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节日作文】
篇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阅读答案
1.(02年金华)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
①涕泪:②却看:③漫: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
5.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编写}.
6.你能张开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洛阳美景用两三句话写下来吗?
7.杜甫为什么“涕泪”满衣衫呢?
8.再看一眼杜甫,想对他说些什么?
9.“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境。
答案:
1. D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3.①眼泪②还看③随便
4.表达了作者在四川听到平叛官军打了胜仗收复北地的喜悦心情。
5.喜
6.略
7.一是失地收复;二是再也不要过这种滇沛流离的生活了,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8.略
9.消息来得突然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
10.疾速飞驰迫不及待、归心似箭
篇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
教案设计
执教者: 日期: 学科: 年级: 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时:1 课时
篇三:《六年级下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了解内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编写}.
2、了解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评论(0) 2学情分析
1、学生对杜甫所生活的时代和所经历的艰辛漂泊生活部够了解,需要有一定的补充。
2、学生基础部够扎实,个别基础知识需要强调。
3、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发现,所以可以利用该特点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挖掘、感受知识。 评论(0) 3重点难点
带领学生融入诗歌,体会作者无法言喻的喜悦和爱国之情。
4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评论(0) 活动1【导入】话题导入
我们知道,杜甫一贯是沉郁忧愁的,然而有一天,一个天大的喜讯传来,让他的感情闸门被打开,于是他挥笔写下的生平第一快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走进杜甫。这首诗歌的没名字叫做?
评论(0) 活动2【导入】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唐代大诗人。字子美,河南省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的反映,被称为一代“诗史”(能反映某一时期重大社会事件有历史意义的诗歌)。
评论(0) 活动3【讲授】写作背景介绍
“安史之乱”始于公元755年,安禄[lù]山趁唐朝政治腐败,在范阳发动叛乱。叛军南下攻占洛阳、长安。唐朝大将郭子仪等率军平叛。后来,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又起兵反唐。直到763年,唐朝的军队才打败叛军,“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杜甫在四川,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国家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
评论(0) 活动4【活动】学习生字
“涕”“巫” “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编写}.
评论(0) 活动5【讲授】新词的学习
“蓟北”“涕泪”“巫峡”“襄阳”“洛阳”
评论(0) 活动6【讲授】题目理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意思。
评论(0) 活动7【活动】朗读课文
先学生齐读,再纠错。划分停顿,重音等在各自朗读、齐读、有感情地朗读。
评论(0) 活动8【活动】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学内容
小组内总结自学的内容再汇报。
评论(0) 活动9【活动】找出整个诗中所表达的“喜”
1、 最能表现诗人此时心情的是哪几个字,最能体现其心境的是哪个字?(板书:喜若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编写}.
2、那我们一起动手找一找文章些句子写出了他的喜!分别是什么喜!
剑外忽传收蓟(jì)北,(板书:喜出望外)
初闻涕(tì)泪满衣裳。(板书:喜极而泣)
剑外、蓟北:两个地名,表明相隔数千里之远。 忽传:表明消息来得突然,又极为迅速。 初闻:是刚一听到之意。 涕泪:悲喜交加,尽写酸甜共涌之态。(引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格》的“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è)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gān)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和《石壕吏》的内容突出当时人民的艰辛生活。)
却看妻子愁何在,(板书:喜笑颜开)
漫卷诗书喜欲狂。(板书:欣喜若狂)
愁何在:多年流亡的艰辛满布于妻子,儿女们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去。
喜欲狂:他们高兴得好像有些癫狂了,生动得表现了诗人一家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变化。
白日放歌须纵酒,(板书:“狂”——放歌、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板书:现实喜)(引用《春望》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日:阳光灿烂。 青春:美好的春天。
即从巴峡穿巫(wū)峡,
便下襄 (xiānɡ)阳向洛(luò)阳。(板书:想象喜)
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瞬间即至,瞬间即过,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评论(0) 活动10【讲授】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诗人这样欣喜若狂其中也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呀!
评论(0) 活动11【讲授】教学板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出望外
想象 极而泣 现实 喜 笑颜开
欣 若狂( 放歌、纵酒) (强烈的爱国之情)
篇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词释义】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妻子:妻子和孩子。漫卷:胡乱卷起。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纵酒:纵情饮酒。
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长江三峡之一)。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放歌:放声高歌。
【参考译文】
在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夫人和孩子都没有了愁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编写}.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禁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且纵情饮酒,
明媚的春光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走巴峡穿巫峡,然后经襄阳而转向那旧都洛阳。
【摘要题解】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编写}.
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
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文本赏析】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
此时作者情感宣泄如奔流直下,语言明快爽朗,率性而写,不作妆饰,句句有喜色,被清人浦起龙称为老杜“生平第一快诗”。
【佳句集锦】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4、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5、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
6、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
7、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8、桃花细逐扬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曲江对酒》
【推荐阅读】
“三别” “三吏” 《哀江头》 《兵车行》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编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