳节”,农历9月9日,有一首重阳节的古诗是李白创作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又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重阳节,又有称为“老人节”,重阳这一天,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愉。这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奶奶,我心中非常开心,因为我明白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 “元宵节”也让我难忘。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也放了许多烟花,还吃了汤圆。一家团团圆圆,那时的我心中充满无比的幸福和欢乐。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节日。
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美好的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
中国文化作文(三)
众所周知,咱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在渊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五花八门的风俗习惯和多姿多彩的民族艺术。
十二生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有关知识。据说,十二生肖的排名是这样来的:传说有一年,玉皇大帝要在正月初九选定十二生肖。晚上,贪睡的老猫请求老鼠早晨叫醒它,如果不叫就吃掉它。可是正月初九清晨,老鼠却悄悄地独自出发了。老鼠不会游泳,却遇上了一条河,它偷偷地钻到牛耳朵里,顺利过了河。等牛刚要进门时,老鼠一下子从牛耳朵里窜了出来,抢先跳到了玉皇大帝面前。结果,老鼠得了第一名,接下来是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每个人都有属相,我们的属相就是根据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来定的。比如,我今年9岁,属虎。
勤劳聪慧的劳动人民还根据十二生肖的形态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品。有精美的邮票、闪光的银币,有古老的金币、精致的挂件,还有美轮美奂的刺绣、五花八门的剪纸、奇形怪状的泥塑以及千奇百怪的布艺""真是精美绝伦,叫人目不暇接。
你看,我们的民族文化是不是绚丽多彩?如果你有兴趣,你也可以找一找有关的资料,和我们一起分享。
第二篇:《中国文化作文》
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成长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体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 俗等主体形式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 正确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能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消解市场经济某些经济原则带来的负面效应。
在人生态度上,司马迁那种逆境奋发的精神,苏东坡豪放达观的胸怀,张衡、徐霞客那种对真理的执著热爱,孟子的“吾善养浩然之气”,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对待自然、命运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天人交相胜”,王夫之的“相天”、“造命”说,无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辉。在对待个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世说新语》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都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中国人崇尚天伦,“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很大程度上温暖着我们的人生,支持着我们战胜各种困难。“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国人热爱现实,关心现实,很大程度克服了各种虚无主义思想对人心灵的浸染,能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建设现实生活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生活中种种挑战,中国人并不屈服,而始终保持一种信心、斗志,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仁者爱人”,中国人常常讲究道德,以友善态度看人、待人,这对于社会秩序的优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是积极的。
在对待个人和民族、国家利益上,“与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均是很高尚的精神境界。在义利取向上,“见义忘利,见危授命”、“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对拜金主义、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等思想的侵蚀,其抗击力闪耀着道德的光辉。在修身方面,《国语》中的“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老子的“自胜者强”,无一不是良言警训。
中国传统文化在其漫长的形成过程中,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对这些消极文化现象,我们惯常的做法是避而不谈、讳莫如深。其实,躲是躲不开的,还不如正视它、走近它、反观它,反倒可使之作为反面教材,有催人警省,策人深思之效。我们应在引领学生了解、认识这些消极文化现象的同时,促其克服消极效应、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唯古是法”、“唯古是崇”的认知价值取向、因循保守的心理、“守一”、“忌讳”的惯性会阻碍学生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的形成。崇尚中庸的信条又会直接影响学生竞争观念的形成。“别尊卑,明贵贱”的等级观念、忠孝文化及封建纲常等伦理道德会阻碍学生民主意识、民主作风的形成。传统文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600字作文。
化中的“官本位”文化,把官僚作为整个社会的核心阶层,这些必然会导致推崇“人治”,忽略“法治”,排斥民主的后果,这当然会影响现在的许多学生影响人们去对体制、制度作根本的改革,从而很容易使改革流于空话……
新的时代,我们需要建设新的文化和新的人文精神体系,以使人们更趋于高尚,生活有更高的境界,也进而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正如人们常说,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
继承是必要的,这主要是传统文化中如前所述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继承的。当然我们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词,都是错误的。
在如何继承上面,也即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文明、新文化、新人文精神体系的对接上,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其实早有精辟之论,首先,“我们要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先有继承,然后才能有批判、吸收及吸收后的创新。 中国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使中国传统文化同样具有鲜明的双重性格。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精华与糟粕、积极因素同消极因素并存的两面体。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消极因素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它们往往浑然一体、相互交织,而且往往从一个方面看是精华,从另一方面看又是糟粕,这种复杂情况就要求我们必须审慎地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要尽可能地通过系统学习、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方式进行有意识的渗透,以突出其目的性和倾向性,增强其积极影响的效应。
点亮传统文化教育之灯,高扬起人文大纛,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必可一改学生人文精神缺失、淡化和滑坡的现实,也必将有利于民族文化的整理、挖掘、振兴!
第三篇:《论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600字作文。
论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千年一日,不断重复,如果不是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影响,现在我们或许还依旧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搞不好我们的女同学现在还要缠着小脚呢。中国传统文化本以仁爱、孝悌、忠信、和平、谦恭、中庸、因循、团聚、勤俭、自强等等为美,并以此标准评判社会、领导人生,这种儒家的传统思想统治了华夏民族2000年,咋看一眼,似乎没什么不妥,列强要是不来,我们也就这么过日子了。这和我们的现代生活根本就是大相径庭,很明显是外国文化的冲击改变了这一切,即是说“现代”的概念和外来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延续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曾经历过两次大规模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一次发生在三世纪汉代末期,来自西域近邻诸国的印度佛教文化,跨山越水,绵延不断地传入中土,前后长达数百年,其对华夏文化的影响,涉及到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文学、建筑等多个方面,在唐朝更是达到了顶峰(这第一次只是对中国的宗教信仰影响很大,对社会经济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另一次发生在19、20世纪之交的清末民初,以英、法、美、德为代表的几乎所有当时已进入资本主义扩张阶段的西方列强,挟持武力上的绝对优势,强行撞开了中国的国门,一种具有现代形态的全新的“西洋文化”潮水般地涌入中国,仅二、三十年的功夫,便席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统江山,这里主要包括对文学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生活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600字作文。
方式的影响。
当然在这里我们先澄清一个概念,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我们90年代的孩子们心目中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我想不会是女子十二乐坊穿着性感的高叉旗袍在舞台上闹哄哄的演奏那所谓的传统民乐吧?还是认为鲁迅先生笔下那个满嘴“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就是代表中国的古代文人?如果90年代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或是SHE的《长相思》里才开始接触体会到中国古典诗词之美是不是太迟了?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起来的。她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慢慢沉淀而成。前面说到,佛教是印度传入的,但是在后来的几百年发展中产生了中国自己的特色,产生了自己的朝拜方式,这就算是中国的文化了。英国的威廉斯曾给出文化定义的三个方法:
(1)用来“描述知识、精神与美学发展的一般进程”。(2)用来指涉“一个民族、一个时期、一个团体或整体人类的特定生活方式”。(3)用来象征“知识,尤其是艺术活动的实践及其成品”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600字作文。
我本人比较倾向第二种定义方式,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比如打火机在传入中国几十年后,中国工匠按自己的设计在上面雕上龙凤的图腾,就算是中国式的打火机了,可以算是中国文化的范畴。有句玩笑话这么说的:“一个人梦游是神经,一百个人梦游是集体神经,一个镇上的人梦游就是一种文化了”也有一定的道理,符合“一个民族、
一个时期、一个团体或整体人类的特定生活方式”的规范,当然这是笑话。
如果我们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外来的文化影响着我们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现在的中学生为例,至少他们现在的生活,从家用的电视、冰箱、洗衣机,到出门吃的快餐、坐的汽车,所有的生活工具都是外国传入的,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的东西除了贴在家门口的对联之外似乎并不多。连打火机这种生活必备的小玩意都是外国发明的。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中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并且兴趣不大,而对外来的文化却表现出很大的热情,这可能与他们所处的生活方式有关,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跟不上脚步,大家的选择有自己的合理之处也有些无奈之处。比如说京剧,近年来在珠海似乎都没有较大规模的正式演出(其他地方也差不多),很明显是因为喜欢京剧的人群少得可怜,另外京剧的演出样式也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看来如果京剧不寻求自己本身变革的话,难保不会被社会所淘汰。现在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外来文化冲击所表现出来的情况,包括对文学、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三个主要方面。
一、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一是留学生运动及其相应的翻译小说的兴起;二是由翻译小说引发的白话文的突破;三是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历史中,现实主义少得可怜,我印象中就看了一部《红楼梦》算是有瓜葛的)在中国的长盛不衰。
本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首先受打击的是中国军队,面对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攻击,它己经老朽得不堪一击了。奇怪的是一直到近半个世纪之后,这个打击才落到中国传统文学的头上,不同的是,这一次,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抡起大锤,砸向了自己的传统文化,而这把大锤,不是别的,恰恰是被我们骂为“洋鬼子”们的“西洋小说”,所以引发了以上三方面的变革。我现在教的学生,之所以能写白话文而并不是传统的文言文,见了老师的面说“Good morning”而不是“小生晨妙遇先生,敬尊矣”也是拜外来文化冲击所赐。中国的白话文兴起的确有利于人民之间的交流,所以现在有人认为文言文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坚持认为在21世纪的今天,文言文比白话文先进,。外文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总体来讲是利大于弊。
当然,现在的感觉是外来文学的影响也有些过了头,中学生看古诗词的基本没有了,用英文写情诗的倒是不乏少数;自己动笔的情况少了(都是用电脑打字),所以写错别字的人越来越多了(包括我)。不可否认电脑时代的大趋势就是打字写文章,因为论文在电脑上总比书面上好改的多,但是没有笔迹的区别体现不出来学生自己的风格,所以在大学之前还是提倡学生们写作用笔来完成。稍微留意一下就可以发现,现在的学生写字水平已经无法和上一辈的人相比,普遍潦草无比,字迹难辨,倒是练签名的兴趣盎然。另外受到香港文化的影响,在作文中夹杂的半英文和不规范的语法现象也很多,这令许多老教授大为感慨。
在这种情况下要引导学生多读些古诗,让他们发现中国文化的精髓,毕竟那种押韵的诗词有着自己的意境,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诗词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体现,只有精通
本国语言的人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所以我并不提倡学生看外国的翻译诗篇,因为翻译过来的东西往往离了神,要看就看原版的东西,包括电影也一样,不要看配音版的。
二、外来文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列强的入侵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文化、新的技术革命,随之而来的便是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但畸形的发展,虽然畸形,但好歹发展了,从洋务运动到民国初年的民营资本,再到现在的中外合资,外国的技术文化始终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可以说,现在的社会经济腾飞90%是因为外国的文化影响所致。 那为何中国的社会没有自己进行经济生产的变革呢?美国的琼斯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一旦上了轨道,就会持续自我再生产。除非是被某些没有道理的干预使之越出轨道,否则经济成长仍是自然而然的现象。对于当时的中国,他认为政府是一种负面力量,既未为经济的持续成长提供必要的构架,又阻碍了原有的积极发展。他代表了一种自相矛盾的观点:一方面认为国家太过软弱,以致不能积极有为;另一方面则又认为国家十分强大,足以对进步起否决作用。而中国的学者则比较统一一个观点:中国以农业为主导的社会经济形态不具备资本到技术变革的条件。
现在的生产能力提高了,人们不像500前一年只能换4到5套衣服,而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按自己的爱好买靓衫,所以现在的学生经常上午和下午穿的衣服都不同,并且有的一身的衣服超过7种颜色,在这种情况下,互相攀比的风气就会越来越猛,为了消除这种影响,统一的校服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当然校服产生最初的目的并不在此,而是统一外表形式和表现内在的学校精神。
三、外来文化对中国生活方式的影响。 思想的解禁令中国人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不少,现在的教师不难发现如今的学生不再像以前我们那样的“填鸭式”思维了,而是很有自己的想法,在美国60年代流行的叛逆潮流现在在中国可谓是如日中天,你告戒学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结果他回答:“可惜往往是最不重要的一半”足把你气死。 学生的生活方式也不同了,现在的教学不仅同以前的私塾大为不同,没了体罚(当然在内地的学校中体罚还比较严重),而且学生有许多都不在家里吃饭(午餐),而节省时间做别的事情。社会在变革,以珠海为例,现在的家庭自己做饭下厨的已经很少(在内地还是比较多),原因是没有时间,相应的快餐店因此长盛不衰。当然快餐店最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出现的,它的出现压缩了人们花在进食方面的时间成本,大大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效率。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并不是有些人现象中的特别青睐肯德鸡或麦当劳,中餐店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中国人还是更喜欢中国菜,但是这种快餐的经营形式仍是由外国传入的。这说明还是外来文化比较适应现代生活的脚步。
最后我们再比较一下日本,这个弹丸小国的文化基本都是源自中国的,在明治以前,几乎所有的文字都是汉字,除了语言,这个大和民族几乎和中华民族一模一样。十九世纪的世界列强同样冲击着日本的传统,在“明治维新”之后,短短三十年,迅速崛起的日本已经有实力和强大的沙俄叫板了。在文化的改革方面,日本在受外来文化冲击“阵痛”
的同时,却不断将自己的文化溶入其中,比如在文字方面根据自己的发音习惯发明了如同英文字母的平片假名,大大降低了阅读和书写的麻烦,历史上称为日本字的拼音化。日本的绘画传统原来也是中国式的山水画,只讲境意不求精准,而随着不断地创新,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写实风格。
不得不提得是现代漫画的起源也在日本,它突破了四格漫画的框架,试着用“电影”的模式来解读漫画,较出名的有鸟山明、北条司、井上雄彦、车田正美等等,75-85年这一代的孩子(包括我)就是看这些漫画长大的,那些算是漫画的精品了,反观现在的孩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因为现在的漫画泛滥成灾,质量普遍很差。日本的漫画自成一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且引导国际的潮流趋势,你看,这就形成了一种文化。所以说自创的东西是最容易形成文化的一种产物。中国也有自己的漫画风格,只可惜数量太少,没有发扬光大。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90年以后出世的,在他们的童年时期没有好的儿童漫画来引导他们的世界观,所以在教育阶段上面会出现一个真空,好的动漫作品可以在孩子最需要性格完善的关键时候给予正确的引导。最近网络上不是一直在批评央视的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充满血腥暴力么?甚至还有儿童欲效仿剧情割破动脉,这也是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再说说日本的服装,老的和服不说了,说说现在流行的日本学生校服,特别是女生穿裙子、打领结、加长衬袜子的风格,让全世界的人都能一眼将其从各国的人群中分离出来,这就是日本自己的服装风格了,应该说效果还是不错。中国其实也可以借鉴一下这种创意的方式,前段时间在网上看见有人提倡将中国的大学毕业学士服改成符合亚洲人身形的汉服款式,我觉得就挺不错,要是设计成功,不就是中国的文化了?
日本的传统文化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的时候同样面临消亡的危机,但是它们比较好地将两者进行了结合,从而派生出来了属于自己的新的文化,并且将其向外界推行。中国在这方面做的就不太够。看着满大街的“哈日”、“哈韩”的中学生,我们难道不觉得有些惭愧?说实在的本人从内心深处并不喜欢日本,但是仍然觉得它们的有些做法的却值得借鉴。
宗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现在流行文化(PopularCulture)对中学生的影响很大,中学生现在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很注重;自我”方式,简单一点说,思想上幼稚,行为上成熟。由于没有童年生活的艰苦磨难,现在的珠海中学生普遍娇生惯养,自理和自制能力都非常差,并且不太有礼貌,这也不能全怪他们,家长的溺爱和老师纵容是要担很大责任的。另外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缺乏革新所致,在人们需要信仰和规范的年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却不能提供相关的思想服务或者说是流行因子,而中学生最容易感兴趣的就是新奇的事物,这直接导致他们更加容易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600字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